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瞬间的表情
1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岭南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瞬间的表情》。本课主要从摄影的光线、摄影师的经典范例以及同龄学生的摄影作品去引导学生欣赏摄影作品、给学生进一步探索摄影技巧提供范例。
(二)教材处理:
我将本课的内容设计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三连拍”,让学生自己摆造型、自己拍照片。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产生疑问并渴望解决。
第二环节:“如何拍”,通过微视频介绍几种方向的光线以及不同光线对于人物摄影的影响、景别的不一样产生的画面不同效果和分析有故事的摄影范例作品,让学生了解摄影不仅仅是需要掌握技巧,更是需要融入情感去观察生活、品味生活,从而关注生活。
第三环节:“我来拍”,设置两个场景,让学生尝试带着已学知识去进行摄影创作,感受摄影带来的魅力。
2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随着手机和数码相机的普及,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拍摄经验,但在初中美术教育课程则是第一次出现摄影这个课,对于学生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学习内容,所以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更多摄影技巧上的表现机会。摄影教育不仅是一种技能教育,同时还是一种审美教育,因此通过这个摄影课给学生开启一扇通往摄影世界的们,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美化学生的心灵、引导让学生做生活的艺术家,以艺术的、审美的态度去对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3教学目标
1、学会欣赏摄影作品的魅力。
2、学会运用光线、景别、情感去进行人像拍摄。
3、能通过摄影去学会观察生活、品味生活并关注生活。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尝试借助摄影手法,运用所学知识去表现人物瞬间神态。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摄影去观察生活、品味生活并关注生活。
5教学过程
5.1 共一学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学生课间精彩瞬间”视频】
大自然赋予了我们很多表达情感的方式,在生活中很多的细微情感,也都是通过面部的表情来展现出来的。或许有让人无限惊讶的时候、或许有让人感到幸福的时刻,我们除了把这些美好的记忆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去记录我们身边的精彩瞬间呢?
活动2【活动】(一)、三连拍:
说到摄影,我们最熟悉的应该就是自拍了,玩的比较多的拍照形式或许就是摆POSE来个三连拍五连拍的,那接下来我们也来考验一下我班同学摆造型抓表情的功底好了。谁愿意上来试试呢?
活动3【讲授】(二)、如何拍?
我们想要拍好一张人物照片要注意一些什么呢?
看来同学们都知道光线对于摄影的重要性。其实摄影这个词最早来自希腊文中的两个词“光线”与“描写”,也就是说摄影是通过光线来记录对象、抒发情感的。
活动4【测试】《摄影的光线》微视频:检验学生自学成果
1、光线方向
A:正面光
当光线投射方面与拍摄方向一致是,我们称为正面光;
B:侧面光
当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呈90°时,我们称为侧面光。侧面光还有45°的,那就是要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呈45°;
C:逆光
逆光就是当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相对时,称为逆光。
D:顶光
只要灯光从我们头顶上照射下来,无论我们的摄影师站在那个角度拍都是顶光。
2、不同的光线给人物摄影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屏幕上的6张摄影作品,请同学们自选一张作品,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你们选的这张作品是属于什么光线,用这种光线去拍摄人像会产生怎样的效果?然后上来跟我们分享。
顺光:正面光时,人物受到均匀的照明,阴影被自身遮挡,没有立体感、没有明暗对比、没有层次,会让人产生一种平面的二维感觉,因此通常被称为平光。顺光的优势是影调柔和,能隐没被摄体表面凹凸及褶皱,同时能很好的体现景物固有的色彩效果。
侧光:一般泛指侧面的光线,可以有很多角度产生,以表现被摄主体的形状、体积、质感和阴影。正侧光对物体的立体形状和质感有较强的表现力,但往往形成一半明一半暗的效果,容易拍成阴阳脸;斜侧光(45°侧光)是室内拍摄人像常用的一种光,它能产生良好的光影对比,丰富画面的阴暗层次,起到很好的塑型作用。所以45°侧光通常被看作是「自然光」,许多人认为是人像摄影的最佳光线类型。
逆光:来自被摄体后面的光线照明,由于从背面照明,只能照亮被摄体的轮廓,所以又称作轮廓光。逆光时主体处在自身的阴影中,逆光下的景物的投影伸向镜头,增强景物的纵深空间,主体外轮廓边缘部分有时会形成漂亮的轮廓光,也可拍成剪影效果。
顶光:顶光是比较难运用的光线。 光线通常在被摄体的头顶,阴影深重而强烈。顶光照明只能照射物体朝上的面,光线虽然均匀,但凡起伏的部分到处都有阴影,、会产生反常的、奇特的效果,如前额发亮,眼窝发黑、鼻影下垂,颧骨显得突出,两腮有阴影,不利于塑造人物形象的美感。
活动5【活动】【小游戏《大家来找茬》】
出示2组图片,让学生找出不同的光线。
活动6【讲授】【景别(距离):远景、中景、近景、特写】
通过这组照片,我们可以知道画面景别是指被摄主体画面形象在画面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那么决定一个画面景别大小的因素有两个方面:即照相机和被摄体之间的实际距离和摄影镜头的焦距长短。景别我们一般分为4个等级:远景、中景、近景、特写。
远景是各类景别中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以表现某一个被摄对象的全貌和它所处的环境的关系。
中景这种画面有利于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用中景拍摄一些场景,不但可以表现主体人物的表情和神态,同时还可显示旁白人物的反应。
近景是指人物胸部以上的画面。它主要是用来表现含人物面部表情的动作和变化等。
特写是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是对人物细小部位的放大,从细微处来揭示对象的内部特征,给人以较强烈的视觉冲击,强化观众对所表现的形象的认识和感受,加深记忆。
活动7【活动】【情感—有故事的摄影作品赏析】
《渴望》15年前,这幅画面为一个手握铅笔头、两只直视前方对求知充满渴望的大眼睛小女孩照片轰动海內外。这张照片之所以一直成为经典、一直感动着很多人,那是因为从小女孩身上看到的不仅是她想读书的强烈愿望,更是透过她让大家看到无数双跟她一样渴望读书的眼睛,让大家看到了更多需要我们去关注的事。
《你是谁?》这是08年5月14日,北川地震时一名刚五个月大的婴儿被救援官兵转移到安全地带的场景。刚睡醒的孩子好奇的打量着这位陌生的叔叔、这位战士也温情脉脉地看着怀里的孩子,这样的对视、这样的场景让人暂时忘了地震所带来的悲痛,满满的都是爱。作者抓住了他们四目对视的一瞬间,拍下了这一充满生命希望、暖人心窝的瞬间,把这种爱、这种正能量传递给更多人的。
活动8【练习】【我来做摄影师】
同学们,真正想要拍好一张照片,除了我们前面讲的运用光线、找准景别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带着情感去观察生活、品味生活,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才会是有意思的、触动人心的。现在让我们开始尝试如何拍出生活中的精彩瞬间。每人拍5张人物的瞬间表情,注意运用光线、视角、景别和融入自己的情感。
场景一:三人下象棋、两人围观吃水果
场景二:六人搭积木
活动9【作业】【分享时刻】
1、生自评;
2、互评:谁来说说他们拍得怎样?
3、老师小结:
活动10【讲授】【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运用光线、找准景别以及学会观察生活用摄影去表达自己的情感。摄影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课程,如果对摄影感兴趣,老师给你们推荐一些跟摄影的有关的书、杂志和摄影网站去学习。
活动11【活动】【教学资源】
课本及教参
《大众摄影》杂志
通过网络搜集相关的摄影资料及图片
制作课件和视频
活动12【活动】【教学自我评价与反思】
亮点:整体上来看,本节课可以较完整地呈现教学环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另外,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小组合作讨论、思考、实践从而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1、原创视频(收集学生课间生活中的照片)、吸引学生的兴趣,营造快乐轻松的课堂。
2、三连拍环节让学生自导自演,让学生主宰课堂,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更是活跃了课堂气氛。
3、《摄影的光线》微视频:学习借鉴翻转课堂模式,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课堂。
不足:个别表述不够到位;学生活动前指令还不够清晰明了;点评环节参与的学生还不够多。
4、课外拓展:给学生提供了杂志和网站,让学生课后可以继续学习研究这门博大精深的摄影知识。
不足:个别表述不够到位;学生活动前指令还不够清晰明了;点评环节参与的学生还不够多。
活动13【活动】专家点评
点评者:李雪梅
本节课是岭南版教材初中阶段的唯一一节关于摄影的课程,对于学生是陌生的,对于老师更是挑战的。但张老师利用自己擅长的专业摄影知识去不断学习、研究,挖掘教材的知识点,从而以学生为本的设计教程,最后非常完整地呈现教学环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另外,她非常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小组合作讨论、思考、实践从而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1、导入环节:张老师的导入设计属于原创视频,她注重在课间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并收集学生课间生活中的素材。在导入过程中播放学生的精彩瞬间照片,惹得学生哈哈大笑,立马吸引全体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更是体现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2、“三连拍”环节:张老师本节课主要针对如何拍好一张人物摄影作品,在活动开展之前,先让学生来自己拍,让学生体验如何抓拍、思考如何拍出想要的效果。在本环节,也注意引导模特造型的设计,让学生感受本节课的轻松、快乐的气氛。
3、《摄影的光线》微视频:张老师是一个很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老师,更是一个不断学习给自己充电的老师。本节课采用了翻转课堂的模式,课前让学生自学她的微视频《摄影的光线》,在课堂中采用复习、检验成果的方式巩固学生的知识点。无形中给了学生一个全新的学习模式,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4、《大家来找茬》小游戏:张老师利用学生很喜欢玩的游戏运用到课堂中让学生找不同的光线,并且每一组照片都是找学生熟悉的科任老师、班级中的同学来做模特,让学生眼前一亮,在游戏中巩固知识。
5、“有故事”的照片环节:张老师循循善诱,通过让学生去欣赏、感受、叙说摄影作品带给我们的感受,让学生去体会只有用心去观察生活、品味生活,融入自己的情感才能拍出有意思、触动人心的照片。
6、课堂作业环节:张老师设计两组场景,“玩积木的同学”和“下象棋的同学”让学生自由选择拍摄,更是提醒学生不仅可以拍摄模特、更是可以拍摄你身边正在拍摄的老师和同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轻松、快乐的课堂空间。
7、分享评价环节:张老师时刻以学生体验、感受、分享为主,采用了学生自评,让学生自由分享她拍摄过程中的感受以及有趣的瞬间;然后让学生互评,互相讨论喜欢伙伴们拍的哪些照片,并说说原因;最后张老师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学生感受学习该如何去评价同伴的作品。
8、课外拓展环节:张老师总结本节课后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杂志和网站,提倡更多对摄影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学习研究,本节课给学生留下了深厚的印象,更是给学生播下了一颗摄影的种子。
9、通过本节课可以看出张老师在课前的精心准备,做了大量的学生学情研究和教材研究。张老师的教案思路清晰,非常完整的体现教学要点;课件制作精美,让人看起来美观而舒服。整节课体现了张老师超强的掌控课堂的能力,能及时给学生提出的疑问给予解答并能很好地应对课堂的突发情况,给学生非常亲切的感觉,营造了一个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
课件29张PPT。Zhang shilin三拍!连拍如何?你们都掌握了吗 ?正面光侧面光逆 光自然光人造光光线顶 光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一致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呈现角度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相对正面光侧面光逆 光找不同光线正面光没有立体感没有明暗对比没有层次影调柔和隐没表面凹凸体现固有色彩平光正侧面光立体感强质感效果强阴影分明阴阳脸斜侧面光自然光丰富画面的阴暗层次起到很好的塑型作用轮廓光逆光逆光处在自身
的阴影中投影伸向镜头,增强景物的纵深空间剪影效果顶光阴影深重而强烈照射物体朝上的面不利于塑造人物形象的美感起伏的部分到处都有阴影因为景别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远景、中景、近景、特写。主体物在画面中呈现
出的大小和范围 表现主体的全貌和它所处的环境的关系。远景中景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近景是指人物胸部以上的画面。
表现人物面部表情的动作和变化。是对人物细小部位的放大从细微处来揭示对象的内部特征,强化观众对所表现的形象的认识和感受。特写15年前,这幅画面为一个手握铅笔头、两只直视前方对求知充满渴望的大眼睛小女孩照片轰动海內外。《渴望》2008年5月14日,北川地震中,一名刚五个月大的婴儿被救援官兵转移到安全地带的场景。刚睡醒的孩子好奇的打量着这位陌生的叔叔、这位战士也温情脉脉地看着怀里的孩子,这样的对视、这样的场景让人暂时忘了地震所带来的悲痛,满满的都是爱。光线景别(距离)情感练习要求:带着这几点拍5张瞬间的表情。课外拓展http://www.fengniao.com《大众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