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杨氏之子(第2课时)同步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学习任务单

文档属性

名称 21杨氏之子(第2课时)同步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学习任务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1 15:32:1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杨氏之子 第二课时 分层作业
小时了了
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②(yì)门者,皆俊才清称③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④有何亲?”对曰:“昔先君⑤仲尼⑥与君先人伯阳⑦有师资⑧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⑨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⑩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ù jí)。
【注释】①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②诣:到。③清称:有清高的称誉的人。④仆:谦称。⑤先君:祖先,与下文“先人”同。 ⑥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⑦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杨。⑧师资:师。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⑨奕世:累世;世世代代。 ⑩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
1.根据文意,可以知道“小时了了”的意思是( )。
A.小的时候很聪明 B.小的时候很迷糊 C.小的时候不怎么样
2.孔融真的是李元礼的亲戚吗?请把他的解释改写成现代汉语。
3.“大踧踖”是形容非常局促不安的样子。陈韪为什么会“大踧踖”呢?
4.读了这个故事,你怎样评价十岁的孔融呢?
【参考答案】
1.A
2.孔融不是李元礼的亲戚。他的解释: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
3.因为陈韪说孔融“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而孔融反过来说他“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意思就是说陈韪没什么才华。
4.孔融是个非常聪明,口齿伶俐,反应很快的孩子。
参考译文: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 ”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2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课题 21.杨氏之子 单元 第八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核心素养 目标 1.背诵课文。 2.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3.理解幽默的作用,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灵活运用幽默的能力。
重难点 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教学过程 一、体会巧妙,感受机智 1.理解孔君平的话。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你听懂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了吗?为什么他单单指着杨梅说,不说其他水果呢?(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板书:杨梅——杨家果) (2)让我们再读一遍课文。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吗?(听出来了)你是从文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杨氏子也拿孔君平的姓来反驳) (3)这一招在兵法上叫以其人之道——(学生接读)还治其人之身。(板书:孔雀——孔家禽) (4)读最后两句话,思考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可以借助板书来分享你的想法。(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呢?) 2.理解杨氏子的回答。 (1)请大家分组讨论,如果孔君平这样跟你开玩笑,你会如何回答呢?(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 (2)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我们的回答和杨氏之子相比,你体会到了什么?(杨氏子聪明,语言幽默、有礼貌) 3.对比阅读,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 出示句子:孔雀是夫子家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请大家观察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第1句话是肯定句,第2句话是否定句) (2)杨氏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为什么我们会觉得他的回答很机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杨氏子用反问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进行回答,既表示自己的姓氏与水果之间没有关系,同时还巧妙地用孔君平的姓氏进行反驳,让孔君平无法回应。) (3)从杨氏子巧妙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杨氏子的什么特点?(杨氏子思维非常敏捷,语言也机智幽默) 二:发挥想象,熟读成诵 1.发挥想象,突出妙处。 师引导:在孔君平与孩子的对话过程中,他们各自是怎样想的呢?后来又会怎样对话呢?请你想一想,然后来读他们的对话。 孔君平想:_________。于是,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杨氏之子想:_________。于是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君平答曰:“_________。”杨氏之子对曰:“_________。” 预设: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暗想:我原本是想借杨梅的“杨”和姓杨的“杨”字一样,来考考这个孩子,看他是不是真的非常聪明,没想到,他居然将我的姓和孔雀的“孔”联系起来反问,回答得又是那样婉转,真是了不得!于是他笑着说:“耳闻杨氏之子甚聪惠,今日一谈,果然名不虚传哪!真是可喜可贺!” 追问:谁能用文言文的形式表述孔君平的反应? 预设:孔君平一愣,继而笑曰:“汝多智乎!妙哉,此乃可造之才。” 2.熟读成诵。 (1)教师引导:古人用了短短5句话55个字就讲了一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杨氏子的聪慧、礼貌,像这样的文章,我们应该把它背诵下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男女生比赛背诵课文。 3.教师小结:文言文《杨氏之子》这个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同学们可以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家长听,也可以直接背诵古文给家长听。 三:感悟幽默,体会乐趣 1.探讨幽默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幽默的理解,你觉得什么是幽默?(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幽默是一种言语或行为的表现,能够引起人们的愉悦和欢笑,具有一定的智慧和趣味性。) (2)请同学们列举一下生活中你认为幽默的事例。(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2.分析杨氏之子的幽默表现。 (1)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分析杨氏之子的回答为什么会让人觉得幽默。(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杨氏之子巧妙地运用反问和对比,将孔君平的开玩笑变成了一种自嘲,这种巧妙和智慧让人感到愉快和有趣。) (2)请同学们分享一下,阅读这篇课文时,你是怎样体会到幽默的?(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在阅读过程中,随着对话的展开,我们不禁被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幽默所吸引,不自觉地产生笑意,这种愉悦感使我们更加喜欢这个故事。) 3.训练幽默感,提高沟通能力。 (1)交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幽默经历,谈谈如何培养幽默感。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方法:多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趣事;学会用轻松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善于发现问题的另一面,用幽默的方式化解尴尬等。 (2)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尴尬情况,看看如何用幽默化解。(在这个环节,可以让同学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尴尬情况,尝试用幽默来化解。以下是一些建议: 角色扮演场景一: 场景描述:A同学在课堂上不小心将水杯打翻,水洒在了B同学的课本上。 A同学:(尴尬)哎呀,对不起,我真的很抱歉,没想到水会洒到你的课本上。 B同学:(幽默)哦,没关系,我觉得我的课本需要点水分,你知道,太干燥了不好看。 角色扮演场景二: 场景描述:C同学和D同学在讨论功课,C同学觉得D同学的观点有误。 C同学:(认真)我觉得你的观点可能有点问题。 D同学:(幽默)哎呀,你这么一说,我突然觉得我可能是个误导青年的罪人啊! 角色扮演场景三: 场景描述:E同学在参加一个聚会时,不小心踩到了F同学的脚。 E同学:(尴尬)哦,抱歉,我不小心踩到你了。 F同学:(幽默)哈哈,没事,反正现在流行疼痛疗法,你帮我免费体验了一下。 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鼓励同学们灵活运用幽默,用轻松愉快的氛围化解尴尬。让学生们了解幽默感的重要性,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幽默,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师小结: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灵活运用幽默,可以缓解紧张气氛、化解尴尬、化解冲突、拉近人际关系等。此外,学会欣赏别人的幽默,学会在适当的场合发挥幽默感,这将有助于同学们建立更积极的人际关系,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4.推荐阅读《世说新语》。 (1)介绍《世说新语》及编者。 《世说新语 》(南朝时期笔记小说)由刘义庆和门下文士博采众书编纂润色而成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原书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篇。主要记载汉末至晋宋间士族阶层人物的言谈逸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世说新语》所记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仿照此书体例而写成的作品更是不计其数,在古小说中自成一体。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小说的素材,或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鲁迅先生称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宗室、文学家。 《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主要作品《后汉书》、《徐州先贤传》、《江左名士传》、《世说新语》、《幽明录》《宣验记》。 (2)激发阅读兴趣。 像杨氏子这样聪慧之人的故事,在《世说新语》中还有许多,要想了解到更多,老师推荐大家去阅读这本书。 课堂小结 汉语有着无穷的魅力,有“口吐金兰”的语言香气,有“唇枪舌剑”的语言战争,有“妙笔生花”的语言表达,有“舌战群儒”的语言典故,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恰当地使用语言,远离粗俗的字眼,唇齿间流露幽默、风趣的智慧语言。
作业设计 1.完成分层作业。 2.小练笔: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幽默感的小短文,描述一次你通过幽默化解尴尬的经历,或者你目睹他人如何巧妙地运用幽默感化解尴尬的场景。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1课 杨氏之子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单
一:体会巧妙,感受机智
1.理解孔君平的话。
(1)你听懂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了吗?为什么他单单指着杨梅说,不说其他水果呢?
(2)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吗?你是从文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
(3)读最后两句话,思考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2.理解杨氏子的回答。
请大家分组讨论,如果孔君平这样跟你开玩笑,你会如何回答呢?
3.对比阅读,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
二:发挥想象,熟读成诵
1.发挥想象,突出妙处。
在孔君平与孩子的对话过程中,他们各自是怎样想的呢?后来又会怎样对话呢?请你想一想,然后来读他们的对话。
孔君平想:_________。于是,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杨氏之子想:_________。于是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君平答曰:“_________。”杨氏之子对曰:“_________。”
2.熟读成诵。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男女生比赛背诵课文。
三:感悟幽默,体会乐趣
1.探讨幽默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2.分析杨氏之子的幽默表现。
(1)再次阅读课文,分析杨氏之子的回答为什么会让人觉得幽默。
(2)分享一下,阅读这篇课文时,你是怎样体会到幽默的?
3.训练幽默感,提高沟通能力。
交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幽默经历,谈谈如何培养幽默感。
4.推荐阅读《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 》(______时期______小说)由______和门下文士博采众书编纂润色而成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原书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篇。主要记载______至______士族阶层人物的言谈逸事。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______朝宋宗室,______家。《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主要作品《后汉书》、《徐州先贤传》、《江左名士传》、《世说新语》、《幽明录》《宣验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8张PPT)
杨氏之子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世说新语 言语》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杨氏之子
杨家果
杨 梅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杨氏之子
孔 雀
孔家禽
杨氏之子是个怎样的孩子?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甚 聪 惠
甚:非常。
惠:同“慧”,智慧。
杨氏之子的“甚聪惠”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请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词句,完成下列表格:
我从________________(语句)中感受到他的聪惠,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关键词句展现人物形象)。
机智
男女分角色读这段对话,体会本文风趣的语言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根据故事,梳理出孔君平和杨氏之子一问一答的思维过程,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完成思维导图。
孔君平——看到( )——想到( )——调侃道( )
杨氏之子——看到( )——想到( )——回应道( )
杨梅
杨氏之子
此是君家果
孔雀
孔君平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此是君家果。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杨氏之子
孔君平
杨梅
孔雀
在姓氏上做文章。
“为设果”
除了聪明,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词形容杨氏之子?为什么呢?
有礼貌
思维灵敏
幽默、委婉
“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听了杨氏之子的妙答,孔君平会有什么反应?杨氏之子又会怎么回答呢?谁能用文言文的形式表述孔君平的反应 请展开想象说一说。
孔君平一愣,继而笑曰:“汝多智乎!妙哉,此乃可造之才。”
···
奇思妙想
如果来访的客人不姓孔,而是其他的姓,你会说什么?
黄先生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___________________。”
柳先生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___________________。”
梅先生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___________________。”
世说新语
原文: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译文:
徐孺子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孺子回答:“不是这样。好比人的眼睛里有瞳仁,如果没有瞳仁,一定看不见。”
从中可以看出徐家孩子的聪慧和机智。
杨氏之子
会听
会说
杨梅
孔雀
杨家果
孔家禽
“甚聪慧”
课堂小结
输入你的文字
课后作业
把杨氏之子的故事讲给亲人朋友听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