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物理-热点模型归纳(通用版)专题15初中物理基础知识速记汇总(原卷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物理-热点模型归纳(通用版)专题15初中物理基础知识速记汇总(原卷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5-10 07:41:02

文档简介

专题15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速记汇总
目录
题型一 物理量的估测 1
类型1 长度的估测 2
类型2 时间的估测 4
类型3 速度的估测 6
类型4 质量的估测 8
类型5 温度的估测 9
题型二 物理量的分类 11
类型1 物质的分类 11
类型2 光现象分类 12
类型3 物体变化分类 15
类型4 杠杆分类 17
类型5 增大、减小压强分类 19
类型6 增大、减小摩擦分类 22
题型三 物理学史和实验方法 24
类型2 物理学方法 27
题型一 物理量的估测
【解题指导】
核心解题方法
1、 直接判断法:熟记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典型值。
人体正常体温约 37℃ ,步行速度约 1.1m/s,中学生质量约 50kg。
课桌高度约 0.8m,一层楼高约 3m,鸡蛋质量约 50g。
2、 单位换算法:将不熟悉的单位转化为常用单位。
如答题卡宽度 30dm =3m (明显错误)。
人步行速度 3.6km/h =1m/s。
3、 比较法:用已知物理量对比未知量。
中学生身高 1.6m<门高 2m。
教室体积 240m > 普通房间体积。
4、 估算法:结合公式推导范围值:
计算中学生爬楼功:W=mgh=50kg×10N/kg×6m=3000J。
人对地面压强:站立约1.4×104Pa,行走时翻倍。
【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
1、高频估测量分类速查
物理量 常见数值范围 典型场景
长度 中学生身高1.6~1.8m,课桌高0.7~0.8m 教室尺寸估算
质量 鸡蛋 50~60g,苹果 150g,中学生 50~70kg 生活物品质量
速度 步行 1.1m/s,自行车 5m/s,百米跑 7~9m/s 运动场景分析
电学量 家用灯 40~60W,空调 1000W,人体安全电压 ≤36V 电器功率判断
力学量 中学生重力 500~700N,站立压强 1.4×104Pa 压力与压强计算
2、 易错警示
(1) 单位换算错误 :未将 km/h转为m/s(如3.6km/h=1m/s)。
(2) 常识混淆 :误认为空调功率仅 100W(实际约1000W)。
(3) 忽略实际 :未考虑楼层高度(如一楼到三楼实际为6m) 。
类型1 长度的估测
中学生拇指指甲宽度约为1cm 一支 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
吃饭用的筷子长度约为25cm 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5cm
一只普通牙刷的长度约为15cm 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
乒乓球台的宽度约为1.5m 初中生的身高约为160cm
乒乓球台的高约为76cm 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mm
普通居民楼每层高约为3m 课桌的高度约80cm
一级台阶的高度约为20cm 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一百元人民币的长度约为15cm 篮球板上篮圈到地面的距离约为3m
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mm 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6mm
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cm 一支铅笔的直径约为7 mm
一元硬币的直径为2.5cm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
成年人手掌的厚度约为2.5cm 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医用外科口罩的长度约为15cm 教室里灯管的长度大约为1m
【例1】我国研发出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手撕钢”,厚度仅相当于作业纸的五分之一,可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该“手撕钢”的厚度接近(  )
A.15μm B.15mm
C.15cm D.15dm
【答案】A
【详解】根据生活经验,作业纸的厚度约为0.08mm,“手撕钢”,厚度仅相当于作业纸的五分之一,该“手撕钢”的厚度约为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变式演练1】如图所示,是工作人员在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外的情景。由图片可知,图中返回舱的高度约为( )
A.0.5m B.1.5m C.2.3m D.10m
【答案】C
【详解】工作人员的身高大概在1.7m左右,返回舱的高度大概是它的1.5倍,因此选项中最接近的是2.3m,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演练2】下列几组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中学生用的课桌高约0.8dm B.上完一节课的时间大约为0.4h
C.普通中学生跑100m用时约15s D.1s内人的心跳大约为75次
【答案】C
【详解】A.中学生用的课桌高约80cm=8dm,故A不符合题意;
B.上完一节课的时间大约45min,约为 0.75h,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百米成绩比专业运动员要慢,普通中学生跑100m 用时约15s,故C符合题意;
D.1min内人的心跳大约为 75 次,心脏跳动一次约0.8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演练3】小明同学手拿一个土豆,如图所示,根据图片信息估测该土豆的实际长度约为(  )
A. B. C. D.
【答案】B
【详解】人的手掌长约为15cm,土豆被握在手中,长度约为10cm,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类型2 时间的估测
正常人1min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约为70次 人平静时呼吸-次所用的时间约为3s
中学生在1min内心跳约70次 人眨眼一次用时约为0.3s
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间为46s 一块橡皮从课桌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0.4s
中学女生跑800m所用的时间约为4min 成年人正常行走1.2m用时约1s
做一次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min 中学生百米赛跑所用的时间约为15s
【例2】在通常情况下,成人1min呼吸的次数约为(  )
A.2次 B.20次 C.100次 D.200次
【答案】B
【详解】根据生活经验,在通常情况下,成人1min呼吸的次数约为20次左右。
故选B。
【变式演练1】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一块橡皮从桌上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大约分别为( )
A. B. C. D.
【答案】C
【详解】课本中15张纸的厚度大约有1mm,那么一张纸的厚度大约为0.07mm(即),80μm较为接近;一块橡皮从桌上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一般在1s以内。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演练2】科学素养之一是能正确认知一些生活常识,下列数据最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手掌宽度为2.5dm
B.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50s
C.脉膊正常跳动70次的时间约为1h
D.中学生课桌高约为80cm
【答案】D
【详解】A.中学生手掌宽度在8c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百米成绩一般在16s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脉搏跳动70次所需时间的大约为1min,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课桌高度小于1m,与80cm接近,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变式演练3】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5min
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0cm
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008mm
D.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答案】B
【详解】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50s,故A不符合题意;
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为20cm左右,故B符合题意;
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
故C不符合题意;
D.课桌的高度约为0.8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类型3 速度的估测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
电磁波(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108m/s 正常骑行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
高铁的速度为300km/h 中学生短跑的速度约为6m/s
汽车在高速路上的最高速度是120km/h 中学生长跑的速度约为4m/s
【例3】根据生活经验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汽车的速度大约为50m/s B.一层楼的高接近2m
C.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0μm D.人的步行速度为0.2m/s
【答案】C
【详解】A.50m/s=180km/h,高速公路最高限速为120km/h,小汽车的速度不可能为50m/s,故A错误;
B.一层楼的高度在2.8m到3m之间,故B错误;
C.一张普通的A4纸厚度是非常小的,一般约为70μm,故C正确;
D.一般情况下,人的步行速度在1.1m/s左右,故D错误。
故选C。
【变式演练1】中国选手汪顺于2023年9月24日在亚运会游泳项目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中,以1分54秒62创造新的亚洲纪录,站上最高领奖台。他游泳的速度与下面哪个最接近(  )
A.人快步行走的速度 B.城市中公共汽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
C.高铁列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 D.高速公路上,小汽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
【答案】A
【详解】他游泳的时间t=1min54s62=114.62s
他游泳的速度
A.人快步行走的速度约1.7m/s,故A符合题意;
B.城市中公共汽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约为20m/s,故B不符合题意;
C.高铁列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约为83m/s,故C不符合题意;
D.高速公路上,小汽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约为28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变式演练2】下列数据最接近我们生活实际的是(  )
A.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1.4m
B.正常人1min的心跳约为30次
C.我国的国歌时长约为46s
D.中学生百米冠军选手的平均速度为14m/s
【答案】C
【详解】A.一般中学生的身高约1.6m,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学生身高的一半,约为0.8m,故A不符合题意;
B.正常人1min的心跳约为70次,故B不符合题意;
C.我国国歌时间较短,我国的国歌时长约为46s,故C符合题意;
D.中学生百米冠军选手的时间约13s,平均速度为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演练3】小聪和家人在中秋节期间开车到天津游玩,在公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后,小聪看到了如图所示标志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0”表示最高限速为100m/s
B.“100”表示最低限速为100m/s
C.此地距天津120km
D.他家距天津120km
【答案】C
【详解】AB.标志牌上的数字“100”表示的意思: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100km/h,即最高限速为100km/h,故AB错误;
CD.“天津120km”是指从该标志牌到天津还有120km,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类型4 质量的估测
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200g 一瓶500mL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00g
一袋早餐 奶的质量约为200g 一部手机的质量约为150g
一块学生常用橡皮的质量约为20g 一个篮球的质量约为500g
中考体育用的实心球质量约为2kg 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6g
一只公鸡的质量为2.5kg 一台笔记本电脑的质量约为2kg
【例4】我们使用的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 )
A. B. C. D.
【答案】B
【详解】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300g左右,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300g左右。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演练1】估测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广泛,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标准篮球的半径约为 B.完整演奏一遍国歌的时间约为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
【答案】C
【详解】A.标准篮球的直径通常在24cm左右,因此其半径应接近12cm,而不是25cm,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演奏时间大约是47s,远小于5min(即300s),故B不符合题意;
C.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等于1斤,而1斤等于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在50g左右,60g是一个合理的估测值,故C符合题意;
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通常在23℃左右,而不是37℃。37℃是人体正常体温的近似值,但并不是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故D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演练2】生活中经常对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14s B.一节1号电池的高度约0.6cm
C.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3kg 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答案】A
【详解】A.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14s,符合实际,故A符合题意;
B.一节1号电池的高度与大拇指的长度差不多,约6cm,故B不符合题意;
C.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300g,达不到3kg=3000g,故C不符合题意;
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达不到10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变式演练3】下列估测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150cm B.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300g
C.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5m/s 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
【答案】B
【详解】A.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故A不符合题意;
B.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300g,合,故B符合题意;
C.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1m/s,故C不符合题意;
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5℃,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类型5 温度的估测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人的正常体温为36.8~37.2℃ 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6℃
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 中考考场内的温度约为25℃
电冰箱冷冻室内的温度约为-18℃ 绿色蔬菜保鲜的适宜温度约为5℃
【例5】上物理课时,我们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约为(  )
A.25℃ B.80℃ C.0℃ D.
【答案】A
【详解】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6.5℃,室内让人感觉舒适的温度应比人的体温低一些,约为25℃,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变式演练1】下列估测中,最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课桌高度约为760cm B.成年人正常行走的速度约1.2m/s
C.中学生立定跳远的距离约为5m D.近几年中宁冬季平均气温约10℃
【答案】B
【详解】A.根据生活经验,课桌高度约为80cm,故A不符合题意;
B.成年人正常行走,一步约为0.6m,1s可以走两步,速度约1.2m/s,故B符合题意;
C.通常情况下,中学生立定跳远的距离约为2m,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宁县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其冬季平均气温远低于10℃,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演练2】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
B.学生书桌高度约为1.7m
C.正常人的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约为1min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答案】D
【详解】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7℃且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的身高约1.6cm,学生书桌的高度约为中学生的身高的一半,学生书桌的高度约为0.8m,故B不符合题意;
C.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约75次,跳动10次的时间大约8s,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1.1m/s,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变式演练3】下列估测的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洗澡时适宜的水温约为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C.课桌的高度约为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
【答案】C
【详解】A.洗澡水的温度应略高于人体的温度,一般在40℃较为舒适,故A不符合题意;
B.一包方便面的质量约100g,与2个鸡蛋的质量相当,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身高约160cm,课桌高度略小于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75cm左右,故C符合题意;
D.我国短跑名将苏炳添的百米最好成绩为9.83s,初中生的百米成绩在14s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题型二 物理量的分类
【解题指导】
1、分类对比 :将易混淆概念按物理量性质分组对比(如“压力”与“压强”、“功”与“功率”、“虚像”与“实像”) 。
2要点提炼 :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如“重力”强调“地球吸引”“竖直向下”)。
3、公式适用条件辨析。
4、 物理过程分析。
5、通过系统掌握 概念对比法 与 公式条件辨析 ,结合典型题型训练,可快速提升此类题型的解题准确率 。
【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
易错点与突破技巧
1、 单位混淆:如将“kW·h”误作功率单位(实际是电能单位,1kW·h=3.6×10 J)。
2、 公式滥用:非纯电阻电路中误用 P=I2RP=I2R(如电动机总功率只能用 P=UIP=UI)。
3、 概念内涵误解:误认为“压力=重力”(仅当物体水平放置且无其他力时成立) 。
类型1 物质的分类
分类依据 分类 定义 实例
是否有固定的熔点 晶体 有固定熔点 各种金属、冰、海波、石英、盐、糖
非晶体 没有固定的熔点 松香、沥青、蜂蜡、玻璃
导电性能 导体 对电流阻碍作用小,容易导电的物体 各种金属、石墨、大地、人体、电解质溶液、湿木头
绝缘体 对电流阻碍作用大,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陶瓷、橡胶、玻璃、干布、干木头、纯水、酒精、汽油、空气、塑料
半导体 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锗、硅
【例1】下列物体中属于晶体的是( )
A.橡胶 B.沥青 C.铝块 D.石蜡
【答案】C
【详解】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比如铝块)等;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常见的非晶体有橡胶、石蜡、沥青、玻璃等。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演练1】下列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
A.蜂蜡 B.松香 C.玻璃 D.铁
【答案】D
【详解】ABC.蜂蜡、松香、玻璃都没有熔点,都是非晶体,故ABC不符合题意;
D.铁有熔点,是晶体,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变式演练2】下列各种物质中,全是晶体的是( )
A.冰、水、松香 B.铜、固态水银、海波
C.玻璃、沥青、石蜡 D.铝、固态酒精、石墨
【答案】B
【详解】冰、食盐、石英、海波、萘、金刚石以及所有金属都是常见的晶体。而玻璃、松香、石蜡、沥青等是常见的非晶体。
A.水、松香不是晶体,故A不符合题意;
B.铜、固态水银、海波都是晶体,故B符合题意;
C.玻璃、沥青和石蜡都是非晶体,故C不符合题意;
D.铝、石墨是晶体,固态酒精不是晶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演练3】下列物体属于晶体的是(  )
A.钢铁 B.玻璃 C.蜡块 D.沥青
【答案】A
【详解】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钢铁属于晶体,玻璃、蜡块、沥青都属于非晶体,故选A。
类型2 光现象分类
光现象 实例
光的直线传播 手影 树荫下的光斑 立竿见影 小孔成像 天狗食月 凿壁借光 激光准直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光的 反射 水中倒影 云在水中飘 黑板反光 镜花水月 平面镜成像 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水面波光粼粼
光的 折射 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水中筷子变弯 露珠下的叶脉变粗 水员在水下看到岸边的树“变高了 海市蜃楼 潭清疑水浅 注满水的水池看起来比较浅
【例2】如图是在大明湖观赏到的“佛山倒影”景象,岸上的景物在水中的像看上去是“倒立”的,“倒影”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可用以下平面镜成像的哪一条特点解释(  )
A.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B.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C.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与物体相同
D.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答案】D
【详解】岸上的景物在水中的像看上去是“倒立”的,这是由于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而看上去是倒影,故ABC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
故选D。
【变式演练1】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B.图乙: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C.图丙:墙上的手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图丁:凸面镜能扩大视野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B
【详解】A.图甲中,桥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图乙中,太阳光射入雨后空气中的小水滴时,太阳光经过折射发生色散,从而形成彩虹,故B正确;
C.图丙中,手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C错误;
D.图丁中,景物在凸面镜中成像扩大视野,是凸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变式演练2】下列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小孔成像 B.水中倒影
C.海市蜃楼 D.雨后彩虹
【答案】B
【详解】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故C不符合题意;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演练3】下列光现象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手影游戏 B.水中倒影
C.筷子“弯折” D.光的色散
【答案】B
【详解】A.手影游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筷子“弯折”是水中筷子反射的光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类型3 物体变化分类
物态变化 实例 物态变化 实例
熔化 冰、雪化成水 凝固 冰的形成
炼钢 铁水铸造成铁
蜡烛的燃烧 蜡烛油变成蜡
加到饮料瓶中的冰块不见了 冰雹的形成
沥青被晒化 熔化的松香凝固
松香熔化 熔化的焊锡凝固
焊锡熔化 房檐下的冰棱
冻豆腐里有许多小孔
汽化 撒到地上的水不见了 雾(气)
湿衣服晒干 液化 露(珠)
水沸腾 “白气”
酒精蒸发 雨的形成
汽油挥发 眼镜片上起雾
雾水散去 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
锅中水烧干了 揭开锅盖有水珠聚集在锅盖上
杯子、水管、地板“冒汗”
升华 樟脑球不见了 凝华 霜、雪
冰冻的衣服变干 冰花
雪人变小了 雾凇
灯壁变黑(先升华再凝华) 冰箱里的“粉”
干冰降温 冰棒包装纸粘有白粉
【例3】寒冬的早晨,西藏高海拔地区教室玻璃窗内侧常能见到美丽的冰花,如图所示。冰花形成过程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固 C.升华 D.凝华
【答案】D
【详解】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变式演练1】用塑料袋套在绿叶上并扎紧袋口,过一段时间后,塑料袋的内表面就会出现一层水珠。水珠形成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凝固
【答案】A
【详解】塑料袋内的水珠是叶子内部的水分从气孔蒸发产生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变式演练2】水烧开后,壶嘴上方有大量“白气”冒出,“白气”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华 B.升华 C.液化 D.熔化
【答案】C
【详解】壶中冒出的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演练3】2024年初,济南南部山区某地出现“雾凇漫道”奇观,如图所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夜间气温骤降时树枝上形成的美丽景观。“雾凇”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答案】B
【详解】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类型4 杠杆分类
分类 力臂关系 力的关系 实例
省力杠杆 L1>L2 F1费力杠杆 L1F2 镊子、钓鱼竿、食品夹、船桨、筷子、理发剪子
等臂杠杆 L1=L2 F1=F2 天平、定滑轮
【例4】如图所示的生活用具中,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羊角锤 B.镊子
C.起瓶器 D.钢丝钳
【答案】B
【详解】羊角锤、起瓶器和钢丝钳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镊子在使用时,阻力臂大于动力臂,是费力杠杆,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演练1】“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下列生产和生活中的杠杆与阿基米德设想的杠杆属于同一个类型的是(  )
A.筷子 B.托盘天平
C.压蒜器 D.食品夹
【答案】C
【详解】A.“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说明使用的杠杆是省力杠杆。筷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A不符合题意;
B.天平是等臂杠杆,故B不符合题意;
C.压蒜器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C符合题意;
D.食品夹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演练2】图中工具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开瓶器 B.钓鱼竿
C.核桃夹 D.钢丝钳
【答案】B
【详解】A.开瓶器起瓶子时,瓶顶处支点,瓶盖边缘给开瓶器的力是阻力,手给开瓶器的力是动力,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A不符合题意;
B.钓鱼竿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B符合题意;
C.核桃夹夹核桃时,两个杠杆交叉处是支点,手给核桃夹的力是动力,核桃给核桃夹的力是阻力,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C不符合题意;
D.钢丝钳使用时,两个杠杆交叉处是支点,手给钢丝钳的力是动力,钢丝给钢丝钳的力是阻力,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演练3】使用杠杆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如图,下列杠杆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食品夹 B.核桃夹
C.园艺剪 D.羊角锤
【答案】A
【详解】A.食品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A符合题意;
B.核桃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B不符合题意;
C.园艺剪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C不符合题意;
D.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类型5 增大、减小压强分类
增大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力 打铁匠用重锤打铁;压路机的碾子很重;
减小受力面积 破窗锤前端很尖;啄木鸟的喙很尖,注射器的针尖很细;斧子、刀、针尖磨得很锋利;盲道上凸起的圆点
减小压强的方法 减小压力 货车不要超载
增大受力面积 书包肩带做得比较宽;铁轨铺在路枕上;图钉钉帽面积做得很大;载重汽车有很多轮子
【例5】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图甲:菜刀的刀刃很锋利 B.图乙:穿滑雪板滑雪
C.图丙:书包背带较宽 D.图丁:铁轨下铺枕木
【答案】A
【详解】A.图甲:菜刀的刀刃很锋利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A符合题意;
BCD.图乙:穿滑雪板滑雪、图丙:书包背带较宽、图丁:铁轨下铺枕木,都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变式演练1】生活中,我们有时候需要增大压强,有时候需要减小压强。下列实例的需求跟其他三个不相同的是( )
A.锋利的篆刻刀 B.骆驼宽大的脚掌
C.注射器的针头 D.切菜的菜刀
【答案】B
【详解】A.锋利的篆刻刀,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
B.骆驼宽大的脚掌,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符合题意;
C.注射器的针头,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
D.切菜的菜刀,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演练2】下图所示的是劳动人民在田间劳作的情景。下列选项可以增大压强的是(  )
A.把镰刀磨锋利 B.四方桶的底面积较大
C.牛的脚掌较大 D.扁担较宽
【答案】A
【详解】A.图甲中把镰刀磨锋利,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刀刃变薄,受力面积减小。根据,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增大,故A符合题意;
B.图乙中木桶底面积较大,在压力一定时,底面积增大,根据,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减小,故B不合题意;
C.图丙中牛的脚掌较大,在压力一定时,脚掌面积增大,根据,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减小,故C不合题意;
D.图丁中扁担较宽,在压力一定时,扁担与肩膀接触面积增大,根据,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减小,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变式演练3】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图钉钉帽宽大 B.铁轨下铺枕木
C.刀刃磨得锋利 D.螺帽下面垫上垫片
【答案】C
【详解】ABD.图钉钉帽宽大、铁轨下铺枕木、螺帽下面垫上垫片,都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BD不符合题意;
C.刀刃磨得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类型6 增大、减小摩擦分类
增大摩擦的方法 增大压力 张紧皮带;用力握住球拍;用力抓紧鱼;刹车时用力捏闸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汽车轮胎表面、自行车把手、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体操运动员在手上涂防滑粉;方向盘套;塑料瓶盖上有螺纹;地板上放防滑脚垫;下雪、结冰的路面铺煤渣或车轮胎上装防滑链;
减小摩擦的方法 减小压力 在单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单杠不能太紧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冰壶运动员用刷子刷冰面;给自行车上的轴承、门合页的轴 加润滑剂;防盗门锁内加少量铅笔芯粉未
变滑动为滚动 旅行箱安装轮子;滑冰时穿的旱冰鞋;移动重物时,在它下面垫上钢管;使用滚动轴承
使接触面分离 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例6】下列属于增大摩擦的做法是(  )
A.机器的轴承之间加润滑油 B.体操运动员手上涂防滑粉
C.给沉重的电器下面安装轮子 D.拉链上涂蜡
【答案】B
【详解】A.机器的轴承之间加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分离来减小摩擦,故A不符合题意;
B.体操运动员手上涂防滑粉,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B符合题意;
C.给沉重的电器下面安装轮子,通过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故C不符合题意;
D.拉链上涂蜡,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演练1】班级大扫除时,小林发现许多现象与摩擦有关,其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措施是( )
A.擦玻璃时把抹布压紧在玻璃上去擦 B.置物架下面装有滚轮
C.黑板擦的刷面选用较粗糙的材料制成 D.水桶的手柄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答案】B
【详解】A.擦玻璃时把抹布压紧在玻璃上去擦,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故A不符合题意;
B.置物架下面装有滚轮,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故B符合题意;
C.黑板擦的刷面选用较粗糙的材料制成,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C不符合题意;
D.水桶的手柄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演练2】下列生产生活实例中能减小摩擦的是(  )
A.机器里的滚动轴承
B.轮胎上的花纹
C.刹车时用力捏车闸
D.瓶盖上的竖纹
【答案】A
【详解】A.机器里的滚动轴承,是用滚动代替滑动,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很多,所以这是一种减小摩擦的方法,故A符合题意;
B.轮胎上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这样可以使轮胎更好地与地面接触,防止打滑,故B不符合题意;
C.刹车时用力捏车闸,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从而使车能够更快地停下来,故C不符合题意;
D.瓶盖上的竖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方便人们拧开或拧紧瓶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变式演练3】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汽车轮胎上刻有花纹 B.瓶盖上刻有竖条纹
C.自行车脚蹬面做得凹凸不平 D.储物箱下装有滚轮
【答案】D
【详解】A.汽车轮胎上刻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A不符合题意;
B.瓶盖上刻有竖条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B不符合题意;
C.自行车脚蹬面做得凹凸不平,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C不符合题意,
D.储物箱下装有滚轮,是在压力一定时,变滑动为滚动,是为了减小摩擦,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题型三 物理学史和实验方法
【解题指导】
1、初中阶段常见的实验方法包括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等效替代法、理想模型法。
2、通过系统掌握 核心实验方法 与 规范解题步骤 ,结合对易错点的针对性训练,可显著提升实验题的得分率 。
【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
实验方法中的核心操作与易错点对应
1、 控制变量法中的变量控制不严
(1) 易错点 :实验设计时未明确自变量、因变量或忽略控制变量(如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未保持电阻不变)。
(2) 突破策略 :实验前标注变量分类(如用表格区分自变量与因变量),并通过重复实验验证稳定性 38。
2、 转换法中的间接测量误差
(1) 易错点 :将不易观测的物理量转换为错误现象(如通过温度计示数变化判断液体蒸发快慢时未控制环境温度)。
(2) 突破策略 :选择灵敏度高的转换指标(如用海绵凹陷程度替代压力作用效果),并校准仪器(如温度计校零)。
3、 等效替代法中的替代对象选择错误
(1) 易错点 :等效替代对象不符合实验要求(如平面镜成像实验中未使用完全相同蜡烛导致像位置偏差)。
(2) 突破策略 :严格匹配替代条件(如排水法测体积时确保完全浸没且无气泡)
类型1 物理学史
科学家 国别 贡献
牛顿 英国 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
伽利略 意大利 提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原因”的错误观点
奥托 格里克 德国 做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最早证明了大气压是真实存在
托里拆利 意大利 通过实验最早精确计算出了大气压强的值
阿基米德 古希腊 发现了阿基米德原理;发现了杠杆原理
欧姆 德国 发现了欧姆定律
焦耳 英国 发现了焦耳定律
安培 法国 安培定则
库伦 发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瓦特 英国 改良蒸汽机
奥斯特 丹麦 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法拉第 英国 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卢瑟福 英国 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汤姆生 英国 发现电子
赫兹 德国 验证电磁波的存在
沈括 中国 发现磁偏角
【例1】因提出宇称不守恒原理,与他的学生于1957年共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以及与罗伯特·米尔斯共同提出杨-米尔斯理论,为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奠定基础。这位伟大的华人物理学家是(  )
A.爱因斯坦 B.牛顿 C.伽利略 D.杨振宁
【答案】D
【详解】杨振宁为华人赢得了巨大的荣誉,1956年,他和李政道提出的宇称不守恒定律颠覆性地震惊了世界,并于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变式演练1】用玻璃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的物理学家是(  )
A.安培 B.伽利略 C.亚里士多德 D.牛顿
【答案】D
【详解】根据物理学史的知识可知,用玻璃三棱镜分解太阳光,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的物理学家是牛顿。
故选D。
【变式演练2】如图,澳大利亚的一位摄影师航拍到一张奇特的圆形彩虹,彩虹是太阳光的色散现象。一位英国物理学家曾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这位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哥白尼
【答案】B
【详解】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为七色光,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演练3】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物理学家的贡献十分巨大,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爱因斯坦是理性思维的代表
B.牛顿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
C.钱学森是我国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
D.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答案】B
【详解】A.爱因斯坦是理性思维的代表,提出了相对论,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钱学森是我国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为我国核武器的发展作出了凸出贡献,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即实验法,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类型2 物理学方法
物理研究方法 定义 典型实验
控制变量法 在研究一个量与多个因素关系时,将一些因素固定不变,分别只研究该量与一个因素的关系,从而使问题简化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转换法 将看不见、摸不着、不便于研究的问题或因素,转换成看得见、摸得着、便于研究的问题或因素 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用木块被撞开的距离远近来反映动能的大小;通过液面高度差反映液体内部压强大小;通过细管内液体高度的变化来判断大气压强、温度、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
等效替代法 两种事物在某一方面上的效果完全一样,因此在解决这一方面问题时就可以完全替代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替代法 合力代替分力;等效电阻代替分电阻;用完全相同的蜡烛代替像;用加热时间代替吸收的热量
类比法 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的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方法 研究电流时类比水流;用水压类比电压;用抽水机类比电源
实验+推理 有一些物理现象,由于受实验条件限制,无法直接验证,需要我们先进行实验,在再进行合理推理得出正确结论 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
理想模型法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研究对象的一些次要因素舍去,抓住主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想化处理去再现原形的本质的东西,构成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光线;磁感线;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
【例2】小红探究橡皮筋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她分别用大小不同的拉力拉同一根橡皮筋,这个过程中主要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
A.控制变量法 B.等效替代法
C.理想模型法 D.科学推理法
【答案】A
【详解】橡皮筋的伸长量除了与拉力大小有关外,还与橡皮筋本身有关,小红控制橡皮筋为同一根不变,只改变拉橡皮筋的力的大小,属于控制变量法。
故选A。
【变式演练1】如图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关于实验过程及方法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较甲、丙图可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
B.乙图中小桌所受重力与海绵对小桌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实验中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D.本实验可以采用木板来代替海绵进行实验
【答案】C
【详解】A.甲、丙两图压力不同,受力面积也不同,没有控制单一变量,不能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故A错误;
B.图乙中小桌所受到的重力小于海绵对小桌的支持力,两个力大小不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实验运用转换法,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故C正确;
D.木板形变程度小,不容易观察,故本实验不能采用木板来代替海绵进行实验,故D错误。
故选C。
【变式演练2】物理实验中蕴含丰富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将力转换为长度,进而完成力的测量
B.微小压强计利用等效替代的方法,测量探头位置的液体压强
C.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利用了基于实验的科学推理方法
D.通过容易形变的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利用了转换法
【答案】B
【详解】A.在一定的拉力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这是弹簧秤的制成原理,将拉力的大小转换成了弹簧的伸长量,用到了“转换法”,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实验中,根据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其用到的实验方法是转换法,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由于没有不受力的物体,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牛顿总结概括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到的一条重要规律;因此,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采用了实验和科学推理相结合的方法,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时,根据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的转换法,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演练3】物理学中常常会用到一些物理方法,下列关于物理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光的传播路径时引入光线——等效替代法
B.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微小放大法
C.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理想实验法
D.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控制变量法
【答案】D
【详解】A.研究光的传播路径时引入光线,采用模型法,故A错误;
B.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像与物的大小关系,采用等效替代法,故B错误;
C.发声体都在振动,但不易直接观察,将敲击后的音叉插入水中,水波的振动反映音叉的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故C错误;
D.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它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故D正确。
故选D。
1.2008年2月,我国南方许多地区遭遇了严重的雪灾,人们采取了许多防滑措施。下列各项中不是增大摩擦措施的是(  )
A.在汽车轮胎上装上防滑链 B.增加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C.路面撒盐 D.在结冰的路面上铺上稻草
【答案】B
【详解】A.汽车轮胎上装上防滑链,增大了汽车轮胎与地面之间的粗糙程度,从而可以增大摩擦,故A不符合题意;
B.增加车轮与地面间的接触面积,可以减小汽车对地面的压强,与增大摩擦没有联系,故B符合题意;
C.路面撒盐,使路面上的冰雪熔化,达到轮胎与地面直接接触,增大了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故C不符合题意;
D.在结冰的路面上铺稻草,增大了路面与轮胎之间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了两种之间的摩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有关数据的估测正确的是(  )
A.物理课本的一张纸的厚度约为26mm
B.“﹣20℃”正确的读数是“零下摄氏20度”
C.人眨一次眼的时间为1min
D.课桌的高度约为8dm
【答案】D
【详解】A.人的头发丝直径接近100μm,初中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略小于此数值,在80μm=0.08mm左右,故A错误;
B.“﹣20℃”正确的读数是“零下20摄氏度”,故B错误;
C.人眨一次眼的时间约为0.3s,故C错误;
D.课桌的高度约为8dm=80cm,故D正确。
故选D。
3.如图所示的厨房用品中属于费距离杠杆的是(  )
A.防烫夹 B.压蒜器
C.食品夹 D.筷子
【答案】B
【详解】A.防烫夹在使用时,是费力杠杆,费力省距离,故A不符合题意;
B.压蒜器在使用时,是省力杠杆,省力费距离,故B符合题意;
C.食品夹在使用时,是费力杠杆,费力省距离,故C不符合题意;
D.筷子在使用时,是费力杠杆,费力省距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如图是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省距离的是( )
A.核桃夹 B.筷子
C.托盘天平 D.开瓶器
【答案】B
【详解】A.由图可知,核桃夹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但是费距离,故A不符合题意;
B.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费力但可以省距离,故B符合题意;
C.托盘天平使用过程中,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离,故C不符合题意;
D.开瓶器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省力费距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下列关于图中概念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车突然向前启动时,人由于惯性会向前倾
B.运动的车在失去一切外力后,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C.安全带做得比较宽大,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力
D.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空车所受重力与地面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D
【详解】A.概念车突然向前启动时,车上的人下半身随车向前运动,而上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状态,所以人会向后仰,故A错误;
B.运动的物体具有一定的速度,若失去一切外力,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B错误;
C.安全带做的比较宽大,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错误;
D.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空车所受重力与地面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D。
6.下列措施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站在滑雪板上滑雪
B.载重汽车有很多车轮
C.刀刃磨得很锋利
D.图钉帽做得比较宽大
【答案】C
【详解】A.站在滑雪板上滑雪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
B.载重汽车有很多车轮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
C.刀刃磨得很锋利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C符合题意;
D.图钉帽做得比较宽大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上周的升期仪式上,同学们在庄严的国歌声中,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心中感到无比自豪。关于升期仪式中的一些数据,下列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八年级护旗手小刚的重力为530N
B.升旗时的环境温度适宜,约为26℃
C.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的质量约为10g
D.升旗时完整播放一遍国歌的时长约为50s
【答案】ABD
【详解】A.八年级护旗手小刚的质量约为53kg,故他的重力约为
G=mg=53kg×10N/kg=530N
故A符合题意;
B.人体适合的环境温度约25℃,升旗时的环境温度适宜,约为26℃,故B符合题意;
C.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的质量约为100g,故C不符合题意;
D.演唱一首国歌的时间约50s,升旗时完整播放一遍国歌的时长约为50s,故D符合题意。
故选ABD。
8.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g B.教室课桌的高度约0.8m
C.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是4m/s D.成年人的正常体温是39℃
【答案】B
【详解】A.初中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即50000g,成年人的质量在60kg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cm,课桌高度约为身高的一半,即学生课桌的高度是80cm,即0.8m,故B符合题意;
C.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是1.1m/s,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故C不符合题意;
D.成年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39℃肯定发烧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B.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
C.通过放大镜看到的钱币 D.景物通过玻璃球所成的像
【答案】B
【详解】A.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是竖杆挡住了太阳光形成的暗影,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故B符合题意;
C.通过放大镜看到的钱币,对光具有会聚作用,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景物通过玻璃球所成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在物理学习中我们经常要进行估测,下面是小明同学对自己身体相关物理量的估测,比较合理的是(  )
A.初中男生的身高约是2.5m
B.人正常步行速度为5m/s
C.脉搏跳动约60次/min
D.手指甲的厚度约为1.0cm
【答案】C
【详解】A.初中男生的身高约是160cm,故A错误,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B错误,B不符合题意;
C.人在平静状态下,心跳一次的时间接近1s,所以1min的心跳次数大约60次,故C正确,C符合题意;
D.圆珠笔芯的直径在1mm左右,手指甲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1mm左右,故D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为了准确测量心率下列方法最恰当的是(  )
A.用停表测量1分钟内心跳的次数
B.连续测量3分钟内心跳的次数,再计算出1分钟内心跳的次数
C.用停表测量半分钟内心跳的次数再乘以2,求出1分钟内心跳的次数
D.分别用停表测量安静时和运动后1分钟内心跳的次数,再求出平均值
【答案】B
【详解】ABC.用停表测量心跳时,误差主要来源于开始和停止计时时的反应时间,所以可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式来减小误差,即通过连续测量3分钟内心跳的次数,再计算出1分钟内心跳的次数,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D.人在安静和运动时心跳的次数差异较大,所以不能取平均值,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枣庄拥有我国最大的石榴园林,创吉尼斯记录,有“冠世榴园”之称。如图所示,是八年级一位学生手拖石榴的照片,请根据图片信息估测石榴的直径约为(  )
A.2dm B.8cm C.2cm D.8mm
【答案】B
【详解】八年级学生的手掌宽度略小于1dm。由图可知,石榴的直径与手掌的宽度相当,则石榴的直径大约为8cm。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2024年11月4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返回舱的高度,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2.5mm B.2.5cm
C.2.5dm D.2.5m
【答案】D
【详解】成年人的身高大约为1.8m左右。由图可知,返回舱的高度比一个成年人的身高要高一些,大约为2.5m。
故选D。
14.自行车在轮胎上刻花纹来增大摩擦,下列四种改变摩擦力的方法与该例相同的是(  )
A.自行车刹车时捏紧把 B.脚凳表面凹凸不平
C.运动员击球时用力握球拍 D.车轴处装有滚动轴承
【答案】B
【详解】自行车在轮胎上刻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A.自行车刹车时捏紧把,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故A不符合题意;
B.脚凳表面凹凸不平,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B符合题意;
C.运动员击球时用力握球拍,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故C不符合题意;
D.车轴处装有滚动轴承,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下面是小明对身边一些常见物理量的估测,其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托起两枚鸡蛋用力约100N
B.考试用的2B铅笔长度约为20mm
C.骑自行车上学的速度约18m/s
D.中学生正常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0.8s
【答案】D
【详解】A.托起两枚鸡蛋用力约1N,故A不符合题意;
B.考试用的2B铅笔长度约为20cm,故B不符合题意;
C.骑自行车上学的速度约5m/s,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正常心脏1min约跳动70次,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0.8s,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6.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下列估测值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大约是2kg
B.一般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
C.中学生步行上学的速度约为1.2km/h
D.我们教学楼每一层楼高约为3dm
【答案】B
【详解】A.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大约是200g=0.2kg,故A不符合题意;
B.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一般洗澡水的温度稍高与37℃,约为40℃,故B符合题意;
C.中学生步行上学的速度约为
1.1m/s=1.1×3.6km/h≈4km/h
故C不符合题意;
D.我们教学楼每一层楼高约为3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如图是雨后湖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天空中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B.塔在水面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C.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看到的水中“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答案】A
【详解】A.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是当太阳光射入空气中的小水滴时,太阳光经过折射发生色散形成的,故A正确;
B.塔在水面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B错误;
C.水中的“云”是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
D.看到的水中“鱼”是鱼反射的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折射形成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A。
18.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
A.窗玻璃上出现冰花 B.山间形成浓雾
C.冰雪消融形成积水 D.结冰的衣服会晾干
【答案】B
【详解】A.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固体,是凝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山间浓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
C.冰雪消融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熔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结冰的衣服会晾干是固态的冰直接变为气态水蒸气的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图所示的四个现象所涉及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湖水结了冰 B.枝头挂上了霜
C.草叶沾满了露珠 D.冰化成了水
【答案】C
【详解】A.湖水结了冰,物质状态由液态变为固态,物态变化是凝固,故A不符合题意;
B.枝头挂上了霜,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草叶沾满了露珠,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冰化成了水,物质状态由固态变为液态,物态变化是熔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12月的某个大课间,在重庆某校八年级学习的小江和同学们2min从教室跑到了操场,小江在操场400m的跑道上以2.5m/s的速度跑步,不一会儿感到浑身发热,小江对小北说今天的气温好像有35℃。关于上面描述的物理量最不符合实际的是(  )
A.2min B.400m C.2.5m/s D.35℃
【答案】D
【详解】A.教室到操场距离比较近,差不多2min到,故A不符合题意;
B.初中的标准跑道是一圈400m,故B不符合题意;
C.初中生跑步的速度约为6m/s,当然也可以跑得特别慢,差不多2.5m/s,故C不符合题意;
D.在12月,冬天,重庆的平均气温为12℃,不可以达到35℃,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1.中学生小明骑着如甲所示的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过程中,用相机每隔1s 曝光一次 得到的照片如图乙。拍照过程中,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  )
A.8km/h B.12km/h C.16km/h D.20km/h
【答案】A
【详解】由图乙知,自行车在1s内通过的路程大约是2m,即速度为v=2m/s=7.2km/h,所以平均速度最接近于8km/h,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平均身高1.67 ,在世界身高排名中,我国处于第九十三位。一个人心跳的频率为1Hz,他的心脏跳动60次用时 秒。
【答案】 m 60
【详解】[1]根据常识可知,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平均身高1.67m。
[2]一个人心跳的频率为1Hz,指每秒跳动1次,所以他的心脏跳动60次用时60s。
23.一名中学生的重力大约500 ,完成100m短跑测试大约15 。(均填写合适的单位符号)
【答案】 N s
【详解】[1]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中学生的重力约为
G=mg=50kg×10N/kg=500N
[2]世界百米冠军成绩约是9.8s,中学生百米成绩大于9.8s,完成100m短跑测试大约15s。
24.请你给下面物理量补上合适的单位:
(1)成年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1 ;
(2)通常情况下,一名中学生质量约为50 。
【答案】(1)m/s
(2)kg
【详解】(1)成年人的步行速度约在左右。
(2)成年人的质量约为60~70kg,中学生质量略小于成年人的质量,约为50kg。
25.小明今天来学校前进行了一些常规测量,测得自己的身高为168 ,量得自己腋下温度为36.8 。(两空均填写合适的单位符号)
【答案】 cm ℃
【详解】[1]中学生平均身高在160cm左右,所以,测得自己的身高为168cm。
[2]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所以,量得自己腋下温度为36.8℃。
26.给下列物理量添上适当的单位(用符号表示):你走路时的步幅约为50 ;国家标准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速度不得超过26 。
【答案】 cm km/h
【详解】[1]课桌的宽度约40cm,中学生的步幅略大于此数值,在50cm左右。
[2]我们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约18km/h,电动自行车最高速度稍大于此,国家标准规定最高速度不得超过26km/h。
27.如图测得物理课本的宽度为 cm。

【答案】18.50
【详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课本左侧与0.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18.50cm对齐,所以课本的长度为
L=18.50cm﹣0.00cm=18.50cm
28.有①理发剪刀,②镊子,③道钉撬,④钓鱼杆,⑤瓶盖起子,⑥定滑轮,⑦动滑轮,⑧天平,⑨老虎钳等工具。在它们工作时,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有 ,属于费力杠杆的有 ,属于等臂杠杆的有 。
【答案】 ③⑤⑦⑨ ①②④ ⑥⑧
【详解】[1]道钉撬、瓶盖起子、老虎钳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动滑轮本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所以,属于省力杠杆的有③⑤⑦⑨。
[2]理发剪刀、镊子、钓鱼杆用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所以,属于费力杠杆的有①②④。
[3]定滑轮本质是一个等臂杠杆,天平使用时,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属于等臂杠杆,所以,属于等臂杠杆的有⑥⑧。
29.为践行“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姜堰城区内安装了公共自行车网点,越来越多的市民上下班由坐汽车改骑自行车,自行车轮胎刻有花纹是为了 摩擦;座垫做得较宽是为了 压强。
【答案】 增大 减小
【详解】[1]自行车轮胎的花纹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2]座垫做得较宽,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30.汽车已进入百姓家庭。图(a)所示,小华驾车兜风,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他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当汽车急刹车时,制动轮的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为 摩擦(选填“滑动”或“滚动”);图(b)所示的汽车座位上的头枕,可以预防汽车 时造成的危害(选填“急刹车”或“被追尾”)。
【答案】 运动 滑动 被追尾
【详解】[1]当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时,人和车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在改变,是运动的。
[2]遇到紧急情况急刹车,车轮刹死时,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3]刹车时,人由于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很容易向前撞去,所以要使用安全带;而汽车被追尾时,人由于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很容易向后撞去,因此汽车座位上的头枕,可以预防汽车被追尾时造成的危害。
31.初春,鄱阳湖湖口水域聚集了上千只迁徙而来的白天鹅等飞鸟,非常壮观。如图所示,湖水水深3m,一只白天鹅在离水面2m高处平行于水面飞行,其美丽的倒影映入水中,白天鹅的倒影距离水面 m,当白天鹅远离水面时,它的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2 不变
【解析】【小题1】[1][2]白天鹅是关于水面成像,与水深无关,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和像的大小相等,白天鹅距离水面2m,则像距离水面也是2m,白天鹅大小不变,所以当白天鹅远离水面时,它的像的大小不变。
32.去年夏天,我省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为了缓解旱情,气象局联合多部门实施了人工降雨。人工降雨时,将干冰打向天空,干冰会迅速 并 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会 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会下落形成降雨。
【答案】 升华 吸收 液化
【详解】[1][2][3]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容易升华,将干冰打向天空,干冰会迅速升华变为气态二氧化碳,由于升华吸热,会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量,导致空气中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会遇冷液化变为小水珠,形成降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专题15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速记汇总
目录
题型一 物理量的估测 1
类型1 长度的估测 2
类型2 时间的估测 4
类型3 速度的估测 4
类型4 质量的估测 5
类型5 温度的估测 6
题型二 物理量的分类 7
类型1 物质的分类 7
类型2 光现象分类 8
类型3 物体变化分类 9
类型4 杠杆分类 11
类型5 增大、减小压强分类 12
类型6 增大、减小摩擦分类 13
题型三 物理学史和实验方法 14
类型2 物理学方法 16
题型一 物理量的估测
【解题指导】
核心解题方法
1、 直接判断法:熟记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典型值。
人体正常体温约 37℃ ,步行速度约 1.1m/s,中学生质量约 50kg。
课桌高度约 0.8m,一层楼高约 3m,鸡蛋质量约 50g。
2、 单位换算法:将不熟悉的单位转化为常用单位。
如答题卡宽度 30dm =3m (明显错误)。
人步行速度 3.6km/h =1m/s。
3、 比较法:用已知物理量对比未知量。
中学生身高 1.6m<门高 2m。
教室体积 240m > 普通房间体积。
4、 估算法:结合公式推导范围值:
计算中学生爬楼功:W=mgh=50kg×10N/kg×6m=3000J。
人对地面压强:站立约1.4×104Pa,行走时翻倍。
【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
1、高频估测量分类速查
物理量 常见数值范围 典型场景
长度 中学生身高1.6~1.8m,课桌高0.7~0.8m 教室尺寸估算
质量 鸡蛋 50~60g,苹果 150g,中学生 50~70kg 生活物品质量
速度 步行 1.1m/s,自行车 5m/s,百米跑 7~9m/s 运动场景分析
电学量 家用灯 40~60W,空调 1000W,人体安全电压 ≤36V 电器功率判断
力学量 中学生重力 500~700N,站立压强 1.4×104Pa 压力与压强计算
2、 易错警示
(1) 单位换算错误 :未将 km/h转为m/s(如3.6km/h=1m/s)。
(2) 常识混淆 :误认为空调功率仅 100W(实际约1000W)。
(3) 忽略实际 :未考虑楼层高度(如一楼到三楼实际为6m) 。
类型1 长度的估测
中学生拇指指甲宽度约为1cm 一支 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
吃饭用的筷子长度约为25cm 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5cm
一只普通牙刷的长度约为15cm 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
乒乓球台的宽度约为1.5m 初中生的身高约为160cm
乒乓球台的高约为76cm 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mm
普通居民楼每层高约为3m 课桌的高度约80cm
一级台阶的高度约为20cm 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一百元人民币的长度约为15cm 篮球板上篮圈到地面的距离约为3m
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mm 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6mm
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cm 一支铅笔的直径约为7 mm
一元硬币的直径为2.5cm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
成年人手掌的厚度约为2.5cm 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医用外科口罩的长度约为15cm 教室里灯管的长度大约为1m
【例1】我国研发出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手撕钢”,厚度仅相当于作业纸的五分之一,可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该“手撕钢”的厚度接近(  )
A.15μm B.15mm
C.15cm D.15dm
【变式演练1】如图所示,是工作人员在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外的情景。由图片可知,图中返回舱的高度约为
A.0.5m B.1.5m C.2.3m D.10m
【变式演练2】下列几组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中学生用的课桌高约0.8dm B.上完一节课的时间大约为0.4h
C.普通中学生跑100m用时约15s D.1s内人的心跳大约为75次
【变式演练3】小明同学手拿一个土豆,如图所示,根据图片信息估测该土豆的实际长度约为(  )
A. B. C. D.
类型2 时间的估测
正常人1min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约为70次 人平静时呼吸-次所用的时间约为3s
中学生在1min内心跳约70次 人眨眼一次用时约为0.3s
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间为46s 一块橡皮从课桌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0.4s
中学女生跑800m所用的时间约为4min 成年人正常行走1.2m用时约1s
做一次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min 中学生百米赛跑所用的时间约为15s
【例2】在通常情况下,成人1min呼吸的次数约为(  )
A.2次 B.20次 C.100次 D.200次
【变式演练1】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一块橡皮从桌上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大约分别为( )
A. B. C. D.
【变式演练2】科学素养之一是能正确认知一些生活常识,下列数据最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手掌宽度为2.5dm
B.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50s
C.脉膊正常跳动70次的时间约为1h
D.中学生课桌高约为80cm
【变式演练3】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5min
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0cm
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008mm
D.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类型3 速度的估测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
电磁波(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108m/s 正常骑行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
高铁的速度为300km/h 中学生短跑的速度约为6m/s
汽车在高速路上的最高速度是120km/h 中学生长跑的速度约为4m/s
【例3】根据生活经验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汽车的速度大约为50m/s B.一层楼的高接近2m
C.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0μm D.人的步行速度为0.2m/s
【变式演练1】中国选手汪顺于2023年9月24日在亚运会游泳项目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中,以1分54秒62创造新的亚洲纪录,站上最高领奖台。他游泳的速度与下面哪个最接近(  )
A.人快步行走的速度 B.城市中公共汽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
C.高铁列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 D.高速公路上,小汽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
【变式演练2】下列数据最接近我们生活实际的是(  )
A.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1.4m
B.正常人1min的心跳约为30次
C.我国的国歌时长约为46s
D.中学生百米冠军选手的平均速度为14m/s
【变式演练3】小聪和家人在中秋节期间开车到天津游玩,在公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后,小聪看到了如图所示标志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0”表示最高限速为100m/s
B.“100”表示最低限速为100m/s
C.此地距天津120km
D.他家距天津120km
类型4 质量的估测
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200g 一瓶500mL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00g
一袋早餐 奶的质量约为200g 一部手机的质量约为150g
一块学生常用橡皮的质量约为20g 一个篮球的质量约为500g
中考体育用的实心球质量约为2kg 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6g
一只公鸡的质量为2.5kg 一台笔记本电脑的质量约为2kg
【例4】我们使用的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 )
A. B. C. D.
【变式演练1】估测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广泛,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标准篮球的半径约为 B.完整演奏一遍国歌的时间约为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
【变式演练2】生活中经常对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14s B.一节1号电池的高度约0.6cm
C.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3kg 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变式演练3】下列估测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150cm B.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300g
C.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5m/s 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
类型5 温度的估测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人的正常体温为36.8~37.2℃ 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6℃
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 中考考场内的温度约为25℃
电冰箱冷冻室内的温度约为-18℃ 绿色蔬菜保鲜的适宜温度约为5℃
【例5】上物理课时,我们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约为(  )
A.25℃ B.80℃ C.0℃ D.
【变式演练1】下列估测中,最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课桌高度约为760cm B.成年人正常行走的速度约1.2m/s
C.中学生立定跳远的距离约为5m D.近几年中宁冬季平均气温约10℃
【变式演练2】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
B.学生书桌高度约为1.7m
C.正常人的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约为1min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变式演练3】下列估测的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洗澡时适宜的水温约为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C.课桌的高度约为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
题型二 物理量的分类
【解题指导】
1、分类对比 :将易混淆概念按物理量性质分组对比(如“压力”与“压强”、“功”与“功率”、“虚像”与“实像”) 。
2要点提炼 :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如“重力”强调“地球吸引”“竖直向下”)。
3、公式适用条件辨析。
4、 物理过程分析。
5、通过系统掌握 概念对比法 与 公式条件辨析 ,结合典型题型训练,可快速提升此类题型的解题准确率 。
【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
易错点与突破技巧
1、 单位混淆:如将“kW·h”误作功率单位(实际是电能单位,1kW·h=3.6×10 J)。
2、 公式滥用:非纯电阻电路中误用 P=I2RP=I2R(如电动机总功率只能用 P=UIP=UI)。
3、 概念内涵误解:误认为“压力=重力”(仅当物体水平放置且无其他力时成立) 。
类型1 物质的分类
分类依据 分类 定义 实例
是否有固定的熔点 晶体 有固定熔点 各种金属、冰、海波、石英、盐、糖
非晶体 没有固定的熔点 松香、沥青、蜂蜡、玻璃
导电性能 导体 对电流阻碍作用小,容易导电的物体 各种金属、石墨、大地、人体、电解质溶液、湿木头
绝缘体 对电流阻碍作用大,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陶瓷、橡胶、玻璃、干布、干木头、纯水、酒精、汽油、空气、塑料
半导体 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锗、硅
【例1】下列物体中属于晶体的是( )
A.橡胶 B.沥青 C.铝块 D.石蜡
【变式演练1】下列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
A.蜂蜡 B.松香 C.玻璃 D.铁
【变式演练2】下列各种物质中,全是晶体的是( )
A.冰、水、松香 B.铜、固态水银、海波
C.玻璃、沥青、石蜡 D.铝、固态酒精、石墨
【变式演练3】下列物体属于晶体的是(  )
A.钢铁 B.玻璃 C.蜡块 D.沥青
类型2 光现象分类
光现象 实例
光的直线传播 手影 树荫下的光斑 立竿见影 小孔成像 天狗食月 凿壁借光 激光准直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光的 反射 水中倒影 云在水中飘 黑板反光 镜花水月 平面镜成像 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水面波光粼粼
光的 折射 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水中筷子变弯 露珠下的叶脉变粗 水员在水下看到岸边的树“变高了 海市蜃楼 潭清疑水浅 注满水的水池看起来比较浅
【例2】如图是在大明湖观赏到的“佛山倒影”景象,岸上的景物在水中的像看上去是“倒立”的,“倒影”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可用以下平面镜成像的哪一条特点解释(  )
A.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B.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C.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与物体相同
D.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变式演练1】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B.图乙: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C.图丙:墙上的手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图丁:凸面镜能扩大视野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变式演练2】下列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小孔成像 B.水中倒影
C.海市蜃楼 D.雨后彩虹
【变式演练3】下列光现象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手影游戏 B.水中倒影
C.筷子“弯折” D.光的色散
类型3 物体变化分类
物态变化 实例 物态变化 实例
熔化 冰、雪化成水 凝固 冰的形成
炼钢 铁水铸造成铁
蜡烛的燃烧 蜡烛油变成蜡
加到饮料瓶中的冰块不见了 冰雹的形成
沥青被晒化 熔化的松香凝固
松香熔化 熔化的焊锡凝固
焊锡熔化 房檐下的冰棱
冻豆腐里有许多小孔
汽化 撒到地上的水不见了 雾(气)
湿衣服晒干 液化 露(珠)
水沸腾 “白气”
酒精蒸发 雨的形成
汽油挥发 眼镜片上起雾
雾水散去 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
锅中水烧干了 揭开锅盖有水珠聚集在锅盖上
杯子、水管、地板“冒汗”
升华 樟脑球不见了 凝华 霜、雪
冰冻的衣服变干 冰花
雪人变小了 雾凇
灯壁变黑(先升华再凝华) 冰箱里的“粉”
干冰降温 冰棒包装纸粘有白粉
【例3】寒冬的早晨,西藏高海拔地区教室玻璃窗内侧常能见到美丽的冰花,如图所示。冰花形成过程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固 C.升华 D.凝华
【变式演练1】用塑料袋套在绿叶上并扎紧袋口,过一段时间后,塑料袋的内表面就会出现一层水珠。水珠形成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凝固
【变式演练2】水烧开后,壶嘴上方有大量“白气”冒出,“白气”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华 B.升华 C.液化 D.熔化
【变式演练3】2024年初,济南南部山区某地出现“雾凇漫道”奇观,如图所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夜间气温骤降时树枝上形成的美丽景观。“雾凇”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类型4 杠杆分类
分类 力臂关系 力的关系 实例
省力杠杆 L1>L2 F1费力杠杆 L1F2 镊子、钓鱼竿、食品夹、船桨、筷子、理发剪子
等臂杠杆 L1=L2 F1=F2 天平、定滑轮
【例4】如图所示的生活用具中,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羊角锤 B.镊子
C.起瓶器 D.钢丝钳
【变式演练1】“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下列生产和生活中的杠杆与阿基米德设想的杠杆属于同一个类型的是(  )
A.筷子 B.托盘天平
C.压蒜器 D.食品夹
【变式演练2】图中工具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开瓶器 B.钓鱼竿
C.核桃夹 D.钢丝钳
【变式演练3】使用杠杆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如图,下列杠杆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食品夹 B.核桃夹
C.园艺剪 D.羊角锤
类型5 增大、减小压强分类
增大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力 打铁匠用重锤打铁;压路机的碾子很重;
减小受力面积 破窗锤前端很尖;啄木鸟的喙很尖,注射器的针尖很细;斧子、刀、针尖磨得很锋利;盲道上凸起的圆点
减小压强的方法 减小压力 货车不要超载
增大受力面积 书包肩带做得比较宽;铁轨铺在路枕上;图钉钉帽面积做得很大;载重汽车有很多轮子
【例5】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图甲:菜刀的刀刃很锋利 B.图乙:穿滑雪板滑雪
C.图丙:书包背带较宽 D.图丁:铁轨下铺枕木
【变式演练1】生活中,我们有时候需要增大压强,有时候需要减小压强。下列实例的需求跟其他三个不相同的是( )
A.锋利的篆刻刀 B.骆驼宽大的脚掌
C.注射器的针头 D.切菜的菜刀
【变式演练2】下图所示的是劳动人民在田间劳作的情景。下列选项可以增大压强的是(  )
A.把镰刀磨锋利 B.四方桶的底面积较大
C.牛的脚掌较大 D.扁担较宽
【变式演练3】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图钉钉帽宽大 B.铁轨下铺枕木
C.刀刃磨得锋利 D.螺帽下面垫上垫片
类型6 增大、减小摩擦分类
增大摩擦的方法 增大压力 张紧皮带;用力握住球拍;用力抓紧鱼;刹车时用力捏闸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汽车轮胎表面、自行车把手、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体操运动员在手上涂防滑粉;方向盘套;塑料瓶盖上有螺纹;地板上放防滑脚垫;下雪、结冰的路面铺煤渣或车轮胎上装防滑链;
减小摩擦的方法 减小压力 在单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单杠不能太紧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冰壶运动员用刷子刷冰面;给自行车上的轴承、门合页的轴 加润滑剂;防盗门锁内加少量铅笔芯粉未
变滑动为滚动 旅行箱安装轮子;滑冰时穿的旱冰鞋;移动重物时,在它下面垫上钢管;使用滚动轴承
使接触面分离 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例6】下列属于增大摩擦的做法是(  )
A.机器的轴承之间加润滑油 B.体操运动员手上涂防滑粉
C.给沉重的电器下面安装轮子 D.拉链上涂蜡
【变式演练1】班级大扫除时,小林发现许多现象与摩擦有关,其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措施是( )
A.擦玻璃时把抹布压紧在玻璃上去擦 B.置物架下面装有滚轮
C.黑板擦的刷面选用较粗糙的材料制成 D.水桶的手柄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变式演练2】下列生产生活实例中能减小摩擦的是(  )
A.机器里的滚动轴承 B.轮胎上的花纹
C.刹车时用力捏车闸 D.瓶盖上的竖纹
【变式演练3】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汽车轮胎上刻有花纹 B.瓶盖上刻有竖条纹
C.自行车脚蹬面做得凹凸不平 D.储物箱下装有滚轮
题型三 物理学史和实验方法
【解题指导】
1、初中阶段常见的实验方法包括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等效替代法、理想模型法。
2、通过系统掌握 核心实验方法 与 规范解题步骤 ,结合对易错点的针对性训练,可显著提升实验题的得分率 。
【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
实验方法中的核心操作与易错点对应
1、 控制变量法中的变量控制不严
(1) 易错点 :实验设计时未明确自变量、因变量或忽略控制变量(如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未保持电阻不变)。
(2) 突破策略 :实验前标注变量分类(如用表格区分自变量与因变量),并通过重复实验验证稳定性 38。
2、 转换法中的间接测量误差
(1) 易错点 :将不易观测的物理量转换为错误现象(如通过温度计示数变化判断液体蒸发快慢时未控制环境温度)。
(2) 突破策略 :选择灵敏度高的转换指标(如用海绵凹陷程度替代压力作用效果),并校准仪器(如温度计校零)。
3、 等效替代法中的替代对象选择错误
(1) 易错点 :等效替代对象不符合实验要求(如平面镜成像实验中未使用完全相同蜡烛导致像位置偏差)。
(2) 突破策略 :严格匹配替代条件(如排水法测体积时确保完全浸没且无气泡)
类型1 物理学史
科学家 国别 贡献
牛顿 英国 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
伽利略 意大利 提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原因”的错误观点
奥托 格里克 德国 做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最早证明了大气压是真实存在
托里拆利 意大利 通过实验最早精确计算出了大气压强的值
阿基米德 古希腊 发现了阿基米德原理;发现了杠杆原理
欧姆 德国 发现了欧姆定律
焦耳 英国 发现了焦耳定律
安培 法国 安培定则
库伦 发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瓦特 英国 改良蒸汽机
奥斯特 丹麦 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法拉第 英国 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卢瑟福 英国 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汤姆生 英国 发现电子
赫兹 德国 验证电磁波的存在
沈括 中国 发现磁偏角
【例1】因提出宇称不守恒原理,与他的学生于1957年共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以及与罗伯特·米尔斯共同提出杨-米尔斯理论,为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奠定基础。这位伟大的华人物理学家是(  )
A.爱因斯坦 B.牛顿 C.伽利略 D.杨振宁
【变式演练1】用玻璃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的物理学家是(  )
A.安培 B.伽利略 C.亚里士多德 D.牛顿
【变式演练2】如图,澳大利亚的一位摄影师航拍到一张奇特的圆形彩虹,彩虹是太阳光的色散现象。一位英国物理学家曾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这位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哥白尼
【变式演练3】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物理学家的贡献十分巨大,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爱因斯坦是理性思维的代表
B.牛顿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
C.钱学森是我国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
D.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类型2 物理学方法
物理研究方法 定义 典型实验
控制变量法 在研究一个量与多个因素关系时,将一些因素固定不变,分别只研究该量与一个因素的关系,从而使问题简化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转换法 将看不见、摸不着、不便于研究的问题或因素,转换成看得见、摸得着、便于研究的问题或因素 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用木块被撞开的距离远近来反映动能的大小;通过液面高度差反映液体内部压强大小;通过细管内液体高度的变化来判断大气压强、温度、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
等效替代法 两种事物在某一方面上的效果完全一样,因此在解决这一方面问题时就可以完全替代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替代法 合力代替分力;等效电阻代替分电阻;用完全相同的蜡烛代替像;用加热时间代替吸收的热量
类比法 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的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方法 研究电流时类比水流;用水压类比电压;用抽水机类比电源
实验+推理 有一些物理现象,由于受实验条件限制,无法直接验证,需要我们先进行实验,在再进行合理推理得出正确结论 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
理想模型法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研究对象的一些次要因素舍去,抓住主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想化处理去再现原形的本质的东西,构成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光线;磁感线;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
【例2】小红探究橡皮筋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她分别用大小不同的拉力拉同一根橡皮筋,这个过程中主要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
A.控制变量法 B.等效替代法
C.理想模型法 D.科学推理法
【变式演练1】如图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关于实验过程及方法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较甲、丙图可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
B.乙图中小桌所受重力与海绵对小桌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实验中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D.本实验可以采用木板来代替海绵进行实验
【变式演练2】物理实验中蕴含丰富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将力转换为长度,进而完成力的测量
B.微小压强计利用等效替代的方法,测量探头位置的液体压强
C.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利用了基于实验的科学推理方法
D.通过容易形变的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利用了转换法
【变式演练3】物理学中常常会用到一些物理方法,下列关于物理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光的传播路径时引入光线——等效替代法
B.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微小放大法
C.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理想实验法
D.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控制变量法
1.2008年2月,我国南方许多地区遭遇了严重的雪灾,人们采取了许多防滑措施。下列各项中不是增大摩擦措施的是(  )
A.在汽车轮胎上装上防滑链 B.增加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C.路面撒盐 D.在结冰的路面上铺上稻草
2.下列有关数据的估测正确的是(  )
A.物理课本的一张纸的厚度约为26mm
B.“﹣20℃”正确的读数是“零下摄氏20度”
C.人眨一次眼的时间为1min
D.课桌的高度约为8dm
3.如图所示的厨房用品中属于费距离杠杆的是(  )
A.防烫夹 B.压蒜器
C.食品夹 D.筷子
4.如图是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省距离的是( )
A.核桃夹 B.筷子
C.托盘天平 D.开瓶器
5.下列关于图中概念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车突然向前启动时,人由于惯性会向前倾
B.运动的车在失去一切外力后,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C.安全带做得比较宽大,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力
D.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空车所受重力与地面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6.下列措施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站在滑雪板上滑雪 B.载重汽车有很多车轮
C.刀刃磨得很锋利 D.图钉帽做得比较宽大
7.上周的升期仪式上,同学们在庄严的国歌声中,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心中感到无比自豪。关于升期仪式中的一些数据,下列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八年级护旗手小刚的重力为530N
B.升旗时的环境温度适宜,约为26℃
C.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的质量约为10g
D.升旗时完整播放一遍国歌的时长约为50s
8.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g B.教室课桌的高度约0.8m
C.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是4m/s D.成年人的正常体温是39℃
9.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B.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
C.通过放大镜看到的钱币 D.景物通过玻璃球所成的像
10.在物理学习中我们经常要进行估测,下面是小明同学对自己身体相关物理量的估测,比较合理的是(  )
A.初中男生的身高约是2.5m
B.人正常步行速度为5m/s
C.脉搏跳动约60次/min
D.手指甲的厚度约为1.0cm
11.为了准确测量心率下列方法最恰当的是(  )
A.用停表测量1分钟内心跳的次数
B.连续测量3分钟内心跳的次数,再计算出1分钟内心跳的次数
C.用停表测量半分钟内心跳的次数再乘以2,求出1分钟内心跳的次数
D.分别用停表测量安静时和运动后1分钟内心跳的次数,再求出平均值
12.枣庄拥有我国最大的石榴园林,创吉尼斯记录,有“冠世榴园”之称。如图所示,是八年级一位学生手拖石榴的照片,请根据图片信息估测石榴的直径约为(  )
A.2dm B.8cm C.2cm D.8mm
13.2024年11月4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返回舱的高度,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2.5mm B.2.5cm C.2.5dm D.2.5m
14.自行车在轮胎上刻花纹来增大摩擦,下列四种改变摩擦力的方法与该例相同的是(  )
A.自行车刹车时捏紧把 B.脚凳表面凹凸不平
C.运动员击球时用力握球拍 D.车轴处装有滚动轴承
15.下面是小明对身边一些常见物理量的估测,其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托起两枚鸡蛋用力约100N
B.考试用的2B铅笔长度约为20mm
C.骑自行车上学的速度约18m/s
D.中学生正常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0.8s
16.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下列估测值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大约是2kg B.一般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
C.中学生步行上学的速度约为1.2km/h D.我们教学楼每一层楼高约为3dm
17.如图是雨后湖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天空中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B.塔在水面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C.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看到的水中“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18.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
A.窗玻璃上出现冰花 B.山间形成浓雾
C.冰雪消融形成积水 D.结冰的衣服会晾干
19.图所示的四个现象所涉及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湖水结了冰 B.枝头挂上了霜
C.草叶沾满了露珠 D.冰化成了水
20.12月的某个大课间,在重庆某校八年级学习的小江和同学们2min从教室跑到了操场,小江在操场400m的跑道上以2.5m/s的速度跑步,不一会儿感到浑身发热,小江对小北说今天的气温好像有35℃。关于上面描述的物理量最不符合实际的是(  )
A.2min B.400m C.2.5m/s D.35℃
21.中学生小明骑着如甲所示的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过程中,用相机每隔1s 曝光一次 得到的照片如图乙。拍照过程中,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  )
A.8km/h B.12km/h C.16km/h D.20km/h
22.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平均身高1.67 ,在世界身高排名中,我国处于第九十三位。一个人心跳的频率为1Hz,他的心脏跳动60次用时 秒。
23.一名中学生的重力大约500 ,完成100m短跑测试大约15 。(均填写合适的单位符号)
24.请你给下面物理量补上合适的单位:
(1)成年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1 ;
(2)通常情况下,一名中学生质量约为50 。
25.小明今天来学校前进行了一些常规测量,测得自己的身高为168 ,量得自己腋下温度为36.8 。(两空均填写合适的单位符号)
26.给下列物理量添上适当的单位(用符号表示):你走路时的步幅约为50 ;国家标准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速度不得超过26 。
27.如图测得物理课本的宽度为 cm。

28.有①理发剪刀,②镊子,③道钉撬,④钓鱼杆,⑤瓶盖起子,⑥定滑轮,⑦动滑轮,⑧天平,⑨老虎钳等工具。在它们工作时,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有 ,属于费力杠杆的有 ,属于等臂杠杆的有 。
29.为践行“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姜堰城区内安装了公共自行车网点,越来越多的市民上下班由坐汽车改骑自行车,自行车轮胎刻有花纹是为了 摩擦;座垫做得较宽是为了 压强。
30.汽车已进入百姓家庭。图(a)所示,小华驾车兜风,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他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当汽车急刹车时,制动轮的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为 摩擦(选填“滑动”或“滚动”);图(b)所示的汽车座位上的头枕,可以预防汽车 时造成的危害(选填“急刹车”或“被追尾”)。
31.初春,鄱阳湖湖口水域聚集了上千只迁徙而来的白天鹅等飞鸟,非常壮观。如图所示,湖水水深3m,一只白天鹅在离水面2m高处平行于水面飞行,其美丽的倒影映入水中,白天鹅的倒影距离水面 m,当白天鹅远离水面时,它的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2.去年夏天,我省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为了缓解旱情,气象局联合多部门实施了人工降雨。人工降雨时,将干冰打向天空,干冰会迅速 并 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会 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会下落形成降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