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10 19:4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总分:60分 时间:50分钟 形式:开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纸币在全国范围内作为主币发行是在 ( )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唐朝
2. 棉布成为人们主要的衣被原料是在 ( )
A.北宋 B.南宋前期 C.南宋后期 D.元朝
3. 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是 ( )
A.隋朝 B.宋朝 C.唐朝 D.元朝
4.《文献通考》记载:“王安石变法后,熙宁(宋神宗)十年,国家财政收入与治平(宋英宗)时相比增长了4倍,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用”。此史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 )
A.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B.加剧土地兼并 C.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D.增强军事力量
5. 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
A.开凿运河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靖康之变
6. 时间的车轮又轧出了同样的辙痕,这个朝代与秦朝是那么惊人的相似。一样的气吞
万里如虎;一样的千古江山、尽归一姓;一样的雄才伟略、创制颇多;一样的残暴,
好大喜功;一样的二世而亡。”这个朝代是 ( )
A.北朝 B.北周 C.隋朝 D.唐朝
7.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目标之一,隋唐时期的主要阶段(时代)特征是( )
A.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8.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
释的是 ( )
A.唐朝时,海上丝绸之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B.唐朝的都城长安是以隋朝大兴城为基础扩建而成
C.881年,黄巢建立了大齐政权,唐僖宗逃往成都
D.4世纪到13世纪,人们在甘肃敦煌开凿上千座洞窟
9.唐玄宗认为郡县的官员是国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因此经常亲自考核县官。有一年他主持对县官的考核,结果有40多个县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职。这表明唐玄宗( )
A.注重文教,编修图籍 B.整顿史治,注重考核
C.发展科举,创立殿试 D.制定法律,加强监督
10.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了曲辕犁、唐三彩、唐蕃会盟,唐朝域图等相关资料。他的研究课题方向可能是 ( )
A.唐朝的强盛与辉煌 B.唐朝的民族关系 C.唐朝经济的繁荣 D.唐朝的疆域
11. 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他创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 ( )
A.赞美杭州的繁华 B.咏叹了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
C.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D.讽刺南宋统治者苟且偏安江南
12. 历史漫画诙谐幽默,耐人寻味,往往能形象地反映一定的政治内涵。下图漫画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点是( )
A.外戚专权 B.藩镇割据 C.武将专权 D.重文轻武
13. 唐朝时期出现的无神论和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是 ( )
A.张仲景 B.僧一行 C.孙思邈 D.柳宗元
14. 有学者认为,从开元盛世至安史之乱爆发前,诗歌创作呈现出三个明显趋势:一是超脱现实,清高隐逸;二是正视现实,抨击黑暗;三是愤世嫉俗,崇儒复古。这反映出 ( )
A.文学创作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B.文学作品受对外政策的影响
C.唐朝社会经济全面走向繁荣 D.诗歌是社会进步的真实反映
15. 宋辽、宋夏和议后在边界开设“榷场”,官府和商人在此进行商品交换,互通有无。宋用丝织品、粮食、茶叶等换取辽、西夏的马、羊、骆驼等。这说明榷场的设立( )
A.扩大了宋朝统治区域 B.推动了海外贸易发展
C.改变了政权并立局面 D.加强了辽宋夏经济联系
二、非选择题(45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979年,北宋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材料二:北宋建立后,周边民族相继崛起,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
材料三: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先后灭掉辽和北宋,与占据江南的南宋形成北南对峙局面。
材料四:1279年,元朝完成全国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长时期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阅读材料一,说出“五代十国”是唐朝哪一局面的延续?列举出“五代”第一个政的建立者。哪一人物的改革为北宋的统一打下基础?(3分)
阅读材料二,写出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名称。(2分)
阅读材料三,说出南宋抗击金军的著名将领和宋金的分界线。(2分)
阅读材料四,说出建立元朝的少数民族。列举坚决抗元的南宋大臣一位。(2分)
从四则材料中总结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1分)
阅读下列图文,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贞观时期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关注民间疾苦,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阅读材料一,指出图一是哪项工程?这项工程有什么作用?(2分)
图二是哪个朝代的运河?说出大都到通州一段的运河名称。(2分)
说出图三这种农用工具的名称?这个朝代还发明了耕地使用的农用工具,请指出。(2分)
阅读材料二,说出“贞观”是哪位皇帝的年号?指出他统治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2分)
从图文中总结出促进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1分)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唐朝与亚洲、欧洲和非洲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中国人被称为“唐人”。
唐朝时,中日往来频繁。日本受中国影响很大,请举出一例。列举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突出贡献的唐朝人物一位。(2分)
唐朝时,中国和天竺有着频繁的交往,请说出为双方交流做出贡献的人物以及和该人物游历相关的著作。(2分)
说出推动中国造纸术传播到西方的帝国。(1分)
请分析出唐朝在世界上声望高的根本原因。(1分)
19. 宋元时期的中央集权体现了不同的统治智慧。结合教材,回答问题。(10分)
为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宋太祖什么方法?他运用什么人管理军务,使武将有握兵之重无发兵之权?这种行为体现出宋朝实行哪一方针?这一方针有何积极意义?(4分)
为分割宰相的权力,宋太祖采取什么办法?(1分)
宋朝各地州县长官都是文臣,为防止文臣权力膨胀,宋朝设置哪一官职加以监督?(1分)
哪一制度的创立,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1分)
元朝对周边民族加强管理。请列举元朝管理西藏、台湾、东北地区而设的机构。(3分)
20. 隋唐宋元时期是科举制从初创到成熟的关键阶段,各方面逐步完善,形成以考试为核心的官僚选拔体系。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10分)
隋朝之前的选官注重什么?谁打破这一局面,依才取士?(2分)
说出科举制创立的标志。请写出科举制度的影响。(一例即可)(2分)
分别说出唐朝在完善科举制度和科举制度创新的表现。(2分)
唐朝的科举制度发展推动文学繁荣,说出唐朝有诗圣之称的诗人。(1分)
宋朝科举制度达到鼎盛。请说出宋朝在改革和发展科举制的两点举措。(2分)
学史为鉴。科举制度给我们什么启示?(1分)
2024-2025学年度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答案与评分标准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C 2.D 3.D 4.C 5.B 6.C 7.B 8.A 9.B 10.A
11.D 12.D 13.D 14.A 15.D
二、非选择题(45分)
16.(本题10分)
(1)藩镇割据局面(1分);朱温(1分);周世宗(1分)
辽(1分)、西夏(1分)
岳飞(1分);淮水至大散关一线(1分)
蒙古族(1分);文天祥(陆秀夫)(1分)
由分裂走向统一,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逐渐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1分)
17.(本题9分)
(1)隋朝大运河(1分);带动了沿河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1分)
元朝(1分);通惠河(1分)
筒车(1分);曲辕犁(1分)
唐太宗(1分);贞观之治(1分)
水运交通的发展;灌溉工程的开凿;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业改革的推动;重农政策的推动等(写出一点即可,本题一定要结合图文,除了图文以外的因素不给分,1分)
18.(本题6分)
(1)日本仿唐朝先进制度进行建制;都城平城京仿长安城;唐朝天文、历法、文字、书籍、书画艺术、建筑艺术、社会风俗、佛教对日本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等(任选一,1分);鉴真和尚(阿倍仲麻吕,1分)
玄奘(1分);《大唐西域记》(1分)
大食(阿拉伯帝国,1分)
唐朝有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或者唐朝综合国力强大,1分)
19.(本题10分)
(1)杯酒释兵权(1分);文官(1分);崇文抑武的方针(1分);积极意义:使文官得到重用,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1分)
分化事权(1分)
通判(1分)
行省制度(1分)
西藏:宣政院(宣慰使司都元帅府)(1分);台湾:澎湖巡检司(1分);东北:辽阳行省(1分)
20.(本题10分)
(1)门第(1分);隋文帝(1分)
进士科的设置(1分);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他的延续和完善,加强了朝廷在选官上的权力,使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用人制度逐渐确立(扩大了统治基础,对社会阶层流动起积极作用;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等,1分)
完善: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1分)
创新:创立殿试(1分)
杜甫(1分)
北宋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录取及名次直接由皇帝掌握,进士成为“天子门生”(1分);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1分)
科举制度是考试制度的双刃剑,其标准化和公平性值得借鉴,但是要避免形式化的桎梏,要不断创新;是传承文化的一种手段,使我们文化更自信;是社会选拔精英的重要模式等等。(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