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5张PPT。将 进 酒李 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
《寻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饮三百杯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书云》李白生平李白 (701—762年),唐朝,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想像、夸张、激情)。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称为“诗仙”。李白诗歌名篇《将进酒》
《行路难》
《早发白帝城》
《望天门山》
《蜀道难》
《 静夜思》
《望庐山瀑布》
《赠汪伦》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725)奉诏入京
供奉翰林
(742)奸佞当道
赐金返还
(744)与友畅饮
做将进酒
(752)
初入长安
无功而返
(730)李白的人生经历 《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 将,请、愿之意。 本诗背景: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当时李白“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心情沉闷,郁郁寡欢,同朋友岑勋到嵩山颖阳山居拜访元丹丘,三人登高豪饮,不醉不归,乘兴歌赋,借酒浇愁,直抒胸臆,坦露心声.
(应用练习一、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pēng)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qiāng)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侧)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gū)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翻译字词:青丝: 黑色的头发 金樽:金色的酒杯 且为乐:暂且
馔玉:美好饮食 会须:应当
恣:放纵、尽情 谑:玩笑
径须:一定要 沽取:买回
将出:拿出 尔:你,你们(大家)内容初步理解:1、《将进酒》中提到的“主人”是谁?主角又是谁?(预习一)
——主人是:元丹丘,主角却是李白。
2、本诗说明了作者饮酒的目的是?(文中找)(预习二)
——“与尔同销万古愁。”3、诗人在诗中所表现的饮酒豪情是怎样的?(预习三)——狂放。“人生得意须尽欢。。。”
诗人似乎在狂叫着:喝吧,喝吧,酒就是人生,就是一切。
所以,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应该有什么样的语气和心情?“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当大家看到这么气势磅礴的黄河的时候会感到心情怎么样?——激动“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修辞? 青丝雪悲比喻。 对比这四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为什么?针对对象?(问题讨论一、2、3)
——夸张。“天上来”——把黄河的高度有意夸大;
“朝如青丝暮成雪”——头发的变化快得夸张(容颜易老);(比喻、对比)
(“白发三千丈”) 读完这四句,你有没有心生感慨之意?作者感慨的是什么?(问题讨论一、1) ——岁月无情,人生苦短,一切都由自然规律支配。人根本无可奈何。在开头这四句中,作者蕴含了怎样的感情?
——悲
——悲而不伤,悲而愈壮
悲壮“君不见 ”为开头,其表达手法称为“呼告法”,向读者呼告。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感情释放的关键字:
——“欢”和“乐” 纵酒放歌在这里有一种心态让诗人感到欢乐这种心态是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自信。 这就是本诗的第一次感情变化,
由原来的 悲壮 欢快。一 、人生苦短,行樂及時(1) 由大自然联想到人生:(2) 自己的人生观:1 黃河水 —— 一去不返2 人 生 —— 青春易逝1 得意之时,应该尽欢2 尽欢之道,莫如喝酒引入对比、夸张、比喻、
对比內容理解第一部分李白在首四句詩所表現的感慨: 作者感慨时光飞逝,人生短促,借黄河水一去
不返,暗示时间迅速流逝;又以头发朝黑暮白
,暗示生命短暂。李白认为人生苦短,时光迅速飞逝,所以必须: 把握时机,及时行乐,不浪费光阴,与友人
畅饮欢乐。
第一部分主旨:作者慨叹人生短暂,岁月一去不返,故
需要及时行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pēng)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激动悲壮欢快“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这里也就点明了“将进酒”的这个题目的意思——劝酒歌。
这里,出现了诗歌中的第二次感情变化:由欢快转为狂放。“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李白的这一曲劝酒歌里谈到了什么呢?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寂寞:默默无闻。
这分明是得不到重用的一种——愤慨。 )
作者认为“圣贤”和“饮者”的区别在哪里?——圣贤:生时忙忙碌碌,没人欣赏,到处奔走,死时也落个空明。饮者,如阮籍等反而得到众多酒徒的崇拜,千古留名。(问题讨论二)二 、喝酒之樂(1) 肯定自我――天生才华(2) 毋须计较金钱1 不用节制2 不计化费(3) 豪饮方为至乐:3 高歌助兴 富贵 — 不足贵
圣贤 — 不足羡
饮者 —留名后世伏笔:怀才不遇回应:乐对比伏笔:金钱第二部分李白对自我才华的看法: 肯定自我,对自己充满自信,表现出乐观
豁达的性格。李白对金钱的看法: 对钱财并不看重,因为「千金散尽」后还是
会得到的,反而要及时行乐,痛快地畅饮欢
乐,可见他豪放不羁。
呼叫友人姓名:¨??以呼告句引入诗中,直接称呼说话的对象
,显出豪放之态。
歌曲中表現的憤慨: ¨???1)未能飞黄腾达的愤慨:「钟鼓馔玉」不值得
羡慕,只希望能痛快地喝酒至「长醉不用醒」。
2)不为人知的寂寞:自古以来圣贤大都寂寂
无闻,表达出作者寂寞落泊的心情,故只有
那些好饮酒的人可留名后世。
第二部分主旨:¨? 作者劝好友共饮,指出富贵生活并不足贵,
并揭示圣贤死后也是寂寞无名,宁愿长醉
不醒。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三次感情变化:由狂放转为愤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 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本首诗中的第四次感情变化:
——由愤恨再转回到狂放,而这种狂放比刚才的还要狂,是一种癫狂。 三、情绪复杂(1) 借陈王自况:1 陈王斗酒万钱,欢乐无既2 自己也要效法――不计酒钱(2) 愿弃名利,长住酒乡回应:乐回应:怀才不遇回应:金钱首尾呼应“与尔同销万古愁”这种“愁”不再是一时一刻的,而是“万古愁”。
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五次感情变化:由癫狂转回到愁苦。岑夫子,丹丘生,将(qiāng)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侧)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gū)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狂放愤恨癫狂愁苦第三部分李白自况,如曹植般有志难伸: 曹植爱饮酒,有极高才华,可惜遭小人逼害
,故怀才不遇。
李白再表现「千金散尽」的豪情:¨??即使以「五花马」及「千金裘」这些珍贵
物品来换取美酒消愁,也是值得的。
尾句回应前文提及的悲情: 「万古愁」指诗中出现过的悲愁,包括了时光易逝、人生短促的悲苦,及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的愁绪。故此,他藉饮酒来消愁。作者借古人饮酒作乐的事迹,点出尽情畅饮
的目的是借酒消愁。 第三部分主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pēng)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激动悲壮欢快岑夫子,丹丘生,将(qiāng)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侧)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gū)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狂放愤恨癫狂愁苦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pēng)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qiāng)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侧)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gū)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从激动、悲壮、欢快,再到狂放、愤恨、癫狂、愁苦,作者的感情高低起伏,变化万千。有人说,诗中主要是表达“欢情”——“人生得意须尽欢”;也有人说是表达“愁情”——“与尔同销万古愁”。你觉得呢?(问题讨论三)
——既有欢情,又有愁情。欢的是:人生有得意之时,自信有才必有用,饮酒带来的欢乐。愁的是:人受自然支配,不如意事太多,圣贤生时默默无闻,有志难伸。作者怎样表达下列三种感情?举例。(应用2)——旷达豪情: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消极情绪: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自信精神: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情感脉络悲欢愤狂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725)奉诏入京
供奉翰林
(742)奸佞当道
赐金返还
(744)与友畅饮
做将进酒
(752)
初入长安
无功而返
(730)李白的人生经历內容分析全詩主旨:李白在诗中通过时光易逝、生命渺小的概叹,
以及与朋友痛饮共醉的描写,表达诗人对自己
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和郁郁不得志。
作者最终的情感及原因是什么?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旷达不羁、视富贵如浮云。虽有年华不再、壮志难愁的感慨,却能以尽情饮酒,及时行乐来消除这份愁情。失意中仍流露出乐观和自信。
——怀才不遇。综合全诗,李白表现了以下的人生观及对人生的看法: (一)
对人生的看法:
——李白认为时光易逝,人生促短 ,
因此在开心的时候便尽情痛饮,及时行乐。(二)
对金钱及富贵生活的看法:
李白认为金钱并不重要,因金钱散尽了可再
得回来,所以他不吝啬,不惜以「五花马」、
「千金裘」去换取美酒。
而他亦不贪求富贵生活,甚至不屑一看,
宁愿饮酒长醉也不愿刻意追求。(三)
对个人才华的看法:
——李白虽然仕途失意,但对自己充满信心,
肯定自己的才华,并乐观相信有才干的人,
始终会为世所用。(四)
对行乐的看法:
——李白认为人生在世就应该珍惜时日,
尽情欢乐,故他嗜酒豪饮,但求长醉不醒,、
又不惜以「五花马」、「千金裘」
去换取美酒,充分表现出豪迈不羁的个性。 天生我材必有用矛
盾酒豪放自信怀才不遇但愿长醉不复醒追求精神自由碰 撞建立丰功伟业课件35张PPT。将进酒将进酒李白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绝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曹操《短歌行》)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杜甫《登高》)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纱》)
诗酒人生 李白与酒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
?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 李白《行路难 》??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将进酒李白 知人:李白从小就有不凡的抱负,出众的才华,想直取卿相之位,实现济世安邦的理想。曾经被唐玄宗召为翰林学士,但唐玄宗仅仅把他当作文学弄臣,权贵又因不满李白的傲岸的个性,嫉妒他出众的才华,遭到谗毁排挤,被迫离开长安,飘零江湖,落魄失意。写这首诗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功业未就而两鬓斑白。
论世: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安史叛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酒消愁。
入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出世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眺楼别校书叔云》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作背景:
《将(qiāng请、劝)进酒》意即“劝酒歌”。此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年),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到元丹丘家里做客,三人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又正值作者怀才不遇之际,于是将满腔的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简析】:
《将进酒》属汉乐府《鼓吹曲·铙歌》旧题,内容多写宴饮游乐。诗中表达了对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抱着乐观、通达的情怀,也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但全诗洋溢着豪情逸兴,取得出色的艺术成就。将进酒朗诵2.mp3字音: 将 樽 烹 岑 馔
裘 沽 恣 谑 箜篌qiāngzūnpēngcénzhuànqíugū zì xuè kōng hóu你没看见吗?黄河之水是由天上而来。波涛滚滚奔向东海,永不回头。你没看见吗?可悲的是高堂明镜照见了白发,早晨如青丝般乌黑,傍晚白得如雪。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
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处,即使千金耗尽,还会重新再来。
烹羊宰牛,且图眼前欢乐,应该痛痛快快一口气喝它三百杯。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勋先生呵,丹丘先生呵,快快进酒吧,杯儿不要停!让我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们侧耳仔细听:钟鸣鼓响饮食如玉,何足珍贵?我只愿长醉享乐,不愿醒来受罪!古来圣贤,生活恐怕都寂寞,世上唯有酒徒,他们却芳名永驻。古时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宴饮寻欢,斗酒十千不嫌贵,任性地享乐一番。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呵,为何说我少银钱?直接沽取醇酒,咱对饮个醉意绵绵,这一匹名贵的五花马,这一件价值千金的皮裘,叫孩儿们拿去换美酒吧,我与你喝个大醉,同销万古长愁。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情感脉络(7-1) 《将进酒》感情奔放,气势雄浑,曲折低回,跌宕起伏。
请你找出诗中带有情感色彩的字词。将进酒李白情感脉络(7-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悲悲将进酒李白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 —《论语》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秋浦歌》
黄河人生悲文体开放思考:
诗人这种悲感仅仅是因为自己
两鬓染霜,英雄老去吗?*对青春已逝,年华不在的感慨;
*更是由于当时朝廷的腐朽、自身的抱负无从实现的悲愤。情感脉络(7-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悲欢欢将进酒李白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
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
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
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思考:此时的李白已是51岁了,两鬓染霜,在政治上极其失意,浪迹于江湖,然而他却说“天生我材必有用”,这种感情矛盾吗?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怀才不遇,难有作为的悲叹与愤激;
*不甘沉沦,没有完全绝望
*旷达豪放,无奈和自我安慰情感脉络(7-4)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悲欢愤——怀才不遇将进酒李白孔子、孟子、屈原、贾谊等人 生平得不到重用
怀才不遇。
与己相似,自况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圣贤所指何人?他们寂寞的含义是什么?为何单举曹植?情感脉络(7-5)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悲欢愤狂将进酒李白 抱利器而无所施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怀才不遇之士,古代有之,今日有之,将来定会有之!情感脉络悲欢愤狂将进酒李白(7-6)归纳小结2-1悲欢愤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人生得意须尽欢与尔同销万古愁但愿长醉不愿醒将进酒李白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 你认为《将进酒》这首诗的全篇主旨是哪一句?为什么?将进酒李白归纳小结2-2扩展练习2-1 试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做一比较,说说二者表达的感情和表现手法有什么不同。 将进酒李白第三、主旨句理解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A句)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B句)作一比较,二者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于愤激中略见低沉。“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于愤激中略见昂扬。
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
直白,锋芒直指权贵《将》写于《梦》后约七年时候,正值朋友欢聚饮酒,尽吐心中块垒,诗歌以饮酒为题材,只能采用曲达。
《梦》写于初离长安之时,诗人余恨未消,因以游仙为题材,”安能”句不能不卒章显志,直诉心中意愿。
返回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句话怎样理解,其中的“万古愁”的内涵是什么? 怀才不遇,可以说是封建时代多数才人的共同命运,所以说是“万古愁”。万古之愁返回课外迁移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作于天宝三年(744年)诗人由于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又畏惧群小毁谤,因而辞官离长安.此为临行愤而赋的诗歌.诗人怀着满腔激愤慨叹世路艰难,从一个侧面反映朝廷昏暗.
但诗人并没有悲观失望,仍怀着信心期待着实现理想和抱负的时机,表现了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全诗节奏起伏,昂扬奔放,时有失意的惆怅,时有畅想中的豪放,形成一种起伏变幻的音乐美.返回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课堂小结
李白“大济苍生”的愿望始终没有实现,他在
政治上是失意的。但与其说政治上的失意委屈了
一个李白,不如说是成就了一个文学上的李白。
因此,李白生在唐代,幸矣,唐代拥有李白,甚
幸矣。让我们用余光中的《寻李白》结束这次对
李白的激情巡礼吧!
现代诗人余光中在《寻李白》中唱道: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