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4年三年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分单元汇编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4年三年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分单元汇编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10 20:30:14

文档简介

2022-2024年三年中考历史试题分单元汇编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考点1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
1.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特殊文字。考古学者发掘的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特殊文字”可用于研究( )
A.人类起源 B.农耕生活 C.部落联盟 D.国家产生
【答案】A
【难度】0.65
【来源】2024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历史真题
【知识点】北京人、我国境内的古人类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元谋人,因此考古学者发掘的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特殊文字”可用于研究人类起源,A项正确;农耕生活是指依靠农业耕作而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排除B项;部落联盟,是指原始社会末期几个亲近部落由于某种需要结成暂时或永久性的联盟的社会组织,排除C项;国家的起源是指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国家和阶级一样,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A项。
2.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最可信的依据是( )
A.文字记载 B.考古发现 C.专家推测 D.民间传说
【答案】B
【难度】0.65
【来源】2024年天津市中考历史真题
【知识点】山顶洞人、北京人、我国境内的古人类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考古发掘是最直接,最原始的,属于第一手史料,因此最为可信的依据是考古发现,B项正确;文字记载、专家推测属于第二手史料,不是最可信的依据,排除AC项;民间传说属于没有可靠的来源,排除D项。故选B项。
3.考古学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这说明元谋人( )
A.能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B.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C.已经进入磨制石器时代 D.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答案】A
【难度】0.65
【来源】2023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历史真题
【知识点】我国境内的古人类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可知,在元谋人遗址,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牙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炭屑、小块烧骨。证明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A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元谋人能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未体现从事农业生产,排除B项;元谋人属于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排除C项;我国在商周时期广泛使用青铜工具,排除D项。故选A项。
4.我国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是旧石器时代遗址,填补了元谋人与北京人之间的空隙。该遗址属于我国( )
A.百万年人类史范畴 B.一万年文化史范畴
C.五千多年文明史范畴 D.原始农耕时代范畴
【答案】A
【难度】0.85
【来源】2023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历史真题
【知识点】我国境内的古人类、北京人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该遗址填补了元谋人与北京人之间的空隙,所以距今约百万年左右,属于我国百万年人类史范畴,A项正确;该遗址时代位于北京人之前,不可能属于一万年文化史范畴,排除B项;该遗址时代位于北京人之前,不可能属于五千多年文明史范畴,排除C项;距今 约7000多年,我国南方地区的原始农耕文化开始兴起,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明的地区之一,与题干材料“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百万年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5.“在长期的劳动中,人类逐渐学会如何说话、制作工具和使用火,从而进化成了‘人’。”这里的“进化”应发生在( )
A.旧石器时代 B.河姆渡文化时期 C.半坡文化时期 D.尧舜禹时代
【答案】A
【难度】0.65
【来源】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历史真题
【知识点】我国境内的古人类
【详解】根据“人类逐渐学会如何说话、制作工具和使用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旧石器时代时期,早期人类会制作工具和使用火,A项正确;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时期过定居生活,会种植农作物,排除BC项;尧舜禹时代不是早期人类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6.如图是2021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页的一幅图。这幅图反映了( )
A.北京人已经懂得了人工取火 B.北京人正在烧烤水牛等家畜
C.北京人学会了用火改善生活 D.北京人烧烤的食物中有甘薯
【答案】C
【难度】0.85
【来源】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历史真题
【知识点】北京人
【详解】据题干“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C项正确;北京人已经懂得了人工取火说法错误,山顶洞人掌握了人工取火,排除A项;北京人正在烧烤水牛等家畜说法错误,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还没有进入原始农耕文明时期,没有养殖家畜,排除B项;北京人烧烤的食物中有甘薯说法错误,甘薯是明朝时期传入中国的,排除D项。故选C项。
7.考古学者通过对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研究,揭示人类的( )
A.进化过程 B.农耕生活 C.王朝更迭 D.政权并立
【答案】A
【难度】0.85
【来源】2024年吉林省吉林市中考历史真题
【知识点】北京人、山顶洞人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所以通过对他们的研究,揭示了人类进化的过程,A项正确;半坡人和河姆渡人进入了农耕生活,排除B项;夏朝才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排除C项;早期人类时期还未建立政权,所以不存在政权并立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
8.2024年2月,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夏尔雅玛可布遗址入围“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终评。该遗址发现有石(城)墙、房屋建筑基址、(铜)冶铸遗存等重要遗迹,是研究青海历史的( )
A.口述史料 B.实物史料 C.文献史料 D.二手史料
【答案】B
【难度】0.65
【来源】2024年青海省中考历史真题
【知识点】史学理论、北京人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该遗址发现有石(城)墙、房屋建筑基址、(铜)冶铸遗存等重要遗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是指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原始资料。材料中遗址发现有石(城)墙、房屋建筑基址、(铜)冶铸遗存等重要遗迹,是研究青海历史的实物史料,属于第一手史料,B项正确;口述史料,是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史料,与题干信息“该遗址发现有石(城)墙、房屋建筑基址、(铜)冶铸遗存等重要遗迹”不符,排除A项;文献史料,是指记载在某载体上用来研究或讨论历史的根据,与题干信息“该遗址发现有石(城)墙、房屋建筑基址、(铜)冶铸遗存等重要遗迹”不符,排除C项;二手史料是指由历史学家或其它研究者从一手史料中提取的信息,通过对相应史料的编纂、编写和编著而形成的史料,与题干信息“该遗址发现有石(城)墙、房屋建筑基址、(铜)冶铸遗存等重要遗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9.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在遗址中可以看到( )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器 D.铁器
【答案】A
【难度】0.85
【来源】2024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历史真题
【知识点】北京人
【详解】据题干“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直立人遗址”和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属于直立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各类工具,他们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A项正确;使用磨制石器的是新石器时代,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青铜器最早是夏朝的礼器,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铁器制作的农具是春秋后期出现的,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0.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如下图位于M处的遗址最有可能是( )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二里头遗址
【答案】A
【难度】0.65
【来源】2023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历史真题
【知识点】北京人
【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类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等。如图位于M处的遗址最有可能是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的北京人遗址,A项正确;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排除B项;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排除C项;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市境内,排除D项。故选A项。
11.比较“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图片可知,北京人( )

“古猿头像”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现代人头像”
A.仍然保留猿类特征 B.能够使用磨制石器
C.完全具备现代人特征 D.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
【答案】A
【难度】0.65
【来源】2023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历史真题
【知识点】北京人
【详解】据题干“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可知,北京人与现代人差别较大,与古猿的形态相似,A项正确;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排除B项;山顶洞人具备现代人的特征,排除C项;北京人未开始从事农业生产,排除D项。故选A项。
12.下图文物可用于研究( )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A.人类的起源 B.禅让的形成 C.农业的发展 D.国家的产生
【答案】A
【难度】0.65
【来源】2022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历史真题
【知识点】北京人
【详解】根据题干“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和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是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之一,通过对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的研究,可以为研究人类的起源提供可靠的证据,A项正确;禅让制的形成是在传说中的部落联盟时期,排除B项;北京人是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之一,这一时期原始农业还没有产生,排除C项;北京人是早期人类的代表,这一时期国家还没有产生,排除D项。故选A项。
13.皮洛遗址位于四川省稻城县。该遗址中发现了大量距今已有13万年、两面打制的手斧。这些手斧产生于(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
【答案】A
【难度】0.65
【来源】2022年广东省中考历史真题
【知识点】北京人
【详解】旧石器时代从距今约300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止。依据材料“13万年”和“两面打制的手斧”可知是旧石器时代,A项正确;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排除B项;青铜时代是指商周时期,排除C项;铁器时代是春秋后期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
14.下列选项中、研究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人类最可靠的证据是( )
A.传说 B.文献 C.化石 D.影像
【答案】C
【难度】0.65
【来源】2023年吉林省中考历史真题
【知识点】山顶洞人、北京人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人类时期,没有文字,研究原始人类历史的主要依据的是化石和遗址。北京人、山顶洞人等早期人类的研究中,最重要的证据是化石,C项正确;传说属于后世的编造和艺术加工,不具有客观性,排除A项;原始人类时期,没有文字记录,排除B项;影像属于后世的艺术创作,不具有客观性,排除D项。故选C项。
考点2 原始农耕生活
15.下表是广东、浙江两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物相关图片。据此推知,当时( )
遗址 玉钺 玉琮 龙首玉环
石峡遗址
良渚遗址
A.青铜冶炼技术成熟 B.南北经济差异明显
C.农业生产工具先进 D.两地存在文化交流
【答案】D
【难度】0.65
【来源】202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真题
【知识点】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良渚古城
【详解】根据材料“石峡遗址的玉器图片和良渚遗址的玉器图片”可看出,有相似的风格因素,反映了两个区域存在文化交流,相互影响,D项正确;“玉钺” “玉琮”“龙首玉环”不属于青铜器,无法得出青铜冶炼技术成熟,排除A项;从材料图片可知,有很多相似之处,体现不出南北经济差异明显,排除B项;良渚玉琮是良渚人拜神的器物,玉钺则是军事权利的象征,“玉钺” “玉琮”“龙首玉环”不是农业生产工具,无法得出农业生产工具先进,排除C项。故选D项。
16.下图是在浙江发现的一粒距今一万年的碳化稻米。这一发现再次印证了( )
A.稻米是当时最主要的食物 B.水稻栽培起源于中国南方
C.南稻北粟局面已基本形成 D.使用未耜提高了水稻产量
【答案】B
【难度】0.85
【来源】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历史试题
【知识点】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详解】根据材料“浙江发现的一粒距今一万年的碳化稻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体现了水稻栽培起源于中国南方地区,B项正确;稻米是当时最主要的食物无法从一粒炭化稻米中得出这一结论,原始农耕时期粟也是主要食物,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粟,无法从从浙江发现的碳化稻谷得出南稻北粟局面已基本形成的结论,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水稻栽培使用的工具,无法体现使用未耜提高了水稻产量,排除D项。故选B项。
17.该遗址因为地处东南沿海,地下水位较高,保存了丰富的有机质遗存,如干栏式建筑。在遗址下层,还普遍发现有稻类和其他禾本科植物混在一起的堆积层。据此判断“该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答案】C
【难度】0.65
【来源】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历史真题
【知识点】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详解】根据题干“东南地区”“干栏式建筑”“禾本科植物”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住宅是干栏式房屋。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种植水稻,C项正确;元谋人遗址在西南地区,排除A项;北京人遗址、半坡遗址都在北方地区,排除BD项。故选C项。
18.在湖北屈家岭遗址,考古工作者发掘出距今约5100年的规模庞大的史前水利系统,以及大量稻作遗存、磨光黑陶等。这些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 )
A.炎黄部落起源 B.原始农耕生产 C.史前制瓷技术 D.大禹治水过程
【答案】B
【难度】0.65
【来源】2024年重庆市中考历史真题(B卷)
【知识点】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详解】根据题干“考古工作者发掘出距今约5100年的规模庞大的史前水利系统,以及大量稻作遗存”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原始农耕生产,B项正确;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炎黄部落起源于五六千年前,与题干“距今约5100年的规模庞大的史前水利系统,以及大量稻作遗存、磨光黑陶等”只是时间相近,但内容无关,排除A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史前时期人们还没掌握制瓷技术,由陶器制作到瓷器制作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发展过程,题干中也未涉及瓷器,排除C项;大禹治水距今3000多年,与题干中“距今约5100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9.人类发展历程中,先后使用不同材质的工具进行劳动。下列劳动工具中,最能直接证明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居民生产状况的是( )
A.石器 B.骨耜 C.铜铲 D.铁铧
【答案】B
【难度】0.65
【来源】2023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历史真题
【知识点】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新石器时代,农具出现了骨耜,B项正确;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期的工具,与河姆渡人不符,排除A项; 河姆渡人还不会使用金属工具,铜铲、铁铧不符合题意,排除CD项。故选B项。
20.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三个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共同反映了( )
图1 稻谷 图2 猪纹陶钵 图3 骨耜
A.人类的起源 B.原始农耕生活
C.远古的传说 D.早期国家产生
【答案】B
【难度】0.65
【来源】2023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历史真题
【知识点】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们共同反映了原始农耕生活:河姆渡人遗址发现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表明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河姆渡人还会制作陶器和玉器,如猪纹陶钵,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B项正确;人类起源的内容主要包括元谋人、北京人的发现等,排除A项;远古的传说主要包括黄帝、炎帝,尧舜禹时期的传说等,排除C项;夏商周时期属于早期国家的产生,排除D项。故选B项。
21.“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下列先民中从事这一“活动”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山顶洞人
【答案】C
【难度】0.65
【来源】2023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历史真题
【知识点】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详解】由材料“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可知,这是对栽培谷物等农业种植方面的描述,据此分析,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C项正确;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以采集、狩猎等为生,没有从事原始农业生产,排除ABD项。故选C项。
22.榫卯(sǔn mǎo),是利用凹凸结构相互咬合实现连接的木构件工艺(见下图)。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榫卯木构件出土于浙江河姆渡遗址。河姆渡人可能利用这项技术( )
A.制作精美玉器 B.制作青铜农具 C.建造干栏式房屋 D.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答案】C
【难度】0.85
【来源】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历史真题
【知识点】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榫卯木构件出土于浙江河姆渡遗址,河姆渡人可能利用这项技术建造干栏式房屋,C项正确;榫卯木构件不能制作精美玉器,排除A项;河姆渡人没有进入青铜时代,排除B项;半地穴式房屋为半坡人居住,排除D项。故选C项。
23.“一粒深埋在遗址里的稻米,几块掺杂了碧糠碎谷的陶片,代表了古人向土地探寻食物的智慧,也记录了一场作物生产的革命。”这场“作物生产的革命”指的是( )
碳化稻粒
A.家畜饲养的出现 B.原始农业的产生
C.定居生活的开始 D.渔猎生产的发展
【答案】B
【难度】0.65
【来源】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历史真题
【知识点】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粒深埋在遗址里的稻米’”可知,这是说种植稻,也就是说,原始农业产生了,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家畜饲养,排除A项;作物生产指的是农作物生产,不是说定居,排除C项;作物生产指的是农作物生产,不是说渔猎生产,排除D项。故选B项。
24.农耕经济的发展是文明进步的基本条件。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可靠的证据是( )
A.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神农尝草的传说 D.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鼎
【答案】B
【难度】0.65
【来源】2022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历史真题
【知识点】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详解】“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可以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生活在距今七千年的河姆渡人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B项正确;北京人不会种植农作物,排除A项;神农尝草的传说属于传说,真实性有待考究,排除C项;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鼎没有体现“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排除D项。故选B项。
25.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源于约8000年前的“龙”形,遍布中华大地,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直至今天,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图腾。这最能体现的中华人文精神是( )
A.华夏认同 B.革故鼎新 C.道法自然 D.和而不同
【答案】A
【难度】0.65
【来源】2024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历史真题
【知识点】炎帝与黄帝
【详解】根据题干“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源于约8000年前的“龙”形,遍布中华大地,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直至今天,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图腾”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意在说明中华民族有着共同的图腾,说明中华民族有着认同感,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革故鼎新的问题,排除B项;道法自然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思想,排除C项;和而不同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
考点3 远古的传说
26.五千年的文明沉淀;铸就了灿烂的华夏文明。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黄帝 B.尧 C.舜 D.禹
【答案】A
【难度】0.85
【来源】2024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历史真题
【知识点】炎帝与黄帝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A项正确;尧、舜、禹是黄帝之后的部落联盟首领,为部落联盟贡献了力量,但并非是人文初祖,排除BCD项。故选A项。
27.下图所示是首届株洲旅游发展大会的宣传标语。标语中的“神农”指的是( )
A.尧 B.黄帝 C.禹 D.炎帝
【答案】D
【难度】0.85
【来源】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历史真题
【知识点】炎帝与黄帝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信息“神农福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炎帝是中国部落联盟时期的首领之一,号神农氏。传说他教民开荒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今湖南炎帝陵炎帝庙里仍供奉着炎帝像,与题干信息“神农福地”相符,D项正确;尧是中国部落联盟时期的首领之一,他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排除A项;黄帝与炎帝联合打败蚩尤,与炎帝一起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名轩辕,排除B项;禹全身心投入治水,被尊称为“大禹”,排除C项。故选D项。
28.传说图中供奉的人物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该人物是( )

A.黄帝 B.炎帝 C.大禹 D.蚩尤
【答案】B
【难度】0.85
【来源】2023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历史真题
【知识点】炎帝与黄帝
【详解】据所学可知,传说中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图文和历法知识,B项正确;传说中,黄帝教人们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铜,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排除A项;传说中,大禹用疏导的方法解决了黄河的水患,排除C项;蚩尤,是传说中制造兵器的人,排除D项。故选B项。
29.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的华夏族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其首领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初祖”的是( )
A.黄帝和蚩尤 B.炎帝和蚩尤 C.黄帝和炎帝 D.尧、舜、禹
【答案】C
【难度】0.65
【来源】2023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历史真题
【知识点】炎帝与黄帝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根据远古传说,黄帝和炎帝是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的杰出部落联盟首领,他们联合起来,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部落,此后他们的部落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今天华夏族的前身,因此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始祖”,中国人也以炎黄子孙自居,C项正确;蚩尤是炎帝、黄帝联合起来在涿鹿之战中打败的部落首领,排除AB项;尧、舜、禹是炎帝、黄帝之后根据禅让制产生的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排除D项。故选C项。
30.每逢清明时节,海内外华夏儿女纷纷相聚陕西,举行祭祖活动,以寄托念祖之情。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尧和舜 B.炎帝和黄帝 C.黄帝和蚩尤 D.舜和禹
【答案】B
【难度】0.65
【来源】2022年西藏自治区中考历史真题
【知识点】炎帝与黄帝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蚩尤部落后,炎黄联盟的势力日益发展壮大,华夏族逐渐形成,因此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华人也自称“华夏儿女”“炎黄子孙”,B项正确,排除C项;尧舜禹都是炎黄之后的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排除AD项。故选B项。
31.“教民植五谷,造字启民智”,他们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是( )
A.炎帝、黄帝 B.黄帝、尧帝 C.舜帝、炎帝 D.舜帝、禹帝
【答案】A
【难度】0.65
【来源】202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历史真题
【知识点】炎帝与黄帝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A项正确;尧、舜和禹不是人文初祖,排除B、C、D。故选A项。
32.晋代文学家挚虞有诗曰:“神农居世,通变该极。民众兽解,乃教稼穡。聚济交市,草木播植。务济其本,不通其饰。”劳动创造幸福,诗中“教稼穑”的人物是传说中的( )
A.黄帝 B.炎帝 C.大禹 D.仓颉
【答案】B
【难度】0.85
【来源】2022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历史真题
【知识点】炎帝与黄帝
【详解】“教稼穑”的人物是传说中的炎帝。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B项正确;黄帝的贡献有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弓箭、指南车等,排除A项;大禹治理水患,排除C项;仓颉创造文字,排除D项。故选B项。
33.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每年,满怀虔诚与崇敬的中华儿女会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和黄帝。其原因是
A.他们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他们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他们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答案】C
【难度】0.65
【来源】2022年黑龙江大庆中考历史真题
【知识点】炎帝与黄帝
【详解】据所学可知,阪泉之战中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逐鹿之战中,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在这一过程中华夏族逐渐形成,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C项正确;黄帝炎帝时期没有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排除A项;黄帝炎帝时期没有治理水患,排除B项;炎帝黄帝时期没有建立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
34.据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姬姓系统的姓氏约占89%。这表明
A.百家姓氏,皆自炎黄 B.中华姓氏,源远流长
C.人文初祖,拓土开疆 D.姓氏文化,包罗万象
【答案】B
【难度】0.4
【来源】2022年河南省中考历史真题
【知识点】炎帝与黄帝
【详解】据题意可知,当今中国常见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和黄帝姓氏的占8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炎帝黄帝是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中国常见的姓氏都出自炎帝和黄帝,说明中华姓氏,源远流长, B项正确;百家姓氏,皆自炎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拓土开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D项说法夸大,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5.有学者认为,尧舜禹和“尧舜禹时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不相同的概念。尧舜禹或许不一定可以一一据实,但以尧舜禹为代表的这个“时代”是肯定存在的,因为在考古学上,明显就存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一般称之为“龙山时代”,甚至还存在更早一些的“仰韶时代”。这说明( )
A.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从商朝开始 B.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历史传说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 D.世袭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答案】C
【难度】0.4
【来源】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历史真题
【知识点】尧舜禹与禅让制
【详解】依据题干“尧舜禹或许不一定可以一一据实,但以尧舜禹为代表的这个‘时代’是肯定存在的”,可知”尧舜禹“虽然不一定可以一一据实,但所代表的这个时代在考古学上已经证明是肯定存在的,由此说明历史学说并非完全虚构,而是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C项正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甲骨文开始,但在题干中并没有得到体现,排除A项;题干并不是证明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而是说明远古传说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排除B项;夏朝建立后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但在题干中并没有得到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36.“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这描述了(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答案】A
【难度】0.65
【来源】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历史真题
【知识点】尧舜禹与禅让制
【详解】根据材料“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和所学可知,尧因舜“孝”进行推荐,后来舜继尧位,反映了部落联盟时期的首领位子的传递方法禅让制,A项正确;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排除B项;世袭制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排除C项,郡县制是在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使地方处在中央的管辖之下,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
37.《史记·夏本纪》记载:为了治水,大禹曾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大禹治水事迹最能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 )
A.自强不息精神 B.无私奉献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 D.民族主义精神
【答案】B
【难度】0.65
【来源】2022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历史真题
【知识点】尧舜禹与禅让制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为了治水,大禹曾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这体现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而牺牲小我、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也就是无私奉献精神,B项正确;自强不息指自己努力上进,永不懈怠,“三过家门而不入”没有体现自强不息精神,排除A项;爱国主义精神是指一种以爱国为核心的全民团结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它体现为人们热爱自己的国家,尊重领袖,维护国家利益而作出的牺牲和奉献,“三过家门而不入”不是主要体现爱国主义精神,排除C项;民族主义是一种主张民族为人的最高政治身份,主张民族利益为最高利益的主义,“三过家门而不入”不是体现民族主义精神,排除D项。故选B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2022-2024年三年中考历史试题分单元汇编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考点1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
1.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特殊文字。考古学者发掘的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特殊文字”可用于研究( )
A.人类起源 B.农耕生活 C.部落联盟 D.国家产生
2.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最可信的依据是( )
A.文字记载 B.考古发现 C.专家推测 D.民间传说
3.考古学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这说明元谋人( )
A.能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B.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C.已经进入磨制石器时代 D.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4.我国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是旧石器时代遗址,填补了元谋人与北京人之间的空隙。该遗址属于我国( )
A.百万年人类史范畴 B.一万年文化史范畴
C.五千多年文明史范畴 D.原始农耕时代范畴
5.“在长期的劳动中,人类逐渐学会如何说话、制作工具和使用火,从而进化成了‘人’。”这里的“进化”应发生在( )
A.旧石器时代 B.河姆渡文化时期 C.半坡文化时期 D.尧舜禹时代
6.如图是2021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页的一幅图。这幅图反映了( )
A.北京人已经懂得了人工取火 B.北京人正在烧烤水牛等家畜
C.北京人学会了用火改善生活 D.北京人烧烤的食物中有甘薯
7.考古学者通过对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研究,揭示人类的( )
A.进化过程 B.农耕生活 C.王朝更迭 D.政权并立
8.2024年2月,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夏尔雅玛可布遗址入围“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终评。该遗址发现有石(城)墙、房屋建筑基址、(铜)冶铸遗存等重要遗迹,是研究青海历史的( )
A.口述史料 B.实物史料 C.文献史料 D.二手史料
9.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在遗址中可以看到( )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器 D.铁器
10.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如下图位于M处的遗址最有可能是( )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二里头遗址
11.比较“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图片可知,北京人( )

“古猿头像”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现代人头像”
A.仍然保留猿类特征 B.能够使用磨制石器
C.完全具备现代人特征 D.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
12.下图文物可用于研究( )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A.人类的起源 B.禅让的形成 C.农业的发展 D.国家的产生
13.皮洛遗址位于四川省稻城县。该遗址中发现了大量距今已有13万年、两面打制的手斧。这些手斧产生于(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
14.下列选项中、研究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人类最可靠的证据是( )
A.传说 B.文献 C.化石 D.影像
考点2 原始农耕生活
15.下表是广东、浙江两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物相关图片。据此推知,当时( )
遗址 玉钺 玉琮 龙首玉环
石峡遗址
良渚遗址
A.青铜冶炼技术成熟 B.南北经济差异明显
C.农业生产工具先进 D.两地存在文化交流
16.下图是在浙江发现的一粒距今一万年的碳化稻米。这一发现再次印证了( )
A.稻米是当时最主要的食物 B.水稻栽培起源于中国南方
C.南稻北粟局面已基本形成 D.使用未耜提高了水稻产量
17.该遗址因为地处东南沿海,地下水位较高,保存了丰富的有机质遗存,如干栏式建筑。在遗址下层,还普遍发现有稻类和其他禾本科植物混在一起的堆积层。据此判断“该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18.在湖北屈家岭遗址,考古工作者发掘出距今约5100年的规模庞大的史前水利系统,以及大量稻作遗存、磨光黑陶等。这些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 )
A.炎黄部落起源 B.原始农耕生产 C.史前制瓷技术 D.大禹治水过程
19.人类发展历程中,先后使用不同材质的工具进行劳动。下列劳动工具中,最能直接证明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居民生产状况的是( )
A.石器 B.骨耜 C.铜铲 D.铁铧
20.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三个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共同反映了( )
图1 稻谷 图2 猪纹陶钵 图3 骨耜
A.人类的起源 B.原始农耕生活
C.远古的传说 D.早期国家产生
21.“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下列先民中从事这一“活动”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山顶洞人
22.榫卯(sǔn mǎo),是利用凹凸结构相互咬合实现连接的木构件工艺(见下图)。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榫卯木构件出土于浙江河姆渡遗址。河姆渡人可能利用这项技术( )
A.制作精美玉器 B.制作青铜农具 C.建造干栏式房屋 D.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23.“一粒深埋在遗址里的稻米,几块掺杂了碧糠碎谷的陶片,代表了古人向土地探寻食物的智慧,也记录了一场作物生产的革命。”这场“作物生产的革命”指的是( )
碳化稻粒
A.家畜饲养的出现 B.原始农业的产生
C.定居生活的开始 D.渔猎生产的发展
24.农耕经济的发展是文明进步的基本条件。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可靠的证据是( )
A.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神农尝草的传说 D.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鼎
25.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源于约8000年前的“龙”形,遍布中华大地,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直至今天,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图腾。这最能体现的中华人文精神是( )
A.华夏认同 B.革故鼎新 C.道法自然 D.和而不同
考点3 远古的传说
26.五千年的文明沉淀;铸就了灿烂的华夏文明。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黄帝 B.尧 C.舜 D.禹
27.下图所示是首届株洲旅游发展大会的宣传标语。标语中的“神农”指的是( )
A.尧 B.黄帝 C.禹 D.炎帝
28.传说图中供奉的人物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该人物是( )

A.黄帝 B.炎帝 C.大禹 D.蚩尤
29.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的华夏族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其首领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初祖”的是( )
A.黄帝和蚩尤 B.炎帝和蚩尤 C.黄帝和炎帝 D.尧、舜、禹
30.每逢清明时节,海内外华夏儿女纷纷相聚陕西,举行祭祖活动,以寄托念祖之情。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尧和舜 B.炎帝和黄帝 C.黄帝和蚩尤 D.舜和禹
31.“教民植五谷,造字启民智”,他们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是( )
A.炎帝、黄帝 B.黄帝、尧帝 C.舜帝、炎帝 D.舜帝、禹帝
32.晋代文学家挚虞有诗曰:“神农居世,通变该极。民众兽解,乃教稼穡。聚济交市,草木播植。务济其本,不通其饰。”劳动创造幸福,诗中“教稼穑”的人物是传说中的( )
A.黄帝 B.炎帝 C.大禹 D.仓颉
33.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每年,满怀虔诚与崇敬的中华儿女会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和黄帝。其原因是
A.他们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他们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他们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34.据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姬姓系统的姓氏约占89%。这表明
A.百家姓氏,皆自炎黄 B.中华姓氏,源远流长
C.人文初祖,拓土开疆 D.姓氏文化,包罗万象
35.有学者认为,尧舜禹和“尧舜禹时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不相同的概念。尧舜禹或许不一定可以一一据实,但以尧舜禹为代表的这个“时代”是肯定存在的,因为在考古学上,明显就存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一般称之为“龙山时代”,甚至还存在更早一些的“仰韶时代”。这说明( )
A.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从商朝开始 B.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历史传说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 D.世袭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36.“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这描述了(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37.《史记·夏本纪》记载:为了治水,大禹曾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大禹治水事迹最能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 )
A.自强不息精神 B.无私奉献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 D.民族主义精神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