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小升初语文质量调研模拟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小升初语文质量调研模拟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8.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1 00:5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小升初语文质量调研模拟试卷
学校 姓名 班级 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下列词语中读音、字形及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追悼(dào) 严峻(jùn) 辨论 死得其所(地方)
B. 模样(mú) 机械(xiè) 僻静 精兵简政(简单)
C. 勉强(qiǎng) 模样(mó) 书籍 司空见惯(习惯)
D. 处境(chǔ) 藤蔓(wàn) 恐怖 见微知著(明显)
2. 根据语境,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学习中,我们不能______,遇到难题就退缩。要像登山者一样,勇于______,才能______新的高峰。
A. 知难而退 挑战 攀登 B. 半途而废 挑衅 登上
C. 知难而退 挑衅 登上 D. 半途而废 挑战 攀登
3. 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比喻)
B. 花生仁儿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拟人)
C.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夸张)
D.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设问)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师教导我们,做事情要“打开天窗说亮话”,不要遮遮掩掩。
B. 他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这次却名落孙山,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C. 我们要“吃水不忘挖井人”,永远铭记那些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人。
D. 小明做事总是“前怕狼后怕虎”,所以很难取得成功。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京的春节》作者是老舍,文章按时间顺序,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
B.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笛福,小说赞扬了鲁滨逊不畏艰险、乐观向上的精神。
C. 《石灰吟》和《竹石》都是托物言志的诗,分别表达了诗人于谦和郑燮的高尚情操。
D. 《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围绕太阳的大小进行辩论,孔子最终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二、基础知识运用(共37分)
1. 看拼音,写词语。(8分)
fěi cuì biān pào kǒng bù jì mò
yán jùn chōu yē kǔ xíng fěi tú
2. 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10分)
( )七八( ) ( )然不同 ( )灯结( ) ( )天( )地
( )精( )神 ( )七八( ) ( )头( )气 ( )兵( )政
(1)春节到了,中华大地上到处( ),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2)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成绩有了很大提高,不再像以前那样( )了。
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
(1)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竹石》)
(2)____________________,快走踏清秋。(《马诗》)
(3)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4)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匆匆》)
(5)《学弈》一文中,两人学习态度不同,其结果也截然不同,这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4. 按要求写句子。(6分)
(1)他的家乡是一个小镇。(改为夸张句)
他非常着急。(改为比喻句)
(3)这是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句)
阅读理解(共33分)
(一)课内阅读(18分)
十六年前的回忆(选段)
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②“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③“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⑤……
⑥“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⑦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镇定——( ) 和蔼——( )
马上——( ) 火冒三丈——( )
2.用“ ”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分)
父亲脸上的表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在选段中用“ ”画出原因。(2分)
4.眼睛是心灵 的 窗 户。父亲 “瞅 了 瞅 我 们”,意 思 是: 期 望 “我们” ;他又“望了望我们”,意思:期望“我们” 。(4分)
5.当小明读到“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一句时,不禁吟诵了郑燮的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 尔 东 西 南北风。”请你写出诗句的意思:(3分)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伟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3分)
(二)课外阅读。(15分)
粽子里的乡愁
异乡客地,愈是没有年节的气氛,愈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端午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时刻。想到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
母亲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荤的豆沙粽、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之谓“子孙粽”。吃了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批,美其名曰“富贵粽”。
我最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旱稻草烧成灰,用灰过滤后的清水和糯米粉一起搅和,然后包成粽子。煮熟了以后,颜色是浅灰色的,有一种特别的清香,而且软糯可口,即使不蘸糖,也很好吃。
母亲包粽子的手艺真是巧极了,她包的粽子,形状不是整齐的四角形,就是对称的三角形。她偶尔也会包几个菱形的粽子。我曾经问她为什么不包长方形粽子,母亲说:“长方形的粽子,粽叶不容易包,放( )在锅里煮,( )容易煮破。四角形或三角形的粽子,粽叶包得紧,不容易散。”
母亲的粽子,无论哪一种,煮好揭开锅时,香气扑鼻,让人垂( )欲滴。
开 gōng( )以后,我们便忙着尝新,即使是天天吃,也百吃不厌。
母亲去世后,我再也没有吃到过那么可口的粽子了。每到端午,我常想,母亲还会包粽子吗?她是不是也在想念她的孩子们呢?
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和汉字。(2分)
短文围绕“粽子”写了哪些内容?(3分)
作者为什么对灰汤粽情有独钟?(3分)
4.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5. 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四、书面表达(30分)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难忘……请以“一个__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特点;(3)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D。A项“辨论”应为“辩论”;B项“精兵简政”中“简”是“使简单,简化”的意思;C项“模样”的“模”应读“mú” 。
2. 答案:D。“半途而废”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贬义,符合“遇到难题就退缩”的语境;“挑衅”含贬义,“挑战”更合适;“攀登高峰”是常见搭配。
3. 答案:D。“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这句话是反问句,答案就在问句之中,不需要回答,而设问是自问自答。
4. 答案:B。“长江后浪推前浪”比喻新出现的有一定积淀积累的人事物等推动旧的人事物等的在某方面的发展等情况,与“他这次考试名落孙山”的语境不符。
5. 答案:D。《两小儿辩日》中,孔子面对两个小孩关于太阳的辩论,无法判断谁对谁错,并没有给出正确答案。
二、基础知识运用
1. 翡翠 鞭炮 恐怖 寂寞 严峻 抽噎 苦行 匪徒
2. 零 碎 截 悬 彩 惊 动 聚 会 乱 糟 垂 丧 精 简
(1)悬灯结彩
(2)垂头丧气
3. (1)任尔东西南北风
(2)何当金络脑
(3)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4)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5)做事情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4. (1)他的家乡是一个巴掌大的小镇。
(2)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3)这是铁路干线。
三、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1. 沉着 慈祥 立刻 怒气冲冲
2. 外貌描写句子: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从中体会到父亲在狱中遭受了折磨,但他依然保持着对家人的爱和内心的平静。
3. 原因: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4. 期望“我们”不要慌乱,保持镇定 ;期望“我们”不要因为他的处境而难过,要坚强面对。
5. 意思: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6. “伟大的力量”指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
(二)课外阅读
1. 如果 就 涎 工
2. 短文围绕“粽子”写了母亲在端午包粽子,粽子的种类,母亲包粽子的手艺,“我”对灰汤粽的喜爱以及对母亲和粽子的怀念。
3. 因为灰汤粽颜色是浅灰色的,有一种特别的清香,而且软糯可口,即使不蘸糖也很好吃。
4.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善良、勤劳能干的人。从她包粽子手艺巧,包多种粽子,还为乞丐准备“富贵粽”等方面可以看出。
5. 短文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书面表达(略)
根据作文实际情况,从内容是否具体、人物特点是否突出、语言表达是否流畅等方面综合评分。重点关注能否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人物特点,字数是否达标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