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球 学案(含答案) 2025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商务星球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地球 学案(含答案) 2025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商务星球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5-10 12:29:29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地球
考点一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
2.地球仪:
(1)经线、纬线的特点。
项目 经线 纬线
图示
形状 半圆(2条相对的经线组成 ) (在两极缩小成点)
指示 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长度 所有经线的长度 赤道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2)经度、纬度的划分。
项目 经度 纬度
图 示
变 化 规 律 从0°( )向东、向西,度数增大到180°。东经180°和西经180°重合 东经(E)西经(W) 从0°( )向南、向北,度数增大到90°。南极点和北极点的纬度各为90° 北纬(N)南纬(S)
半球 划分 东西半球分界线: W和 E 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
(3)重要经纬线的地理意义。
重要经纬线 地理意义
(0°) 南北半球分界线;纬度划分的起点; 最长的纬线圈
南北回归线 (23.5°) 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有无太阳直射现象的分界线
南北极圈 (66.5°) 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分界线
30°、60°、 90°纬线 低、中、高纬度划分界线
线(0°) 东、西经度的划分起点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易错点
1.东西经≠东西半球:
东西经分界线:0°经线和180°经线;
东西半球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2.低中高纬度与五带的范围:
考点二 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及公转特征、产生的地理现象:
项目 旋转中心 运动方向 周期 现象
自 转 地轴 自西 向东 一天 (24小时) 昼夜更替、时间的差异
公 转 太阳 自西 向东 一年 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变化
2.地球的公转示意图:
地球公转位置及其地理现象:
节气 A B C D
日期 前后 前后 前后 前后
太阳 直射 点位 置 ① ② ③南回 归线 ④
昼夜长 短(北 半球) 昼夜 平分 昼最短, 夜最长
3.五带的划分(连一连):
1.地球形状与气候:
当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气温逐渐降低。
2.地球自转与气温:
(1)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
(2)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气温高;早晚相反。
3.地球公转与气候(以北半球为例):
(1)夏季太阳高度大,昼长夜短,气温高。
(2)冬季太阳高度小,昼短夜长,气温低。
考点一 经纬网的判读
  (2024·遂宁学业考)如图为某日从极地上空观察到的光照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A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
A.(45°S,30°W) B.(45°N,30°E)
C.(45°N,30°W) D.(45°S,30°E)
2.图中A点位于B点的 方向( )
A.东北 B.西南 C.西北 D.东南
3.图中B点位于 半球, 带,此日的节气为 ,此刻正值 ( )
A.东  南温  夏至  日出
B.西  北温  夏至  日出
C.东  南温  冬至  日落
D.西  北温  冬至  日落
[思维路径]
信息 提取 箭头方向、图中的经纬度、A和B的位置
综合 分析 (1)通过自转方向(北逆南顺)确定为北半球图,A点处于赤道和极点中间,为45°N;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的度数差是30°,通过自转可判断,A点在0°经线东侧,被30°E穿过 (2)在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以距极点远近判断南北,A点位于B点的南方;箭头由B点指向A点,可知A点位于B点的东方 (3)B点为30°W,在20°W西侧,为西半球;该点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现象,应是北半球的夏至;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可知B点位于晨线上,处于日出时刻
易错 易混 东西半球分界线为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0°→160°E为东半球
[借题发挥]
4.(图上标注)如果将C(30°,120°)标注到图上,可以标注 个点;将D(0°,0°)标注到图上,可以标注 个点。
1.判断点的经纬度位置:
2.判断点的半球位置:
(1)根据纬度判断南、北半球:“北纬在北半球,南纬在南半球”。
(2)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
东西半球的判读:“小东大西”。
①经度<20°全在东半球;经度>160°,全在西半球。
②20°<经度<160°,东经度在东半球,西经度在西半球。
(局部经纬网图)(2024·武威学业考)如图中关于甲、乙两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的地理坐标是(70°N,110°W)
B.乙地的地理坐标是(60°N,120°E)
C.甲地位于北温带
D.乙位于甲的西北方向
考点二 地球的公转与太阳直射点移动
  (2024·无锡学业考)2024年3月12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再次成功发射一颗卫星。如图为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卫星发射当日,地球运行到( )
A.与②恰好重合的位置
B.①②之间,接近②
C.②③之间,接近②
D.③④之间,接近④
2.卫星发射这一天( )
A.无锡昼短夜长
B.沈阳荷花满塘
C.文昌昼夜等长
D.广州落叶纷飞
3.当我们校园中旗杆正午的影子达到一年中最长的时候,地球运行到图中的( )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
[思维路径]
信息 提取 (1)题干信息:3月12日(12月22日前后-3月21日前后)→冬至与春分之间 (2)图示信息:公转示意图中二分二至日的位置
综合 分析 (1)3月12日地球运行在北半球的冬至日与春分日位置之间即①与②之间,此时最接近②春分日 (2)3月12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此时我国已进入春季,无锡和文昌仍是昼短夜长。沈阳荷花满塘是夏季景观,广州落叶纷飞是冬季景观 (3)当我们校园中旗杆正午的影子达到一年中最长的时候,地球运行到图中的①北半球的冬至日位置,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我国太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
易错 易混 不论什么节气,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影子均朝向正北
[借题发挥]
4.(判断影长变化)两个月后,当地人们的昼夜长短变化是 ,这段时间,校园内正午旗杆的影长变化是 。
1.在南北回归线上,太阳每年直射一次。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每年直射两次。如图所示:
2.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昼夜长短变化: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点北北昼长,点南南昼长”。
3.太阳高度角与物体影子长短的关系:
(1)一天中,影子的变化是长—短—长,正午时分物体的影子最短。
(2)一年中,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物体的影子最短;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物体的影子最长。
(3)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相反。
  (自转与公转结合)如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图,据此回答1、2题。
1.此时,完全处于黑夜的国家或地区是( )
①马来群岛 ②阿拉伯半岛 ③埃及 ④澳大利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此日,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北半球对应的节气为(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读某日太阳光照图(图1)和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图2),完成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D两点在同一条经线上
B.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
C.A点在N点的正北方向
D.太阳直射①到②时,北极地区极夜范围变大
4.如图2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①时,我国东北小麦长势旺盛
B.太阳直射②时,湖北省中考(6月中旬左右)刚结束
C.太阳直射④时,非洲南端频发洪灾
D.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2024·自贡学业考)2024年2月4日-20日,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开幕式当日(2月4日)恰逢立春,为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创意性地将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倒计时。如图示意二十四节气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据此完成5~7题。
5.二十四节气的更替主要是由于(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形状 D.地球大小
6.相邻的两个节气间隔约15天,推断北京冬奥会结束时最接近的节气是( )
A.小寒 B.大寒 C.雨水 D.惊蛰
7.冬奥会期间,北京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是( )
A.昼短夜长,昼渐长 B.昼短夜长,昼渐短
C.昼长夜短,昼渐长 D.昼长夜短,昼渐短第一章 地球
考点一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
2.地球仪:
(1)经线、纬线的特点。
项目 经线 纬线
图示
形状 半圆(2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圆(在两极缩小成点)
指示 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长度 所有经线的长度相等 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2)经度、纬度的划分。
项目 经度 纬度
图 示
变 化 规 律 从0°(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度数增大到180°。东经180°和西经180°重合 东经(E)西经(W) 从0°(赤道)向南、向北,度数增大到90°。南极点和北极点的纬度各为90° 北纬(N)南纬(S)
半球 划分 东西半球分界线:20°W和160°E 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
(3)重要经纬线的地理意义。
重要经纬线 地理意义
赤道(0°) 南北半球分界线;纬度划分的起点; 最长的纬线圈
南北回归线 (23.5°) 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有无太阳直射现象的分界线
南北极圈 (66.5°) 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分界线
30°、60°、 90°纬线 低、中、高纬度划分界线
本初子午 线(0°) 东、西经度的划分起点
20°W和 160°E经线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易错点
1.东西经≠东西半球:
东西经分界线:0°经线和180°经线;
东西半球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2.低中高纬度与五带的范围:
考点二 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及公转特征、产生的地理现象:
项目 旋转中心 运动方向 周期 现象
自 转 地轴 自西 向东 一天 (24小时) 昼夜更替、时间的差异
公 转 太阳 自西 向东 一年 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变化
2.地球的公转示意图:
地球公转位置及其地理现象:
节气 A夏至 B秋分 C冬至 D春分
日期 6月22日 前后 9月23日 前后 12月22日 前后 3月21日 前后
太阳 直射 点位 置 ①北回归线 ②赤道 ③南回 归线 ④赤道
昼夜长 短(北 半球) 昼最长, 夜最短 昼夜 平分 昼最短, 夜最长 昼夜平分
3.五带的划分(连一连):
1.地球形状与气候:
当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气温逐渐降低。
2.地球自转与气温:
(1)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
(2)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气温高;早晚相反。
3.地球公转与气候(以北半球为例):
(1)夏季太阳高度大,昼长夜短,气温高。
(2)冬季太阳高度小,昼短夜长,气温低。
考点一 经纬网的判读
  (2024·遂宁学业考)如图为某日从极地上空观察到的光照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A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B )
A.(45°S,30°W) B.(45°N,30°E)
C.(45°N,30°W) D.(45°S,30°E)
2.图中A点位于B点的    方向( D )
A.东北 B.西南 C.西北 D.东南
3.图中B点位于   半球,   带,此日的节气为  ,此刻正值    ( B )
A.东  南温  夏至  日出
B.西  北温  夏至  日出
C.东  南温  冬至  日落
D.西  北温  冬至  日落
[思维路径]
信息 提取 箭头方向、图中的经纬度、A和B的位置
综合 分析 (1)通过自转方向(北逆南顺)确定为北半球图,A点处于赤道和极点中间,为45°N;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的度数差是30°,通过自转可判断,A点在0°经线东侧,被30°E穿过 (2)在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以距极点远近判断南北,A点位于B点的南方;箭头由B点指向A点,可知A点位于B点的东方 (3)B点为30°W,在20°W西侧,为西半球;该点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现象,应是北半球的夏至;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可知B点位于晨线上,处于日出时刻
易错 易混 东西半球分界线为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0°→160°E为东半球
[借题发挥]
4.(图上标注)如果将C(30°,120°)标注到图上,可以标注2个点;将D(0°,0°)标注到图上,可以标注1个点。
1.判断点的经纬度位置:
2.判断点的半球位置:
(1)根据纬度判断南、北半球:“北纬在北半球,南纬在南半球”。
(2)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
东西半球的判读:“小东大西”。
①经度<20°全在东半球;经度>160°,全在西半球。
②20°<经度<160°,东经度在东半球,西经度在西半球。
(局部经纬网图)(2024·武威学业考)如图中关于甲、乙两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甲地的地理坐标是(70°N,110°W)
B.乙地的地理坐标是(60°N,120°E)
C.甲地位于北温带
D.乙位于甲的西北方向
【解析】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依据经纬度的判读,甲地的地理坐标是(70°N,110°E),位于北寒带。乙地的地理坐标是(60°N,120°E)。依据经纬网判定方向,乙位于甲的东南方向。
考点二 地球的公转与太阳直射点移动
  (2024·无锡学业考)2024年3月12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再次成功发射一颗卫星。如图为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卫星发射当日,地球运行到( B )
A.与②恰好重合的位置
B.①②之间,接近②
C.②③之间,接近②
D.③④之间,接近④
2.卫星发射这一天( A )
A.无锡昼短夜长
B.沈阳荷花满塘
C.文昌昼夜等长
D.广州落叶纷飞
3.当我们校园中旗杆正午的影子达到一年中最长的时候,地球运行到图中的( A )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
[思维路径]
信息 提取 (1)题干信息:3月12日(12月22日前后-3月21日前后)→冬至与春分之间 (2)图示信息:公转示意图中二分二至日的位置
综合 分析 (1)3月12日地球运行在北半球的冬至日与春分日位置之间即①与②之间,此时最接近②春分日 (2)3月12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此时我国已进入春季,无锡和文昌仍是昼短夜长。沈阳荷花满塘是夏季景观,广州落叶纷飞是冬季景观 (3)当我们校园中旗杆正午的影子达到一年中最长的时候,地球运行到图中的①北半球的冬至日位置,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我国太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
易错 易混 不论什么节气,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影子均朝向正北
[借题发挥]
4.(判断影长变化)两个月后,当地人们的昼夜长短变化是昼长夜短,这段时间,校园内正午旗杆的影长变化是逐渐变短。
1.在南北回归线上,太阳每年直射一次。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每年直射两次。如图所示:
2.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昼夜长短变化: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点北北昼长,点南南昼长”。
3.太阳高度角与物体影子长短的关系:
(1)一天中,影子的变化是长—短—长,正午时分物体的影子最短。
(2)一年中,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物体的影子最短;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物体的影子最长。
(3)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相反。
  (自转与公转结合)如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图,据此回答1、2题。
1.此时,完全处于黑夜的国家或地区是( C )
①马来群岛 ②阿拉伯半岛 ③埃及 ④澳大利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此日,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北半球对应的节气为( B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解析】本题组考查地球的昼夜变化和南北半球的季节特点。第1题,结合海陆轮廓判断,埃及、阿拉伯半岛在夜半球,澳大利亚、马来群岛在昼半球。第2题,此时,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北极圈内正好相反为极昼现象,北半球对应的节气为夏至。
  读某日太阳光照图(图1)和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图2),完成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B、D两点在同一条经线上
B.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
C.A点在N点的正北方向
D.太阳直射①到②时,北极地区极夜范围变大
4.如图2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B )
A.太阳直射①时,我国东北小麦长势旺盛
B.太阳直射②时,湖北省中考(6月中旬左右)刚结束
C.太阳直射④时,非洲南端频发洪灾
D.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解析】本题组综合考查经纬网的判读和地球的运动。第3题, B、D两点在同一条纬线上,在相对的两条经线上,在同一条经线圈上;N点为北极点,另外各点均在其正南方;①→②之间,为北半球极昼范围变大时间段。第4题,太阳直射①赤道时,是我国的春分日,我国东北此时播种春小麦;湖北省中考时间为6月中旬,太阳直射②北回归线的日期为6月22日前后;非洲南端是地中海气候,太阳直射④南回归线时是南半球的夏季,此时非洲南端降水少,不易发生洪灾;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
  (2024·自贡学业考)2024年2月4日-20日,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开幕式当日(2月4日)恰逢立春,为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创意性地将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倒计时。如图示意二十四节气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据此完成5~7题。
5.二十四节气的更替主要是由于( B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形状 D.地球大小
6.相邻的两个节气间隔约15天,推断北京冬奥会结束时最接近的节气是( C )
A.小寒 B.大寒 C.雨水 D.惊蛰
7.冬奥会期间,北京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是( A )
A.昼短夜长,昼渐长 B.昼短夜长,昼渐短
C.昼长夜短,昼渐长 D.昼长夜短,昼渐短
【解析】本题组考查地球的运动及特点。第5题,一年中二十四节气更替是地球的公转运动形成的,其方向是自西向东。第6题,开幕式当日是2024年2月4日,“恰逢立春”;结束时是2024年2月20日,二十四节气相邻两个节气间隔约15天,所以冬奥会结束时接近的节气是雨水。第7题,冬奥会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此时北京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