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书籍封面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封面设计的表现形式。
2、掌握封面设计的制作方法。
3、了解封面设计的构成要素,并感受封面布局的形式美法则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但是比较内敛不善表达,所以本节课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课堂内容,让每位同学发挥自身的才能。
3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书籍封面设计的构成要素和书籍封面的制作方法。
难点:封面设计的构思方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课程导入:
(1)以聊天方式导入课堂。
“明天就是周末了,你们周末都会做什么去哪玩呢?”
同学回答:“家、图书馆、书城……”
“你们去书店买书、图书馆借书时,会首先注意书的什么?为什么?”
同学回答:“题目、内容、封面……”
(2)播放不同类型的书籍封面(古书、杂志、课本、小说、传记、绘本),让学生观察封面特点谈谈被哪一本书的封面所吸引并想拥有哪一本,说明理由。由此引出,“不同类型的书会有不同风格的封面,一本好的书不仅要有好的内容,还需要有好看的封面设计,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推广作用,使读者产生购买欲。”
“老师这里有几本不同类型书籍的封面,你们来看看哪一本书的封面更吸引你?喜欢第一本的有哪些同学?为什么?……”
同学积极回答问题。
(3)出示课题《书籍封面设计》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书籍封面设计,来设计一个让人一看就有购买欲的书籍封面。”
活动2【讲授】课堂发展:
(1)认识书籍结构。
展示一本书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书有哪几个部分。并分别指出每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封面、书脊、封底、书芯……)引导学生思考书籍的封面有什么作用。由此引出封面的作用:保护书页、宣传作用、欣赏收藏价值。
“思考一下,书籍的封面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回答问题。
认识书籍封面三要素。
展示一幅书籍封面,让学生观察书籍封面都有什么内容,从而引出书籍封面的三要素,并讲解三要素的不同特点。
“观察一下书的封面都有些什么内容呢?”(文字、图画)(书名、作者、出版社等)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老师总结:文字、色彩、图像构成了封面的三大要素。分析三要素:
文字:
播放一张以文字为主的封面设计,并引导学生观察这张封面的图片在哪里。并从文字的排列中引导出书籍封面排版需要注意的几个关系要点(疏密对比、大小对比、色彩对比、形状对比)。
“这张封面有图片吗?图片在哪里?”
“从这张封面的‘配图’中你们可以看到哪几种对比关系?”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总结:文字除了做表意的作用外,还可以作为图像出现在封面上,给文字做适当的变形、排列把它们组合成图像。
图像:
播放六张《爱丽丝漫游奇境》的封面图像,让学生们观察它们的共同点。从而引出封面设计配图的规律。
“这几张封面的配图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画面主体内容一致,都有一个女生的形象。)
总结:图像主题要与书本内容相一致相匹配。
颜色:
展示同样六张《爱丽丝梦游奇境》的黑白封面,让学生思考黑白和彩色的封面会给人带来什么不同的感觉,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封面色彩的重要性。
“老师把这六张图片都换成黑白的,你们仔细看下,更喜欢哪一套封面呢?黑白的还是彩色的?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并说明理由。
总结:所以同样的封面内容,图片形象更切合主题颜色更丰富的回更加吸引读者。
(3)关于位置摆放:
准备两张4K的卡纸,并准备两套不同主题(一份同学录、一份美术鉴赏)书籍封面元素(书籍标题、相关图片、出版社等),并打乱摆放。让学生上黑板展示,从中选出合适的元素并组合成两本不同主题的封面。摆放完成后,请同学点评,并上台给予修改方案,最后老师点评。
(4)总结封面设计步骤:
构思立意——确定封面的规格、定位、文字——图形设色制作——上颜色。
活动3【活动】作业与发展:
(1)布置作业: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一张8K的书籍封面设计联系,主题为同学录,书名自拟,形式可以为剪贴、绘画、文字创意等。
小组分工安排:A.封面排版设计、文字和剪贴工作
B.封面版面背景设计
C.封面标题设计
D.封面插图设计
作业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请学生分组讲述自己的设计概念,并评价。
4、课堂小结:
(1)了解了封面设计的表现形式。
(2)掌握封面设计的制作方法。
(3)了解封面的构成要素,并感受到封面布局的形式美法则。
课件17张PPT。古书、杂志、课本、小说、传记、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