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外国美术鉴赏---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石镜”---承载历史的期冀
主题概述:
当一切都成为过去的时候,时代的灵魂便凝聚在了美术作品那坚硬的脉络里,从岩石上的画到史前雕塑、再到古典雕塑、直至今日的现代雕塑,西方的雕塑发展大致可以分为这三个部分。
史前雕塑的时间漫长,其演变反映了史前人类文化逐渐丰富的过程,在这一时期没有明显的地域性分别,所以它标志着整个人类文明的最初探索,而并不单一的代表某一民族。
古典雕塑时期是各民族自身文化的形成时期,它直接反映出了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所产生的文化的差异。此时的雕塑逐渐从人类的共性中独立出区域文化的个性,并且形成不同的传统,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依照各自的传统继承、发展和演变。这一时期在西方主要是指从占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形成到十九世纪末现代雕塑的出现为止。
现代雕塑时期雕塑艺术的形式呈现出多元化局面,民族性和区域性特征已不再明显,这一时期的雕塑以艺术家张扬自身个性为特征。艺术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差异逐渐被消解。现代雕塑主要是指从十九世纪末至今。
主题学情分析:
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的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以我校为例,学生对美术知识特别是鉴赏知识的了解参差不齐,普遍较低。不少学生重绘画轻欣赏,重技能轻理论。这种现象大多出现在喜欢美术(绘画)的学生中。也有少部分学生,不大喜欢绘画,但是希望了解一些美术知识,特别是美术鉴赏的知识。这部分学生文化课比较好,知识面比较宽,属于鉴赏能力比较强的一类。
单元学习目标:
1. 了解外国美术作品发生发展的基本轨迹,获得相关的美术知识;了解美术在不同区域的文化含义、历史变迁和风格特征。
2.运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美术的有关信息;采用多种方法、多种角度探索与美术相关联的问题。
3.让学生较广泛地接触外国优秀美术作品,能初步分析外国雕塑以及相关作品的特点;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探索人文内涵。
学习重难点:
1. 了解外国美术作品发生发展的基本轨迹,获得相关的美术知识;了解美术在不同区域的文化含义、历史变迁和风格特征。
2.运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美术的有关信息;采用多种方法、多种角度探索与美术相关联的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 准备 准备本科所需图片(教材上的作品)。 准备信息化教学使用的课件与设备。整理知识要点,设计学案 阅读教材,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查找资料,了解学习内容。 便于探究活动的开展。
导入启发 创设情境: 出示法国拉斯科洞窟岩画图片或视频。 提出问题: 1.这个图像是在讲一个故事吗 人物头部为什么是鸟的形状 2.为什么一万多年前的原始人会在洞窟中耗时耗力画出这样的图像 按照教师要求进行思考与回答,感受史前的作品风貌。 以视觉信息及问题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展示教材中其他史前阶段的美术作品(比如:德国乌尔姆博物馆藏的---兽首人身像)继续提回:史前人类为什么要创造这样的美术作品 面对这些作品我们又该如问理解和鉴赏呢 导入课题:
一、原始的冲动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 (1)史前人类呈现怎样的生活状态 对史前美术作品的产生有何影响 (2)史前阶段出现了哪些美术类型 (3)这此美术作品中涉及哪些表现内容 (4)史前阶段的美术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问题确定后,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小问题和基本问题之间的思维导图。 将准备好的作品图片发给各组成员,请大家分析作品并结合课前预习,完成以上四个小问题 的探讨,之后进行班内分享交流。 归纳:从史前时代留存下来的两大类美术作品入手,分析其表现内容与特点、并认识到史前 人类的壁画与雕塑符合他们对世界运行规律的基本认识,他们是为个体生存与种族繁衍的原始冲动而创作。 2.探究与发现: 展示教材第98页的“探究与发现”的5种关于美术起源的学说,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 归纳引导学生思考5种学说,给予学生适时合理的引导。 4-5人一组,积极思考,分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经验,逆向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完成思维导图, 每组分别完成讨论,选择一名同学进行表述并说明理由,其他同学补充。 倾听思考。 探究思考 参与梳理讨论表达。 以终为始,构建思维路轻。 确定同题方向、引领下一步的课堂探究。 培养并提升学生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等学科核心素养的能力。为下一步核心问题的探究环节完股铺垫。 以利学生整体上把握史前美术创作的动机与特点。 以利学生把握史前美术的创作特点与动机。
二、权利的叙事 问题情境: 1.出示槐形文字的图例及视频。 提出问题: (1)这张图片意味着什么文明出现了 (2)请同学讲述课前自己预习的关于古代两河流域的地域范围和社会形态。 展示古代两河流域地图。配合学生的回答。 2.阅读教材中两河流城美术作品的图例并分组讨论。 提出问题: (1)相对史前阶段,古代两河流城美术有哪些常见主题 举例说明。 (2)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改变 (3)古代两河流域美术在视觉叙事上有什么特点 举例说明。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适时提问。 播放作品图片配合学生的讨论。 归纳:在古代两河流域,艺术家受命于统治者,创作了大量纪念性与宣传性的美术作品,叙事是纪念与宣传的共同要求。因而这项技巧得到了发展。此外。两河流域的政权更选虽然领繁,作品的形式处理与叙事方式却非常统一,是各民族文化充分交流的结果。 3.探究与发现: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101页“探究与发现"的内容。 归纳: 题材、造型、艺术特点 回答问题并讲述 自己的课前预习所得。 倾听、思考。 分组针对不同问 题进行讨论,每组派 代表阐述 对作品整体认识。 积极讨论,思考 汇报。 探究讨论表达。 探究分析、讨论 引导学生明晰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迈出了史前时期。 帮助学生建立美术作品呈现和社会形态的关联。 通过问题链逐层解决本课的基本问题。 进一步提升学生在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方面的核心素养。 以利学生把握作品特点。 体会独特的艺术特征。 有利于学生把握美术作品自身的艺术特点,培养图像识读、审美判断的核心素养。
三、水恒的析愿 问题情境: 1出示古埃及地图, 引导学生探究古埃及美术。 提出问题: (1)古埃及地域范围和社会形态相较于两河流城有哪些不同 (2)这种不同在古埃及的美术作品中有怎样的表现 (3)古代埃及美术体现了怎样的象征性 举例说明。 (4)古代埃及的国王与贵族形象体现了怎样的表现程式 举例说明。 归纳:古代埃及绘画中的国王与贵族符合特定的表现程式一“正面律”,古代埃及的艺术家更愿意承袭传统观念,尊重传统程式。 讲述井调动经验 做大胆推测。 阅读教材。分析美术作品,归纳总结要点,回答思考的问题。 承上启下导人古埃及美术。 以利学生加深理解古代埃及的绘面特色。
出示《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 提出问题: 为什么《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这件雕塑作品残缺了,但仍给人极大的视觉美感 为什么在古希腊能诞生这样的作品 理想与典范一古希腊与古罗马美术 提出问题: 什么是“理想与典范” 发挥观察能力,思考回答问题,感受美术作品的魅力。 创设情境,直接引 入。
四、理想的人体 问题情境: 1.古希腊美术家从哪几方面塑造了理想的人体雕塑 2古希腊人体雕塑在比例。姿态。形体表情四个方面分别遵循了什么样的标准 为什么遵循这样的标准 归纳:古希腊人认为。理想人体的整体与局部都应符合和谐的比例,手指与手掌。大臂与小臂,四肢与躯干均应遵循产格的数学关系。理想的人体还应建立在张弛有度,动静相宜的姿态塑造之上。古希腊理想化的人体雕像被称为“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探究与发现: 1分析并比较《荷矛者》和《赫尔墨斯和年幼的狄奥尼索斯》的比例关系。谈谈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感受。 分组讨论并回答。 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中靠近问题的核心。 主动探究与讨论。 围绕问题进行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多种方式完成对作品的鉴赏。 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图像识读 与审美判断的能力。 此环节带动思考,巩固提升中还会回到主题。
2.分析《掷铁饼者》的作者是如何时人体要态进行塑造的。 3.欣赏雕塑作品《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谈谈雕像的衣纹表现,分析衣纹与身体结构的关系。 4.结合教材第107页“探究与发现”中的故事,谈谈你对美术创作中理想化手法的看法。 归纳总结梳理4个“探究与发现”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加精准地把握古希腊美术的特点。 探究《掷铁饼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姿态的。 表达观点,倾听思考。 以利学生整体把握 古希腊雕塑的基本特征与突出成就。
五、建筑的典范 问题情境: 古希腊与古罗马美术的典范意义不仅体现在人体雕塑中,还体现在建筑中。 提出问题:请大家设想帕特农神庙在哪些方面符合理想的标准 出示《帕特农神庙》图例。 围绕比例与柱式梳理归纳。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古希腊建筑的部分,用关键词的方式总结古希腊建筑的特点。 提出问题:古希腊建筑创造了怎样的典范 梳理归纳:围绕帕特农神庙的特点进行归纳。 探究与发现:对照教材第108页三种柱式的图例,描述一下每种柱式的特点。 归纳:多立克柱式、爱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的造型特点。 观察图像判断 回答。 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自主探究。 阅读教材。 独立思考并作答。 倾听、思考。 以利学生整体把握 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梁柱结构与拱券结构的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 帮助学生从三种柱 式不同的特点人手,利于学生掌握其特点。
分发图片,分组寻找古希腊与古罗马建筑的异同,并选派代表发言。 针对学生发言,简要梳理。 阅读教材古罗马建筑部分。完成关键词的总结。 提出问题:古罗马建筑在古希腊建筑的基础上有怎样的创新 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说出:《罗马大角斗场》的拱券与(万神殿》的穹顶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为什么说古希腊与古罗马美术是后世艺术家不断汲取资源与灵感的宝库 欣赏古希腊古罗马美术作品中带给我们的理想与典范。配乐播放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及建筑作品。 分组完成讨论 并表述。 思考并梳理关键词。 小组讨论交流。 观看多媒体课件。 在实践中培养图像 识读与审美判断的能力。 从教材阅读中获得 认知,并总结提炼。 体会古希腊与古罗 马在建筑方面创造的典范。 设置较为宽泛的问 题,引导学生整体上把握古希腊与古罗马的艺术特色与历史价值。 营造教室中安静与 专注的氛围。 感受古希腊与古罗 马美术的伟大成就。
六、象征的形象 问题情境: 赏析与比较《勒特根哀悼基督像》与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创作的《哀悼基督》这两件作品。 观察学生是否能用辩证的观点理解中世纪宗教对这一时期各门类艺术的影响。
提出问题: 1.谈一谈这两件作品在形式表现上有何不同。 2.谈一谈中世纪雕塑艺术为何注重象征而不 注重写实。 归纳:依附大教堂建筑的雕塑与绘画的特征, 及这些特征产生的原因,须加深学生对中世纪美术特征的理解。 学生观察思考, 并回答问题。 以合作探究的方式逐步加深对本课的理解,综合提升核心素养。
七、人性的光辉 问题情境:展示米开朗基罗代表作《大卫》 阅读和讨论,观察与思考。 以利学生把握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特征和作品中注入的人性力量。
八、教会的权威: 问题情境一:受教会支持的巴洛克美术的特 点是什么 从经典作品赏析中展开: 17世纪著名巴洛克艺术家贝尼尼的雕塑作品《圣德列萨的沉迷》表现手法以及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在问题情境中探 究与发现。 根据教师的问题 要求,按主题研究学习小组分组讨论、发表小组意见。 分析贝尼尼的雕 塑作品。 认知这个时期的美 术特点,提升学生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
九、浪漫与自由 1.“浪漫与自由” 学习小组任务: (1)浪漫主义美术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2)浪漫主义艺术家的艺术观念是什么 (3)如何赏析其代表作 (4)浪漫主义美术有怎样的艺术特征 探究与发现: 了解吕德创作《马赛曲》的时代背景,尝 试从各个方面说说这件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阅读和讨论,理解浪漫主义美术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艺术特征。 查阅资料,了解吕德创作《马赛曲》的时代背景,并结合鉴赏《自由引导 人民》的经验,从题材、构图、人物情感等方面对《马 赛曲》进行阐释。 通过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艺术特征。引导学生结合社会历史背景,从文化的角度鉴赏19世纪西方经典美术作品,了解作品的主题、内涵形式和审美价值,提升学生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十、忠于现实 罗丹的雕塑有何特征? 鉴赏罗丹的雕塑代表作《思想者》和《思》,感受雕塑的艺术特征。
十一、构成与抽象: 展示《在空间中连续的独特的形》波丘尼 2.“构成与抽象”学习小组任务: (1)立体派的主将是谁 他们如何在作品中对空间关系进行重组? (2)未来派与立体派有哪些联系和差异 (3)未来派的代表人物是谁 他如何通过作品表达速度与力量 鉴赏未来派代表人物波丘尼的雕塑《在空间中连续 的独特的形》的艺术特征。 通过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认识20世纪未来派与立体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艺术特征。引导学生结合社会历史背景,从文化的角度鉴赏20世纪外国经典美术作品,了解作品的主 题、内涵、形式和审美价值,提升学生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方面的核心素养。
评价内容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核心素养
史前与早期文明美术的主要表现内容。 只知道其中一至两方面的内容,如动物、人物等。 能知道其中三至四方面的内容,如动物、狩猎、战争、守护神等。 能知道其中四方 面以上的内容,如动物、人物、狩猎、战争、守护神、国王与贵族等。 图像识读
古代两河流域、古埃及的美术作品。 根据作品内容, 只凭直觉谈一至两方面的特点,如稚拙、不合比例等。 根据作品内容,能归纳出一些特点, 如稚拙、简略、夸 张、不合比例、变形等。 根据作品内容, 不仅能归纳出如稚拙、简略、夸张、不合比例、变形等一些特点,还知道古埃及美术采用“正面律'。 审美判断 文化理解
分析古希腊的人体雕像,谈自己的感受。 选择古希腊的人体雕像图片,只凭直觉谈其特点,如逼真、栩栩如生、好看等。 选择古希腊的人 体雕像图片,能从人体的比例和动势来谈自己的感受。 选择古希腊的人体雕像图片,不仅能从人体的比例和动势来谈自己的感受,而且能指出古希腊的雕像艺术奠定了西方古典的审美传统。 图像识读 审美判断 文化理解
分析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谈自己的感受。 选择古希腊和古 罗马建筑的图片,只凭直觉谈自己的感受,如壮观、宏伟、精巧等。 选择古希腊和古 罗马建筑的图片,能从建筑的柱式、拱券结构等方面来谈自己的感受。 选择古希腊和古 罗马建筑的图片,不仅能从建筑的柱式、拱券结构、巨大的穹顶等方面来谈自己的感受,而且能指出古 希腊与古罗马的建筑为西方古典建筑体系奠定了基础。 图像识读 审美判断 文化理解
宗教影响下的象征形象。
文艺复兴产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美术成就。 只知道文艺复兴是以人文主义的 兴起为特征;或是 知道美术作品中注入了人性的力量。 不仅知道文艺复 兴是以人文主义的兴起为特征,美术作品中注人了人性的力量;而且也知道美术家在构图、空间、光影和色彩等方面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 能从文艺复兴发生的历史原因,或是根据作品,来谈当时社会条件下孕育出了这些美术巨星以及他们为美术的发展做出的突破性贡献。 审美判断 文化理解
从欧洲美术史上的评论巴洛克流派。 只是根据美术家的作品进行直觉的评论。 能根据术家的生平和作品,从材料、技法与风格上进行评论。 不仅能根据美术家的生平和作品,从材料、技法与风格上进行评论,而且能根据该流派的创作观念,以及在西方美术史上的地位进行评论。 审美判断 文化理解
19世纪和20世纪,西方美术史上著名的流派: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立体派、未来派。 只知道其中一个流派。 只知道其中两个流派。 能知道其中三个流派或以上的。 图像识读
学生参与讨论、 交流和表达的情况。 讨论时很少发表 意见。 讨论时能发表意见,且显示能理解学习内容。 讨论时能理解本 课的学习内容,并能积极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 美术表现 创意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