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核舟记
【经典永流传】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赤壁赋》
【锦书】
【微赏】清风慢慢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以“徐”“不兴”渲染江面风缓浪静,写游览时的背景,烘托人物内心的平和,同时为下文所思所感做了铺垫。
一课一赏·美景
夯基厚积致远
1.正字音
贻( ) 器皿( )
罔( )不 八分有奇( )
箬( )篷 糁( )之
多髯( ) 矫( )首
椎( )髻( ) 篆( )章
2.晓词义
(1)罔不因势象形 因:
象:
(2)尝贻余核舟一 贻: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
(4)高可二黍许 可:
(5)中轩敞者为舱 轩敞:
(6)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冠:
(7)其两膝相比者 比:
(8)佛印绝类弥勒 绝类:
(9)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
(10)诎右臂支船 诎:
(11)珠可历历数也 历历:
(12)左手倚一衡木 衡:
(13)其船背稍夷 夷:
(14)钩画了了 了了:
(15)为字共三十有四 有:
(16)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
盈:
(1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 修狭:
3.写句意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省略句)
译文:
(2)尝贻余核舟一。(省略句)
译文: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判断句)
译文:
(4)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译文: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倒装句)
译文:
(6)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
4.记常识
(1)“天启”是 纪年法,“壬戌”是 纪年法。
(2)《核舟记》选自《 》,作者魏学洢, 末年著名散文家。
聚焦探本究源
【文脉梳理】
【重点探究】
1.[写作技巧]文章最后一段从“通计一舟,为人五……”入手,进行总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深】
罗列“核舟”上所刻的人、物品、文字的数目以显示“核舟”容量之大,接着用“计其长曾不盈寸”再次强调“核舟”体积之小,对比中突出了工艺之精细、奇妙,最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的赞叹收束全文,点明中心。
2.[写作顺序]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船头、船中间、船尾的顺序进行介绍呢
①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是核舟的主体部分。②核舟所表现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中间部分雕刻有苏轼的诗句,从这里说起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的想象。③从船中间说起能体现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难点突破】
[明确文体]《核舟记》名为“记”,它是否为记叙文 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透】
我认为本文不是记叙文。本文以王叔远赠送给作者的一枚核舟为说明对象,详细介绍了核舟的来历、大小、构造、内容等,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可以理解为说明文。
知识【深】一点
“前后挪移、虚实不定”的古文数词
1.数词置于量词前面,只用数词不用量词。
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数量词置于名词前面,它和名词之间往往用结构助词“之”。
例: “一面之交”“一孔之见”。
3.整数和零数之间一般加上一个“有”(同“又”)字。
例:为字共三十有四。
4.强调重点在名词,则数词在名词前;强调重点在数词,则数词在名词后。
例:“苏、黄共阅一手卷。”“为人五;为窗八”。
5.“三”“六”“九”“十二”等数词,表示数量时,不一定实指,而是极言其多。
例:“军书十二卷”。
理解【透】一点
记住“记”
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主张。
精练旗开得胜 建议用时30分钟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3分) ( )
A.舟尾横卧一楫
B.便要还家
C.左手倚一衡木
D.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尝贻余核舟一(赠) 高可二黍许(可以)
B.其两膝相比者(相比) 矫首昂视(举)
C.水波不兴(起) 佛印绝类弥勒(绝对)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满) 如有所语(说话)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3分) (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石青糁之
C.居右者椎髻仰面
D.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阅读与鉴赏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11分)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乙】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晖《刻木巧匠》)
【注】①壶觞:酒器。②饾饤(dòu dìnɡ):供陈设的食品。③欹(qī):斜。
4.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3分) ( )
A.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引凄异
B一乐工能刻木为舟 多髯者为东坡
C.佛印绝类弥勒 沿溯阻绝
D.篷桅橹舵咸具 各具情态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译文:
(2)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
译文:
6.【甲】【乙】两文都写了中国古代的微雕技艺,都描写了船上的五个人,赞美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但写法不同,试加以分析。(4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12分)
濮仲谦雕刻
南京濮仲谦,古貌古心,粥粥①若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②数刀,价以两③计。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盘根错节,以不事刀斧为奇,则是经其手略刮磨之,而遂得重价,真不可解也。
仲谦名噪甚得其款④物辄腾贵。三山街润泽⑤于仲谦之手者数十人焉,而仲谦赤贫自如也。于友人座间见有佳竹、佳犀,辄自为之。意偶不属,虽势劫之、利啖之,终不可得。
(节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有删改)
【注】①粥粥:卑恭和顺的样子。②勒:刻。③两:两倍。④款:落款,签名。⑤润泽:受到好处、恩惠。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粥粥若无能者
(2)技艺之巧
(3)辄自为之
(4)虽势劫之
8.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仲 谦 名 噪 甚 得 其 款 物 辄 腾 贵
答:
9.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于友人座间见有佳竹、佳犀,辄自为之。
译文:
10.同为从事雕刻工作的手工艺人,王叔远和濮仲谦的手艺都“巧”。不同的是,《核舟记》侧重于对核舟的介绍,《濮仲谦雕刻》则侧重于对人物的塑造。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濮仲谦的人格魅力。(4分)
答:11* 核舟记
【经典永流传】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赤壁赋》
【锦书】
【微赏】清风慢慢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以“徐”“不兴”渲染江面风缓浪静,写游览时的背景,烘托人物内心的平和,同时为下文所思所感做了铺垫。
一课一赏·美景
夯基厚积致远
1.正字音
贻(yí) 器皿(mǐn)
罔(wǎnɡ)不 八分有奇(jī)
箬(ruò)篷 糁(sǎn)之
多髯(rán) 矫(jiǎo)首
椎(chuí)髻(jì) 篆(zhuàn)章
2.晓词义
(1)罔不因势象形 因: 顺着、就着
象: 模拟
(2)尝贻余核舟一 贻: 赠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 零数、余数
(4)高可二黍许 可: 大约
(5)中轩敞者为舱 轩敞: 高起而宽敞
(6)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冠: 高高的帽子
(7)其两膝相比者 比: 靠近
(8)佛印绝类弥勒 绝类: 极像
(9)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 类似
(10)诎右臂支船 诎: 弯曲
(11)珠可历历数也 历历: 分明的样子
(12)左手倚一衡木 衡: “衡”同“横”,横着
(13)其船背稍夷 夷: 平
(14)钩画了了 了了: 清楚明白
(15)为字共三十有四 有: “有”同“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
(16)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 竟然
盈: 满
(1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 挑选 修狭: 长而窄
3.写句意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省略句)
译文: (他的作品)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态势。
(2)尝贻余核舟一。(省略句)
译文: (他)曾经赠送给我一个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判断句)
译文: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4)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译文: (佛印的)左臂挂着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倒装句)
译文: 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成的。
(6)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 啊,技艺也真神奇啊!
4.记常识
(1)“天启”是 帝王年号 纪年法,“壬戌”是 干支 纪年法。
(2)《核舟记》选自《 虞初新志 》,作者魏学洢, 明朝 末年著名散文家。
聚焦探本究源
【文脉梳理】
【重点探究】
1.[写作技巧]文章最后一段从“通计一舟,为人五……”入手,进行总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深】
罗列“核舟”上所刻的人、物品、文字的数目以显示“核舟”容量之大,接着用“计其长曾不盈寸”再次强调“核舟”体积之小,对比中突出了工艺之精细、奇妙,最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的赞叹收束全文,点明中心。
2.[写作顺序]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船头、船中间、船尾的顺序进行介绍呢
①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是核舟的主体部分。②核舟所表现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中间部分雕刻有苏轼的诗句,从这里说起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的想象。③从船中间说起能体现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难点突破】
[明确文体]《核舟记》名为“记”,它是否为记叙文 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透】
我认为本文不是记叙文。本文以王叔远赠送给作者的一枚核舟为说明对象,详细介绍了核舟的来历、大小、构造、内容等,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可以理解为说明文。
知识【深】一点
“前后挪移、虚实不定”的古文数词
1.数词置于量词前面,只用数词不用量词。
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数量词置于名词前面,它和名词之间往往用结构助词“之”。
例: “一面之交”“一孔之见”。
3.整数和零数之间一般加上一个“有”(同“又”)字。
例:为字共三十有四。
4.强调重点在名词,则数词在名词前;强调重点在数词,则数词在名词后。
例:“苏、黄共阅一手卷。”“为人五;为窗八”。
5.“三”“六”“九”“十二”等数词,表示数量时,不一定实指,而是极言其多。
例:“军书十二卷”。
理解【透】一点
记住“记”
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主张。
精练旗开得胜 建议用时30分钟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3分) (A)
A.舟尾横卧一楫
B.便要还家
C.左手倚一衡木
D.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尝贻余核舟一(赠) 高可二黍许(可以)
B.其两膝相比者(相比) 矫首昂视(举)
C.水波不兴(起) 佛印绝类弥勒(绝对)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满) 如有所语(说话)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3分) (D)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石青糁之
C.居右者椎髻仰面
D.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阅读与鉴赏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11分)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乙】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晖《刻木巧匠》)
【注】①壶觞:酒器。②饾饤(dòu dìnɡ):供陈设的食品。③欹(qī):斜。
4.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3分) (D)
A.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引凄异
B一乐工能刻木为舟 多髯者为东坡
C.佛印绝类弥勒 沿溯阻绝
D.篷桅橹舵咸具 各具情态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译文: 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2)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
译文: 把小船放在水中,(它)能够随着风而行,一点儿也不倾斜。
6.【甲】【乙】两文都写了中国古代的微雕技艺,都描写了船上的五个人,赞美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但写法不同,试加以分析。(4分)
答: 示例一:【甲】文对船上五人的描写细致入微,生动可感。【乙】文对船上五人的描写概括、简略。
示例二:【甲】文用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五个人物,各具情态;【乙】文概括地写了五个人的动作,比较简洁。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12分)
濮仲谦雕刻
南京濮仲谦,古貌古心,粥粥①若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②数刀,价以两③计。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盘根错节,以不事刀斧为奇,则是经其手略刮磨之,而遂得重价,真不可解也。
仲谦名噪甚得其款④物辄腾贵。三山街润泽⑤于仲谦之手者数十人焉,而仲谦赤贫自如也。于友人座间见有佳竹、佳犀,辄自为之。意偶不属,虽势劫之、利啖之,终不可得。
(节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有删改)
【注】①粥粥:卑恭和顺的样子。②勒:刻。③两:两倍。④款:落款,签名。⑤润泽:受到好处、恩惠。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粥粥若无能者 好像
(2)技艺之巧 巧妙
(3)辄自为之 雕刻
(4)虽势劫之 即使
8.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仲 谦 名 噪 甚 得 其 款 物 辄 腾 贵
答: 仲谦名噪甚/得其款/物辄腾贵
9.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于友人座间见有佳竹、佳犀,辄自为之。
译文: 在友人座间,见到有好的竹子、好的犀角,就自己动手雕刻起来。
10.同为从事雕刻工作的手工艺人,王叔远和濮仲谦的手艺都“巧”。不同的是,《核舟记》侧重于对核舟的介绍,《濮仲谦雕刻》则侧重于对人物的塑造。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濮仲谦的人格魅力。(4分)
答: ①乐于助人:受益于他的人很多。②安贫乐道:三山街得到仲谦的手题字而获利的有数十人,可是仲谦自己还是像以前一样极其贫穷却安然自若。③高洁自守:如果不对他的意,即使以势压人、以利诱人,终究还是得不到他的作品,足见他高洁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