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阶段复习卷(一)-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基础知识综合
1.在“我的读书心得”征文比赛中,小亮写下了自己的读书收获。请你读一读下面的
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那段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五( )四( )的革命志士为了民族的解放壮烈xīshēng;我们明白了在( )空见( )的现象中见( )知( ),也可能会有不可( )( )的发现;我们还学会了lǐ zhì地kòng zhì自己的情绪,心( )( )和地与人交流;我们不再pái huái、不再tàn xī,朝着mù biāo笃行不怠……
(1)根据读音,正确、规范地书写词语,并把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补充完整。
xī shēng( ) lǐ zhì( ) kòng zhì( )
pái huái( ) tàn xī( ) mù biāo( )
(2)小亮不明白“笃行不怠”中“笃”的意思,请你结合词典中的解释告诉他“笃”的意思是( )。(填序号)
二、选择题
2.下列词语中,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惊惶(huáng) 领域(yù) 严峻 万像更新
B.残(cán)暴 僻(pì)静 拨弄 重见天日
C.剥削(xiāo) 幼稚(zhì) 恐惧 翻箱倒柜
D.彻(chè)底 倾覆(fù) 魔鬼 万不得以
3.下面字词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为是其智弗若与?(为:同“谓”,说。)
B.寒食东风御柳斜。(御柳:皇城里的柳树。)
C.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汤:热水。)
D.死得其所: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4.下面横线上所填词语的顺序正确的是( )。
看着荣誉墙,同学们感慨万千:三年级的时候拔河比赛_________________,四年级又_________________;五年级时歌咏比赛首次获胜,_________________;四到六年级足球比赛连续三年获得第二名,_________________。
①蝉联亚军 ②拔得头筹 ③卫冕冠军 ④喜获金牌
A.③④②① B.④①②③ C.④③②① D.③④①②
5.“弟弟获奖了,激动得一蹦三尺高。”下列和这句话用了同样修辞手法的是( )
A.假期学校要组织研学,大家听了高兴得手舞足蹈。
B.汇报演出太精彩了,观众们的掌声震耳欲聋。
C.毕业后,小亮要回老家上初中,他舍不得同学们,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
D.校园里的那棵小树越长越高,现在有两层楼那么高了。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很多习俗都有寓意,比如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B.《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C.在辩论比赛中,当对方陈述观点时,要注意倾听,抓住对方的漏洞。
D.《腊八粥》通过小孩八儿的视角,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其中“喝粥”写得比较详细。
三、填空题
7.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六年的小学shí guāng 匆匆而过。在老师关爱和指导下,我们从yòu zhì 的小娃娃,成长为rè qíng 奔放的少年。阳光míng mèi 的校园里、精彩的课堂上、fèi téng 的操场中,我们挥洒激情,探寻zhēn lǐ ,一起奔向未来。
8.不同情况需要不同的表达方式,请为下面的情境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把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
通知 演讲稿 表扬信 倡议书
(1)参加竞选班干部,你可以写一份有感染力的(演讲稿)。
(2)学校举行活动,可以采用( )的形式告知同学们。
(3)你是学校的通讯员,别人做了好事,可以给他写一封( )。
(4)为了做好“创文”工作,针对当地街道环境卫生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把自己好的想法用( )的形式反映给主管部门。
9.先把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词填空。
( )故( )新 翻( )越( ) 心急( )( )
见( )知( ) 集( )广( ) 能( )善( )
(1)我们 ,终于在天黑之前到达了目的地。
(2)通过这次期末语文总复习,我真正体会到了 的重要性。
10.根据平时积累填空。
(1)“过去的日子如 ,被微风吹散了,如 ,被初阳蒸融了。”这句话写出了朱自清感叹时间易逝,提醒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2)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叹惋时间易逝,告诉我们应该珍惜时光!如:《长歌行》劝诫我们:“ , !”
(3)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
(4)诗中有美景:杜牧的《江南春》中这样写道“ ,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中有哲理:叶绍翁借诗句“昚色满园关不住, ”告诉我们新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诗中有真情: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用“ , ”表达他的思念之情;诗中有志向:于谦用“千磨万击还坚劲, ”表明自己坚贞不屈的志向与心性。
四、现代文阅读
1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nǐ nì)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lǒng lóng)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shí chí)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②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hé huo)。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1)用“√”给选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介绍了选文的主要人物 及他 的心理。
(3)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作者为什么说“老孩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点?
(4)选文中最后一句“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这里为什么用“像是”?
12.课外阅读。
当代英雄——官东
①2015年6月1日21时30分许,载有454人的“东方之星”客轮,在由南京驶往重庆途中遭遇大风,翻沉在湖北监利长江大码洲江段。相关部门在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多方人员奔赴现场,抢救生命。
②大连舰艇学院大学生官东主动请缨参加救援。6月2日12时,官东身穿负重设备,潜水摸到了沉船的一个房间,发现了一位老人。面对水流湍急.能见度极低的双重考验,官东一边耐心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帮她穿戴好装备,最终成功将其救出。这是第一位被救出的生还者。
③14时15分,官东再次下水,在机舱部位搜索到了蜷缩在舱室里的小伙子——船员陈书涵。陈书涵此时已陷入绝望,体力严重透支。官东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装备给了他。但陈书涵由于体力消耗巨大,已无力穿戴。官东便迅速帮他将装备套在身上,而自己仅靠轻潜装具支撑,冒着生命危险,将其送出舱室。
④就这样,官东凭借过硬的潜水技术和机敏的临场反应,从倒扣在江中的船体里成功救出两名幸存者。
⑤然而,官东从江底撤退时,却遇到了危险。他身上的信号绳缠住了身体。危急之下,关东只能迅速割断信号绳,却与水面彻底失联。他在黑漆漆的舱内摸索了近20分钟,终于找到出舱口。这时,一个暗流瞬间又将他卷入深水区。眼看氧气即将耗尽,官东果断丢掉所有装具,憋着一口气猛地往上游。由于上升速度过快。刚出水的官东满脸油污,双眼通红,鼻孔流血,双耳胀痛难忍。
⑥官东的感人事迹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大家盛赞他的英雄行为。面对采访的记者,他腼腆地说:“生命高于一切!在当时的情况下,别说我是一名海军潜水员,就是普通老百姓都会像我一样去做。”
⑦帅气的外表,英雄的行为,平静的回答,代表了真正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正像《感动中国2015年十大人物》颁奖词送给官东的——“人们夸你帅,不仅仅指的是面庞”。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盛赞:
毫不犹豫:
(2)读文章第②至④段,找出文中能概括这部分主要内容的句子。
(3)从文中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可以看出,官东是一个 的人。
(4)文章第⑤段中写官东遇到的三个困难是: 、暗流将他卷入深水区、 。
(5)文章最后一句话“人们夸你帅,不仅仅指的是面庞”,除了面庞,还指 。
五、书面表达
13.习作。
分享就是和别人一起享受快乐.幸福或好处。在生活中,处处有分享。当同桌没有带课外书时,你与他一起分享,他会多么开心;当阿姨没有带雨伞时,你与她一起分享,她会多么感动……请以“分享,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要具体;③语言要通顺.连贯.有条理;④表达真情实感;⑤不少于450字。
《期末阶段复习卷(一)-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2 3 4 5 6
答案 B A C B D
1.(1)牺牲 理智 控制 徘徊 叹息 目标
湖 海 司 惯 微 著 思 议
平 气
(2)①
【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和补全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结合语境,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制”“息”“海”“惯”的正确写法,把字写规范、正确、美观。
五湖四海:泛指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比喻广泛的团结。
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见微知著:见到事物的萌芽状态,就知道它将发展演变成怎样一种显著状态。指从事物的苗头可以推断其发展趋向并认识问题的实质。
不可思议: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心平气和:指思想或精神平静,没有不安或压抑的感情;也指抑制或重新克制住了自己的感情;平静下来。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2)本题考查多义字。
“笃行不怠”是一句格言,指的是勤奋努力,不停止奋斗的精神。这个成语中的“笃行”指的是要始终坚持走一条正确、积极的道路,而“不怠”则强调了不要停下脚步,要不断地努力进取。 笃:始终。
故选①。
2.B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音及字形辨析。
A.万像更新——万象更新;
C.剥削(xiāo)——xuē;
D.万不得以——万不得已;
故选B。
3.A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A.为是其智弗若与: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为:因为。
故选A。
4.C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①蝉联亚军:表示连续两次或多次获得亚军。
②拔得头筹:指在竞争、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③卫冕冠军:指在上一届比赛中获得冠军,这一届继续保持冠军地位。
④喜获金牌:意思是很高兴地获得了金牌,象征着在比赛中赢得第一名。
首先,三年级拔河比赛首次获得第一名,用“拔得头筹”或“喜获金牌”比较合适。“喜获金牌”更加强调获得第一名的荣耀感,所以三年级选④。四年级又获得拔河比赛第一名,“卫冕冠军”强调再次夺冠,比“拔得头筹”更能体现连续夺冠的情况,所以四年级选③。五年级歌咏比赛首次获胜,用“拔得头筹”来形容这份初次的胜利,所以五年级选②。四到六年级足球比赛连续三年获得第二名,用“蝉联亚军”准确地描述了连续获得亚军的情况,所以选①。综上,顺序是④③②①。
故选C。
5.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根据题干“弟弟获奖了,激动得一蹦三尺高”可知,例句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在这里,“一蹦三尺高”是对弟弟激动程度的极度夸张,用以形象地表达他内心的喜悦和兴奋。
A.手舞足蹈: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起来,形容极度高兴的样子,这里用于说明同学们的肢体动作;
B.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大,几乎要把耳朵震聋了。“汇报演出太精彩了,观众们的掌声震耳欲聋”中使用“震耳欲聋”来形容掌声,强调演出之精彩使得观众的掌声达到了非常响亮的地步,远远超出了正常的听觉感受。通过夸大事实,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演出的成功和观众的热烈反应 。
C.根据“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可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眼泪比作断了线的珠子;
D.“校园里的那棵小树越长越高,现在有两层楼那么高了”为作比较,直观地说明了小树的高度;
故选B。
6.D
【详解】本题考查对习俗及辩论知识和课文内容的理解。
D.《腊八粥》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其中“等粥”写得比较详细,“喝粥”相对简略。
故选D。
7. 时光 幼稚 热情 明媚 沸腾 真理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稚”“媚”“腾”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8. 通知 表扬信 倡议书
【详解】本题考查综合实践。
通知,是运用广泛的知照性公文。用来发布法规、规章,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要求下级机关办理某项事务等。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
表扬信是向特定受信者表达对被表扬者优秀品行颂扬之情的一种专用书信。它主要用于作者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受益于被表扬者的高尚品行(或被其品行所感动),特向被表扬者所在单位或其上级领导致信,以期使其受到表彰、奖励,使其精神发扬光大。
倡议书指的就是由某一组织或社团拟定、就某事向社会提出建议或提议社会成员共同去做某事的书面文章。
(1)班干部竞选,适合用“演讲稿”。
(2)学校举行活动,适合用“通知”告知同学。
(3)“别人做了好事”是值得表彰的事情,因此用“表扬信”。
(4)有好的想法,可以用“倡议书”反映给相关部门,因此用“倡议书”。
9. 温 知 山 岭 如 焚 微 著 思 益 言 辩 翻山越岭 温故知新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和选词填空。
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而得到新的理解和心得。也指回顾历史,对现在有新的指导意义。
翻山越岭:意思是翻过了很多山,越过了很多岭。形容在外工作的艰苦或旅途的遥远。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的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见微知著:见到事物的萌芽状态,就知道它将发展演变成怎样一种显著状态。指从事物的苗头可以推断其发展趋向并认识问题的实质。
集思广益: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能言善辩:形容能说会道、有辩才。
(1)结合语境,我们终于在天黑之前到达了目的地,可以推测经过一天的跋涉,旅途非常遥远。应选“翻山越岭”。
(2)结合语境,“通过这次期末复习”,复习即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和心得。应选“温故知新”。
10. 轻烟 薄雾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思援弓缴而射之 千里莺啼绿映红 一枝红杏出墙来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任尔东西南北风
【详解】本题考查知识积累填空。
(1)书写时注意“烟”“薄”的正确写法。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出自:汉代乐府诗集《长歌行》 ,意思: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再悲伤也没用了。
(3)书写时注意“援”“缴”的正确写法。
(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意思: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
书写时注意“莺”“啼”“映”“杏”“墙”“任”“尔”的正确写法。
11.(1)nì lǒng chí huo
(2) 夸张 八儿 着急
(3)作者认为所有的老人都只不过是老了的孩子,表现出作者充满童心童趣的性格特点。
(4)这是八儿因为看不到锅里的情况,只能看到妈妈的动作从而产生的猜测,也从侧面体现出他着急想要吃粥的心理。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腻腻的:形容某物体表面呈现出油腻或滑腻的感觉,读nì;
合拢:收拢,合到一起,读lǒng;
匙:[chí],指舀液体的小勺子。[shi],钥匙。“大匙大匙”意思是一大勺一大勺地,读chí;
和:[hé],融洽、温和。[huo],掺杂混合。[hè],附随、响应。[huó],在粉状物中加水或其他液体,通过搅拌、揉弄使粘在一起。[hú],打麻将牌的用语,指达到规定的要求而赢牌。“搅和”意思是搅拌混合,读huo;
(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根据“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可知刻画的对象为“八儿”,“快要发疯了”是对“喜”的程度的夸张化描写,并不是实指,故此处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八儿迫不及待,着急喝上腊八粥的心理。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第①自然段“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可知作者将孩子分为“小、大、老”三个等级,把老人看作是老了的孩子,语言童真有趣。而正是因为作者充满童心童趣的性格特点,才会让他把老人看作是老了的孩子。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第②自然段“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可知这一段是以“八儿”的视角来进行讲述的。因此当妈妈拿起锅铲在粥里搅和时,八儿无法掌握锅里的情况,只能感觉“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这一句中使用“像是”一词是因为这一句是八儿根据妈妈的动作产生的猜测,同时也体现了八儿着急想要吃粥的心理。
12.(1) 极力称赞。 形容说话、做事果断,一点也不迟疑。
(2)官东凭借过硬的潜水技术和机敏的临场反应,从倒扣在江中的船体里成功救出两名幸存者。
(3)舍己为人
(4) 信号绳缠住了身体 氧气即将耗尽
(5)英雄的行为
【详解】(1)本题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
盛赞:极力称赞;给予高度好评;非常赞扬。该词语在文中第⑥自然段中的“ 大家盛赞他的英雄行为”句子里,指的是对官东救人行为的极力称赞。
毫不犹豫:形容说话、做事果断,一点也不迟疑。该词语在文中第③自然段中“ 官东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装备给了他。”句子里,指的是官东当时毫不迟疑的救人态度和果断的行为。
(2)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读文章第②到第④自然段内容可知,这两部分主要写了官东如何救人的经过。所以第④自然段“官东凭借过硬的潜水技术和机敏的临场反应,从倒扣在江中的船体里成功救出两名幸存者”概括了这个部分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的分析。
从文章第③自然段中的句子“官东便迅速帮他将装备套在身上,而自己仅靠轻潜装具支撑,冒着生命危险,将其送出舱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人。
(4)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文章第⑤自然段中的句子“他身上的信号绳缠住了身体。危急之下,关东只能迅速割断信号绳,却与水面彻底失联。”“这时,一个暗流瞬间又将他卷入深水区。没想到氧气即将耗尽,官东果断丢掉所有装具,憋着一口气猛地往上游”可知,第⑤自然段中写官东遇到的三个困难是:1、信号绳缠住了身体。2、暗流将他卷入深水区。3、氧气即将耗尽。
(5)本题考查了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文章结尾句“人们夸你帅,不仅仅指的是面庞。”这里的“面庞”除了指官东外表帅气之外,主要是指他的舍己救人的“英雄的行为”,内在的心灵更美。
13.例文:
分享,让快乐加倍
培根曾经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份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的忧愁。”在生活中,你如果真的这样做了,你就会领悟到这是多么神奇的一种感觉。
那天,我的大伯伯从杭州给我带来了一些稀罕的小玩意儿,有木偶、空竹等。我一拿到这些东西就开心得不得了,甚至都不肯从手中放开。我自己拿着空竹在一旁摆弄着,没过多久居然不想玩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总觉得没有什么意思。我趴在桌子上,思索着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突然,我脑子转、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好办法——让我的好朋友玩一玩,看看他们会不会有同样的感受……
也是这个偶然的机会,我真正地领悟到了分享的神奇力量。
当我告诉我的好朋友我有空竹这样的稀罕玩意儿时,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他惊讶地问我:“你不会是骗我的吧?你真的有‘传说’中的空竹?”我自豪地点了点头,微笑着从身后抽出空竹,说:“怎么样,不错吧?”他立刻惊奇地睁大了眼睛,一拿到空竹就迫不及待地玩了起来。此时,我看着他那兴奋激动的样子,自己也感觉开心愉快。于是我也重新开心地玩起了空竹,一点也没有无聊的感觉了。
到那时,我才真正明白,与朋友分享自己的快乐,快乐真的会变成两份!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一、审题。本题为半命题作文,根据题干“当同桌没有带课外书时,你与他一起分享,他会多么开心;当阿姨没有带雨伞时,你与她一起分享,她会多么感动”可知,写作内容应偏向于分享带来的影响。学生写作时,针对分享带来的影响拟定题目即可。
二、立意。分享的对象可以是有形的物体,比如吃、穿、用的东西;也可以是无形的物体,比如梦想、秘密等等。分享的内容要具体化,思考“和谁分享”“分享什么”。学生可以从身边的老师、朋友或古代名人、文学作品中选取素材象,写清分享带来的感受。
三、写作思路。
开头:点题,说明分享给你带来的感受,可恰当使用名人名言为文章润色。
中间:详细记述一次分享的过程,恰当运用人物描写方式,把在事情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写具体。
结尾:升华主题,呼吁大家学会分享,从分享中获得成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