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专项训练-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压强专项训练-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5-11 16:3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压强专项训练-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1.(2025·江苏宿迁·二模)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骑自行车功率约为70kW
B.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C.火线和地线之间电压为0V
D.电磁波速度与光速相同约为340m/s
2.(2025·湖南郴州·一模)我国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跨世纪工程,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下列与船闸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拦河大坝设计成下宽上窄B.通过水位计观察炉内水位高度
C.悬空玻璃管里的水不会流出D.塑料吸盘被紧压在墙壁上
3.(2025·四川成都·二模)下列事例中的“压”,与大气压相关的是(  )
A.将药液“压”入病人肌肉内 B.潜水员需穿抗“压”潜水服
C.压路机把路面“压”得平整 D.紧“压”在墙上的吸盘挂钩
4.(2025·四川成都·二模)四川地形复杂,既有高海拔的雪山,也有美丽的草原和深水湖泊。下列物理情境描述错误的是(  )
A.自驾川西草原时,为避免车轮陷入泥地应选择车胎宽度较小的轮胎
B.贡嘎雪山主峰的大气压强比成都平原的低是因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C.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二滩水电站大坝设计成上窄下宽
D.甘孜州平均海拔3500m,气压偏低导致当地水的沸点低于100℃
5.(2025·黑龙江哈尔滨·二模)生活中的瓶瓶罐罐都是科学研究的好器材。下列利用玻璃瓶做的4个物理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装满水的玻璃瓶分别正放、倒放在海绵上,海绵的凹陷程度不同;说明两种情况下玻璃瓶对海绵的压力不同
B.乙实验,拿着用玻璃瓶制作的气压计乘坐电梯,发现楼层越高,细管中的水柱越高,说明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小
C.丙实验,往吸管b中吹气可以看到吸管a中的水面上升,说明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大
D.丁实验,用滴管分别向装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瓶中滴入一滴墨水,发现装热水的瓶中墨水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缓慢
6.(2025·新疆·二模)如图所示,一块密度分布均匀的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在沿虚线方向将木块锯成A和B两部分,B的上、下底面面积之比为,则A、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A. B. C. D.
7.(2025·山东淄博·一模)如图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水正在沸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变小
C.由实验现象可知,实验时的大气压小于一标准大气压
D.水要保持沸腾,需要继续加热
8.(2025·江苏无锡·一模)“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情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强计在使用前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如图甲所示,应将右侧管中高出的水倒出
B.通过比较图乙和图丙可知,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有关
C.为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比较图乙和图丁
D.在丁图烧杯中加入少量水,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大小不变
二、填空题
9.(2025·辽宁辽阳·一模)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医的理疗方式中蕴含了许多物理知识。理疗馆内药油味扑鼻,这是一种 现象;“拔火罐”时,用火加热玻璃罐内部后迅速扣在皮肤上,玻璃罐在 的作用下“吸”在皮肤上。
10.(2025·上海普陀·二模)最早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 ,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大而 ;脱排油烟机是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脱排油烟机工作时将 能转化成机械能。
11.(2025·广东珠海·一模)茶壶的壶身和壶嘴构成了一个 ,向壶中加水的过程中,壶底受到水的压强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壶中装满水,用手指将壶盖上的小孔堵住,壶中的水 倒出来(选填“能”或“不能”)。
12.(2025·江苏盐城·一模)如图所示,使用压强计前,轻压探头的橡皮膜几次,若U形管内液面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装置气密性 (选填“好”或“差”);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两边液面的 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这种研究方法是 法(选填“转换”或“控制变量”)。
13.(2025·甘肃庆阳·一模)茶壶是必备的泡茶工具,如图所示,装有水的茶壶静止时,壶嘴与壶身的水面总是相平的,这是因为茶壶的壶嘴与壶身构成一个 。已知壶中茶水的深度为15cm,则茶水对壶底的压强为 Pa。(茶水的密度取,g取10N/kg)
14.(2025·江苏扬州·一模)如图所示是一台家用豆浆机,小凡仔细观察了豆浆机的构造和制作豆浆的过程,发现其中用到了许多物理知识。
(1)打浆器的刀片是由锋利的钢制成的,这是通过 的方法来增大对豆子的压强,把豆子碾磨成浆;
(2)电源线插头中脚是把豆浆机的金属部分通过插座与 线相连;
(3)制作豆浆的过程是先加热,再打浆,再加热煮熟,在这个过程中,豆浆机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 能;散失到空气中的内能无法自动转化为电能,这是因为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 性。
15.(2025·江苏扬州·一模)如图,用3N的力握住总重为2N的水杯静止不动,手与水杯之间摩擦力的大小为 N;若握力增大到6N,则手与水杯之间摩擦力的大小为 N,在水平桌面上堆放一摞相同的书,所有书的总重力为30N,最下面书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600cm2,此时书对桌面的压力是由 的形变产生的,它对桌面的压强为 Pa。若从这一捆书中水平抽出A或B中任一本书,抽出 书更容易。此现象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16.(2025·广东东莞·二模)图甲是我国最大的半潜船“新光华”号,其排水量为10.2万吨(排水量是轮船装满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它的最大下潜吃水深度为30.5m(吃水深度是轮船在水中沉入水下部分的最深长度),主甲板最深可潜入水下16m。它不仅能够运输海上钻井平台,还能够运输大型的战舰。

(1)“新光华”号从长江驶到东海时,其吃水深度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新光华”号可以通过水舱充水或排水来改变自身重力,当它所受重力 (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浮力时,开始下潜;
(2)“新光华”号满载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当它下潜到最大深度时,主甲板受到水的压强为 Pa(,g取10N/ kg);
(3)小明设计了如图乙、丙所示的装置模拟半潜船的运动过程,其中M模拟半潜船,内部有水舱,可以通过阀门排水或充水,N模拟货物,则由图乙到图丙的过程,物体M要通过阀门 (选填“排水”或“充水”),M受到的浮力变 (选填“大”或“小”)。
三、实验题
17.(2025·山西太原·一模)小明利用矿泉水瓶做了图所示的一些实验:
(1)将矿泉水瓶中装满水,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拉动水瓶,如图甲所示,则瓶底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 N。将瓶中水倒出部分后,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比较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结论: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 ,滑动摩擦力越大,
(2)在装满水的水瓶同侧不同高度扎三个等大的小孔,取下瓶盖,观察到图丙所示的现象、此现象表明: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液体 的增大而增大。因此,拦河坝设计成 (选填“上宽下窄”、“上窄下宽”或“上下同宽”)的形状更合理。
18.(2025·江苏南通·一模)某地下车库安装了如图甲所示的管道式新风系统,该系统内包含有排风机和管道配件,通过排风扇将不同停车区的空气经管道排出室外.管道进气口的气体流速可能与管道长度和管道横截面积有关,为了研究管道进气口的气体流速与管道长度(进气口与排风扇之间的距离)的关系,项目化小组设计了如图乙实验装置(排风扇安装在排风管道内相应位置未画出),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一根长为3米的排风管道ab,在距离管口b端1m、-2m和3m处标注刻度;
②将盛有红色水柱的U形管与排风管管口b端连接;
③将排风扇置于排风管1m刻度处,调节排风扇以一定功率工作,当U形管两侧液面稳定时,记录液面高度差,并重复3次取平均值;
④改变排风扇在排风管内位置,使其分别处于2m、3m刻度处,重复步骤③,并整理数据如表。
实验组别 排风扇离b端距离/m U形管两侧液面平均高度差/cm
1 1 3.0
2 2 2.13
3 3 1.37
(1)实验中通过观察 来比较管道进气口的气体流速大小。
(2)步骤③中重复3次实验的目的是 。某一次U形管中液面如图乙中所示,此时液面高度差为 cm,最可能是组别 进行的实验。
(3)该地下车库泊车A、B、C、D区管道进气口的横截面积,气体流速大小分别为、和、.分析本实验的数据,可知和的大小关系是 ;能否得出是四个区域中最大的? ,理由是 。
(4)若要进一步探究排风扇风力大小对管道进气口的气体流速的影响,需要增加实验 步骤⑤,请简要写出该实验步骤 。
19.(2025·湖南湘潭·一模)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器材探究水内部压强的特点。
(1)小明向U形管中注入红色的水,如图甲所示,液体静止时两侧的液面相平,这是利用了 的原理;将金属盒的橡皮管套在U形管的一侧,用手轻轻按压金属盒的橡皮膜,如图乙所示,发现U形管右侧液面升高,左侧液面降低,这说明微小压强计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小明将压强计的金属盒缓慢浸入水中,如图所示,同时将金属盒在不同位置时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记录在表中,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液体 深度(cm) 压强计
橡皮膜方向 液面高度差(mm)
1 水 20 朝上 18.5
2 朝下 18.5
3 朝左 18.5
4 朝右 18.5
5 40 朝上 36.8
6 60 朝上 54.6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在水内部同一深度处,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水内部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 。
(3)小明做完实验后,想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他选择图丙中两容器进行实验。依据图丙可得到的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 (选填“有关”或“无关”)。
四、计算题
20.(2025·辽宁辽阳·一模)我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CR450高铁列车,试运行速度可达450km/h,若投入运营,有望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快的高速列车。这列400t的庞然大物在高速行驶时,整车车轮与钢轨之间的接触面积仅64cm2,这样大大减小了运行过程中的摩擦和磨损,提高了列车的运行速度和效率。若该车以450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牵引力功率是1.1×107W,从北京到上海需用时2.5h。(g取10N/kg)求:
(1)从北京到上海所通过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该动车组对钢轨的压强(不计升力);
(3)从北京到上海牵引力做的功。
21.(2025·重庆·一模)图甲为我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西汉时期的计时工具青铜漏壶,其计时原理是通过漏壶或箭壶中水量的均匀变化来度量时间。图乙为小真设计的简易计时箭壶模型,该模型含有薄壁圆柱形玻璃容器、标有刻度的不吸水的轻质箭尺(体积忽略不计),箭尺底部连接了一个不吸水的长方体浮块A,浮块A的底面积为,高为5cm。向容器内注水,当水深2cm时,浮块对容器底部压力恰好为0。继续向容器内均匀注水,可使箭尺和浮块随水面匀速竖直上升,从而开始计时;当木块A上升至上表面刚好与容器上沿相平时,一个计时周期结束。已知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容器重为75N,高为50cm,底面积为。求:
(1)浮块A的密度;
(2)向容器内共注水1100g时,请通过计算说明装置是否开始计时;
(3)若计时内在箭尺上方顶部给它一个竖直向下的1N的压力,则计时周期结束时,玻璃容器对地面的压强。
《压强专项训练-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B D A B B A B
1.B
【详解】
A.人骑自行车时的功率一般在几十瓦到几百瓦之间,70kW = 70000W,这个数值太大,故A不符合题意;
B.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一万帕左右,该选项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故B符合题意;
C.火线和地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而不是0V,故C不符合题意;
D.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与光速相同,约为3×108m/s,而不是 340m/s,340m/s是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B
【详解】A.船闸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拦河大坝是利用液体压强的特点工作的,液体深度越大,压强越大,所以大坝底部建得比上方宽,故A不符合题意;
B.锅炉的水位计与锅炉的上端开口,下端连通,是利用连通器工作的,故B符合题意;
C.覆在管口的纸片不掉落、水不会流出,是因为受到大气压的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
D.塑料吸盘挂钩能贴在瓷砖上,需要先用力挤压塑料吸盘,把盘内的空气挤出,然后吸盘就被外界的大气压紧压在了墙壁上,利用了大气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D
【详解】A.将药液“压”入病人肌肉内,是利用了人对注射器活塞的压力,故A不符合题意;
B.潜水员需穿抗“压”潜水服,是因为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潜水服可以承受更大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
C.压路机把路面“压”得平整,是利用压路机对路面的压力改变路面的形状,故C不符合题意;
D.紧“压”在墙上的吸盘挂钩,是先将吸盘与墙之间的空气排出,大气压将吸盘压在墙上,故D符合题意。
故选 D。
4.A
【详解】A.为避免车轮陷入泥地,应减小车对底面的压强,在压力一定时,应选择车胎宽度较大的轮胎来增大车对泥地的受力面积,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贡嘎雪山主峰比成都平原的海拔高,所以贡嘎雪山主峰的大气压强比成都平原的低,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电站大坝设计成上窄下宽,使大坝底部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强,是因为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气压越低,沸点越低,甘孜州平均海拔3500m,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导致该地水的沸点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
【详解】A.装满水的玻璃瓶正放和倒入在海绵上,玻璃瓶对海绵的压力相等,都等于瓶的重力和水的重力之和,海绵的凹陷程度不同,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即压强不同,故A错误;
B.图乙中,拿着气压计乘坐电梯,楼层越高,细管中的水柱越高,这是因为高度越高,大气压越小,而瓶中水面上方空气压强不变,大于瓶外大气压,于是将水柱往上压,故B正确;
C.图丙中,往吸管b中吹气,则a管上方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而瓶中水上方空气流速不变,压强大于b管上方空气压强,于是将a管中的水往上压,故C错误;
D.往等量的冷水和热水瓶中滴入一滴墨水,热水瓶中墨水扩散得快,而热水的温度较高,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D错误。
故选B。
6.B
【详解】沿虚线方向将木块锯成A和B两部分,再将B部分分割成C、D两部分,如下图所示:
因A、B两部分均为质量均匀的长方体,且密度、高度均相同,由
可知AC对地面的压强为pA=pC=ρgh
C对地面的压强
已知B的上底面和下底面的面积之比为1∶3,即C的上底面和D的下底面的面积之比为1∶2,且右边的D部分为三棱柱,则根据几何知识可知D部分的体积和C部分的体积的相等,根据G=mg=ρVg可知D的重力和C的重力相等,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则B对地面的压强
A、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故选B。
7.A
【详解】A.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水珠,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变小,由得,气泡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变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得,水在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为99℃,即水的沸点为99℃;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则实验时的大气压小于一标准大气压,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水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收热量,则水要保持沸腾,需要继续加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B
【详解】A.如图,压强计在使用前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不相平,此种情况是软管内气压与大气压不平衡造成的,应该重新安装软管使U形管两侧液面相平。故A错误;
B.图乙和图丙两图中,待测液体密度相同,探头在液体中深度不同,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差也不同,则液体压强不同,可以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有关,故B正确;
C.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关系,应该控制探头在液体中深度相同。而两图并未控制探头在液体中深度相同,无法进行探究,故C错误;
D.加水后,烧杯中盐水的重力变大,对烧杯底的压力也变大,受力面积不变,所以,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变大,故D错误。
故选B。
9. 扩散 大气压
【详解】[1]由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药油扩散到空气中,使理疗馆内药油味扑鼻。
[2]用火加热玻璃罐内部后,玻璃罐内氧气被消耗,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玻璃罐在大气压作用下被压在皮肤上。
10. 托里拆利 减小 电
【详解】[1]最早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意大利人托里拆利,是在年完成这一实验的。
[2]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有关,且海拔高度越高,气压越低。
[3]脱排油烟机工作时,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11. 连通器 变大 不能
【详解】[1]茶壶的壶身和壶嘴顶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符合连通器的结构特征,根据连通器原理,装水后静止时壶嘴与壶身水面保持相平。
[2]由液体压强公式可知,向壶中加水过程中,水的深度h不断增加,水的密度不变,所以壶底受到水的压强变大。
[3]壶盖上有小孔时,壶内空间通过小孔与大气连通,壶内外气压相等,水在重力作用下可以顺利从壶嘴流出。当用手指堵住小孔,壶内气体被封死,往外倒水时,随着水的流出,壶内气体体积增大,壶内气体压强变小。而壶嘴处水面所受压强仍为大气压强,大于壶内气体压强,这时壶嘴处的水受到的压力向着壶里,因此水就不容易倒出来了。
12. 差 高度差 转换
【详解】[1]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小,说明装置漏气,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
[2][3]实验中运用转换法,通过观察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压强的大小,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说明压强越大。
13. 连通器 1500
【详解】[1]茶壶的壶嘴与壶身的上端开口,下端连通,构成一个连通器。
[2]茶水对壶底的压强
14.(1)减少受力面积
(2)地
(3) 机械 方向
【详解】(1)刀片由锋利的钢制成,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对豆子的压强,把豆子碾磨成浆。
(2)豆浆机电源线的插头有三个脚,稍长些的脚与豆浆机的金属外壳相连,当插入三孔插座时,要将豆浆机的金属外壳与大地相连,以防触电,所以稍长些的脚是把豆浆机的金属部分与大地相连接。
(3)[1]制作豆浆的过程中,加热时消耗电能获得内能,打浆时消耗电能获得机械能,在整个过程中,豆浆机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机械能。
[2]能量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性的,并且能量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散失到空气中的内能无法自动转化为电能,这是因为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15. 2 2 书 500 A 压力
【详解】[1]用3N的力握住总重为2N的水杯静止不动,水杯处于平衡状态,水杯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水杯的重力,即大小为2N。
[2]当手的握力增大,水杯重不变,手与水杯之间摩擦力的大小不变,仍为2N。
[3]弹力是由物体的形变产生的,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知道,书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书的形变产生的。
[4]书对桌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即
则书对桌面的压强为
[5][6]图中A、B两本书的粗糙程度相同,A书受到的压力小于B书受到的压力,则抽出A书时受到的摩擦力小,所以若从这一捆书中水平抽出A或B中任一本书,抽出A书更容易;此现象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16.(1) 变小 大于
(2)
(3) 排水 小
【详解】(1)[1]“新光华”号从长江驶到东海时,由于海水的密度大于江水的密度,所以排开水的密度变大,“新光华”号始终处于漂浮状态,浮力大小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排开海水的体积变小,所以其吃水深度变小。
[2]“新光华”号可以通过水舱充水或排水来改变自身重力,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当它所受重力大于浮力时,开始下降。
(2)[1]新光华号满载时受到的浮力F浮=G排=m排g=10.2×104×103kg×10N/kg=1.02×109N
[2]当它下潜到最大深度时,主甲板受到水的压强p=ρ水gh=1×103kg/m3×10N/kg×16m=1.6×105Pa
(3)[1]由图可知,模拟半潜船由图乙到图丙是上升的过程,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物体M要通过阀门排水,当物体M受到的重力小于浮力时半潜船上升。
[2]由图可知,由图乙到图丙的过程,物体M浸入水中的体积减小,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M受到的浮力变小。
17.(1) 2.6 压力越大
(2) 深度 上窄下宽
【详解】(1)[1]由图甲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指针所在位置的示数为2.6N,当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拉动装满水的水瓶,由二力平衡可知,水平方向所受的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瓶底所受摩擦力大小为2.6N。
[2]将瓶中水倒出部分后,瓶子对水平面的压力减小,再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直线运动,测力计的示数为2.2N,因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压力减小,摩擦力减小,可以得到结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1]由题意可知,加水后三个小孔到水面的深度不同,且下方小孔水喷得更急,更远,该实验表明:同种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深度有关,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2]由于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拦河坝设计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18.(1)U形管两侧液面(平均)高度差
(2) 通过取平均值减小测量误差 2.10 2
(3) 不能 A的管道长度最短,但C的管道直径最小,管径可能会影响流速,所以无法比较
(4)排风扇放置在同一位置,改变排风扇风力大小,观察并记录U形管两侧液面平均高度差大小
【详解】(1)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当排风扇工作时,管道内气体流动,进气口处气体流速不同会导致压强不同,从而使U形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所以实验中通过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来比较管道进气口的气体流速大小,液面高度差越大,说明进气口处气体流速越大。
(2)[1]在实验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更可靠,通常需要进行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所以步骤③中重复3次实验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2]由图乙可知,U形管左侧液面在3.20cm刻度处,右侧液面在1.10cm刻度处,则此时液面高度差为。
[3]对比表格数据可知,当排风扇离b端距离为2m时,U形管两侧液面平均高度差为,所以最可能是组别2进行的实验。
(3)由实验数据可知,排风扇离b端距离越远,U形管两侧液面平均高度差越小,说明管道进气口的气体流速越小。因为A区管道进气口到排风扇的距离小于B区管道进气口到排风扇的距离,所以。
不能得出vA是四个区域中最大的。因为A的管道长度最短,但C的管道直径最小,管径可能会影响流速,所以无法比较。
(4)要探究排风扇风力大小对管道进气口的气体流速的影响,需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排风扇的风力大小。所以实验步骤⑤可以为:排风扇放置在同一位置,改变排风扇风力大小,观察并记录U形管两侧液面平均高度差大小。
19.(1) 连通器 不漏气
(2)增大
(3)无关
【详解】(1)[1]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装置叫连通器,液体静止时两侧的液面相平,这是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2]组装好仪器后,用手按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U形管两边液面有明显变化,说明该压强计不漏气;若压强计漏气,则U形管两边液面没有明显变化。实验时发现U形管右侧液面升高,左侧液面降低,这说明微小压强计不漏气。
(2)由表格中数据得,1、5、6三次实验中,橡皮膜的朝向相同,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越深,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说明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由图丙得,橡皮膜在不同形状的容器中的水的相同深度,橡皮膜朝向相同,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相同,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容器形状无关。
20.(1)
(2)
(3)
【详解】(1)从北京到上海所通过的路程是
(2)动车组对钢轨的压力
动车组对钢轨的压强
(3)从北京到上海牵引力做的功
21.(1)0.4×103kg/m3
(2)装置开始计时
(3)5967Pa
【详解】(1)当水深2cm时,木块对容器底部压力恰好为0,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重力;由F浮=G木可得ρ水gV排=ρ木gV木
即ρ水S木h浸=ρ木S木h木
所以ρ水h浸=ρ木h木
木块的密度
(2)初始状态下,水的深度h=2cm,水的体积V水=(S容-S木)h=(600cm2-100cm2)×2cm=1000cm3
水的质量m水=ρ水V水=1.0g/cm3×1000cm3=1000g
向容器内共注水1100g时,装置开始计时。
(3)当水深2cm时,木块对容器底部压力恰好为0,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重力,A的重力GA=F浮A=ρ水gV排=ρ水gS木h浸==1×103kg/m3×10N/kg×100×10-4m2×0.02m=2N
当木块A上升至上表面刚好与容器上沿相平时,此时水的深度h1=50cm (5cm-2cm)=47cm=0.47m
容器的底面积S容=600cm2=0.06m2
则水的体积
水的重力G水1= m水g=ρ水V水1g=1×103kg/m3×10N/kg×0.028m3=280N
容器对地面的压力F=G容+G水1+GA+F压=75N+280N+2N+1N=358N
玻璃容器对地面的压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