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培优4 臭氧、过氧化氢和多硫含氧酸盐
一、 臭氧的性质与应用
【知识归纳】
1. 臭氧的组成与性质
2. 臭氧的用途与生成
(1)用途:可用作漂白剂、脱色剂和消毒剂;臭氧层可以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保护伞。
(2)生成: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的O2可以转化为O3,3O22O3。
【专项训练】
1. 臭氧(O3)具有杀灭细菌和病毒,刺激机体白细胞增殖等功能,氧气通过高压放电会生成臭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气和臭氧互为同素异形体
B. 氧气和臭氧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相同
C. 氧气转化为臭氧,有电子的得失
D. 氧气和臭氧均属于氧化物
2. 如图为大气平流层中臭氧层被破坏的一个流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O3与O2互为同位素
B. 反应①中破坏的化学键为共价键
C. 反应②可表示为O3+Cl===ClO+O2
D. 少量的Cl能破坏大量的O3
二、 过氧化氢的性质与应用
【知识归纳】
1. 过氧化氢的结构
电子式为HO, O, H,结构式为H—O—O—H,含有的共价键有极性键、非极性键,为共价化合物,为无色液体。
[注意] H—O—O—H中氧原子为sp3杂化,不是直线分子,键角小于109°28′。
2. 过氧化氢化学性质及应用
不稳定性 加热、加催化剂都能使其分解速率加快。2H2O22H2O+O2↑(实验室制O2,常见H2O2的催化剂有MnO2、Fe3+和Cu2+等)
弱酸性 相当于二元弱酸。H2O2??H++HO,HO??H++O
强氧化性 ①用10%的双氧水漂白羽毛及丝织品(漂白剂)。②氧化Fe2+等还原性粒子,其离子方程式为H2O2+2Fe2++2H+===2Fe3++2H2O。③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其离子方程式为H2O2+2I-+2H+===I2+2H2O。④杀菌、消毒
弱还原性 遇强氧化剂时作还原剂。2KMnO4+5H2O2+3H2SO4===K2SO4+2MnSO4+5O2↑+8H2O
【专项训练】
1. 过氧化氢是常用的氧化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两个氢原子犹如分布在半展开的书的两面上。下列关于H2O2的判断错误的是( )
A. 电子式为HO, O, H B. 属于非极性分子
C. 分子间存在氢键 D. 难溶于四氯化碳
2. (2025·石嘴山平罗中学期末)H2O2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其合成方法不断发展。早期制备方法:
Ba(NO3)2BaOBaO2滤液H2O2
(1)Ⅰ为分解反应,产物除BaO、O2外,还有一种红棕色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Ⅱ的产物为过氧化钡,其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Ⅲ中生成H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Ⅴ中减压蒸馏能够降低蒸馏温度,从H2O2的化学性质角度说明Ⅴ中采用减压蒸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酸化的H2O2溶液中滴入KI—淀粉溶液,溶液变蓝,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NaClO溶液中滴入H2O2,可产生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2O2、CaO2以及BaO2都可与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实验室通过上述某种过氧化物与适量稀硫酸作用,过滤后即可制得较纯净的H2O2溶液,则应选择的过氧化物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除去酸性Fe2(SO4)3溶液中的Fe2+,通常加入试剂为________,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多硫含氧酸盐的性质与应用
【知识归纳】
1. 硫代硫酸钠(Na2S2O3)
(1)物理性质
Na2S2O3·5H2O俗名大苏打,它是无色透明的晶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与酸反应生成单质硫、放出SO2气体:S2O+2H+===S↓+SO2↑+H2O。
②Na2S2O3是中等强度的还原剂,能被I2、Cl2、KMnO4等氧化剂氧化。
a. 2Na2S2O3+I2===Na2S4O6+2NaI,此反应用于定量测定碘。
b. Na2S2O3+4Cl2+5H2O===Na2SO4+H2SO4+8HCl,此反应在纺织和造纸工业上作脱氯剂。
c. 5Na2S2O3+8KMnO4+7H2SO4===8MnSO4+5Na2SO4+4K2SO4+7H2O。
(3)制备
①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
②Na2SO3+SNa2S2O3。
2. 过二硫酸钠(Na2S2O8)
(1)结构:Na+[SOOOOOSOOO]2-Na+
(2)氧化性:过二硫酸钠中S为+6价,含有1个过氧键(—O—O—),性质与过氧化氢相似。作氧化剂参与反应时,过氧键断裂,过氧键中的氧原子由-1价变为-2价,硫原子化合价不变,如S2O+2I-2SO+I2、5S2O+2Mn2++8H2O10SO+2MnO+16H+。
(3)不稳定性:Na2S2O8受热分解2Na2S2O82Na2SO4+2SO3↑+O2↑。
3. 焦亚硫酸钠(Na2S2O5)
(1)重要性质:成品为白色或微黄结晶粉末,溶于水、甘油,微溶于乙醇,露置空气中易氧化成硫酸钠,与强酸接触放出二氧化硫而生成相应的盐类,加热到150 ℃分解。
(2)制备方法:通常用NaHSO3过饱和溶液经结晶脱水制得,其化学方程式为2NaHSO3===Na2S2O5+H2O。
4. 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
Na2S2O4俗称保险粉,能溶于冷水,在热水中分解,不溶于乙醇。S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具有还原性。
(1)制备:在无氧条件下,用锌粉还原亚硫酸氢钠可制得连二亚硫酸钠。
(2)还原性:在空气分析中常用来吸收氧气:2Na2S2O4+O2+2H2O===4NaHSO3或Na2S2O4+O2+H2O===NaHSO3+NaHSO4。
【专项训练】
1. (2024·南通海安十中学情检测)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防腐剂和漂白剂。可利用烟道气中的SO2生产Na2S2O5,其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述制备过程所涉及的物质中只有一种酸性氧化物
B. Na2S2O5作防腐剂和SO2作漂白剂时,均表现还原性
C. 上述流程中的Na2CO3饱和溶液和Na2CO3固体不可互换
D. 实验室模拟“结晶脱水”时用到的仪器只有蒸发皿、玻璃棒、烧杯、漏斗
2. (2024·前黄中学二模)化学还原法是处理含Cr2O的工业废水常用的方法,主要分为“还原”和“沉淀”两步:
Cr2OCr3+Cr(OH)3
已知:①Na2S2O5+H2O===2NaHSO3
②“COD”是指化学需氧量,反映了水样中较强还原性物质含量的多少。水中还原性物质越少,则COD越低,表明水质污染程度越小。
(1)取含Cr2O的工业废水,分别在不同pH条件下,向每个水样中分别加一定量的FeSO4、NaHSO3,搅拌,充分反应,然后滴加Ca(OH)2悬浊液,静置沉淀,测定+6价Cr的去除率,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①在酸性条件下,请写出NaHSO3与Cr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比较亚铁盐和亚硫酸盐去除+6价Cr的效果。
Ⅰ. 亚铁盐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对+6价Cr的去除效果优于酸性条件下的去除效果,亚硫酸盐则相反;
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焦亚硫酸钠(Na2S2O5)处理废水后,可能会使废水中的COD增大。在焦亚硫酸钠与废水中铬元素不同质量比的情况下,加H2SO4与未加H2SO4处理含铬废水后其COD对比变化如图2所示。
①未加H2SO4时,随着Na2S2O5质量增大,废水COD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焦亚硫酸钠与废水质量比相同的情况下,加H2SO4时,与未加H2SO4相比,废水COD均有所下降,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价铬[Cr(Ⅲ)]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随pH的变化如图3所示,为尽可能除去铬元素实现达标排放,沉淀过程中pH要控制在________;若pH过高,溶液中残留铬量增大,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项培优4 臭氧、过氧化氢和多硫含氧酸盐
一、 1. A 解析:氧气和臭氧是由同一元素氧元素形成的两种不同单质,故互为同素异形体,A正确;氧气和臭氧是由同一元素氧元素形成的两种不同单质,故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不相同,B错误;氧气转化为臭氧过程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均为0价,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没有电子的得失,C错误;氧气和臭氧均是只要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属于单质而不是氧化物,D错误。故选A。
2. A 解析:O3与O2是同素异形体,A错误;反应①是ClO+O===O2+Cl中破坏的化学键Cl—O为共价键,B正确;结合图示分析反应②是臭氧和氯原子反应生成ClO和氧气,C正确;过程分析可知氯原子会和臭氧反应破坏臭氧分子结构,氯原子在反应中做催化剂,少量的Cl能破坏大量的O3,D正确。
二、 1. B 解析:H2O2为共价化合物,各原子达到稳定结构,其电子式为HO, O, H,A正确;H2O2是由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构成的,由分子结构知其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叠,是极性分子,B错误;H2O2中O原子电负性较大,能和另一个H2O2分子中H原子形成氢键,C正确;过氧化氢为极性分子,四氯化碳为非极性溶剂,根据相似相溶原理,H2O2难溶于四氯化碳,D正确。故选B。
2. (1)2Ba(NO3)22BaO+O2↑+4NO2↑Ba2+[O, O, ]2-
(3)BaO2+2HCl===BaCl2+H2O2
(4)H2O2受热易分解
解析:(1)Ⅰ为分解反应,产物除BaO、O2外,还有一种红棕色气体,该气体为NO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得失守恒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Ba(NO3)22BaO+O2↑+4NO2↑;
(2)过氧化钡化学式为BaO2,其所含O中两个O原子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电子式为Ba2+[O, O, ]2-;
(3)Ⅲ中过氧化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双氧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aO2+2HCl===BaCl2+H2O2;
(4)H2O2受热易分解,采用减压蒸馏能够降低蒸馏温度,防止双氧水分解导致产率降低。
3. (1)H2O2+2H++2I-===2H2O+I2 H2O2+ClO-===Cl-+H2O+O2↑
(2)BaO2 BaO2+H2SO4===BaSO4+H2O2
(3)H2O2 H2O2+2Fe2++2H+===2Fe3++2H2O
三、 1. C 解析: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使溶液pH变为4.1,说明反应产生了NaHSO3,同时放出二氧化碳,Ⅰ中的溶液应为NaHSO3溶液;再加入Na2CO3固体,将NaHSO3转化为Na2SO3,再次通入SO2,将Na2SO3转化为NaHSO3,得到过饱和的NaHSO3溶液,NaHSO3过饱和溶液结晶脱水制得Na2S2O5,发生2NaHSO3===Na2S2O5+H2O。A.上述制备过程所涉及的物质中有2种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A错误;SO2作漂白剂时,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没有表现还原性,B错误;根据上述分析,上述流程中的Na2CO3饱和溶液和Na2CO3固体不可互换,否则得不到过饱和的NaHSO3溶液,C正确;“结晶脱水”是加热固体分解,应该在坩埚中进行,D错误。
2. (1)①3HSO+Cr2O+5H+===2Cr3++3SO+4H2O ②中性和碱性条件下,亚铁盐对+6价Cr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亚硫酸盐的去除效果,在酸性条件下则相反
(2)①Na2S2O5质量增大,反应后废水中剩余的HSO(或S2O)的量就越多,HSO(或S2O)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所以废水的COD增大 ②废水酸性增强,促进HSO(或S2O)与Cr2O充分反应,还原性的HSO(或S2O)转化更完全,含量减少(或废水酸性增强,HSO转化为SO2气体逸出)
(3)7~11 Cr(OH)3转化为可溶性的Cr(OH)
解析:(1)①Cr2O具有较强氧化性,酸性环境下可将HSO氧化成SO,根据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得离子方程式为3HSO+Cr2O+5H+===2Cr3++3SO+4H2O;②Ⅱ.据图可知中性和碱性条件下,亚铁盐对+6价Cr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亚硫酸盐的去除效果,在酸性条件下则相反;
(2)①未加H2SO4时,Na2S2O5质量增大,反应后废水中剩余的HSO(或S2O)的量就越多,HSO(或S2O)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消耗的氧气增多,所以废水的COD增大;②加H2SO4后,废水酸性增强,促进HSO(或S2O)与Cr2O充分反应,还原性的HSO(或S2O)转化更完全,含量减少,(或废水酸性增强,HSO转化为SO2气体逸出),所以废水COD均有所下降;
(3)据图可知pH为7~11时,以Cr(OH)3沉淀形式存在的Cr元素含量最高;pH过高Cr(OH)3转化为可溶性的Cr(OH),溶液中残留铬量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