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小节有趣的算式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结果
99×99=
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9 =
999999×999999 =
9999999×9999999 =
99999999×99999999 =
答案:9801|998001|99980001|9999800001|999998000001|99999980000001|9999999800000001
解析:解答:它们的结果都以数字98开头,以1结尾,中间填0,最前面几个9和中间几个0的个数是算式中一个因数里9的个数减1得来的。
分析:考察计算器与复杂的运算有关的问题。
2、
142857×1=
142857×2=
142857×3=
142857×4=
142857×5=
142857×6=
答案:142857|285714|428571|571428|714285|857142
解析:解答:规律是:用142857的个位上的7乘第二个乘数,确定积的个位是几,然后在142857中找到这个数,把它及前面的数一起移到积的后面,剩余的一部分移到积的开头,如果剩余两部分,把后面的部分放前面。如142857×2,7×2=14,积的个位就是4,先从142857中找到4,把4及前面的1写在得数的后面,其余的2857就写在开头,所以142857×2=285714。
分析:考察计算器与复杂的运算有关的问题。
3、从山脚到山顶有2222222层,每一层有5555555级台阶,要走多少级台阶才能到达山顶
2
2×5=
22×55=
222×555=
2222×5555=
22222×55555=
222222×555555=
2222222×5555555=
22222222×55555555=
答案:
10|1210|123210|12343210|1234543210|123456543210|12345676543210|1234567876543210
解析:解答:通过给出的乘法算式,可知:积的末尾是0,因数2的个数是几,积就先从1排到几,再从这个数排到1,即为积的结果。
分析:考察计算器与复杂的运算有关的问题。
4、用计算器算:
999×11=
999×12=
999×13=
按规律直接写出:
999×14=
999×15=
999×16=
答案:10989|11988|12987|13986|14985|15984
解析:解答:每个积的开头两位数是第二个因数减1,中间是98,最后一个数字是两个因数末尾的数字积的个位就是积的个位数。
分析:考察的计算器与复杂的运算有关的问题
5、在计算97×41时,可以把97当作 ,把41看作 ,这两个新数的乘积是
所以97×41≈ 。
答案:100|40|4000|4000
解析:解答:这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一般的用“四舍五入”法。
分析:考察的乘法及运用有关的问题
6、在计算89×4×25时,可以先计算 ,再算 ,运用的定律是 ,这个定律用字母表示为 。
答案:4×25|89乘4×25的积|乘法结合律|a×b×c=a×(b×c)
解析:解答:根据乘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因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由此得出这个题的答案。
分析:考察的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有关的问题
7、 37×56+56×63=56×( + )×( ),运用了 律,这个定律用字母表示为 。
答案:37|63|56|乘法分配律|a×b+b×c=b×(a+c)
解析:解答: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分析:考察的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有关的问题
8、不用实际计算,81×390的积是 位数,你的想法是 。
答案:五|把81看成80,把390看成400
解析:解答:
81×390
≈80×400
=32000
所以积是5位数.
故:把81≈80,390≈400,80×400=32000,所以是积5位数
分析:考察的乘法及运用有关的问题
9、计算72×125时,因为有因数125,所以把72变成( × )。计算44×25时,因为有因数25可以把44变成( + )或( × )
答案:8|9|40|4|4|11
解析:解答:分析72×125这个算式,不仔细观察,考虑,如果直接列竖式计算比较麻烦,如果将72拆开,发现125与8相乘的积是整百数。44×25同样的道理,4与25的积是整百数,所以把44拆开。
分析:考察的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有关的问题
10、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0× <281
600× <4600
×700<2830
×30< 920
答案:7|7|4|30
解析:解答:281除以40得7,所以最大可以填7,第二个4600除以600可以用46除以6得7余4,所以填7,后边的两个同样的道理。
分析:考察的乘法及运用有关的问题
11、如果口算135×19,可以先口算35×20= ,然后再减去 个135。
答案:2700|1
解析:解答:因为19接近20,用20去乘135又可以先用2去乘135,得270,最后在积的末尾加上因数中的1个0即是2700,然后2700减去1个135即可,这样的题目用这种思路去思考计算起来很简单了。
12、一盒彩色胶卷最多能拍36张照片,照这样计算,115盒胶卷最多可以拍 张照片。
答案:4140
解析:解答:分析题目,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可以分析出,求115盒胶卷最多可以拍多少张照片,1盒胶卷可以拍36张,也就是求115个36是多少,115乘36得4140张,计算出结果要验算一下,结果是否正确。
分析:考察的乘法及运用有关的问题
13、成人平均体重大约是65千克,150名成人的体重大约是 千克。如果这些人一次性的乘坐载重是1吨的电梯,会超载吗? 。(填:没超载或超载)
答案:9750|超载
解析:解答:成人的平均体重是65千克,150名成人,也就是求150个65是多少,用乘法,150乘65得9750千克,1吨等于1000千克,。
分析:考察的乘法及运用有关的问题
14、36的315倍是 , 135个32是 。
答案:11340|4320
解析: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即:36乘315得11340,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即:135乘32得4320,最后,要验算一下,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分析:考察的乘法及运用有关的问题
二、判断题
15、 41×31的积一定大于1200。
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认真观察例题,分析,如何才能不计算就可以判断这个题目的对错呢,可以这样考虑,把41看成40,把31看成30,40与30的积是1200,在把两个因数都看小的情况下是1200,那么原题的得数一定大于1200了。
分析:考察的乘法及运用有关的问题
16、 25×(40+2)=25×40+2
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 通过观察题目,可以用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b×(a+c)=a×b+b×c,正确答案是:25×(40+2)=25×40+2×40。
分析:考察的乘法及运用有关的问题
17、乘法交换率和加法交换率一样,都是交换位置,有简算的目的。
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无论是乘法交换律还是加法交换律,都是交换数的位置,都是为了简便计算。
分析:考察的乘法及运用有关的问题
18、 359×25876=36987597的结果一定是错误的。
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可以用计算器计算一下便知道答案,这个结果是错误的,结果应该是:9289484。
分析:考察的乘法及运用有关的问题
19、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最多是5位数,最少是4位数。
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最多是五位数,最少是四位数。
100×10=1000
所以三位数乘两位数最少是4位数.
999×99=98901
所以三位数乘两位数最多5位数.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最多是5位数,最少是4位数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考察的乘法及运用有关的问题
三、应用题
20、学校买来练习本2440本。如果16个班,每班平均配发150本,这些练习本够分吗?
答案:16×150=2400(本)
2440本>2400本
答:这些练习本够分的
解析:解答:认真读题,分析,16个班,每班平均发150本,也就是求16个150是多少,所得的结果与2440比较即可,
16×150=2400(本)
2440本>2400本
答:这些练习本够分的。
分析:考察的乘法及运用有关的问题
21、粮店有大米83袋和面粉117袋,大米和面粉每袋50千克,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千克?
答案:方法一:
(83+117)×50
=200×50
=10000(千克)
方法二:
83×50+117×50
=4150+5850
=10000(千克)
答:大米和面粉一共有10000千克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得:
方法一:
(83+117)×50
=200×50
=10000(千克)
方法二:
83×50+117×50
=4150+5850
=10000(千克)
答:大米和面粉一共有10000千克
分析:考察的乘法及运用有关的问题
22、张大爷种植了1760棵月季花,一家工厂买走了12车,每辆车装138棵。张大爷还剩多少棵花?
答案:1760-12×138
=1760-1656
=104(棵)
答:张大爷还剩104棵花
解析:解答:通过分析题意,买走了12车,一车装138棵,那么12个138就是买走的总棵数,用种植的总棵数减去买走的,即是剩下的,
1760-12×138
=1760-1656
=104(棵)
答:张大爷还剩104棵花。
分析:考察的乘法及运用有关的问题。
23、冯玉祥小学30位老师带领14个班的同学去参观“某某纪念馆”,平均每班有同学48人。公交公司开来的汽车共有700个座位。这些汽车的座位够不够?
答案:14×48+30=702(人),702人>700人,所以这些汽车的座位不够
解析:解答:认真读题,分析,14个班,平均每个班48人,还有30位老师带队,700个座位是否够,如果想求座位是否够,就要先求出总共有多少学生再加30位老师,学生数,通过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可以求出,也就是14个48是多少 14乘48的得数再加上30位老师,即是人数和,再跟700作一比较,即:14×48+30=702(人),702人>700人,所以这些汽车的座位不够。
分析:考察的乘法及运用有关的问题
24、如果每个箱子装24袋牛奶,135箱能装多少袋牛奶?一个奶站有500袋牛奶,用20个箱子够装吗?
答案:24×135=3240(袋)
答:135箱能装3240代牛奶。
20×24=480(袋)
480袋<500袋
答:用20个箱子不够装。
解析:解答:认真读题,分析题目中已知条件,1个箱子装24袋牛奶,135个这样的箱子可以装多少袋,即是求24个135是多少?24×135=3240(袋),20个箱子,能装500袋牛奶吗?已知每个箱子可装24袋牛奶,则20个箱子可装多少袋呢?20×24=480(袋),
480袋<500袋,所以,用20个箱子不够装。
24×135=3240(袋)
答:135箱能装3240代牛奶。
20×24=480(袋)
480袋<500袋
答:用20个箱子不够装。
分析:考察的乘法及运用有关的问题
25、一辆客车的平均速度是92千米/时,它早晨8∶15从甲地出发,下午3∶15到达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答案:92×7=644(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644千米
解析:解答:通过分析,已知客车的速度,只要求出时间,就可以求出两地之间的距离,下午3∶15用24小时计时法就是15∶15,出发的时间已知,可以求出所用的时间,
15∶15-8∶15=7(小时)
92×7=644(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644千米。
分析:考察的乘法及运用有关的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8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