2025年中考物理综合复习(易错训练100题64大考点)(原卷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物理综合复习(易错训练100题64大考点)(原卷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5-10 07:21:54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物理综合复习(易错训练100题64大考点)
训练范围:初中物理全部内容。
板块一:声、光、热学
一.声音的传播条件(共1小题)
二.回声测距(共2小题)
三.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共2小题)
四.声源处减弱噪声(共1小题)
五.人耳处减弱噪声(共1小题)
六.声音的综合利用(共1小题)
七.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共1小题)
八.紫外线(共1小题)
九.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共3小题)
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共2小题)
十一.凝固的概念及现象(共1小题)
十二.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实验(共1小题)
十三.液化的概念及现象(共3小题)
十四.液化的放热特点(共1小题)
十五.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共1小题)
十六.利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共1小题)
十七.水的比热容特点及实际应用(共1小题)
十八.做功的次数(共1小题)
十九.气体的热值计算(共2小题)
二十.热机的效率公式与计算(共3小题)
板块二:力学
二十一.速度公式的应用(共1小题)
二十二.天平的读数(共1小题)
二十三.密度的简单计算(共1小题)
二十四.测量固体的密度(共1小题)
二十五.力的作用效果(共1小题)
二十六.力的相互性(共1小题)
二十七.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共1小题)
二十八.摩擦力的大小(共2小题)
二十九.平衡状态下的摩擦力分析(共1小题)
三十.压强的叠块(共1小题)
三十一.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共1小题)
三十二.液体压强的公式及计算(共2小题)
三十三.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物体的体积(共1小题)
三十四.浮力综合问题的分析与计算(共1小题)
三十五.物体浮沉条件(共1小题)
三十六.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的大小(共1小题)
三十七.功的简单计算(共1小题)
三十八.功率的推导式P=Fv(共2小题)
三十九.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的关系(共1小题)
四十.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共1小题)
四十一.机械能的概念(共1小题)
四十二.动滑轮费一倍的距离(共1小题)
四十三.机械效率的比较大小(共1小题)
四十四.滑轮、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共4小题)
板块三:电磁学
四十五.物体带电现象(共1小题)
四十六.串联和并联的概念与辨析(共1小题)
四十七.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共1小题)
四十八.运用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计算(共3小题)
四十九.电阻大小与导线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之间的关系(共2小题)
五十.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共1小题)
五十一.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共3小题)
五十二.动态电路的分析(共2小题)
五十三.应用欧姆定律设计电路图(共1小题)
五十四.欧姆定律的应用(共3小题)
五十五.欧姆定律求范围值(共1小题)
五十六.伏安法测电阻(共1小题)
五十七.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共3小题)
五十八.电功率P=UI的简单计算(共1小题)
五十九.动态电路中电功率的变化(共2小题)
六十.电功率的综合计算(共5小题)
六十一.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共5小题)
六十二.漏电保护器的原理和作用(共1小题)
六十三.电磁继电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共2小题)
六十四.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共1小题)
板块一:声、光、热学
一.声音的传播条件(共1小题)
1.(2025 克拉玛依模拟)某种昆虫靠翅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 300 Hz,人类 能 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许多电视台经常播出模仿秀节目,其中声音模仿秀模仿的是声音的 音色 ,他的声音是通过 空气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中的。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
f300Hz;
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30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
模仿秀主要是模仿人发声的音色,音色越接近,模仿的越像;
歌手唱歌发出的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的耳朵里。
故答案为:300;能;音色;空气。
二.回声测距(共2小题)
2.(2024秋 三台县期末)一列车以108km/h的速度沿铁轨匀速直线行驶,在距离隧道一定距离处鸣笛,4s后位于车头驾驶舱的司机听到正前方隧道入口处山崖传回来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速度为340m/s,则当司机听到回声(  )
A.车头到隧道的距离为620m
B.再经过约25s,车头进入隧道
C.声音通过的路程比列车通过的路程多1340m
D.声音通过的路程是列车通过的路程的8倍
【答案】A
【解答】解:司机从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在空气中通过的路程:s声=v声t=340m/s×4s=1360m;
v车=108km/h=30m/s,列车在4s内通过的路程s车=v车t=30m/s×4s=120m;
A、鸣笛时列车距离隧道口距离s740m,则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隧道口的距离s1=s﹣s车=740m﹣120m=620m,故选项A正确;
B、列车头进入隧道还需时间t120.7s,故选项B错误;
C、当司机听到回声时,声音通过的路程与列车通过的路程的差s声﹣s车=1360m﹣120m=1240m,故选项C错误;
D、声音通过的路程是列车通过的路程的倍数:8,故选项D错误。
故选:A。
3.(2024秋 恩施市期末)如图(a)所示,停在路旁的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2.7秒,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若汽车是沿直线匀速行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发出信号到该信号被测速仪接收到间隔时间为0.45s
B.第二次发出信号到该信号被测速仪接收到的时间内汽车行驶了12m
C.汽车第一次接收到信号和第二次接收到信号之间行驶了102m
D.该汽车的速度是17m/s
【答案】B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2.7s,根据图b找到P1、P2的间隔格数为9格,
则每小格表示的时间为:t0.3s;
由图b可知,第一次发出信号P1到该信号被测速仪接收到n1的间隔时间t1=3t=3×0.3s=0.9s,故A错误;
(2)由图b可知,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P2到被测速仪接收到n2的时间间隔t2=2t=2×0.3s=0.6s,
由v可得,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车收到时,汽车距离测速仪的距离为:
s1vt1340m/s×0.9s=153m;
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车收到时,汽车距离测速仪的距离为:
s2vt2340m/s×0.6s=102m;
汽车第一次接收到信号和第二次接收到信号之间行驶路程:Δs=s1﹣s2=153m﹣102m=51m,故C错误;
(3)由图b可知,汽车第一次接收到信号和第二次接收到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Δt=2.7st2t1=2.7s+0.3s﹣0.45s=2.55s;
汽车的速度:v20m/s,故D错误;
(4)由v可得,第二次发出信号到该信号被测速仪接收到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s=vt2=20m/s×0.6s=12m,故B正确。
故选:B。
三.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共2小题)
4.(2025 平乡县模拟)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图乙,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说明音调与物体振幅有关
C.图丙,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钢尺,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
D.图丁,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玻璃罩内的音乐声逐渐变小,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B
【解答】解: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是音叉振动将水花激起,利用了转换法,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说明响度与物体振幅有关,故B错误;
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变快,振动时声音音调变高,故C正确;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声音变小,可进一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D正确。
故选:B。
5.(2024秋 沈阳校级期末)2022年,在齐齐哈尔市省道(S301)飞鹤大道上建成一段655米的音乐公路,路面上的沟槽是根据不同乐曲的曲调设计切割的,轮胎与地面的接触声音、与空气的撞击声音就变成有韵律的一个声音,“形象点说带槽的公路是‘唱片’,汽车轮胎是‘唱针’,两者组合在一起,就像是留声机一样能‘唱歌’”。若汽车行驶的速度是72km/h,某个音符的频率是440Hz,当汽车发出这个音时,所对应的相邻凹之间的距离是  45 mm(保留至整数位);若发出更高的音调,相邻凹槽之间的距离会更  小 。(填“大”或“小”)
【答案】45;小。
【解答】解:当汽车发出音符的频率是440Hz,表示该1s振动440次,则1s汽车行驶的距离为
s=vt1s=20m;
当汽车发出这个音符时,所对应的相邻凹之间的距离是

若发出更高的音调,说明1s振动的频率更高,而1s汽车行驶的路程是一个定值,故相邻凹槽之间的距离会更小。
故答案为:45;小。
四.声源处减弱噪声(共1小题)
6.(2024秋 临淄区期末)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所示,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如图乙所示,a、b两个音叉的波形图不同,但音调相同
C.如图丙所示,噪声监测仪既可以监测噪声的强弱,又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D.如图丁所示,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的特性
【答案】D
【解答】解:A.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乙中,由两列音叉的波形图可以看出,a音叉的振动频率大于b的振动频率,说明两个音叉发声时音调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声的强弱,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C不符合题意;
D.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声呐发出超声波),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五.人耳处减弱噪声(共1小题)
7.(2025 武汉模拟)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能从不同的乐器演奏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是因为声音的响度不同
B.图乙:车间的工人佩戴耳罩,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图丙:吹竖笛时,用手按住不同的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D.图丁:街道旁设置的噪声监测仪能减弱噪声
【答案】C
【解答】解:A.能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是因为声音的音色,故A错误;
B.车间的工人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吹竖笛时,用手按住不同的气孔改变了笛子里的空气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C正确;
D.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声,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六.声音的综合利用(共1小题)
8.(2025 顺德区校级模拟)下列图片关于声波的利用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医生用超声波给病人检查身体
B.汽车利用超声波作为倒车雷达探测障碍物
C.科学工作者用超声波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D.医生用超声波清洗牙齿
【答案】C
【解答】解:AB、医生用超声波给病人检查身体、汽车利用超声波作为倒车雷达探测障碍物都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故AB不符题意;
C、因为超声波不能再真空中传播,所以用超声波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无法实现,故C符合题意;
D、医生用超声波清洗牙齿属于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应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七.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共1小题)
9.(2025 青岛模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如图所示的成语中所涉及的光现象,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海市蜃楼 B.临川羡鱼
C.一叶障目 D.杯弓蛇影
【答案】C
【解答】解:A.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故A不符合题意;
B.临川羡鱼,看到的鱼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叶障目是指一片叶子挡在眼前就看不见东西了,这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C符合题意;
D.杯弓蛇影是弓在液面形成的倒影,利用了光的反射,故D符合题意。
故选:C。
八.紫外线(共1小题)
10.(2025 克拉玛依模拟)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
A.电视遥控器 B.医用“B超机”
C.夜视仪 D.验钞机
【答案】D
【解答】解:A、红外线方向性好,可以用作电视遥控器;
B、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B超就说明这一点;
C、红外线热作用强,一切物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高温物质辐射红外线强,因此制成红外线夜视仪,可以用在军事上;
D、紫外线有荧光效应,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可以做成验钞机,检验钱的真伪。
故选:D。
九.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共3小题)
11.(2025 商水县模拟)小华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如图所示,他将蜡烛依次放置在甲、乙、丙、丁四个位置,每次移动光屏,寻找烛焰清晰的像。关于此实验,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应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位于同一高度
B.蜡烛在丁位置时,调节光屏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正立、放大的像
C.将蜡烛从丙位置移动到乙位置,为了光屏上仍能出现清晰的像,需要将光屏向左移动
D.蜡烛在甲位置时,成像规律与生活中的照相机的原理相同
【答案】B
【解答】解:A、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实验前应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位于同一高度,故A正确;
B、蜡烛在丁位置,此时物距u=50.0cm﹣42.0cm=8.0cm<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故B错误;
C、将蜡烛从丙位置移动到乙位置,此时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为了光屏上仍能出现清晰的像,需要将光屏向左移动,故C正确;
D、蜡烛在甲位置,此时物距u=50.0cm﹣10.0cm=40.0cm>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D正确。
故选:B。
12.(2025 廊坊一模)如图所示,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高度为6cm的F形光源、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大小的变化规律,通过测量像的高度反映像的大小。
(1)移动F形光源、凸透镜、光屏到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像,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该成像特点制成的。
(2)将F形光源逐渐靠近凸透镜,移动光屏,三次成倒立实像的相关数据记录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  大 ,像变  大 。
物高6cm
实验次数 1 2 3
物距/cm 30 20 15
像距/cm 15 20 30
像高/cm 3 6 12
(3)若保持F形光源到光屏的距离为45cm不变,仅移动凸透镜改变物距,则表中第  2 次实验的成像情况不能探究,理由是: u+v<45cm 。
【答案】(1)照相机;(2)大;大;(3)2;u+v<45cm。
【解答】解:(1)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2)由表中数据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3)若保持光源到光屏的距离为45cm不变,仅移动凸透镜改变物距,由表中数据可知,第1次实验的物距等于第3次实验的像距,第1次实验的像距等于第3次实验的物距,根据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可知,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实像,而第2次实验,u+v=40cm<45cm,因此仅移动凸透镜不能探究第2次实验。
故答案为:(1)照相机;(2)大;大;(3)2;u+v<45cm。
13.(2025 惠州模拟)小明用爷爷、奶奶的老花眼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甲,将蜡烛、爷爷的眼镜镜片和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调节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发现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则爷爷的镜片焦距是  20.0 cm。
(2)当把蜡烛放在图乙位置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生活中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是利用这一原理。
(3)将乙图中爷爷的镜片换成奶奶的镜片,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于是他将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奶奶的镜片间,像又清晰了,奶奶的镜片度数比爷爷的镜片度数  高 (选填“高”或“低”)。
【答案】(1)20.0;(2)照相机;(3)高。
【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u=v=40.0cm,成倒立、等大的实像,说明2f=40.0cm,故该凸透镜的焦距f=20.0cm;
(2)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会将光线推迟会聚成像;即在没放近视眼镜前,奶奶的镜片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较强,像成在光屏的前方;
镜片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越强,焦距越短,镜片度数越大。
故答案为:(1)20.0;(2)照相机;(3)高。
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共2小题)
14.(2025 西安校级三模)近期热映的《哪吒2》以“破界”之姿,打开了国产动画的天花板,也拓宽了全球受众对“中国故事”的想象边界。关于电影放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映机的镜头与近视眼镜为同一种透镜
B.放映时巨幕应置于放映机镜头的二倍焦距内
C.巨幕做成粗糙平面,是为了让光在幕布上发生漫反射
D.观影者看到巨幕上的画面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C
【解答】解:A、由于放映机的镜头是凸透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它们不是同一种透镜,故A错误;
BD、放映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进行工作的,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故BD错误;
C、由于从各个方向都看到画面,符合漫反射的特点,可知是发生了漫反射,故C正确。
故选:C。
15.(2025 忻州一模)小华一家国庆节出游时去参观了历史博物馆,其中有一个很小的雕塑展品(如图甲所示)不容易看清楚,这时博物馆工作人员提示可以通过展品前方的镜片进行观察。
(1)镜片区域a相当于一个大的凸透镜,如图乙所示,透过镜片可以看到雕塑正立、放大的  虚 (选填“虚”或“实”)像,此时物距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凸透镜的1倍焦距。
(2)小华还想发现更多细节,工作人员提示可以从镜片右侧的区域b观察,小华透过此区域果然看到了更大的像,只不过是倒立的(如图丙所示)。仔细观察,原来这个小的圆形区域b是镶嵌在大的凸透镜中的又一个凸透镜,则这个小凸透镜的焦距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大凸透镜的焦距,区域b相当于  投影仪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小华不禁感叹:“真是个奇妙且实用的设计啊!”
【答案】(1)虚;小于;(2)小于;投影仪。
【解答】解:(1)镜片区域a相当于一个大的凸透镜,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小华还想发现更多细节,工作人员提示可以从镜片右侧的区域b观察,小华透过此区域果然看到了更大的像,只不过是倒立的,说明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故这个小凸透镜的焦距小于大凸透镜的焦距,因此区域b相当于投影仪。
故答案为:(1)虚;小于;(2)小于;投影仪。
十一.凝固的概念及现象(共1小题)
16.(2025 安康模拟)火星的昼夜温差有时可达到一百多摄氏度。如图,“祝融号”火星车在集热窗中利用“正十一烷”材料进行保温。早上,该材料吸热,状态发生变化,晚上,该材料放热,状态发生变化,整个过程中基本没有气态物质出现,则该材料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熔化后凝固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升华后凝华
【答案】B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祝融号”火星车中的正十一烷的物质.这种物质在白天温度高熔化为液态,吸收热量;夜间温度低时会由液态变成固态,凝固放热,从而起到控温作用。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十二.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实验(共1小题)
17.(2025 西安校级模拟)请完成下列填空。
(1)如图﹣1所示,在测量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读数,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乙 ,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18 ℃;
(2)如图﹣2所示,为了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3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等量的水,通过  甲、丙 两图的对比,可以探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是否有关;
(3)如图﹣3所示,在注射器里密封气态乙醚,用力压注射器的活塞,会看到液态乙醚出现,这是用  压缩体积 的方式使气体液化。
【答案】(1)乙;﹣18;
(2)甲、丙;
(3)压缩体积。
【解答】解:(1)读数时,视线要和液柱的凹面底部相平;如图,甲同学俯视,读的数据比实际偏大;丙是仰视,读的数据比实际偏小;乙同学的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读数方法是正确的。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在零刻度以下,示数为﹣18℃。
(2)通过甲、丙两图的对比知道,液体的表面积和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相同,只有液体的温度不同,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
(3)注射器里密封气态乙醚,用力压注射器的活塞,会看到液态乙醚出现,这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故答案为:(1)乙;﹣18;
(2)甲、丙;
(3)压缩体积。
十三.液化的概念及现象(共3小题)
18.(2025 定边县模拟)陕北的冬日,街边的羊肉汤馆热气腾腾,生意火爆。小王走进一家饭馆里,点了一碗羊肉汤。只见厨师先把大锅里熬好的羊骨高汤舀进碗里,高汤还冒着“白气”,接着迅速把切好的羊肉片、粉丝等食材放入碗中,再撒上葱花、香菜等调料,一碗鲜香的羊肉汤就做好了。高汤冒“白气”这一现象所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升华 C.液化 D.凝华
【答案】C
【解答】解:“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2025 青岛模拟)据《天工开物》记载,可从朱砂矿石中提炼水银(液态汞)。如图所示,给密闭锅内的朱砂矿石加热,就会在倒扣的锅壁上布满水银。在倒扣锅壁上形成水银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凝华 C.液化 D.汽化
【答案】C
【解答】解:给密闭锅内的朱砂矿石加热,就会在倒扣的锅壁上布满水银,这说明矿石中的水银由液体变成气体,即先汽化,气态的水银蒸汽遇冷变成液态水银,即发生液化。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0.(2025 五华区校级模拟)如图为电热水壶烧水时的场景,小明发现冬天烧水时能看到更多的“热气”和水面上方水壶内壁上更多的水珠。
(1)“热气”和水壶内壁上的水珠是热的水蒸气  液化 (填一种物态变化)形成的。根据上述情况下小明观察到的现象可以提出的问题是: 环境温度对水蒸气液化的快慢和液化的程度有影响吗 。
(2)小明先将常温的玻璃板放到壶口合适的位置,后将玻璃板用电吹风的热风加热后放到同样的位置,两次放置相同的时间,如果观察到两次玻璃板上  小水珠的数量多少不同(或相同) ,则说明  环境温度对水蒸气的液化快慢和液化的程度有(或没有)影响 。
【答案】(1)液化;环境温度对水蒸气液化的快慢和液化的程度有影响吗;(2)小水珠的数量多少不同(或相同);环境温度对水蒸气液化的快慢和液化的程度有(或没有)影响。
【解答】解:(1)“热气”和水壶内壁上的水珠是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液体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由于冬天和其他季节相比,环境温度不同,看到的“热气”和水珠数量有差异,由此可提出问题:环境温度对水蒸气液化的快慢和液化的程度有影响吗?
(2)实验中两次玻璃板的温度不同,观察玻璃板上出现小水珠的数量多少不同(或相同),分析得出结论:环境温度对水蒸气液化的快慢和液化的程度有影响。
故答案为:(1)液化;环境温度对水蒸气液化的快慢和液化的程度有影响吗;(2)小水珠的数量多少不同(或相同);环境温度对水蒸气液化的快慢和液化的程度有(或没有)影响。
十四.液化的放热特点(共1小题)
21.(2025 腾冲市校级模拟)在抗击“新冠肺炎”工作中,医护人员常会遇到护目镜“起雾”的现象,护目镜内侧产生“雾气”属于  液化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  放出 热量。口罩是抗疫必备物资,其核心材料熔喷布生产时,由喷丝孔挤出液态聚丙烯,通过高速空气流对其进行牵伸,再经  凝固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超细纤维,再组合成布。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护目镜内侧产生“雾气”属于液化现象,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该过程放出热量。口罩是抗疫必备物资,其核心材料熔喷布生产时,由喷丝孔挤出液态聚丙烯,通过高速空气流对其进行牵伸,再经凝固形成超细纤维,再组合成布。
故答案为:液化;放出;凝固。
十五.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共1小题)
22.(2025 泸县校级一模)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两手摩擦能发热 B.烧水水变热
C. 锯木材锯子发热 D.钻木取火
【答案】B
【解答】解:A、两手互搓,使手暖和,两手克服摩擦力做功,使得其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B、烧水水变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符合题意;
C、用锯子锯木头要克服木头和锯之间的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锯条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D、钻木取火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了木头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十六.利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共1小题)
23.(2025 凯里市校级模拟)冬天人们常常用热水袋取暖,热水袋内用热水作介质,是因为水的  比热容 大,该取暖的方式是通过  热传递 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1)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相同、降低的温度相同时,水放出的热量多,取暖效果好;
(2)人们用热水袋取暖时,人体从热水袋吸收热量,使人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人体的内能。
故答案为:比热容;热传递。
十七.水的比热容特点及实际应用(共1小题)
24.(2025 香坊区校级一模)水是生命之源,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循环系统用水作为工作物质是利用水的 比热容大 的特点;夏天在地上洒水可以降低温度是利用水的 汽化吸热 的特点。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1)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人们用水做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
(2)夏天在地上洒水,利用水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热量来降低温度。
故答案为:比热容大;汽化吸热。
十八.做功的次数(共1小题)
25.(2025 无锡模拟)某家用轿车质量为1.6t,每个车胎与地面接触面积为0.02m2,停在水平路面上时,车对地面的压强是 2×105 Pa.当车高速行驶时,强大的气流会流过车体,如图。这时车对地面的压强 变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此时发动机转速为2400r/min,则发动机一个汽缸中每秒做功 20 次。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家用轿车停在水平路面上,对水平路面的压力:
F=G=mg=1.6×103kg×10N/kg=1.6×104N,
受力面积:S=4S0=4×0.02m2=0.08m2,
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p2×105 pa;
(2)小轿车的外型是流线型,当汽车高速行驶时,相同时间内空气经过上方的路程比下方的路程长,则上方空气流速大,根据“流体在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的原理可知,流过车体的空气会产生向上的压强差,则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减小,故汽车高速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变小。
(3)此时发动机转速为2400r/min=40r/s,即飞轮每秒钟转40圈,而飞轮每转2圈对外做功一次,故一个汽缸中每秒做功的次数为20次。
故答案为:2×105,变小,20。
十九.气体的热值计算(共2小题)
26.(2025 泉州模拟)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小华用天然气灶将一壶水烧开,收集的数据如下:水壶里水的质量为2kg、初温20℃末温100℃,消耗天然气0.042m3。已知,。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天然气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3)天然气灶烧水时的效率。
【答案】(1)水吸收的热量为6.72×105J;
(2)天然气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1.68×106J;
(3)天然气灶烧水时的效率为40%。
【解答】解:(1)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t﹣t0)=4.2×103J/(kg ℃)×2kg×(100℃﹣20℃)=6.72×105J;
(2)天然气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
Q放=Vq天然气=0.042m3×4×107J/m3=1.68×106J;
(3)天然气灶烧水时的效率为:
η100%100%=40%。
答:(1)水吸收的热量为6.72×105J;
(2)天然气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1.68×106J;
(3)天然气灶烧水时的效率为40%。
27.(2025 西乡塘区校级模拟)天然气热水器将25kg的水由22℃加热到62℃。已知c水=4.2×103J/(kg ℃),q天然气=4×107J/m3,该天然气热水器的热效率是84%。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内能;
(3)消耗天然气的体积。
【答案】(1)水吸收的热量为4.2×106J;
(2)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内能为5×106J;
(3)消耗天然气的体积为0.125m3。
【解答】解:(1)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t﹣t0)=4.2×103J/(kg ℃)×25kg×(62℃﹣22℃)=4.2×106J;
(2)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内能为:
Q放5×106J;
(3)消耗天然气的体积为:
V0.125m3。
答:(1)水吸收的热量为4.2×106J;
(2)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内能为5×106J;
(3)消耗天然气的体积为0.125m3。
二十.热机的效率公式与计算(共3小题)
28.(2025 衡阳县模拟)新型混合动力汽车具有节能、低排放等优点。当混合动力汽车启动时,内燃机不工作,蓄电池向车轮输送能量:当需要高速行驶或蓄电池电量过低时,内燃机启动,既可以向车轮输送能量,又可以给蓄电池充电。在某次测试中,汽车受到的阻力为4000N,汽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了0.5h,消耗汽油10kg(汽油热值为4.5×107J/kg)。求:
(1)测试中汽车行驶  3.0×104 m的路程;牵引力做功  1.2×108 J;
(2)测试中消耗的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若该次测试中蓄电池增加的电能为6×107J,则此过程中内燃机的效率为多少?
【答案】(1)3.0×104;1.2×108;
(2)测试中消耗的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4.5×108J;
(3)若该次测试中蓄电池增加的电能为6×107J,则此过程中内燃机的效率为40%。
【解答】解:(1)由v得,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s=vt=60km/h×0.5h=30km=3.0×104m;
由题意可知,汽车受到的阻力为4000N,由于汽车匀速行驶,汽车的牵引力和阻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牵引力F=f=4000N,
牵引力做功为:
W=Fs=4000N×3.0×104m=1.2×108J;
(2)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Q放=mq=10kg×4.5×107J/kg=4.5×108J;
(3)内燃机转换的有用功为:

内燃机的效率为:

答:(1)3.0×104;1.2×108;
(2)测试中消耗的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4.5×108J;
(3)若该次测试中蓄电池增加的电能为6×107J,则此过程中内燃机的效率为40%。
29.(2025 七星关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是某品牌汽车汽油机的能量流程图,某次该汽车行驶过程中消耗了0.1kg汽油。求:[汽油的热值为4.2×107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
(1)该汽油机的效率;
(2)此行驶过程中汽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3)若释放的热量有25%被冷却水吸收,则质量为5kg的冷却水升高的温度。
【答案】(1)该汽油机的效率为35%;
(2)此行驶过程中汽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4.2×106J;
(3)若释放的热量有25%被冷却水吸收,则质量为5kg的冷却水升高的温度为70℃。
【解答】解:(1)热机效率是指有效利用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比值,由图可知,输出有用机械能所占比例为:100%﹣33%﹣25%﹣7%=35%,即该汽油机的效率为35%;
(2)汽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
Q放=qm=4.2×107J/kg×0.1kg=4.2×106J;
(3)水吸收的热量为:
Q吸=ηQ放=35%×4.2×106J=1.47×106J,
冷却水升高的温度为:
Δt70℃。
答:(1)该汽油机的效率为35%;
(2)此行驶过程中汽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4.2×106J;
(3)若释放的热量有25%被冷却水吸收,则质量为5kg的冷却水升高的温度为70℃。
30.(2025 辽宁模拟)如图所示,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AG600全状态新构型灭火飞机。该飞机行驶一段路程;
(1)消耗航空燃油1t,航空燃油的热值为4×107J/kg,航空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2)飞机发动机的功率为2×107W,这段路程航行了1000s,发动机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3)该发动机的效率是多少?
【答案】(1)消耗的航空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4×1010J;
(2)发动机所做的有用功是2×1010J;
(3)发动机的效率是50%。
【解答】解:(1)航空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Q放=mq=1000kg×4×107J/kg=4×1010J;
(2)根据P可知,发动机所做的有用功为:
W=Pt=2×107W×1000s=2×1010J;
(3)η1100%1100%=50%。
答:(1)消耗的航空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4×1010J;
(2)发动机所做的有用功是2×1010J;
(3)发动机的效率是50%。
板块二:力学
二十一.速度公式的应用(共1小题)
31.(2025 茅箭区校级模拟)如表为某列车的运行时刻表,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站名 站点1 站点2 站点3 站点4 站点5
到站时刻 18:40 19:00 19:20 20:10
发车时刻 17:40 18:42 19:02 19:22
距起始站里程/km 0 118 183 275
(1)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若列车由站点2到站点3的平均速度120km/h,则表格中横线处的里程数应为多少?
(3)若列车以108km/h的速度通过长为4744m的大桥,列车全长244m,则列车全部在大桥上的时间为多少秒?
【答案】(1)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10km/h;
(2)表格中横线处的里程数应为154km;
(3)列车全部在大桥上的时间为150s。
【解答】解:(1)列车全程的运行时间t=20:10﹣17:40=2h30min=2.5h,
则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110km/h。
(2)列车由站点2开往站点3段的时间:
t′=19:00﹣18:42=18min=0.3h,
由v可得,该段的路程:s′=v′t′=120km/h×0.3h=36km,
表格中里程数应为:118km+36km=154km,
(3)列车全部在桥上时的需要通过的路程:s″=L桥﹣L车=4744m﹣244m=4500m,
列车全部在大桥上的时间:t″150s。
答:(1)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10km/h;
(2)表格中横线处的里程数应为154km;
(3)列车全部在大桥上的时间为150s。
二十二.天平的读数(共1小题)
32.(2025 山西模拟)现想估测装满书的学生书包重量,提供的实验器材如图所示。
(1)请写出你所选择的器材  BCFD (填代号)。
(2)请写出估测学生书包重量的实验过程(可画图表示)。
(3)书包重量的表达式是   。(用实验过程中测出的物理量表示)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1)由于考虑书包的重力较大,测力计的量程不能满足要求,考虑有杠杆的原理测量书包的重力。则选择的器材为BCFD;
(2)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用细线吊在硬棒的中点作为支点,估测书包的重力大概为20N﹣30N,所以保证L2:L1>3,避免测力计超出量程。一端用细线绑好书包,挂在硬棒的一侧,另一侧用测力计挂在预先栓好的细线上,注意两侧力臂的长度。然后拉动测力计使硬棒达到平衡,用刻度尺测量出L2和L1的长度,读出此时的测力计示数F2。
(3)F1L1=F2L2 则G书包=F1
故答案为:(1)BCDF;(2)见上图;(3)
二十三.密度的简单计算(共1小题)
33.(2025 无锡模拟)小明在实验室找到一只玻璃瓶,称得其质量为0.1kg,当他将瓶子装满水时测得总质量为0.4kg,若在该瓶中装满金属颗粒,称得总质量为0.8kg,再往瓶中加满水,称得其总质量为1kg。(ρ水=1.0×103kg/m3、ρ酒精=0.8×103kg/m3)求:
(1)瓶子的容积;
(2)金属颗粒的体积;
(3)金属颗粒的密度。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装满水的瓶中水的质量m水=0.4kg﹣0.1kg=0.3kg,
瓶子的容积V=V水3×10﹣4m3;
(2)装有金属颗粒和水的瓶中,水的体积V水′2×10﹣4m3,
金属颗粒的体积V金=V﹣V水′=3×10﹣4m3﹣2×10﹣4m3=1×10﹣4m3;
(3)金属颗粒的质量m金=0.8kg﹣0.1kg=0.7kg,
金属颗粒的密度ρ金7×103kg/m3。
答:(1)瓶子的容积是3×10﹣4m3;
(2)金属颗粒的体积是1×10﹣4m3;
(3)金属颗粒的密度是7×103kg/m3。
二十四.测量固体的密度(共1小题)
34.(2025 七星关区校级模拟)如图在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若天平的横梁静止时,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将石块放在左盘中,在另一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横梁重新平衡。盘中砝码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石块质量为  27.4 g;
(3)用细线吊着石块将其放入盛水的量筒中,量筒中前、后两次液面的位置如图丙所示,石块的体积是 10 cm3;
(4)石块的密度为  2.74×103 kg/m3;
(5)猪猪元进行了下列操作也测出了石块的密度:
①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1;
②在烧杯中装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
③将石块浸没在水中,在烧杯的水面处做一个标记;
④取出石块,向烧杯中加水至标记处,用天平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3(不考虑带出的少量水),则石块密度的表达式为ρ石=   (水的密度为ρ水)。
【答案】(1)右;(2)27.4;(3)10;(4)2.74×103;(5)。
【解答】解:(1)图甲中天平指针左偏,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盘中砝码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图乙中标尺的分度值为0.2g,则图乙中石块的质量:m=20g+5g+2.4g=27.4g;
(3)图丙中水的体积50mL,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60mL,
则石块的体积:V=60mL﹣50mL=10mL=10cm3;
(4)石块的密度:ρ2.74g/cm3=2.74×103kg/m3;
(5)由题意知,后来加入水的质量为:m′水=m3﹣m2,
后来加入水的体积即为小石块的体积:
V石=V加水,
则该小石块密度的表达式为:
ρ石。
故答案为:(1)右;(2)27.4;(3)10;(4)2.74×103;(5)。
二十五.力的作用效果(共1小题)
35.(2024 连云港三模)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力产生作用效果的是(  )
A.用力压弹簧,弹簧缩短了
B.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
C.小车在转弯处匀速行驶
D.小冰块在光滑的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解答】解;
A、用力压弹簧,弹簧缩短了,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不符合题意;
B、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是摩擦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
C、小车在转弯处匀速行驶,但小车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小冰块在光滑的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冰块的运动状态不变,不属于力产生的效果,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十六.力的相互性(共1小题)
36.(2025 丛台区校级一模)如图是跳远运动员比赛时的情景,运动员起跳时用力向下蹬地,身体腾空而起这是因为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落到沙坑中会留下痕迹,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形状 。
【答案】相互的;形状。
【解答】解:运动员起跳时用力向下蹬地,身体腾空而起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落到沙坑中会留下痕迹,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故答案为:相互的;形状。
二十七.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共1小题)
37.(2024 玉溪一模)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操作的规范性非常重要。关于图中器材的使用或操作正确的是(  )
A.图甲: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图乙:用毫米刻度尺测得物体的长度为5.63cm
C.图丙: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
D.图丁: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调节天平平衡
【答案】C
【解答】解:A、弹簧测力计可以在竖直方向测量物重或拉力,也可以在其它方向测量力的大小,故A错误;
B、如图乙所示,该刻度尺,一大格为1cm,一大格又被分成(10份),每一份为1m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端对准2.00cm,右端对应的刻度为5.63cm,所以被测物体的长度是L=5.63cm﹣2.00cm=3.63cm;故B错误;
C、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C正确;
D、称量时,若左盘下沉,应增加砝码或移动游码,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D错误。故选:C。
二十八.摩擦力的大小(共2小题)
38.(2024 东阿县三模)张明同学用50N的力将重30N的物体压在竖直墙面上,然后用20N的力竖直向上拉物体,物体静止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竖直向下20N的摩擦力
B.物体竖直方向上只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
C.物体受到竖直向上30N的摩擦力
D.物体受到竖直向上10N的摩擦力
【答案】D
【解答】解:
物体静止,说明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受到的压力和墙壁对物体的支持力平衡,均为50N;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30N,还受竖直向上的拉力,F=20N;由于重力大于拉力,且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物体有向下的运动趋势,因此它还受到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如图所示;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有:F+f=G,则摩擦力f=G﹣F=30N﹣20N=10N,方向竖直向上。
所以,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9.(2024 端州区校级二模)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请根据生活中的情境,小明用力将黑板擦按在黑板上,已知黑板擦的重力为4N。当水平按住黑板擦静止时,黑板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4 N,方向为  竖直向上 。若增大手对黑板擦的压力,此时黑板擦受到的摩擦力  不变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4;竖直向上;不变。
【解答】解:当水平按住黑板擦静止时,黑板擦在竖直方向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重力大小为4N,方向竖直向下,所以,黑板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4N,方向竖直向上;若增大手对黑板擦的压力,黑板擦仍处于静止状态,此时黑板擦在竖直方向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仍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此时黑板擦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故答案为:4;竖直向上;不变。
二十九.平衡状态下的摩擦力分析(共1小题)
40.(2025 任城区模拟)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方向的拉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运动速度v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分别如图乙、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
A.0~2s内,物体未被推动,推力小于摩擦力
B.2~4s内,物体做加速运动,摩擦力等于7N
C.6~8s内,物体做减速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小于2~4s时的摩擦力
D.物体在6~8s内受到的合力与2~4s内受到的合力大小相等
【答案】D
【解答】解:A.0~2s内,物体速度为0,说明未被推动是静止,受力平衡,推力等于摩擦力,故A错误;
BC、由F﹣t图像可知,4~6s内物体所受推力F=5N,
由v﹣t图像可知,4~6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滑=F=5N,
2~4s内物体做加速运动、6~8s内物体做减速运动,但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该时间段内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仍然为5N,故BC错误;
D、物体在6~8s内受到的合力是摩擦力减去推力,即5N﹣3N=2N;
与2~4s内受到的合力是推力减去摩擦力,合力为7N﹣5N=2N;故物体在6~8s受到的合力与物体在2~4s受到的合力大小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三十.压强的叠块(共1小题)
41.(2024 达州模拟)如图所示,上、下叠放在一起的实心匀质正方体A、B静置于水平地面上。A对B的压强和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4:5,A、B的边长A之比LA:LB=1:2,则A、B的密度之比为(  )
A.2:1 B.1:2 C.4:1 D.1:4
【答案】A
【解答】解:由A对B的压强和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4:5知,
,解得mB=4mA,即,
A、B的体积之比为:,
则A、B的密度之比为:
2:1,故A正确。
故选:A。
三十一.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共1小题)
42.(2024 宝山区校级开学)如图所示,小丁同学和小甜同学用压强计做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
(1)图甲所示仪器叫做  连通器 ,通过乙、丙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内部,液体的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  增大 (选填“增大”或“减小”);
(2)小甜通过乙、丁两次实验,探究液体压强和液体密度的关系。她这样做可行吗? 不可行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未控制探头浸入液体深度相同 ;
(3)实验中小甜发现在同种液体中,探头所处深度相同时,只改变探头的方向,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不变,表明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相等 ;
(4)如图戊所示,小丁进行了拓展实验。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底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当向隔板左侧注入深度为h1的水、右侧注入深度为h2的某液体时,橡皮膜恰好不发生形变,由此可知右侧液体的密度为   。(用h1、h2和ρ水表示)
【答案】(1)连通器;增大;(2)不可行;未控制探头浸入液体深度相同;(3)相等;(4)。
【解答】解:(1)图甲所示仪器叫做连通器;
比较乙、丙实验可知,液体的密度相同,丙图中探头的深度较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较大,液体压强较大,可以得到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液体的深度增加而增大;
(2)探究液体压强和液体密度的关系时,要保持液体的深度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乙、丙两图中没有控制压强计探头浸入液体的深度相同,故这样操作不行;
(3)探头所处深度相同时,只改变探头的方向,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不变,表明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当向隔板左侧注入深度为h1的水、右侧注入深度为h2的某液体时,橡皮膜恰好不发生形变,故左侧压强等于右侧压强,即ρ水gh1=ρ液gh2,则ρ液。
故答案为:(1)连通器;增大;(2)不可行;未控制探头浸入液体深度相同;(3)相等;(4)。
三十二.液体压强的公式及计算(共2小题)
43.(2024 米东区一模)如图甲所示为边长为20cm的薄壁正方体容器(质量不计)放在水平桌面上,将质地均匀的实心圆柱体竖直放在容器底部,其横截面积为200cm2、高为10cm。向容器内缓慢注入某种液体,圆柱体始终竖直,圆柱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注入液体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圆柱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
B.当注入液体质量为2kg时,圆柱体所受的浮力为10N
C.当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之比为1:3时,物体未浸没
D.当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之比为1:3时,注入液体质量为4.5kg
【答案】D
【解答】解:A、由图乙可知,当注入液体质量大于2kg时,圆柱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变,说明此时圆柱体浸没在液体中,即圆柱体沉底了,由浮沉条件可知,圆柱体的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故A错误;
B、由题意知,圆柱体的底面积为:S柱=200cm2=0.02m2,
其高为h=10cm=0.1m,则圆柱体的体积:V柱=S柱h=0.02m2×0.1m=2×10﹣3m3;
正方体容器的底面积S容=0.2m×0.2m=0.04m2;
圆柱体刚好浸没时,液体的体积为:V液体=(S容﹣S柱)h=(0.04m2﹣0.02m2)×0.1m=2×10﹣3m3;
由图乙可知,圆柱体刚好浸没时,注入液体的质量为2kg,
则液体的密度:
ρ液1.0×103kg/m3;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当圆柱体刚被浸没时,它受到的浮力:
F浮=ρ液gV排=ρ液gV柱=1.0×103kg/m3×10N/kg×2×10﹣3m3=20N,故B错误;
C、由B知,圆柱体刚好浸没时注入液体的质量为2kg;
当注入液体质量m1小于或等于2kg时,容器内液体的深度:
h′,
又因为ΔS=S容﹣S柱=0.04m2﹣0.02m2=0.02m2,
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1=ρ液g①,
由图乙可知,当没有注入液体时圆柱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为150N,即圆柱体的重力为150N,
则注入液体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150N+m1g,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p2②,
已知p1:p2=1:3﹣﹣﹣﹣﹣﹣③,
将①②代入③解得:m1=3kg,因m1=3kg>2kg,所以圆柱体一定浸没,故C错误;
D、当注入液体的质量大于2kg时,即注入液体的深度大于10cm,
因液体体积与圆柱体体积之和等于容器底面积乘以液体的深度,即V液+V柱=S容h′,
且根据ρ可得液体的体积V液,
所以 V柱=S容h′,
则此时液体的深度h′,
此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液=ρ液gh′=ρ液g,﹣﹣﹣﹣﹣﹣④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p容⑤,
已知p液:p容=1:3,
所以 :1:3,
即:(mg+ρ液gV柱):(150N+mg)=1:3,
代入数据可得:
m=4.5kg,故D正确。
故选:D。
44.(2024 武清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足够高的薄壁轻质柱形容器甲置于水平地面。其内部放置正方体乙、已知容器甲的底面积为2×10﹣2米2,正方体乙的重力为8.82牛,体积为1×10﹣3米3。(g取9.8N/kg)
(1)求此时容器甲对地面的压强p甲;
(2)若往容器甲中倒入一定量的水,使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Δp水与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增加量Δp地的比值最大,求最多倒入水的质量m水。
【答案】(1)此时容器甲对地面的压强为441Pa;
(2)最多倒入水的质量为0.9kg。
【解答】解:(1)轻质柱形容器的重力不计,则容器甲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乙的重力,
则此时容器甲对地面的压强为:

(2)往容器甲中倒入一定量的水,则水面上升的高度:Δh水,
且注入水的重力为G水=ρ水V水g,乙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水V排g,
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为:

此时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增加量为:

故水对容器底部的增加量Δp水与容器对地面的增加量Δp地的比值为:

正方体乙的密度为:

所以,水足够多时正方体乙会处于漂浮状态,结合①式可知,乙恰好漂浮时其受到的浮力最大、所加水的重力较小,此时Δp水与Δp地的比值最大,
此时乙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即F浮=G乙=8.82N,
此时乙排开水的体积为:

正方体乙的体积为1×10﹣3m3,则乙的边长为:L0.1m,
乙的底面积为:S乙=L2=(0.1m)2=1×10﹣2m2,
此时水的深度:h水0.09m,
最多倒入水的体积为:
V水=(S甲﹣S乙)h水=(2×10﹣2m2﹣1×10﹣2m2)×0.09m=9×10﹣4m3,
则最多倒入水的质量为:

答:(1)此时容器甲对地面的压强为441Pa;
(2)最多倒入水的质量为0.9kg。
三十三.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物体的体积(共1小题)
45.(2025 保定模拟)如图甲所示,盛有某一液体(密度为ρ)的圆柱形容器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底面积为S,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圆柱形金属块,将金属块从容器底部缓慢竖直向上拉出液体,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金属块下表面距容器底部距离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块的高度等于h1﹣h0
B.金属块的密度为
C.金属块在液面下上升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一直减小
D.金属块拉出液体后与完全浸没时相比,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强变化了
【答案】D
【解答】解:
A、由图象可知,金属块的上表面刚刚到的液面时,液体的深度为h0+H金,当金属块刚刚露出液面时水中的深度为h1,设容器的底面积为S,金属块的底面积为S1,则有S(h0+H金)=S1H金+Sh1,解得金属块的高度H金,由于S>S1,所以金属块的高度不等于h1﹣h0,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当液体的深度为h1时金属块处于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1,则金属块重力G=F1,
金属块浸没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0,则金属块浸没液体中,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F1﹣F0;
根据F浮=ρ液V排g可得:V=V排;
所以,金属块密度:ρρ,故B错误;
C、金属块在液面下上升的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F浮=ρ液V排g可知受到的浮力不变,故C错误;
D、金属块拉出液体后与完全浸没时相比,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减小量为ΔF=F浮=F1﹣F0,
所以,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强变化量:Δp,故D正确。
故选:D。
三十四.浮力综合问题的分析与计算(共1小题)
46.(2025 陕西模拟)如图1,是某兴趣小组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装置。将力传感器(可显示推、拉、压力的大小)固定在铁架台上,底面积为50cm2的实心均匀圆柱体A通过轻质硬杆与力传感器相连,力传感器显示杆对圆柱体A作用力的大小。底面积为100cm2的柱形容器B盛有适量的水,放在水平升降台上。升降台上升使圆柱体A逐渐浸入水中,力传感器的示数F与升降台上升的高度h的关系如图2所示。圆柱体A始终保持竖直且不吸水,整个过程无水溢出且圆柱体A未触底,杆没入水中的体积忽略不计,g取10N/kg,水的密度为1×103kg/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圆柱体A逐渐浸入水中,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逐渐变小
B.圆柱体A逐渐浸入水中,其所受浮力逐渐变小
C.圆柱体A浸没在水中时,其所受浮力为2N
D.圆柱体A的密度为0.8×103kg/m3
【答案】D
【解答】解:A.圆柱体A逐渐浸入水中,其底部所处的深度变大,根据p=ρgh,底部受到水的压强逐渐变大,故A错误;
B.圆柱体A逐渐浸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根据F浮=ρ水gV排,其所受浮力逐渐变大,故B错误;
C.由图2可知,当升降台上升的高度h=8cm时,杆对A的作用力为0,说明此时A所受浮力与重力大小相等,
设水面相对于容器底上升的高度为Δh,则有50cm2×(8cm+Δh)=100cm2×Δh
解得:Δh=8cm,
所以,当升降台上升的高度h=8cm时,A排开水的体积为:,
A的重力为:,
由图2可知,A浸没时,杆对A的压力为2N,
此时A受到的浮力为:F′浮=G+F=8N+2N=10N,故C错误;
D.A的体积为:V=V′排1×10﹣3m3,
则圆柱体A的密度为:,故D正确。
故选:D。
三十五.物体浮沉条件(共1小题)
47.(2024 南阳一模)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装有两种不同的液体,将物体A分别放入两种液体中,静止时A浸入两种液体的情况如图所示,两容器中液面相平。两容器中的液体密度分别为ρ1和ρ2;两容器中的液体对A产生的浮力分别为F1和F2;两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1和F'2。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ρ1<ρ2 B.p1>p2 C.F1<F2 D.F'1=F'2
【答案】B
【解答】解:
C、物体A在甲液体中漂浮,物体A受到的浮力F1=GA;物体A在乙液体中沉底,物体A受到的浮力F2<GA,因此物体所受浮力:F1>F2,故C错误;
A、物体A在甲液体中漂浮,甲液体密度ρ1>ρA,物体A在乙液体中沉底,乙液体密度ρ2<ρA,因此容器中所装液体密度ρ1>ρ2,故A错误;
B、液面等高,ρ1>ρ2,由p=ρgh可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1>p2,故B正确;
D、由图示知,两个容器液面持平,则甲中液体的体积与物体A的体积之和等于乙中液体体积与物体A排开体积之和,甲、乙中液体的体积:
V甲=V总﹣VA排,V乙=V总﹣VA,所以,V甲>V乙;
已知:ρ1>ρ2,据m=ρV知,m甲>m乙,所以,G甲>G乙,
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1=G容+GA+G甲,F'2=G容+GA+G乙,
由于物体A、B相同,两个容器也完全相同,所以,F'1>F'2,故D错误。
故选:B。
三十六.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的大小(共1小题)
48.(2025 新城区模拟)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中展示了“浮力消失实验”。在中国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中,她用吸管把乒乓球轻轻压入水中,取出吸管后,观察到乒乓球悬停在水中,如图甲所示;在中国科技馆的同学们做了同样的实验,用吸管把完全相同的乒乓球压入水中,取出吸管后,乒乓球会迅速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如图乙所示。请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乒乓球具有惯性,图乙中的乒乓球不具有惯性
B.图甲中的乒乓球受到水对它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几乎为零
C.图乙中的乒乓球在上浮过程中,受到水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D.图乙中的乒乓球在水面漂浮时,往水中加盐,乒乓球会下沉
【答案】B
【解答】解:A、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因此乒乓球在空间站和地面上都具有惯性,故A错误;
B、在中国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中,图甲中乒乓球所受重力几乎为零,乒乓球悬停处于平衡状态,因此水对乒乓球的浮力几乎为零,即乒乓球所受压力及压力差都为零,故B正确;
C、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乒乓球上浮过程中,露出水面之前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故C错误;
D、图乙中的乒乓球在水面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乒乓球的重力,加盐后液体的密度增大,乒乓球仍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仍等于乒乓球的重力,由F浮=ρ液gV排可知,乒乓球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因此乒乓球将上浮一些,不会下沉,故D错误。
故选:B。
三十七.功的简单计算(共1小题)
49.(2025 山西模拟)电动平衡车给人们的短距离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图所示的平衡车的部分参数如表格所示。质量为45kg的小伟在公园广场的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600m,所用时间为2min。(g取10N/kg)求:
(1)平衡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时的速度。
(2)小伟站在平衡车上行驶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该平衡车在平直地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平均阻力是总重的,则此过程中平衡车克服阻力做的功。
平衡车参数
净重 15kg
充电电压 220V
轮胎接地面积 10cm2
【答案】(1)平衡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时的速度是5m/s;
(2)小伟站在平衡车上行驶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6×105Pa;
(3)该平衡车在平直地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平均阻力是总重的,则此过程中平衡车克服阻力做的功是7.2×104J。
【解答】解:(1)平衡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时的速度
(2)小伟站在平衡车上行驶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G总=(m人+m车)g=(45+15)kg×10N/kg=600N,
受力面积S=10cm2=10 3m2,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6×105Pa;
(3)平衡车受到的阻力,因平衡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和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牵引力的大小F′=f=120N,
此过程中平衡车克服阻力做的功
W=F′s=120N×600m=7.2×104J。
答:(1)平衡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时的速度是5m/s;
(2)小伟站在平衡车上行驶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6×105Pa;
(3)该平衡车在平直地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平均阻力是总重的,则此过程中平衡车克服阻力做的功是7.2×104J。
三十八.功率的推导式P=Fv(共2小题)
50.(2025 宝山区校级模拟)如图甲所示是使用汽车打捞水下重物的示意图,汽车通过定滑轮牵引水下一个圆柱形重物,在整个打捞过程中,汽车以恒定的速度v=0.2m/s向右运动。图乙是此过程中汽车拉动重物的功率P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设t=0s时汽车开始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的摩擦。求:
(1)重物露出水面前,汽车对重物的拉力。
(2)打捞前,重物上表面所受水的压强。
(3)重物露出水面前受到的浮力。
【答案】(1)重物露出水面前,汽车对重物的拉力为3500N;
(2)打捞前,重物上表面所受水的压强为1×105pa;
(3)重物露出水面前受到的浮力为500N。
【解答】解:(1)由图乙可知,重物露出水面前,汽车功率为700W,汽车以恒定的速度v=0.2m/s向右运动运动,根据功率公式PFv可知,P1=F1v,即700W=F1×0.2m/s,
解得:F1=3500N;
(2)由图乙可知,从开始打捞到重物上表面露出水面,共用时50s,故重物上表面到水面深度为h=vt=0.2m/s×50s=10m,
则重物上表面所受水的压强为:p=ρgh=1.0×103kg/m3×10N/kg×10m=1.0×105pa;
(3)由图乙可知,重物露出水面后,汽车功率为800W,汽车以恒定的速度v=0.2m/s向右运动运动,根据功率公式PFv可知,
P2=F2v,即800W=F2×0.2m/s,
解得:F2=4000N,重物露出水面前受到的浮力:
F浮=F2﹣F1=4000N﹣3500N=500N。
答:(1)重物露出水面前,汽车对重物的拉力为3500N;
(2)打捞前,重物上表面所受水的压强为1×105pa;
(3)重物露出水面前受到的浮力为500N。
51.(2025 长沙一模)如图所示的新能源汽车,其重力为1.5×104N,车轮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075m2。该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行驶1.38×104m,用时600s,这一过程中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恒为4.6×107W。求:
(1)新能源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
(2)新能源汽车匀速直线行驶的速度。
(3)匀速行驶过程中新能源汽车受到阻力的大小。
【答案】(1)新能源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2×105Pa;
(2)新能源汽车匀速直线行驶的速度是23m/s;
(3)匀速行驶过程中新能源汽车受到阻力的大小是2×106N。
【解答】解:(1)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F就等于其重力G,即F=G=1.5×104N,车轮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S=0.075m2,
对地面的压强:p2×105Pa;
(2)匀速直线行驶路程为s=1.38×104m,时间为t=600s,则行驶速度:v23m/s;
(3)已知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P=4.6×107W,由前面计算得出的速度:v=23m/s,
由PFv得,牵引力F2×106N,
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行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汽车受到的阻力f与牵引力F大小相等,所以阻力f=F=2×106N。
答:(1)新能源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2×105Pa;
(2)新能源汽车匀速直线行驶的速度是23m/s;
(3)匀速行驶过程中新能源汽车受到阻力的大小是2×106N。
三十九.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的关系(共1小题)
52.(2025 陕西模拟)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我国的奥运健将包搅了跳水项目的全部金牌,交出了完美的答卷。对于跳水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被跳板向上弹起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大
B.静止在跳板上的运动员不受重力
C.图中运动员站在跳板上时,对跳板的压力与自身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跳板应使用密度大、弹性差的材料制作
【答案】A
【解答】解:A、运动员被跳板向上弹起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增大,所以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增大,故A正确;
B、静止在跳板上的运动员也受到重力,故B错误;
C、图中运动员站在跳板上时,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与自身重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属于平衡力,故C错误;
D、跳板应使用密度大、弹性好的材料制作的,故D错误。
故选:A。
四十.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共1小题)
53.(2025 崂山区模拟)如图甲所示,小球从某高度处静止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并压缩弹簧。小球刚接触弹簧至压缩最短的过程中,小球速度v和弹簧压缩量Δl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b为曲线最高点。不计空气等阻力,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球的机械能不断减小
B.弹簧的弹性势能不断增大
C.小球在c点时,受到的弹力最大
D.小球在b点时动能最大,弹力小于重力
【答案】D
【解答】解:A、从小球刚接触到弹簧到将弹簧压缩最短的过程中,不计空气等阻力,小球的机械能不断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不断增大,小球的机械能一直在减小,故A正确;
B、在上述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形变程度逐渐变大,故弹簧的弹性势能不断增大,故B正确;
C.弹簧的弹性形变程度逐渐变大,c点处弹簧形变量最大,受到的弹力最大,故C正确;
D.小球刚接触到弹簧,受竖直向上的弹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开始时,重力大于弹力合力向下,小球速度越来越大,随弹簧压缩量的增大,弹力越来越大,当弹力与重力相等时合力为零,小球再向下运动,弹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小球速度减小,由此可知,当重力与弹力相等时,小球速度最大,速度最大处动能最大。所以b点动能最大,此时弹力等于重力,故D错误。
故选:D。
四十一.机械能的概念(共1小题)
54.(2025 江西一模)如图是频闪相机拍摄的某网球比赛时网球离开球拍在空中飞行的情景。该球从位置A到位置B的过程中,动能  减小 ,从位置B运动到位置C的过程中机械能  减小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减小;减小。
【解答】解: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B的过程中,高度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所以动能减小;球从位置B运动到位置C的过程中,会不断克服阻力做功,机械能在减小。
故答案为:减小;减小。
四十二.动滑轮费一倍的距离(共1小题)
55.(2025 上海模拟)如图所示,物体A以2厘米/秒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牛,水平拉力F= 3 牛,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f= 6 牛,2秒内拉力F走过的距离 0.08 米。(不计轮、绳重、摩擦)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1)水平拉力F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等,则拉力F=3N;
(2)动滑轮省一半力,拉力F是摩擦力的一半,
摩擦力f=2F=2×3N=6N;
(3)由v得物体A移动的距离:
sA=vt=2cm/s×2s=4cm,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2sA=2×4cm=8cm=0.08。
故答案为:3;6;0.08。
四十三.机械效率的比较大小(共1小题)
56.(2025 花山区校级模拟)辰辰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探究机械效率的大小,滑轮和重物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甲图和丙图中FA和FC都沿竖直方向用力,乙图和丁图中FB和FD分别沿倾斜向下和倾斜向上的方向用力,不计绳重和摩擦,机械效率分别为ηA、ηB、ηC和ηD。则下面选项正确的是(  )
A.FA<FB<FC<FD B.FA=FB<FC=FD
C.ηA=ηB=ηC=ηD D.ηA=ηB=ηC>ηD
【答案】C
【解答】解:AB、图中甲、乙都是2股绳子,且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故甲、乙的拉力相等;
丙丁股数相同,但丁图斜拉使得动力臂减小,拉力变大,故丙拉力小于丁,则FA=FB>FD>FC;故AB错误。
CD、不计绳重和摩擦,克服物体重力做功为有用功、克服滑轮重力做功为额外功,如果高度一定,有用功相同,且额外功也相同,故总功相等,则机械效率相同,故ηA=ηB=ηC=ηD,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四十四.滑轮、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共4小题)
57.(2025 雁塔区校级模拟)用滑轮组进行“一瓶水提升一个人”活动,如图,水瓶匀速直线下降10m,使人匀速升高0.5m,绳子a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6m/s,水瓶对绳a的拉力为F1=30N,绳b对人的拉力为F2=480N,此过程(  )
A.有用功为300J
B.F1做的功等于F2做的功
C.F2做功的功率为14.4W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5%
【答案】C
【解答】解:A、一瓶水提升一个人,即对人做的功为有用功,则有用功为:
W有=F2h=480N×0.5m=240J,故A错误;
B、拉力F1做的总功:W总=F1s=30N×10m=300J,
比较可知,F1做的功大于F2做的功,故B错误;
C、水瓶匀速直线下降10m,使人匀速升高0.5m,则绳子的股数为n20,
人匀速上升的速度为v0.03m/s,
F2做功的功率为:
PF2v=480N×0.03m/s=14.4W,故C正确;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η100%=80%,故D错误。
故选:C。
58.(2025 安定区一模)如图,用大小为500N的拉力通过滑轮组将重为800N的物体匀速提升10cm,不计绳重与摩擦,则动滑轮的重为  200 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80 。
【答案】200;80;
【解答】解:由图可知n=2,不计绳重与摩擦,根据F(G+G动)可知,动滑轮的重为:
G动=nF﹣G=2×500N﹣800N=200N;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100%=80%。
故答案为:200;80。
59.(2025 碑林区校级二模)如图所示是塔吊吊起重物的情景,在拉力F的作用下,重为1×103N的重物被竖直向上匀速吊起,已知动滑轮重200N,重物在8s内上升了10m,不计绳重与摩擦,则拉力F大小为  400 N,拉力F的功率为  1500 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  83.3% 。
【答案】400;1500;83.3%。
【解答】解:(1)由图可知,n=3,不计绳重与摩擦,拉力F的大小为:
F(G+G动)(1×103N+200N)=400N;
(2)拉力F的功率为:
P1500W;
(3)不计绳重与摩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η100%≈83.3%。
故答案为:400;1500;83.3%。
60.(2025 碑林区校级模拟)西安东站正在加快建设中,全面运行后将成为西北地区特大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之一。施工中所用的起重装置如图所示,使用该装置  能 (选填“能”或“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该装置所用动滑轮的重力为900N,则用该装置匀速提升一块质量为510kg的混凝土楼板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5% 。已知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4500N,一次最多能拉起  2 块这样的混凝土楼板。(不计绳重及摩擦,g取10N/kg)
【答案】能;85%;2。
【解答】解:由图可知,该装置为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既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施力的方向;
不计绳重及摩擦,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η100%=85%;
由图可知,n=3,不计绳重及摩擦,根据F(G'+G动)可知,最大物重为:
G'=nF﹣G动=3×4500N﹣900N=12600N,
一次最多能拉起这样的混凝土楼板个数为:
N2。
故答案为:能;85%;2。
板块三:电磁学
四十五.物体带电现象(共1小题)
61.(2025 碑林区校级三模)用纸杯做以下物理小实验:
(1)图甲中,纸杯底部有一圆孔,用塑料薄膜蒙住杯口,拍打薄膜发出声音,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  能量 。
(2)图乙中,在纸杯旁用吸管吹气,纸杯将向  右 (选填“左”或“右”)滚动,这是因为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  小 。
(3)图丙中,用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吸管靠近纸杯一侧,纸杯被吸引。以下事例中原理与此相同的是  C (填字母)。
A.磁铁吸引铁屑 B.挤压后的吸盘吸在瓷砖上 C.干手搓开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
【答案】(1)能量;(2)右;小;(3)C。
【解答】解:(1)拍打薄膜发出声音,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2)在纸杯旁用吸管吹气,纸杯右边的气体流速大,压强小,故纸杯将向右边滚动。
(3)用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吸管靠近纸杯一侧,纸杯被吸引,这是带电体能吸引带电体,与这个原理相同的是干手搓开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故选C。
故答案为:(1)能量;(2)右;小;(3)C。
四十六.串联和并联的概念与辨析(共1小题)
62.(2025 泸县一模)商场的自动扶梯在无人乘坐时,运行速度缓慢;在有人乘坐时“感应开关”自动闭合,电梯运行速度增大。在自动扶梯的出、入口处各有一个“紧急制动开关”,断开任何一个开关,都能使自动扶梯停止。如图所示是小亮设计的模拟自动扶梯工作原理的电路图,若电源两端电压不变,电动机两端电压变大时,其运转速度增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无人乘坐时,开关S1、S2、S3均闭合
B.当无人乘坐时,电阻R与电动机是串联的
C.开关S1、S3是“紧急制动开关”,S2是“感应开关”
D.当有人乘坐时,电动机两端电压小于电阻R两端电压
【答案】B
【解答】解:A、当无人乘坐时,开关S1、S2闭合,S3断开,故A错误;
B、无人乘坐时,电阻R串联在电路中,故B正确;
C、分析电路中开关S1、S2,在干路中,断开其中任何一个,都可以断开整个电路,电动机不工作,所以 S1、S2是紧急制动开关;S3与电阻R并联,S3闭合会把电阻R短路,使电路中电阻变小,电流变大,电动机的转速变大,则S3是感应开关,C错误;
D、有人乘坐时,S1、S2、S3都闭合,电阻R被短路,此时R两端的电压为0,电源电压全部加在电动机两端,所以有人乘坐时的电动机两端电压大于电阻R两端的电压,故D错误。
故选:B。
四十七.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共1小题)
63.(2024 达州模拟)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闭合后,有一个电表的指针没有发生偏转。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此时观察到只有一个电表指针的位置在改变,则故障是(  )
A.变阻器R2短路 B.电阻R1短路
C.变阻器R2断路 D.电阻R1断路
【答案】B
【解答】解:A.如果变阻器R2短路,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这与有一个电表的指针没有发生偏转不符,故A错误;
B.电阻R1短路时,电压表被短路无示数,当移动滑片时,电路中的电阻发生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发生变化,即电流表指针的位置在改变,故B正确;
C.变阻器R2断路,电路断路,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无示数,故C错误;
D.电阻R1断路,电路断路,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当滑片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四十八.运用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计算(共3小题)
64.(2024 鹤城区校级一模)在图(a)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为图(b)所示,则电阻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
A.1.2V,6V B.6V,1.2V C.4.8V,1.2V D.1.2V,4.8V
【答案】C
【解答】解:由题中的图可知:V1测的是电源电压;V2测的是R2两端的电压。即V1的示数应大于V2的示数;
而两个电压表的指针偏转角度相同,所以V1选的量程应是0~15V,其分度值是0.5V,读数(即电源电压)为6V;
V2选的量程应是0~3V,其分度值是0.1V,读数(即R2两端的电压)为1.2V;
所以,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U1=U﹣U2=6V﹣1.2=4.8V。
故选:C。
65.(2024 双城区四模)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闭合开关S后,电路正常工作。两只电压表指针位置均为图乙所示,则电阻R1两端电压是 4.8 V,R2两端电压是 1.2 V。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的电压,电压表V2测R2两端的电压;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且两只电压表指针位置相同,
所以,电压表V1的量程为0~15V,分度值为0.5V,则电源的电压U=6V,
电压表V2的量程为0~3V,对应的分度值为0.1V,则电阻R2两端的电压U2=1.2V,
所以,电阻R1两端电压U1=U﹣U2=6V﹣1.2V=4.8V。
故答案为:4.8;1.2。
6.(2025 泸县校级一模)如图甲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S1和S2后,两个电压表的指针均为图乙所示,则电阻R1和R2两端得到电压分别为  4.8 V和  1.2 V。若断开开关S2,闭合开关S1则电压表V1示数为  6 V,电压表V2示数为  6 V。
【答案】4.8;1.2;6;6
【解答】解:分析电路可知,电阻R1和R2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电压,电压表V2测R2两端的电压,指针指在同一位置,则一个为大量程,一个为小量程,电压表V1读数为6V,电压表V2读数为1.2V,即R2两端的电压为1.2V,R1两端的电压为:
U1=U﹣U2=6V﹣1.2V=4.8V;
断开开关S2,闭合开关S1,相当于将电压表V2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V2测电源电压,所以两电表示数:
U1'=U2'=6V。
故答案为:4.8;1.2;6;6。
四十九.电阻大小与导线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之间的关系(共2小题)
67.(2025 宝山区校级模拟)甲和乙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当L甲>L乙,则关于甲和乙的横截面积S,及电阻R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S 甲>S 乙,则R甲一定大于R 乙
B.若S 甲<S 乙,则R甲可能大于R 乙
C.若S 甲=S 乙,则R甲一定小于R 乙
D.若S 甲>S 乙,则R甲可能等于R 乙
【答案】D
【解答】解:
同种材料的两根导体,相同横截面积、长度越长,电阻越大;相同长度,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AD、根据题意:甲、乙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丝,当L甲>L乙时,如果S甲>S乙,则R甲与R乙的大小关系无法确定,故A错误,D正确;
B、当L甲>L乙时,如果S甲<S乙,则R甲>R乙,故B错误;
C、当L甲>L乙时,如果S甲=S乙,则R甲>R乙,故C错误。
故选:D。
68.(2024 成都模拟)小刚给一段铅笔芯的两端加上3V的电压,测出通过铅笔芯的电流是0.1A,该铅笔芯电阻为  30 Ω,若两端的电压增加到6V,该铅笔芯电阻为  30 Ω。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由I可得,铅笔芯的电阻为:R30Ω;
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所以,加在这支铅笔芯两端的电压增加到6V时,铅笔芯的电阻仍为30Ω不变。
故答案为:30;30。
五十.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共1小题)
69.(2025 徐州模拟)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3V且恒定,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5Ω 2A”。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U/V 1.0 1.4 2.0
电流I/A 0.1 0.14 0.2
(1)请根据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允许交叉)
(2)连接好电路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动到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流表始终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并保持不变,其原因可能是电阻R  断路 。
(3)排除故障后,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得到如上表所示的电流I随电压U变化的数据,据此得出结论:电阻一定时, 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
(4)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为了保证所给电阻均能完成实验,应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至少为  1.5 V。
【答案】(1)见解析图;(2)断路;(3)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4)1.5。
【解答】解:(1)由图甲的电路图可知电压表与定值电阻R并联,据此连接实物图如图所示:
(2)电流表始终无示数,说明电路可能断路;电压表有示数并保持不变,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则与电压表并联的支路以外的电路是完好的,则与电压表并联的支路断路了;
(3)分析表中数据即可得出结论: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4)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设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最小为Umin,由串联分压可知,1,解得:Umin=1.5V。
故答案为:(1)见解析图;(2)断路;(3)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4)1.5。
五十一.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共3小题)
70.(2025 沭阳县校级模拟)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现有可调电压电源1个,标有“50Ω 1.0A”的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阻值为5Ω、10Ω、20Ω的电阻各一个,导线若干。连接如图所示的电路,为了完成对所有电阻的探究,电源电压可调节的最大值为(  )
A.17.5V B.55V C.10.5V D.33V
【答案】C
【解答】解:由图可知,电压表选用小量程,故定值电阻两端最大电压为3V;当定值电阻最大值为20Ω时,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为50Ω,若控制的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为3V,根据串联电路分压原理可知,
,即,
解得:U=10.5V,即电源电压最大值为10.5V,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71.(2025 碑林区校级三模)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选用的器材有: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流表、电压表、电源(电压恒为6V)、三个定值电阻(10Ω、15Ω、20Ω)、导线若干。
(1)按图甲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U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然后再分别接入其余两个定值电阻,重复上述操作。他多次实验的自的  B ;
A.求平均值,减小误差,使实验更精确
B.排除偶然因素,使实验规律更科学
(2)在(1)中用15Ω电阻替换10Ω电阻时,为了得到实验结论,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A (选填“A”或“B”)端移动;
(3)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电流随电阻变化关系的图像,为了完成实验,所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应不小于  20 Ω。由图像可知: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反比 。
【答案】(1)B;(2)A;(3)20;反比。
【解答】解:(1)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故B正确;
(2)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用15Ω电阻替换10Ω电阻时,电阻增大,其分得的电压增大;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应控制电压不变,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应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应向A端移动,使电压表示数恢复到原来的值;
(3)图知,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之积为U=IR=0.3A×10Ω=0.2A×15Ω=0.15A×20Ω=3V;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U滑=U电﹣U=6V﹣3V=3V,
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为电压表示数的1倍,根据分压原理,当接入20Ω电阻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滑=1×20Ω=20Ω,所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应不小于20Ω;
由图可知,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故答案为:(1)B;(2)A;(3)20;反比。
72.(2025 连州市校级一模)小迈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选择的器材有:新干电池三节,5Ω、10Ω、20Ω、3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30Ω 0.5A”的滑动变阻器一个,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导线不能交叉,滑片P向右端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2)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断开 (选填“断开”或“闭合”)状态;正确连接电路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最大阻值处,闭合开关,小陶发现两电表的指针处于图乙所示的位置,则电路故障可能是  定值电阻断路 ;
(3)小迈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出电流I随电阻R的变化图像,在实验过程中如图丙所示,小迈先用5Ω的电阻做完实验后,不移动滑片,断开开关,将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然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的示数比用5Ω的电阻实验时更  大 ,接着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U0= 2 V;
(4)小迈根据实验图像得到的结论是: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  成反比 ;还可知,用5Ω和10Ω电阻实验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变化量为  0.5W 。
【答案】(1)见解答图;(2)断开;定值电阻断路;(3)大;2;(4)成反比;0.5W。
【解答】解:(1)滑片P向右端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说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故滑动变阻器选用右下接线柱与开关串联在电路中,如下图所示:

(2)为了保护电路,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由图乙可知,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可能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则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以外的电路是完好的,则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断路了,即电路故障可能是定值电阻断路;
(3)由图丙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U0=IR=0.4A×5Ω=……=0.1A×20Ω=2V;
将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根据分压原理,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示数变大,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要控制电压不变,应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U0=2V;
(4)由(3)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一定值,故可得出结论: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电源电压为新干电池三节,说明电源电压大小为4.5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可得滑动变阻器两端的分压始终为:U滑=U﹣U0=4.5V﹣2V=2.5V;
由图丙可知,用5Ω和10Ω电阻实验时,电路中的电流分别为0.4A和0.2A,则用5Ω和10Ω电阻实验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变化量为:
ΔP=U滑(I1﹣I2)=2.5V×(0.4A﹣0.2A)=0.5W。
故答案为:(1)见解答图;(2)断开;定值电阻断路;(3)大;2;(4)成反比;0.5W。
五十二.动态电路的分析(共2小题)
73.(2025 新疆一模)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V示数变大,电流表A2示数变小
B.电流表A1示数变小,灯泡L亮度变暗
C.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比值变小
D.电流表A1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差值不变
【答案】D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R并联,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R支路的电流,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
因电源的电压不变,
所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故A不正确;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所以,滑片移动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不变,实际功率不变,灯泡的亮暗不变,故B不正确;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电流表A1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差值即为通过灯泡L的电流不变,故D正确;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
由I可知,R支路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
所2025年中考物理综合复习(易错训练100题64大考点)
训练范围:初中物理全部内容。
板块一:声、光、热学
一.声音的传播条件(共1小题)
二.回声测距(共2小题)
三.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共2小题)
四.声源处减弱噪声(共1小题)
五.人耳处减弱噪声(共1小题)
六.声音的综合利用(共1小题)
七.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共1小题)
八.紫外线(共1小题)
九.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共3小题)
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共2小题)
十一.凝固的概念及现象(共1小题)
十二.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实验(共1小题)
十三.液化的概念及现象(共3小题)
十四.液化的放热特点(共1小题)
十五.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共1小题)
十六.利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共1小题)
十七.水的比热容特点及实际应用(共1小题)
十八.做功的次数(共1小题)
十九.气体的热值计算(共2小题)
二十.热机的效率公式与计算(共3小题)
板块二:力学
二十一.速度公式的应用(共1小题)
二十二.天平的读数(共1小题)
二十三.密度的简单计算(共1小题)
二十四.测量固体的密度(共1小题)
二十五.力的作用效果(共1小题)
二十六.力的相互性(共1小题)
二十七.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共1小题)
二十八.摩擦力的大小(共2小题)
二十九.平衡状态下的摩擦力分析(共1小题)
三十.压强的叠块(共1小题)
三十一.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共1小题)
三十二.液体压强的公式及计算(共2小题)
三十三.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物体的体积(共1小题)
三十四.浮力综合问题的分析与计算(共1小题)
三十五.物体浮沉条件(共1小题)
三十六.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的大小(共1小题)
三十七.功的简单计算(共1小题)
三十八.功率的推导式P=Fv(共2小题)
三十九.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的关系(共1小题)
四十.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共1小题)
四十一.机械能的概念(共1小题)
四十二.动滑轮费一倍的距离(共1小题)
四十三.机械效率的比较大小(共1小题)
四十四.滑轮、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共4小题)
板块三:电磁学
四十五.物体带电现象(共1小题)
四十六.串联和并联的概念与辨析(共1小题)
四十七.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共1小题)
四十八.运用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计算(共3小题)
四十九.电阻大小与导线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之间的关系(共2小题)
五十.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共1小题)
五十一.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共3小题)
五十二.动态电路的分析(共2小题)
五十三.应用欧姆定律设计电路图(共1小题)
五十四.欧姆定律的应用(共3小题)
五十五.欧姆定律求范围值(共1小题)
五十六.伏安法测电阻(共1小题)
五十七.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共3小题)
五十八.电功率P=UI的简单计算(共1小题)
五十九.动态电路中电功率的变化(共2小题)
六十.电功率的综合计算(共5小题)
六十一.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共5小题)
六十二.漏电保护器的原理和作用(共1小题)
六十三.电磁继电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共2小题)
六十四.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共1小题)
板块一:声、光、热学
一.声音的传播条件(共1小题)
1.(2025 克拉玛依模拟)某种昆虫靠翅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许多电视台经常播出模仿秀节目,其中声音模仿秀模仿的是声音的   ,他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中的。
二.回声测距(共2小题)
2.(2024秋 三台县期末)一列车以108km/h的速度沿铁轨匀速直线行驶,在距离隧道一定距离处鸣笛,4s后位于车头驾驶舱的司机听到正前方隧道入口处山崖传回来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速度为340m/s,则当司机听到回声(  )
A.车头到隧道的距离为620m
B.再经过约25s,车头进入隧道
C.声音通过的路程比列车通过的路程多1340m
D.声音通过的路程是列车通过的路程的8倍
3.(2024秋 恩施市期末)如图(a)所示,停在路旁的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2.7秒,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若汽车是沿直线匀速行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发出信号到该信号被测速仪接收到间隔时间为0.45s
B.第二次发出信号到该信号被测速仪接收到的时间内汽车行驶了12m
C.汽车第一次接收到信号和第二次接收到信号之间行驶了102m
D.该汽车的速度是17m/s
三.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共2小题)
4.(2025 平乡县模拟)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图乙,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说明音调与物体振幅有关
C.图丙,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钢尺,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
D.图丁,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玻璃罩内的音乐声逐渐变小,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
5.(2024秋 沈阳校级期末)2022年,在齐齐哈尔市省道(S301)飞鹤大道上建成一段655米的音乐公路,路面上的沟槽是根据不同乐曲的曲调设计切割的,轮胎与地面的接触声音、与空气的撞击声音就变成有韵律的一个声音,“形象点说带槽的公路是‘唱片’,汽车轮胎是‘唱针’,两者组合在一起,就像是留声机一样能‘唱歌’”。若汽车行驶的速度是72km/h,某个音符的频率是440Hz,当汽车发出这个音时,所对应的相邻凹之间的距离是    mm(保留至整数位);若发出更高的音调,相邻凹槽之间的距离会更    。(填“大”或“小”)
四.声源处减弱噪声(共1小题)
6.(2024秋 临淄区期末)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所示,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如图乙所示,a、b两个音叉的波形图不同,但音调相同
C.如图丙所示,噪声监测仪既可以监测噪声的强弱,又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D.如图丁所示,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的特性
五.人耳处减弱噪声(共1小题)
7.(2025 武汉模拟)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能从不同的乐器演奏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是因为声音的响度不同
B.图乙:车间的工人佩戴耳罩,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图丙:吹竖笛时,用手按住不同的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D.图丁:街道旁设置的噪声监测仪能减弱噪声
六.声音的综合利用(共1小题)
8.(2025 顺德区校级模拟)下列图片关于声波的利用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医生用超声波给病人检查身体
B.汽车利用超声波作为倒车雷达探测障碍物
C.科学工作者用超声波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D.医生用超声波清洗牙齿
七.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共1小题)
9.(2025 青岛模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如图所示的成语中所涉及的光现象,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海市蜃楼 B.临川羡鱼
C.一叶障目 D.杯弓蛇影
八.紫外线(共1小题)
10.(2025 克拉玛依模拟)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
A.电视遥控器 B.医用“B超机”
C.夜视仪 D.验钞机
九.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共3小题)
11.(2025 商水县模拟)小华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如图所示,他将蜡烛依次放置在甲、乙、丙、丁四个位置,每次移动光屏,寻找烛焰清晰的像。关于此实验,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应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位于同一高度
B.蜡烛在丁位置时,调节光屏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正立、放大的像
C.将蜡烛从丙位置移动到乙位置,为了光屏上仍能出现清晰的像,需要将光屏向左移动
D.蜡烛在甲位置时,成像规律与生活中的照相机的原理相同
12.(2025 廊坊一模)如图所示,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高度为6cm的F形光源、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大小的变化规律,通过测量像的高度反映像的大小。
(1)移动F形光源、凸透镜、光屏到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像,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该成像特点制成的。
(2)将F形光源逐渐靠近凸透镜,移动光屏,三次成倒立实像的相关数据记录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    ,像变    。
物高6cm
实验次数 1 2 3
物距/cm 30 20 15
像距/cm 15 20 30
像高/cm 3 6 12
(3)若保持F形光源到光屏的距离为45cm不变,仅移动凸透镜改变物距,则表中第  次实验的成像情况不能探究,理由是: 。
13.(2025 惠州模拟)小明用爷爷、奶奶的老花眼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甲,将蜡烛、爷爷的眼镜镜片和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调节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发现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则爷爷的镜片焦距是    cm。
(2)当把蜡烛放在图乙位置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是利用这一原理。
(3)将乙图中爷爷的镜片换成奶奶的镜片,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于是他将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奶奶的镜片间,像又清晰了,奶奶的镜片度数比爷爷的镜片度数  (选填“高”或“低”)。
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共2小题)
14.(2025 西安校级三模)近期热映的《哪吒2》以“破界”之姿,打开了国产动画的天花板,也拓宽了全球受众对“中国故事”的想象边界。关于电影放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映机的镜头与近视眼镜为同一种透镜
B.放映时巨幕应置于放映机镜头的二倍焦距内
C.巨幕做成粗糙平面,是为了让光在幕布上发生漫反射
D.观影者看到巨幕上的画面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15.(2025 忻州一模)小华一家国庆节出游时去参观了历史博物馆,其中有一个很小的雕塑展品(如图甲所示)不容易看清楚,这时博物馆工作人员提示可以通过展品前方的镜片进行观察。
(1)镜片区域a相当于一个大的凸透镜,如图乙所示,透过镜片可以看到雕塑正立、放大的    (选填“虚”或“实”)像,此时物距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凸透镜的1倍焦距。
(2)小华还想发现更多细节,工作人员提示可以从镜片右侧的区域b观察,小华透过此区域果然看到了更大的像,只不过是倒立的(如图丙所示)。仔细观察,原来这个小的圆形区域b是镶嵌在大的凸透镜中的又一个凸透镜,则这个小凸透镜的焦距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大凸透镜的焦距,区域b相当于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小华不禁感叹:“真是个奇妙且实用的设计啊!”
十一.凝固的概念及现象(共1小题)
16.(2025 安康模拟)火星的昼夜温差有时可达到一百多摄氏度。如图,“祝融号”火星车在集热窗中利用“正十一烷”材料进行保温。早上,该材料吸热,状态发生变化,晚上,该材料放热,状态发生变化,整个过程中基本没有气态物质出现,则该材料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熔化后凝固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升华后凝华
十二.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实验(共1小题)
17.(2025 西安校级模拟)请完成下列填空。
(1)如图﹣1所示,在测量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读数,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
(2)如图﹣2所示,为了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3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等量的水,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探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是否有关;
(3)如图﹣3所示,在注射器里密封气态乙醚,用力压注射器的活塞,会看到液态乙醚出现,这是用    的方式使气体液化。
十三.液化的概念及现象(共3小题)
18.(2025 定边县模拟)陕北的冬日,街边的羊肉汤馆热气腾腾,生意火爆。小王走进一家饭馆里,点了一碗羊肉汤。只见厨师先把大锅里熬好的羊骨高汤舀进碗里,高汤还冒着“白气”,接着迅速把切好的羊肉片、粉丝等食材放入碗中,再撒上葱花、香菜等调料,一碗鲜香的羊肉汤就做好了。高汤冒“白气”这一现象所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升华 C.液化 D.凝华
19.(2025 青岛模拟)据《天工开物》记载,可从朱砂矿石中提炼水银(液态汞)。如图所示,给密闭锅内的朱砂矿石加热,就会在倒扣的锅壁上布满水银。在倒扣锅壁上形成水银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凝华 C.液化 D.汽化
20.(2025 五华区校级模拟)如图为电热水壶烧水时的场景,小明发现冬天烧水时能看到更多的“热气”和水面上方水壶内壁上更多的水珠。
(1)“热气”和水壶内壁上的水珠是热的水蒸气    (填一种物态变化)形成的。根据上述情况下小明观察到的现象可以提出的问题是: 
 。
(2)小明先将常温的玻璃板放到壶口合适的位置,后将玻璃板用电吹风的热风加热后放到同样的位置,两次放置相同的时间,如果观察到两次玻璃板上    ,则说明    。
十四.液化的放热特点(共1小题)
21.(2025 腾冲市校级模拟)在抗击“新冠肺炎”工作中,医护人员常会遇到护目镜“起雾”的现象,护目镜内侧产生“雾气”属于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    热量。口罩是抗疫必备物资,其核心材料熔喷布生产时,由喷丝孔挤出液态聚丙烯,通过高速空气流对其进行牵伸,再经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超细纤维,再组合成布。
十五.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共1小题)
22.(2025 泸县校级一模)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两手摩擦能发热 B.烧水水变热
C. 锯木材锯子发热 D.钻木取火
十六.利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共1小题)
23.(2025 凯里市校级模拟)冬天人们常常用热水袋取暖,热水袋内用热水作介质,是因为水的    大,该取暖的方式是通过   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十七.水的比热容特点及实际应用(共1小题)
24.(2025 香坊区校级一模)水是生命之源,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循环系统用水作为工作物质是利用水的   的特点;夏天在地上洒水可以降低温度是利用水的  的特点。
十八.做功的次数(共1小题)
25.(2025 无锡模拟)某家用轿车质量为1.6t,每个车胎与地面接触面积为0.02m2,停在水平路面上时,车对地面的压强是   Pa.当车高速行驶时,强大的气流会流过车体,如图。这时车对地面的压强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此时发动机转速为2400r/min,则发动机一个汽缸中每秒做功  次。
十九.气体的热值计算(共2小题)
26.(2025 泉州模拟)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小华用天然气灶将一壶水烧开,收集的数据如下:水壶里水的质量为2kg、初温20℃末温100℃,消耗天然气0.042m3。已知,。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天然气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3)天然气灶烧水时的效率。
27.(2025 西乡塘区校级模拟)天然气热水器将25kg的水由22℃加热到62℃。已知c水=4.2×103J/(kg ℃),q天然气=4×107J/m3,该天然气热水器的热效率是84%。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内能;
(3)消耗天然气的体积。
二十.热机的效率公式与计算(共3小题)
28.(2025 衡阳县模拟)新型混合动力汽车具有节能、低排放等优点。当混合动力汽车启动时,内燃机不工作,蓄电池向车轮输送能量:当需要高速行驶或蓄电池电量过低时,内燃机启动,既可以向车轮输送能量,又可以给蓄电池充电。在某次测试中,汽车受到的阻力为4000N,汽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了0.5h,消耗汽油10kg(汽油热值为4.5×107J/kg)。求:
(1)测试中汽车行驶    m的路程;牵引力做功    J;
(2)测试中消耗的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若该次测试中蓄电池增加的电能为6×107J,则此过程中内燃机的效率为多少?
29.(2025 七星关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是某品牌汽车汽油机的能量流程图,某次该汽车行驶过程中消耗了0.1kg汽油。求:[汽油的热值为4.2×107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
(1)该汽油机的效率;
(2)此行驶过程中汽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3)若释放的热量有25%被冷却水吸收,则质量为5kg的冷却水升高的温度。
30.(2025 辽宁模拟)如图所示,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AG600全状态新构型灭火飞机。该飞机行驶一段路程;
(1)消耗航空燃油1t,航空燃油的热值为4×107J/kg,航空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2)飞机发动机的功率为2×107W,这段路程航行了1000s,发动机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3)该发动机的效率是多少?
板块二:力学
二十一.速度公式的应用(共1小题)
31.(2025 茅箭区校级模拟)如表为某列车的运行时刻表,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站名 站点1 站点2 站点3 站点4 站点5
到站时刻 18:40 19:00 19:20 20:10
发车时刻 17:40 18:42 19:02 19:22
距起始站里程/km 0 118 183 275
(1)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若列车由站点2到站点3的平均速度120km/h,则表格中横线处的里程数应为多少?
(3)若列车以108km/h的速度通过长为4744m的大桥,列车全长244m,则列车全部在大桥上的时间为多少秒?
二十二.天平的读数(共1小题)
32.(2025 山西模拟)现想估测装满书的学生书包重量,提供的实验器材如图所示。
(1)请写出你所选择的器材    (填代号)。
(2)请写出估测学生书包重量的实验过程(可画图表示)。
(3)书包重量的表达式是  。(用实验过程中测出的物理量表示)
二十三.密度的简单计算(共1小题)
33.(2025 无锡模拟)小明在实验室找到一只玻璃瓶,称得其质量为0.1kg,当他将瓶子装满水时测得总质量为0.4kg,若在该瓶中装满金属颗粒,称得总质量为0.8kg,再往瓶中加满水,称得其总质量为1kg。(ρ水=1.0×103kg/m3、ρ酒精=0.8×103kg/m3)求:
(1)瓶子的容积;
(2)金属颗粒的体积;
(3)金属颗粒的密度。
二十四.测量固体的密度(共1小题)
34.(2025 七星关区校级模拟)如图在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若天平的横梁静止时,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将石块放在左盘中,在另一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横梁重新平衡。盘中砝码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石块质量为    g;
(3)用细线吊着石块将其放入盛水的量筒中,量筒中前、后两次液面的位置如图丙所示,石块的体积是   cm3;
(4)石块的密度为    kg/m3;
(5)猪猪元进行了下列操作也测出了石块的密度:
①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1;
②在烧杯中装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
③将石块浸没在水中,在烧杯的水面处做一个标记;
④取出石块,向烧杯中加水至标记处,用天平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3(不考虑带出的少量水),则石块密度的表达式为ρ石= (水的密度为ρ水)。
二十五.力的作用效果(共1小题)
35.(2024 连云港三模)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力产生作用效果的是(  )
A.用力压弹簧,弹簧缩短了 B.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
C.小车在转弯处匀速行驶 D.小冰块在光滑的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十六.力的相互性(共1小题)
36.(2025 丛台区校级一模)如图是跳远运动员比赛时的情景,运动员起跳时用力向下蹬地,身体腾空而起这是因为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落到沙坑中会留下痕迹,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二十七.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共1小题)
37.(2024 玉溪一模)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操作的规范性非常重要。关于图中器材的使用或操作正确的是(  )
A.图甲: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图乙:用毫米刻度尺测得物体的长度为5.63cm
C.图丙: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
D.图丁: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调节天平平衡
二十八.摩擦力的大小(共2小题)
38.(2024 东阿县三模)张明同学用50N的力将重30N的物体压在竖直墙面上,然后用20N的力竖直向上拉物体,物体静止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竖直向下20N的摩擦力
B.物体竖直方向上只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
C.物体受到竖直向上30N的摩擦力
D.物体受到竖直向上10N的摩擦力
39.(2024 端州区校级二模)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请根据生活中的情境,小明用力将黑板擦按在黑板上,已知黑板擦的重力为4N。当水平按住黑板擦静止时,黑板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方向为    。若增大手对黑板擦的压力,此时黑板擦受到的摩擦力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二十九.平衡状态下的摩擦力分析(共1小题)
40.(2025 任城区模拟)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方向的拉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运动速度v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分别如图乙、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
A.0~2s内,物体未被推动,推力小于摩擦力
B.2~4s内,物体做加速运动,摩擦力等于7N
C.6~8s内,物体做减速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小于2~4s时的摩擦力
D.物体在6~8s内受到的合力与2~4s内受到的合力大小相等
三十.压强的叠块(共1小题)
41.(2024 达州模拟)如图所示,上、下叠放在一起的实心匀质正方体A、B静置于水平地面上。A对B的压强和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4:5,A、B的边长A之比LA:LB=1:2,则A、B的密度之比为(  )
A.2:1 B.1:2 C.4:1 D.1:4
三十一.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共1小题)
42.(2024 宝山区校级开学)如图所示,小丁同学和小甜同学用压强计做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
(1)图甲所示仪器叫做    ,通过乙、丙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内部,液体的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
(2)小甜通过乙、丁两次实验,探究液体压强和液体密度的关系。她这样做可行吗?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
(3)实验中小甜发现在同种液体中,探头所处深度相同时,只改变探头的方向,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不变,表明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
(4)如图戊所示,小丁进行了拓展实验。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底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当向隔板左侧注入深度为h1的水、右侧注入深度为h2的某液体时,橡皮膜恰好不发生形变,由此可知右侧液体的密度为 。(用h1、h2和ρ水表示)
三十二.液体压强的公式及计算(共2小题)
43.(2024 米东区一模)如图甲所示为边长为20cm的薄壁正方体容器(质量不计)放在水平桌面上,将质地均匀的实心圆柱体竖直放在容器底部,其横截面积为200cm2、高为10cm。向容器内缓慢注入某种液体,圆柱体始终竖直,圆柱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注入液体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圆柱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
B.当注入液体质量为2kg时,圆柱体所受的浮力为10N
C.当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之比为1:3时,物体未浸没
D.当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之比为1:3时,注入液体质量为4.5kg
44.(2024 武清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足够高的薄壁轻质柱形容器甲置于水平地面。其内部放置正方体乙、已知容器甲的底面积为2×10﹣2米2,正方体乙的重力为8.82牛,体积为1×10﹣3米3。(g取9.8N/kg)
(1)求此时容器甲对地面的压强p甲;
(2)若往容器甲中倒入一定量的水,使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Δp水与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增加量Δp地的比值最大,求最多倒入水的质量m水。
三十三.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物体的体积(共1小题)
45.(2025 保定模拟)如图甲所示,盛有某一液体(密度为ρ)的圆柱形容器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底面积为S,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圆柱形金属块,将金属块从容器底部缓慢竖直向上拉出液体,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金属块下表面距容器底部距离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块的高度等于h1﹣h0
B.金属块的密度为
C.金属块在液面下上升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一直减小
D.金属块拉出液体后与完全浸没时相比,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强变化了
三十四.浮力综合问题的分析与计算(共1小题)
46.(2025 陕西模拟)如图1,是某兴趣小组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装置。将力传感器(可显示推、拉、压力的大小)固定在铁架台上,底面积为50cm2的实心均匀圆柱体A通过轻质硬杆与力传感器相连,力传感器显示杆对圆柱体A作用力的大小。底面积为100cm2的柱形容器B盛有适量的水,放在水平升降台上。升降台上升使圆柱体A逐渐浸入水中,力传感器的示数F与升降台上升的高度h的关系如图2所示。圆柱体A始终保持竖直且不吸水,整个过程无水溢出且圆柱体A未触底,杆没入水中的体积忽略不计,g取10N/kg,水的密度为1×103kg/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圆柱体A逐渐浸入水中,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逐渐变小
B.圆柱体A逐渐浸入水中,其所受浮力逐渐变小
C.圆柱体A浸没在水中时,其所受浮力为2N
D.圆柱体A的密度为0.8×103kg/m3
三十五.物体浮沉条件(共1小题)
47.(2024 南阳一模)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装有两种不同的液体,将物体A分别放入两种液体中,静止时A浸入两种液体的情况如图所示,两容器中液面相平。两容器中的液体密度分别为ρ1和ρ2;两容器中的液体对A产生的浮力分别为F1和F2;两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1和F'2。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ρ1<ρ2 B.p1>p2 C.F1<F2 D.F'1=F'2
三十六.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的大小(共1小题)
48.(2025 新城区模拟)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中展示了“浮力消失实验”。在中国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中,她用吸管把乒乓球轻轻压入水中,取出吸管后,观察到乒乓球悬停在水中,如图甲所示;在中国科技馆的同学们做了同样的实验,用吸管把完全相同的乒乓球压入水中,取出吸管后,乒乓球会迅速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如图乙所示。请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乒乓球具有惯性,图乙中的乒乓球不具有惯性
B.图甲中的乒乓球受到水对它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几乎为零
C.图乙中的乒乓球在上浮过程中,受到水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D.图乙中的乒乓球在水面漂浮时,往水中加盐,乒乓球会下沉
三十七.功的简单计算(共1小题)
49.(2025 山西模拟)电动平衡车给人们的短距离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图所示的平衡车的部分参数如表格所示。质量为45kg的小伟在公园广场的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600m,所用时间为2min。(g取10N/kg)求:
(1)平衡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时的速度。
(2)小伟站在平衡车上行驶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该平衡车在平直地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平均阻力是总重的,则此过程中平衡车克服阻力做的功。
平衡车参数
净重 15kg
充电电压 220V
轮胎接地面积 10cm2
三十八.功率的推导式P=Fv(共2小题)
50.(2025 宝山区校级模拟)如图甲所示是使用汽车打捞水下重物的示意图,汽车通过定滑轮牵引水下一个圆柱形重物,在整个打捞过程中,汽车以恒定的速度v=0.2m/s向右运动。图乙是此过程中汽车拉动重物的功率P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设t=0s时汽车开始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的摩擦。求:
(1)重物露出水面前,汽车对重物的拉力。
(2)打捞前,重物上表面所受水的压强。
(3)重物露出水面前受到的浮力。
51.(2025 长沙一模)如图所示的新能源汽车,其重力为1.5×104N,车轮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075m2。该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行驶1.38×104m,用时600s,这一过程中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恒为4.6×107W。求:
(1)新能源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
(2)新能源汽车匀速直线行驶的速度。
(3)匀速行驶过程中新能源汽车受到阻力的大小。
三十九.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的关系(共1小题)
52.(2025 陕西模拟)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我国的奥运健将包搅了跳水项目的全部金牌,交出了完美的答卷。对于跳水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被跳板向上弹起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大
B.静止在跳板上的运动员不受重力
C.图中运动员站在跳板上时,对跳板的压力与自身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跳板应使用密度大、弹性差的材料制作
四十.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共1小题)
53.(2025 崂山区模拟)如图甲所示,小球从某高度处静止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并压缩弹簧。小球刚接触弹簧至压缩最短的过程中,小球速度v和弹簧压缩量Δl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b为曲线最高点。不计空气等阻力,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球的机械能不断减小
B.弹簧的弹性势能不断增大
C.小球在c点时,受到的弹力最大
D.小球在b点时动能最大,弹力小于重力
四十一.机械能的概念(共1小题)
54.(2025 江西一模)如图是频闪相机拍摄的某网球比赛时网球离开球拍在空中飞行的情景。该球从位置A到位置B的过程中,动能  ,从位置B运动到位置C的过程中机械能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四十二.动滑轮费一倍的距离(共1小题)
55.(2025 上海模拟)如图所示,物体A以2厘米/秒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牛,水平拉力F=   牛,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f=  牛,2秒内拉力F走过的距离   米。(不计轮、绳重、摩擦)
四十三.机械效率的比较大小(共1小题)
56.(2025 花山区校级模拟)辰辰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探究机械效率的大小,滑轮和重物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甲图和丙图中FA和FC都沿竖直方向用力,乙图和丁图中FB和FD分别沿倾斜向下和倾斜向上的方向用力,不计绳重和摩擦,机械效率分别为ηA、ηB、ηC和ηD。则下面选项正确的是(  )
A.FA<FB<FC<FD B.FA=FB<FC=FD
C.ηA=ηB=ηC=ηD D.ηA=ηB=ηC>ηD
四十四.滑轮、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共4小题)
57.(2025 雁塔区校级模拟)用滑轮组进行“一瓶水提升一个人”活动,如图,水瓶匀速直线下降10m,使人匀速升高0.5m,绳子a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6m/s,水瓶对绳a的拉力为F1=30N,绳b对人的拉力为F2=480N,此过程(  )
A.有用功为300J B.F1做的功等于F2做的功
C.F2做功的功率为14.4W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5%
58.(2025 安定区一模)如图,用大小为500N的拉力通过滑轮组将重为800N的物体匀速提升10cm,不计绳重与摩擦,则动滑轮的重为    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59.(2025 碑林区校级二模)如图所示是塔吊吊起重物的情景,在拉力F的作用下,重为1×103N的重物被竖直向上匀速吊起,已知动滑轮重200N,重物在8s内上升了10m,不计绳重与摩擦,则拉力F大小为  N,拉力F的功率为    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    。
60.(2025 碑林区校级模拟)西安东站正在加快建设中,全面运行后将成为西北地区特大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之一。施工中所用的起重装置如图所示,使用该装置    (选填“能”或“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该装置所用动滑轮的重力为900N,则用该装置匀速提升一块质量为510kg的混凝土楼板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已知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4500N,一次最多能拉起    块这样的混凝土楼板。(不计绳重及摩擦,g取10N/kg)
板块三:电磁学
四十五.物体带电现象(共1小题)
61.(2025 碑林区校级三模)用纸杯做以下物理小实验:
(1)图甲中,纸杯底部有一圆孔,用塑料薄膜蒙住杯口,拍打薄膜发出声音,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    。
(2)图乙中,在纸杯旁用吸管吹气,纸杯将向    (选填“左”或“右”)滚动,这是因为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    。
(3)图丙中,用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吸管靠近纸杯一侧,纸杯被吸引。以下事例中原理与此相同的是    (填字母)。
A.磁铁吸引铁屑 B.挤压后的吸盘吸在瓷砖上 C.干手搓开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
四十六.串联和并联的概念与辨析(共1小题)
62.(2025 泸县一模)商场的自动扶梯在无人乘坐时,运行速度缓慢;在有人乘坐时“感应开关”自动闭合,电梯运行速度增大。在自动扶梯的出、入口处各有一个“紧急制动开关”,断开任何一个开关,都能使自动扶梯停止。如图所示是小亮设计的模拟自动扶梯工作原理的电路图,若电源两端电压不变,电动机两端电压变大时,其运转速度增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无人乘坐时,开关S1、S2、S3均闭合
B.当无人乘坐时,电阻R与电动机是串联的
C.开关S1、S3是“紧急制动开关”,S2是“感应开关”
D.当有人乘坐时,电动机两端电压小于电阻R两端电压
四十七.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共1小题)
63.(2024 达州模拟)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闭合后,有一个电表的指针没有发生偏转。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此时观察到只有一个电表指针的位置在改变,则故障是(  )
A.变阻器R2短路 B.电阻R1短路
C.变阻器R2断路 D.电阻R1断路
四十八.运用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计算(共3小题)
64.(2024 鹤城区校级一模)在图(a)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为图(b)所示,则电阻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
A.1.2V,6V B.6V,1.2V C.4.8V,1.2V D.1.2V,4.8V
65.(2024 双城区四模)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闭合开关S后,电路正常工作。两只电压表指针位置均为图乙所示,则电阻R1两端电压是   V,R2两端电压是   V。
6.(2025 泸县校级一模)如图甲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S1和S2后,两个电压表的指针均为图乙所示,则电阻R1和R2两端得到电压分别为    V和    V。若断开开关S2,闭合开关S1则电压表V1示数为    V,电压表V2示数为    V。
四十九.电阻大小与导线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之间的关系(共2小题)
67.(2025 宝山区校级模拟)甲和乙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当L甲>L乙,则关于甲和乙的横截面积S,及电阻R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S 甲>S 乙,则R甲一定大于R 乙
B.若S 甲<S 乙,则R甲可能大于R 乙
C.若S 甲=S 乙,则R甲一定小于R 乙
D.若S 甲>S 乙,则R甲可能等于R 乙
68.(2024 成都模拟)小刚给一段铅笔芯的两端加上3V的电压,测出通过铅笔芯的电流是0.1A,该铅笔芯电阻为    Ω,若两端的电压增加到6V,该铅笔芯电阻为    Ω。
五十.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共1小题)
69.(2025 徐州模拟)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3V且恒定,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5Ω 2A”。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U/V 1.0 1.4 2.0
电流I/A 0.1 0.14 0.2
(1)请根据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允许交叉)
(2)连接好电路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动到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流表始终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并保持不变,其原因可能是电阻R    。
(3)排除故障后,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得到如上表所示的电流I随电压U变化的数据,据此得出结论:电阻一定时,   。
(4)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为了保证所给电阻均能完成实验,应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至少为    V。
五十一.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共3小题)
70.(2025 沭阳县校级模拟)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现有可调电压电源1个,标有“50Ω 1.0A”的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阻值为5Ω、10Ω、20Ω的电阻各一个,导线若干。连接如图所示的电路,为了完成对所有电阻的探究,电源电压可调节的最大值为(  )
A.17.5V B.55V C.10.5V D.33V
71.(2025 碑林区校级三模)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选用的器材有: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流表、电压表、电源(电压恒为6V)、三个定值电阻(10Ω、15Ω、20Ω)、导线若干。
(1)按图甲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U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然后再分别接入其余两个定值电阻,重复上述操作。他多次实验的自的    ;
A.求平均值,减小误差,使实验更精确
B.排除偶然因素,使实验规律更科学
(2)在(1)中用15Ω电阻替换10Ω电阻时,为了得到实验结论,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选填“A”或“B”)端移动;
(3)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电流随电阻变化关系的图像,为了完成实验,所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应不小于    Ω。由图像可知: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
72.(2025 连州市校级一模)小迈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选择的器材有:新干电池三节,5Ω、10Ω、20Ω、3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30Ω 0.5A”的滑动变阻器一个,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导线不能交叉,滑片P向右端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2)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选填“断开”或“闭合”)状态;正确连接电路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最大阻值处,闭合开关,小陶发现两电表的指针处于图乙所示的位置,则电路故障可能是    ;
(3)小迈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出电流I随电阻R的变化图像,在实验过程中如图丙所示,小迈先用5Ω的电阻做完实验后,不移动滑片,断开开关,将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然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的示数比用5Ω的电阻实验时更    ,接着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U0=   V;
(4)小迈根据实验图像得到的结论是: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    ;还可知,用5Ω和10Ω电阻实验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变化量为  。
五十二.动态电路的分析(共2小题)
73.(2025 新疆一模)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V示数变大,电流表A2示数变小
B.电流表A1示数变小,灯泡L亮度变暗
C.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比值变小
D.电流表A1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差值不变
74.(2025 福建校级模拟)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对电路进行某种操作后,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变大,则此过程中(  )
A.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
B.电流表A2的示数变大
C.电流表A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差值不变
D.电流表A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差值不变
五十三.应用欧姆定律设计电路图(共1小题)
75.(2025 徐汇区校级模拟)某项目化小组参加体质测试后,拟制作一个简易的坐位体前屈测试装置,如图(a)所示。为将挡板推动至不同位置时所显示的成绩高低转换为电表示数显示,且成绩高,示数大,甲、乙两同学先分别设计了如图(b)、(c)所示的电路工作原理图。电路构成为:定值电阻R1、滑动变阻器R2、挡板(与滑片P相连)、显示成绩的仪表A或V(实质是电流表或电压表)、开关、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导线。
(1)甲、乙同学设计的工作原理图中均连入了电阻R1,其作用是    。
(2)请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判断甲、乙两同学设计的电路是否需要改进,若需要改进,请说明理由并写出改进建议    。
五十四.欧姆定律的应用(共3小题)
76.(2025 汨罗市模拟)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恒定,其中R2=10Ω,开关闭合时两只电流表的指针恰好指在同一位置处,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则电源电压为    V,R1=   Ω。
77.(2025 虹口区模拟)在图(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Ω”字样。闭合开关S,电流表的示数为0.4安,电流表、电压表的表盘如图(b)(c)所示。
①求R1两端的电压U1。
②移动滑片P,在电路安全工作的前提下,电压表的最大示数为10伏,最小示数为2伏。求:
(a)电源电压U。
(b)允许通过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流。
78.(2025 廊坊一模)如图所示,灯L上标有“12V,3.6W”,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10Ω,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Ω,1A”。闭合S1、S2,灯L正常发光。
(1)求电源电压;
(2)求灯L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3)断开S1、S2,用一个新的电源去替代原来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分别为0~0.6A、0~3V。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的过程中,要求两个电表先后均能达到满刻度,且电路正常工作。求允许替换电源的范围。
五十五.欧姆定律求范围值(共1小题)
79.(2025 香坊区校级一模)为了参加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小明运用所学电学知识,设计了一个电子身高测量仪,如图所示,其中定值电阻R1=5Ω,电源电压恒为4.5V,R2的规格为“15Ω 0.5A”,电压表量程为0~3V,电流表量程为0~0.6A。
(1)R1在电路中的作用是    。
(2)为了保证电路中各元件安全工作,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    。
五十六.伏安法测电阻(共1小题)
80.(2025 凯里市校级模拟)小明和小华在进行“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实验,器材有:干电池两节,开关、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20Ω 1.5A)、电阻箱(0~9999Ω)各一个,待测电阻R1、R2,导线若干。
(1)连接电路前,他们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甲所示,于是他们将电流表指针调至    ;
(2)①图乙是他们连接的测量R1阻值的部分电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补充完整 (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动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②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最  右 (选填“左”、“右”)端;
③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其故障是    ;
④测量R1阻值的过程中,老师提醒他们要尽量缩短通电时间,并用较小的电流来测量,这样做的理由是:  ;
(3)为测量电阻R2的阻值,他们在已连接好的图乙的电路中,用R2替换R1接入电路。测量过程中,发现电流表示数始终小于分度值。于是,他们按照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图,重新连接了电路,闭合开关后,改变电阻箱接入的阻值进行多次测量。记录下电阻箱的阻值R及对应的电压表示数U,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出图像丁图,则所测电阻R2的阻值为    Ω。
五十七.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共3小题)
81.(2025 忻州一模)小华在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所用器材有两节干电池、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电表、开关和导线若干。
(1)如图甲所示是小华实验时连接的电路,请你在需要改动的导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正确。
(2)小华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比正常工作要亮,原因可能是  
 。
(3)排除故障后进行实验,小华将实验数据及相关的计算结果记录在下面表格中。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小灯泡的电阻R=    Ω(保留2位小数)。该表格的不妥之处是    。原因是  
 。
实验序号 1. 2 3
电压U/V 1.5 2.0 2.5
电流I/A 0.24 0.28
电阻R/Ω 6.25 7.14
平均电阻R/Ω ××
82.(2025 深圳模拟)在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电源电压恒为4.5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1)闭合开关后,多次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当小灯泡两端电压为2.5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    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根据数据绘制I﹣U图像,如图丙所示,发现此图像不是直线,主要原因是灯丝电阻受    的影响。
(3)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规格可能是    。
A.10Ω 2A B.20Ω 2A C.50Ω 1.5A
83.(2025 花山区校级模拟)小明利用甲图所示的器材“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其中电源电压恒为3V,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2A。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甲图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P向右移,电路中电流变大,导线不得交叉)。
(2)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小明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几乎无示数,经检查电表完好,则故障可能是    。
(3)故障排除后,小明移动滑片P,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压表的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Ω。
(4)小明发现在相同情况下,长期使用的灯泡的亮度明显不如规格相同的新灯泡亮。请你帮他分析灯泡变暗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1条即可)。
五十八.电功率P=UI的简单计算(共1小题)
84.(2025 西安校级三模)图甲为家用电动自行车,它是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安装了电极、控制器、蓄电池、转速把手等操作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的个人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爱探究的小梦对电动车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发现了一些物理知识。
(1)电动自行车的转速把手可以调节车轮转速,转速把手相当于    (填电学器材);
(2)另外,有的电动自行车上还有加速按钮(加速按钮相当于开关),分析图乙的内部电路可知,当开关S2拨到    端时,电动自行车会加速;
(3)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有这样的经验:同一辆电动车充满电时,载一个人与载两个人以同样的速度行驶的最大距离是不同的,相比载一个人的时候,以同样速度载两个人时电动车的功率    (选填“大”、“小”或“相等”)。
五十九.动态电路中电功率的变化(共2小题)
85.(2025 西安校级模拟)在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0为定值电阻。闭合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b端移到a端的过程中,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为4.9V
B.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20Ω
C.滑动变阻器的调节范围为0~36Ω
D.当滑片P位于b端时,R0的电功率最小
86.(2025 秦皇岛一模)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6V,滑动变阻器铭牌标有“50Ω,1A”字样,电流表选用0~3A量程。先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2,此时小灯泡正常发光;保持开关S1闭合,再闭合开关S2,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30Ω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8A。则保持开关S1、S2都闭合,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使用过程中元件完好,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小灯泡实际功率不变
B.滑动变阻器允许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2.5~50Ω
C.通过电流表的电流最小值为0.72A
D.电路的总功率最大值为9.6W
六十.电功率的综合计算(共5小题)
87.(2025 碑林区校级模拟)小明为了四季都能吃到自己发的豆芽,设计了一个恒温豆芽机,其内部简化电路如图﹣1所示,由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两部分组成,豆芽机内的温度保持在15℃~30℃之间,控制电路中的热敏电阻R的阻值随空气温度t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当电磁铁线圈内的电流减小至0.1A时,衔铁释放,触点B、C断开,停止加热;当电磁铁线圈内的电流增大至0.15A时,衔铁被吸下,触点B、C接通,开始加热;已知加热器的铭牌标有“220V 20W”字样。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恒定,R0=50Ω,电路中导线及线圈电阻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热器内加热电阻的阻值为2420Ω
B.控制电路电源电压为20V
C.当豆芽机内部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增大,R0的功率在增大
D.夏天气温较高,需要配备风扇和洒水系统进行降温,则该系统与加热系统为串联关系
88.(2025 乌鲁木齐一模)一物理兴趣小组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来测量一个软性材质的电阻R的阻值,电源电压恒定,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把每次实验中得到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点在U﹣I图像中,然后连接这些点得到如图乙所示的U﹣I图像,则由图可知(  )
A.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20Ω
B.当电压表示数为2V时,电路中消耗的总功率为0.4W
C.若将R均匀拉长两倍以后,再重新进行实验,则描出的图线应在U﹣I图像中的I区
D.当滑片P向左移时,电路总功率变小
89.(2025 西安校级三模)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4V。第一次只闭合开关S、S1,滑片P从a端移到b端,图乙是滑动变阻器功率与电压表示数的关系图象;第二次只闭合开关S、S2,保证电路中所有元件都安全的前提下,最大范围内移动滑片P,图丙是在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灯泡的电流与灯泡两端电压的关系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20Ω
B.电源电压为10V
C.只闭合开关S、S1,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功率为0.9W
D.只闭合开关S、S2,为保证电路安全,滑动变阻器移动的阻值范围为10~50Ω
90.(2025 丹徒区模拟)某科技小组设计了一种自动计数器,其简化电路如图甲所示。R1是一种光敏元件,每当物体挡住了射向的红外线时,AB间电压达到6V,自动计数器会计数一次,若已知电源电压为12V,R2为阻值10Ω的定值电阻,某一时段AB间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此光敏电阻R1的阻值随光照强度增大而    ;当光线被挡住时R1的阻值是    Ω,电路总功率的变化范围是    。
91.(2025 长沙一模)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可调,定值电阻R1=10Ω,滑动变阻器R2标有“100Ω 1A”字样,灯泡L的规格为“6V 3W”,且灯丝电阻不随温度变化。
(1)求灯泡的电阻。
(2)将电源电压调为18V时,闭合S、S2,断开S1、S3,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在电路安全的情况下,求R2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
(3)去掉电压表,将开关S、S1、S2、S3都闭合,调节电源电压,使R1消耗的功率为3.6W。然后将一电流表串联在该电路的某一处,移动滑片P至某一处,使电流表的示数为图乙所示。请确定电流表所有可能连接的位置,并计算出此时R2接入电路的阻值(除不尽时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六十一.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共5小题)
92.(2025 南海区一模)小明用图1的电路的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绘制了如图2所示的图像。已知电源电压3V,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此图像不是直线的主要原因是灯丝电阻受    的影响。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可能是    (选填“10Ω”、“20Ω”或“30Ω”)。若灯泡两端的电压依次增大为U1、U2、U3时,灯泡对应的功率分别为P1、P2、P3,相邻两次的电压差U2﹣U1=U3﹣U2,则P2﹣P1   P3﹣P2(选填“>”、“=”或“<”)。
93.(2025 泸县一模)小明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额定电压为3.8V)的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电源电压大约4.5V且恒定不变,由于电压表只有0~3V量程可用,聪明的小明调整实验方法仍然准确测出了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他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V,然后断开开关,将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再次闭合开关后,观察电压表并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直至电压表示数    ,读出此时电流表示数为0.3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94.(2025 雨花区校级一模)小明用标有“2.5V”字样的小灯泡做“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
(1)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    端。
(2)小明测得多组数据,并画出图乙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图像是一条曲线的原因是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    。
(3)受上述实验启发,为测量高温物体的温度,小明将图甲电路改装成一个简易的温度传感器。思路如下:将图甲中的小灯泡换成与灯丝同种材料的电阻丝,选择图中一个电表改装为温度显示仪。你建议他选哪个电表?
请说明理由(从电表的示数随待测物体的温度变化关系进行阐述)。
答:   。
95.(2025 碑林区校级二模)小江找来若干节新干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同一规格的导线若干,测量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的功率。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选填“断开”或“闭合”)状态;
(2)问题解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电压达到2.5V。如图乙所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3)继续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读出电流表示数,将数据记入表格。如表所示,小江设计的表格不足之处是    。
实验次数 灯泡两端电压U 通过灯泡的电流I 灯泡的电功率P 发光情况
1 2 0.26 0.52 较暗
2 2.5 正常发光
3 2.9 0.32 0.93 较亮
96.(2025 安徽模拟)某同学要测量一个小灯泡(2.5V,0.5A)的额定功率,电路图如图甲所示。使用的电源电压约为6V。
(1)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要求滑片P移至    端。
(2)该同学将滑片移至正确位置后,闭合开关,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压应读为    V。此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3)为了能测出这个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换用电压更大的电源 B.换用电压更小的电源
C.换用最大阻值更大的滑动变阻器 D.换用最大阻值更小的滑动变阻器
六十二.漏电保护器的原理和作用(共1小题)
97.(2025 沭阳县校级模拟)小红家的家庭电路进户开关上安装着漏电保护器,上面写着下表中的一些数据,在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20A 220V
额定漏电电流 30mA
额定不漏电电流 15mA
漏电分断时间 小于0.1s
A.漏电电流大于30mA,保护器会在0.1秒之内切断电源
B.漏电持续时间超过0.1秒时保护器才能动作
C.当漏电电流达到15mA时就能起到可靠的保护作用
D.只有当进户电压大于220V或用电电流大于20A时,才能起保护作用
六十三.电磁继电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共2小题)
98.(2025 崂山区模拟)三峡集团自成立以来,采用梯级电站进行发电,全面助力能源保供攻坚战。
(1)如图甲所示是三峡大坝,把它筑成了“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液体内部压强随  
  增加而增大;为保证船只正常通航,需修建大型船闸(如图乙)应用了    原理;
(2)三峡大坝的正常蓄水位为175m,则深度为50m的某处的水的压强为    Pa;图丙是防汛报警器示意图,当水位超过警戒水位时,   灯发光报警;
(3)与火力发电相比,水力发电产生1亿千瓦时电可以减少8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当流域梯级电站累积发电28916亿度电时,可减排二氧化碳    万吨;若用一个1000W的电热器(不计热损失)代替一个热效率为50%的烧煤锅炉,每分钟可节约煤  
  kg。(煤的热值为3.0×107J/kg)
99.(2025 崂山区模拟)图甲是温度自动报警器。控制电路中,电源电压U=5V,热敏电阻R2的阻值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工作电路中,灯泡L标有“9V 0.3A”的字样,R4为电子嗡鸣器,它的电流达到某一固定值时就会发声报警,其阻值R4=10Ω,在R2温度为20℃的情况下,小明依次进行如下操作:闭合开关S1和S2,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此时R0的电功率为P0;将R1的滑片调到最左端时,继电器的衔铁刚好被吸下,使动触点与下方静触点接触:调节R3的滑片,当R3与R4的电压之比U3:U4=4:1时,电子嗡鸣器恰好能发声,此时R0的电功率为P0',P0':P0=4:9,已知电源电压,灯丝电阻都不变,线圈电阻忽略不计,求:
(1)当衔铁刚好被吸下时,控制电路的电流;
(2)将报警温度设为50℃时,R1接入电路的阻值;
(3)工作电路的电源电压Ux。
六十四.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共1小题)
100.(2025 灞桥区校级模拟)如图1是“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导体AB和灵敏电流表用导线正确连接。
(1)如图1所示,导体AB保持不动,让蹄形磁体快速向左运动,电流表指针    (填“不会”或“会”)偏转。
(2)如图2所示,下列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两个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
(3)如图3所示装置用来“探究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①我们通过比较    来判断电流做功的多少。
②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通电时间相同,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越大,重物升高的高度就越高。由此,可初步得到的结论是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