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春甘肃省武威第十七中学小升初语文部编版模拟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15分)
1.(本题3分)根据语境写词语。
wēi fēng( )吹散了轻烟,xī shuài( )叫醒了夏天。时光老人从不dān ge( )脚步,zhǎ yǎn( )间,曾经yòu zhì( )的我们已成长为翩翩少年。jì mò( )时,想起恩师殷切的叮咛,伙伴qīng cuì( )的笑语,依然tián nì( )到心田。别了,母校;别了,我的老师和小伙伴!
2.(本题3分)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沸腾 宽慰 防御 见微知著
B.肿胀 依偎 觉察 不可思意
C.荒凉 担搁 剥削 司空见贯
D.通霄 唯恐 尖锐 悬灯结彩
3.(本题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五一”假期,泗洪景区迎来了大批游客,洪泽湖湿地人头攒动,大王庄人山人海。
B.柳山湖新春游园灯会让我大开眼界: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电子的。
C.学校运动会上,哥哥在跳远比赛中拔得头筹,我在跑步比赛中摘金夺银。
D.展览会上,民间工艺大师的剪纸作品不计其数,根雕作品数不胜数。
4.(本题3分)下列诗句与括号里的描述相符的一项是( )
A.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珍惜时间)
B.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渴望自由生活)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思念)
D.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元宵赏灯)
5.(本题3分)下列语句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说理文,全文按照“提出观点——印证观点——总结观点”的思路展开,写法很有代表性。
B.《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对中心起到了强化作用。
C.写文章时,我们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
D.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最拿手的是行书,点画圆润多姿,《三门记》是其代表作。
二、填空题(共10分)
6.(本题10分)诗文默写。
(1)《马诗》中,“ , ”一句表达了诗人渴望能像马儿一样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石灰吟》中,“ , ”一句是诗人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誓言;《竹石》中,诗人借“ , ”一句表达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2)关于读书,古人给了我们很多的建议。“ , ”提醒我们读书要用心,认真对待书中的每一个字;平时要多读书,不然需要知识的时候会悔恨自己读书太少,正所谓“ , ”。
三、综合性学习(共6分)
(本题6分)综合性学习。
轩轩梳理历险名著,发现主人公都经历了一个成长过程。一起加入讨论吧。
7.(4分)请分别为以下两部作品选择合适的推荐语。
作品 (1)《骑鹅旅行记》 (2)《爱丽丝漫游奇境》
推荐语 ①展开想象,你便能与稻草人、铁皮人一起同行,在寻找魔法的过程中感受勇敢、友爱、互助的精神。 ②不爱学习、淘气恶作剧的男孩,在跟随大雁们开始了他的奇幻历险之后,又有怎样的蜕变和成长呢? ③小女孩发现了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白兔。她追赶白兔而不慎掉进兔子洞里。和她一起经历奇幻之旅吧。 ④男孩经常与好友哈克一起干各种调皮捣蛋的事情。然而在经历了一系列历险后,他逐渐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少年。
8.(2分)读了历险故事,同学们围绕“历险”这一话题开展了圆桌辩论会。
请结合生活经验发表你的观点及理由: 。
四、现代文阅读(共28分)
9.(本题14分)现代文阅读。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可能,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
②奶奶和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③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书包挂在房檐上。“饭也在上头吃?”“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的海棠花雨。奶奶站在地上,望着我: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是什么感觉
④春天,我记得奶奶坐在老海棠树下糊纸袋,不时地( ),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①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⑤或者夏天,奶奶坐在老海棠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 ),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②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从陕北回来看她。早晨,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我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⑦奶奶的成分随了爷爷算地主,虽然我那个地主爷爷三十几岁就一命归天,是奶奶自己带着三个儿子苦熬过几十年(无地自容 问心有愧),这让她独自愁叹,这话让她几十年的苦熬忽然间变成了屈辱。她要用行动证明她有一天能有一份名正言顺的工作
⑧冬天,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 ),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 (谴责 责备)。
……
⑨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或不时地要我给地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
(本文有删改)
(1)选出括号里的使用正确的词语。
(无地自容 问心有愧)
(谴责 责备)
(2)把下列提示语填入空格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喊,唠叨,小心地凑到我跟前
B.唠叨,喊,小心地凑到我跟前
C.唠叨,唠叨,疑惑地问我
D.喊,喊,疑惑地问我
(3)细读短文中划线的四句话,四个“不”展现了人物不同的心理,联系上下文
句子 原因 心理
①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理亏 奶奶可能会想:孩子爸妈体恤我辛苦,不让我糊纸袋,我没听
②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内疚 我想:
③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奶奶心想:孩子才回,让他多休息吧……
④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 奶奶心想:
(4)文章语言生动富有意味,请摘录你最喜欢的一句进行批注,写下你的阅读感受。
【摘录】:
【批注】:
(5)好的开头和结尾令人回味无穷,请关注本文开头和结尾,联系文章题目,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10.(本题14分)有的瞬间可以定格成为永恒,是因为其中包含着爱与成长。让我们在阅读中感悟,汲取成长的力量。
一船冻梨逆水行
①天刚亮,我便跟父亲划着船,驶向下洼村了。
②我们要去收冻梨,下洼村满山都是梨树,盛产甜梨。他们把秋天未销完的梨子,窖藏在山洞里,待到冬天,再拿出来作冻梨卖。
③中午时分,我们就到达了距下洼村最近的一个码头。靠岸泊船后,父亲挑起两个空竹筐,带着我走向下洼村。来到村口,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一担担冻梨被父亲挑上了船。
④路远,来一趟并不容易,父亲想尽可能多收一些;直到船吃水越来越深,满船都是梨,他才停了手。一船沉重的冻梨,又是逆风逆水,回去的路变得异常难走。我跟父亲每人一支桨,不停地划,河水却好似凝结了一样,每一桨都让我们费尽了力气。
⑤冬日的河面寒风阵阵,但我们都脱了外衣,还是热汗津津。到内河里没行多远,天暗了,寒意也随之袭来。船进入了浅水区,浮行在浅滩上。由于吃水过深,船身触碰到滩底,我们使尽全力去划,船却如蜗牛散步。
⑥父亲说,你留在船上控制方向,我去岸上背吧。河堤上,父亲拽起的缆绳绷得笔直,一端连着他的背,一端连着船头。俯身前倾的父亲形如一道弯弓,步履沉重地逆水而上。
⑦船受了拉纤之力,渐渐轻快,迎风向前。
⑧天完全黑沉下来,河面上生出一层白亮亮的薄冰,夜空之下,满河生辉。而水里泛起的冰碴(chá)子撞上船身,沙沙作响,阻力更大了。我和父亲都到了筋疲力尽的时候,他背不动船了,我也划不动桨了。
⑨回到船上,父亲又想出一个办法——下河去推。他边说边脱下鞋袜,卷起裤腿下到河里,我看到河水瞬间淹没到他的膝盖处。
⑩父亲双手撑船,一步一推,横冲直撞的冰碴子犹如锋利的刀划过他的双腿,水面浮起一层血红。就这样,一条落满星辉的银河,在夜幕之下,开出了一朵一朵火红的花。我心疼不已,也跳入河水中,跟父亲一起推船。河水彻骨的寒,我的四肢很快冻得麻木了。
月亮不知何时出来了,冷冷地挂在空中,将无边的清辉倾泻而下。天地间一片寂静,伴着船体破冰之声的,只有我和父亲一脚一脚起起落落搅动河水的声音。在月光之下看一船冻梨,竟发现它们也在熠熠闪光。
夜里11时许,那一船冻梨才终于跟随浑身冷得打战的我们到了家。我想,一个人,如果没有遇到过难事,不能亲身体验如何去战胜困难,实现逆流而上,那么,他就很难真正让自己的生命熠熠生辉。
——摘自微信公众号《半月谈》
(1)这篇小说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请梳理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天刚亮→中午时分→ →天完全黑沉下来→ →夜里11时许
(2)在回家的路上,父亲和“我”采用了什么样的行船方式?请填写表格。
遇到的困难 行船方式
一船沉重的冻梨,又是逆风逆水,回去的路变得异常难走。 ①
船进入了浅水区,浮行在浅滩上。由于吃水过深,船身触碰到滩底。 ②
水里泛起的冰碴子撞上船身,沙沙作响,阻力更大了。 ③
(3)如果把这篇小说改编成微电影,你担任摄影师,你准备给文中描写父亲的哪个画面来个特写?说说你的理由。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是
A.“直到船吃水越来越深,满船都是梨,他才停了手。”父亲这个时候并没有意识到,回家的路会有多难走。否则,他不会收这么多的梨。
B.回家的路异常艰难,主要是因为“我”和父亲劳累一天,筋疲力尽,没有力气划船。
C.第 自然段中,“我们浑身冷得打战”只是因为冬天的夜晚实在太冷了。
D.文章以“一船冻梨逆水行”为题,一方面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反映出行船的艰难,点明了主题。
(5)“在月光之下看一船冻梨,竟发现它们也在熠熠闪光。”联系上下文,熠熠闪光的还有什么?写下你的发现和理解。
五、文言文阅读(共11分)
(本题11分)小古文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弈秋败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当弈之时有吹笙过者倾心听之,将围未围之际,问以弈道则不知也。非弈道暴①深,情②有暂暗③,笙④猾⑤之也。
【注释】①暴:突然。②情:思绪。③暂暗:一时糊涂。④笙:一种吹奏的乐器。⑤猾:干扰。
11.(2分)请用两条“/”为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划分节奏。
当 弈 之 时 有 吹 笙 过 者 倾 心 听 之
12.(2分)下列各项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倾心听之 笙猾之也 B.弗若之矣 非弈道暴深
C.问以弈道则不知也 孰为汝多知乎 D.非然也 处士笑而然之
13.(2分)请写出“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一句的大意。
14.(2分)请从后羿、夸父、梅兰芳、贝多芬中选择一个人物,用“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这样的句子形式来介绍: 。
15.(3分)用自己的话说说选文一中弈秋的一个学徒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是 ,选文二中弈秋大失水准的原因是 ,这两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了 的道理。
六、书面表达(共30分)
16.(本题30分)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一篇习作。
题目1:那一刻,我
2:礼物
要求:
1精心选材,不抄袭或套用,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内容具体,详略得当,感情真实。
2.文章不少于400宇,但也不要过长。
3.格式要规范,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卷面要整洁,尽量不写错别字,不出现病句。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2025春甘肃省武威第十七中学小升初语文部编版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
题号 2 3 4 5
答案 A C C D
1. 微风 蟋蟀 耽搁 眨眼 幼稚 寂寞 清脆 甜腻
2.A
3.C
4.C
5.D
6.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读书须用意 一字值千金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7. ② ③ 8.我认为青少年需要历险。历险可以增加我们的阅历,丰富我们的知识,可以增强我们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9.(1) 无地自容 责备
(2)B
(3) 奶奶为我们、为这个家付出的太多了,我们却不理解! 心疼 失望 这孩子还小啊!
(4) 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 句子中“攀紧”“捞”“接”这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我”在树上接奶奶送的饭的动作灵活,表现了“我”童年生活的快乐。
(5)结构上:文章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10.(1) 天暗了 月亮出来了
(2) “我”跟父亲每人一支桨,不停地划。 “我”留在船上控制方向,父亲去岸上背。 “我”和父亲下河去推。
(3)我会把“河堤上,父亲拽起的缆绳绷得笔直,一端连着他的背,一端连着船头。俯身前倾的父亲形如一道弯弓,步履沉重地逆水而上”这个画面来个特写,因为这一画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背船的艰难,表现了父亲的坚韧、顽强、不畏艰难。
(4)D
(5)在文中“熠熠闪光”表面指的是在月光之下一船冻梨鲜明耀眼,还指父亲勤劳坚韧、责任心强、顽强不息、不畏艰难、疼爱儿子的品质,同时还指“我”明白了在活中要不畏艰险,要努力克服困难、逆流而上的道理。
11.当弈之时/有吹笙过者/倾心听之 12.B 13.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14.贝多芬,全球之善作曲者也 15. 三心二意、不够专注 听到吹笙的声音分了心 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