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命》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B.《范进中举》节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C.老舍,著名作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济南的冬天》《秋天》。
D.杰克·伦敦是美国小说家,他的小说《热爱生命》讲述了美国西部淘金者的故事。
答案:C
解析:《秋天》是何其芳的作品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2.下列对课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准确地模拟了主人公在特定境遇中的心理感受与意识活动。
B.小说主人公的经历启示我们:人活着就要同形形色色的艰难险阻进行抗争与搏斗。
C.小说主人公以他坚毅勇敢的性格和顽强不屈的生命意志,在同狼的最后搏斗中取胜,成为真正的“强者”。
D.小说的主人公不吮吸比尔的骨头是因为他认为比尔不够朋友,在他需要的时候离开了他。
答案:D
解析:不吮吸比尔的骨头是因为他坚守着做人的道德良知。
点评: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一定要客观、全面,不能抓住某句话或某个字不放。
3.下面文段中标有序号的四个句子,与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不一致的一句是( )
要享受生命首先要有勇气。①勇气就是古人说“舍我其谁”,鲁迅说“直面人生”,现代人说“潇洒走一回”“痛快活一场”。②对生命没有信心、没有勇气的人,不热爱生活的人,是不可能享受生命之果的。③有多少创造,就有多少享受。④望高峰而却步,就看不到极顶风光:将出海而又收帆,就体会不到惊涛骇浪。
A.①句 B.②句 C.③句 D.④句
答案:C
解析:全段内容围绕“勇气”展开,而③句是对“创造”与“享受”逻辑关系的阐述,与全段内容格格不入。
点评:本题应抓住“勇气”一词来选择。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其中还包含有一种新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信》)
B.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冰心《谈生命》)
C.斯文·赫定坐着船兴味索然地在水面上转了几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吴刚《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D.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严春友《敬畏自然》)
答案:C
解析:C项中的“兴味索然”是贬义词,用在这里不恰当,可改为“饶有兴趣”。
点评:此题考查词语的辨析能力。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5.“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如果没有奋斗与努力,“又长成棵一小树”只能是梦想,所以作者“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B. 与前面的“也许”相照应,表现了小树的再生是一个艰难的历程。
C.作者对这棵消融于大地的树能够再生没有足够的信心。
D.这句话强调了在生命的历程中,今生今世就要奋斗,要前进,要成长。
答案:C
解析:围绕“树的艰难历程以及奋斗精神”来理解语句的含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句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一定要联系整篇文章的中心内容,不能抓住只言片语就妄下结论。
6.选出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 )
不管你是何等渺小、卑微,你同样可以谱写生活的童话,创造生命的奇迹。也许,正是因为有了你,世界才增添了一份色彩。眼泪,________________;仁慈,________________;同情,________________;关怀,________________。你要勇敢地对自己说:“我很重要,我就是一道风景。”
①要为众生的苦难而发 ②温暖鳏寡孤独的凄凉 ③要为别人的悲伤而流 ④给予老弱病残的贫苦
A.④①③② B.③①④② C.③②④① D.④②③①
答案:B
解析:从词语的搭配角度人手,如:根据“眼泪”确定含有“流”字的句③;根据“仁慈”确定含有“发”字的句①;根据“同情”确定含有“给予”的句④;根据“关怀”确定含有“温暖”的句②。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只需从词语的搭配入手便能很快找到正确答案。
7.阅读下面文段,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岩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A.文段中加点的名词,它和“留美预备学校是清华大学的前身”中的“前身”意思相同。
B.文段中“聚集”一词,可以用近义词“汇聚”来替代。书写“聚集”时注意两字都是上下结构,其中“聚”字共14笔。
C.文段中“悬岩峭壁”是并列短语,结构相同的如“铜墙铁壁”“和风细雨”等。
D.文段中“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一句的主干是“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
答案:D
解析:“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的主干应为“他享受着一切”。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句子主干的能力,有一定难度。
8.下列语句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B.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躲藏到大海深处。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D.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答案:B
解析:D项为搭配不当,把“躲藏”改为“隐藏”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发现语病并对病句修改的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平时多阅读,增加语感。
9.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A.《在山的那边》这首叙事诗抒写了童年的理想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
B.《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从一树盛开的藤萝花,感悟到生命的永恒,赞美了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C.《第一次真好》告诉我们要勇于尝试第一次,去获得更多更宝贵的人生体验。
D.张晓风的《行道树》借物喻人,以行道树自述的口吻倡导了一种奉献精神。
答案:A
解析:A.《在山的那边》是一首抒情诗。
点评:叙事诗侧重的叙事,而抒情诗侧重的是抒情,结合《在山的那边》的内容可知,《在山的那边》抒写的是童年的理想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
10. 对下面语段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修辞 ( )
春天最初是在飘忽不定之中,若隐若现、似有若无。它不是一种形态,而是一种气味,一种气息——一种苏醒的大地生命散发出的气息。
这时,你去留心一下。①鸟雀们的叫声里是否多了一点兴奋与光亮?那些攀附在被太阳晒暖的墙壁上的藤条,看上去依旧干枯,你用指甲抠一下它黑褐色的外皮,你会发现这茎皮下边竟是鲜嫩鲜嫩的绿。②春天不声不响地埋伏在万物之中。这天地表面依旧如同冬天里那样冷寂而肃穆。但春是一种生命。凡是生命都是不可遏止的。生命的本质是生。③谁能阻遏生的力量?④冬天没有一次关住过春天,也永远不会关住春天。所以在它出现之前,已经急不可待地把它的气息精灵一般地散发出来,透露给你。所以,春天最先是闻到的。
A. ①句将鸟儿拟人化,生动地表现出春天里鸟雀们身上那欢快的生命的气息。
B. ②句用比喻的手法巧妙地写出了春天来临时不露痕迹的特点。
C. ③句是有疑而问,表现了作者对刚刚苏醒的大地生命赞颂。
D. ④句运用夸张手法,告诉人们冬天是阻挡不住春天来临的。
答案:A
解析:②句运用的拟人。③是反问。④没有用夸张,只是强调。
点评:对修辞手法的考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求学生要积累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11.下列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以议论为线索来结构全文的,全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B.《邓稼先》一文是作者带着传统意识、全球视野、历史眼光、民族感情而写作成的。
C.《社戏》是描写作者幼时一段看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念的心情。
D.《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这生命和力量,是由东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的。
答案:D
解析:D中应该是“西北汉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如果对文章熟悉便能准确地选出准确答案。
1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永远都是那么光鲜,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变质,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
②所以,我们不能任梦想流失
③也不会因人的成败得失而停滞
④而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
A.②④③① B.③②④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答案:B
解析:第一个空要与空前面的语句“它不会”语意顺承所以选③.接下来的句子应是②④句,谈了具体的做法.最后是①句,因为句中有"这样"表示对前面的总结。
点评:补充语段一定要整体感知语段,尤其要注意所填的空之前之后的语句意思及结构特征,这样才能使写出来句子正确,语段的语意才会畅通,前后才会连贯,结构才会一致。
13.下面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盲孩子 藤野先生 完全相信 历史悠久
B.谈生命 热情鼓励 再塑生命 坚持真理
C.大家说 女娲造人 露珠晶莹 杞人忧天
D.跑得快 打量一番 冻得通红 万紫千红
答案:C
解析:C项都是主谓短语。A项前三个是“偏正短语”,第四个是主谓短语;B项第二个是偏正短语,其它三项是动宾短语;D项前三项是动补短语,最后一项是并列短语。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短语类型的辨析能力。常用短语有:并列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
14.下列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弯曲”、“友谊”、“佩服”分别是形容词、名词、动词。
B.“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花间的晨雾那样温柔。”这句话中的“朦胧”和“温柔”是褒义词。
C.“诚实”、“老实”、“踏实”是一组近义词,都是形容忠诚、规矩、切实的态度。
D.“生命是一种神秘的力量,说它脆弱它就像薄冰一样不堪一击,说它坚强,它又如大山一般坚忍不拔。”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答案:D
解析:“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的说法不正确,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点评:在语文学习中,要把词的词性(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声词)、短语的类型(主谓、动宾、动补、并列短语等)、修辞方法、近义词反义词等知识学通学懂,做到心中有概念,见到会判断,平时会运用。
1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些满带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B.生活中有无穷无尽的快乐,就看你是否懂得寻找。
C.虽然小草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钦佩。
D.桂林那些巧夺天工的奇山胜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答案:D
解析:这里的“巧夺天工”应是指人工制造的事物,与桂林山水这一自然形成的景观不符。
点评:这里考查成语运用。学生对于词语运用应从语义、色彩、对象、程度、范围等角度进行比较辨别,选出运用有误的选项。
16.下列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敬业与乐业”、“孤独之旅”、“热爱生命”都是偏正短语。
B.“玉树地震灾区的灾民们在震后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政府的救助。”是一个单句。
C.“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句子中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定语。
D.“慈悲不但让受施的人幸福,而且也会让施与的人幸福。”是一个递进复句。
答案:A
解析:A项中“敬业与乐业”的并列短语,“热爱生命”是主谓短语,只有“孤独之旅”是偏正短语(前一词修饰限定后一词)。
点评:本题不难,A项错误明显。现在中考中大多不考这些语法知识了,但学习掌握这些知识是必要的,掌握语法知识,对阅读时正确地理解文意和写作时清楚地表达都非常重要。
17.下列选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B.那只雄吐绶鸡把自己吹得像一条鼓满了风的帆船,虎视眈眈地向他走来,瞪着一双大眼睛,脸涨得通红。这只可怜的小鸭不知道站在什么地方或者是走到什么地方去才好。
C.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D.得知自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接受媒体采访时,仍然抑制不住内心不可名状的喜悦。
答案:B
解析:B“虎视眈眈” 像老虎一样凶狠地注视着。形容心怀不良。这句话中的成语是形容“那只雄吐绶鸡”“走来”的姿态,故不恰当。
点评:所学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出现较多的词语、成语、俗语,要做到知其意,善运用。平时要在积累上下工夫,对于易于混淆的词语、成语、俗语要进行比较、积累。
18.下列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变脸”、“热爱生命”、“敬畏自然”都是动宾短语。
B.“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一个单句。
C.“他们用平实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个句子中的“用平实的语言”是定语。
D.“尊重人才,才能更好地集纳人才,推动发展。”是一个条件复句。
答案:C
解析:“这个句子中的‘用平实的语言’是定语”的说法不对,应把“定语”改为“状语”。
点评:在语文学习中,要把短语的类型(主谓、动宾、动补、并列短语等)、句子分类(单句、复句)、复句关系(并列、因果、转折、选择、递进等)、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语等)等知识熟记于心,做到能够准确判断 。
19.下列各句是分别从哪方面来描写的?选出正确的一项( )
①它(天都峰)以高和险,让游人望而生畏,仰天长叹。
②黄山松针叶短粗稠密,顶平如削,干曲枝虬,苍翠奇特。
③光明逐走了黑暗,四周的一切都变得灿烂夺目,五光十色。
④无论何种姿态,都显示出顽强的万古长青的生命力,不怕长年的风吹雨打,冰雪欺压,屹立于悬岩危石之上,昂首苍穹。
A.神态 形态 色彩 观感 B.观感 形态 色彩 神态
C.形态 观感 神态 色彩 D.色彩 神态 形态 观感
答案:B
解析:分析每一个句子描写的侧重点。①既有观察,又有感受——神态。②写了黄山松的形与态——形态。③重在写色——色彩。④重在写神——神态。
点评:分析各句子描写的侧重点,要抓住关键语句,①“仰天长叹”②“顶平如削,干曲枝虬” ③“灿烂夺目,五光十色”④“昂首苍穹”,这样容易分析出来。
20.与“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 )
A.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B.藤萝花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C.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D.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那样……
答案:B
解析:A、比喻,B、拟人,C、疑问,D、反复。例句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二、阅读理解题。
21.
紧 抱 生 命 之 树
林清玄
深情地抱着一棵树,感受树的生命,体会树的不凡,进入树的坚强,一旦化入树的整体,失去拥抱树的我,就会在树里,看见自己在青岛的崂山,巧遇一棵茶花树。茶花树的岁数已无从查考,听说至少有七八百岁。只能以“伟大”“非凡”来形容。这棵茶花树有四层楼高,花开数以万计,使得整个庭院甚至整个天空,都是一片深红,美丽的深红。
所有的人为了看清整棵树,只好后退到墙边,仰望。
我走到深红的茶花树下,靠近树干,轻轻地、敬仰地紧抱茶花树。那一刻,如同触电,茶花树把数百年的心情传到我的身上。我绕了一圈,又紧靠到树上去。
茶花树无言,却告诉我生命的无常,因为它看尽了王朝的兴衰起落。茶花树无语,却告诉我每一次的风雨,只要经得起考验,就会变得更强大。茶花树不动,却告诉我追求美之必要,它的岁月都是在开最美的茶花。
在崂山,茶花树还算是个婴儿,有许多树是唐宋时代就有的,还有几棵从汉朝到现在的老树。
祭拜之后,我一一去拜访老树,并深情地拥抱它们。
我从幼年时代就喜欢拥抱树木,在心情不佳、处境恶劣的时候,就会跑到离家不远的桃花心木林,拥抱那棵最高大的桃花心木。树的坚强与崇高抚慰了我:“安心吧!在你之前,有许多人心情比你更差,也有许多人处境比你更坏;他们不都熬过来了吗?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人,你会渡过难关的。”
在城市里,周围并没有大树,我种植了心灵的大树。那棵树也是饱经风霜和考验的,但它有鲜明的态度、正向的思维、坚强的意志,只要我闭起眼睛,贴近大树,一切的不如意,就风吹云散了。
我拥抱山林的大树,因为它们看尽了历朝历代人间的繁华与凄凉,可以使我们穿越一时一地的困境。我拥抱心灵的大树,因为它经历了生命岁岁年年的暗淡与辉煌,使我们超越了一朝一夕的迷思。
我想起许多年前,在黄山的万峰之巅,靠在一棵老松树的树干上,看着脚底的烟云风雾,内心感动莫名。这千年老松脚下竟无寸土,它是从石头逢中生长的。
脚下无寸土,却能屹立千年,不只青松如此,历史上伟大的修行人、思想家、创造者,哪一个不是从万仞岗那毫无寸土的石头上生长起来的呢?
(1)“茶花树把数百年的心情传到我的身上”,这传给我的“心情”具体是什么?请结合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生命无常;每一次的风雨,只要经得起考验,就会变得更强大;要追求美;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答案与问题是伴生的,一般就在问题所处的上下句中就能找出答案。可以是原句,可以是自己组织语言总结。
点评:学生首先要找到“茶花树把数百年的心情传到我的身上”对应文章的段落,然后在对“心情”一词作出解释。
(2)①“我从幼年时代就喜欢拥抱树木”,作者为什么喜欢拥抱树木?②成年后生活在城市,“我种植了心灵的大树”,这“心灵的大树”是什么?
答案:①因为树的坚强与崇高抚慰了我,鼓励我渡过难关。②“心灵的大树”是内心鲜明的态度、正确的思维、坚强的意志等。
解析:“心灵的大树”是拟人的的修辞方法。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得出意志的坚强,鲜明的态度。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文章中“大树”是具有人的美好品格的。
(3)最后一句话句式有什么特征?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反问句。以反问句有力的总结全文,由树及人,表达作者深深的感悟,同时启发读者深思。
解析: 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具体结合语境分析。
点评:考查学生“反问” 这种修辞方法的运用。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4)阅读文章最后一段,请你举一个修行人、思想家或创造者的例子,用这个人具体的事例证明“他们也是这样生长起来的”。
答案:如:鲁迅先生在国力衰弱民众麻木的危难时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振臂呐喊,鼓舞革命,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领袖。
解析:答案不唯一,写出一位名人的成长经历,言之成文,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学生可放开思维,大胆想象,答案不追求统一。
四、语言表达
22.电视节目中在播放“黄山松”的画面,下面是播音员的画外音:“这千年的青松,站在万峰之巅,经历风吹雨打,看尽了脚下的烟霭雾岚,不正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写照。”请你也给电视台要播放的“崂山茶花树”画面配一段画外音。
答案:.如:这百年的茶花树,枝丫遮天蔽日,花开色红如丹,千朵万朵,看尽了兴衰起落,经历了风雨的摧残,这一树繁花,不正是坚强的心灵催开的美丽笑颜?
解析:此题属仿写句子,答案不唯一,根据句式,言之成文,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仿写一定要注意句式要一致,句型要统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0 页 (共 10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