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2.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1 13:3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蝉蜕(tuì) 尴尬(gān gà) 木屐(jī) 玉簪花(zān)
B.系上(jì) 斑蝥(máo) 缠络(luò) 攒成(zǎn)
C.桑椹(shèn) 拥肿(yōng) 花圃(pǔ) 掸子(dǎn)
D.菜畦(qí) 倜傥(tì tǎng) 拗过去(ǎo) 弥漫(mí)
答案:B
解析:“攒”读cuán。
点评:辨识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读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2.在图书馆里,新生小琳想借一本名著,你向他推荐《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
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
C.这书可有意思了,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很好玩。
D.这书像人物画廊,有迷信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
答案:C
解析:C项内容出自《呐喊》,而不是《朝花夕拾》。
点评:文学常识,顾名思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常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文学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学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而掌握更多的文学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所以,多多储备积累,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引用和运用文学常识,使得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学精华融进自己的血液之中,成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部分。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作者、体裁、主人公等可以进行分类,以防混淆。对著名篇章的内容熟读并熟记。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相宜 鉴赏 性子很燥
B.确凿 讪笑 滑稽可笑
C.丑陋 碎裂 来势汹汹
D.嫉妒 篱笆 攒成小球
答案:A
解析:“燥”为”“躁”。
点评:对汉字的书写,最常见的错误是形近致错,音近致错,形、音相近致错,随意简化字致错,意义相近而致错。字形的识记,一要通过读准字音,发现词语中汉字的书写错误;二要通过形声字的形旁来领悟词义,辨析字形;三要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的书写是否正确,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更不易出错,等等。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比如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积累等。同时要加强对常用汉字的书写练习和理解运用。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蜡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答案:B
解析:《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点评:文学常识,顾名思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常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文学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学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而掌握更多的文学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所以,多多储备积累,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引用和运用文学常识,使得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学精华融进自己的血液之中,成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部分。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作者、体裁、主人公等可以进行分类,以防混淆。对著名篇章的内容熟读并熟记。
5.选出下列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1)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
(4)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A.形容 拟人 比喻 比喻 B.排比 拟人 比喻 拟人
C.排比 拟人 比喻 比喻 D.比喻 排比 拟人 比喻
答案:C
解析:排比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式相同或相似,句意相关的分句构成。拟人把物当人写。比喻要有本体喻体和相似性。
点评:考查对修辞手法,学生平时就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在掌握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6.选出依照原文填写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 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无处 食的时候才好。 开一块雪, 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看鸟雀们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 住了。
A.盖 找 扫 露 撑 散 拴 拽 拉 扣 B.盖 觅 扫 露 支 撒 系 牵 拉 罩
C.盖 觅 扫 露 支 洒 系 拉 牵 扣 D.盖 寻 扫 现 枝 撒 拴 扯 拽 罩
答案:B
解析:空处依次应填入的动词是:盖 、觅、 扫、 露 、支、 撒、 系、 牵、 拉、 罩,所以选B项。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原文掌握的程度,平时应多读课文,注意某些动词的使用,读熟了很好作答。
7.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比喻)
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C.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排比)
D.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排比)
答案:C
解析:运用拟人、反复。
点评:考查对修辞手法,学生平时就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在掌握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8.文章在写百草园时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目的是使鲁迅懂得做人之险。
B.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它表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C.这个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也给这个儿童乐园增添了情趣。
D.这是一个迷信故事,鲁迅有力地批判了长妈妈的迷信思想。
答案:C
解析:要揣摩作者在写百草园时插入美女蛇的故事的意图。还要结合美女蛇故事内容神秘的特点来分析。
点评:考查插叙事例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内容上和结构上两方面作答。
9.选出下列文字空白处标点填写正确的一项的一项是( )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A.“”,”,, B.“”,……?,, C.“‘’?……,, D.“‘’……,。
答案:C
解析:注意引号里面需要引用的用单引号。
点评: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的能力,平时要注意积累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
10.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轻捷 班蝥 无妨 机关
B.鉴赏 人迹罕至 消释 人声鼎沸
C.绣象 绅士 盔甲 戒尺
D.质扑 博学 书塾 陌生
答案:B
解析:A、斑蝥。C、绣像。D、质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修改错别字的能力。对汉字的书写,最常见的错误是形近致错,音近致错,形、音相近致错,随意简化字致错,意义相近而致错。字形的识记,一要通过读准字音,发现词语中汉字的书写错误;二要通过形声字的形旁来领悟词义,辨析字形;三要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的书写是否正确,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更不易出错,等等。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比如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积累等。同时要加强对常用汉字的书写练习和理解运用。
11.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
A.《童年的朋友》节选自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之一的《童年》,课文运用饱含深情的语言,通过对外祖母形象的细致描绘,表现了外祖母乐观、坚毅的性格,对“我”深厚的爱以及对“我”一生的影响,抒发了“我”对外祖母的热爱、感激之情。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这篇小说按空间转换写“我”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进行了“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
C.《柳叶儿》一文,写“我”吃柳叶儿吃得“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这一方面表现出“我”对柳叶儿有特殊的感情,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年生活的艰辛。
D.《一面》对鲁迅作了三次集中的肖像描写,不避重复,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清晰起来。
答案:B
解析:B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散文体裁。
点评:文学常识,顾名思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常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文学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学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而掌握更多的文学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所以,多多储备积累,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引用和运用文学常识,使得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学精华融进自己的血液之中,成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部分。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作者、体裁、主人公等可以进行分类,以防混淆。对著名篇章的内容熟读并熟记。
1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令堂、令兄、令郎,令爱。
B.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藤野先生》均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C.《出师表》的“表”,《陋室铭》的“铭”,《捕蛇者说》的“说”,都是古代一种文体。
D.《论语》是我国春秋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南宋时,朱熹 ( http: / / www.21cnjy.com / )将它与《孟子》《大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庸》合称为“四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答案:B
解析:B中应是“《社戏》是小说”。
点评:文学常识,顾名思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常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文学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学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而掌握更多的文学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所以,多多储备积累,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引用和运用文学常识,使得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学精华融进自己的血液之中,成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部分。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作者、体裁、主人公等可以进行分类,以防混淆。对著名篇章的内容熟读并熟记。
13.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正确的一项(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周树人——《朝花夕拾》
B.《爸爸的花儿落了》——散文——林海音——《城南旧事》
C.《丑小鸭》——寓言——安徒生——丹麦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歌——弗罗斯特——美国
答案:A
解析:B中应是“《爸爸的花儿落了》——小说——林海音——《城南旧事》”;C中应是“《丑小鸭》——童话——安徒生——丹麦”;D中应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歌——普希金——俄国”。
点评:文学常识,顾名思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常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文学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学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而掌握更多的文学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所以,多多储备积累,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引用和运用文学常识,使得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学精华融进自己的血液之中,成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部分。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作者、体裁、主人公等可以进行分类,以防混淆。对著名篇章的内容熟读并熟记。
14.选出下列各组词语都是名词的一项是( )
A.老师 学生 长江 船只 B.房屋 院子 操场 下雪
C.教室 雪白 桌椅 电灯 D.昏暗 黑板 粉笔 作家
答案:A
解析:答案中除名词外,“下雪”是动词。“雪白 昏暗”是形容词。
点评:考查对词性的掌握,平时要特别注意“名词”“动词”“形容词”三大词类的区别。
15.下列句子中都是名词的一组是( )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A.故事 时候 晚间 古庙
B.长妈妈 院子里 读书人 纳凉
C.先前 曾经 院子 人
D.听到 用功 我 住
答案:A
解析:B、纳凉:动词。C、曾经:副词。D、听到:动词;住:动词。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词性的认知能力,平时要特别注意“名词”“动词”“形容词”三大词类的区别。
二、按题目要求填空。
1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自鲁迅的散文集《 》。
答案:《朝花夕拾》
解析: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点评:文学常识,顾名思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常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文学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学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而掌握更多的文学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所以,多多储备积累,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引用和运用文学常识,使得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学精华融进自己的血液之中,成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部分。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作者、体裁、主人公等可以进行分类,以防混淆。对著名篇章的内容熟读并熟记。
17.《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 》。
答案:《资治通鉴》
解析: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点评:文学常识,顾名思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常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文学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学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而掌握更多的文学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所以,多多储备积累,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引用和运用文学常识,使得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学精华融进自己的血液之中,成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部分。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作者、体裁、主人公等可以进行分类,以防混淆。对著名篇章的内容熟读并熟记。
18.俄国诗人 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向我们阐明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答案:普希金
解析: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点评:文学常识,顾名思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常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文学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学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而掌握更多的文学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所以,多多储备积累,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引用和运用文学常识,使得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学精华融进自己的血液之中,成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部分。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作者、体裁、主人公等可以进行分类,以防混淆。对著名篇章的内容熟读并熟记。
19.是她那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高尔基《童年》)
答案: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
解析: 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点评:文学常识,顾名思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常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文学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学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而掌握更多的文学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所以,多多储备积累,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引用和运用文学常识,使得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学精华融进自己的血液之中,成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部分。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作者、体裁、主人公等可以进行分类,以防混淆。对著名篇章的内容熟读并熟记。
20.也不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丛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答案: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解析:本句要注意“吟”“伏”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点评: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与归类,诗词各种考查大。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三、语言表达题。
21.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在全文中,这段起的作用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蟋蟀们”“覆盆子们”“木莲们”中的“们”是表示人的复数,这里用在动植物上,有什么含义?
答案:过渡,童年时告别百草园的依恋“们”用在动植物上表现了“我”对它们的喜爱,这些动植物是“我”童年时的伙伴。
解析:本段从对百草园生活的描写过渡到对三味书屋的描写,表达了童年的鲁迅告别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恋恋不舍的感情。“蟋蟀们”“覆盆子们”“木莲们”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我”对它们的喜爱,对百草园的留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某些段落在文章结构中起的作用,以及从某些词语中体会作者倾注的感情。段落坐落在文章的中间,要考虑的是作用是:承上、启下、承上启下。
22.某一中学拟举行“阅读鲁迅”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前天,已将《野草》编订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 》,我还替他改了个名称:《 》。面带折花,色香自然好得多,但是我却不能够。便是心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眼前一闪烁罢。
横线上应填的书名是:《 》、《 》
答案:《旧事重提》 《朝花夕拾》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旧事重提》《朝花夕拾》两部作品,对其中的作者、人物、情节要有准确的把握。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作者、国籍,作品的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
23.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是著名的鲁迅文学研究专家。请你围绕鲁迅和他的文学作品,以学生陈钢的身份设计一个问题对钱理群教授进行采访。
问题:
答案:示例:钱教授,您好:我是某中学的学生陈钢。大家都知道您是著名的鲁迅文学研究专家。请问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如《故乡》、《孔乙己》中是如何表现中国人的“民族劣根性”的?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是有称呼,其次是问话人的身份,再就是针对鲁迅和他的文学作品提出问题,问题要有针对性。
点评:此题考查语言组织能力,要注意简明、连贯、得体。
三、阅读《又到麦浪翻滚时》,完成下题。
24.
又到麦浪翻滚时
周霞
①蜗居小城,终日上班下班,做饭吃饭,庸庸常常,忙忙碌碌。傍晚,出去散步,信步走远了些,不知不觉就远离了车马人喧,走上了一条土路。走着走着,田野里就有一阵阵植物的气息飘荡过来,那是[甲]麦子的昧道。暮色里,一片金黄的暖色蓦然吸引了我。只不过是一小片麦地,却在一瞬间让我的记忆弥漫开来,一直弥漫到老家那翻滚着的无边麦浪里。
②我的老家在鲁西北平原。每到这个时节,一望无垠的金色麦浪随风起伏,煞是壮观,乡亲们的脸上也荡漾起富足的笑意。然而,我小时候,抢收麦子却是很辛苦的活儿,早了不好,晚了麦粒就容易掉进地里。那时收割没有机械化,完全要用镰刀一把一把割下来,再一捆捆系紧,运回场院,翻晒碾压,或用脱粒机脱出麦粒,再晒干贮藏。不管天多热,不管人多累,都要马不停蹄地劳作,就担心会遇到雷雨天气。
③小时候,麦子成熟前,我们总爱搓麦粒吃。我会先找几颗大麦粒,揉碎在手心,两手相对,槎来搓去,于是一种幸福和喜悦的味道就从手里慢慢弥散开来。搓好了,就张开两手,轻轻一吹,那些皮儿就四散开去,往嘴里一捂,清淡的麦香就从舌尖传递到全身,于是,满心就都是[乙]麦子的味道。等麦收结束了,我们小孩子就挎上小篮子,到麦地里拾麦穗。拾得多了,父亲会夸我,母亲会把麦穗晒起来,搓成粒,然后用麦子换挂面。母亲做的挂面汤,只是滴几滴香油,倒点香醋,就很好喝。
④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我们全家收割麦子,虽然天色暗了些,也有露水,但不用受曝晒之苦。那时的我还不懂稼穑的辛苦,休息时,还有闲情望望皓月,和家人不停地说笑着,觉得是一种乐事。割麦子时,要是谁被落下了太远,前面的人就会接趟子。这样,有人帮忙,割得慢的人也就有了信心,等到都割完长长的一垄,全家人再齐头并进。累了,就直起腰,抹抹汗,甩甩手,再埋头继续干。天气再热也要穿长袖衣裳,不然,尖尖的麦芒会扎得生疼。脚上穿着母亲在灯下一针一线纳的千层底,倒是不再怕麦茬刺破脚。
⑤麦收时节是一年里很累人的时候,又没有工夫去集市买东西,父母总是提前把鸡蛋腌制好,偶尔也会拿出春天里储存的香椿芽。当疲惫地回到家,大家就齐动手,烧火,擀面条,切菜。天热,面条煮好后,要放进刚挑来的井水里浸泡一下,再捞出,这样吃起来才过瘾。这个时节的菜,只有黄瓜、西红柿和菜豆,反正地里长什么就吃什么,吃饱了,好好睡个午觉,再切开一个大西瓜,美美地吃一顿,舒坦极了。太阳稍稍收威,就又起身下地了,麦收不等人呢。
⑥麦收时节,大人们总是让自家的娃们去帮老师割麦子。于是,我和伙伴们就组织起来,在麦田里穿梭。师生你追我赶,割得快的学生会善意地取笑一下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老师。不到半天时间,几亩地就割完了。今年春节,和儿时的伙伴通电话,说起当年每到开镰时麦地里弥散着的[丙]麦子的味道,觉得是那样美好。是呀,那时真好,那时的麦子好,那时的空气也好,那时的师生关系也和谐自然。偶尔的田间劳作,给了我们美好的回忆。
⑦那时的感情是那么纯朴,那么温馨,亲切而悠远,令我至今难忘。于是,我拨通了老家的电话,想从乡音里捕捉[丁]麦子的味道。
(有删改)
(1)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了“我”早年在麦收时节的一些生活情景。这些情景包括:“我”搓麦粒、___①___、和家人一起割麦子、____②___、___③___。
答案:(示例)①“我”拾麦穗 |②与家人一起吃午饭和歇晌| ③和伙伴们帮老师割麦子
解析:关注已知提示“我”“和家人”的暗示,概括时还应加上适当的主语或写作对象。
点评:题干提示文章可分为五层。根据已给提示,第③段前半层写了搓麦粒,第④段写了割麦子,由此可知空①对应的是第③段后半层,写的是拾麦穗。空②对应的是第⑤段,空③对应的是第⑥段。
(2)“麦子的味道”在文中出现了4次,其中,有的指麦子本身的味道,有的指麦子味道中蕴含的作者情感。请结合内容作出判断。(填序号)
指麦子本身味道的是:①
指麦子味道中蕴含作者情感的是:②
答案:①【甲】【丙】 ②【乙】【丁】
解析:“麦子的味道”在文中一共出现了4次,从上文“田野里”“麦田里”的暗示,可知【甲】和【丙】指的是麦子本身的味道。从“满心就都是”“乡音里捕捉”可知【乙】和【丁】指的是麦子味道中蕴含的作者情感。
点评:文中“麦子的味道”这一短语既有表层意思,又有深层意思。所谓表层意思也就是词语所代表的事物本身的含意,深层意思就是词语中蕴含的情感。
(3)这篇文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请你以第④段或第⑤段为例,说说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不超过140字)
答案:(示例1)文章第④段描写了一家人一起割麦子的场景,蕴含着淳朴、温馨的情感。休息时和家人“不停地说笑”写出一家人的亲密和睦,“前面的人就会接趟子”写出家人间的相互关心,脚下的“千层底”写出母亲的体贴关爱。描写朴实真切,没有刻意的渲染,和谐、真挚、幸福的情感却尽在其中。
(示例2)文章第⑤段记述一家人做饭、吃饭、午歇的情景,语言朴实、自然。“大家就齐动手,烧火,擀面条,切菜”,用直白、写实的语言,将寻常的生活场景写得热闹而温馨;“美美地”“舒坦极了”等生活化口语的使用,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满足。朴实、自然的语言,令人感受到其乐融融的亲情。
解析:首先应摘取段落内能通过准确、朴素、简洁的语言传达纯洁、真挚、美好的情感的语句;然后分析语句的内容是怎样借助朴素、简洁的语言来表现一家人淳朴、温馨的情感,寄托对那段亲切而久远日子的怀念的。
点评:回答此题关键在于找准体现“朴实”一词的句子,然后在对找到的句子进行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2 页 (共 12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