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区域差异和联系——区域认知
考点一 世界区域
【解题突破点】
1.五个重要的地区:
(1)地理位置。
地区 东南亚 中东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欧洲西部 极地地区
示意图
地 理 位 置 纬度 大部分位于热 大部分位于热带和亚热带 大部分位于热带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大部分位于寒带
海陆 十字路口 三洲五海之地 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 西临大西洋, 北临北冰洋, 南临地中海 ①北极地区靠近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②南极地区濒临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2)自然环境和资源。
地区 东南亚 中东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欧洲西部 极地地区
自 然 环 境 地形 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以高原为主,沙漠广布 以高原为主 以平原和山地为主 南极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是海拔最高的大洲
河流 ①多自北向南流; ②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河流稀少 刚果河流经热带雨林地区,水量大 ①以多瑙河和莱茵河为主; ②水流平缓,航运价值大 ——
气候 以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以热带沙漠 气候为主 ①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②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为主 寒带气候
自然资源 石油、锡矿等 世界上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水资源匮乏 自然资源丰富,黄金、金刚石储量和产量居世界首位 —— ①北极地区石油、天然气丰富; ②南极地区煤、铁资源丰富
(3)人文环境:经济与文化。
地区 东南亚 中东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欧洲西部 极地地区
经 济 发 展 农业 ①世界上天然橡 胶、棕榈油、椰子 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②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以灌溉农业为主 咖啡、油棕的原产地 以畜牧业为主 ——
工业 —— 以石油加工和出口为主 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 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地区之一 ——
旅 游 业 缅甸仰光的大金 塔、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柬埔寨的吴哥窟、越南的下龙湾、花园城市——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 —— 热带草原、沙 漠景观,黑种人的歌舞艺术等 挪威峡湾风光、英国伦 敦白金汉宫、荷兰风车、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瑞士阿尔卑斯山滑雪场、意大利罗马古斗兽场 极地旅游
居民与 文化 ①以黄色人种为主,是海外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②主要信仰佛教和伊斯兰教 ①以白色人种为主,通用阿拉伯语; ②主要信仰伊斯兰教,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 是黑种人的故乡 ①以白色人种为主; ②大部分信仰基督教 ①北冰洋沿岸有因纽特人居住; ②南极地区无定居人口
2.六个主要国家:
(1)地理位置。
国家 日本 俄罗斯 印度 澳大利亚 巴西 美国
示意图
地 理 位 置 半球 东半球、北半球 东、西半球,北半球 东半球、北半球 东半球、南半球 南、北半球,西半球 北半球、西半球
纬度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大部分位于热带 大部分位于热带和南温带 大部分位于热带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海陆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 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 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 东、北临太平洋,西、南临印度洋 东临大西洋 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东南临墨西哥湾
(2)自然环境和资源。
国家 日本 俄罗斯 印度 澳大利亚 巴西 美国
自 然 环 境 地形 山地、丘陵广布,沿海平原狭小 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多高原、山地 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 东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 北部平原,南部高原 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低缓山地
河流 河流短促 ①勒拿河、叶尼塞河和鄂毕河注入北冰洋; ②伏尔加河注入里海 恒河注入孟加拉湾 墨累河为最长河流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密西西比河注入墨西哥湾
气候 以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具有海洋性特征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以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自然资源 地域狭小,资源贫乏 自然资源丰富,种类齐全 矿产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储量大、品质优、埋藏浅、易开采 盛产黄金和金刚石 ——
(3)人文环境:经济与文化。
国家 日本 俄罗斯 印度 澳大利亚 巴西 美国
经 济 发 展 农 业 —— 分布在伏尔加河和顿河流域,产量不稳定 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 农牧业发达,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咖啡、甘蔗、柑橘产量居世界首位 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世界上的农业强国
工 业 ①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制成品; ②集中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 重工业发达,消费品制造业发展相对滞后 服务外包产业发达,被称为“世界办公室” ①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②服务业成为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 工业大国,钢铁、汽车、飞机制造等跻身于世界重要的生产国行列 工业部门体系完整,生产规模大,技术先进,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城 市 ①首都东京; ②横滨和神户是著名的港口 ①首都莫斯科,是交通枢纽; ②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 ①新德里——印度的首都; ②班加罗尔——软件产业中心; ③加尔各答、孟买——两大港口城市 首都堪培拉,悉尼是最大城市 ①首都是巴西利亚; ②第一大城市圣保罗; ③第二大城市里约热内卢 ①首都华盛顿; ②最大城市为纽约; ③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东南的“硅谷”是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居民 与文化 以黄色人种为主,通用日语,文化具有东西方兼容的特征 以白色人种为主,居民以俄罗斯族为主 以黄色人种为主,世界人口第二大国,仅次于中国 ①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通用英语; ②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①混血种人数量多;种族构成复杂,白色人种占一半多; ②特色文化有狂欢节、桑巴舞、足球 ①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移民众多; ②原住民印第安人属于黄色人种
【常考题精炼】
(2024·湘潭学业考)当你漫步在椰林婆娑的东南亚海滨,扑面而来的是湿热的热带气息;来到南亚乡村的田间地头,你会为这里传统的生活方式而感慨。每一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特色。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地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2.下列有关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B.南亚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
C.东南亚华人、华侨众多
D.地势都是南北高、中部低
3.(2024·益阳学业考)读日本及澳大利亚略图,结合图中信息,日本有可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商品是( )
①铁矿 ②煤矿 ③牛肉 ④汽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北部湾学业考)读澳大利亚和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及两国沿某一纬线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所学知识完成4~6题。
4.下列叙述符合两国的是( )
A.东临太平洋
B.地势东西两侧低,中间高
C.农产品出口大国,且品种相同
D.农业生产区域专业化,机械化水平高
5.关于澳大利亚农业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粗放牧羊带分布在北部沿海
B.粗放牧牛带分布在北温带
C.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分布在南回归线附近
D.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分布在南部沿海
6.关于美国本土农业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乳畜带光照强
B.小麦区、玉米带土壤贫瘠
C.亚热带作物带热量充足
D.畜牧和灌溉农业区降水丰富
(2024·海南学业考)读两国示意图,完成7、8题。
7.关于两国自然地理环境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濒临大西洋
B.河流均自西向东流
C.中部地势低平
D.热带雨林面积广大
8.关于两国人文地理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集中在本国北部
B.人口数量均为所在大洲之最
C.属于经济发达的国家
D.盛产咖啡、可可、天然橡胶
9.(2024·广安学业考)巴西是世界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世界热带面积最大的地区,请对比两个区域,回答下列问题。
(1)原产于撒哈拉以南非洲,但却在巴西种植面积、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的作物是 。
(2)图中甲、乙两条河流,都流经 气候区,河流流量大、流域面积广。
(3)巴西森林面积广大,以下选项体现了甲处森林的生态作用是 。
①地球之肺 ②世界动植物王国
③天然野生动物园 ④提供药材
⑤涵养水源 ⑥提供木材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①⑤⑥
(4)两区域资源丰富,尤其是巴西的 矿石储量、开采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
考点二 中国区域
【解题突破点】
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差异:
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示意图
地理位置 秦岭-淮河以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续表
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自 然 环 境 地形 以平原、高原为主 ①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②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 ③沿江有平原和三角洲 东部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以高原为主,主体部分是青藏高原,还有海拔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
气候 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以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
特征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湿热 干旱 高寒
续表
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经 济 发 展 农业 以旱地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棉花、花生和甜菜等,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以水田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等,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 以畜牧业为主,优良畜种有三河马、三河牛和新疆细毛羊;种植业以灌溉农业为主 以畜牧业为主,优良畜种有牦牛等;种植业为河谷农业
工业 有辽中南和京津唐工业基地 有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石油、天然气丰富,西气东输工程起点 太阳能、地热资源丰富
2.三个跨省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差异:
区域 东北三省 黄土高原 长江三角洲
示意图
位置和 范围 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续表
区域 东北三省 黄土高原 长江三角洲
自 然 环 境 地形 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呈现山环水绕的格局 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有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黄土川等地貌 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
河流 黑龙江、松花江、辽河 黄河 长江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气候冷湿 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
经 济 发 展 农业 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大豆、水稻、春小麦和甜菜,农作物一年一熟 种植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谷子,农作物两年三熟或者一年两熟 盛产水稻,被称为“鱼米之乡”
工业 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储量丰富 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城市 沈阳、大连、长春和哈尔滨 太原、西安 ①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②上海是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生态 保护 面临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努力摆脱对资源的过度依赖 通过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修建堤坝和小型水库等工程措施来治理水土流失 ——
3.四个省级行政区域:
项目 北京市 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台湾省
示意图
位置和 范围 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角,与河北省和天津市接壤 ①分别位于珠江口东、西两岸; ②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北邻深圳; ③澳门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三部分,北临珠海 位于祖国东南沿海,主体是台湾岛,还包括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
自 然 环 境 地形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为山地和丘陵,东南部为平原 以山地、丘陵为主 三分之二是山地,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玉山是我国东部最高峰
河流 均由西北向东南注入渤海 —— 浊水溪是最长的河流,日月潭是最大的湖泊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自然资源 —— —— 矿产、水产、森林资源丰富
经济发展 ①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②长城、北京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③还有体现历史传统文化的四合院、胡同、牌楼等 ①香港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及航运中心; ②澳门的支柱产业是博彩旅游业 ①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 ②20世纪60年代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③20世纪90年代开始,重点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
4.两个省内区域:
区域 塔里木盆地 三江源地区
示意图
地理位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 青海省南部
续表
区域 塔里木盆地 三江源地区
自然环境 地形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河流 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自然资源 石油、天然气丰富 独特的生物资源
经济发展 西气东输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高原湿地
【常考题精练】
(2024·昆明学业考)下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东北三省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有关两地区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三山夹两盆”是东北三省的地形格局
B.冷湿是东北三省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
C.“山环水绕”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形格局
D.高寒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
2.有关两地区经济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棉花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
B.甜菜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的油料作物
C.两地区都有丰富的石油和煤
D.两地区都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3.图中省级行政区域与其省级行政中心对应正确的是( )
A.黑龙江省—哈尔滨
B.吉林省—沈阳
C.辽宁省—乌鲁木齐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长春
读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4~6题。
4.下列叙述与长江三角洲特征相符的是( )
A.河网密布,鱼米之乡
B.黄土广布,沟壑纵横
C.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D.地形崎岖,多山间盆地
5.两区域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突出的优势条件是( )
A.海陆空交通便利
B.毗邻港澳,是著名的侨乡
C.科技发达,人才众多
D.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6.关于香港和澳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狭人稠,矿产资源丰富
B.博彩旅游业是香港主要的经济支柱
C.香港位于珠江口西侧,澳门位于珠江口东侧
D.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
读甲、乙两区域地图,完成7~9题。
7.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区域河流流向均由四周流向中部
B.甲区域河流水源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乙区域河流水源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
C.两区域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小
D.两区域河流水能资源都丰富
8.甲、乙两区域的交通线都呈环状分布在四周,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
A.气候、水源 B.地形、矿产
C.水源、地形 D.矿产、城镇
9.对于甲、乙两区域环境特征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人口密度小,乙区域人口密度大
B.甲区域位于半干旱区,乙区域位于湿润区
C.甲区域天然气资源丰富,乙区域森林资源丰富
D.甲区域发展了绿洲农业,乙区域发展了水田农业
10.(2024·本溪学业考)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同构成中国区域发展的新格局。读长江三角洲区域图和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图可知,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 (填字母)、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 省九个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组成,总面积5.6万平方千米,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2)粤港澳大湾区要建成内地与港澳深度融合的示范区。粤港澳三地在经济中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下列属于香港的优势是 。
A.土地价格低廉
B.日用消费品丰富而廉价
C.劳动力资源丰富
D.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3)读长江三角洲区域图,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该工业区的核心城市C是 。
(4)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城市间密切的联系得益于 。
A.旅游业蓬勃发展
B.生活水平急剧提高
C.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发达
D.信息技术广泛应用
(5)长江三角洲区域和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位于河流下游地区,沟通沿海与内陆地区的联系
②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是我国海上航运的重要枢纽
③处于河流的三角洲区域,港口较多,海运优势明显
④背靠广大的内陆地区,对内陆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2024·黄石学业考)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甲和乙两大地理区域的农业生产均以 为主。
(2)甲地理区域中,A地的自然景观是草原,B地的自然景观是 ,C地的自然景观是荒漠;导致A、B、C三地自然景观呈现出东西向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的 自东向西呈减少趋势。
(3)乙地理区域突出的自然特征是 ,但有些地域也有种植业分布,其一般分布在图中 (选填①或②)地带,最主要的原因是该处 。专题四 区域差异和联系——区域认知
考点一 世界区域
【解题突破点】
1.五个重要的地区:
(1)地理位置。
地区 东南亚 中东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欧洲西部 极地地区
示意图
地 理 位 置 纬度 大部分位于热 大部分位于热带和亚热带 大部分位于热带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大部分位于寒带
海陆 十字路口 三洲五海之地 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 西临大西洋, 北临北冰洋, 南临地中海 ①北极地区靠近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②南极地区濒临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2)自然环境和资源。
地区 东南亚 中东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欧洲西部 极地地区
自 然 环 境 地形 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以高原为主,沙漠广布 以高原为主 以平原和山地为主 南极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是海拔最高的大洲
河流 ①多自北向南流; ②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河流稀少 刚果河流经热带雨林地区,水量大 ①以多瑙河和莱茵河为主; ②水流平缓,航运价值大 ——
气候 以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以热带沙漠 气候为主 ①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②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为主 寒带气候
自然资源 石油、锡矿等 世界上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水资源匮乏 自然资源丰富,黄金、金刚石储量和产量居世界首位 —— ①北极地区石油、天然气丰富; ②南极地区煤、铁资源丰富
(3)人文环境:经济与文化。
地区 东南亚 中东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欧洲西部 极地地区
经 济 发 展 农业 ①世界上天然橡 胶、棕榈油、椰子 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②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以灌溉农业为主 咖啡、油棕的原产地 以畜牧业为主 ——
工业 —— 以石油加工和出口为主 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 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地区之一 ——
旅 游 业 缅甸仰光的大金 塔、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柬埔寨的吴哥窟、越南的下龙湾、花园城市——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 —— 热带草原、沙 漠景观,黑种人的歌舞艺术等 挪威峡湾风光、英国伦 敦白金汉宫、荷兰风车、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瑞士阿尔卑斯山滑雪场、意大利罗马古斗兽场 极地旅游
居民与 文化 ①以黄色人种为主,是海外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②主要信仰佛教和伊斯兰教 ①以白色人种为主,通用阿拉伯语; ②主要信仰伊斯兰教,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 是黑种人的故乡 ①以白色人种为主; ②大部分信仰基督教 ①北冰洋沿岸有因纽特人居住; ②南极地区无定居人口
2.六个主要国家:
(1)地理位置。
国家 日本 俄罗斯 印度 澳大利亚 巴西 美国
示意图
地 理 位 置 半球 东半球、北半球 东、西半球,北半球 东半球、北半球 东半球、南半球 南、北半球,西半球 北半球、西半球
纬度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大部分位于热带 大部分位于热带和南温带 大部分位于热带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海陆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 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 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 东、北临太平洋,西、南临印度洋 东临大西洋 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东南临墨西哥湾
(2)自然环境和资源。
国家 日本 俄罗斯 印度 澳大利亚 巴西 美国
自 然 环 境 地形 山地、丘陵广布,沿海平原狭小 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多高原、山地 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 东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 北部平原,南部高原 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低缓山地
河流 河流短促 ①勒拿河、叶尼塞河和鄂毕河注入北冰洋; ②伏尔加河注入里海 恒河注入孟加拉湾 墨累河为最长河流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密西西比河注入墨西哥湾
气候 以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具有海洋性特征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以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自然资源 地域狭小,资源贫乏 自然资源丰富,种类齐全 矿产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储量大、品质优、埋藏浅、易开采 盛产黄金和金刚石 ——
(3)人文环境:经济与文化。
国家 日本 俄罗斯 印度 澳大利亚 巴西 美国
经 济 发 展 农 业 —— 分布在伏尔加河和顿河流域,产量不稳定 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 农牧业发达,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咖啡、甘蔗、柑橘产量居世界首位 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世界上的农业强国
工 业 ①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制成品; ②集中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 重工业发达,消费品制造业发展相对滞后 服务外包产业发达,被称为“世界办公室” ①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②服务业成为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 工业大国,钢铁、汽车、飞机制造等跻身于世界重要的生产国行列 工业部门体系完整,生产规模大,技术先进,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城 市 ①首都东京; ②横滨和神户是著名的港口 ①首都莫斯科,是交通枢纽; ②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 ①新德里——印度的首都; ②班加罗尔——软件产业中心; ③加尔各答、孟买——两大港口城市 首都堪培拉,悉尼是最大城市 ①首都是巴西利亚; ②第一大城市圣保罗; ③第二大城市里约热内卢 ①首都华盛顿; ②最大城市为纽约; ③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东南的“硅谷”是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居民 与文化 以黄色人种为主,通用日语,文化具有东西方兼容的特征 以白色人种为主,居民以俄罗斯族为主 以黄色人种为主,世界人口第二大国,仅次于中国 ①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通用英语; ②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①混血种人数量多;种族构成复杂,白色人种占一半多; ②特色文化有狂欢节、桑巴舞、足球 ①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移民众多; ②原住民印第安人属于黄色人种
【常考题精炼】
(2024·湘潭学业考)当你漫步在椰林婆娑的东南亚海滨,扑面而来的是湿热的热带气息;来到南亚乡村的田间地头,你会为这里传统的生活方式而感慨。每一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特色。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地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B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2.下列有关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B.南亚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
C.东南亚华人、华侨众多
D.地势都是南北高、中部低
【解析】本题组考查南亚、东南亚的相关知识。第1题,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第2题,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南亚是印度教和佛教的发源地;中南半岛地势北高南低,印度半岛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3.(2024·益阳学业考)读日本及澳大利亚略图,结合图中信息,日本有可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商品是( A )
①铁矿 ②煤矿 ③牛肉 ④汽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日本和澳大利亚的知识以及读图能力。日本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矿产资源缺乏,需要从国外进口,而澳大利亚的铁、煤资源丰富,所以日本可以从澳大利亚进口铁和煤;另外澳大利亚农牧业发达,羊毛和牛肉大量出口。
(2024·北部湾学业考)读澳大利亚和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及两国沿某一纬线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所学知识完成4~6题。
4.下列叙述符合两国的是( D )
A.东临太平洋
B.地势东西两侧低,中间高
C.农产品出口大国,且品种相同
D.农业生产区域专业化,机械化水平高
5.关于澳大利亚农业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粗放牧羊带分布在北部沿海
B.粗放牧牛带分布在北温带
C.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分布在南回归线附近
D.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分布在南部沿海
6.关于美国本土农业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乳畜带光照强
B.小麦区、玉米带土壤贫瘠
C.亚热带作物带热量充足
D.畜牧和灌溉农业区降水丰富
【解析】本题组考查澳大利亚和美国的自然特征及农业发展特点。第4题,从剖面图可知,美国和澳大利亚地势都是东西高、中部低;澳大利亚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而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两国实现了农业生产区域专业化,机械化水平高;两国都是农产品出口大国,但品种不同。第5题,结合澳大利亚农业带分布图的图例可知,粗放牧羊带分布在东、西部沿海及内陆地区;粗放牧牛带分布地跨热带和南温带。第6题,读图可知,美国乳畜带主要位于东北部地区,气候冷湿,利于牧草生长,光照并不充足;小麦区和玉米带位于密西西比河冲积形成的中部平原地区,土壤肥沃;畜牧和灌溉农业区主要位于西部高原山地,受地形因素的影响,降水稀少,草场广布;亚热带作物带纬度位置低,热量充足。
(2024·海南学业考)读两国示意图,完成7、8题。
7.关于两国自然地理环境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东部濒临大西洋
B.河流均自西向东流
C.中部地势低平
D.热带雨林面积广大
8.关于两国人文地理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人口集中在本国北部
B.人口数量均为所在大洲之最
C.属于经济发达的国家
D.盛产咖啡、可可、天然橡胶
【解析】本题组考查美国和巴西的相关知识。第7题,美国密西西比河自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亚马孙河自西向东注入大西洋;美国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巴西地势北部低,南部高;美国主要位于北温带,境内没有热带雨林分布。第8题,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巴西东南部气候适宜,交通便利,人口和城市密集;美国和巴西人口数量均为所在大洲之最;美国属于发达国家,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咖啡、可可、天然橡胶属于热带经济作物,美国主要位于北温带,不盛产热带经济作物。
9.(2024·广安学业考)巴西是世界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世界热带面积最大的地区,请对比两个区域,回答下列问题。
(1)原产于撒哈拉以南非洲,但却在巴西种植面积、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的作物是咖啡。
(2)图中甲、乙两条河流,都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河流流量大、流域面积广。
(3)巴西森林面积广大,以下选项体现了甲处森林的生态作用是B。
①地球之肺 ②世界动植物王国
③天然野生动物园 ④提供药材
⑤涵养水源 ⑥提供木材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①⑤⑥
(4)两区域资源丰富,尤其是巴西的铁矿石储量、开采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
【解析】本题考查巴西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第(1)题,咖啡在巴西种植面积、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第(2)题,图中甲河是亚马孙河,乙河是刚果河,两条河流都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第(3)题,甲处是亚马孙热带雨林,体现其生态作用的有地球之肺、世界动植物王国、涵养水源等;提供药材、提供木材体现的是其经济作用。天然野生动物园指的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第(4)题,巴西的铁矿石储量、开采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
考点二 中国区域
【解题突破点】
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差异:
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示意图
地理位置 秦岭-淮河以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续表
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自 然 环 境 地形 以平原、高原为主 ①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②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 ③沿江有平原和三角洲 东部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以高原为主,主体部分是青藏高原,还有海拔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
气候 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以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
特征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湿热 干旱 高寒
续表
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经 济 发 展 农业 以旱地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棉花、花生和甜菜等,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以水田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等,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 以畜牧业为主,优良畜种有三河马、三河牛和新疆细毛羊;种植业以灌溉农业为主 以畜牧业为主,优良畜种有牦牛等;种植业为河谷农业
工业 有辽中南和京津唐工业基地 有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石油、天然气丰富,西气东输工程起点 太阳能、地热资源丰富
2.三个跨省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差异:
区域 东北三省 黄土高原 长江三角洲
示意图
位置和 范围 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续表
区域 东北三省 黄土高原 长江三角洲
自 然 环 境 地形 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呈现山环水绕的格局 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有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黄土川等地貌 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
河流 黑龙江、松花江、辽河 黄河 长江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气候冷湿 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
经 济 发 展 农业 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大豆、水稻、春小麦和甜菜,农作物一年一熟 种植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谷子,农作物两年三熟或者一年两熟 盛产水稻,被称为“鱼米之乡”
工业 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储量丰富 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城市 沈阳、大连、长春和哈尔滨 太原、西安 ①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②上海是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生态 保护 面临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努力摆脱对资源的过度依赖 通过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修建堤坝和小型水库等工程措施来治理水土流失 ——
3.四个省级行政区域:
项目 北京市 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台湾省
示意图
位置和 范围 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角,与河北省和天津市接壤 ①分别位于珠江口东、西两岸; ②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北邻深圳; ③澳门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三部分,北临珠海 位于祖国东南沿海,主体是台湾岛,还包括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
自 然 环 境 地形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为山地和丘陵,东南部为平原 以山地、丘陵为主 三分之二是山地,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玉山是我国东部最高峰
河流 均由西北向东南注入渤海 —— 浊水溪是最长的河流,日月潭是最大的湖泊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自然资源 —— —— 矿产、水产、森林资源丰富
经济发展 ①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②长城、北京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③还有体现历史传统文化的四合院、胡同、牌楼等 ①香港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及航运中心; ②澳门的支柱产业是博彩旅游业 ①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 ②20世纪60年代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③20世纪90年代开始,重点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
4.两个省内区域:
区域 塔里木盆地 三江源地区
示意图
地理位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 青海省南部
续表
区域 塔里木盆地 三江源地区
自然环境 地形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河流 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自然资源 石油、天然气丰富 独特的生物资源
经济发展 西气东输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高原湿地
【常考题精练】
(2024·昆明学业考)下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东北三省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有关两地区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三山夹两盆”是东北三省的地形格局
B.冷湿是东北三省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
C.“山环水绕”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形格局
D.高寒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
2.有关两地区经济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棉花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
B.甜菜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的油料作物
C.两地区都有丰富的石油和煤
D.两地区都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3.图中省级行政区域与其省级行政中心对应正确的是( A )
A.黑龙江省—哈尔滨
B.吉林省—沈阳
C.辽宁省—乌鲁木齐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长春
【解析】本题组考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省级行政区域和省级行政中心。第1题,“三山夹两盆”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形格局;“山环水绕”是东北三省的地形格局;干旱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第2题,读图可知,棉花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甜菜是东北三省主要的糖料作物;两地区石油和煤都比较丰富;两地区水能资源都不丰富。第3题,吉林省行政中心是长春;辽宁省行政中心是沈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中心是乌鲁木齐。
读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4~6题。
4.下列叙述与长江三角洲特征相符的是( A )
A.河网密布,鱼米之乡
B.黄土广布,沟壑纵横
C.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D.地形崎岖,多山间盆地
5.两区域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突出的优势条件是( B )
A.海陆空交通便利
B.毗邻港澳,是著名的侨乡
C.科技发达,人才众多
D.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6.关于香港和澳门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地狭人稠,矿产资源丰富
B.博彩旅游业是香港主要的经济支柱
C.香港位于珠江口西侧,澳门位于珠江口东侧
D.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
【解析】本题组考查长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港澳的经济特点以及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关系。第4题,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有“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之称;B是黄土高原的特征;C是青藏高原的特征;D是云贵高原的特征。第5题,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毗邻港澳,很多地方是侨乡)、政策的优惠及人文因素的优势,重点发展了外向型经济。第6题,香港和澳门地狭人稠,矿产资源缺乏;博彩旅游业是澳门主要的经济支柱;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
读甲、乙两区域地图,完成7~9题。
7.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甲、乙两区域河流流向均由四周流向中部
B.甲区域河流水源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乙区域河流水源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
C.两区域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小
D.两区域河流水能资源都丰富
8.甲、乙两区域的交通线都呈环状分布在四周,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C )
A.气候、水源 B.地形、矿产
C.水源、地形 D.矿产、城镇
9.对于甲、乙两区域环境特征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甲区域人口密度小,乙区域人口密度大
B.甲区域位于半干旱区,乙区域位于湿润区
C.甲区域天然气资源丰富,乙区域森林资源丰富
D.甲区域发展了绿洲农业,乙区域发展了水田农业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塔里木盆地和海南岛的自然、人文环境特征。第7题,读图分析可知,甲是塔里木盆地,乙是海南岛。甲区域河流水源主要来自周围高山冰雪融水,所以由四周流向中部,乙区域河流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所以河流自中部流向四周;两区域河流汛期都在夏季,水量季节变化都较大;乙区域河流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第8题,新疆气候干旱,在天山山麓、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边缘山麓地带,依靠高山冰雪融水灌溉,分布着较多的绿洲农业区。塔里木盆地的城镇和交通线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边缘,该地带多高山冰雪融水,所以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源;海南岛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该地区地形平坦;海南岛的中部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因此,海南岛交通线受地形的影响呈环状分布在四周的沿海地区。第9题,塔里木盆地位于干旱区,海南岛位于湿润区。
10.(2024·本溪学业考)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同构成中国区域发展的新格局。读长江三角洲区域图和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图可知,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A(填字母)、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九个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组成,总面积5.6万平方千米,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2)粤港澳大湾区要建成内地与港澳深度融合的示范区。粤港澳三地在经济中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下列属于香港的优势是D。
A.土地价格低廉
B.日用消费品丰富而廉价
C.劳动力资源丰富
D.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3)读长江三角洲区域图,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该工业区的核心城市C是上海。
(4)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城市间密切的联系得益于C。
A.旅游业蓬勃发展
B.生活水平急剧提高
C.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发达
D.信息技术广泛应用
(5)长江三角洲区域和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共同的区位优势是D。
①位于河流下游地区,沟通沿海与内陆地区的联系
②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是我国海上航运的重要枢纽
③处于河流的三角洲区域,港口较多,海运优势明显
④背靠广大的内陆地区,对内陆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相关知识。第(1)题,粤港澳大湾区由A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九市组成,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第(2)题,香港的发展优势是资金、信息、技术、管理,而内地则利用土地、自然资源、厂房、能源和劳动力优势,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第(3)题,图中C是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第(4)题,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城市间密切的联系得益于发达的交通即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发达。第(5)题,长江三角洲和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区位优势有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是我国海上航运的重要枢纽;位于河流下游地区,沟通沿海与内陆地区的联系;处于河流的三角洲区域,港口较多,海运优势明显;背靠广大的内陆地区,对内陆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强,工业基础和科技力量雄厚,消费市场广阔等。
11.(2024·黄石学业考)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甲和乙两大地理区域的农业生产均以畜牧业为主。
(2)甲地理区域中,A地的自然景观是草原,B地的自然景观是荒漠草原,C地的自然景观是荒漠;导致A、B、C三地自然景观呈现出东西向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的降水自东向西呈减少趋势。
(3)乙地理区域突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但有些地域也有种植业分布,其一般分布在图中①(选填①或②)地带,最主要的原因是该处位于河谷地带,海拔较低,水热条件较好。
【解析】本题考查西部地区的农业部门,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及种植业发展等知识。第(1)题,读图可得,甲是西北地区,乙是青藏地区。这两个地理区域降水量小于400 mm,草场广布,适合发展畜牧业,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地区。第(2)题,在西北地区中,自东向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导致自东向西自然景观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第(3)题,青藏地区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这里热量不足制约着种植业的发展,在海拔较低、水热条件较好的河谷地区发展种植业,主要种植青稞、豌豆等农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