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9.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1 11:1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课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选出字形不正确的一项( )
A. 保姆 大抵 面如土色 B. 福橘 烦琐 莫明其妙
C. 渴慕 投掷 毫不相干 D. 哀悼 和蔼 深不可测
答案:B
解析:B. 莫明其妙(莫名其妙,名:说出)
点评:对汉字的书写,最常见的错误是形近致错,音近致错,形、音相近致错,随意简化字致错,意义相近而致错。字形的识记,一要通过读准字音,发现词语中汉字的书写错误;二要通过形声字的形旁来领悟词义,辨析字形;三要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的书写是否正确,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更不易出错,等等。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比如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积累等。同时要加强对常用汉字的书写练习和理解运用。
2.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开头)
B.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拟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
C.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大家)
D. 我惧惮她什么呢!(害怕)
答案:C
解析: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要联系上下文,全体在这里指整个身体。
点评:考察词义理解,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 两脚两手,在床中间 一个“大”字, 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 得那么热。
A. 张开 摆开 压 烤 B. 伸开 摆成 挤 烤
C. 张开 摊成 挤 烘 D. 伸开 摊成 压 烘
答案:B
解析:不能说张开脚,所以排除AC,用“摆成”比“摊成”更准确。
点评:考查学生准确用词,根据事物的特点选择准确的答案。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A. 每当回忆起向王老师学琴的那段生活,他那严肃的神态,亲切的话语,耐心的指导,总浮现在我的眼前。
B. 他找到了一个补救损失的办法,心情突然渐渐平静下来。
C. 你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取决于你的不懈努力。
D. 他进了考场才发现铅笔盒和草稿纸落在家里了。
答案:D
解析:A搭配不当,话语不能浮现在眼前。B前后矛盾,突然还是渐渐,让人费解。C搭配不当,可以去掉前面的“不能”。
点评:本题考查发现语病并对病句修改的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平时多阅读,增加语感。
5.“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十分害怕起来。
B.遇到一个霹雳是比喻的说法,表明了我的震惊。
C.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全部的人都感到震惊。
D.我似乎遇到霹雳,其实我并没有遇到,表明我很胆小。
答案:B
解析:看到前面的“似乎”一词,应该知道不是真的“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 ,而是比喻震惊的程度深。
点评:从“似乎”一词寻找突破口,知道不是真的“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而是比喻震惊的程度深。
6.下列句中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
A. 老师对小明说:“这道理很简单,是人就懂,你怎么不明白?”
B. 谢谢您的合作,欢迎您再来。
C. 昨天是我的16岁诞辰。
D. 老师,你上课讲得太快,我根本没听懂,再给我讲一遍。
答案:B
解析:A. 老师对小明说:“这道理很简单,是人就懂,你怎么不明白?”(“是人就懂”言外之意不懂就不是人,不尊重学生。)
B. 谢谢您的合作,欢迎您再来。(有礼貌)
C. 昨天是我的16岁诞辰。(“诞辰”:就是出生的时日,是生日的敬称。用在16岁孩子身上不准确。)
D. 老师,你上课讲得太快,我根本没听懂,再给我讲一遍。(直接批评命令老师不礼貌。)
点评:考察语言的得体,本题关键是看清说话的对象,注意文明用语。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标题、电头、导语、主体、结语是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B.《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材料详略得当,详细写了阿长给我买《山海经》一事。
C.《芦花荡》主人公老头子身上,我们可以感知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D.《老王》的作者杨绛在文中表达了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的人的愧怍。
答案:A
解析:A项中,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几个部分,此选项表述有误。
点评:本题考查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几个部分。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B.我不知道成语“世外桃源”出自哪部著作?
C.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
D.我每次读《阿长与?山海经?》的时候,都会被阿长那淳朴的爱所感动。
答案:D
解析:用反选排除法,A句第二个逗号应该是分号,B句问号应该是句号,C句第一个句号多余,故答案为D。
点评: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了解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文体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它的作者是西汉末年的刘向。
B.《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喜剧。
C.“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出自王勃的绝句《终南别业》。
D.鲁迅先生的小说《阿长与<山海经>》中的主人公是“我”与“阿长”。
答案:B
解析:A、《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它的是西汉末年的刘向编写的。C、“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出自王维的绝句《终南别业》。D、鲁迅先生的小说《阿长与<山海经>》中的主人公是 “阿长”。
点评:文学常识,顾名思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常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文学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学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而掌握更多的文学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所以,多多储备积累,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引用和运用文学常识,使得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学精华融进自己的血液之中,成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部分。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作者、体裁、主人公等可以进行分类,以防混淆。对著名篇章的内容熟读并熟记。
10.下列关于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先生在《阿长与〈山海经〉》中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B. 鲁达打死郑屠后,“拔步走”以及回头指着已经死掉的郑屠故意大声说“你诈死”,然后“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等言语动作表现鲁达粗中有细、有勇有谋的性格。
C.《筑路》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一个精彩片段。面临着恶劣的劳动环境 ( http: / / www.21cnjy.com / )和生活条件及尖锐的阶级斗争,筑路者,特别是积极分子,以惊人的毅力和无比顽强的意志同困难进行斗争,表现了不畏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保尔便是其中的一个。他总是随时准备承受对自己最沉重的打击。即使面对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也从未有过轻生的念头,表现出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
D. 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这段话生动地写出了石猴跳入水帘洞的三个瞬间,体现了他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也表现了石猴向往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并能与大家分享的优良品质。
答案:C
解析:“他也从未有过轻生的念头”错误,曾经想过自杀。
点评:文学常识,顾名思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常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文学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学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而掌握更多的文学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所以,多多储备积累,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引用和运用文学常识,使得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学精华融进自己的血液之中,成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部分。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作者、体裁、主人公等可以进行分类,以防混淆。对著名篇章的内容熟读并熟记。
11.下列文学文体常识表述有误的是( )
A. 《春望》、《春夜喜雨》、《望岳》都是我国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
C. 《石壕吏》《爱莲说》《陋室铭》都是同一朝代作家的作品。
D. 新闻的结构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
答案:C
解析:C. 《石壕吏》《陋室铭》分别是唐朝作家杜甫、刘禹锡的作品;《爱莲说》是北宋作家周敦颐的作品。
点评:单选题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1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总分顺序。
B.《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鲁迅通过几件事情的记叙,刻画了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C.《桃花源记》一文中,作者陶渊明以奇幻的想像塑造了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委婉地表达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
D.《湖心亭看雪》一文中,作者张岱以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
答案:A
解析: A.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点评: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13.下面对课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 )
A.契诃夫是19世纪俄国作家,他的小说《变色龙》生动地为我们刻画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善变”的性格特点,现在“变色龙”已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代名词。
B.《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所著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了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C.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我们学过他的著名喜剧《威尼斯商人》,其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夏洛克是外国文学中四个著名的吝啬鬼形象之一。
D.《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怀念保姆的散文,文中有阿长不识文断字,又愚昧迷信,但却让鲁迅一生感激与怀念,对鲁迅的人生颇有影响。
答案:A
解析:契诃夫是19世纪俄国作家,他的小说《变色龙》生动地为我们刻画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善变”的性格特点,现在“变色龙”已成为趋炎附势、狡诈多变、媚上欺下的代名词。
点评:文学常识,顾名思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常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文学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学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而掌握更多的文学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所以,多多储备积累,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引用和运用文学常识,使得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学精华融进自己的血液之中,成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部分。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作者、体裁、主人公等可以进行分类,以防混淆。对著名篇章的内容熟读并熟记。
14.2014年4月,南京金陵图书馆开展了主题为“书香金陵 阅读南京”的读书系列活动。初中生小玄参加了此次活动。在“名著·名片”专题文献展中,小玄在图书借阅室翻阅了《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等名著,下列相关内容不符合名著原意的一项是( )
A.老舍小说《骆驼祥子》中,主人公祥子一生命运的“三部曲”是精神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B.《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
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和《背影》。
C.《骆驼祥子》以祥子买车又卖车的三起三落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结构简单而缜密,情节安排得错落有致、丝丝入扣。
D.《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六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和邻居(衍太太)、作者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
答案:B
解析:B中《背影》是朱自清的作品。
点评:文学常识,顾名思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常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文学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学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而掌握更多的文学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所以,多多储备积累,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引用和运用文学常识,使得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学精华融进自己的血液之中,成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部分。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作者、体裁、主人公等可以进行分类,以防混淆。对著名篇章的内容熟读并熟记。
15.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B.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表达了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C.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D.康熙皇帝说:“这里四围秀岭,十里平湖,致有爽气”,所以才题了这个殿名。
答案:A
解析:B项“山海经”应用单书名号。C项冒号改为逗号,末尾应用问号。D项可把冒号改为逗号。
点评: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单选题 加标点题 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二、按题目要求填空。
16.《 》是鲁迅唯一的一部散文集,《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的身份是__________。《骆驼祥子》中与祥子关系密切的有两位女性:一个是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__________,一个是善良而不幸,最后自杀的__________。
答案:《朝花夕拾》|保姆|虎妞|小福子
解析:本题抓住关键信息点如书名篇名作者名,根据所读小说回顾内容判断。
点评: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17.语文世界的广阔天地中有无限风光。承天寺的月色在 的笔下如积水空灵,纯净透明; 孙犁的 引领我们走进白洋淀,走进激情燃烧的岁月;出自鲁迅散文集 中的《阿长与<山海经>》让我们见证了阿长与鲁迅的深切情怀。语文,如林中山泉,月下箫声,浸润心田。
答案:苏轼|《芦花荡》|《朝花夕拾》
解析:学生积累教材中文学常识及相关信息。
点评:熟悉课文内容便可很快完成此题。
18.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其中《藤野先生》一文中 和 (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 的想法。
答案:看电影|匿名信|弃医从文
解析:回顾作品内容根据要求概括即可。
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19.老舍的代表作《_______》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故事。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主人公,到北平谋生创业,_ __次起落,最终堕落到生活的谷底。
答案:《骆驼祥予》|三
解析:学生要学会根据命题要求推荐文学名著。
点评:这是对文学及名著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
20.《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除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外,你还知道出自这本散文集的哪些文章?请写出一部。《_______》
答案:《五猖会》或《狗·猫·鼠》或《二十四孝图》或《藤野先生》
解析:学生要学会根据命题要求推荐文学名著。
点评:这是对文学及名著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
21.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答案:因为她发现作者非常喜爱这套书,而作者又是她最疼爱、最关心的孩子。反映了她的善良。
解析:此题相对比较简单,只需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把握关键语句。
点评:本题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还要概况人物形象。
三、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22.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请联系后文简要加以说明。
答案:从侧面衬托阿长。因为后文写道“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后来竟然买到作者渴望已久的这套书。这同叔祖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
解析:联系上下文,你会得出“从侧面衬托阿长”写出她与别人不一样。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结构上形成对比,目的是为了烘托阿长的形象。
(2)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案: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解析:要找阿长买到《山海经》后的表现,先要找到描写阿长买到《山海经》的段落,然后从段落中提炼描写心情的句子。
点评:本题不存在任何审题问题,只需按照题目要求在原文中找到句子就可以了。
(3)“我”听说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答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惊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因为他对《山海经》盼望已久,阿长能买来,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他原以为阿长没有学问,问也无济于事;对眼前发生的事情感到意外,但又是出乎意料的惊喜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
解析:此题相对比较简单,只需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把握关键语句。说明阿长做到了别人做不到或不愿意做的事情感到吃惊。
点评:本题不存在任何审题问题,只需按照题目要求在原文中找到句子就可以了。
四、语言表达题。
23.文韬中学将举行“成长的足迹”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1)请你设计一个活动,仿照示例,写出活动名称。
示例:聆听名人故事
答案:阅读文学名著、观看励志电影、参观英雄故居等。(写出一个即可)
(2)请你以文学社社长的身份给著名女作家秦文君打电话,邀请她于6月20日下午两点到学校礼堂作关于成长的主题报告。请写出你的电话内容。
答案:秦老师,您好。我是本校文学社社长,很冒昧打扰您,想邀请您在百忙之中来我校做一个关于成长的主题报告,时间初定为6月20日下午两点,地点是学校礼堂。不知道您是否方便?
(3)下列篇目选自《朝花夕拾》,请任选一篇,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鲁迅早年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阿长与〈山海经〉》 《父亲的病》 《藤野先生》
答案:示例一:《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作者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使他看到了劳动人民的善良,让他明白了很多道理。阿长买来的《山海经》,使童年的鲁迅逐步对文学产生了兴趣,乃至在文学上影响了他一生。
示例二:《父亲的病》 作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庸医误人的深切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到人生的伤悲。
示例三:藤野先生是鲁迅在 留学时的老师。在日本留学学医期间,日本“举国上下都弥漫着鄙视中国人的风气”,藤野先生不但不歧视他,反而对他这个中国学生特别热情、友好与尊重;藤野先生还特别理解和尊重他,尊重他的人生选择。这令饱受歧视的鲁迅终生怀念与感激。藤野先生对鲁迅的生活习惯、治学态度和日本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选择一个回答即可)
解析:第一题,根据活动主题“成长的足迹”按照示例动宾短语的结构拟写活动名称;第二题,根据对方作者的身份使用恰当的称谓,首先礼貌地表达对对方的敬仰,说明活动的内容,热情地邀请对方来做报告;第三题,选一篇熟悉的作品,简要说明其生活经历对其成长的影响。
点评:第一小题难度较小,第二小题要注意将信息表述完整,第三小题可拓宽思维,大胆想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0 页 (共 11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