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学案(含答案) 2025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商务星球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学案(含答案) 2025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商务星球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5-10 12:27:02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考点一 天气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项目 时间 变化
天气 时间 时刻在变
气候 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变化
2.看图识天气:
(1)卫星云图: 表示云区,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2)常用的天气符号。
(3)风向和风力。
3.空气质量状况与空气污染指数的关系:
空气污染指数小,空气质量 ;空气污染指数大,空气质量 。
考点二 气温、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气温的变化:
项目 气温日变化 气温年变化
气温 变化 曲线 图
变化 特点 最高气温午后 时左右;最低气温位于 前后 北半球陆地 月最高, 月最低;海洋推后1月;南半球相反
温较 差 气温日较差:又称 ,一天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减去最冷月平均气温
2.降水的变化:利用降水量柱状图来判读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类型 降水的季节变化
①夏季多雨型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②冬季多雨型 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③全年多雨型 全年降水丰富
3.气温和降水的差异:
因素 气温差异 降水差异
纬度 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 赤道附近地区降水 ,极地地区降水
海陆 同纬度 地带 夏季陆地气温高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 ,大陆西岸降水
冬季海洋气温高 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降水 ,内陆地区降水
地形 在山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易错点
沿海地区降水不一定多。
降水的多少,主要看能否受湿润气流的影响。沿海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而地处沿海,但风是从陆地吹向海洋,无湿润气流,降水较少。
微提醒
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考点三 世界的气候
1.热带气候:
气候类型 分布 特点
A热带雨林气候 (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等) 终年高温多雨
B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非洲最广)
C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分旱、 雨两季
D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 和内陆地区(非洲撒哈拉沙漠最广) 终年炎热干燥
2.温带气候:
气候类型 分布 特点
E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纬度较低的亚热带地区大陆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F地中海气候 纬度较低的亚热带地区大陆西岸
G温带海洋性气候 中纬度地区的大陆 终年温和湿润,气温和降水年变化小
H温带季风气候 中纬度地区的大陆东岸 夏季 ,冬季
I温带大陆性气候 中纬度地区的大陆 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而集中
J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极圈附近的高纬度地区 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温和而短促
3.寒带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气候类型 分布 特点
寒带 气候 K苔原气候 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
L寒带气候 大陆和北冰洋沿岸及其岛屿上 终年
M高原山地气候 中低纬度的一些 终年
4.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除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外,人类活动也是重要因素。
易错点
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的异同
1.异: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分为旱季与雨季,而热带草原气候分为干、湿两季。但前者季节差异更大,后者年降水总量要比前者少。
2.均是终年高温。
微提醒
世界气候类型的比较
1.热带气候类型异同点:
2.温带气候类型异同点:
1.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1)影响房屋建筑。
①民居建筑朝向、间距、采光:北半球居民房屋多坐北朝南,可以最大限度地采集阳光。反之,在南半球,房屋门口多朝北。
从纬度说:低纬度地区房屋之间距离小,而在中高纬度地区的房屋理论上间距稍大。城市中住宅楼建设应从满足底楼的光照来考虑楼间距。
②气温对墙壁厚度影响:欧洲民居的墙壁,自西向东(大西洋沿岸到内陆)、自南向北(地中海到北冰洋)逐渐增厚。
③降水对屋顶坡度影响:欧洲尖顶民居、云南的竹楼,房顶坡度普遍很大,以加快泄水和减少屋顶积雪。降雨少的地区,则屋面较平。
(2)影响交通运输。
我国传统交通工具的地域差别:“南船北马”。沙漠地区骆驼成为“沙漠之舟”,耐饥渴。“高原之舟”牦牛,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的环境。
2.气候分布与人口分布、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作物分布的关系:
(1)气候适宜的地方人口稠密;湿热的雨林气候、炎热干燥的沙漠气候、极端严寒的寒带气候不适合人类居住。
(2)土地利用类型:降水量多的地区多为水田,降水量少的地区多为旱地。
(3)气候类型决定农作物的种类,如美国本土大部分为温带气候,所以热带的一些作物(如可可等)需要进口。
(4)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高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而灌溉水源不足是其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5)高原山地气候,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气候垂直分异明显,作物种类多,但热量不足。
(6)地中海气候光照、热量充足(光热充足),但雨热不同期,应发展灌溉农业(水源)。
(7)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雨热同期,水热配合好,但旱涝灾害频繁(①温带季风:春旱、夏涝;②亚热带季风:梅雨、伏旱)。
(8)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生长;但纬度偏高,雨天多,光热不足(低温冷害)。
考点一 等温线图的判读
(2024·无锡学业考)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等温线大致与 平行;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大约在 ℃以上,在地球“五带”的划分中,这一纬度范围属于 。
(2)南极洲的等温线较其他大洲的等温线 ;从等温线的数值可以推断其气候最突出的特征是 。
(3)C地的年平均气温比A地 ,体现了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 ”的纬度分布规律;B地的年平均气温比A地 ,可知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 。
(4)亚洲中部的D地区和东部的E地区纬度相近,但年平均气温D地区比E地区 ,主要原因是 。
[思维路径]
信息 提取 图中的等温线走向及分布特点
综合 分析 (1)由图可以看出,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南北回归线之间是热带;等温线越密集的地方,气温变化越大 (2)图中D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比同纬度地区的气温要低很多
易错 易混 一般来说,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比海洋气温高,冬季陆地比海洋气温低
1.根据等温线判读温差大小:
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别小。
2.根据等温线及海陆不同性质,判读海陆分布:
(1)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为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出为海洋。
(2)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出为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为海洋。
3.从等温线的排列状况可以判断南北半球:
如图,由于等温线由南向北数值递增,结合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变化规律,可知这是南半球。
4.比较同一纬度陆地和海洋的气温高低,判读季节:
如上图,同纬度上的甲、乙两点,甲处为陆地,乙处为海洋,甲点气温小于5 ℃,乙点气温大于5 ℃,可知在这一纬度,海洋平均气温高于陆地,为冬季等温线分布图。
  (等温线判读)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要素。图1是北半球气温、南半球降水分布示意图,图2是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1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气温分布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B.A处气温数值可能大于0 ℃
C.南半球降水分布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增加
D.南极地区降水丰富
2.图1中的①②③④地与图2所示气候类型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考点二 气候资料图的判读
  (2024·贺州学业考)读某气候类型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完成1、2题。
1.该气候类型是( )
A.热带草原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2.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干燥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D.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思维路径]
信息提取 气温曲线、降水量季节分布
综合分析 读图可知,该地1月气温在0 ℃以上,夏季气温在20 ℃以上,降水集中在夏季,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应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1.从气温曲线中可以读取出该地的各月平均气温:
根据各月平均气温可以进一步计算或判断得出:该地的气温年较差,年平均气温、所处半球位置(南、北半球)和海陆位置(内陆和沿海),所处温度带(热带、温带和寒带),气温变化特点等。
2.从降水量柱状图中可以读取出该地各月降水量:
根据各月降水量可以进一步计算或判断得出:该地的年降水量、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等。
  (气候特征与气候分布结合)(2024·昆明学业考)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气候分布及相关气温、降水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1~3题。
1.有关四地气温和降水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地降水量比③地少
B.③地气温比④地高
C.②地降水量比④地多
D.②地夏季气温比④地低
2.有关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描述正确的是( )
A.两地最高气温都是在7月
B.气温年较差甲地小,乙地大
C.两地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
D.两地的夏季均为高温多雨
3.图中④地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
A.大陆的内部 B.大陆的西岸
C.大陆的东岸 D.大陆的四周
考点三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024·广东学业考)如图为全球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 )
A.地中海沿岸地区 B.北美洲五大湖地区
C.南亚恒河三角洲 D.南美洲亚马孙平原
2.图中东非高原没有大面积热带雨林分布的原因是( )
A.位于赤道地区 B.地势较高
C.东临印度洋 D.植被稀疏
3.导致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表起伏
C.海陆分布 D.河流分布
[思维路径]
信息 提取 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图例、东非高原的位置
综合 分析 (1)结合图例来看,热带雨林主要集中在赤道地区,主要是非洲的刚果盆地、亚洲的马来群岛以及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其中亚马孙平原分布最广 (2)非洲的刚果盆地和东非高原都被赤道穿过,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气候,东非高原却是热带草原气候,其原因是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3)结合图示:两地区的纬度不同导致气候差异大,植被景观差异大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判断 顺序 判断 内容 判断依据 判断结论
所属 半球 气温 值 6、7、8月气温高 北半球
12、1、2月气温高 南半球
所属温度带 最冷 月和 最热 月气 温 最冷月大于15 ℃ 热带气候类型
最冷月气温在0~15 ℃ 亚热带、温带 海洋性气候类型
最冷月气温在-15~0 ℃ 温带气候类型
最热月气温低于10 ℃ 寒带气候类型
确定气候类型 年降水量 多雨 型气 候 年降水量大于2 000毫米 热带雨林气候
年降水量在1 500~2 000毫米 热带季风气候
少雨 型气 候 年降水量小于125毫米 热带沙漠气候
降水较少,夏季较热,气温年变化很大 温带大陆性气候
降水少、云雾多、全年低温 寒带气候
常年多 雨型 气候 各月降水 量均匀 较多 一些 热带雨林气候
较少 一些 温带海洋性气候
季雨 型气 候 夏雨型 热带草原气候、 季风气候
冬雨型 地中海气候
  (气候与景观)《马可·波罗游记》是人类历史上西方人感知东方的第一部著作,它向整个欧洲打开了神秘的东方之门。读马可·波罗游历线路图,完成1~3题。
1.从莎车经敦煌到上都,马可·波罗依次能看到的自然景观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② D.①③④
2.导致从莎车到上都沿线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人类活动
3.莎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考点四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024·福建学业考)如图示意某学习小组所做“形成气候的因素”分组实验及其数据记录,读图完成1、2题。
1.此实验验证的形成气候的因素是( )
A.纬度 B.海陆 C.地形 D.季风
2.通过该实验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纬度越低,气温越高
B.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C.陆地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
D.陆地气温年较差大于海洋
[思维路径]
信息 提取 白天沙土高温,夜间低温,温差大;水的昼夜温差相对较小
综合 分析 沙土代表陆地,水代表海洋,演示了海陆因素对气温的影响。陆地较之海洋升温快,降温也快,所以陆地气温日较差比较大,海洋气温日较差小
[借题发挥]
3.(描述原因)该实验说明,陆地吸热 ,散热也 ,陆地气温日变化大;海洋吸热慢,散热也慢,海洋气温日变化 。
判读形成气候因素的几个步骤:
(1)两者纬度差异大,纬度位置是主要因素。
(2)同纬度地区,距离海洋有远有近,海陆位置是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3)同纬度陆地地区,若距离海洋远近相似,地形(海拔高低)因素是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2024·滨州学业考)下图为某岛屿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及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1、2题。
1.对于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南半球 B.全年多雨
C.1月气温最低 D.冬暖夏凉
2.甲地比乙地降水少,图中所示原因之一是( )
A.甲处海拔较高
B.甲地位于暖湿气流的背风坡
C.甲地处内陆
D.人类活动的影响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考点一 天气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项目 时间 变化
天气 短时间 时刻在变
气候 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变化不大
2.看图识天气:
(1)卫星云图:白色表示云区,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2)常用的天气符号。
(3)风向和风力。
3.空气质量状况与空气污染指数的关系:
空气污染指数小,空气质量好;空气污染指数大,空气质量差。
考点二 气温、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气温的变化:
项目 气温日变化 气温年变化
气温 变化 曲线 图
变化 特点 最高气温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位于日出前后 北半球陆地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推后1月;南半球相反
温较 差 气温日较差:又称昼夜温差,一天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减去最冷月平均气温
2.降水的变化:利用降水量柱状图来判读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类型 降水的季节变化
①夏季多雨型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②冬季多雨型 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③全年多雨型 全年降水丰富
3.气温和降水的差异:
因素 气温差异 降水差异
纬度 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极地地区降水少
海陆 同纬度 地带 夏季陆地气温高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冬季海洋气温高 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地形 在山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易错点
沿海地区降水不一定多。
降水的多少,主要看能否受湿润气流的影响。沿海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而地处沿海,但风是从陆地吹向海洋,无湿润气流,降水较少。
微提醒
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考点三 世界的气候
1.热带气候:
气候类型 分布 特点
A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等) 终年高温多雨
B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非洲最广) 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热带季风气候 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终年高温,分旱、 雨两季
D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非洲撒哈拉沙漠最广) 终年炎热干燥
2.温带气候:
气候类型 分布 特点
E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纬度较低的亚热带地区大陆东岸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F地中海气候 纬度较低的亚热带地区大陆西岸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G温带海洋性气候 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 终年温和湿润,气温和降水年变化小
H温带季风气候 中纬度地区的大陆东岸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I温带大陆性气候 中纬度地区的大陆内部 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而集中
J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极圈附近的高纬度地区 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温和而短促
3.寒带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气候类型 分布 特点
寒带 气候 K苔原气候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 长冬无夏
L寒带气候 南极大陆和北冰洋沿岸及其岛屿上 终年严寒
M高原山地气候 中低纬度的一些 高山高原 终年低温
4.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除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外,人类活动也是重要因素。
易错点
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的异同
1.异: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分为旱季与雨季,而热带草原气候分为干、湿两季。但前者季节差异更大,后者年降水总量要比前者少。
2.均是终年高温。
微提醒
世界气候类型的比较
1.热带气候类型异同点:
2.温带气候类型异同点:
1.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1)影响房屋建筑。
①民居建筑朝向、间距、采光:北半球居民房屋多坐北朝南,可以最大限度地采集阳光。反之,在南半球,房屋门口多朝北。
从纬度说:低纬度地区房屋之间距离小,而在中高纬度地区的房屋理论上间距稍大。城市中住宅楼建设应从满足底楼的光照来考虑楼间距。
②气温对墙壁厚度影响:欧洲民居的墙壁,自西向东(大西洋沿岸到内陆)、自南向北(地中海到北冰洋)逐渐增厚。
③降水对屋顶坡度影响:欧洲尖顶民居、云南的竹楼,房顶坡度普遍很大,以加快泄水和减少屋顶积雪。降雨少的地区,则屋面较平。
(2)影响交通运输。
我国传统交通工具的地域差别:“南船北马”。沙漠地区骆驼成为“沙漠之舟”,耐饥渴。“高原之舟”牦牛,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的环境。
2.气候分布与人口分布、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作物分布的关系:
(1)气候适宜的地方人口稠密;湿热的雨林气候、炎热干燥的沙漠气候、极端严寒的寒带气候不适合人类居住。
(2)土地利用类型:降水量多的地区多为水田,降水量少的地区多为旱地。
(3)气候类型决定农作物的种类,如美国本土大部分为温带气候,所以热带的一些作物(如可可等)需要进口。
(4)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高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而灌溉水源不足是其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5)高原山地气候,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气候垂直分异明显,作物种类多,但热量不足。
(6)地中海气候光照、热量充足(光热充足),但雨热不同期,应发展灌溉农业(水源)。
(7)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雨热同期,水热配合好,但旱涝灾害频繁(①温带季风:春旱、夏涝;②亚热带季风:梅雨、伏旱)。
(8)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生长;但纬度偏高,雨天多,光热不足(低温冷害)。
考点一 等温线图的判读
(2024·无锡学业考)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大约在20℃以上,在地球“五带”的划分中,这一纬度范围属于热带。
(2)南极洲的等温线较其他大洲的等温线密集;从等温线的数值可以推断其气候最突出的特征是 寒冷。
(3)C地的年平均气温比A地低,体现了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的纬度分布规律;B地的年平均气温比A地 高,可知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 不同。
(4)亚洲中部的D地区和东部的E地区纬度相近,但年平均气温D地区比E地区 低,主要原因是D地区海拔高。
[思维路径]
信息 提取 图中的等温线走向及分布特点
综合 分析 (1)由图可以看出,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南北回归线之间是热带;等温线越密集的地方,气温变化越大 (2)图中D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比同纬度地区的气温要低很多
易错 易混 一般来说,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比海洋气温高,冬季陆地比海洋气温低
1.根据等温线判读温差大小:
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别小。
2.根据等温线及海陆不同性质,判读海陆分布:
(1)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为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出为海洋。
(2)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出为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为海洋。
3.从等温线的排列状况可以判断南北半球:
如图,由于等温线由南向北数值递增,结合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变化规律,可知这是南半球。
4.比较同一纬度陆地和海洋的气温高低,判读季节:
如上图,同纬度上的甲、乙两点,甲处为陆地,乙处为海洋,甲点气温小于5 ℃,乙点气温大于5 ℃,可知在这一纬度,海洋平均气温高于陆地,为冬季等温线分布图。
  (等温线判读)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要素。图1是北半球气温、南半球降水分布示意图,图2是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1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北半球气温分布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B.A处气温数值可能大于0 ℃
C.南半球降水分布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增加
D.南极地区降水丰富
2.图1中的①②③④地与图2所示气候类型相符的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本题组考查世界气温分布和降水分布特点,根据某地气候特征判断其分布位置。第1题,低纬度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气温高;高纬度太阳斜射,地表获得光热少,气温低。图中青藏高原周围等温线为0 ℃,A处在该线内部,气温小于0 ℃。图中显示,南半球降水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南极地区降水稀少。第2题,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所示的气候类型全年温和湿润,应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与①地相符。
考点二 气候资料图的判读
  (2024·贺州学业考)读某气候类型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完成1、2题。
1.该气候类型是( D )
A.热带草原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2.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C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干燥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D.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思维路径]
信息提取 气温曲线、降水量季节分布
综合分析 读图可知,该地1月气温在0 ℃以上,夏季气温在20 ℃以上,降水集中在夏季,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应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1.从气温曲线中可以读取出该地的各月平均气温:
根据各月平均气温可以进一步计算或判断得出:该地的气温年较差,年平均气温、所处半球位置(南、北半球)和海陆位置(内陆和沿海),所处温度带(热带、温带和寒带),气温变化特点等。
2.从降水量柱状图中可以读取出该地各月降水量:
根据各月降水量可以进一步计算或判断得出:该地的年降水量、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等。
  (气候特征与气候分布结合)(2024·昆明学业考)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气候分布及相关气温、降水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1~3题。
1.有关四地气温和降水描述正确的是( B )
A.①地降水量比③地少
B.③地气温比④地高
C.②地降水量比④地多
D.②地夏季气温比④地低
2.有关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描述正确的是( C )
A.两地最高气温都是在7月
B.气温年较差甲地小,乙地大
C.两地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
D.两地的夏季均为高温多雨
3.图中④地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B )
A.大陆的内部 B.大陆的西岸
C.大陆的东岸 D.大陆的四周
【解析】本题组考查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气候类型的分布。第1题,①地位于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岸,③地位于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①地比③地降水多。③地比④地纬度低,气温高。②地位于中纬度大陆内部,④地位于中纬度沿海地区,②地比④地降水少,②地夏季气温比④地高。第2题,读图可知,甲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乙地最高气温出现在6月。甲地气温年较差大,乙地小。甲地夏季高温少雨,乙地夏季高温多雨。第3题,根据图例,④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考点三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024·广东学业考)如图为全球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 D )
A.地中海沿岸地区 B.北美洲五大湖地区
C.南亚恒河三角洲 D.南美洲亚马孙平原
2.图中东非高原没有大面积热带雨林分布的原因是( B )
A.位于赤道地区 B.地势较高
C.东临印度洋 D.植被稀疏
3.导致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 )
A.纬度位置 B.地表起伏
C.海陆分布 D.河流分布
[思维路径]
信息 提取 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图例、东非高原的位置
综合 分析 (1)结合图例来看,热带雨林主要集中在赤道地区,主要是非洲的刚果盆地、亚洲的马来群岛以及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其中亚马孙平原分布最广 (2)非洲的刚果盆地和东非高原都被赤道穿过,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气候,东非高原却是热带草原气候,其原因是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3)结合图示:两地区的纬度不同导致气候差异大,植被景观差异大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判断 顺序 判断 内容 判断依据 判断结论
所属 半球 气温 值 6、7、8月气温高 北半球
12、1、2月气温高 南半球
所属温度带 最冷 月和 最热 月气 温 最冷月大于15 ℃ 热带气候类型
最冷月气温在0~15 ℃ 亚热带、温带 海洋性气候类型
最冷月气温在-15~0 ℃ 温带气候类型
最热月气温低于10 ℃ 寒带气候类型
确定气候类型 年降水量 多雨 型气 候 年降水量大于2 000毫米 热带雨林气候
年降水量在1 500~2 000毫米 热带季风气候
少雨 型气 候 年降水量小于125毫米 热带沙漠气候
降水较少,夏季较热,气温年变化很大 温带大陆性气候
降水少、云雾多、全年低温 寒带气候
常年多 雨型 气候 各月降水 量均匀 较多 一些 热带雨林气候
较少 一些 温带海洋性气候
季雨 型气 候 夏雨型 热带草原气候、 季风气候
冬雨型 地中海气候
  (气候与景观)《马可·波罗游记》是人类历史上西方人感知东方的第一部著作,它向整个欧洲打开了神秘的东方之门。读马可·波罗游历线路图,完成1~3题。
1.从莎车经敦煌到上都,马可·波罗依次能看到的自然景观是( C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② D.①③④
2.导致从莎车到上都沿线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B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人类活动
3.莎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C )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解析】本题组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对应景观及影响因素。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马可·波罗从莎车到上都是由亚欧大陆内部向东部沿海行进,离海越来越近,看到的景观先是荒漠,再是草原,最后是森林,不可能看到北极熊。第2题,由上题可知,从莎车到上都看到的景观先是荒漠,再是草原,最后是森林,沿途看到景观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的不同,这种景观是从莎车到上都离海越来越近,降水越来越多导致的。第3题,由图可知,莎车位于亚欧大陆内部,四面离海远,难以受到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全年降水稀少,温差大,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考点四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024·福建学业考)如图示意某学习小组所做“形成气候的因素”分组实验及其数据记录,读图完成1、2题。
1.此实验验证的形成气候的因素是( B )
A.纬度 B.海陆 C.地形 D.季风
2.通过该实验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C )
A.纬度越低,气温越高
B.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C.陆地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
D.陆地气温年较差大于海洋
[思维路径]
信息 提取 白天沙土高温,夜间低温,温差大;水的昼夜温差相对较小
综合 分析 沙土代表陆地,水代表海洋,演示了海陆因素对气温的影响。陆地较之海洋升温快,降温也快,所以陆地气温日较差比较大,海洋气温日较差小
[借题发挥]
3.(描述原因)该实验说明,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陆地气温日变化大;海洋吸热慢,散热也慢,海洋气温日变化小。
判读形成气候因素的几个步骤:
(1)两者纬度差异大,纬度位置是主要因素。
(2)同纬度地区,距离海洋有远有近,海陆位置是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3)同纬度陆地地区,若距离海洋远近相似,地形(海拔高低)因素是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2024·滨州学业考)下图为某岛屿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及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1、2题。
1.对于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地处南半球 B.全年多雨
C.1月气温最低 D.冬暖夏凉
2.甲地比乙地降水少,图中所示原因之一是( B )
A.甲处海拔较高
B.甲地位于暖湿气流的背风坡
C.甲地处内陆
D.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本题组考查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第1题,读图可知,甲、乙两地最高气温均出现在1月份,说明两地都位于南半球。乙地受暖湿气流影响,全年多雨。甲地降水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甲、乙两地全年气温都在20 °C以上,全年高温。第2题,甲地比乙地降水少,图中所示原因之一是甲地位于山脉的背风坡,难以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少,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甲处海拔较高,距海较近,不是主要因素,图中并未体现人类活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