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野外考察类(学生版+解析)-2025年中考地理答题技巧与模式(通用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2 野外考察类(学生版+解析)-2025年中考地理答题技巧与模式(通用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5-12 07:56:27

文档简介

专题02野外考察类
题型解读|模板构建|真题试炼
命题特点 技巧解读 真题示例
野外考察类题目往往与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紧密相连,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类题目通常具有一定情境性和实践性。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能够从题干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地理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1)仔细阅读图文材料,准确获取答题所需要的信息 (2)细审题干,明确“问什么”,即要明确要描述什么,即描述的方向;同时在描述时应将地理问题和地理原理相对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3)回答问题时,应全面,注意回答的角度和层次是否完整 (4)回答问题时,力争做到答案的专业向,关键词不能丢而且要准确,尽量使用地理术语 (2024·贵州黔东南·T14) 我国北方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到野外进行实践活动。下面是活动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024·青海·T19) “浪山”是近年来在青海等地区盛行的一种休闲娱乐活动。每到初夏时节,人们约上三五好友,携家带口一起去“浪山”。在山野绿水间支起一顶顶帐篷,煮羊肉,揪面片,载歌载舞。仰高山,临溪水,拥抱自然,享受生活。小宁一家人计划近日去某地“浪山”。图1为该地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024·陕西·T24) 某中学地理小组到附近的森林公园开展“识别山体部位”的研学活动。如图为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024·四川达州·T9) 我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开展研学活动,下图是研学目的地的等高线地形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2024·安徽·T12) 内蒙古自治区资源丰富,不同区域有各具特色的优美风景。暑假,安徽省某中学研学小组对内蒙古自治区甲、乙、丙三地进行考察。下图示意内蒙古自治区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及景观,图中①②③为研学小组在三个考察地拍摄的典型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课标指引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状况,是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体现。因此在中考中地理实践力成为出题的热点。
命题预测 野外考察类题目常出现在综合题,用相关的情境和实践分析延伸考查地区地理特征或对比两区域差异。
答|题|技|巧
第一步: 理解题目背景 地理野外考察类题目往往基于真实的地理现象或实际问题,因此理解题目背景至关重要。在解题前,应仔细阅读题目,弄清所考察的地理现象或问题的发生地、发生时间、涉及的地理要素等基本情况,为后续分析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步: 收集分析相关材料 在理解题目背景后,应进一步明确题目要求考察的地理问题或现象,以及预期达到的结论或解决方案。明确的目标有助于对后续资料的收集和分析。针对题目所涉及的地理现象或问题,应收集相关的地理资料。资料可以来源于课本、地图、网络、实地调查等多种途径。在收集资料时,应注意资料的准确性、权威性和时效性,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第三步: 分析地理要素 在收集到相关资料后,应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分析过程中,应关注地理现象或问题所涉及的各种地理要素,如地形、气候、水文、人口分布等。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综合分析,可以揭示地理现象或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第四步: 得出合理结论 在完成资料收集、分析和运用地理方法后,应得出合理的结论。结论应基于充分的证据和分析,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同时,结论也应与题目背景和目标相呼应,满足题目的要求。
1.(2024·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我国北方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到野外进行实践活动。下面是活动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小青河干流流经地区地形平坦开阔,理由是等高线 。青山到甲村的最小相对高度 (大于或小于)500米,甲村的海拔最高不超过 米。
(2)同学们从甲村出发沿公路到乙村附近瞻仰烈士纪念碑,缅怀革命先烈。行程中,同学们发现路边立有一个凸面镜(如图),你认为凸面镜最大可能位于图中 (A或B点)。
(3)瞻仰烈士纪念碑后,同学们沿着山路登上青山,该山路主要沿 (填地形部位)向上延伸。沿途,大家发现山下的槐花已经盛开,但是山上的槐花却含苞待放,请你解释其主要原因 。
【答案】(1) 稀疏 大于 400
(2)A点
(3) 山谷 山上海拔较高,气温偏低,槐花开花时间较山下延迟
【详解】(1)读图可知,小青河干流流经地区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地形平坦开阔。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甲村的海拔为300-400米,青山海拔为900-1000米,青山到和甲村的高差为500-700米之间,青山到甲村的最小相对高度大于500米,甲村的海拔最高不超过400米。
(2)读图可知,A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是山脊,公路急转弯,视线不佳,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需要在A处设置凸透镜;B地公路较平直,无需用凸透镜。
(3)瞻仰烈士纪念碑后,同学们沿着山路登上青山,该山路主要沿山谷向上延伸,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沿途,同学们发现山下的槐花已经盛开,但是山上的槐花却含苞待放,原因在于山上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热量较差,槐花开花时间较山下延迟。
2.(2024·青海·中考真题)【山野实践享受生活】“浪山”是近年来在青海等地区盛行的一种休闲娱乐活动。每到初夏时节,人们约上三五好友,携家带口一起去“浪山”。在山野绿水间支起一顶顶帐篷,煮羊肉,揪面片,载歌载舞。仰高山,临溪水,拥抱自然,享受生活。小宁一家人计划近日去某地“浪山”。图1为该地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小宁查阅目的地相关的信息,制作了一个简易的资料卡(图2),请将卡片内容补充完整。
① ,②
(2)根据资料卡信息,请选出适宜出行的日期,描述其天气状况,并说明适宜出行的理由。
(3)请你在上图①②③地中为小宁一家选择一处支帐篷的地方,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4)如今都在提倡文明“浪山”。小宁一家在“浪山”结束后,将所有垃圾打包带回。除此之外,你还能想到哪些文明“浪山”的行为?
【答案】(1) 西北(偏西、偏北) 100
(2)选择6月5日出行,天气为晴天,理由是天气晴朗,适宜出行;选择6月6日出行,天气为小雨,理由是可以欣赏蒙蒙细雨,感受不一样的风景;选择6月7日出行,天气为多云,理由是天气适宜,不易晒伤。
(3)①处;靠近河流,水源充足,用水方便。②处;位于鞍部,地形较为平坦,利于支帐篷。
(4)勿将垃圾和污水倒入河流,污染水体;禁止乱砍滥伐;不乱扔垃圾;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捕杀野生动物;不起明火,防止森林火灾;避开易发山洪的河谷地带;切勿在河流、湖泊等水域下水游泳等。
【详解】(1)读图可知,两座山峰大致位于小宁家的西北(偏西、偏北)方向;两座山峰的高度分别为2350m与2450m,相减可得出相对高度是100m。
(2)读图可知,选择6月5日出行,天气为晴天,理由是天气晴朗,适宜出行;选择6月6日出行,天气为小雨,理由是可以欣赏蒙蒙细雨,感受不一样的风景;选择6月7日出行,天气为多云,理由是天气适宜,不易晒伤。
(3)读图可知,选择①处;靠近河流,水源充足,用水方便。选择②处;位于鞍部,地形较为平坦,利于支帐篷。③处为陡崖,不适宜支帐篷。
(4)勿将垃圾和污水倒入河流,污染水体;禁止乱砍滥伐;不乱扔垃圾;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捕杀野生动物;不起明火,防止森林火灾;避开易发山洪的河谷地带;切勿在河流、湖泊等水域下水游泳等。
3.(2024·陕西·中考真题)某中学地理小组到附近的森林公园开展“识别山体部位”的研学活动。如图为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经考察,研学小组的同学选择从图中虚线处步行登山,该登山线路所在的山体部位是 ,其中坡度较缓的是 段,观景台的海拔约为 米。
(2)研学小组发现该森林公园的盘山公路非常弯曲,简要说明这样修建公路的理由。
(3)研学途中,同学们自觉地将饮用后的矿泉水瓶收集并带出园区,为倡导文明绿色游园,请你为森林公园设计一条宣传语。
【答案】(1) 山脊 b 950—975(950和975不可取)
(2)可以减少坡度,更加省力
(3)珍爱公园,人人环保,文明游园,共享绿色;美景心中留,环保记心头,园区风光美,爱护靠大家等
【详解】(1)据图分析可知,该登山路线处的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故该登山线路所在的山体部位是山脊,其中坡度较缓的是b段,因为b段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而a段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据图可知,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值是25米,故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是25米,那么观景台的海拔约为950—975米(950米和975米不可取)。
(2)据图和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盘山公路非常弯曲减少了斜面的坡度,增加了坡的长度,使得车辆上山时更加省力、更加安全。
(3)宣传语要紧扣文明绿色游园的主题,语言简洁,通俗易懂,健康积极,亲切友善,如珍爱公园,人人环保,文明游园,共享绿色;美景心中留,环保记心头,园区风光美,爱护靠大家等。
4.(2024·四川达州·中考真题)我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开展研学活动,下图是研学目的地的等高线地形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处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
(2)山峰B、C之间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实地距离应为 千米;山峰C与D点之间的相对高度是 米。
(3)图中甲乙河段大致流向是 。
(4)兴趣小组的同学将登上山峰C进行考察,预计从M和N两条路线登山, 路线更省力。
(5)为了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兴趣小组同学想为当地政府献策修建水库,水库的坝址应选择在图中 (甲/乙)处较合理。
【答案】(1)陡崖
(2) 2 451
(3)西北流向东南
(4)M
(5)乙
【详解】(1)读图可知,A处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为陡崖。
(2)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若量得山峰B到,C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比例尺为1:100000,则实地水平距离是2×100000=2千米。山峰C的海拔为1051米,D的海拔为600米,故C与D点之间的相对高度是451米。
(3)该图有指向标,指向北方,可知,图中甲乙河段大致流向是自西北流向东南。
(4)兴趣小组的同学将登上山峰C进行考察,预计从M和N两条路线登山,M路线更省力,因为M路线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5)为了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兴趣小组同学想为当地政府献策修建水库,水库的坝址应选择在图中乙处较合理,因为乙处为峡谷,工程量小,且上游为盆地利于蓄水。
5.(2024·安徽·中考真题)内蒙古自治区资源丰富,不同区域有各具特色的优美风景。暑假,安徽省某中学研学小组对内蒙古自治区甲、乙、丙三地进行考察。下图示意内蒙古自治区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及景观,图中①②③为研学小组在三个考察地拍摄的典型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发现区域差异是合理利用区域自然资源的前提。研学小组在考察时发现甲、乙、丙三地景观差异明显,照片①、照片③分别拍摄于三个考察地中的 地、 地。试分析造成从甲地到丙地景观变化的主要自然原因。
(2)发挥区域优势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研学小组发现某考察地附近草场广布,一望无际,适宜发展 业(农业部门),该地的传统民居为 。
(3)技术进步促进区域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研学小组通过调查发现,乙地风力发电量冬季大于夏季,而太阳能发电量夏季大于冬季。该地充分利用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冬夏互补的特点,稳定了区域电力供应,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简述乙地太阳能发电量夏季大于冬季的原因。
【答案】(1) 丙 甲 丙地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上湿润气流难以抵达,甲地为大兴安岭,距离海洋较近,降水丰富,森林广布
(2) 畜牧业 蒙古包
(3)乙地纬度高,夏季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强,白昼时间长,光照时间长;冬季太阳高度较小,太阳辐射较弱,白昼时间短,光照时间短,所以夏季太阳能发电高于冬季
【详解】(1)内蒙古自治区位于西北地区,东西跨经度广,受海陆位置影响,自西向东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据图可知,甲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山区,距海较近,年降水量在400㎜以上,植被以森林为主,与照片③相对应;乙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距海较远,年降水量在200—400㎜之间,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与照片②相对应;丙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距海最远,降水最少,年降水量在200㎜以下,植被稀疏,以荒漠草原为主,与照片①相对应。
(2)农业部门包括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等生产部门。草场广布地区年降水量在200—400㎜之间,天然降水难以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需求,不适宜发展种植业、林业或渔业,但适合发展畜牧业。为适应游牧生活需求,该地的传统民居是拆卸安装方便的蒙古包。
(3)太阳能发电量与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有关。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稀少,但由于纬度较高,夏季太阳高度角大于冬季,太阳辐射较强,白昼时间较长,光照时间较长,所以太阳能发电量较大;冬季太阳高度小于夏季,太阳辐射较弱,白昼时间较短,光照时间较短,所以太阳能发电量较小。
6.(2023·青海·中考真题)【探秘高原守护生态】2023年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青藏地区湿地广布,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小梅跟随青少年湿地研学团对青藏地区进行野外考察。如图是青藏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读图可知,青藏地区位于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脉一阿尔金山脉— 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2)小梅准备了太阳镜和氧气瓶,请任选一种物品并说明选择理由。
(3)途中,随着海拔的升高,小梅需添加衣物,这是因为,海拔越高, 越低。她看到了 (雪山连绵/千沟万壑)的景观和被称为“高原之舟”的 。
(4)研学中,观察到黑马河、倒淌河等河流注入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青海湖,因此推断这些河流是 (内流河/外流河)。
(5)青海省有三江源、青海湖2处湿地类型国家公园,其设立的意义在于____。
A.促进工业发展 B.发展种植业 C.保护生态环境 D.解决就业困难
【答案】(1)祁连山
(2)选太阳镜,理由:海拔高,空气稀薄,紫外线强;选氧气瓶,理由:海拔高,空气稀薄,缺氧
(3) 气温 雪山连绵 牦牛
(4)内流河
(5)C
【详解】(1)读图可知,青藏地区位于横断山脉以西,位于昆仑山脉一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南至国界,青藏地区主要地形区为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被誉为“世界屋脊”。
(2)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形成典型的高原山地气候,典型的气候特征是高寒,具有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降水较少的特点。故选太阳镜的原因是,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紫外线强;选氧气瓶的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缺氧。
(3)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所以雪山连绵,冰川广布,青藏地区气候高寒,适合高山草甸生长,因而发展了高寒牧业,成为我国的高寒牧区,有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两大牧区,优良畜种是牦牛和藏绵羊、藏山羊等,其中,青藏高原传统的交通工具是牦牛,毛长皮厚,适应高寒气候,体矮身健,善于驮运重物,有“高原之舟”之称。
(4)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多分布在我国东部降水丰沛、气候湿润的地区。河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最终未流进海洋的河流,即中途消失或注入内陆湖泊的河流,叫内流河。研学中,观察到黑马河、倒淌河等河流注入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一青海湖,因此推断这些河流是内流河。
(5)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三江源地区孕育了三大江河,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由于人们过度放牧、过度采挖以及偷猎等行为,使得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水土流失加剧、野生动物锐减。为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休牧育草、全面禁猎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恶化的趋势。故C符合题意,排除ABD,选C。
7.(2023·湖北黄石·中考真题)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准备去李村、张村附近进行野外考察,出发前查阅了当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读“李村、张村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回答问题。
(1)李村位于张村的 方向;若李村到张村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两村庄的实际距离是 米;图中李村与最高峰之间的相对高度范围是 。
(2)图中字母A处所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图中小河下游河段流向是 ;图示区域内计划修建一座水坝,坝址适宜选在处 (填写字母)。
(3)若想登上图示区域的最高峰,遵循“最佳路线”原则,出发地应选在 (填写李村或张村),请简要说明理由 。
【答案】(1) 西南 1500 850-950米
(2) 山谷 自东南向西北 C
(3) 张村 从张村出发,路程短,坡度缓,地形比较单一
【详解】(1)带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来判断方向,箭头挡的方向为北方。可以判断出李村位于张村的西南方向;读图可知,图中比例尺为1:500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00厘米=500米,若李村到张村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两村庄的实际距离是3×500=1500米。由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李村的海拔在0-100米之间,最高峰海拔为950米,故图中李村与最高峰之间的相对高度范围是850-950米之间。
(2)读图可知,图中字母A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带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来判断方向,箭头挡的方向为北方。可以判断出图中小河下游河段流向是自东南向西北;水库的大坝地址应在盆地的最狭窄出口处-C处,此处修建水库大坝工程量小,并且上游开阔,蓄水量大。
(3)若想登上图示区域的最高峰,遵循“最佳路线”原则,出发地应选在张村。理由:从张村出发,不仅路程短,主要是上坡,而且等高线稀疏,坡度缓,地形比较单一。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专题02野外考察类
题型解读|模板构建|真题试炼
命题特点 技巧解读 真题示例
野外考察类题目往往与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紧密相连,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类题目通常具有一定情境性和实践性。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能够从题干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地理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1)仔细阅读图文材料,准确获取答题所需要的信息 (2)细审题干,明确“问什么”,即要明确要描述什么,即描述的方向;同时在描述时应将地理问题和地理原理相对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3)回答问题时,应全面,注意回答的角度和层次是否完整 (4)回答问题时,力争做到答案的专业向,关键词不能丢而且要准确,尽量使用地理术语 (2024·贵州黔东南·T14) 我国北方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到野外进行实践活动。下面是活动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024·青海·T19) “浪山”是近年来在青海等地区盛行的一种休闲娱乐活动。每到初夏时节,人们约上三五好友,携家带口一起去“浪山”。在山野绿水间支起一顶顶帐篷,煮羊肉,揪面片,载歌载舞。仰高山,临溪水,拥抱自然,享受生活。小宁一家人计划近日去某地“浪山”。图1为该地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024·陕西·T24) 某中学地理小组到附近的森林公园开展“识别山体部位”的研学活动。如图为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024·四川达州·T9) 我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开展研学活动,下图是研学目的地的等高线地形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2024·安徽·T12) 内蒙古自治区资源丰富,不同区域有各具特色的优美风景。暑假,安徽省某中学研学小组对内蒙古自治区甲、乙、丙三地进行考察。下图示意内蒙古自治区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及景观,图中①②③为研学小组在三个考察地拍摄的典型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课标指引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状况,是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体现。因此在中考中地理实践力成为出题的热点。
命题预测 野外考察类题目常出现在综合题,用相关的情境和实践分析延伸考查地区地理特征或对比两区域差异。
答|题|技|巧
第一步: 理解题目背景 地理野外考察类题目往往基于真实的地理现象或实际问题,因此理解题目背景至关重要。在解题前,应仔细阅读题目,弄清所考察的地理现象或问题的发生地、发生时间、涉及的地理要素等基本情况,为后续分析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步: 收集分析相关材料 在理解题目背景后,应进一步明确题目要求考察的地理问题或现象,以及预期达到的结论或解决方案。明确的目标有助于对后续资料的收集和分析。针对题目所涉及的地理现象或问题,应收集相关的地理资料。资料可以来源于课本、地图、网络、实地调查等多种途径。在收集资料时,应注意资料的准确性、权威性和时效性,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第三步: 分析地理要素 在收集到相关资料后,应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分析过程中,应关注地理现象或问题所涉及的各种地理要素,如地形、气候、水文、人口分布等。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综合分析,可以揭示地理现象或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第四步: 得出合理结论 在完成资料收集、分析和运用地理方法后,应得出合理的结论。结论应基于充分的证据和分析,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同时,结论也应与题目背景和目标相呼应,满足题目的要求。
1.(2024·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我国北方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到野外进行实践活动。下面是活动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小青河干流流经地区地形平坦开阔,理由是等高线 。青山到甲村的最小相对高度 (大于或小于)500米,甲村的海拔最高不超过 米。
(2)同学们从甲村出发沿公路到乙村附近瞻仰烈士纪念碑,缅怀革命先烈。行程中,同学们发现路边立有一个凸面镜(如图),你认为凸面镜最大可能位于图中 (A或B点)。
(3)瞻仰烈士纪念碑后,同学们沿着山路登上青山,该山路主要沿 (填地形部位)向上延伸。沿途,大家发现山下的槐花已经盛开,但是山上的槐花却含苞待放,请你解释其主要原因 。
2.(2024·青海·中考真题)【山野实践享受生活】“浪山”是近年来在青海等地区盛行的一种休闲娱乐活动。每到初夏时节,人们约上三五好友,携家带口一起去“浪山”。在山野绿水间支起一顶顶帐篷,煮羊肉,揪面片,载歌载舞。仰高山,临溪水,拥抱自然,享受生活。小宁一家人计划近日去某地“浪山”。图1为该地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小宁查阅目的地相关的信息,制作了一个简易的资料卡(图2),请将卡片内容补充完整。
① ,②
(2)根据资料卡信息,请选出适宜出行的日期,描述其天气状况,并说明适宜出行的理由。
(3)请你在上图①②③地中为小宁一家选择一处支帐篷的地方,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4)如今都在提倡文明“浪山”。小宁一家在“浪山”结束后,将所有垃圾打包带回。除此之外,你还能想到哪些文明“浪山”的行为?
3.(2024·陕西·中考真题)某中学地理小组到附近的森林公园开展“识别山体部位”的研学活动。如图为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经考察,研学小组的同学选择从图中虚线处步行登山,该登山线路所在的山体部位是 ,其中坡度较缓的是 段,观景台的海拔约为 米。
(2)研学小组发现该森林公园的盘山公路非常弯曲,简要说明这样修建公路的理由。
(3)研学途中,同学们自觉地将饮用后的矿泉水瓶收集并带出园区,为倡导文明绿色游园,请你为森林公园设计一条宣传语。
4.(2024·四川达州·中考真题)我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开展研学活动,下图是研学目的地的等高线地形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处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
(2)山峰B、C之间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实地距离应为 千米;山峰C与D点之间的相对高度是 米。
(3)图中甲乙河段大致流向是 。
(4)兴趣小组的同学将登上山峰C进行考察,预计从M和N两条路线登山, 路线更省力。
(5)为了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兴趣小组同学想为当地政府献策修建水库,水库的坝址应选择在图中 (甲/乙)处较合理。
5.(2024·安徽·中考真题)内蒙古自治区资源丰富,不同区域有各具特色的优美风景。暑假,安徽省某中学研学小组对内蒙古自治区甲、乙、丙三地进行考察。下图示意内蒙古自治区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及景观,图中①②③为研学小组在三个考察地拍摄的典型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发现区域差异是合理利用区域自然资源的前提。研学小组在考察时发现甲、乙、丙三地景观差异明显,照片①、照片③分别拍摄于三个考察地中的 地、 地。试分析造成从甲地到丙地景观变化的主要自然原因。
(2)发挥区域优势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研学小组发现某考察地附近草场广布,一望无际,适宜发展 业(农业部门),该地的传统民居为 。
(3)技术进步促进区域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研学小组通过调查发现,乙地风力发电量冬季大于夏季,而太阳能发电量夏季大于冬季。该地充分利用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冬夏互补的特点,稳定了区域电力供应,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简述乙地太阳能发电量夏季大于冬季的原因。
6.(2023·青海·中考真题)【探秘高原守护生态】2023年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青藏地区湿地广布,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小梅跟随青少年湿地研学团对青藏地区进行野外考察。如图是青藏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读图可知,青藏地区位于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脉一阿尔金山脉— 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2)小梅准备了太阳镜和氧气瓶,请任选一种物品并说明选择理由。
(3)途中,随着海拔的升高,小梅需添加衣物,这是因为,海拔越高, 越低。她看到了 (雪山连绵/千沟万壑)的景观和被称为“高原之舟”的 。
(4)研学中,观察到黑马河、倒淌河等河流注入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青海湖,因此推断这些河流是 (内流河/外流河)。
(5)青海省有三江源、青海湖2处湿地类型国家公园,其设立的意义在于____。
A.促进工业发展 B.发展种植业 C.保护生态环境 D.解决就业困难
7.(2023·湖北黄石·中考真题)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准备去李村、张村附近进行野外考察,出发前查阅了当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读“李村、张村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回答问题。
(1)李村位于张村的 方向;若李村到张村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两村庄的实际距离是 米;图中李村与最高峰之间的相对高度范围是 。
(2)图中字母A处所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图中小河下游河段流向是 ;图示区域内计划修建一座水坝,坝址适宜选在处 (填写字母)。
(3)若想登上图示区域的最高峰,遵循“最佳路线”原则,出发地应选在 (填写李村或张村),请简要说明理由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