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澳大利亚 巴西 美国 全球化与不平衡发展
考点一 澳大利亚
1.古老的大陆:
地理位置 南半球,介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中低纬度,大部分位于热带、亚热带
领土组成 Ⅰ澳大利亚大陆、Ⅱ塔斯马尼亚岛和周围的一些岛屿,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主要特点 独占一个大陆,自然环境单一,生物演化缓慢
典型动物 袋鼠、鸭嘴兽、鸸鹋等
2.干燥的自然环境:
地形 东部①山地、中部②平原、西部③高原
气候 气候带呈半环状分布,炎热干燥,降水量自北、东、南三面沿海向中西部递减
河流 河流发育稀少,最大河流是墨累河
3.南半球经济发达的国家:
(1)农牧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农业带 分布 条件
混合经营带 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地区 降水条件较好,土壤肥沃
粗放牧羊带和粗放牧牛带 广大的中西部地区 气候比较干燥
(2)工矿业——“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0%左右。
(4)人口与城市。
①分布地区: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②主要城市:
堪培拉 首都,全国的政治、文化和科技中心,服务业发达
悉尼 最大的城市,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
墨尔本 第二大城市,海、陆、空交通枢纽
考点二 巴西
1.地理位置:大部分位于南半球,全部位于西半球,东临大西洋。
2.自然环境:
(1)地形、气候。
Ⅰ亚马孙平原 热带雨林气候
Ⅱ巴西高原 热带草原气候
(2)河流:a亚马孙河。
3.种族构成复杂:
基本概况 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种族构成 白种人占比例最多,印第安人是当地原住居民,混血种人比例不断增加
多元文化 ①传统节日——狂欢节;②民族舞蹈——桑巴舞
4.发展中的工农业:
(1)农业。
经济作物 咖啡、甘蔗、柑橘等产量居世界前列,被誉为“咖啡王国”
粮食作物 大豆、玉米、水稻,大豆产量仅次于美国
畜牧业 发展较为迅速
(2)工业。
主要矿产 铁矿石的储量、开采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主要能源 水电,最大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
工业部门 采矿、冶金等,工业体系比较完整
工业分布 东南部的A圣保罗、B里约热内卢等城市
主要城市 首都——巴西利亚;最大城市——圣保罗
5.热带雨林的保护:
(1)分布:位于亚马孙平原上,其中60%在巴西境内。
(2)美称:“世界动植物王国”“地球之肺”。
(3)问题:过度采伐和开发,水土流失现象不断加剧,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4)保护:1978年,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的相关国家签订了《亚马孙合作条约》;2000年,巴西颁布了《亚马孙地区生态保护法》。
考点三 美国
1.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2)海陆位置:西临A太平洋,东临B大西洋,北邻C加拿大,南邻E墨西哥,东南临D墨西哥湾。
2.自然环境:
(1)地形:西部高大的山地,中部平原面积广大,东部低矮的山地。
(2)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3)河流:密西西比河。
3.移民国家与多元文化:
领土组成 主体部分位于北美洲中部,两个海外州:Ⅰ阿拉斯加州、Ⅱ夏威夷州
居民构成 主要人种为白种人,原住居民是印第安人,黑种人有较大比例
4.现代化的农业:
(1)自然条件。
气候 地处北温带,气候温和,降水较丰富
地形 平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
水源 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
(2)农业特点:机械化、自动化和专业化。
地位 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主要农业带(区) ①乳畜带、②玉米带、③小麦区、④棉花带、⑤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区
5.引领美国制造业的高新技术产业:
(1)主要特点:技术先进、门类齐全、实力雄厚、劳动生产率高。
(2)区域分布:很不平衡。
名称 分布 特点
传统工业区 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地区 传统的制造业集中区
新兴工业区 西部和南部 石油化工、电子、航空航天
(3)著名高新技术产业园:位于旧金山东南部的“硅谷”。
考点四 全球化与不平衡发展
1.经济全球化:
(1)划分原则: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可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2)地区分布:①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大洋洲;②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3)含义: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资源、技术、资本等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4)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
利:①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 ②有利于资本和产品的全球性流动;③有利于各国、各地区经济与技术的密切合作; ④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加剧了国际间的贫富分化。
(5)重要国际组织:①世界上最大的经济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②联合国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组织。
2.发展问题与南北关系:
(1)发展问题:以区域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为主要标志,突出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2)南北关系。①分布规律:发达国家大多分布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②南北问题:国际上通常以“南”“北”代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因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差距的问题,又被称为“南北问题”。
【教材整合点】
1.美国东北部与欧洲西部乳畜业的发展条件:
(1)自然条件:美国东北部气候冷湿,欧洲西部全年温和湿润,便于牧草生长。
(2)社会经济条件:城市人口密集,需求量大。
2.巴西与澳大利亚的共同点:
(1)热带面积广大,热带气候为主。
(2)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铁矿资源。
(3)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
考点一 澳大利亚的农业分布及发展条件
【典题示范】
(2024·苏州学业考)澳大利亚绵羊品种繁多,不同品种的绵羊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其中,细毛羊喜欢温暖干燥的气候;半细毛羊适应湿热的环境,惧怕干燥;肉用羊和肉毛兼用羊喜欢温暖湿润、全年温差不大的气候。如图为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和牧羊带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澳大利亚牧羊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B )
①地势平坦 ②国内需求量大
③草场广阔 ④气候条件适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粗放牧羊带适合放牧的品种是( A )
A.细毛羊 B.肉用羊
C.半细毛羊 D.肉毛兼用羊
[思维路径]
信息 提取 降水量与牧羊带分布
综合 分析 (1)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国内需求量不大 (2)粗放牧羊带降水较少,以喜欢温暖干燥的细毛羊为主,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以肉用羊为主,绵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肉用羊和毛用羊并重
【考点突破】
1.地形因素: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起伏和缓,面积辽阔的草原为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2.气候因素: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西南部为地中海气候,比较温暖湿润,既适合牧草的生长,又能广泛种植小麦。
3.水源:大自流盆地,地下水丰富,井水盐度较高,适宜牲畜饮用。墨累河提供灌溉便利。
4.生存条件:澳大利亚大陆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没有大型食肉动物,绵羊没有天敌,在此大量繁殖,使澳大利亚逐步成为世界养羊最多的国家。
【命题拓展】
(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与农业)家住北京的小明和同学们一起利用寒假时间去澳大利亚旅游,请你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对他们旅途中的见闻作出解释。
(1)澳大利亚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位于南半球,旅游时澳大利亚正处于夏季,所以同学们出发之前准备了短袖T恤。
(2)第一站,同学们来到了澳大利亚最大城市悉尼,参观了当地的著名建筑悉尼歌剧院。接着同学们游览了郊区的野生动物园,发现该国独特的野生动物袋鼠、考拉(任写两种)。
(3)第二站,同学们参观了当地的牧场,据图可知当地的养羊业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地形区)。分析当地发展养羊业的有利条件。
答:地形平坦,草原辽阔,地下水丰富。
(4)第三站,同学们来到澳大利亚西部,游览了世界最大的独块岩体——艾尔斯巨石,周边的植被景观是荒漠。
(5)珀斯为地中海气候,当时的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因此容易发生森林大火。
【解析】本题考查澳大利亚区域特征和经济发展。第(1)题,澳大利亚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寒假期间北半球正值冬季,南半球为夏季。第(2)题,澳大利亚最大城市和海港为悉尼,海滨有世界著名建筑——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独特的野生动物有袋鼠、树袋熊(考拉)、鸭嘴兽、鸸鹋等。第(3)题,澳大利亚中部平原地形平坦,草原辽阔,地下水丰富,适合发展养羊业。澳大利亚羊毛和羊肉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被称作“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第(4)题,澳大利亚西部以高原为主,气候干旱,荒漠广布。西部高原上有世界最大的独块岩体——艾尔斯巨石,周边是荒漠。第(5)题,据图可知,珀斯位于南纬30°~40°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容易发生森林火灾。
考点二 巴西的经济与人口
【典题示范】
(2024·赣州学业考)读巴西略图,完成1~3题。
1.巴西( C )
A.首都为里约热内卢
B.北部人口稠密
C.盛产热带经济作物
D.属于发达国家
2.巴西的乙醇汽车以酒精(源于甘蔗加工)为燃料。巴西的酒精厂主要分布在( B )
A.北部 B.东南部
C.西部 D.西北部
3.据图中信息可知,巴西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A )
A.资金技术雄厚 B.劳动力充足
C.矿产资源丰富 D.海运便利
[思维路径]
信息 提取 (1)巴西人口、甘蔗与工业的分布 (2)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综合 分析 (1)读取图例,巴西首都是巴西利亚,巴西的人口、甘蔗和工业均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2)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不雄厚
[借题发挥]
4.亚马孙平原种植业发达吗
答:不发达,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密布,气候过于湿热,不适合发展种植业。
【考点突破】
1.亚马孙平原→气候过于湿热→人口稀疏。
2.巴西高原→海拔较高,凉爽宜人→首都巴西利亚分布于此。
3.
【命题拓展】
(美国和巴西的工农业)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美国和巴西是全球大豆产出和出口贡献最大的两个国家。2024年,美国各产区大豆平均出厂价为395美元/吨,而巴西仅为295美元/吨左右。美国大豆运输成本远远低于巴西大豆,但巴西廉价的土地和人力成本使得大豆的出厂价远低于美国。
城市 工业部门
累西腓 纺织工业、食品工业
里约热内卢 纺织工业、汽车工业、钢铁工业、造船工业
圣保罗 纺织工业、汽车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
(1)美国的农业生产实现了地区专业(或专业)化和机械化,其大豆种植区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密西西比河(或五大湖)。
(2)与美国相比,巴西种植大豆更有利的气候条件是热量充足,降水较多。结合材料,说明巴西大豆价格比美国大豆价格低的原因:廉价的土地和人力成本。
(3)巴西北部没有成为农业主产区的原因是( C )
A.地形崎岖
B.灌溉水源少
C.该地区是热带雨林保护区
D.气候干旱
(4)巴西的农矿产品丰富,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结合图表材料,简述巴西工业分布与原材料之间的关系。
答:工业部门靠近原料产地。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与巴西的地理知识。第(1)题,根据美国略图及材料可知,美国的农业特点是地区生产专业化,生产机械化,商品化程度高等;根据图甲可知,大豆分布在美国的中部平原,这里有密西西比河的水源灌溉。第(2)题,巴西大面积位于热带地区,与美国相比,巴西种植大豆更有利的气候条件是热量充足,降水较多;巴西大豆价格比美国大豆价格低的原因是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劳动力成本低,土地廉价。第(3)题,巴西北部是亚马孙平原,地形平坦,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主要分布热带雨林保护区,所以没有成为农业主产区。第(4)题,结合图表材料可知,巴西的工业分布主要是靠近原料产地。
考点三 美国的经济
【典题示范】
(2024·眉山学业考)读美国本土工业、农业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本土的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地区是其传统的制造业集中区;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使西部和南部逐渐成为了电子、航空航天等为主的新兴(微电子、高新技术)工业区。
(2)美国小麦、玉米、棉花等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美国形成了多个专业化的农业带(区),华盛顿所在地附近的农业带名称是乳畜带。
(3)美国发达的经济和富裕的生活方式,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资源的基础上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美国资源、能源的进口量大于(大于、小于)出口量。
[思维路径]
信息 提取 美国本土的工业分布和农业带分布
综合 分析 (1)美国东北部是其传统的制造业区,西部和南部是新兴工业区 (2)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华盛顿附近(五大湖附近)气候冷湿,适合牧草生长,靠近消费市场、适合发展乳畜业 (3)美国工业发达,资源、能源的进口量大于出口量
【考点突破】
1.农业带(区)与发展条件:
农业带(区) 发 展 条 件
乳畜带 位置偏北,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城市和人口分布密集,肉、奶需求量大
玉米带 温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适合玉米生长
小麦区 地势平坦,土质好,雨热同期,适合小麦生长,密西西比河灌溉便利
畜牧业和灌 溉农业区 多高原、高山,降水少,适宜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发展
亚热带 作物带 亚热带湿润气候,高温多雨,地势低平,适合亚热带作物生长
2.美国三大工业区的发展条件及工业部门:
地 区 东北部地区 南部地区 西部地区
发展条件 ①开发最早 ②煤铁丰富 ③运输便利 ①“阳光地带” ②石油丰富 ①环境优美 ②知识密集
工业部门 钢铁、汽车、化学工业 石油、宇航、飞机、电子工业 宇航、飞机、电子工业
工业中心 纽约、芝加哥、底特律 休斯敦 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洛杉矶
【命题拓展】
(局部地区农业带发展条件)芝加哥是美国中部最大城市,以屠宰、粮食加工和罐头生产等食品加工业闻名世界。下图为芝加哥及周边地区图。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 A )
A.地跨美国和加拿大
B.湖泊均位于美国境内
C.铁路线与纬线平行
D.盛产热带经济作物
2.芝加哥发展食品加工业的条件有( A )
①靠近乳畜带和玉米带,原材料丰富
②湖泊密布,冬季多暴风雪
③城市数量多,市场需求量大
④附近的煤、铁资源丰富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解析】本题组考查北美五大湖地区。第1题,图中所示的是北美五大湖地区,密歇根湖全部位于美国境内,其余湖泊属于美国和加拿大共有;图中的铁路线与纬线不平行;图示区域位于北温带,不盛产热带经济作物。第2题,从图中看出,芝加哥位于美国的东北部地区,该地区乳畜业发达,靠近玉米带,原材料丰富,且该区域城市和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阔,因此芝加哥发展食品加工业条件优越。第二讲 澳大利亚 巴西 美国 全球化与不平衡发展
考点一 澳大利亚
1.古老的大陆:
地理位置 南半球,介于 和印度洋之间,中低纬度,大部分位于热带、亚热带
领土组成 Ⅰ澳大利亚大陆、Ⅱ 岛和周围的一些岛屿,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主要特点 独占一个大陆,自然环境单一,生物演化缓慢
典型动物 袋鼠、鸭嘴兽、鸸鹋等
2.干燥的自然环境:
地形 东部① 、中部② 、西部③
气候 气候带呈 分布,炎热干燥,降水量自北、东、南三面沿海向中西部递减
河流 河流发育稀少,最大河流是 河
3.南半球经济发达的国家:
(1)农牧业——“ ”。
农业带 分布 条件
混合经营带 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地区 降水条件较好,土壤肥沃
粗放牧羊带和粗放牧牛带 广大的中西部地区 气候比较干燥
(2)工矿业——“ ”。
(3)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0%左右。
(4)人口与城市。
①分布地区:集中分布在 地区。
②主要城市:
堪培拉 首都,全国的政治、文化和科技中心,服务业发达
悉尼 最大的城市,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
墨尔本 第二大城市,海、陆、空交通枢纽
考点二 巴西
1.地理位置:大部分位于 半球,全部位于 半球,东临 洋。
2.自然环境:
(1)地形、气候。
Ⅰ 热带雨林气候
Ⅱ 热带草原气候
(2)河流:a 河。
3.种族构成复杂:
基本概况 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种族构成 白种人占比例最多, 人是当地原住居民,混血种人比例不断增加
多元文化 ①传统节日—— 节;②民族舞蹈—— 舞
4.发展中的工农业:
(1)农业。
经济作物 咖啡、 、柑橘等产量居世界前列,被誉为“ ”
粮食作物 大豆、玉米、水稻, 产量仅次于美国
畜牧业 发展较为迅速
(2)工业。
主要矿产 铁矿石的储量、开采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主要能源 水电,最大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
工业部门 采矿、冶金等,工业体系比较完整
工业分布 东南部的A 、B 等城市
主要城市 首都——巴西利亚;最大城市——圣保罗
5.热带雨林的保护:
(1)分布:位于亚马孙平原上,其中60%在巴西境内。
(2)美称:“ ”“地球之肺”。
(3)问题:过度采伐和开发,水土流失现象不断加剧,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4)保护:1978年,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的相关国家签订了《亚马孙合作条约》;2000年,巴西颁布了《亚马孙地区生态保护法》。
考点三 美国
1.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 带。
(2)海陆位置:西临A 洋,东临B 洋,北邻C ,南邻E ,东南临D 湾。
2.自然环境:
(1)地形:西部高大的山地,中部平原面积广大,东部低矮的山地。
(2)气候:以 气候为主。
(3)河流: 河。
3.移民国家与多元文化:
领土组成 主体部分位于北美洲中部,两个海外州:Ⅰ 州、Ⅱ夏威夷州
居民构成 主要人种为白种人,原住居民是 人,黑种人有较大比例
4.现代化的农业:
(1)自然条件。
气候 地处北温带,气候温和,降水较丰富
地形 平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
水源 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
(2)农业特点:机械化、自动化和专业化。
地位 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主要农业带(区) ① 、② 、③ 、④ 、⑤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区
5.引领美国制造业的高新技术产业:
(1)主要特点:技术先进、门类齐全、实力雄厚、劳动生产率高。
(2)区域分布:很不平衡。
名称 分布 特点
传统工业区 东北部 洋沿岸和 地区 传统的制造业集中区
新兴工业区 西部和南部 石油化工、电子、航空航天
(3)著名高新技术产业园:位于旧金山东南部的“硅谷”。
考点四 全球化与不平衡发展
1.经济全球化:
(1)划分原则:根据 的高低,通常可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2)地区分布:①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 洲、欧洲、 洲;②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 , 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3)含义: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资源、技术、资本等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4)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
利:①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 ②有利于资本和产品的全球性流动;③有利于各国、各地区经济与技术的密切合作; ④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加剧了国际间的贫富分化。
(5)重要国际组织:①世界上最大的经济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②联合国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组织。
2.发展问题与南北关系:
(1)发展问题:以区域经济发展的 为主要标志,突出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2)南北关系。①分布规律:发达国家大多分布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②南北问题:国际上通常以“ ”“ ”代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因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的问题,又被称为“南北问题”。
【教材整合点】
1.美国东北部与欧洲西部乳畜业的发展条件:
(1)自然条件:美国东北部气候冷湿,欧洲西部全年温和湿润,便于牧草生长。
(2)社会经济条件:城市人口密集,需求量大。
2.巴西与澳大利亚的共同点:
(1)热带面积广大,热带气候为主。
(2)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铁矿资源。
(3)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
【典题示范】
(2024·苏州学业考)澳大利亚绵羊品种繁多,不同品种的绵羊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其中,细毛羊喜欢温暖干燥的气候;半细毛羊适应湿热的环境,惧怕干燥;肉用羊和肉毛兼用羊喜欢温暖湿润、全年温差不大的气候。如图为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和牧羊带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澳大利亚牧羊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①地势平坦 ②国内需求量大
③草场广阔 ④气候条件适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粗放牧羊带适合放牧的品种是( )
A.细毛羊 B.肉用羊
C.半细毛羊 D.肉毛兼用羊
[思维路径]
信息 提取 降水量与牧羊带分布
综合 分析 (1)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国内需求量不大 (2)粗放牧羊带降水较少,以喜欢温暖干燥的细毛羊为主,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以肉用羊为主,绵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肉用羊和毛用羊并重
【考点突破】
1.地形因素: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起伏和缓,面积辽阔的草原为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2.气候因素: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西南部为地中海气候,比较温暖湿润,既适合牧草的生长,又能广泛种植小麦。
3.水源:大自流盆地,地下水丰富,井水盐度较高,适宜牲畜饮用。墨累河提供灌溉便利。
4.生存条件:澳大利亚大陆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没有大型食肉动物,绵羊没有天敌,在此大量繁殖,使澳大利亚逐步成为世界养羊最多的国家。
【命题拓展】
(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与农业)家住北京的小明和同学们一起利用寒假时间去澳大利亚旅游,请你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对他们旅途中的见闻作出解释。
(1)澳大利亚位于北京的 方向,位于南半球,旅游时澳大利亚正处于 季,所以同学们出发之前准备了短袖T恤。
(2)第一站,同学们来到了澳大利亚最大城市 ,参观了当地的著名建筑 。接着同学们游览了郊区的野生动物园,发现该国独特的野生动物 、 (任写两种)。
(3)第二站,同学们参观了当地的牧场,据图可知当地的养羊业主要分布在 (地形区)。分析当地发展养羊业的有利条件。
(4)第三站,同学们来到澳大利亚西部,游览了世界最大的独块岩体—— ,周边的植被景观是 。
(5)珀斯为 气候,当时的气候特征是 ,因此容易发生森林大火。
【典题示范】
(2024·赣州学业考)读巴西略图,完成1~3题。
1.巴西( )
A.首都为里约热内卢
B.北部人口稠密
C.盛产热带经济作物
D.属于发达国家
2.巴西的乙醇汽车以酒精(源于甘蔗加工)为燃料。巴西的酒精厂主要分布在( )
A.北部 B.东南部
C.西部 D.西北部
3.据图中信息可知,巴西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
A.资金技术雄厚 B.劳动力充足
C.矿产资源丰富 D.海运便利
[思维路径]
信息 提取 (1)巴西人口、甘蔗与工业的分布 (2)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综合 分析 (1)读取图例,巴西首都是巴西利亚,巴西的人口、甘蔗和工业均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2)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不雄厚
[借题发挥]
4.亚马孙平原种植业发达吗
【考点突破】
1.亚马孙平原→气候过于湿热→人口稀疏。
2.巴西高原→海拔较高,凉爽宜人→首都巴西利亚分布于此。
3.
【命题拓展】
(美国和巴西的工农业)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美国和巴西是全球大豆产出和出口贡献最大的两个国家。2024年,美国各产区大豆平均出厂价为395美元/吨,而巴西仅为295美元/吨左右。美国大豆运输成本远远低于巴西大豆,但巴西廉价的土地和人力成本使得大豆的出厂价远低于美国。
城市 工业部门
累西腓 纺织工业、食品工业
里约热内卢 纺织工业、汽车工业、钢铁工业、造船工业
圣保罗 纺织工业、汽车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
(1)美国的农业生产实现了 化和机械化,其大豆种植区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
(2)与美国相比,巴西种植大豆更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结合材料,说明巴西大豆价格比美国大豆价格低的原因: 。
(3)巴西北部没有成为农业主产区的原因是( )
A.地形崎岖
B.灌溉水源少
C.该地区是热带雨林保护区
D.气候干旱
(4)巴西的农矿产品丰富,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结合图表材料,简述巴西工业分布与原材料之间的关系。
【典题示范】
(2024·眉山学业考)读美国本土工业、农业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本土的 部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地区是其传统的制造业集中区;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使西部和南部逐渐成为了电子、航空航天等为主的 工业区。
(2)美国小麦、玉米、棉花等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最大的 出口国;美国形成了多个专业化的农业带(区),华盛顿所在地附近的农业带名称是 带。
(3)美国发达的经济和富裕的生活方式,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资源的基础上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美国资源、能源的进口量 (大于、小于)出口量。
[思维路径]
信息 提取 美国本土的工业分布和农业带分布
综合 分析 (1)美国东北部是其传统的制造业区,西部和南部是新兴工业区 (2)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华盛顿附近(五大湖附近)气候冷湿,适合牧草生长,靠近消费市场、适合发展乳畜业 (3)美国工业发达,资源、能源的进口量大于出口量
【考点突破】
1.农业带(区)与发展条件:
农业带(区) 发 展 条 件
乳畜带 位置偏北,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城市和人口分布密集,肉、奶需求量大
玉米带 温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适合玉米生长
小麦区 地势平坦,土质好,雨热同期,适合小麦生长,密西西比河灌溉便利
畜牧业和灌 溉农业区 多高原、高山,降水少,适宜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发展
亚热带 作物带 亚热带湿润气候,高温多雨,地势低平,适合亚热带作物生长
2.美国三大工业区的发展条件及工业部门:
地 区 东北部地区 南部地区 西部地区
发展条件 ①开发最早 ②煤铁丰富 ③运输便利 ①“阳光地带” ②石油丰富 ①环境优美 ②知识密集
工业部门 钢铁、汽车、化学工业 石油、宇航、飞机、电子工业 宇航、飞机、电子工业
工业中心 纽约、芝加哥、底特律 休斯敦 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洛杉矶
【命题拓展】
(局部地区农业带发展条件)芝加哥是美国中部最大城市,以屠宰、粮食加工和罐头生产等食品加工业闻名世界。下图为芝加哥及周边地区图。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 )
A.地跨美国和加拿大
B.湖泊均位于美国境内
C.铁路线与纬线平行
D.盛产热带经济作物
2.芝加哥发展食品加工业的条件有( )
①靠近乳畜带和玉米带,原材料丰富
②湖泊密布,冬季多暴风雪
③城市数量多,市场需求量大
④附近的煤、铁资源丰富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