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和古
诗词诵读。
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在新时代的文化语境下,传统文学作品的再研究不仅是学术发展的需求,更是文化传承的
铷
责任。尤其是《楚辞》这样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它不仅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也展示出独
特的音乐性特征,为中国古代音乐与诗歌的关系提供了经典的研究素材。深入挖掘《楚辞》音乐
膨
性文本特征,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典文学的艺术魅力,也能为探讨文学、音乐与文化的关
系、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融合提供有益的助力。
长
由某文史学者译注的《楚辞》一书,从语言、历史与文化等多个层面深入剖析了楚辞的艺术
特色,其中许多音乐性特征得到了细致的解读,使得现代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楚辞》的独特艺
R
术魅力。
第一,“兮”字的独特作用。《楚辞》中对“兮”字的频繁使用,成为其音乐性特征的标志性元
鄒
素。“兮”字不仅是语法中的助词,更具有显著的音乐性作用。一方面,它在句尾时具有延长音
节发音的作用,能够营造出一种迁徐、舒缓的节奏感。“分”字的使用,不仅能够增强文本的对称
拓
感,也能使朗诵时的节奏变得舒缓,富有音乐的流动感。另一方面,它在句中相当于音乐中的休
止符,短暂的停顿调节了语句的节奏感,由此也使《楚辞》的文本能够更加灵活地与祭祀、音乐或
版
舞蹈的节奏相融合,展现出楚地文化的音乐特殊性,从而增强文本的感染力和情感张力。
第二,叠词的巧妙运用。通过叠词的巧妙运用,《楚辞》枸建了一种既有规律又不失变化的
音乐节奏,从而体现出高度的音乐美感。叠词的重复使用使诗句在节奏上更加稳定和规整,在
音韵上更加和谐优美,在画面上更有立体感,在情感表达上也更具层次感。例如,《九歌》中的叠
词如“磊磊”“蔓蔓”等频繁出现,不仅展现了生动的画,面感,也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性。其中拟声
词型叠词如模拟鸟鸣声的“啾啾”,模拟水流声的“源源”,更是传神地将自然乐音融入文本之中,
展现出浑然天成的音乐美感。
第三,情感的音乐性表达。屈原通过对音节和节奏的巧妙控制,使作品中的情感波动更具
张力,也使情感在吟诵中得以更深刻地传达。一方面,楚辞通过节奏的变化生动传达了情感的
高潮与低谷。比如,在《九歌》的祭神歌中,情感表达由平缓的节奏开始,逐渐进入高潮,再通过
“兮”字的延长和音韵的变化回到低谷,从而展现出诗歌中情感的起伏。这种音乐性的安排,使
别
得《楚辞》不仅是诗歌的艺术表达,也充满了音乐般的跌宕起伏。另一方面,通过音调的变化,楚
辞中的情感得以多层次地表达。例如,《天问》中屈原以提问的方式表达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通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