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章末总结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章末总结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5-11 18:1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章末总结
第*页
知识网络构建
1. 原子结构
2. 元素性质
第*页
高考素养提升
   
考向一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 判断正误
(1)基态镍原子价电子排布式:3d10。 (   )
(2)基态碳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 (   )



(5)基态24Cr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 (   )
(6)基态锗原子(32Ge)核外电子排布式为4s24p2。 (   )



2. (1)基态Fe2+的3d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
解析:基态Fe2+的3d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
(2)基态Cu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
解析:基态Cu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9。
(3)基态锑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
解析:锑原子位于第5周期ⅤA族,其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5s25p3。
(4)基态硫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 。
解析:硫是第3周期ⅥA族元素,基态硫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4。
(5)基态F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
解析:Fe为26号元素,基态F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
 
3d9 
5s25p3 
3s23p4 
3d64s2  
3. (1)氟原子激发态的电子排布式是 (填字母,下同),其中能量较高的 是 。
a.1s22s22p43s1 b.1s22s22p43d2
c.1s22s12p5 d.1s22s22p33p2
解析:F的原子序数为9,其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5,1s22s22p43s1,基 态氟原子2p能级上的1个电子跃迁到3s能级上,属于氟原子的激发态,a正确; 1s22s22p43d2,核外共10个电子,不是氟原子,b错误;1s22s12p5,核外共8个电子,不 是氟原子,c错误;1s22s22p33p2,基态氟原子2p能级上的2个电子跃迁到3p能级上,属 于氟原子的激发态,d正确。同一原子3p能级的能量比3s能级的能量高,因此能量最 高的是1s22s22p33p2。
ad 
d 
(2)以Cu2O、ZnO等半导体材料制作的传感器和芯片具有能耗低、效率高的优 势。基态氧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其中未成对 电子有 个。
解析:O为8号元素,其基态氧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因此基态氧原子的电 子排布式为1s22s22p4或[He]2s22p4,其2p轨道有2个未成对电子,即氧原子有2个 未成对电子。
(3)Fe2+价电子排布式为 。
解析: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6,基态亚铁离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
1s22s22p4(或[He]2s22p4) 
2 
3d6 
解析:基态硫原子的价电子排布是3s23p4,根据基态原子电子排布规则,两种自 旋状态的电子数之比为1∶2或2∶1。
1∶2(或2∶1) 
Cu 
Cu的第二电离能
失去的是3d10的电子,第一电离能失去的是4s1的电子,Zn的第二电离能失去的是4s1
的电子,第一电离能失去的是4s2的电子,3d10电子处于全充满状态,其与4s1电子能量
差值更大
A. Y位于元素周期表的ⅢB族
B. 基态Ca原子的核外电子填充在6个轨道中
C. 5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Fe
D. 5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P
A
解析:钇原子序数比Fe大13,为39号元素,为元素周期表的第5周期ⅢB族,A正确; 钙为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4s2,基态Ca原子的核外电子填充 在10个轨道中,B错误;同一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变大,第一电离能逐渐变小,同一 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变大,第一电离能呈增大的趋势,5种元素中,钙的第一电离能 比铁小,C错误;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大;同主族由上而下,元素 的电负性逐渐减小;5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O,D错误。
A. 电负性:Z>X
B. 最高正价:Z<M
C. Q与M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Y
B
解析:Y的s能级电子数是p能级的2倍,Y为C,X的2s轨道全充满,原子序数X<Y, 则X为Be或B,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M为O,原子序数Y<Z<M,则Z为N, Q是纯碱中的一种元素,则Q为Na,据此分析解答。同一周期元素从左至右,电负性 逐渐增大,电负性:Z>X,A正确;N最高正价为+5价,O无最高正价,最高正价: N>O,B错误;Na和O形成的过氧化钠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C正确;元素的非金属 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N>C,则硝酸的酸性强 于碳酸,D正确。
A. 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钾
B. 基态钾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C. 钾能置换出NaCl溶液中的钠
D. 钠元素与钾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18
A
解析:同一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上到下依次减小,因此,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 于钾,A说法正确;基态钾原子的价电子为4s1,其轨道表示式为 ,B说法不正确;钾能与水发生置换反应,因此,钾不能置换出NaCl溶液中的钠,C说法不正确;钠元素与钾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为11和19,两者相差8,D说法不正确。
A. X能与多种元素形成共价键
B. 简单氢化物沸点:Z<Q
C. 第一电离能:Y>Z
D. 电负性:W<Z
B
解析:短周期元素X、Y、Z、W、Q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简单离子在同周期离子中 半径最小,说明W为第3周期元素Al。短周期元素的基态原子中有两个单电子,可分 类讨论:①为第2周期元素时,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2或2s22p4,即C或O;②为第3 周期元素时,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s23p2或3s23p4,即Si或S。Q与Z同主族,结合原子序 数大小关系可知,X、Z、Q分别为C、O和S,则Y为N。X为C,能与多种元素形成共 价键,A正确;Z和Q形成的简单氢化物分别为H2O和H2S,由于H2O分子间能形成氢 键,故H2O的沸点高于H2S,B错误;Y为N,Z为O,N的最外层p轨道电子为半充满结 构,比较稳定,故其第一电离能比O大,C正确;W为Al,Z为O,O的电负性更大,D 正确。
A. 半径:r(Al3+)<r(Na+)
B. 电负性:χ(F)<χ(O)
C. 电离能:I1(O)<I1(Na)
D. 碱性:NaOH<Al(OH)3
解析:核外电子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半径为r(Al3+)<r(Na+),
故A正确;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电负性越大,故χ(F)>χ(O),故B错误;
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第一电离能减小,
故电离能为I1(O)>I1(Na),故C错误;元素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
化物的碱性越强,故碱性强弱为NaOH>Al(OH)3,故D错误。
A
(2)中国第一辆火星车“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探测发现火星上存在大量橄榄石 矿物(MgxFe2-xSiO4)。基态F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橄榄石中,各元 素电负性大小顺序为 。
解析:Fe为26号元素,基态F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元素的金属性越 强,其电负性越小,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因此,橄榄石(MgxFe2- xSiO4)中,各元素电负性大小顺序为O>Si>Fe>Mg。
I1
(O)>I1(S),氧原子半径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大,不易失去1个电

3d64s2 
O>Si>Fe>Mg 
a 
同一周期元素的第
一电离能呈增大的趋势,但由于N元素的2p能级为半充满稳定状态,因此N元素的第
一电离能较C、O两种元素高 
b 
解析:C、N、O、F四种元素在同一周期,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 的趋势,但由于N元素的2p能级为半充满稳定状态,因此N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较C、O 两种元素高,因此C、N、O、F四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小到大的顺序为C<O<N< F,满足这一规律的图像为图a;气态基态+2价阳离子失去1个电子生成气态基态+3 价阳离子所需要的能量为该原子的第三电离能,同一周期原子的第三电离能的总体趋 势也依次升高,但由于C原子在失去2个电子之后的2s能级为全充满状态,因此其再失 去1个电子需要的能量较高,则满足这一规律的图像为图b。
(4)富马酸亚铁(FeC4H2O4)是一种补铁剂。富马酸亚铁中各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 小的顺序为 。
解析: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小于非金属元素,则铁元素的电负性最小,元素的非 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氢、碳、氧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则电负性依次增大,所 以富马酸亚铁中四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C>H>Fe。
O>C>H>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