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考点一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1.土地资源的特点:
(1)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
(2)主要特点。
①利用类型齐全,其中草地、林地和难利用土地比重较大,耕地比重较小。
②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小,特别是人均耕地面积很少。
③各类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2.土地资源的分布:
土地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季风区/ 非季风区
耕地 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B旱地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季风区
A水田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D林地 东北、西南和东南部的山区
C草地 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北部和西部地区 非季风区
难利用 土地 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3.存在问题和治理措施:
(1)问题: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面积广大,浪费和滥占耕地现象严重。
(2)措施:颁布相关法律,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等。
【微总结】
地形、气候与土地利用类型
考点二 节约与保护水资源
1.水资源的分布:
(1)径流带:①丰水带;②多水带;③平水带;④少水带;⑤缺水带。
(2)时空分布规律。
①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②空间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南多北少,西北内陆地区最贫乏。
(3)时空分布规律的影响:导致一些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2.合理配置水资源:
主要措施 解决问题 典型工程
兴建水库 时间分布不均 三峡水利枢纽
跨流域调水 空间分布不均 南水北调
3.保护水资源:
(1)存在问题:水资源需求大,浪费和污染现象严重。
(2)解决措施。
①制定并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和保护。
②政府推行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如推广节水产品和技术,开展水质监测、修建蓄水工程、兴建污水处理厂等。
③从自我做起,节约每一滴水。
考点一 土地资源的分布
(2024·晋中学业考)2024年6月25日是第30个中国土地日,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下图示意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
A.西北内陆区 B.半干旱地区
C.东部季风区 D.寒温带地区
2.为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我们应该( )
A.退林退草还耕 B.保护好每一寸耕地
C.围湖围海造田 D.开垦难利用的土地
[思维路径]
信息 提取 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特点
综合 分析 (1)结合图例可以看出水田和旱地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 (2)“退林退草还耕”“围湖围海造田”“开垦难利用的土地”均会引起生态环境问题
[借题发挥]
3.(林地的分布)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林地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填山脉)等地区。
造成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
土地利 用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自然条件
耕地 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地势低平
林地 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山区 气候湿润,多丘陵和山地
草地 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 降水较少,水源不足,光照充足,多高原
难利用 土地 西北内陆地区 气候干旱的沙漠、戈壁、石山等地
(土地资源与农业的关系)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地资源类型齐全
B.各类土地资源分布较为均衡
C.草地多分布在东部丘陵地区
D.可供开垦为耕地的荒地较多
2.适宜发展畜牧业而成为我国四大牧区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 )
A.藏、新、陇、青
B.藏、青、甘、内蒙古
C.藏、新、青、内蒙古
D.新、宁、川、内蒙古
考点二 节约与保护水资源
(2024·开封学业考)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华北地区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倍增,且水污染严重,成为我国最缺水的地区。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经正式通水,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问题,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
材料二 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和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比例图。
(1)根据材料二,可以得知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
(2)根据材料一,请你写出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社会原因。(至少两条)
(3)从某种意义上说,节水比调水更重要,请写出节水或防治水污染的措施。(至少三条)
[思维路径]
信息 提取 (1)南水北调工程是从长江流域调水到华北和西北地区 (2)北方和南方地区水资源占比差异
综合 分析 (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 (2)我国华北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再加上水污染严重,从而加重了华北地区缺水的程度 (3)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一水多用”、随手关闭水龙头、收集雨水、宣传节水知识等;在农业生产中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在工业生产中提倡水资源的循环使用,污水达标排放等
[借题发挥]
(4)(华北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华北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是( )
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②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严重
③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④水质污染严重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④
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节约用水的措施:
2.南水北调线路及比较:
线路 调水源头及去向 优缺点
东线 从长江下游引水,基本沿京杭运河逐级提水北送,目的地天津 优点:工程量小 缺点:提水需电
中线 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目的地北京、天津 优点:不需要动力抽水 缺点:工程量大
西线 从长江的上游调水入黄河上游 地质复杂, 工程量大
(水资源分布与水价关系)“阶梯水价”是对使用自来水实行分类计量收费和超定额累计加价收费。下表为我国东部地区三座城市的阶梯水价,据此完成1、2题。
城市 第一阶梯水价 (元/m3) 第二阶梯水价 (元/m3) 第三阶梯水 价(元/m3)
北京 5 7 9
南京 3 4 7
广州 2 3 4
1.我国许多城市实行“阶梯水价”的主要目的是( )
①促进节约用水
②增加水厂经济收入
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④与国际水价接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我国北方地区水价普遍高于南方地区,主要原因是( )
①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远低于南方地区
②北方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更快,需水量大
③北方地区水污染比南方地区更严重
④北方地区耕地比例大于南方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 ③④第十一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考点一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1.土地资源的特点:
(1)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
(2)主要特点。
①利用类型齐全,其中草地、林地和难利用土地比重较大,耕地比重较小。
②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小,特别是人均耕地面积很少。
③各类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2.土地资源的分布:
土地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季风区/ 非季风区
耕地 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B旱地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季风区
A水田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D林地 东北、西南和东南部的山区
C草地 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北部和西部地区 非季风区
难利用 土地 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3.存在问题和治理措施:
(1)问题: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面积广大,浪费和滥占耕地现象严重。
(2)措施:颁布相关法律,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等。
【微总结】
地形、气候与土地利用类型
考点二 节约与保护水资源
1.水资源的分布:
(1)径流带:①丰水带;②多水带;③平水带;④少水带;⑤缺水带。
(2)时空分布规律。
①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②空间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南多北少,西北内陆地区最贫乏。
(3)时空分布规律的影响:导致一些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2.合理配置水资源:
主要措施 解决问题 典型工程
兴建水库 时间分布不均 三峡水利枢纽
跨流域调水 空间分布不均 南水北调
3.保护水资源:
(1)存在问题:水资源需求大,浪费和污染现象严重。
(2)解决措施。
①制定并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和保护。
②政府推行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如推广节水产品和技术,开展水质监测、修建蓄水工程、兴建污水处理厂等。
③从自我做起,节约每一滴水。
考点一 土地资源的分布
(2024·晋中学业考)2024年6月25日是第30个中国土地日,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下图示意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C )
A.西北内陆区 B.半干旱地区
C.东部季风区 D.寒温带地区
2.为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我们应该( B )
A.退林退草还耕 B.保护好每一寸耕地
C.围湖围海造田 D.开垦难利用的土地
[思维路径]
信息 提取 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特点
综合 分析 (1)结合图例可以看出水田和旱地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 (2)“退林退草还耕”“围湖围海造田”“开垦难利用的土地”均会引起生态环境问题
[借题发挥]
3.(林地的分布)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林地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填山脉)等地区。
造成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
土地利 用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自然条件
耕地 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地势低平
林地 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山区 气候湿润,多丘陵和山地
草地 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 降水较少,水源不足,光照充足,多高原
难利用 土地 西北内陆地区 气候干旱的沙漠、戈壁、石山等地
(土地资源与农业的关系)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土地资源类型齐全
B.各类土地资源分布较为均衡
C.草地多分布在东部丘陵地区
D.可供开垦为耕地的荒地较多
2.适宜发展畜牧业而成为我国四大牧区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 C )
A.藏、新、陇、青
B.藏、青、甘、内蒙古
C.藏、新、青、内蒙古
D.新、宁、川、内蒙古
【解析】本题组考查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第1题,结合图例可判断,我国土地资源有耕地、林地和草地等,类型齐全,但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耕地多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丘陵和盆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地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地区;目前,我国可供开垦为耕地的荒地较少。第2题,青海省、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广阔,有利于发展畜牧业。
考点二 节约与保护水资源
(2024·开封学业考)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华北地区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倍增,且水污染严重,成为我国最缺水的地区。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经正式通水,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问题,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
材料二 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和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比例图。
(1)根据材料二,可以得知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
(2)根据材料一,请你写出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社会原因。(至少两条)
答: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污染严重。
(3)从某种意义上说,节水比调水更重要,请写出节水或防治水污染的措施。(至少三条)
答:随手关水龙头;循环用水(淘米水洗菜);收集雨水浇绿化带等(合理即可)。
[思维路径]
信息 提取 (1)南水北调工程是从长江流域调水到华北和西北地区 (2)北方和南方地区水资源占比差异
综合 分析 (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 (2)我国华北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再加上水污染严重,从而加重了华北地区缺水的程度 (3)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一水多用”、随手关闭水龙头、收集雨水、宣传节水知识等;在农业生产中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在工业生产中提倡水资源的循环使用,污水达标排放等
[借题发挥]
(4)(华北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华北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是( A )
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②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严重
③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④水质污染严重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④
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节约用水的措施:
2.南水北调线路及比较:
线路 调水源头及去向 优缺点
东线 从长江下游引水,基本沿京杭运河逐级提水北送,目的地天津 优点:工程量小 缺点:提水需电
中线 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目的地北京、天津 优点:不需要动力抽水 缺点:工程量大
西线 从长江的上游调水入黄河上游 地质复杂, 工程量大
(水资源分布与水价关系)“阶梯水价”是对使用自来水实行分类计量收费和超定额累计加价收费。下表为我国东部地区三座城市的阶梯水价,据此完成1、2题。
城市 第一阶梯水价 (元/m3) 第二阶梯水价 (元/m3) 第三阶梯水 价(元/m3)
北京 5 7 9
南京 3 4 7
广州 2 3 4
1.我国许多城市实行“阶梯水价”的主要目的是( B )
①促进节约用水
②增加水厂经济收入
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④与国际水价接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我国北方地区水价普遍高于南方地区,主要原因是( C )
①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远低于南方地区
②北方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更快,需水量大
③北方地区水污染比南方地区更严重
④北方地区耕地比例大于南方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 ③④
【解析】本题组考查我国水资源分布状况及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第1题,由材料可知,实行“阶梯水价”可以促进居民节约用水,另外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增加水厂经济收入和与国际水价接轨与实行“阶梯水价”无关。第2题,北方地区降水量相对于南方地区较少,水资源总量较少。北方地区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大,需要大量的农业用水;南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很快,水污染都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