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睢宁县新城区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睢宁县新城区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06 21:3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联考七年级语文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 100分钟)
积累与运用(共24分)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归( )xǐng (  )水fú    bǔ( )育  qí( )岖
祈祷( ) 亘古( ) 炽痛( )  污秽( )
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迹罕至 妇孺皆知 历尽心血 来势凶凶
B.毛骨悚然 义愤填膺 兀兀穷年 一拍即合
C.锋芒必露 家喻户晓 一反即往 炯炯有神
D.当之无槐 眼花缭乱 杂乱无章 惹人注目
3 根据要求把下列古诗词填写完整。(10分)
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默写 赵翼《论诗》 , 。
, 。
(5)《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是: , 。
(6)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2分)
A.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B.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C.努力把睢宁建设成为国家级文明城市,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D.我们应当认真研究和解决同学们的倡议。
5名著阅读:(4分)
“在童年,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蜂窝,一些普通、平凡的人们象蜜蜂一样,把自己的知识和关于生活的想法的蜜送到那里,每个人尽自己的力量慷慨大方的充实着我的心灵,这种蜜往往是肮脏而苦涩的,但这一切知识仍然是蜜。”
这段文字的作者是_______(国)________,他的自传体三部曲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请举出“一些普通、平凡的人们”中的一个并写出其性格特点。(2分)
6、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2分)
校园里,有不少同学的习惯不好;一次性包装袋随手乱扔,不喜欢的零食也挑出来丢在地上,把废纸撕成小片后从窗口抛下,为走近道而从草坪上穿过……为此,学校组织系列教育活动,来矫正同学们的这些不良习惯。
请你设计一句广告词来宣传这次活动。(1分)
(2)如果你遇到一个同学有上述某种行为,你打算和他说什么?(1分)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共16分)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 回答问题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
⑵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
(3)几欲先走 走:
(4)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虽: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⑵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9、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请举出一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分)
(二)阅读课外文言文 回答问题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①盐。既得盐羹,便自念言:“所以羹者,缘有盐故。况复多也 ”愚人无智,便空食盐。盐已口爽②,返③为其患。(《百喻经》) [注释]①益:增加。②爽:败坏(口味)。③返:同“反”,相反。
10.解释画线词语。(2分)
(1)主人与 食 ( ) (2)缘有盐故 ( )
11.翻译下面句子。(2分)
所以羹者,缘有盐故。况复多也
1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这则笑话蕴含的道理。(2分)
三 现代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语段 回答问题(9分)
《社戏》(选段)
  ①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着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3.请你说说第①段文字中的 “点” “磕”的表达效果。(2分)
14.请你说说第②段文字写景的作用。(3分)
15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以“踊跃”写山有何效果 “我却还以为船慢”突出了我的什么心情 (2分)
16第④段中有关松柏林记写是否多余?说说你的理解。(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1分)
温暖心窝的话语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7.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作了什么事?(2分)
18.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
 19.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的语句。(3分)
 20.结合全文,说说第⑨段有何作用。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2分)
四 作文(40分 含卷面分5分)
题目: 那一段美好的时光
要求:1以 “那一段美好的时光”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自选。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人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200
400
600
800
七年级语文答案
一 积累运用
1 qí gèn chì huì 省 凫 哺 崎 2 B
3 (1) 野渡无人舟自横。(2)岐王宅里寻常见,(3)闲敲棋子落灯花。
(4)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6)此夜曲中闻折柳,4 C
5(1) 苏联 高尔基 《在人间》《我的大学》(2)示例:
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广。
小茨冈 乐观淳朴。格里戈里 正直 “好事情” 现身科学。6略
二 文言文阅读
7 ⑴夹杂 ⑵说出 ⑶跑 (4)即使
8 (1)(直到这时,)客人们的心情才稍微放松了一些,渐渐坐正了身子。(2)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被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哆嗦直抖,几乎想要争先恐后地逃跑了。
9 示例 正面描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 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侧面描写: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写对一句即可)表现了口技人高超的技艺,突出了其技艺之“善”。 10 (1)给 (2)原因
11菜的味道鲜美,是由于加了盐,加少许一点便这样好吃,多放些岂不更好吃吗?
12做事要把握尺度,不能走极端;认识事物不能一知半解。(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三 现代文阅读
13 表现少年伙伴驾船技术娴熟。(意对即可)
14 既写出了水乡诗情画意之美,又将社戏在仙境般的景致中呈献给读者,同时也表现“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急切心情。(意对即可)。
15这是比喻说法,以“踊跃”写山,将静的山写活了,同时也反衬出船行之快。“我却还以为船慢”突出了我的急于看社戏的急切心情。
16 不多余。①衬托“我” 急于看到社戏的急切心情;②插叙增强了记叙的生动性;③表现“我”儿时对水乡一草一木的喜恋之情。(说出两点且意对即可)
17 王老师不满意我的作文,把它撕掉了(1分);林老师则以王老师的口吻给我写了肯定勉励的话(1分)。
18三次“濡湿”所包含的感情不相同(1分);第一次“濡湿”体现“我”因被老师肯定认同而喜悦、高兴的心情(1分);第二次“濡湿”体现“我”对孩子们的留恋(或离开孩子们二感到内疚)(1分);第三次“濡湿”体现“我”在知道真相后的震撼,感激(1分)。
19.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 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话语的美好和温暖(1分),表达出“我”永远回味,永远为之感动的心理(1分)。(或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温暖人的话语(1分),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永久的回味(1分)。)
20.这一段的作用是揭开事情真相,突出林老师的师德和爱心(1分),也解开前文的悬念,回应前文的伏笔(1分);林老师用巧妙的方式来维护学生尊严和勉励学生进步,她是一位善良、智慧、教育有方、理解尊重学生、呵护学生成长的好老师。
四 作文 略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试号:
装订线内请勿答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