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邓稼先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 邓稼先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1 08:5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如果让你选择,你会如何选择?
回国 VS 留美
默默无闻 VS 蜚声世界
伤痛缠身 VS 安享晚年
邓稼先
目 录
一、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二、结合资料,了解人物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四、概括文章,学习精神
学习目标
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学习精读的方法,把握关键语句、段落,通过朗读、赏析,品味其含义和表达妙处,体会文章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结合时代背景和课外资料,了解人物的生平经历和成就经历,多侧面去学习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邓稼先的身上的踏实、奉献的精神。
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重难点
了解邓稼先先生的突出贡献和精神品质。
多角度去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优秀品格。
品读课文语言、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阅读资料,知作者
杨振宁,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大师,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时身兼清华大学高等研究所名誉院长、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等数职位,他曾被誉为“惊于世界的科学巨人”。
写作背景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同志逝世七周年纪念日。在这天,杨振宁教授写下这篇文章,作为对亡友的纪念。杨先生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无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作者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
阅读资料,学文体
人物传记是一种以真实人物生平事迹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体裁,通常通过对人物生活经历、成就、性格、思想等方面的描写,展现其独特的人生轨迹和时代背景。
人物传记是一种兼具真实性、叙事性和思想性的文体,通过对人物生平的全面描写,展现其独特的人生价值和精神风貌,同时为读者提供历史借鉴和人生启示。
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1、快速通读课文,划分段落
2、小组讨论,概括段落大意
检查字词,读准字音
至死不懈xiè 鞠躬尽瘁cuì
选聘pìn 无垠yín
殷红yān 萦带yíng
日曛xūn 铤而走险tǐng
妇孺皆知 当之无愧
马革裹尸 锋芒毕露
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文章主要分为几部分?该部分主要说明了什么?
中国历史背景
生平经历和成就
人物对比突出
艰辛的工作经历
高度评价
对邓的情感表达
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各部分主要说明了什么?
一、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推出邓稼先。
二、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三、在同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
四、写作者为中国独立自主研制出原子弹而自豪,为朋友邓稼先而骄傲。
五、写邓稼先极端困难的工作环境和他身先士卒的精神。六、引述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总体评价邓稼先,表达对朋友的深情。
分段阅读,分析文章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 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 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 年
排比,增强气势
烘托,突出“站起来”
分段阅读,分析文章
阅读第二、三部分,感受人物
1、两弹元勋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邓稼先?
2、写邓稼先,为什么还要写奥本海默?
分段阅读,分析文章
1、两弹元勋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邓稼先?
学术成就高 伟大 无私奉献 勇于创新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特点?
邓稼先
奥本海默
学习经历
成就
性格特征
对比总结
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了对比有什么用意吗?
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截然不同,“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中国几千年保守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吸取了中国保守文化中这些优秀的局部,并变成了自身的气质品格。
结合资料,了解人物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是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领导者之一。
1. 早年经历
出生:1924年6月25日,邓稼先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
教育:他自幼聪颖好学,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赵忠尧等人。
留学:1948年赴美国普渡大学留学,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2. 回国贡献
毅然回国:1950年,邓稼先放弃在美国的优越条件,毅然回到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投身于祖国的科技事业。
投身核事业:1958年,邓稼先被任命为中国核武器研究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开始了隐姓埋名的科研生涯。
3. 主要成就
原子弹研制:邓稼先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的主要负责人。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邓稼先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氢弹研制:在原子弹成功后,邓稼先又投身于氢弹的研制工作。1967年6月17日,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核武器小型化:他还领导了中国核武器小型化、实战化的研究工作,为中国的核武器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默默无闻奉献国家
结合资料,了解人物
初读文章,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邓稼先?
成就伟大
身肩重任
谦卑踏实
再读课文,明确写作手法
读课文第五部分,你有什么新发现?
一段古文:引用
一个排比句:整齐排列的短句,突出赞颂之情
两个问句:关键决定的信念
一句话语:坚守岗位,鞠躬尽瘁
一首歌:为祖国发展信念
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细读课文第四、六部分
1、思考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想法和情感写该篇文章?
2、结合资料和文章,思考作者为什么对邓稼先有如此深厚的情感?
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怀念、敬重
思考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想法和情感写该篇文章?
阅读资料,明关系
他们是同乡、同学
是情同手足的挚友。
一个获诺贝尔奖
蜚声世界半世纪
一个为国造核弹
隐姓埋名二十八载……
小组合作,汇报讨论
结合资料和文章,
思考作者为什么对邓稼先有如此深厚的情感?
杨振宁对邓稼先的深厚情感源于他们青年时期的同窗之谊、科学上的共鸣、共同的爱国情怀,以及邓稼先无私奉献的人格魅力。
邓稼先为国家和科学事业做出的巨大牺牲,让杨振宁深感敬佩和痛惜。
这种情感不仅是两位科学家之间的友谊,更是对那一代中国科学家精神的共同传承和颂扬。
总结升华,体会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形成于20世纪50至70年代,是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在自主完成原子弹和氢弹爆炸、导弹飞行和人造卫星发射的过程中,自觉培育践行的一种崇高精神。
热爱祖国 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 勇于登攀
结合课文内容,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仿照《感动中国》颁奖词为邓稼先先生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颁奖词。
课后拓展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