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二讲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欧洲西部 极地地区 学案(含答案)2025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商务星球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 第二讲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欧洲西部 极地地区 学案(含答案)2025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商务星球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5-10 12:14:31

文档简介

第二讲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欧洲西部 极地地区
考点一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地理位置:东临A印度洋,西临B大西洋。大部分位于热带。
2.地形:以高原为主,C东非高原,D南非高原,E埃塞俄比亚高原,F刚果盆地。
3.黑种人的故乡:
(1)居民:现有的7亿人口中90%以上是黑种人。
(2)文化:黑种人的鼓舞、非洲雕刻是典型的文化特色。
(3)迁移:西方殖民者入侵非洲,贩卖黑人奴隶至美洲等地。
4.充满生机的大地:
(1)生物资源:被称为“天然野生动物园”。
(2)主要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被称为“热带大陆”。
(3)气候影响农牧业生产。
①生活:马赛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②生产:气候的异常导致洪涝和干旱灾害,对当地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
5.单一商品经济:
(2)现状:只生产和出口一种或几种经济作物和矿产品,而国内需要的粮食、日用品、工业品等大都依赖进口,使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3)原因:长期的殖民统治。
(4)经济发展。
①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努力改变过分依赖单一产品的局面;
②积极加强区域内联合,并寻求跨区域的国际合作,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微提醒】
1.非洲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轴,呈南北对称分布。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贫困的原因:
(1)长期的殖民统治。
(2)单一的经济结构。
(3)国际贸易中存在着不合理的商品交换。
(4)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突出。
考点二 欧洲西部
1.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中纬度。
(2)海陆位置:位于欧洲的西半部,北临A北冰洋,西临B大西洋,南临C地中海。
2.地形:以平原为主。
3.工业文明的摇篮:
(1)概况:面积约占欧洲的一半左右。人口稠密,国家众多,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
(2)工业:工业革命的发源地,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高端制造和精细加工等行业领先。
4.畜牧业和园艺业:
(1)气候类型:有世界上最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2)气候与农业。
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分布区域 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
气候特征 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重要影响 多汁牧草生长旺盛,草原常年可放牧 利于耐旱农作物的生长
主要物产 肉类、奶制品 油橄榄、无花果、柑橘、葡萄、小麦、大麦、玉米
地位 重点发展乳畜业,丹麦、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乳畜生产大国 蔬菜、花卉、水果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成为著名的园艺业基地
5.繁荣的旅游业:
(1)概况。
发展 优势 自然因素 气候宜人,自然风光秀丽。地中海沿岸碧海沙滩、北欧峡湾海岸曲折幽深、阿尔卑斯山脉雪山连绵
人文因素 是西方文明的重镇,有历史名城、古老建筑、名人故居等
主要地位 国际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已成为许多国家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便利条件 交通发达、旅游设施完备、多数国家使用统一货币——欧元、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开发建设、注意旅游资源的保护
(2)主要旅游景点。
【连一连】
考点三 极地地区
1.概况:
项目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
位置 泛指北极圈以北的地区 泛指南极圈以南的地区
范围 以北冰洋为核心,周围被大陆和岛屿环绕,A亚洲,B欧洲,C北美洲,D格陵兰岛 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边海洋, E印度洋,F太平洋,G大西洋
地表特征 以海洋为主 “冰雪高原”
生物资源 北极熊 企鹅
居民 因纽特人 无
气候 寒冷、干燥,不如南极冷,降水比南极多 酷寒、烈风、干燥,有“寒极”“白色荒漠”之称
科考站 我国第一个北极科考站——e黄河站 a长城站,b中山站,c昆仑站,d泰山站
科考时期 6-8月 每年11月到次年3月
2.极地保护在行动:
(1)环境问题:全球气候日益变暖、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燃油泄漏、过度捕杀等。
(2)主要措施:①建立科学考察站;②签订《南极条约》。
【易错点】
南极地区无常住居民,北极地区有因纽特人常住。
【微提醒】
南极洲别称及其地理意义
别称 地理意义
世界寒极 最低气温-88.3 ℃,是世界上最冷的大洲,年平均气温为-30 ℃
白色荒漠 年平均降水量小于50毫米,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降水稀少
冰雪高原 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冰层的平均厚度达2 000多米
风库 年平均风速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风力较强
自然资源 大仓库 南极洲矿产、淡水、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冰川体积占世界冰川总体积的90%以上
教材整合点
两极地区图上方向和经度的判断
(1)判断方向。
①定南北方:以距离极点的远近确定南北。如距离北极点近的点位置靠北,距离北极点远的点位置靠南。
②定东西方:用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定东西。如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点位置靠东,相反位置靠西。
(2)判断东西经度。
在极地地区地图上,从0°经线开始,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到180°是东经度,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到180°是西经度。
考点一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
  (2024·江西学业考)加纳位于非洲西部沿海,矿产和森林资源丰富,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如图示意加纳主要进出口产品,据此完成1~3题。
1.加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一般被称为( C )
A.东西对话 B.东西合作
C.南北对话 D.南南合作
2.加纳经济发展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有( D )
A.资源匮乏 B.劳动力短缺
C.海运不便 D.过分依赖初级产品生产
3.下列做法,不利于加纳经济持续发展的是( D )
A.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B.加强国际合作
C.努力发展民族工业 D.加大矿产开采与出口
[思维路径]
信息 提取 加纳进口和出口的产品
综合 分析 (1)加纳属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被称为“南北对话” (2)加纳经济发展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过分依赖初级产品生产 (3)加纳经济落后,利于加纳经济持续发展的措施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努力发展民族工业、减少矿产开采与出口等
(非洲气候与农业)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4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去世,他拯救了全球许多处于饥荒中的人们。1996年至今,袁隆平团队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向非洲一些国家示范、推广杂交水稻技术。
材料二 非洲杂交水稻试验基地分布示意图(图1)、热带草原气候区某地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图2)、影响非洲发展的三大问题关系图(图3)。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高/低) ,对粮食的需求较大。
(2)读图1,水稻试验基地多分布在五带中的热带。在热带沙漠地区设立试验基地,可研究杂交水稻的抗旱性(抗旱性/抗寒性)。非洲国家引进杂交水稻技术,主要是为了缓解非洲三大问题中的粮食问题。
(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广布,根据图2所示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说出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
(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许多国家农牧业生产落后,旱灾频繁发生,很多居民仍然经常忍饥挨饿。读图3 ,影响非洲发展的三大问题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A )
A.①人口问题、②粮食问题、③环境问题
B.①人口问题、②环境问题、③粮食问题
C.①环境问题、②人口问题、③粮食问题
D.①粮食问题、②人口问题、③环境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种、人口、气候、民居以及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等相关内容。第(1)题,撒哈拉以南的非洲90%以上为黑种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居各大地区之首,且当地的农牧业落后,粮食产量低,对粮食的需求较大。第(2)题,读图1可知,水稻试验基地多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热带沙漠地区全年炎热干燥,气候极其干旱,设立试验基地可以研究杂交水稻的抗旱性,提高水稻的产量。非洲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粮食的极度短缺,非洲国家引进杂交水稻技术,主要是为了提高粮食产量,缓解非洲的粮食问题。第(3)题,读图2可知,热带草原气候的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第(4)题,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由于该地区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做法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因此①为人口问题,②为粮食问题,③为环境问题。
考点二 欧洲西部现代化的畜牧业
  (2024·岳阳学业考)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绘制了一幅框图,探究某地区发达的畜牧业与居民饮食结构的关系,据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可能是( C )
A.中东 B.东南亚
C.欧洲西部 D.北亚
2.框图中,各数码与其填入的内容,恰当的是( D )
A.①地形以高原为主 B.②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布
C.③经济落后 D.④高度机械化、自动化
[思维路径]
信息 提取 根据表中内容提炼代表性信息
综合 分析 地形决定草场广布,气候决定牧草多汁,经济决定农业生产水平,机械化和自动化决定劳动力数量
[借题发挥]
3.(气候成因)欧洲西部平原东西分布,阿尔卑斯山脉东西方向延伸,对西风无阻挡,北大西洋暖流带来充足的水汽,导致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较广。
1.欧洲西部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的原因:
2.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原因:
自然 因素 ①地形以平原为主,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漫长曲折,有利于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长驱直入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不利于农作物的后期成熟,但多汁牧草生长旺盛,大部分草原常年都可放牧
市场 因素 欧洲西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对肉类及奶制品的需求量大
(欧洲西部与北美洲气候)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4年4月以来,西欧国家遭遇“倒春寒”,部分地区出现百年难遇的低温。寒潮给农业生产造成威胁,同时也加剧了能源供应紧张态势。
材料二 欧洲西部和北美洲部分地区图。
(1)补全图例: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2)请分析欧洲西部和北美洲B气候类型分布的异同。
答:相同点:都位于北纬40°~60°大陆西岸;不同点:欧洲西部分布面积广,北美洲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狭长地带。
(3)根据图示,分析西欧的人到地中海沿岸休闲旅游的季节及原因。
答:夏季。 西欧多阴雨,多雾,空气潮湿,而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
【解析】本题考查欧洲西部和北美洲的气候及旅游。第(1)题,图中A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B位于北纬40°~60°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第(2)题,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北纬40°~60°大陆西岸,欧洲由于中部平原广阔,利于西风深入,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广,北美洲西部受高大山脉阻挡,温带海洋性气候仅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狭长地带。第(3)题,西欧夏季潮湿,多阴雨、多雾,而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因此西欧的人喜欢夏季到地中海沿岸休闲旅游。
考点三 南、北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2024·成都学业考)如图是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纬度最高的是( C )
A.中山站 B.泰山站 C.昆仑站 D.长城站
2.南极科考站多选择在2月建设,是因为此时南极地区( A )
A.正值暖季 B.出现极夜 C.降水丰富 D.风平浪静
3.在南极地区科学考察中,为保护极地环境,建议( C )
A.焚烧废弃物品 B.捕捉喂养企鹅
C.运回生活垃圾 D.掩埋老旧设备
[思维路径]
信息提取 四个考察站的位置、图中纬线
综合 分析 (1)纬度最高的是昆仑站,纬度最低的是长城站 (2)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的主要原因:此时是南极地区的暖季,较温暖,有极昼或白昼时间长
易错易混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借题发挥]
4.(环境对比)南极气候比北极更寒冷,主要原因是①纬度高,光线斜射;②以陆地为主,冰原反光;③海拔高,气温降低等。
5.(科考站的位置特点)昆仑站、黄河站、泰山站和中山站都在极圈内,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而长城站在南温带。
南、北两极地区气候异同点及形成原因
1.相同点:严寒、干燥。
原因:纬度高,极地高压控制,降水稀少。
2.不同点: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温更低,降水更少,风力更大。
原因:(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陆地升温和冷却比海洋快,降温幅度比海洋大。
(2)地势高低不同。南极地区地势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陆,北极地区地势低。
(3)覆冰情况不同。南极地区绝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北极地区覆冰较少,接受太阳辐射较多。因此,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冷得多。
3.极地科考:
(1)科考时间:南极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这个时期是南极洲的夏季、极昼期和暖季。
(2)北极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6-8月,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季,是北极地区的极昼期。携带的服饰:厚衣(防寒)、墨镜(阳光斜射厉害、反光)。
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队于2024年11月5日出发,历时174天,于2024年4月26日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标志着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圆满完成。顺利完成南极长城站、中山站物资补给和人员轮换任务,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
(1)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队前往南极过程中,依次经过太平洋和印度洋。
(2)图示科学考察站中,位于西半球的是长城站,考察队由中山站前往长城站的行进方向是西北方向。
(3)雪龙号在南极科考期间,南极地区( C )
A.全为极昼,适合作业
B.冰雪全部融化,便于通行
C.为暖季,气温较高
D.处于寒季,冰层厚,有利于冰层取样
(4)煤是古代植物经地壳运动,深埋于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化而形成的。现在人们在南极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煤炭资源,其原因是南极大陆很久以前在气候温暖的地区,经过大陆漂移才到现在的位置。
【解析】本题考查南极科学考察及大陆漂移假说。第(1)题,由雪龙号科考航线图可知,南极考察队前往南极过程中,依次经过太平洋和印度洋。第(2)题,我国考察站位于西半球的是长城站,考察队由中山站前往长城站的行进方向是西北方向。第(3)题,南极科考期间,南极地区是暖季,气温较高,白昼时间长,有些地区不是极昼。第(4)题,南极地区有煤炭资源,说明其原来位于温暖地区,经过大陆漂移至目前位置。第二讲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欧洲西部 极地地区
考点一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地理位置:东临A 洋,西临B 洋。大部分位于 带。
2.地形:以 为主,C 高原,D 高原,E 高原,F 盆地。
3.黑种人的故乡:
(1)居民:现有的7亿人口中90%以上是黑种人。
(2)文化:黑种人的鼓舞、非洲雕刻是典型的文化特色。
(3)迁移:西方殖民者入侵非洲,贩卖黑人奴隶至美洲等地。
4.充满生机的大地:
(1)生物资源:被称为“ ”。
(2)主要气候:以 气候和 气候为主,被称为“热带大陆”。
(3)气候影响农牧业生产。
①生活:马赛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 生活。
②生产:气候的异常导致洪涝和干旱灾害,对当地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
5.单一商品经济:
(2)现状:只生产和出口一种或几种 和 ,而国内需要的粮食、日用品、工业品等大都依赖进口,使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3)原因:长期的 。
(4)经济发展。
①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努力改变过分依赖单一产品的局面;
②积极加强区域内联合,并寻求跨区域的国际合作,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微提醒】
1.非洲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轴,呈南北对称分布。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贫困的原因:
(1)长期的殖民统治。
(2)单一的经济结构。
(3)国际贸易中存在着不合理的商品交换。
(4)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突出。
考点二 欧洲西部
1.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 带, 纬度。
(2)海陆位置:位于欧洲的西半部,北临A 洋,西临B 洋,南临C 。
2.地形:以 为主。
3.工业文明的摇篮:
(1)概况:面积约占欧洲的一半左右。人口稠密,国家众多,是世界上 国家最集中的地区。
(2)工业:工业革命的发源地,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高端制造和精细加工等行业领先。
4.畜牧业和园艺业:
(1)气候类型:有世界上最典型的 气候和 气候。
(2)气候与农业。
气候类型 气候 气候
分布区域 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 沿岸
气候特征 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 夏季 ,冬季
重要影响 生长旺盛,草原常年可放牧 利于耐旱农作物的生长
主要物产 肉类、奶制品 油橄榄、无花果、柑橘、葡萄、小麦、大麦、玉米
地位 重点发展 , 、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乳畜生产大国 蔬菜、花卉、水果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成为著名的 基地
5.繁荣的旅游业:
(1)概况。
发展 优势 自然因素 气候宜人,自然风光秀丽。 沿岸碧海沙滩、 海岸曲折幽深、 雪山连绵
人文因素 是西方文明的重镇,有历史名城、古老建筑、名人故居等
主要地位 国际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已成为许多国家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便利条件 交通发达、旅游设施完备、多数国家使用统一货币—— 、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开发建设、注意旅游资源的保护
(2)主要旅游景点。
【连一连】
考点三 极地地区
1.概况:
项目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
位置 泛指北极圈以北的地区 泛指南极圈以南的地区
范围 以 为核心,周围被大陆和岛屿环绕,A亚洲,B 洲,C 洲,D 岛 包括 及其周边海洋, E 洋,F 洋,G 洋
地表特征 以海洋为主 “ ”
生物资源 北极熊
居民 人 无
气候 寒冷、干燥,不如南极冷,降水比南极 酷寒、烈风、干燥,有“ ”“ ”之称
科考站 我国第一个北极科考站——e a ,b ,c昆仑站,d泰山站
科考时期 6-8月 每年11月到次年3月
2.极地保护在行动:
(1)环境问题:全球气候日益变暖、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燃油泄漏、过度捕杀等。
(2)主要措施:①建立科学考察站;②签订《南极条约》。
【易错点】
南极地区无常住居民,北极地区有因纽特人常住。
【微提醒】
南极洲别称及其地理意义
别称 地理意义
世界寒极 最低气温-88.3 ℃,是世界上最冷的大洲,年平均气温为-30 ℃
白色荒漠 年平均降水量小于50毫米,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降水稀少
冰雪高原 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冰层的平均厚度达2 000多米
风库 年平均风速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风力较强
自然资源 大仓库 南极洲矿产、淡水、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冰川体积占世界冰川总体积的90%以上
教材整合点
两极地区图上方向和经度的判断
(1)判断方向。
①定南北方:以距离极点的远近确定南北。如距离北极点近的点位置靠北,距离北极点远的点位置靠南。
②定东西方:用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定东西。如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点位置靠东,相反位置靠西。
(2)判断东西经度。
在极地地区地图上,从0°经线开始,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到180°是东经度,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到180°是西经度。
考点一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
  (2024·江西学业考)加纳位于非洲西部沿海,矿产和森林资源丰富,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如图示意加纳主要进出口产品,据此完成1~3题。
1.加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一般被称为( )
A.东西对话 B.东西合作
C.南北对话 D.南南合作
2.加纳经济发展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有( )
A.资源匮乏 B.劳动力短缺
C.海运不便 D.过分依赖初级产品生产
3.下列做法,不利于加纳经济持续发展的是( )
A.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B.加强国际合作
C.努力发展民族工业 D.加大矿产开采与出口
[思维路径]
信息 提取 加纳进口和出口的产品
综合 分析 (1)加纳属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被称为“南北对话” (2)加纳经济发展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过分依赖初级产品生产 (3)加纳经济落后,利于加纳经济持续发展的措施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努力发展民族工业、减少矿产开采与出口等
(非洲气候与农业)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4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去世,他拯救了全球许多处于饥荒中的人们。1996年至今,袁隆平团队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向非洲一些国家示范、推广杂交水稻技术。
材料二 非洲杂交水稻试验基地分布示意图(图1)、热带草原气候区某地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图2)、影响非洲发展的三大问题关系图(图3)。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 种人的故乡,人口自然增长率较 (高/低) ,对粮食的需求较大。
(2)读图1,水稻试验基地多分布在五带中的 带。在热带沙漠地区设立试验基地,可研究杂交水稻的 (抗旱性/抗寒性)。非洲国家引进杂交水稻技术,主要是为了缓解非洲三大问题中的 问题。
(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广布,根据图2所示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说出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 。
(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许多国家农牧业生产落后,旱灾频繁发生,很多居民仍然经常忍饥挨饿。读图3 ,影响非洲发展的三大问题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人口问题、②粮食问题、③环境问题
B.①人口问题、②环境问题、③粮食问题
C.①环境问题、②人口问题、③粮食问题
D.①粮食问题、②人口问题、③环境问题
考点二 欧洲西部现代化的畜牧业
  (2024·岳阳学业考)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绘制了一幅框图,探究某地区发达的畜牧业与居民饮食结构的关系,据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可能是( )
A.中东 B.东南亚
C.欧洲西部 D.北亚
2.框图中,各数码与其填入的内容,恰当的是( )
A.①地形以高原为主 B.②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布
C.③经济落后 D.④高度机械化、自动化
[思维路径]
信息 提取 根据表中内容提炼代表性信息
综合 分析 地形决定草场广布,气候决定牧草多汁,经济决定农业生产水平,机械化和自动化决定劳动力数量
[借题发挥]
3.(气候成因)欧洲西部 东西分布, 山脉东西方向延伸,对西风无阻挡, 带来充足的水汽,导致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较广。
1.欧洲西部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的原因:
2.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原因:
自然 因素 ①地形以平原为主,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漫长曲折,有利于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长驱直入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不利于农作物的后期成熟,但多汁牧草生长旺盛,大部分草原常年都可放牧
市场 因素 欧洲西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对肉类及奶制品的需求量大
(欧洲西部与北美洲气候)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4年4月以来,西欧国家遭遇“倒春寒”,部分地区出现百年难遇的低温。寒潮给农业生产造成威胁,同时也加剧了能源供应紧张态势。
材料二 欧洲西部和北美洲部分地区图。
(1)补全图例:A: ,B 。
(2)请分析欧洲西部和北美洲B气候类型分布的异同。
(3)根据图示,分析西欧的人到地中海沿岸休闲旅游的季节及原因。
考点三 南、北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2024·成都学业考)如图是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纬度最高的是( )
A.中山站 B.泰山站 C.昆仑站 D.长城站
2.南极科考站多选择在2月建设,是因为此时南极地区( )
A.正值暖季 B.出现极夜 C.降水丰富 D.风平浪静
3.在南极地区科学考察中,为保护极地环境,建议( )
A.焚烧废弃物品 B.捕捉喂养企鹅
C.运回生活垃圾 D.掩埋老旧设备
[思维路径]
信息提取 四个考察站的位置、图中纬线
综合 分析 (1)纬度最高的是昆仑站,纬度最低的是长城站 (2)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的主要原因:此时是南极地区的暖季,较温暖,有极昼或白昼时间长
易错易混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借题发挥]
4.(环境对比)南极气候比北极更寒冷,主要原因是①纬度 ,光线斜射;②以 为主,冰原反光;③海拔 ,气温降低等。
5.(科考站的位置特点) 和 都在极圈内,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而长城站在 带。
南、北两极地区气候异同点及形成原因
1.相同点:严寒、干燥。
原因:纬度高,极地高压控制,降水稀少。
2.不同点: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温更低,降水更少,风力更大。
原因:(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陆地升温和冷却比海洋快,降温幅度比海洋大。
(2)地势高低不同。南极地区地势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陆,北极地区地势低。
(3)覆冰情况不同。南极地区绝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北极地区覆冰较少,接受太阳辐射较多。因此,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冷得多。
3.极地科考:
(1)科考时间:南极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这个时期是南极洲的夏季、极昼期和暖季。
(2)北极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6-8月,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季,是北极地区的极昼期。携带的服饰:厚衣(防寒)、墨镜(阳光斜射厉害、反光)。
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队于2024年11月5日出发,历时174天,于2024年4月26日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标志着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圆满完成。顺利完成南极长城站、中山站物资补给和人员轮换任务,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
(1)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队前往南极过程中,依次经过 洋和 洋。
(2)图示科学考察站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考察队由中山站前往长城站的行进方向是 。
(3)雪龙号在南极科考期间,南极地区( )
A.全为极昼,适合作业
B.冰雪全部融化,便于通行
C.为暖季,气温较高
D.处于寒季,冰层厚,有利于冰层取样
(4)煤是古代植物经地壳运动,深埋于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化而形成的。现在人们在南极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煤炭资源,其原因是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