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与线的魅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初步掌握点、线构成的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提高学生的美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参与生活中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美。
教材分析:
重点:点、线构成的形式法则。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创作灵感。
教法:导学式、欣赏法、讨论法、练习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点、线的构成示范作品数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所带工具。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点和线无处不在。但它们都躲哪了呢?让我们快来找找它们吧。
(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点——天上的星星、沙子、石头、豆子、水果、鱼群、泡泡……
线——头发、毛线、树根、米线、斑马线、竹子……
2、播放PPT
师;点、线在我们生活当中随处可见。而且这些点和线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带给我们美的感受。但单个的点和线能产生丰富的美感吗?
(二)教学过程:
点和线的概念:
1、点—点是平面构成中相对最小的元素。
2、线—比较细长的形象称之为线,线是点的移动轨迹。
小结:点、线构成是平面构成的基础,是最简单的平面构成之一。单个的点和线是无法给予我们各种美的感受,它们必须要组合起来才能产生美感。
3.点的魅力
点有大小、有规则点和不规则点。
有疏密、轻重、虚实的构成变化。只关系到大小,与形状无关。
4.线的魅力
直线(无限延伸)、曲线(优美生动极富有动感)
长线、短线
横线(和平、安稳的感觉)、竖线(权威、崇高、严峻)
斜线(产生变化不定感受、动感)、正线
粗线(厚重、沉稳)、细线(尖锐、细腻)
不同的线给人不同的感受,线的不同构成能产生不同的美感。
5.欣赏作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点、线的巧妙运用以及点、线的美感所在。
设计原理:
a/重复
b/渐变
c/律动
d/均衡
e/对称
f/对比
g/调和(
h/比例
6、欣赏学生作品
7、布置作业:用点、线构成一幅富有情感的作品。
要求:
①要有点、线的大小、长短、粗细、疏密、虚实等对比关系和变化。
②起一个富有文采的画题。
③作业选题(以下题目任选一题 ,构成作品)(1、虫儿飞 2、雨的印记 3、梦 想 4、童年 5、随想曲 6、青苹果乐园7、微笑 8、中学时代 9、那些花儿 10、放 学 11、夏 夜 12、昨天今天13、青春无悔 14、我的未来 15、迟 到16、黑色幽默 17、点的变化
18 、游园活动 19、幸福摩天轮 20、童话 )
8.学生作画,教师巡堂指导。
9.作业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教学反思:
由于点、线的课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对点与线的概念容易理解,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也容易找到,能从中发现点和线构成的美感。这样比较容易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表达他们自己的审美感受。但部分同学出现了眼高手低的审美现象,教师要注意引导和鼓励。
课件35张PPT。点 与 线 的 魅 力生活中的点、线、面 点、线构成是平面构成的基础,是最基础、最简单的平面构成之一。点 的 魅 力点有大小,有规则点和
不规则点。
有疏密、轻重、虚实的
构成变化。线的魅力直线 曲线
长线 短线
横线 竖线
斜线 正线
粗线 细线不同的线给人不同的感觉
线的不同构成能产生不同的美感粗线细线曲线
组合的美感直线组合
的 美 感 作品显示出一种柔美和富有韵味的节奏,呈现出特有的韵味,即视觉上流动的点线和面的连接,是连贯的,体现中国文化的趣味和想象,韵律性的用笔,小桥流水人家,充满悠长韵味的节奏。康定斯基:热抽象的代表。
从构图、结构、线条、色块中有一种内在精神的欲望,激情自由的流露,线与色的组合没有固定的格式,强调精神表现的结果。现代设计中的点、线、面美国旧金山大桥学生作品欣赏作业:
用点、线构成一幅富有情感的作品。
要求:
1、要有点、线的大小、长短、粗细、疏密、虚实等对比关系和变化。
2、选一个富有文采的画题。作业选题(以下题目任选一题 ,构成作品) 1、虫儿飞 2、雨的印记 3、梦 想 4、童 年 5、随想曲 6、青苹果乐园7、微 笑 8、中学时代 9、那些花儿 10、放 学 11、夏 夜 12、昨天今天13、青春无悔 14、我的未来 15、迟 到 16、黑色幽默 17、点的变化 18 、游园活动19、幸福摩天轮 20、童 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