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真题汇编
专题3 综合题
一、综合题
1.(2024五下·钱塘期末)船在中国及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极为重要。它促进贸易与文化交流,开启大航海时代,让世界紧密相连,推动文明进步与融合,是探索与发展的关键助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 画出船只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下面四种船,在船的发展史中出现最晚的是 ( )。
A.摇橹木船 B.蒸汽船 C.独木舟 D.竹筏
(3) 我们可以用几根竹子或木条做成竹筏或木排,生活中还可以用 (材料)做成筏,这些材料的特点是 。
(4) 用沉的物体造船,受到浮力的大小主要与 有关。
(5) 自制的小船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偏离方向,最合理的改进方法是 。
2.(2024五下·东阳期末)回家路上,小科发现有的车牌是绿色的,爸爸说绿色的是新能源车,蓝色的是燃油车。爸爸还说燃油车使用的是化石能源,会大大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造成“温室效应”。为了模拟温室效应,回家后小科和爸爸用2只型号相同的温度计、1个透明密封袋设计了一个实验。
(1)实验时,需要把装入密封袋的温度计和另一支温度计并排同时放置在( )。
A.教室内 B.树荫下 C.阳光下 D.冰箱里
(2)实验中采用透明密封袋而不是黑色密封袋的主要原因是( )。
A.黑色密封袋读数不方便 B.透明密封袋的吸热效果好
C.二氧化碳气体是透明的 D.透明塑料袋透气
(3)一段时间后,透明密封袋内的温度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密封袋外的温度。
(4)这个实验既是 实验,也是 实验,实验结果说明 。
(5)为减少温室效应的影响,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植树造林 B.大量使用煤做燃料
C.开发新能源 D.夏天空调温度调高 1度
3.(2024五下·东阳期末)小科在家找了大小、杯壁厚度一样的3种杯子,分别倒入同样多的冰水。
(1)一分钟后,用手摸3个杯子外壁觉得 ( )。
A.不锈钢杯温度最低 B.玻璃杯温度最低
C.塑料杯温度最低 D.不能比较
(2)将3支温度计分别插入3个杯中,观察一会儿后发现( )。
A.不锈钢杯水温上升最快 B.不锈钢杯水温下降最快
C.三个杯子温度上升一样 D.玻璃杯水温下降最快
(3)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证明杯子的保温性能和( )有关。
A.杯子大小 B.杯子厚度 C.杯子材料 D.都有可能
(4)实验中,热从杯子外壁传到杯子内壁的现象叫做 。
(5)如果要让杯子里水的温度上升慢一些,我们应该 .
4.(2024五下·东阳期末)小明同学为了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设计了一系列对比实验。如下图,小明选取了四个干净的培养瓶,分别加入20粒完整的绿豆种子,在不同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1)如果要探究“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吗”,最合适的实验对象是( )。
A.1号和2号 B.2号和3号 C.3号和4号 D.2号和4号
(2)以上四组种子中,最容易萌发的是( )。
A.1号种子 B.2号种子 C.3 号种子 D.4号种子
(3)农民堆放在家里的稻谷一般不会发芽,原因和上图中的几号种子相似 ( )
A.1号种子 B.2号种子 C.3 号种子 D.4号种子
5.(2024五下·东阳期末)如图所示,用边长12cm的正方形铝箔纸设计、制作不同的小船。
(1)由上图可知,相同大小的铝箔纸,当底面积变大后,船舷高度( )。
A.随之变小 B.随之变大 C.不会改变 D.无法判断
(2)用方案1的纸船测试时,向船中加小垫圈,当小垫圈加到25个时,小船刚好沉没,那么这艘小船的载重量为 ( )。
A.23个小垫圈 B.24个小垫圈 C.25个小垫圈 D.26个小垫圈
(3)在测试小船的载重量时,下列摆放垫圈的方法最合理的是( )。
A.将垫圈集中摆放在船头 B.将垫圈集中摆放在中间
C.将垫圈均匀摆放在小船里 D.将垫圈集中摆放在船尾
(4)上述方案中小船载重量最大的是( )。
A.方案1 B.方案2 C.方案3 D.一样大
6.(2024五下·上城期末)夏季炎热的一天,一位同学买了一些棒冰回家,发现家里冰箱坏了没法用,就用棉被裹住棒冰。
家里人对此有不同的想法:
A:天气这么热,如果我们人盖上棉被会很热甚至出汗,所以棒冰盖上棉被也会很热,会融化得更快。
B:盖上被子,棒冰会融化得慢一点。
(1)你的观点是 (“赞同A”、“赞同B”或“都不赞同,我有自己的观点”),理由是 。
(2)为了证明(1)中你的观点,可以设计实验验证。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有,实验的方法是 (可画图和文字说明相结合)。
7.(2024五下·上城期末) 青海的塔拉滩是一片广阔沙漠,不仅缺水,且时不时会刮大风,每天更是有长达12小时的太阳光照,恶劣条件不适合植物生长、人类居住。2011年国家开始在塔拉滩建设光伏发电区。
风沙落在太阳能板上会影响转化效率,需要定期喷水冲洗,这些水落地后,无意间促使了之前为防风沙播撒其间的草籽生根发芽,但没想到后来这些草杂乱无章地生长挡住了太阳能板,同时冬天枯萎的草还可能造成火灾隐患。最终园区抬高了太阳能板、修建羊圈,邀请周边的牧民们将家中的羊群赶到这里吃草。现在的塔拉滩俨然成了羊群牧场,牧民还把长大了的羊卖到市场供人们食用。
(1)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是一种 (可选填“不可再生”或“可再生”)能源。
(2)写出塔拉滩的一条食物链 。
(3)在塔拉滩修建光伏发电区有很多好处,好处一 ,好处一 。
(4)相比人工割草或用除草剂除草,放养羊群解决草的问题的有点更多,优点一 , 优点二 。
8.(2024五下·上城期末)一位同学把家里分好类的垃圾甲(瓜果皮、烂菜叶组成)和垃圾乙(用过的纸巾、被污染的塑料袋等组成)带到楼下垃圾房,发现垃圾房内是多个同色的同种垃圾箱,里面有各种垃圾,就把两包垃圾都扔在同一个垃圾箱了。
(1)垃圾甲属于 垃圾,垃圾乙属于 垃圾(可选填“可回收物”、 “有害垃圾”、“厨余垃圾”或“其他垃圾”) 。
(2)把两包垃圾都扔在同一个垃圾箱带来的主要问题是 。
(3)观察这个垃圾房(图2),你认为垃圾房可以改进地方是 。
(4)上述垃圾房问题对人们扔垃圾的习惯或方式带来的负面影响是 (见图3)。
9.(2024五下·上城期末) “刻舟求剑”和“曹冲称象”是我们学过的两个故事,两个故事中都有人在船弦上划刻记号。
故事一 刻舟求剑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舷上刻下一个记号,说: “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
故事二 曹冲称象
有一次,孙权送来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曹冲说: “把象放到船上,在水面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直到记号处水面,称一下这些东西就能知道了。”
(1)你觉得故事一中的方法 (可选填“能”或“不能”)找到水中的剑,请依据科学课所学的相关规律简要分析理由 (可画图和文字说明相结合)。
(2)你觉得故事二中曹冲的方法 (可选填“能”或“不能”)称象,请借助科学课所学的相关变化规律简要分析理由 (可画图和文字说明相结合)。
10.(2024五下·上城期末)鄱阳湖与长江相通,湖中有捕不完的外来生物——小龙虾。长江及鄱阳湖等实施禁渔后,鄱阳湖中的小龙虾逐年减少至基本消失;本土鱼类和途经鸟类明显增加。湖中有些鱼会捕食小龙虾,鸟还会捕捉藏在洞里的小龙虾。
(1)分析导致湖中小龙虾基本消失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天敌变多了
B.人类过度捕捞
C.鄱阳湖的水质对小龙虾不适合
(2)下列说法中最合理的是( )
A.小龙虾消失说明鄱阳湖的生态变差了
B.禁渔后人类对鄱阳湖的干扰减少了
C.禁渔导致鄱阳湖生物种类变少了
11.(2024五下·上城期末)在中国空间站内有一个斑马鱼和金鱼藻(两者被隔开但有管道相通)组成的自动调温的小型密闭生态系统,航天员利用LED灯为金鱼藻提供光照、并为小鱼推送牙膏状鱼食。
(1)金鱼藻主要可以为斑马鱼提供( )
A.光照 B.氧气 C.温度
(2)斑马鱼的排泄物主要可以为金鱼藻提供( )
A.氧气 B.温度 C.营养物质
(3)斑马鱼在空间站内状态良好,但有时会表现出腹背颠倒游泳、旋转运动、转圈等定向行为异常现象,分析下列因素中最可能导致这些异常的是( )
A.光照不足 B.水温不适 C.几乎失去重力
(4)作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中国空间站( )
A.昼夜变化周期很短 B.外部温度变化很大 C.距离地球比较远
12.(2024五下·乐清期末) 温州舰
2024年4月21日,温州号导弹护卫舰(温州舰)抵达乐清市七里港码头.这是温州舰入列19年来首次来到温州。小明也有幸登舰参观。
(1)“温州舰”船首尖、尾部宽,船底平坦宽阔,这样设计最大的好处是( )。
A.减小阻力,增加稳定性
B.增加美感,增大载重量
C.节约材料,提高抗风力
(2)“温州舰”是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第一代,具有远海作战能力的导弹护卫舰。这个铁质的大家伙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 ( )。
A.动力强劲 B.材料轻盈 C.体积够大
(3)小明查询发现,“温州舰”的动力系统采用的是柴油机推进。他猜测可能是柴油的燃烧带动蒸汽轮机,驱动着船只航行。小明准备制作一艘蒸汽小船,请同学们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帮他进行设计,并根据要求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所需材料
设计图(画出设计图, 并标出材料)
设计优点
13.(2024五下·乐清期末) 新能源汽车
根据公安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了 2041万辆,这一数据占汽车总量的6.07%,显示出新能源汽车在整体汽车市场中的占比正在逐步增加。在新能源汽车中,纯电动汽车达到了1552万辆,占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76.04%。
(1)我国电能来源主要是( )。
A.水电 B.火电 C.风电
(2)据推算,石油的可使用年限大约为40年,和石油一样,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有 、 等。
(3)下列关于汽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油汽车在汽车市场中的占比正在逐渐增加
B.新能源汽车的投入使用,可以减少石油的消耗
C.新能源汽车中,纯电动汽车的保有量排第二
(4)新能源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做到零排放,这有利于减少( )。
A.大气污染 B.水污染 C.固体废弃物污染
(5)小明爸爸买了一辆纯电动的新能源汽车,小明认为纯电动的新能源汽车也不是完全环保无污染的,你赞同吗 请说明理由。
14.(2024五下·乐清期末) 热的传递
在学习“热”单元之后,小明用酒精灯、铜条、蜡环等材料组装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右图中,装置甲是 ,装置乙是 ,装置丙是 。甲中的水以 的方式进行热传递。
(2)加热过程中,在水的上方放一块玻璃片,玻璃片上会出现水珠,这种现象称为( )。
A.蒸发 B.凝结 C.融化
(3)实验过程中,铜条上1、2、3、4四处蜡环熔化的先后顺序是 → → → 。
(4)如果将铜条换成铁条,其他条件均不变,位置4处蜡环的熔化时间会( )。
A.变短 B.不变 C.变长
15.(2024五下·乐清期末) 制作饲养盒
在学了“生物与环境”单元之后,小明制作了一个饲养盒,如图所示。
饲养盒内的动物食谱表
动物名称 食谱
蟋蟀、蝉 绿色植物
蜘蛛 蟋蟀、蝉
螳螂 蟋蟀、蝉、蜘蛛
(1)饲养盒内的所有生物形成了一个 ,饲养盒内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叫做 。
(2)饲养盒内生物之间构成的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叫做 。在这个系统中,动物的营养直接或间接来源于 。
(3)盖上盖子后,这个饲养盒最好放在( )。
A.阳台上 B.地下室 C.抽屉里
(4)饲养盒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最有可能是( )。
A.蟋蟀 B.蜘蛛 C.螳螂
16.(2024五下·瑞安期末)中塘河之美
前期,政府投入大量精力对中塘河进行了生态环境的维护,使得中塘河公园成为水草和浮萍等水生植物、小虾和小鱼等水生动物、白鹭等鸟类以及老鼠和蛇等陆生生物的栖息地。
(1)整个中塘河公园我们可以看成是一个( )。
A.生物群落 B.生态系统 C.食物链 D.食物网
(2)中塘河两岸田野中生活着绿色的青蛙,随着环境的改变,绿色田野变成了黄色的土地,那么最后这块地上青蛙的颜色最多的是( )。
A.红色 B.绿色 C.黄色 D.都差不多
(3)公园内动植物种类繁多,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蛇→小鸟→果树 B.甲虫→老鼠→蛇
C.水草→螺蛳 D.水草→小虾→鱼→白鹭
(4)小科看见公园的河流里生活着很多鱼虾和水草。一些游客认为这个河流里生物太少了,建议中塘河公园的工作人员增加一些巴西龟,请从维护生态平衡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个建议的看法:
(5)小科试着模拟河流生态系统,用透明的瓶子制作了生态瓶(如下图)。他开始进行观察研究,并作了如表记录。
(1)小科制作的生态瓶存在不合理之处,请你提出改进的措施: 。
(2)小科利用改进后的生态瓶进行了实验,小鱼1分钟内浮出水面的次数记录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小科发现:1分钟内,小鱼在生态瓶中动物较多时比动物较少时浮出水面的次数 (填“多”或“少”),这是因为 。
生态瓶的情况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动物较多时(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 5 6 6
动物较少时(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 1 2 1
17.(2024五下·杭州期末)乐小新想要做艘自己的龙舟,请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下。材料:黄瓜、小刀、勺子等。
(1)设计龙舟。
我的黄瓜小龙舟:(图文结合) 你的哪些设计能让小龙舟平稳地浮在水面上并能承受一定的重量
(2)测试龙舟。
龙舟做好了,乐小新将龙舟放入水槽中。将一个钩码放在龙舟中,调整在龙舟中的位置,使其稳定。接着将两个钩码同时放入龙舟,调整在龙舟中的位置,使其稳定。
①本实验研究的是 对龙舟稳定性的影响。
②实验后的记录如下:
钩码放置的位置
一端 中间 两端
一个钩码 不稳 稳定 一一
两个钩码 不稳 稳定 稳定
分析表格数据,当一个钩码放置在龙舟 位置时,龙舟稳定,不侧翻。当两个钩码均匀地放置在龙舟的 时,龙舟稳定,不侧翻。
③得出结论:龙舟受力 ,龙舟不易侧翻。
18.(2024五下·杭州期末)龙舟,最初是用单木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传统龙舟用坤甸木来做,可以浸在水里长年不腐,随着科技的发展,标准赛龙舟也已经逐渐更换为玻璃钢化合物材质。登舟比赛队员包括:舵手、锣手、鼓手各1人以及划手多人。
(1)龙舟最初从单木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你认为龙形船的优点有( )。
A.载重量小 B.稳定性不强 C.船体材料易得
(2)当龙舟比赛结束,参赛队员返回地面之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龙舟浸人水中的体积变大
B.龙舟浸人水中的体积变小
C.龙舟受到的浮力不变
(3)龙舟的外形基本是船首尖而上翘,船底平坦。这样设计最大的好处是( )
A.减小阻力,增加稳定性
B.增加美观度,增大载重量
C.节约材料,增大空间
(4)龙舟在行驶过程中,向右偏离航向,为了能保持正向航行,舵手应使船舵( )
A.向左偏转 B.保持正向 C.向右偏转
(5)龙舟比赛中划手用臂力划桨,同时腰腹也用力,划桨时身体尽量往前伸,龙舟速度才能快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划手划桨主要靠肌肉用力
B.划手划桨主要靠关节活动
C.划手划桨靠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配合完成
(6)龙舟划手排两队,左右两边队员人数相等,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体重轻的坐船头,让船头翘起来减小阻力
B.左边队员的体重加起来一定要等于右边队员的体重
C.把船身造大一些,可以让船行驶更快
19.(2024五下·杭州期末)“亚运会,赛龙舟,看龙舟,到温州。”近日,乐小新科技探究小组来到了温州龙舟运动中心,一起体验龙舟的独特魅力。前往温州龙舟运动中心的路上,乐小新发现附近一片农田里生活着多种生物,这些生物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系。
(1)请写出上面生物之间的一条食物链: 。
(2)下列现象或行为不会引起农田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的是( )。
A.冬天下雪 B.人类大量捕杀青蛙 C.过度踩踏田园
(3)冬天,农田里的青蛙冬眠,以适应寒冷的环境。你还知道其他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吗 请举2个例子。
① ②
(4)“浙里问学”课堂上,老师带同学们对常见动物进行了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鲸鱼是鱼类 B.蜻蜒是昆虫 C.蝙蝠是鸟类
20.(2024五下·杭州期末)环境问题。
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物种的共同家园,近年来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为了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强调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重要性,每年6月5日被确定为世界环境日。2022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只有一个地球”,呼吁各国践行更清洁、更绿色、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2022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旨在促进全社会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投身生态文明建设。身处同一片蓝天,共担同一份责任,让我们一起缔造清洁美丽的世界!
(1)地球是宇宙的奇迹,下列有关地球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地球上的气候能长时间保持稳定,适宜生命存在
B.地球大气中含有大量氧气,适合人类生存
C.地球上四分之三的面积被水覆盖,不利于人类生存
(2)下列行为符合2022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是( )
A.砍伐森林,获取木材
B.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C.烧山垦荒,获取粮食
(3) 过度排放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对此中国提出了“碳中和”和“碳达峰”。
(4)携手保护地球,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
①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②生活中多使用一次性用品
③动员家长积极参加“无车日”活动
④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⑤焚烧垃圾,有效防止“雾霾天气”出现
⑥生活垃圾混装
⑦开发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⑧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
A.①②④⑤ B.②⑥⑦⑧ C.①③④⑦
(5)世界上的淡水资源非常紧缺,而水污染及浪费现象十分严重,面对水资源问题,我们作为小学生能够做些什么 (至少写出两点)
21.(2024五下·期末)潜水艇。
潜水艇是一种军用舰艇,它可以载人水下航行,进行侦察和袭击。但是对潜水艇的工作原理,许多同学则说不清楚,甚至有人误认为:潜水艇浸没水面后就下沉,直至沉底。其实潜水艇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浸没在水中的体积不再变化,它所受到的浮力就不变了。潜水艇的沉浮靠改变潜艇的自身重量来实现潜艇有多个蓄水舱,当潜艇要下潜时就往蓄水舱中注水,使潜艇重量增加,潜艇就下潜;潜水艇需要上浮时,就往蓄水舱充气,排出蓄水舱内的一部分水,减轻潜水艇的重量,潜水艇就会上浮。当水舱里的水量保持不变时,潜水艇在水下某一深处是处于悬浮状态而不是沉底。
(1)潜水艇改变沉浮靠改变自身的( )。
A.轻重 B.大小 C.形状
(2)当潜水艇完全浸没在水中慢慢下潜时,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是( )。
A.越来越大 B.越来越小 C.不变
(3)潜水艇要从水中上浮时,需要( )
A.向舱中注水 B.向舱外排水 C.改变形状
(4)下列几种“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木质舰船→钢铁舰船→潜水艇
B.潜水艇→木质舰船→钢铁舰船
C.钢铁舰船→木质舰船→潜水艇
22.(2024五下·期末)丹顶鹤。
丹顶鹤的食物很杂,主要有鱼、虾、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蝌蚪、沙蚕、蛤蜊、钉螺以及水生植物的茎、叶、块根、球茎和果实等等。丹顶鹤是有迁徙行为的鸟类,需要洁净而开阔的湿地环境作为栖息地,对湿地环境变化非常敏感。每年春季,丹顶鹤会离开越冬的地方迁往东北的繁殖地。中途,它们还会在合适的地方短暂栖息。3月末至4月初,当丹顶鹤到达繁殖地后不久,它们就会开始配对和筑巢。入秋后,因为气候、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又要从东北的繁殖地迁往南方温暖的地方越冬。
为了保护丹顶鹤以及它们的生存环境,我国在丹顶鹤以及其他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扎龙、向海、盐城等自然保护区。
(1)丹顶鹤属于( )
A.食肉动物 B.食草动物 C.杂食动物
(2)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保护的是( )。
A.丹顶鹤
B.保护区的环境
C.丹顶鹤和保护区的环境
(3)冬天,丹顶鹤需要迁徙到南方越冬,主要原因是( )。
A.温度下降 B.食物短缺 C.以上因素都是
(4)迁徙行为属于( )
A.动物的定期飞行行为
B.动物选择合适生存环境的行为
C.动物养育后代的行为
23.(2024五下·期末)右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请根据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有 ,消费者有: 。
(2)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应该是 ,数量最少的生物应该是 。
(3)写出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24.(2024五下·期末)如图是我国某种型号的驱逐舰,请写出以下设计特点对其作战性能的影响。
(1)船头设计成“尖”的。
(2)船体用钢材建造。
(3)柴油发动机为动力源:
25.(2024五下·期末)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是 。
(2)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数量最少的是 。
(3)如果将狐、鹰等肉食动物大量捕杀,那么兔的数量将会 。
答案解析部分
1.(1)略
(2)B
(3)塑料泡沫;轻
(4)船的体积
(5)安装船舵
(1)船只在水中会受到水对船的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
(2) 在船的发展史中出现最晚的是蒸汽船。船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代:舟筏时代、帆船时代、蒸汽机船时代和柴油机船时代,可以按照动力来划分,从人力、自然力到机械动力 。
(3) 我们可以用几根竹子或木条做成竹筏或木排,生活中还可以用塑料泡沫等做成筏,这些材料的特点是轻,能浮在水面上。
(4)用沉的物体造船,受到浮力的大小主要与船的体积有关。
(5) 最合理的改进方法是给小船装上船舵,并调试船舵的方向 。这是因为船舵是驾驶船的主要装置,用来操纵和控制船只航行。船舵位于水下,安装在船尾或船尾以下,当船舵水平运动时,船会从一侧移动到另一侧。如果船舵没有调整到位,小船在行驶中就容易偏离方向 。
2.(1)C
(2)A
(3)高于
(4)对比;模拟;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有关
(5)B
(1)实验时,需要把装入密封袋的温度计和另一支温度计并排同时放置在阳光下。
(2)实验中采用透明密封袋而不是黑色密封袋的主要原因是黑色密封袋读数不方便。
(3)一段时间后,透明密封袋内的温度高于密封袋外的温度。
(4)这个实验既是一个对比试验,也是一个模拟实验。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实验结果说明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有关。
(5)为减少温室效应的影响,我们应该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减少使用煤做燃料。
3.(1)A
(2)A
(3)C
(4)热传导
(5)用塑料杯或盖上盖子或外面裹上毛巾等
不同物体的传热快慢不同。金属等物体传热能力强,称为热的良导体,塑料、橡胶、木头等物体传热能力弱,称为热的不良导体,适合做隔热材料。
(1)一分钟后,用手摸3个杯子外壁觉得不锈钢杯温度最低,因为不锈钢是热的良导体,传热快散热快。
(2)将3支温度计分别插入3个杯中,观察一会儿后发现不锈钢杯水温下降最快,因为不锈钢是热的良导体,传热快散热快。
(3)由于是不同的材料进行的实验,所以通过这个实验小刚可以证明杯子的保温性能和杯子材料有关。
(4)实验中,热从杯子外壁传到杯子内壁的现象叫做热传导,热传导是固体的传热方式;
(5)如果要让杯子里水的温度上升慢一些,小刚应该选用塑料杯,因为塑料杯的热的不良导体,传热慢散热慢。
4.(1)B
(2)A
(3)A
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
(1)探究“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吗”,设置对比实验控制的变量是温度,最合适的实验对象是2号和3号,一个5℃,一个4℃,其余条件保持不变。
(2)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以上四组种子中,最容易萌发的是2号种子,它发芽的条件最充分。1号种子环境温度25℃、干燥,缺乏水分;3号种子环境4℃、水适量,温度太低;4号种子环境25℃、种子浸没在水中,缺乏空气,种子发芽的条件都不充分,都影响发芽。
(3)农民家里的稻谷是晒干后放入仓库的,堆放在家里的稻谷一般不会发芽,是因为缺少水分,和上图中的1号种子的干燥环境相似。
5.(1)A
(2)B
(3)C
(4)A
我们在制造小船时,不仅考虑船的材料、设计好草图、小船的形状,还需要考虑船的大小、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等因素。
(1)由图可知,相同大小的铝箔纸,设计图中当底面积变大之后,船舷高度会随之变小。故选A。(2)载重量,又称总载重量,是表示船舶所具有载重能力的指标。用方案!的纸船测试时,向船中加小垫圈,当小垫圈加到25个时,小船刚好沉没,那么这艘小船的载重量为24个小垫圈。故选B。
(3)测试小船的载重量时,要将垫圈均匀地摆放在小船里。故选C。
(4)小船体积越大,小船载重量越大,方案一的小船体积为8x8x2=128(立方厘米),方案二的小船体积为6x6x3=108(立方厘米),方案三的小船体积为4x4x4=64(立方厘米)。故选A。
6.(1)赞同 B;棉被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将外部的高温环境和内部棒冰的低温环境部分隔绝, 减慢热传递的发生(围绕问题叙述合理即可)
(2)器材: 两支温度计 冰块 毛巾(被子) 方法: 将冰块盖上毛巾(被子) , 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在毛巾(被子) 外面和毛巾(被子) 里面,一段时间后读出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并对比观察
根据物体的导热性,我们将物体分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1)我赞同B的观点,因为棉被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将外部的高温环境和内部棒冰的低温环境部分隔绝, 减慢热传递的发生,使得冰棒融化速度变慢。
(2)可以运用温度计、热水、杯子等材料验证棉被是否具有保温的性能。
7.(1)可再生
(2)草→羊→人
(3)充分利用无人居住的荒漠进行发电;充分利用当地充足的光照例
(4)降低牧民养羊的成本;减少发电的成本(围绕问题叙述合理即可)
(1)像太阳能、风能、水能以及动、植物等这类可以长期提供或可以再生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2)塔拉草滩上存在的食物链有:草→羊→人。
(3)在塔拉滩修建光伏发电区有很多好处, 主要包括: 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塔拉滩位于青藏高原, 这里空气稀薄, 晴天多, 太阳辐射强, 日照时间长, 这些自然条件为光伏发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使得光伏发电成为可能, 并且能够高效利用这一资源。 地形平坦, 利于建设: 塔拉滩地形平坦广阔, 这为光伏电站的建设提供了便利条件。 平坦的地形可以减少建设过程中的地形改造成本, 提高建设效率。
(4)放养羊群解决草的问题的优点主要包括: 投资少: 放养羊是一种传统的养羊方式, 投资成本较低, 不需要栽培和储备大量羊饲料, 完全依靠自然野生饲料满足羊的食物需求, 从而大幅度降低了养羊的成本。 羊肉品质好: 放养的羊经常在外面行走, 爬上爬下, 得到良好的锻炼, 这种羊肉品质优于现代工厂化养殖的羊肉。 此外, 放养羊群还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 通过羊的啃食作用, 可以控制某些植物的过度生长, 有利于草原的生态平衡。
8.(1)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2)垃圾无法更好地分类回收利用(没有合理分类,送到垃圾处理厂不方便处理, 可回收资源也不方便分类((围绕问题叙述合理即可)))
(3)增加不同颜色不同种类的垃圾箱(围绕问题叙述合理即可)
(4)失去了垃圾分类习惯和意识(围绕问题叙述合理即可)
垃圾分类是城市管理和资源再利用的重要环节, 根据不同的垃圾类型, 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 在垃圾分类中, 常见的分类包括可回收物、 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
(1)垃圾甲属于厨余垃圾,垃圾乙属于其他垃圾。
(2)把两包垃圾都扔在同一个垃圾箱带来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更好的进行垃圾分类,不能够有效利用资源,会造成资源浪费。
(3)观察这个垃圾房(图2),我认为垃圾房可以改进地方是增加明显的垃圾分类标识,让人更容易进行垃圾分类。
(4)垃圾房问题对人们扔垃圾的习惯或方式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失去了垃圾分类的习惯和意识,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9.(1)不能;因为剑通常会(受到重力)向下运动,留在水底下离掉落处不远的地方, 而船是(受到船夫对它向前的驱动力)向前运动,早已离开了原来剑掉落的地方
(2)能;因为大象站在船上时在船舷上划刻的记号标记了此时船的排水量(水位),再让大象走出小船并盛装其他物体如石块直至水位到达之前划刻的记号, 就使得此时船的排水量与之前的排水量相等,那么这时船上重物相加就等于大象的重。
(1)刻舟求剑中,不能找回掉落在水中的剑,因为船与剑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不能根据船最后的位置去找剑。
(2)故事二中曹冲能够成功,因为船在水中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根据船上刻画的痕迹,能够通过石块测出船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物体在水中静止,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相等,即可测出物体质量。
10.(1)A
(2)B
(1)根据材料可知,长江及鄱阳湖等实施禁渔后,鄱阳湖中的小龙虾逐年减少至基本消失,这是因为小龙虾的天敌变多了, 湖中有些鱼会捕食小龙虾,鸟还会捕捉藏在洞里的小龙虾。
(2)小龙虾属于外来物种,小龙虾消失说明鄱阳湖的生态变好了;禁渔后人类对鄱阳湖的干扰减少了,说法正确。
11.(1)B
(2)C
(3)C
(4)C
(1)金鱼藻属于植物,能够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主要可以为斑马鱼提供氧气。
(2)斑马鱼的排泄物主要可以为金鱼藻提供营养物质,促进金鱼藻的生长发育。
(3)斑马鱼在空间站内状态良好,但有时会表现出腹背颠倒游泳、旋转运动、转圈等定向行为异常现象,这是因为太空中缺少重力,斑马鱼不受重力影响,造成这些行为。
(4)作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中国空间站距离地球比较远,受到的地球引力较小。
12.(1)A
(2)C
(3)略
(1)这种设计通过减小船的阻力来提高船的行驶效率和性能。具体来说,船首设计为尖形船首,可以减少水阻,而船底的平坦和宽阔设计则有助于减少摩擦力,从而进一步降低阻力。这种设计不仅有利于提高船的航行速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船的稳定性和载重能力,确保船只在各种海况下都能安全航行。
(2)“温州舰”是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第一代,具有远海作战能力的导弹护卫舰。这个铁质的大家伙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体积够大,有足够的载重量。
(3) 柴油机推进 是利用柴油的燃烧来产生动力,这是一种常见的船舶动力系统。 因为它能够提供较大的功率和较好的燃油经济性,且动力稳定。
13.(1)B
(2)天然气;煤炭
(3)B
(4)A
(5)赞同,电的产生会造成环境污染。
(1)我国电能的主要来源是火力发电,占我国电源结构的72.4%。火力发电主要是通过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来产生电能。
(2)据推算,石油的可使用年限大约为40年,和石油一样,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有天然气、煤炭等。
(3) 新能源汽车的投入使用确实可以减少石油的消耗。 新能源汽车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运行,相比传统使用石油作为能源的汽车,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使用能够显著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4)新能源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做到零排放,这有利于减少大气污染。
(5) 纯电动汽车相比传统燃油车在减少碳排放方面有明显优势,因为它们可以做到二氧化碳或污染物零排放。然而,我国主要发电模式为火电,电的产生本身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14.(1)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热对流
(2)B
(3)4;3;2;1
(4)C
(1)图中装置甲是烧杯,乙是酒精灯,丙是铁架台。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是热对流。
(2)当水被加热至沸腾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放置在热水上方的冷玻璃片时,会因为温度下降而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片上。这个过程涉及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即液化过程,同时伴随着放热现象。
(3)在实验中,当在铜条的某一点加热时,靠近加热点的蜡环会首先熔化,因为热量直接作用于这些蜡环。随着热量的传递,熔化过程会逐渐向铜条的低温一端传递。
(4)铜的导热性比铁好,如果将铜条换成铁条,其他条件均不变,位置4处蜡环的熔化时间会变长。
15.(1)食物链;生态系统
(2)食物网;太阳能
(3)A
(4)C
(1)饲养盒内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饲养盒内的所有生物形成了一个食物链,饲养盒内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关系相互联系和影响。食物链是生物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一种链式结构,而食物网则是由多种食物链交织而成的复杂网络结构。在饲养盒内,不同的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状结构,这个结构就是食物网。在这个系统中,动物的营养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阳能。
(3)盖上盖子后,这个饲养盒最好放在阳台上,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4)饲养盒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最有可能是螳螂,因为处于该食物链顶端。
16.(1)B
(2)C
(3)D
(4)增加巴西龟没有天敌会持续繁殖,进而破坏生态系统。
(5)在瓶内增加水生植物;多;动物多时,水中的氧气不足需要频繁浮出水面换气
17.(1)
(2)重物位置;中间;两端;均匀
(1)要想物体在水上能够漂浮,需要物体具有一定的体积,船身的底面面积越大,船在水上越容易漂浮,船舱内进行分区,能够较好的提高船的承载能力。
(2)观察表中数据,发现我们测量的是船在承受重物时,重物的位置对船的稳定性的影响。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一个钩码放置在龙舟中间位置时,龙舟稳定,不侧翻。当两个钩码均匀地放置在龙舟的两端时,龙舟稳定,不侧翻。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龙舟受力均匀,龙舟不易侧翻。
18.(1)C
(2)B
(3)A
(4)A
(5)C
(6)B
(1)载重量小、稳定性不强从描述上看都是缺点。船体材料易得是优点。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大小有关,当龙舟比赛结束,参赛队员返回地面之后,龙舟入水体积减小,龙舟受到的浮力变小。
(3)龙舟的外形基本是船首尖而上翘,船底平坦。这样设计最大的好处是能够减小龙舟前行时的阻力,增加船身的稳定性。
(4)船的行进方向由船舵方向决定,操纵船舵的方向与船行驶的方向一致,如果小船在行驶中始终向右偏离航线,为了保持正向航行,可在船尾安装一个船舵并使船舵向左偏转。
(5)龙舟比赛中划手用臂力划桨,同时腰腹也用力,划桨时身体尽量往前伸,龙舟速度才能快起来,划手划桨靠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配合完成。
(6)龙舟划手排两队,左右两边队员人数相等,左边队员的体重加起来一定要等于右边队员的体重,否则龙舟容易侧翻。
19.(1)绿豆苗→蚜虫→瓢虫→青蛙→白鹭
(2)A
(3)大雁南飞;小狗换毛 (答案不唯一)
(4)B
(1)食物链是从生产者开始,到高级消费者结束,图中生物存在的食物链有: 绿豆苗→蚜虫→瓢虫→青蛙→白鹭。
(2)人类大量捕杀青蛙,过度踩踏田园,都会造成食物链中某一环市区平衡,造成生态失衡。冬天下雪属于自然现象,动物们有各自的适应方式。
(3)动物对于环境变化会有自己的适应方式。秋后天气变冷,青蛙开始冬眠;丹顶鹤会在天气变冷时迁徙到南方,天气变暖时重新回到北方;大马哈鱼会洄游到温度适宜的河流中产卵,这些都是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4)根据动物的生殖方式,我们将动物分为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一般胎生动物都是哺乳动物,鲸鱼、蝙蝠都是胎生动物,鱼类、鸟类和昆虫都属于卵生动物。蜻蜓属于昆虫。
20.(1)C
(2)B
(3)二氧化碳
(4)C
(5)随手关水龙头、矿泉水要喝完等。
(1)A:地球上的气候能长时间保持稳定,适宜生命存在,正确;
B:地球大气中含有大量氧气,适合人类生存,正确;
C:地球上四分之三的面积被水覆盖,不利于人类生存,错误;地球表面有丰富的液态水,它的好处是调节气候、孕育生命、转换物质等。
(2)2022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只有一个地球”,呼吁各国践行更清洁、更绿色、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所以砍伐森林,获取木材、烧山垦荒,获取粮食都是破坏环境的行为,不符合2022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植树种草,保持水土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2022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3)许多科学家研究发现,在人类过度消耗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过程中,大大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这些增加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使地表附近的大气温度上升。
(4)①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正确;
②生活中多使用一次性用品,错误;生活中应该使用或不用使用一次性用品,;
③动员家长积极参加“无车日”活动,正确;
④随手关灯,节约用电,正确;
⑤焚烧垃圾,有效防止“雾霾天气”出现,错误;焚烧垃圾会增加空气污染;
⑥生活垃圾混装,错误;生活垃圾应该分类投放
⑦开发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正确;
⑧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错误;过度包装就是浪费;
所以值得提倡的做法是①③④⑦。
(5)水是生命之源,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工业、农业用水。但是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水有限,我国是缺水国家之一,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我们要加强用水管理,调整用水结构,改进用水方式,科学、合理、有计划、有重点的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如随手关水龙头,水龙头上安装“节水栓”、洗衣、洗菜、洗澡水再次利用,矿泉水要喝完等。
21.(1)A
(2)C
(3)B
(4)A
船是能航行或停泊在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的交通工具,人们可以借助船在水面上自由方便的行驶,还可以保货物运送到远方。
(1)当潜艇要下潜时就往蓄水舱中注水,使潜艇重量增加,潜艇就下潜;潜水艇需要上浮时,就往蓄水舱充气,排出蓄水舱内的一部分水,减轻潜水艇的重量,潜水艇就会上浮。潜水艇改变沉浮靠改变自身的轻重,选项A正确,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2)潜水艇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浸没在水中的体积不再变化,它所受到的浮力就不变了,选项C正确,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3)潜水艇需要上浮时,就往蓄水舱充气,排出蓄水舱内的一部分水,减轻潜水艇的重量,潜水艇就会上浮,选项B正确,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4)从远古的独木舟发展到现代的运输船舶,大体经历四个时代:舟筏时代,帆船时代,蒸汽机船时代,柴油机船时代。选项A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
(2)C。
(3)B。
(4)A。
22.(1)C
(2)C
(3)C
(4)B
大多数生物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惯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气候、食物、空气、水源等环境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在发生变化,以此适应环境。
(1)结合对题干的分析,丹顶鹤属于杂食动物,选项C正确,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2)在材料中可知,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保护的是丹顶鹤和保护区的环境,选项C正确,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3)结合所学可知,冬天,丹顶鹤需要迁徙到南方越冬,主要原因是温度下降、食物短缺,选项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4)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行为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迁徙行为属于动物选择合适生存环境的行为,选项B正确,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
(2)C。
(3)C。
(4)B。
23.(1)水稻;田鼠、虫子、蛇、麻雀、鹰
(2)水稻;鹰
(3)水稻→虫子→麻雀→蛇→鹰
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食物是动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有些动物既吃别的生物,自己也会被别的动物吃掉。
(1)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有水稻,消费者有:田鼠、虫子、蛇、麻雀、鹰。
(2)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作食物网。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应该是水稻,数量最少的生物应该是鹰。
(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链条”关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结合题干,写出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水稻→虫子→麻雀→蛇→鹰。
故答案为:(1)水稻;田鼠、虫子、蛇、麻雀、鹰。
(2)水稻;鹰。
(3)水稻→虫子→麻雀→蛇→鹰。
24.(1)利于提高战舰的航行速度
(2)船体坚固抗打击能力强,不易损毁
(3)发动机动力强劲,推动舰船快速运动(以上答案均不唯一)
船是能航行或停泊在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的交通工具,人们可以借助船在水面上自由方便的行驶,还可以保货物运送到远方。观察我国某种型号的驱逐舰,结合所学说说设计特点对其作战性能的影响。
(1)船头设计成“尖”的利于提高战舰的航行速度。
(2)船体用钢材建造是因为船体坚固抗打击能力强,不易损毁。
(3)柴油发动机为动力源,是因为发动机动力强劲,推动舰船快速运动。
故答案为:(1)利于提高战舰的航行速度。
(2)船体坚固抗打击能力强,不易损毁。
(3)发动机动力强劲,推动舰船快速运动。
25.(1)5;草→鼠→蛇→鹰
(2)草;鹰
(3)先增加后减少
(1)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是草→鼠→蛇→鹰。
(2)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草,数量最少的是鹰。
(3)生态系统里的生物与生物、生物和非生物之间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能平衡和谐地生存下去。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受到影响,其他生物都会受到影响。如果将狐、鹰等肉食动物大量捕杀,那么兔的数量将会先增加后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