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真题汇编
专题2 填空题
一、填空题
1.(2024五下·金东期末) 在做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实验时(如图) ,我们可以用 的方法来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方向。我们在观察热在水中传递时也可以用同种办法,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叫 。热辐射这种热的传递方式在生活中也非常常见,如 就是热辐射。
2.(2024五下·金东期末)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显示,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 2063 立方米/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 、 、 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3.(2024五下·金东期末) 右图为中远亚洲号货轮,中国首条拥有全部产权、并由中国船员驾驶的集装箱巨轮。 “中远亚洲”轮总长为349米,宽为45.6米,最大吃水为14.5米,总排水量为14万吨,最大载重量超过11万吨。中远亚洲号货轮能承载这么大的重量是因为 。中远亚洲号货轮装载货物想要安全航行,则水面 (能或不能) 超过最大吃水线。
4.(2024五下·金东期末) 小科在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情况时,提出了“绿豆苗的生长具有向光性”的猜想。小科是这么做实验的:1.选两株健壮的绿豆苗; 2.将两株绿豆苗都用盒子盖住; 3.其中一个盒子 ,另一个盒子不做处理; 4.都放在窗台上,且定时观察记录。过了半个月后,发现 ,则说明绿豆苗生长具有向光性。
5.(2024五下·通河期末)现代轮船有 、 等结构设计,可以增加船的牢固程度,能更好地利用空间。
6.(2024五下·威县期末)目前人们使用的能源,有些是 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有些是 能源,如最常见的化石燃料(石油、煤和天然气)。
7.(2024五下·新县期末)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 开始的。
8.(2024五下·新县期末) 是家庭生活中最常用和最为广泛的能源。
9.(2024五下·新县期末)热传递主要通过 、 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0.(2024五下·武都期末)家庭垃圾中有约三分之一是碎菜叶、蛋壳等厨余垃圾。这些垃圾和院子里的枯叶、杂草等能够通过堆积自然分解,成为有用的 。
11.(2024五下·东阳期末)如图所示,在三根金属丝上均匀涂上一层 ,可以通过颜色的变化判断热量的传递快慢,颜色越先发生变化的,说明导热性越 (填“强”或“弱”)
12.(2024五下·东阳期末)橡皮泥放入水中是 (填“沉”或“浮”)的,如果要让它能浮起来,可以 。 如果要让它稳定地浮在水面上,我们还可以 。
13.(2024五下·东阳期末)学校温室大棚种的玉米已经发芽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是 、 、 。室外露天种的玉米种子还没有发芽,猜测,最有可能没有达到要求的条件是 。
14.(2024五下·东阳期末)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东阳在行动,通过垃圾分类改善生态环境。我们用过的餐巾纸应该投入 垃圾箱,吃剩的果皮、茶渣应该投入 垃圾箱,矿泉水空瓶应该投入 垃圾箱。
15.(2024五下·东阳期末)冬天、小科戴着眼镜从 到 (选填“室内”或“室外”),眼镜的镜片上会出现水雾,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小水珠的现象。
16.(2024五下·乐清期末)船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方向是 的,控制船航行方向的装置是 。
17.(2024五下·乐清期末)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会吸收空气中的 ,并利用根吸收来的 ,在绿叶中将它们转为植物生长所需的 ,同时释放出 。
18.(2024五下·乐清期末)绿豆种子发芽实验,每组至少有3颗种子,主要是为了 。
19.(2024五下·南湖期末)妈妈烧好排骨汤,倒在不锈钢碗里,轩轩马上去帮忙端,一碰就感到很烫,这种热的传递方式是 。轩轩拿来毛巾,把碗包起来端,就不烫手了,说明毛巾是一种热的 。等了一会儿,爸爸还没回来,为了凉得慢些,妈妈把排骨汤盖上盖子,因为盖子能有效地阻止热量以 的方式传递。(填“热对流”“热传导”“热辐射”或“良导体”“不良导体”)
20.(2024五下·南湖期末)古人看到农田时,写出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千古名句,请你结合古诗,完善下面的食物链: →蚜虫→ 。
21.(2024五下·南湖期末)在制作船的过程中发现, (填“圆形”“方形”或“流线形”)船首的船在水中运动得最快。
22.(2024五下·南湖期末)如图是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条件的实验装置图,假设图中所有种子在适宜条件下都可以发芽,将该装置放在室温20℃的房间内观察。几天后,最有可能发芽的是 号种子,因为只有它具备种子发芽的所有外部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 和适宜的 。
23.(2024五下·南湖期末)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 个条件,必须保持其他条件相同。
24.(2024五下·兰溪期末) 和 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
25.(2024五下·温州期末)如图所示,在三根金属丝上均匀涂上一层 , 丁以通过颜色的变化判断热量的传递快慢,颜色越先发生变化的,说明导热性越 、(填“强”或“弱”)
26.(2024五下·平湖期末)自然界中很多植物的种子深秋成熟后会落到土壤中,等到第二年春天的时候才能发芽,这说明了种子发芽需要 。
27.(2024五下·平湖期末)将绑着皮筋的一块橡皮泥(如右图),缓缓放入装了水的烧杯中,可以看到橡皮筋 ;橡皮泥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填“变大”或“小” ) 。
28.(2024五下·平湖期末)小科分别用①加盖塑料杯②外包毛巾的加盖塑料杯和③嵌入塑料泡沫的加盖塑料杯携带相同大小的冰块, 1小时后,剩余冰块最多的塑料杯是 (填“①” “②”或“③”),理由为塑料泡沫为热的 (填“良导体”或“不良导体”),能减缓通过 (填“热传导” “热对流”或“热辐射”) 散失热量。
29.(2024五下·平湖期末)观察右图,在铜棒的A、B、C、D 四个位置上面各放置一个蜡烛环,最后熔化的是 点的蜡烛环。
30.(2024五下·平湖期末)请给下列能源分类:①太阳能 ②风能 ③石油 ④煤可再生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
31.(2024五下·海盐期末)右图是一根金属丝,如果在“G”点加热,那么A、B、C、D 和E 五处的感温油墨,第三个变色的是 处。
32.(2024五下·海盐期末)目前人们使用的能源主要有:①煤 ②太阳能 ③风能 ④石油等,其中可再生能源 ,(填序号,下同)不可再生能源是 。
33.(2024五下·海盐期末)右图是研究船首形状与船受到的阻力关系实验,细线上挂的垫圈数量应 (填“①号多” “②号多”或“一样多”),通过实验我们发现 号船行驶时受到的阻力小,速度快。
34.(2024五下·海盐期末)中国航空母舰“辽宁号”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受到了水对它的一个向上的 力。
35.(2024五下·海盐期末)右图是草原上生存的部分生物,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食物关系。该区域内的各种生物及环镜中的非生物构成了一个 系统。请写出图中包含的任意一条食物链: 。
36.(2024五下·海盐期末) 右表是小科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 ”的实验记录表,根据表中信息我们发现第1组未发芽的种子数为 2 , 第 2 组 未 发 芽 的 种 子 数为 ,对此我们的解释是绿豆种子发芽需要 。
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_的实验记录表
种子 总数 已发 芽数 未发芽数 我们的解释
1组18℃ 30 28
2组4℃ 30 0
37.(2024五下·浙江期末)一棵大树上出现了这样的情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条食物链中,大树是
,消费者有 个。我们把生物之间像链条一样的食物关系叫 。
38.(2024五下·浙江期末)烧水时,我们常说“水烧开了”,科学的说法是 。
39.(2023五下·义乌期末)小科有一个心爱的保温杯,他发现杯子的内胆是由金属材料(不锈钢)制成的,金属材料往往吸热快散热也快,被称为热的 。通过看说明书,小科知道杯子的内胆之间是真空的,可以很好地避免通过 和 的方式传递热量。
40.(2024五下·浙江期末)蚯蚓喜欢生活在 、 的环境里。
41.(2023五下·衢江期末)如图,铁架台上安装了一根铜棒,铜棒上套了4个蜡环,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加热。
(1)实验中,应该用酒精灯火焰的 部分给铜棒加热。
(2)小科观察到蜡环掉落的顺序是 ,你判断的依据是: 。
(3)选择用蜡环做该实验的原因是( )。
A.蜡是热的不良导体 B.蜡遇热会熔化
C.蜡遇火会燃烧 D.蜡有黏性
(4)将铜棒换成同样粗细的铁棒,其他条件不变,从开始加热到最后一个蜡环掉落所需的时间比原来 。
42.(2023五下·衢江期末)请仔细分析“地球上水资源与淡水资源的构成和占比”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上水体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 。“淡水湖与河流”水占淡水资源总量的比例为 。
(2)为什么地球表面四分之三的面积被水覆盖着,水资源还是紧缺呢 请写出两点理由。
理由一: 。
理由二: 。
(3)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可以怎么节约用水呢 请列举2点。
、 。
43.(2023五下·衢江期末)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
(2)蛙的营养直接来源于 ,间接来源于 。
(3)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
(4)除生物之外,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包括 。
44.(2023五下·南湖期末)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种子的萌发需要 、 和适宜的 。
45.(2023五下·南湖期末)夏天,用手去摸家里的瓷砖和木桌面,发现瓷砖比木桌面要凉,这是因为瓷砖的导热能力比木头 。用手触摸木桌面时,手上的热 (填“容易”或“不容易”)传递出去,所以木头是 。
46.(2023五下·南湖期末)造船活动中可以发现, 能让小船保持一定的方向,它的转向与船的前进方向 (填“相反”或“一致”)。
47.(2023五下·南湖期末)播种前农民会对水稻种子进行“催芽”(加快发芽速度),他们把种子在水中浸泡一个晚上,再堆在一起并包上棉被,这样种子就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发芽。上述过程说明种子萌发的速度跟 和 有密切的关系。
48.(2023五下·南湖期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 关系,里面存在的食物链是 。
49.(2023五下·吴兴期末)煮汤圆时,小明站在燃气灶前,感觉脸热热的,这种传热方式主要是 。
50.(2023五下·拱墅期末)瓢虫、绿豆植株、蚜虫,它们之间形成了怎样的食物链 请写出这条食物链 。
答案解析部分
1.涂感温油墨;热对流;太阳光
热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热传递的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热在液体和气体内部通过流动传递的方式叫热对流;热不接触物体从热源直接散发出去的方式叫热辐射;热通过相互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的方式叫热传导。在做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实验时(如右图) ,我们可以用涂感温油墨的方法来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方向。我们在观察热在水中传递时也可以用同种办法,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叫热对流。热辐射这种热的传递方式在生活中也非常常见,如太阳光就是热辐射。
2.树立节约意识;一水多用;植树造林
尽管地球上水资源总量很大,但是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多,淡水资源的分布也很不均衡,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节约用水的方法:节水为荣,树立节约意识;一水多用,洗衣服水冲厕所;珍惜纸张,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涵养水源;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调水工程;污水回用技术;发展和推广节水器具等。
3.排开的水量;不能
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根据对浮力的认识,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载重量就越大。右图为中远亚洲号货轮,中国首条拥有全部产权、并由中国船员驾驶的集装箱巨轮。 “中远亚洲”轮总长为349米,宽为45.6米,最大吃水为14.5米,总排水量为14万吨,最大载重量超过11万吨。中远亚洲号货轮能承载这么大的重量是因为排开的水量大。中远亚洲号货轮装载货物想要安全航行,则水面不能超过最大吃水线。
4.开口;绿豆苗朝着有光的方向生长
对比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小科在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情况时,提出了“绿豆苗的生长具有向光性”的猜想。小科是这么做实验的:1.选两株健壮的绿豆苗; 2.将两株绿豆苗都用盒子盖住; 3.其中一个盒子开口,另一个盒子不做处理; 4.都放在窗台上,且定时观察记录。过了半个月后,发现绿豆苗朝着有光的方向生长,则说明绿豆苗生长具有向光性。
5.骨架;船舱
现代轮船有骨架、船舱等结构设计,可以增加船的牢固程度,能更好地利用空间。船舱还可以阻止船体漏水后向其他地方蔓延,预防沉船。船底的龙骨结构,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发明,不但能使船更加坚固,而且使其抗御风浪的能力大大增强,对世界船舶结构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可再生;不可再生
能源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两类。使用之后可以在短时间内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而使用之后在短时间内不可以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属于可再生能源,最常见的化石燃料(石油、煤和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7.种子发芽
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种子发芽可能需要多个条件,如水、土壤、光、空气和温度等。
故答案为:种子发芽。
8.电能
电能是家庭生活中最常用和最为广泛的能源。我国的电能组成主要有水电、太阳能发电、风电、核电和火电(煤燃烧发出的电)。
故答案为:电能。
9.热传导;热对流
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
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10.肥料
堆肥法用于处理有机垃圾。其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对垃圾中的有机物进行代谢分解,在高温下进行无害化处理,并能产生有机肥料。我们可以在花园一角做堆肥箱,可用的材料包括杂草、食品废料、落叶。我们将杂草、食品废料、落叶等掺人污水,堆积起来,表面覆盖一层土壤。腐熟的时间为1~3个月即可。
11.感温油墨;强
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不同的材料导热性不同,如图所示,在三根金属丝上均匀涂上一层感温油墨,可以通过颜色的变化判断热量的传递快慢,颜色越先发生变化的,说明导热性越强。
12.沉;改变形状;做成小船
小船或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不加入其他材料,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等,都可以使他浮起来。
13.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水分
种子在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所以绿豆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不需要阳光和土壤。
室外露天种的玉米种子还没有发芽,猜测,最有可能没有达到要求的条件是缺少水分。
14.其他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
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生活中我们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厨余垃圾四类。目前富阳区校园中常常可以见到可回收物垃圾箱、厨余垃圾箱和其他垃圾箱。我们用过的餐巾纸应该投入其它垃圾箱,吃剩的果皮茶渣应该投入厨余垃圾箱,矿泉水瓶应该投入可回收垃圾箱。
15.室外;室内;液化
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液化。冬天,小科戴着眼镜从室外到室内,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眼镜的镜片,眼镜的镜片上会出现水雾,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的现象。
16.竖直向上;船舵
船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这是因为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就是水的浮力。船是浮在水面上的,受到的浮力等于船的重力。浮力的方向决定了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并且对于船舶的设计和航行具有重要的影响。 控制船航行方向的装置是舵。 舵是船舶上用于控制航行方向的装置,通过调整舵的角度,可以改变船舶的航行方向。
17.二氧化碳;水分;养料;氧气
植物能够通过吸收阳光和水分、二氧化碳等,制造自身成长所需养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利用根吸收来的水分,在绿色的叶片中将它们转化成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同时释放出氧气。
18.保证实验准确性
在绿豆种子发芽实验中,使用多颗种子而不是单颗种子进行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实验结果的偶然性。种子发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种子自身的质量、健康状况等,单颗种子可能因为自身原因无法正常发芽,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通过使用多颗种子,可以有效地减少这种偶然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得实验数据更加可靠和准确。
19.热传导;不良导体;热对流
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妈妈烧好排骨汤,倒在不锈钢碗里,轩轩马上去帮忙端,一碰就感到很烫,这种通过直接接触传递热的方式是热传导;轩轩拿来毛巾,把碗包起来端,就不烫手了,说明毛巾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等了一会儿,爸爸还没回来,为了凉得慢些,妈妈把排骨汤盖上盖子,因为盖子能有效地阻止热量以热对流的方式传递。
20.稻谷;蛙
食物链是从生产者开始,到较高级的消费者结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诗句中,存在的食物链是稻谷→蚜虫→青蛙。
21.流线形
船在水中行驶,会受到水的阻力。不同形状的船首在行驶中受到的阻力不同。相同受力面积下,力对物体的表面压力最小。流线型的船在水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最小,运动速度快。与圆形、方形的船首相比,尖形船首受到的阻力更小,可以减小水对船的阻力。
22.②;空气;温度
种子发芽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有生长所需的足够的水分和空气,有适当的温度。②号种子具备种子发芽的所有外部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23.一
对比实验时,每组实验只能改变一个变量,而要保证其它条件相同。实验时,尽可能避免非关键因素对自己的实验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24.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25.感温油墨;强
感温油墨可以根据温度来显示颜色,颜色变化越快说明导热性能越强。在三根金属丝上均匀涂上一层感温油墨。可以通过颜色的变化判断热量的传递快慢,颜色越先发生变化的,说明导热性越强。
26.适宜的温度
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种子之所以要到来年的春天发芽,是因为此时温度适宜。
27.变小;变大
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将绑着皮筋的一块橡皮泥(如右图),缓缓放入装了水的烧杯中,可以看到橡皮筋变小,橡皮筋的弹力变小,由于橡皮泥入水体积增大。橡皮泥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变小。
28.③;不良导体;热传导
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金属的导热性比非金属的导热性要好很多,固体的导热性比液体的导热性好,气体的导热性最差。小红分别用①加盖塑料杯②外包毛巾的加盖塑料杯和③嵌入塑料泡沫的加盖塑料杯携带相同大小的冰块,1小时后,剩余冰块最多的塑料杯是③,理由为塑料泡沫为热的不良导体,能减缓通过热传导散失热量。
29.D
热传递是物理学上的一个物理现象,只要有温度差存在,热传递就会出现。热传递主要存在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三种基本形式。酒精灯加热过程中,铜棒右侧的四个蜡环,最后熔化的是D,这个现象说明热在铜棒上的传递规律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30.①②;③④
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并有规律地得到补充的能源。不再生能源: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题干中太阳能和风能是可再生能源,石油和煤是不可再生能源。
31.A
热会由温度高的一端向温度低的一端传递,如果加热G点,则距离G点越近,感温墨油就越快变色,A、B、C、D 和E 五处的感温油墨,距离G最近的是C,其次是B,再次是A。所以A第三个变色。
32.②③;①④
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水能、风能、太阳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33.一样多;②
船首的形状与船在水中行驶时受到的阻力大小有关,研究船首形状与船受到的阻力关系实验时,我们采取控制变量法,细线上挂的垫圈数量应一样多,通过实验我们发现②号船行驶时受到的阻力小,速度快。
34.浮
物体在水面上会受到一个水的浮力,当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这个力与物体的重力相等,方向相反。
35.生态系统;草→兔子→鹰(合理即可)
一个区域内的生物环境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图中的生产者是草,最终端消费者是鹰,图中包含的食物链有:草→兔子→鹰,草→蝗虫→青蛙→鹰。
36.适宜的温度;30;适宜的温度
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时,我们进行对比实验,每次只改变一个变量,表中改变的数据是温度,所以此实验研究的是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观察表中数据可知,第二组未发芽种子数为30,也就是温度低,种子没有发芽,通过对比可知,种子发芽需要适宜温度。
37.生产者;3;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一般都是绿色植物;直接或者间接消费生产者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所以根据该谚语可以写出如下食物链:大树→蝉→螳螂→黄雀。这条食物链中,大树是生产者,消费者有3个。我们把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38.水沸腾了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烧水时,我们常说“水烧开了”,科学的说法是。水沸腾了。
39.良导体;热传导;热对流
根据对材料导热性及应用的认识,物体的材料不同,导热性能也不同。像铝、铁、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往往吸热快,散热也快,被称为热的良导体,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水杯和保温瓶用塑料和玻璃制作,是因为它们是热的不良导体,这样便于保温和不烫手。通过看说明书,小科知道杯子的内胆之间是真空的,可以很好地避免通过热传导和热对流的方式传递热量。
40.阴暗;潮湿
蚯蚓的生活习性:1、喜阴暗:蚯蚓属夜行性动物,白昼蛰居泥土洞穴中,夜间外出活动,一般夏秋季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4点左右出外活动,它采食和交配都是在暗色情况下进行的。2、喜潮湿:自然陆生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湿、疏松而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特别是肥沃的庭园、菜园、耕地、沟、河、塘、渠道旁以及食堂附近的下水道边、垃圾堆、水缸下等处。
41.(1)外焰
(2)CDBA;铜棒中热从加热点向两端传递,距离近的蜡先熔化
(3)B
(4)长
(1)酒精灯是实验室用来加热的仪器。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由于外焰的温度最高,所以一般用外焰来加热。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热传导。离热源越近,热传递所需时间越短,离热源越远,热传递所需时间越长。所以小科观察到蜡环掉落的顺序是CDBA。
(3)选择用蜡环做该实验是因为蜡遇热会熔化,这样实验效果很明显。
(4)因为铁棒的导热性比铜棒差,所以将铜棒换成同样粗细的铁棒,其他条件不变,从开始加热到最后一个蜡环掉落所需的时间比原来长。
42.(1)咸水;0.3%
(2)淡水资源少;淡水资源中可利用的占比少
(3)随手关闭水龙头洗菜米的水用来浇花;冲厕所
(1)根据题干可知,地球上水体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咸水;“淡水湖与河流”水占淡水资源总量的比例为0.3%。
(2)地球上水的总量约为14亿立方千米,其中约97.5%都是咸水(海洋、咸水湖),淡水资源仅占总水量的2.5%左右,约3500万立方千米。淡水中近70%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永冻积雪和大部分不易利用的地下水,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所以地球的水资源中,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不到万分之一。
(3)水是生命之源,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工业、农业用水。但是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水有限,我国是缺水国家之一,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我们要加强用水管理,调整用水结构,改进用水方式,科学、合理、有计划、有重点的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如随手关水龙头,洗衣、洗菜、洗澡水再次利用,矿泉水要喝完等。
43.(1)5;草→蝗虫→蛙→蛇→鹰
(2)蝗虫;草
(3)鹰
(4)非生物
(1)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鼠→鹰;草→兔→鹰;草→鼠→蛇→鹰;草→兔蛇→鹰;草→蝗虫→蛙→蛇→鹰。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蝗虫→蛙→蛇→鹰。
(2)动物的生命活动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来源于所摄取的食物,所以食物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终点是凶猛的食肉动物。所以蛙的营养直接来源于蝗虫,间接来源于草。
(3)食物网中,越是强大的动物数量越少。所以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鹰。
(4)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的整体叫作生态系统。所以除生物之外,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包括非生物。
44.空气;水分;温度
种子是有生命的,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要落在适宜的环境里,它就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45.强;不容易;热的不良导体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瓷砖、木头都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能差,但是瓷砖的导热能力比木头强,所以夏天,用手去摸家里的瓷砖和木桌面,发现瓷砖比木桌面要凉,且用手触摸木桌面时,手上的热不容易传递出去。
46.船舱;一致
船舵是驾驶船的主要装置,船舵的作用是控制船在行驶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方向,它的转向与船前进方向一致。小船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偏离方向,我们主要通过船舵来调整船的行驶方向。
47.水分;温度
播种前农民会对水稻种子进行“催芽”(加快发芽速度),他们把种子在水中浸泡一个晚上,是为了让种子吸收足够的水分;再堆在一起并包上棉被,这样是为了让种子萌发有足够的温度。所以种子萌发的速度跟水分和温度有关。
48.食物;树→蝉→螳螂→黄雀
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存在的食物关系是螳螂捕食蝉、黄雀捕食螳螂,螳螂、蝉、黄雀都是动物属于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因此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能表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或食物网,完整的食物链是:树→蝉→螳螂→黄雀。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表示动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49.热辐射
热辐射是物体不依靠介质,直接将能量发射出来,传给其他物体的过程,热辐射是远距离传递能量的主要方式,比如煮汤圆时,小明站在燃气灶前,感觉脸热热的,这种传热方式就是热辐射。
50.绿豆植株→蚜虫→瓢虫
根据生态系统中吃与被吃的关系,我们构建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瓢虫、绿豆植株、蚜虫,它们之间形成了 绿豆植株→蚜虫→瓢虫的食物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