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青藏地区 我国的海洋国土 学案(含答案) 2025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商务星球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六章 青藏地区 我国的海洋国土 学案(含答案) 2025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商务星球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5-10 12:18:30

文档简介

第十六章 青藏地区 我国的海洋国土
考点一 青藏地区
1.世界屋脊:
(1)范围:主要包括①西藏自治区、②青海省和③四川省西部,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不足全国的1%。
(2)地形地势: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
(3)气候:本区大部分属于高山高原气候,冬寒夏凉,昼夜温差大,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日照资源丰富,“高”“寒”是其最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
(4)河湖:是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河流的发源地;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2.高寒农牧业:
(1)高寒牧业。
牧场类型 牧区 优良畜种
高寒牧场 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2)高寒种植业。
①主要农业区: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②主要农作物:喜温凉的青稞、小麦和豌豆等。
3.生态环境保护:
保护必要性
独特 动植物 生态脆弱→生物多样性破坏
藏羚羊、野牦牛、冬虫夏草、雪莲、藏红花 自然原因:高寒,冻土广布,土层瘠薄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采滥挖。过度采挖、盗猎
保护措施: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自然保护区
4.资源开发:
矿产 资源 种类:煤、铁、钾盐、锂、镍、金等 开发:集中在“聚宝盆”——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
清洁 能源 水能、太阳能、地热能等
旅游 资源 种类:高原雪域风光,藏族风情文化 开发:观光、探险
【易错点】
中国的“三江”
三江源 黄河、长江、澜沧江
三江平原 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
三江并流 金沙江(长江)、澜沧江、怒江
【微点拨】
青藏地区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地热能等。
考点二 我国的海洋国土
1.世界海洋大国:
我国近海海域自北而南有A渤海、B黄海、C东海、台湾岛以东太平洋海域、D南海。其中,渤海是我国内海;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地震、火山活动和灾害性海浪频繁。
2.漫长的海岸:
北起鸭绿江口,南到北仑河口,全长1.8万多千米。
3.众多的岛屿:主要岛屿、群岛和海峡:
(1)我国第一大岛:①台湾岛。
(2)我国第二大岛:②海南岛。
(3)我国第三大岛:③崇明岛,也是我国最大的冲积岛。
(4)我国最大群岛:④舟山群岛。
(5)海峡:台湾海峡、⑤琼州海峡。
4.海洋资源及开发:
(1)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能资源、海底油气资源、航运资源、空间资源和景观资源等。
(2)开发利用:发展捕捞与养殖业、制取海盐、制药、采掘油气、修建港口和航道、填海造陆、发展旅游等。
5.海洋环境的保护:
(1)破坏:对海洋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过度利用、某些海洋工程建设和管理不当、陆源污染物排放、船舶及海上机械溢油、人工废弃物倾倒等。
(2)后果:海水遭受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生物资源枯竭、赤潮与海岸侵蚀等灾害频发。
(3)保护:加强海岸管理,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等。
考点一 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典题示范】
1.(2024·荆州学业考)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原风光,日趋便捷的交通,使拉萨成为了新兴避暑旅游城市。小明计划今年暑假到拉萨去旅行,同学们给他提了很多建议:①高原地区光照强,需准备防晒物品 ②海拔高,气温低,需带防寒衣物 ③高原地区人烟稀少,生活垃圾可随手丢弃 ④要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其中合理的是( B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24·泰安学业考)青藏地区与东北地区地理环境特色鲜明、差异显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海拔高是造成两地区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
B.高山冰雪融水是两地区河流的主要水源来源
C.河谷农业是两地区共同的农业特色
D.①②两地自然保护区的设立有利于湿地生态环境的修复
[思维路径]
信息 提取 (1)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点 (2)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综合 分析 (1)青藏高原地区光照强,需要准备防晒物品;昼夜温差大,需带防寒衣物;生态环境脆弱,生活垃圾不可随手丢弃;要尊重当地风俗习惯 (2)东北地区由于纬度高,气候寒冷;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东北地区的河流补给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青藏地区的河流补给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东北地区是旱作农业,青藏地区是河谷农业
易错 易混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自然保护区
[借题发挥]
3.(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青藏地区农作物的单产特别高,请分析其原因。
光照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生长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考点突破】
【命题拓展】
(自然环境对服饰和农业的影响)李明去西藏旅行,发现当地人们根据气温高低选择不同的藏袍穿法。下图示意“藏袍的不同穿法”,据图文材料,完成1、2题。
1.藏袍在一天中的不同穿法,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C )
A.高温多雨 B.寒冷干燥
C.昼夜温差大 D.大风天气多
2.下列关于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B.种植业多分布在河谷地区
C.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和玉米
D.畜种主要有滩羊和三河马
【解析】本题组考查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居民服饰和农业的影响。第1题,青藏地区昼夜温差大,藏袍在一天中不同的穿法是为了适应当地昼夜温差大的特点。第2题,青藏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寒,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牲畜主要是牦牛、藏山羊、藏绵羊;发展种植业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不足,所以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油菜等;滩羊是宁夏牧区的特有畜种,三河马是内蒙古牧区的特有畜种。
考点二  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典题示范】
  (2024·海南学业考)2024年6月8日是第十四个“世界海洋日”。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海洋国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钓鱼岛是我国的领海岛屿
B.台湾岛位于我国南海
C.我国海岸线长达2.2万千米
D.台湾海峡是我国内海
2.维护海洋环境,保护“蓝色国土”,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D )
A.大量砍伐红树林
B.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入海
C.大规模填海造陆
D.禁止在休渔期捕鱼
[思维路径]
信息 提取 (1)我国主要岛屿、临海、内海及海岸线 (2)保护海洋环境的措施
综合 分析 (1)我国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钓鱼岛是台湾岛东北的岛屿,是我国固有领土,台湾岛位于我国东海,台湾海峡不是内海 (2)大量砍伐红树林、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入海、大规模填海造陆都会加剧海洋污染,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禁止在休渔期捕鱼,稳定海洋伏季休渔秩序,保护海洋渔业资源
【考点突破】
【命题拓展】
1.(海洋资源利用的形式)东南大桥是著名的跨海大桥,它利用的海洋资源是( C )
A.海洋生物资源 B.海洋能源资源
C.海洋空间资源 D.海底矿产资源
【解析】本题考查海洋资源利用的类型。东南大桥属于利用海洋空间资源。
2.海南省计划在海南岛东南部的陵水海域建设3个深远海渔业养殖平台,每座养殖平台直径110米、高75米,相当于200个标准游泳池,每座网箱均可养殖6 000吨鱼。海南省进行深远海渔业养殖平台建设,有利于( B )
A.扩大就业规模 B.海洋资源开发
C.开采海洋石油 D.远洋油轮停泊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种类有两万余种,其中鱼类3 00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70多种。读题干材料可知,每座养殖平台直径110米、高75米,相当于200个标准游泳池,每座网箱均可养殖6 000吨鱼,因此海南进行深远海渔业养殖平台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海洋资源开发。第十六章 青藏地区 我国的海洋国土
考点一 青藏地区
1.世界屋脊:
(1)范围:主要包括① 、② 和③ 省西部,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不足全国的1%。
(2)地形地势: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素有“ ”之称。
(3)气候:本区大部分属于高山高原气候,冬寒夏凉,昼夜温差大,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日照资源丰富, 是其最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
(4)河湖:是 、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河流的发源地; 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2.高寒农牧业:
(1)高寒牧业。
牧场类型 牧区 优良畜种
高寒牧场 青海牧区、 牧区 、藏绵羊、藏山羊
(2)高寒种植业。
①主要农业区: 谷地、 谷地。
②主要农作物:喜温凉的 、小麦和豌豆等。
3.生态环境保护:
保护必要性
独特 动植物 生态脆弱→生物多样性破坏
、野牦牛、冬虫夏草、雪莲、藏红花 自然原因:高寒, 广布,土层瘠薄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采滥挖。过度采挖、盗猎
保护措施: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自然保护区
4.资源开发:
矿产 资源 种类:煤、铁、 、锂、镍、金等 开发:集中在“聚宝盆”——柴达木盆地, 是我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
清洁 能源 水能、太阳能、地热能等
旅游 资源 种类:高原雪域风光,藏族风情文化 开发:观光、探险
【易错点】
中国的“三江”
三江源 黄河、长江、澜沧江
三江平原 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
三江并流 金沙江(长江)、澜沧江、怒江
【微点拨】
青藏地区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地热能等。
考点二 我国的海洋国土
1.世界海洋大国:
我国近海海域自北而南有A 、B黄海、C 、台湾岛以东太平洋海域、D 。其中, 是我国内海;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地震、火山活动和灾害性海浪频繁。
2.漫长的海岸:
北起鸭绿江口,南到北仑河口,全长 万多千米。
3.众多的岛屿:主要岛屿、群岛和海峡:
(1)我国第一大岛:①台湾岛。
(2)我国第二大岛:② 。
(3)我国第三大岛:③ ,也是我国最大的冲积岛。
(4)我国最大群岛:④ 群岛。
(5)海峡:台湾海峡、⑤ 海峡。
4.海洋资源及开发:
(1)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能资源、海底 资源、航运资源、空间资源和景观资源等。
(2)开发利用:发展捕捞与养殖业、制取 、制药、采掘油气、修建港口和航道、填海造陆、发展旅游等。
5.海洋环境的保护:
(1)破坏:对海洋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过度利用、某些海洋工程建设和管理不当、陆源污染物排放、船舶及海上机械溢油、人工废弃物倾倒等。
(2)后果:海水遭受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生物资源枯竭、 与海岸侵蚀等灾害频发。
(3)保护:加强海岸管理,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等。
考点一 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典题示范】
1.(2024·荆州学业考)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原风光,日趋便捷的交通,使拉萨成为了新兴避暑旅游城市。小明计划今年暑假到拉萨去旅行,同学们给他提了很多建议:①高原地区光照强,需准备防晒物品 ②海拔高,气温低,需带防寒衣物 ③高原地区人烟稀少,生活垃圾可随手丢弃 ④要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其中合理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24·泰安学业考)青藏地区与东北地区地理环境特色鲜明、差异显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拔高是造成两地区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
B.高山冰雪融水是两地区河流的主要水源来源
C.河谷农业是两地区共同的农业特色
D.①②两地自然保护区的设立有利于湿地生态环境的修复
[思维路径]
信息 提取 (1)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点 (2)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综合 分析 (1)青藏高原地区光照强,需要准备防晒物品;昼夜温差大,需带防寒衣物;生态环境脆弱,生活垃圾不可随手丢弃;要尊重当地风俗习惯 (2)东北地区由于纬度高,气候寒冷;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东北地区的河流补给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青藏地区的河流补给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东北地区是旱作农业,青藏地区是河谷农业
易错 易混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自然保护区
[借题发挥]
3.(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青藏地区农作物的单产特别高,请分析其原因。
【考点突破】
【命题拓展】
(自然环境对服饰和农业的影响)李明去西藏旅行,发现当地人们根据气温高低选择不同的藏袍穿法。下图示意“藏袍的不同穿法”,据图文材料,完成1、2题。
1.藏袍在一天中的不同穿法,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A.高温多雨 B.寒冷干燥
C.昼夜温差大 D.大风天气多
2.下列关于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B.种植业多分布在河谷地区
C.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和玉米
D.畜种主要有滩羊和三河马
考点二  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典题示范】
  (2024·海南学业考)2024年6月8日是第十四个“世界海洋日”。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海洋国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钓鱼岛是我国的领海岛屿
B.台湾岛位于我国南海
C.我国海岸线长达2.2万千米
D.台湾海峡是我国内海
2.维护海洋环境,保护“蓝色国土”,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大量砍伐红树林
B.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入海
C.大规模填海造陆
D.禁止在休渔期捕鱼
[思维路径]
信息 提取 (1)我国主要岛屿、临海、内海及海岸线 (2)保护海洋环境的措施
综合 分析 (1)我国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钓鱼岛是台湾岛东北的岛屿,是我国固有领土,台湾岛位于我国东海,台湾海峡不是内海 (2)大量砍伐红树林、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入海、大规模填海造陆都会加剧海洋污染,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禁止在休渔期捕鱼,稳定海洋伏季休渔秩序,保护海洋渔业资源
【考点突破】
【命题拓展】
1.(海洋资源利用的形式)东南大桥是著名的跨海大桥,它利用的海洋资源是( )
A.海洋生物资源 B.海洋能源资源
C.海洋空间资源 D.海底矿产资源
2.海南省计划在海南岛东南部的陵水海域建设3个深远海渔业养殖平台,每座养殖平台直径110米、高75米,相当于200个标准游泳池,每座网箱均可养殖6 000吨鱼。海南省进行深远海渔业养殖平台建设,有利于( )
A.扩大就业规模 B.海洋资源开发
C.开采海洋石油 D.远洋油轮停泊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