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一中北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材料一
动物纹样是实用美术中应用极广的装饰,它以动物的自然形象为依据,可又不
是动物自然属性的摹写,它以自己的形象内涵,赋予人们以某种哲理观念,表达时
代、社会的审美情趣,因此动物图案常常具有自己的象征意义。
商周时期的动物纹样有器形化立体造型、简化写实型立体造型、侧影式分离组
合型适形造型、侧影式写实简化适形造型、侧影式简化变体型适形造型等主要类型。
器形化立体造型用于青铜酒器尊、彝造型为最多。由于当时的青铜器和天命神权等
宗教内涵相关,因此器体造型的社会意义大于实用意义,主要手法是在鸟兽形器体
周身刻画兽面纹及云雷纹,使之神秘化。简化写实型立体造型以河南安阳般墟妇好
墓出土的商代各种鸟兽形玉器为代表,动物的形体结构只用几根简单的线条加以刻
画。侧影式分离组合型适形造型是商周青铜器主要的纹样造型方法,主要题材有饕
餮纹、龙纹、夔纹等。
秦汉正处于封建大一统的历史时期,秦始皇兼并六国,汉武帝击破匈奴,都表
现了气势磅礴的创业精神。秦汉时期的动物纹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进取的精
神。汉代各地工艺美术的形式,也有明显的地方特点,山东嘉祥画像石造型严谨,
江苏睢宁画像石造型细致,四川画像石造型自然。浮华性少、朴实性多,静止性少、
跃动性多,幻想性少、写实性多,是秦汉艺术和动物图案的特色。
隋唐时期动物图案的造型承袭了秦汉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例如长安昭陵刻着
六匹带箭的骏马,通过战马来歌颂开国皇帝的功绩,激励后人恪守祖业。唐代经济
文化空前繁荣,动物图案随着文化的发展,充实了寓意内涵,洋溢着诗情画意和生
活情调。躯体肥壮,形象丰美,性格温顺,动态安详,是盛唐以后动物造型的特征。
唐代动物纹样造型吸收外来文化的滋养,形式更为多样化。最明显的例子是吸收波
斯联珠纹形式的影响,联珠纹呈波斯萨珊王朝的风格,这类纹样在丝绸之路出土的
织锦中极为多见。
古代的封建政治走向下坡路,已经失去了向上发展的生气,动物纹样从此失去
了创造性。宋以后流行吉祥图案,用动植物和人造物的谐音或借形喻义,表达某种
吉祥的含义。明清时期追求“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图案造型渐趋定型化、形式
1
化,动物图案除民间剪纸、少数民族刺绣、蜡染等直接从生活中取得灵感的作品,
具有质朴的生活气息,拙稚动人,能以田园风格打动人心而有高度的艺术水平之外,
很少再有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摘编自《光明日报》中国历代装饰纹样简述)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学者威廉·莫里斯被视为现代设计的先驱,他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
将东方图案转化为经典的欧洲纹样,比如他设计的莨苕叶纹,叶子和花朵围绕S形
主茎进行各种翻转和弯曲,极富柔韧性的波状线条使人在视觉和心理上产生一种愉
悦感。这种具有想象力的植物形态又启蒙了欧洲的新艺术运动。
威廉·莫里斯的莨苕叶纹其实是一种以波状藤蔓为主要结构的卷草纹,这种纹
样最早见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建筑和陶器上,叶形多呈掌状叶。实际上,早在公元
前4世纪上半叶,随着亚历山大从爱琴海畔远征中亚、印度,卷草纹便开始向东方
传播,一路浸渗了多种风格,在不同地域表现出不同样式,如伊斯兰世界将卷草纹
变化为极富几何性和规律性的阿拉伯藤蔓纹等。
在中国魏晋时期,卷草纹主要以金银花的茎蔓为原型,经过提炼加工后,形成
了花瓣细长、叶形简练的S形波状装饰带,也被称为忍冬纹,主要用作建筑的边饰,
如门框、碑刻边饰等。同时,由于波状结构自然产生一种连绵不断、轮回往复的艺
术效果,它也成为佛教艺术的主要装饰纹样,常出现在佛龛外沿、石窟壁画的边饰
等位置。
到了唐代,古代匠师们大胆地在波状结构中添加了不同种类的花卉、枝叶、果
实,形成了忍冬卷草、葡萄卷草、莲花卷草、牡丹卷草等不同形式,这种变幻莫测
的组合形式更是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成为唐代的流行纹样,所以,日本人又称
其为唐草纹。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唐代强盛的国力和繁荣的经济,以卷草纹为代表
的植物纹样竟全取代了以云气和动物为主体的纹样风格,促使人们的审美意识整体
转向了愉悦心情的植物花卉,这也正如花鸟画自唐代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科一样,
体现出了面向自然、重视人性的新趣味,这对以后中国图案艺术的发展和整体审美
意向产生了重大影响。
卷草纹这种外来的艺术样式,在落足中国的土壤后,本土匠师们主动追寻艺术
表现的丰富性,灵活调整变化,形成了一种本土化的新样式,表现出全然不同于西
2期中考试语文 答案
1. B 2. A 3. D 4. B
5. 对象分别是动物纹样、卷草纹。第一则侧重论述不同时代社会、审美情趣被赋予哲
理观念,对纹样图案的影响;第二则侧重中外交流融合,以及本土化带来的影响。
【解析】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隋唐时期动物图案的造型……具有结体肥壮、形象丰美等特征”错。结体肥壮,
形象丰美,是盛唐之后的特征。故选 B。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因此”错。由原文“由于当时的青铜器和天命神权等宗教内涵相关,因此器体造
型的社会意义大于实用意义,主要手法是在鸟兽形器体周身刻画兽面纹及云雷纹,使
之神秘化”可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器体造型的社会意义大于实用意义”与“采用
在鸟兽形器体周身普遍刻画兽面纹及云雷纹的手法,使天命神权神秘化”之间没有因
果关系。
C.“明清时期动物图案”错,主要指的是动物图案除民间剪纸、少数民族刺绣、蜡染
等;
D.“花鸟画自唐代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科”错,由原文“以卷草纹为代表的植物纹
样竟全取代了以云气和动物为主体的纹样风格……这也正如花鸟画自唐代开始成为
一门独立的画科一样……”可知,应该是“以卷草纹为代表的植物纹样”,而不是
“花鸟画”。故选 A。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
材料二尾段观点为:中国传统图案体系在借鉴外来艺术形式时充分表现出一种罕见的
适应能力与再生能力。
D.该项是器型的再创造,而不属于图案。故选 D。
【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信息、内容进行推断、推理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的相关内容可知,唐代流行纹样是以卷草纹为代表的植物纹样竟全取代了
以云气和动物为主体的纹样风格,促使人们的审美意识整体转向了愉悦心情的植物花
卉。
B.该项是以植物花卉为纹样的卷草纹。
其它三项为以云气和动物为主体的纹样。故选 B。
1
{#{QQABZQCQggCgQABAABgCAwlQCgKQkAEACYoOgAAYsAABgRNABAA=}#}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第一则材料首段以“动物纹样是实用美术中应用极广的装饰,它以动物的自然形象为
依据,可又不是动物自然属性的摹写,它以自己的形象内涵,赋予人们以某种哲理观
念,表达时代、社会的审美情趣,因此动物图案常常具有自己的象征意义”引出论说
对象动物纹样;第二则材料由 19世纪英国学者威廉·莫里斯的莨苕叶纹其实是一种
以波状藤蔓为主要结构的卷草纹引出论述对象卷草纹。
第一则由“商周时期的动物纹样有器形化立体造型、简化写实型立体造型、侧影式分
离组合型适形造型、侧影式写实简化适形造型、侧影式简化变体型适形造型等主要类
型”“浮华性少、朴实性多,静止性少、跃动性多,幻想性少、写实性多,是秦汉艺
术和动物图案的特色”“隋唐时期动物图案的造型承袭了秦汉现实主义的艺术传
统……躯体肥壮,形象丰美,性格温顺,动态安详,是盛唐以后动物造型的特征”“宋
以后流行吉祥图案,用动植物和人造物的谐音或借形喻义,表达某种吉祥的含义。明
清时期追求‘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图案造型渐趋定型化、形式化,动物图案除民
间剪纸、少数民族刺绣、蜡染等直接从生活中取得灵感的作品,具有质朴的生活气息,
拙稚动人,能以田园风格打动人心而有高度的艺术水平之外,很少再有具有强烈艺术
感染力的作品”可知,此则材料侧重论述不同时代社会、审美情趣被赋予哲理观念,
对纹样图案的影响。
第二则由“威廉·莫里斯的莨苕叶纹其实是一种以波状藤蔓为主要结构的卷草纹,这
种纹样最早见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建筑和陶器上,叶形多呈掌状叶”“在中国魏晋时
期,卷草纹主要以金银花的茎蔓为原型,经过提炼加工后,形成了花瓣细长、叶形简
练的 S形波状装饰带,也被称为忍冬纹”“到了唐代,古代匠师们大胆地在波状结构
中添加了不同种类的花卉、枝叶、果实,形成了忍冬卷草、葡萄卷草、莲花卷草、牡
丹卷草等不同形式,这种变幻莫测的组合形式更是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成为唐代
的流行纹样,所以,日本人又称其为唐草纹”“卷草纹这种外来的艺术样式,在落足
中国的土壤后,本土匠师们主动追寻艺术表现的丰富性,灵活调整变化,形成了一种
本土化的新样式,表现出全然不同于西方世界的审美趣味”“从忍冬纹到唐草纹,我
们看到中国传统图案体系在借鉴外来艺术形式时充分表现出一种罕见的适应能力与
再生能力。古代匠师们以高超的应变能力和高度的艺术素养,大胆将来自不同地域的
艺术形式进行利用和转化,最终形成了与本土相匹配的艺术风格”可知,此则材料侧
2
{#{QQABZQCQggCgQABAABgCAwlQCgKQkAEACYoOgAAYsAABgRNABAA=}#}
重中外交流融合,以及本土化带来的影响。
6.D 7.A 8.①侧面衬托。如以大量篇幅叙写刘成父亲穷苦无告的艰难处境,
衬托了刘成公而忘私的崇高形象;叙写男人抹着眼泪,女人响着鼻子,衬托刘成作为
革命家的影响力。
②环境烘托。比如写除了马吃草的声音,其余都在安静里浸沉着,写人们散去之后,
天空圆圆的月亮等,通过环境描写烘托静谧的气氛,从而表现刘成作为革命家在群众
中的极大影响力。
③神态、动作等直接描写。如描写刘成冷静沉着的脸色、发动群众时举落的手势、坚
实刚硬的吐字等,展现了刘成不惧危险、坚毅刚强的形象。
④直接评论。如“他已把整个人心、整个人献给众人”等评论,画龙点睛,塑造了刘
成的革命者形象。
9.①情节上,结尾看风筝的场景与标题相呼应,结构严谨,引人深思。
②人物上,初春的时节与风筝鲜明的颜色象征着希望,展现了革命者的乐观主义情怀
和为了众人的幸福生活而不顾个人生死的献身精神。
③主题上,刘成被捕的消息传来了,而社会安定祥和,风筝高飞,给人们带来欢乐,
暗示革命者奋斗献身的伟大意义。
④读者上,对老人听到消息后的反应只字不提,含蓄蕴藉,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
间。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可见他淡漠亲情,对父亲感情不深,他已经习惯了独来独往的革命生活”错误。
刘成抢先离去这一举动,是为了防止儿女私情给自己的革命活动带来牵绊,这体现了
他对父亲更为深沉的爱,他是为包括自己父亲在内的千百万劳动人民而奋斗。
故选 D。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然后插叙刘成参加革命、被捕入狱、宣传革命、躲避父亲等经历”错误。“宣传
革命”“躲避父亲”都是故事本身的情节,不属于插叙内容。
故选 A。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老人希望得一点赡养费,他奔波三天了!拖着鞋奔波,夜间也是奔波。他到工厂,
从工厂又到工厂主家去。他三天没有吃饭,实在不能再走了!”,文章叙写刘成父亲穷
苦无告的艰难处境,衬托了刘成的公而忘私;“不知什么话把农民们击打着了!男人
们在抹眼睛,女人们却响着鼻子,和在马棚里吃草的马一样”,写男人抹着眼泪,女
人响着鼻子,衬托刘成作为革命家的影响力。作者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衬托刘成作为
革命者的崇高。
“刘成还是把手一举一落地说下去,马在马棚里吃草的声音,夹杂着鼻子声在响,其
余都在安静里浸沉着”“人们散去了,院子里的蚊虫四下飞,结团地飞,天空有圆圆
的月,这是一个夏天的夜,这是刘成出狱三天在乡村的第一夜”,除了马吃草的声音,
3
{#{QQABZQCQggCgQABAABgCAwlQCgKQkAEACYoOgAAYsAABgRNABAA=}#}
其余都在安静里浸沉着,写人们散去之后,天空圆圆的月亮等,通过环境描写烘托静
谧的气氛,从而表现刘成作为革命家在群众中的极大影响力。
“刘成下狱的第三个年头被释放出来,他的脸色还是和从前一样,冷静,沉着”“当
他在农村和农民们谈话的时候,比从前似乎更有力,更坚决,他的手高举起来又落下
去,这大概是表示不受压迫的意思”,描写刘成冷静沉着的脸色、发动群众时举落的
手势、坚实刚硬的吐字等,运用神态、动作等直接描写展现了刘成不惧危险、坚毅刚
强的形象。
“刘成不管他父亲,他怕他父亲,因为他已把整个心、整个人献给众人。他没有家,
什么也没有,他为着农人、工人,为着这样的阶级而下过狱”,他已把整个人心、整
个人献给众人,为着这样的阶级而下过狱,通过直接评论塑造了刘成的革命者形象。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联系全文探究结尾处描写刘成父亲看风筝的场景艺术效果,可以从情节、人物、主题、
效果等角度加以分析。
情节上,小说标题为“看风筝”,结尾写刘成父亲看风筝的场景与标题相呼应,结构
严谨,引人深思。
人物上,“刘成下狱的第三个年头被释放出来,他的脸色还是和从前一样,冷静,沉
着。……他一想到这些父亲,只有走向一条路,一条根本的路”,刘成作为革命者为
了众人的幸福生活而不顾个人生死,始终充满着乐观主义情怀,初春的时节与风筝鲜
明的颜色象征着希望,体现了人物的精神追求。
主题上,结尾写刘成被捕的消息传来之前,乡村里的土场上,孩子们和老人看天空里
飘起颜色鲜明的风筝,社会安定祥和,人们生活快乐,暗示革命者奋斗献身的伟大意
义。
效果上,小说以“刘成被捕的消息传到老人的耳边了”结尾,对老人听到消息后的反
应只字不提,含蓄蕴藉,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10.BEG 11.A 12.C 13.(1)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
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
(2)商鞅禁止游说求官,而李斯则劝阻秦王驱逐客卿,他们开始的时候采用的是不
同的治国方略。
【导语】材料一主要是李斯在《谏逐客书》中通过对比分析“用客治国”和“逐客资
敌”两种策略,论证了驱逐客卿的错误,强调了接纳人才的重要性。材料二是姚鼐在
《论李斯》中回顾了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的历史,指出李斯并未推行荀子的学说,而
是迎合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意图,进一步推进严法酷刑,最终导致秦国的灭亡。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假若他遇到的不是秦始皇和秦二世,李斯的做法将不会从商鞅之法出来,但他
不是要实行仁政,也是因为趋奉现实的主子罢了。
“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中,“设”表示假设,引起后面的内容,“所遭值”作主语,
“非”作谓语,“始皇二世”作宾语,句意完整,所以 B处断开;
“非为仁也”,判断句,“非”是否定判断词,“也”是句末语气词,语意完整,所以
4
{#{QQABZQCQggCgQABAABgCAwlQCgKQkAEACYoOgAAYsAABgRNABAA=}#}
其前后 EG 两处断开。故选 BEG。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错误,意义不同。副词,竟然,却/连词,且、又。句意:现在却抛弃百姓以帮助
敌国。/又合乎《经首》乐章的节奏。
B.正确,“业”,使动用法,使……成就功业/“乐”,意动用法,以……为乐,喜爱。
句意:拒绝宾客去使诸侯成就功业。/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作为限度。
C.正确,连坐/通“座”,座位。句意:设立藏奸不告之罪和连坐之罪。/趁机在座位
上击杀沛公。
D.正确。句意:李斯窥探、迎合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心。/凡事都是这样,很难事先料
到。
故选 A。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是因为秦始皇本来赞同法术之学而非习惯延续”错,根据“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
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可知秦统治者喜欢刻薄寡恩,偏于严峻的法治已经
很久了,后代的君主习惯这种法治并认为很好,所以秦始皇就是沿袭和喜欢刻薄寡恩。
故选 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让”,拒绝;“择”,同“释”,舍弃;“就”,成就。
(2)“游宦”,游说求官;“术”,方略;“其始之不同术也”,判断句式。
14、李斯并没有为秦国制定使天下动乱的法度,也不曾用荀子的学说为秦国办事。
参考译文
材料二:
苏轼认为李斯用荀子的学说扰乱天下,这是不对的。秦朝使天下动乱的法度,
无须等待李斯制定,李斯也不曾用他的学说为秦国办事。
当秦国中叶,秦孝公即位,得到商鞅而任用他。商鞅教秦孝公焚烧《诗经《尚
书》等典籍,明确国家的法令,设立藏奸不告之罪和连坐之罪,并且禁止游说谋官的
人(进入)。(商鞅)凭借着秦国地形的便利,采用他(商鞅)的治国方法,使秦国富强了
几代,兼并诸侯国,一直到秦始皇。秦始皇的时候,秦国全用商鞅的现成法令罢了。
虽然李斯加以助长,说它方便有利,越发造成了秦朝的暴乱,但即使李斯不说它方便,
秦始皇本来也会自己采用而不厌弃。为什么呢?秦始皇喜欢刻薄寡恩,因而偏于严峻
的法治已经很久了,后代的君主习惯这种法治并认为很好。
李斯窥探、迎合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心,觉得不这样不足以投合残暴放纵的君
主而扩大自己获得的恩宠。因此他完全舍弃了自己老师荀子的学说,而实施了商鞅的
学说;扫除夏、商、周三代先王的仁政,而一切都取自恣意妄为来实施统治,焚烧《诗
经》《尚书》,严惩犯禁的儒生,毁灭三代的成法而崇尚督察责罚,李斯并不是推行他
的学说,只是趋附时势罢了。假若他遇到的不是秦始皇和秦二世,李斯的做法将不会
从商鞅之法出来,但他不是要实行仁政,也是因为趋奉现实的主子罢了。
况且人做善事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没听说过做坏事也一定要从别人那里学
5
{#{QQABZQCQggCgQABAABgCAwlQCgKQkAEACYoOgAAYsAABgRNABAA=}#}
来。荀子称颂先王时极力赞扬儒学治世的功效,虽然其中有得有失,但大体上还是找
到了治世的关键。而苏轼认为李斯为害天下而把罪过推到荀子身上,不是差得太远了
吗?推行自己的学说而为害秦国的是商鞅;舍弃自己的学说而为害秦国的是李斯。商
鞅禁止游说求官,而李斯则劝阻秦王驱逐客卿,他们开始的时候采用的是不同的治国
方略,然而最终李斯的做法与商鞅相同,难道是他们原有的志向吗?世人议论法家学
说足以使国家灭亡,确实如此啊!
15.C 16.①“惯看宾客儿童喜”,写他家常有宾客来,孩子们都习惯了,总是乐
呵呵的,写出了人与人的和谐;
②“得食阶除鸟雀驯”,写鸟雀也常常在台阶上觅食,它们已被驯服了,写出了人与
自然的和谐。
【解析】15.故选 C。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才深’暗示出水位下降”错,应为秋水初涨。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①说起山人,人们总会联想到隐士的许多怪脾气,但这位山人却不是这样。“惯看宾
客儿童喜”,写进了庭院,儿童笑语相迎。原来这家时常有人来往,连孩子们都很好
客,表现出了人与人的和谐。
②“得食阶除鸟雀驯”,写鸟雀也常常在台阶上觅食,它们已被驯服了。这也属于侧
面描写,他家的庭院台阶上啄食的鸟雀,因平日无人惊扰,见人来也不惊飞,可见平
日生活的和谐、宁静。此处表现出了写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17(1)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2)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3)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答案】
18.C 19.示例:A 争分夺秒 B 不可或缺/必不可少
20.②可修改为:不仅会令人感到疲惫不堪;
④可修改为:相关研究显示(或:根据相关研究)。
21.示例:(甲)如何才能睡个好觉呢(乙)选择清淡的饮食/注意饮食的选择
22.示例:清澈的河水是一条丝绸,缠绕在大山母亲的脖子上。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故选 C。
文中“奢侈品”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直接引用。
C.表示特殊含义。
D.表示直接引用。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6
{#{QQABZQCQggCgQABAABgCAwlQCgKQkAEACYoOgAAYsAABgRNABAA=}#}
A 处,修饰“追赶着生活的步伐”,对应睡眠话题,应指充分利用时间去追赶,
可填“争分夺秒”。争分夺秒:一分一秒也不放过。形容充分利用时间。
B 处,句子内容应和“睡眠常被忽视”为转折关系,表明睡眠应对日常生活挑战
的重要性,可填“不可或缺”“必不可少”。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
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必不可少:绝对需要的或者不达到某种目的就不能
做成某种事情。
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②处,“令人不仅会感到疲惫不堪”语序不当,和后一句“而且还会导致注意力
不集中”结构对应,“不仅”应放在句首,改为“不仅会令人感到疲惫不堪”。
④处,“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句式杂糅,可删去“根据”或“显示”。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甲)此处问题承接上文缺乏充足睡眠或长期处于浅层睡眠状态的问题,领起后
文,后文回答了能睡好觉的条件,可知应填:如何才能睡个好觉呢。
(乙)照应前文“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处引出“尽量避免过于油腻或刺激
性的食物”,可知是从食物角度谈睡眠问题,应填:选择清淡的饮食/注意饮食
的选择。
2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拟写句子的能力。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常用比喻词“是”“似”“变成”等连接。
由河水可联想的丝带、丝绸,可以围绕大山或绿树,也可以滋润田野,比喻词可
选用“是”等。
如:河水像一条银白色的丝带,滔滔清流滋润了河边的田野。或者小河就像一条
丝带,围绕着青山绿树。
23 作文:
[写作指导]
围绕“‘00后’群体最需要的是什么 ”这一问题,在规定范围内选定一个观点作
文即可。要联系访谈背景和对象谈自己的理解,分析问题,探究原因,阐明理由,提出建议。
写出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体现作者的自我认知水平和人生态度、价值取向。
参考立意:
①正视自身的现状与问题,思考自己的现在与未来;②提高认识,改变观念,完善人
格,更好地学习生活,健康成长,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③立足脚下,锤炼本领。
[优秀范文]
用心走好每一步
人生如歌,岁月如轮,行走在人生路上,生命的旅程靠我们自己的脚步去丈量。我们
只有用心走好每一步,才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年少的我总是心不在焉,学习上敷衍了事,不求甚解;生活上急于求成,不重过程。所
以,老师、家长都批评我做事不用心,可我从来都不以为意。即使对待我最喜爱的长笛
也是如此。刚学会吹奏,我就迫不及待地练习上了名曲,而将老师“用心练好基本功”
的嘱咐抛于九霄云外。
7
{#{QQABZQCQggCgQABAABgCAwlQCgKQkAEACYoOgAAYsAABgRNABAA=}#}
一次长笛课上,在大家都练长笛时,我趁老师不注意,又开始吹起了名曲。正自我陶醉时,
被老师发现了。老师要求我吹一遍刚才的曲子,听了老师的话,我不禁喜上眉梢。我一
边扬扬自得地吹奏,一边暗暗得意:这次大家对我一定会刮目相看的。一曲终了,老师什
么都没说,径自拿起长笛吹了起来,还是我刚才的曲子,可被老师吹出来,那真是“余音绕
梁,三日不绝”啊!我羞愧地低下头,老师语重心长地说:“盖楼房要用心搭好每一块砖,
才能建起高楼大厦;吹长笛同样如此,只有用心练好每一个音节,才能奏出悦耳妙曲。”
从那之后,我恍如变了个人:在我身上,用心取代了不屑,沉静取代了浮躁,思考取代
了敷衍。每天清晨,迎着初升的朝阳,我开始了长笛的练习:先在心中默念吹奏要领,然后
放松身体,气贯丹田,用力送出每一个气息,“1、2、3……”,心灵感受着音色的纯净、
节拍的饱满,只要有一个音不够,我就从头再来。每个夜晚,沐着清冷月色,我听着音箱中
的示范曲,认真总结自己的不足,每页蝌蚪文中,都密密麻麻地融入了我心的思考,然后
一个章节一个章节,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去纠正。
三个月后,老师给了我一本《长笛名曲演奏》让我练习。我终于用自己的踏实、勤
奋提高了自己的技能,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走出了人生中坚实的一步。
有人说“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
史”,是的,我们每走一步,都是在书写着自己的“人生史”。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这仅
有的一次中,我们一定要用心走好每一步,用心书写好自己的历史,我们的人生路上才会
充满韵乐,开满鲜花……
8
{#{QQABZQCQggCgQABAABgCAwlQCgKQkAEACYoOgAAYsAABgRN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