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1 专题一 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1 专题一 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06 21:2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课时目标
1.了解皇帝制度;西汉的中朝与外朝;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中书门下和参知政事;元朝的行省制度。
2.理解封建皇帝加强皇权、削弱相权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必然要求。
3.了解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的演变。
4.了解秦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分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控制地方权力的目的和影响。认识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一、“法令出一”———— 确立皇帝制度
1 .创立: 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为历代继承。
2 .特点:皇帝具有天下独尊的地位, 至高无上。
3 .影响:君主专制政体下,具有 和 的君主的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立法、 和司法,政治成为一个人的政治。后来历代官僚体制虽有所变化,但都以 、 为基本原则。
二、君权与相权
1 .原因: 与相权的矛盾(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
2 .措施 (1)汉代: ① 频繁更换丞相。
② 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让他们能够随侍左右,顾问应对,参议要政。
③ 设立“ ”对抗“ ”
(2)唐代:实行 ,相权一分为三。
(3)宋代:设 ,长官职务相当于宰相;为了分散相权,又增设“ ” ,分散相权。设 ,管理军事。设三司以总理财政,长官为 。
3 .调整相权的目的:防范 擅权;力求加强统治,提高 ;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4 .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你的感悟: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 .概况(l)秦:中央政府和 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回顾监御史、御史大夫P9、P10页)
(2)西汉: ① 地方:设刺史。汉武帝时代,每州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② 中央:西汉时期中央机构的监察主要由 属下的官员承担,其主管的机关是当时最主要的监察机构。
(3)以后历朝:设御史台、
2 .评价:加强了皇权,但 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中国选官制度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演进大体经过了“ ”“ ”和“ ”三个阶段。(*阅读课本P14-15页,理解各项制度*)
五、行省制度 1 .概况 (l)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郡、县两级,后来在郡之上又设置了州。
(2)唐代:分州、道、县三级。
(3)宋代: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为路、州、县。
(4)元代:确定了以 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机构的名称,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为了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中央以 进行监督,同时还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为路、府、州、县。
(5)明代: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三级: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行省)、府和县。
(6 清代: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省、道、府、县四级。
2 .作用: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 ,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堂演练】
一、选择题
1.西汉初期,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为限制丞相权力而采取的措施有(  )
①频繁更换丞相 ②扩大三省的权力,削夺三公权限③形成“中朝”决策机构 ④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
A.西汉中、外朝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C.元朝行省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
3.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西汉设置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
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C.北宋设立提点刑狱司D.元朝设立行中书省
5.“邓氏自中与后累世宠贵,凡侯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后汉书》卷四六《邓禹传》)此种状况的出现与当时什么选官制度有关(  )
A.禅让制 B.世袭制C.察举制 D.科举制
6.以下具有监察职能的机构或官职是(  )
①御史大夫 ②刺史 ③御史台 ④都察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
7.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是(  )
A.加强尚书省的权力,完善三省六部制B.众设宰相,分割相权
C.以六部分割相权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统领六部
8.江苏有一显赫家族,世世代代珍藏着其祖上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士及第时当地官员前来贺喜赠送的条幅:“少年才俊光宗耀祖,天子门生惠及乡邻。”这一条幅能够提供的信息不包括(  
A.早在汉朝,保存该条幅的这一家族就已经成为名门望族 B.文人在当时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C.当时的皇帝和官员都特别重视科举考试 D.这一显赫家族的祖先是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
9.下列关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先秦主要实行官位世袭的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 ②九品中正制属于察举制的发展,仍然是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③科举制属于考试选官的制度 ④科举制与察举制从考选对象、内容、程序等方面都带有封闭性的特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④
10.今天我们国家共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其中“省”作为地方行政单位应起源于 (  )
A.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B.周朝的分封制C.秦朝的郡县制 D.元朝的行省制度
11.汉武帝时期的中外朝制度使(  )
A.丞相位高权重 B.丞相权力受到削弱C.王国问题得以解决 D.地方官员受到严格监察
12. 下列诗句所述内容哪些与科举制的实行有关(  )
①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③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④甲第朱门无一半,当街踏尽公卿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 余秋雨在《十万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14.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④②① B.②④③①C.④③①② D.①③②④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下面材料:
尚书省,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属有六部尚书……门下省,侍中二人,正二品,掌出纳帝命。相礼仪……中书省,中书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大政,而总判省事,凡王言之制……皆宣署申覆,然后行焉。
——据《新唐书》卷四十六、四十七
请回答:
(1)以上材料表明了唐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2)根据这项制度,丞相的权力有何变化?
(3)联系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从秦到宋代丞相制度的变化。
16.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三幅图:
请回答:
(1)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2)图二、图三体现的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历程中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
(3)上述三种制度对我国历史的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学案答案:
1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有关丞相制度的重要史实,扩大三省的权力表述错误,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是在宋代。
2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的“程序性和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可知这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批,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提高了行政效率。
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西周时还不是加强君主专制,①错误;西汉设置刺史是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加强对地方的控制,②错误;唐朝实行三省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③正确;北宋在宰相之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④正确;故选D。
4答案:B解析:三省六部制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且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所以B项正确;秦朝的御史大夫和太尉不属于宰相;北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的是参知政事,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元朝设行中书省为地方行政机构,所以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要求。
5答案:C解析:从时间上判断为汉代察举制的考查,从内容上来分析是察访人才官吏的方式。
6答案:A解析:本题为组合选择题,御史大夫和刺史是秦汉时期负责监察的,御史台和都察院也是监察机构,①②③④均正确。
7答案:B解析:本题要求比较唐宋时期削弱相权的共同策略,两朝在此方面都众设宰相,分割相权。
8答案:A解析:科举制开始于隋唐时期,汉朝不可能出现“进士及第”的“天子门生”。
9答案:B解析:根据中国古代各个时期选官制度的特征,可知科举制同察举制相比带有开放性,因而排除④。
10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的影响,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今天我国的地方行政单位起源于元朝行省制度。
11答案:B解析:考查君权与相权之间的关系。汉武帝为限制相权,设立中朝,故选B。
12答案:C解析: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标准是才学,而②④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的特点和瓦解,因此答案为C。
13答案:A解析:从所给材料的意思来看,很显然是选择A。 导致“重文轻武”现象出现的是宋朝时的政策,排除B;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中的八股取士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而不是指科举制度,排除C;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官员也有很多是贪官污吏,因此D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14答案:A解析:由①中的“行省”、②中的“道”、③中的“鲁”、“宋”等诸侯国、④中的“郡”可以判断分别属于元、唐、春秋、秦朝时期。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③④②①,故选A。
15答案:(1)三省六部制。(2)权力分散,相互制约。
(3)秦、汉初:丞相有相当大的权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际上是朝廷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汉武帝时,由于内朝的设立,限制了丞相的权力。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设立,相权被分散。宋代:增设副宰相,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分割。
16答案:(1)周初分封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元代行省制度。(2)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3)分封制的影响:有利于加强统治、扩大统治区域、稳定统治秩序。三省六部制的影响: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伟大创举,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行省制度的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学案答案:
1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有关丞相制度的重要史实,扩大三省的权力表述错误,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是在宋代。
2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的“程序性和合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提高了行政效率”可知这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批,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提高了行政效率。
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西周时还不是加强君主专制,①错误;西汉设置刺史是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加强对地方的控制,②错误;唐朝实行三省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③正确;北宋在宰相之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④正确;故选D。
4答案:B解析:三省六部制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且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所以B项正确;秦朝的御史大夫和太尉不属于宰相;北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的是参知政事,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元朝设行中书省为地方行政机构,所以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要求。
5答案:C解析:从时间上判断为汉代察举制的考查,从内容上来分析是察访人才官吏的方式。
6答案:A解析:本题为组合选择题,御史大夫和刺史是秦汉时期负责监察的,御史台和都察院也是监察机构,①②③④均正确。
7答案:B解析:本题要求比较唐宋时期削弱相权的共同策略,两朝在此方面都众设宰相,分割相权。
8答案:A解析:科举制开始于隋唐时期,汉朝不可能出现“进士及第”的“天子门生”。
9答案:B解析:根据中国古代各个时期选官制度的特征,可知科举制同察举制相比带有开放性,因而排除④。
10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的影响,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今天我国的地方行政单位起源于元朝行省制度。
11答案:B解析:考查君权与相权之间的关系。汉武帝为限制相权,设立中朝,故选B。
12答案:C解析: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标准是才学,而②④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的特点和瓦解,因此答案为C。
13答案:A解析:从所给材料的意思来看,很显然是选择A。 导致“重文轻武”现象出现的是宋朝时的政策,排除B;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中的八股取士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而不是指科举制度,排除C;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官员也有很多是贪官污吏,因此D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14答案:A解析:由①中的“行省”、②中的“道”、③中的“鲁”、“宋”等诸侯国、④中的“郡”可以判断分别属于元、唐、春秋、秦朝时期。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③④②①,故选A。
15答案:(1)三省六部制。(2)权力分散,相互制约。
(3)秦、汉初:丞相有相当大的权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际上是朝廷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汉武帝时,由于内朝的设立,限制了丞相的权力。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设立,相权被分散。宋代:增设副宰相,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分割。
16答案:(1)周初分封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元代行省制度。(2)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3)分封制的影响:有利于加强统治、扩大统治区域、稳定统治秩序。三省六部制的影响: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伟大创举,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行省制度的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读史有感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
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
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