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1 专题五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1 专题五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06 21:4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学习目标】
1、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值。
3、联系并比较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史与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得出“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自主学习】
A:外交(diplomacy),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跟别的国家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 国家以和平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通常指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
外交政策: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
B: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突出特点是社会主义阵营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与斗争。中国面临严峻的局势:国际——美国敌视扼杀政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国内——军事压力(战争尚未结束,国民党负隅顽抗、威胁人民政权);经济上:凋敝。(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
一、在此国际国内形势下,新中国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政策?
回答: 。
三项基本方针:
基本方针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就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材料二 1949年10月,新中国政府宣布:“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策,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三 (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斯大林80寿辰庆典,同斯大林会谈有关两国关系问题及其他问题;二是处理1945年同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个条约是二战后,美、苏、英三国首脑背着中国所达成的有损中国利益的《雅尔塔协定》的产物。……(1950年2月)两国外长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即由中苏共管改交中国,修正了《雅尔塔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
请回答:(1)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一边倒”政策的原因。
(2)新中国实行该政策时,处理中国与他国关系的原则。
(3)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初期取得的成就。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材料一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锦》
回答:
①材料二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指什么?根据材料一、二列出其内容。
②“这些原则”首先是由谁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③“这些原则”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有何意义?
三、走向国际舞台
会议主题 中国在会议上发挥的作用 会议成果及意义
日内瓦会议( 年)
万隆会议( 年)
万隆精神: 。
阅读材料:课本P88页材料阅读与思考
回答①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样的方针?这次会议的特点是什么?
②他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这一方针的?
③这个方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④阅读教材后回答亚非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的“异”和“同”分别是什么
知识链接:
周恩来的外交故事
虽然敬爱的周总理走了,无论他走多远,人民都不会忘记他,永远地怀念他。他的一生是甘当人民公仆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他的精神,品德,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的求真务实、谦虚谨慎和无私奉献,将永远留在人民心中。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各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下面是周恩来总理外交和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让我们再一次缅怀伟大的周总理!
故事一
  在一次招待会上,尼克松一次问周恩来总理:“总理阁下,中国好,林彪为什么往苏联跑?”周恩来回答:“这不奇怪。大自然好,苍蝇还是要往厕所跑嘛!”一位西方女记者对着话筒匆匆问道:“周恩来先生,可不可以问您一个私人问题?”“可以的。”周恩来微笑着回答。“您已经60多岁了,为什么依然神采奕奕,记忆非凡,显得这样年轻、英俊?”场内顿时响起了友善的笑声和议论声。这正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问题。周恩来温和地笑了笑,待场内安静下来,才声音宏亮地坦然回答:“因为我是按照东方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所以我至今都很健康!”翻译流利地译出周恩来的话,整个大厅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喝彩声,各国记者无不为周恩来的巧妙回答所折服。
  故事二
  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你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故事三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这时很多人在围观,看周总理如何处理。周恩来略略皱了一下眉头,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帕扔进了痰盂。他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
  ——尽管中美当时处于敌对状态,但周总理一贯的思想,还是把当权者和普通美国民众分开。在谈判桌上横眉冷对,那是一点情面也不讲的。但会场外,他可是统战高手,尽量做工作,力图潜移默化。他对普通美国民众一直是友好的,包括新闻记者在内。所以,在那个美国记者主动要和周总理握手时,周总理没有拒绝。但这个记者看来纯粹要使周总理难堪,否则不会自己主动握手,然后又懊悔不迭地拿手帕擦手。周总理在他擦手之前,也不会意识到他会这样做。当时大堂里人很多,就看你周恩来下不下得了台。所以周总理也拿出手帕擦手。请注意两人做法不同的是:记者擦完手后仍把手帕塞回裤兜,而周总理是擦完手后把手帕扔进了痰盂。周总理的意思是:你的手帕还能用,我的手帕因为擦了以后沾染了你的细胞,你这无耻小人的病菌,再也不可能洗干净使用了,所以我就把它扔到痰盂里去。
 故事四
  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 ”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 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 l元、5角、2角、 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周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我国建设成就。这位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嘲笑中国穷,实力差,国库空虚;一个是想刺探中国的经济情报。周总理在高级外交场合,同样显示出机智过人的幽默风度,让人折服。你说这样的问题事先怎么准备,没有雄辩的口才和飞速的思维怎么可能做到?
 故事五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 ”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什么叫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结果周总理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也是,想和周总理较劲,门都没有。
专题五第一节答案:答:①原因:民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和苏联对待中国革命采取的不同政策;二战后出现美苏为首的尖锐对立;美苏对新中国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经济建设需要国际援助。
②原则:与苏联结盟,同时坚持维护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华民族的利益的独立自主的原则;加入社会主义阵营,但不拒绝与其他国家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专题五第一节答案答:①原因:民主革命时期,帝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主义和苏联对待中国革命采取的不同政策;二战后出现美苏为首的尖锐对立;美苏对新中国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经济建设需要国际援助。
②原则:与苏联结盟,同时坚 ( http: / / www.21cnjy.com )持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的独立自主的原则;加入社会主义阵营,但不拒绝与其他国家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