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期中试卷 2025.04
本试题卷分第1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考试形式为闭卷书面笔答,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满分为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2.答主观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涂改液和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第I卷 客观题(共2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民的建国大纲,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和海外华侨的一致拥护。“它”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新中国的几代人,都把自己对一场战争的感受,把一个民族的尊严,浓缩进了《谁是最可爱的人》,浓缩进了《英雄儿女》和《上甘岭》。下列属于这场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是( )
A.杨靖宇 B.左权 C.黄继光 D.赵登禹
3、“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而且开辟了百万农奴翻身解放的道路。”材料评述的是( )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 B.西藏和平解放 C.一五计划完成 D.香港澳门回归
4、如图是某同学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其中①处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可概括为( )
A.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B.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C.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D.崭新篇章,民族复兴
5、1956年,毛泽东畅游长江,写下了“一桥飞架南北,诗词中的“桥”指的是( )
A.武汉长江大桥 B.南京长江大桥 C.北京卢沟桥 D.钱塘江大桥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创造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特点的过渡形式。其中在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方面的创举是( )
A.赎买政策 B.自负盈亏 C.互助合作 D.按劳分配
7、开展史料研习,应选择典型、可信、有价值、有说服力的史料。雷锋是中华民族的时代楷模,雷锋精神教育和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研究雷锋精神的首选史料是( )
A.《雷锋精神读本》 B.《雷锋日记》 C.电影《雷锋》 D.《伟大战士》
8、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感动中国”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和象征。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
A.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的精神 B.不怕牺牲、乐观主义的精神
C.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的精神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9、历史叙述包含着史实和对史实的解释。以下历史叙述,属于解释的是( )
A.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
B.1954年,青藏公路通车
C.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10、1962年,我国农业生产力开始恢复,农业生产水平上升,工业与农业的比例关系得到改善。上述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八字方针”的贯彻落实
C.工业布局的明显改善 D.“总路线”的提出
11、制作大事年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大事年表,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时间/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1956 1030.7
1959 1447.5
1962 1162.2
1965 1734
A.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前进 B.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C.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形成 D.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12、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12日《人民日报》便转载了这篇文章,随即点燃了如火如荼的全国性辩论的火花。这场"辩论"的主题是( )
A.真理标准问题 B.姓"资"姓"社" C.党的工作中心 D.平反冤假错案
13、下图是小明同学在历史课上做的笔记,他发现我国的改革存在着“变”与“不变”的现象。“不变”主要指( )
公有制主体 B.经营自主权 C.分配方式 D.经济体制
14、在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有利于我国经济进入全球市场”的是( )
A.兴办深圳经济特区 B.开放陆地边境城市
C.建立上海浦东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5、1990年,擅长打桥牌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打出了一张“中国王牌”,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国内外对中国是否继续改革开放的疑虑。这张“王牌”是( )
A.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
C.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 D.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6、我国的GDP增长率在1957年、1979年和1993年均有显著提升。这三个年份GDP增长的共同因素是( )
A.国家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B.强化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C.国家政治制度发生变革 D.国家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17、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道路。三者的共同点是( )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B.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C.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借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
18、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历史老师准备了以下专题资料。请判断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资源 相关内容
视频 伟大的历史转折
报刊 经济体制改革
报告 对外开放
论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图片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9、“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下图直接呈现的是哪一方面的推进措施( )
A.全面从严治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成果。下列思想理论属于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成果”的是( )
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指( )
A.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2、2006—2010年间,我国加大了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亿吨,推广节能灯3.6亿只以上。这些做法( )
A.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 B.巩固了国防建设
C.推进了全方位外交布局 D.解决了能源问题
23、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中国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战略性任务,以下选项体现开放型经济的是( )
A.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B.全面从严治党
C.开展“脱贫攻坚”行动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4、近年来,中国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盛会,如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夏奥会,2010年在上海举办第41届世博会……2022年在北京举办的第24届冬奥会等。中国能成功举办这些国际盛会的根本原因是( )
A.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国际地位的提高 D.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第Ⅱ卷 主观题(共26分)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大题,第25题9分、第26题8分、第27题9分,共26分。)
25、“我们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深情回望共和国的沧桑巨变。”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2025年新年贺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跨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歌唱祖国》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歌曲一中标志着“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1分)
材料二: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哪场战争?(1分)这次胜利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1分)
材料三:
(1954年确立的)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中的“这一制度”指什么制度?(1分)根据材料三,概述这一政治制度的优势。(1分)
材料四:
1978年伊始,中国的经济规模仅有3679亿元人民币;而到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已经高达82.71万亿元人民币……从经济增速角度看,1978—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名义增速高达14.5%,刨除年均4.8%的通胀率,年均实际增速仍高达9.3%。
——《壮阔四十年:中国经济的蜕变》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1分)
材料五: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放眼神州大地,一曲曲嘹亮激越的奋斗者之歌正在唱响。在工厂车间,工人们苦练本领、精益求精,让“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走向世界;在田间地头,广大农民寒耕暑耘、精耕细作,努力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实验室里,科技工作者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一个个努力奔跑、勇敢追梦的身影,共同铸就了今日中国的辉煌气象。
(5)结合所学知识,什么是中国梦?(1分)作为青少年,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1分)
26、“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而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现这一“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1分)这次改革彻底废除了哪一制度?(1分)
材料二:
土改后我国的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生产分散,规模狭小,劳动生产率低……我国的工业化所需资金主要依靠内部积累来获得,国内积累大部分是从农业而来,这在客观上就要求农业生产的发展必须适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个体农民组织起来,进行互助合作。
——《对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思考》
根据材料二,概括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1分)结合所学知识,“组织农民进行互助合作”的方式是什么?(1分)这之后,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
材料三:
随着新的经营体制在广大农村的推行,农民群众有了更大的生产和经营自主权,可以利用剩余劳力和资金发展多种经营……这是我国农村向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生产方向转变的开始。
——《中国共产党简史》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在农村,新的经营体制指的是什么?(1分)这一体制首先从哪里开始尝试?(1分)
材料四:
当前,农业再获丰收,农村和谐稳定,同时国际环境复杂严峻,我国发展面临的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越是应对风险挑战,越要夯实“三农”工作基础……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改进工作方式方法,防止政策执行简单化和“一刀切”。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改革创新……激发乡村全面振兴动力活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综合上述材料,关于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振兴,你有何建议?(1分)
27、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1998年12月,江泽民指出:“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简史》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这次全会指的是哪次会议?(1分)
材料二:
1979年4月,党中央决定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大型国营企业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试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在全国推开。
——《改革开放简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1分)改革在企业的分配方式上是如何体现的?(1分)
材料三:
目前,我国已定点的四个经济特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关系密切……我国设置经济特区,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试论我国设置经济特区的主要原则》
根据材料三,归纳四个经济特区被定点的原因。(1分)结合所学知识,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指的是哪个城市?(1分)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1分)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事业可能毁于一旦”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发表了震惊中外的南方谈话。”南方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促进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又一次思想大解放。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简史》
根据材料四,概括南方谈话的影响。(1分)
材料五:
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学术理论界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是关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究竟应该选择怎样的目标模式的问题,这也是即将召开的十四大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简史》
结合所学知识,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1分)
材料六: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不会平坦,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做好了扎实的理论准备,这一伟大事业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
——新华社研究院《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成就和世界贡献》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应如何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1分)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 答案 2025.04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B A A A B D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A A D D A B C C D
21 22 23 24
B A A B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大题,第25题8分,第26题9分,第27题9分,共26分。)
25.(1)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1分)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1分)
(2)抗美援朝(1分)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答任意1点即可得1分)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分)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行使权力);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保证社会主义方向)。(答任意1点即可得1分)
(4)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答任意1点即可得1分)
(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分)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
26.(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分)封建土地制度;或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或地主土地所有制(1分)
(2)小农经济影响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要适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需要(为工业化建设提供资金)(答任意1点即可得1分)农业生产合作社(1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向社会主义公有制(1分)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安徽凤阳小岗村(1分)
(4)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坚持改革;鼓励创新;给予政策支持,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
27.(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
(2)增强企业活力(1分)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分)
(3)地理位置优越;或自然环境优美;或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关系密切(答任意1点即可得1分)深圳(1分)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1分)
(4)促进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又一次思想大解放;或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分)
(5)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
(6)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解放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完善对外开放机制(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