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25届高考地理第三次模拟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福州市2025届高考地理第三次模拟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8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5-11 05:4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福建省福州市2025届高考地理第三次模拟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年,中国某省城镇化率为65.47%,较2012年提高12个百分点,较2022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其省会城市W市常住人口1200万人,其中外来人口占比35%。近年来,W市将在其三环外,靠近主城区的位置,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规划建设四座功能分明的副城。下图为W市规划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省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主要得益于( )
A.工业化进程 B.国家政策 C.农业机械化 D.国际移民
2.W市目前最可能处于城镇化的( )
A.起步阶段 B.郊区城镇化阶段 C.逆城镇化阶段 D.再城镇化阶段
3.四座副城的建设,对W市的主要作用是( )
A.提供就业岗位 B.放缓城镇化进程 C.增加外来人口 D.疏解主城区功能
美济岛位于中国南海的南沙群岛中东部海域,是在一个椭圆形的珊瑚环礁上通过吹填造陆形成的人工岛,因形状优美被誉为“南海之心”。其顶部全由珊瑚构成,总面积约5.66km ,有南沙罕见的大型天然避风良港,岛上建有小型机场、灯塔等设施(如图)。目前,美济岛常住人员有上百人,以军人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通过吹填造陆将美济礁改造为美济岛,主要是为了( )
A.增加海上领土面积 B.彰显维护海洋权益的决心
C.获取淡水资源 D.便于建设科考和军事基地
5.建设美济礁灯塔,可以( )
①提升南海助航、应急搜救能力
②扩大领空权益
③定位、导航,保障航行安全
④改善照明条件,保障常住人员照明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025年1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简称加州)遭遇罕见高温干旱天气,多地气温突破历史极值。降水量不足常年同期的10%,山火肆虐。该月,加州南部地区经历了多次源自内陆荒漠地带的季节性风暴——“圣安娜风”,火势迅速蔓延,其中洛杉矶附近山火火势最为严重,并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巨大损失。下图示意加州地理位置及圣安娜风。完成下面小题。
6.从气候角度考虑,正常年份加州森林火灾易发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7.此次加州南部森林火灾出现在1月的原因可能是( )
A.陆地高压异常强盛 B.山地阻挡西风深入
C.东北信风干燥强劲 D.沿岸寒流影响显著
8.“圣安娜风”对灭火工作带来的挑战体现在( )
A.高温干热,突发性强 B.风向紊乱,持续性强
C.温暖干燥,散播火源 D.风速强劲,植被易燃
为了优化老年乘客的轨道交通出行环境,保障老年人出行需求,武汉市进行了多角度研究。下图为武汉市工作日各站点老年人轨道交通出行平均时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武汉市工作日老年人轨道交通出行( )
A.受旅行等需求影响,新城圈层出行距离短
B.受地理位置影响,主城圈层出行距离最短
C.受客流量影响,旧城圈层出行时间最短
D.时长由旧城圈层向新城圈层呈增加趋势
10.为了优化老年乘客轨道交通出行环境,武汉市宜( )
A.加强新城圈层站点周边开发,完善医疗服务等功能
B.延长主城圈层运营时间,满足夜间出行需求
C.增加旧城圈层各站点广告投放,满足老年人购物需求
D.提高旧城圈层列车运行速度,缩短乘车时间
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地壳运动、泥沙沉积、人类活动等导致陆面升降。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冰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下图显示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完成下面小题。
11.一般情况下,冰盖大量消融会使消融区( )
A.陆面下降,海平面上升 B.陆面下降,海平面下降
C.陆面上升,海平面上升 D.陆面上升,海平面下降
12.与乙站相比,对甲站海岸线变化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
A.地壳运动 B.气候变化 C.冰盖消融 D.人类活动
13.两站监测的区域海岸线在水平方向上( )
A.甲站向海洋移动,变化幅度较小 B.甲站向陆地移动,变化幅度较大
C.乙站向海洋移动,变化幅度较大 D.乙站向陆地移动,变化幅度较小
如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地区在稳定气候条件下林地经历林火后的地表植被以及冻土演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由图可知,该区域林地发生林火后( )
A.短期内蒸腾量增加 B.短期内太阳辐射减弱
C.长期内生物量减少 D.中期内地表温度降低
15.影响林火后该林地活动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植被盖度 B.土壤类型 C.气候变暖 D.积雪厚度
16.在中长期时间段,该林地有机层厚度逐渐恢复,主要是因为( )
A.岩石不断风化 B.植被不断演替 C.降水不断增加 D.气温不断升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在干旱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往往形成绿洲,是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的地区。我国天山以南和昆仑山以北称之为南疆,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接壤,大致处于35°~42°N之间,这里地域辽阔,天然气、煤炭、石油等能源矿产和铁、锌、镍等金属矿产以及钾盐、红柱石、玉石等非金属矿产十分丰富。20世纪80年代后期,南疆吸引大量内地人口迁入,但气候干旱少雨,多沙尘天气,自然环境恶劣,所以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较低。下图为南疆主要地理要素分布示意。
(1)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描述塔里木盆地绿洲分布特点。(6分)
(2)20世纪80年代后期,南疆吸引大量内地人口迁入,试说明原因。(4分)
(3)为提高南疆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简述当地可采取的措施。(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河北省沧州市滨海区地处渤海之滨,土地盐碱化严重。近年来,沧州市以“育种”和“治地”等为重点,探索应用盐碱地改良技术,建立早碱麦繁育基地。2023年,沧州市100.2万亩早碱麦获得丰收,亩产达到245.4公斤。其中黄骅市盐碱地打造“绿色粮仓”,“黄骅早碱麦”被列入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单,5个旱碱麦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市级以上早碱麦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13家,年加工能力达到90万吨。此外,当地培育了“黄骅苜蓿”“南齐茴香”“碱地梨”等多个特色农业品牌,盐碱地上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实效。下图为河北省沧州市滨海区示意图。
(1)从地形和水文角度分析沧州滨海区盐碱地的形成原因。(6分)
(2)简述沧州市旱碱麦繁育基地对我国粮食安全的意义。(6分)
(3)问题:请为以“特色农产品”为基础的黄骅市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每年1月份,在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形成的阿留申低压,其强度和位置异常对北半球的天气、气候异常有重要的影响。当其中心位于阿留申群岛东侧(图1),此时的气旋型风场有利于海冰向外扩展。研究表明,近年来阿留申低压中心位置明显偏西(图2),是导致白令海海冰面积显著减小的重要原因之一。白令海海冰面积的变化也对区域水文、大气、生态系统等造成巨大影响。
(1)推测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强对东亚天气和气候的影响。(6分)
(2)分析当阿留申低压中心位置明显偏西时,白令海海冰覆盖减少的原因。(6分)
(3)北极放大效应指的是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地区升温幅度大于全球平均的现象。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白令海海冰消退促进北极放大效应的原理。(6分)
答案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A
6.答案:B
7.答案:A
8.答案:A
9.答案:D
10.答案:A
11.答案:C
12.答案:D
13.答案:A
14.答案:D
15.答案:A
16.答案:B
17.答案:(1)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和山麓地带;沿河分布。(6分)
(2)矿产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技术人员和劳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边境贸易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内地人员。(4分)
(3)种草治沙,改善生态环境;加速节水工程建设,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实行农牧结合;加大科技投入,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任答3点,得6分)
18.答案:(1)地处华北平原,排水不畅;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滨海地区海水倒灌带来盐分。(6分)
(2)通过发展旱碱麦种植进行盐碱地利用,提高耕地利用率,增加粮食产量;通过发展旱碱麦加工业,反向推动盐碱地改良和利用,提升耕地质量,实现“藏粮于地”。(6分)
(3)问题:培育新品种;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创设品牌,进行宣传;增加网络销售平台,拓展销路,扩大消费市场。(任答3点,得6分)
19.答案:(1)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强,则形成冬季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偏大,东亚冬季风势力偏强,风力偏大;东亚地区冬季气温偏低,出现冷冬现象;寒潮、暴风雪等极端灾害天气增多。(6分)
(2)阿留申低压位置偏西,低压中心在白令海西南部,白令海东部盛行偏南风;偏南风驱动北太平洋暖湿空气(暖海水)向北输送进入白令海,海水温度随之增加,不利于白令海海冰的形成;且偏南风抑制了白令海北部海冰向南扩展,白令海海冰覆盖面积减少。(6分)
(3)海冰大面积消融能够引起局地海域反射率降低,致使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增多;海水吸收的热量导致海水升温,海洋以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将太阳辐射能传输给大气,促进北极放大效应。(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