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自然之旅
17 壶口瀑布
【经典永流传】
壶口(节选)
清·崔光笏
禹功疏凿最先经,
一线奔流若建瓴。
石堑横分薄烟雾,
天瓢倒泻吼雷霆。
【锦书】
【微赏】“薄烟雾”增添了瀑布的神秘感和朦胧美,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富有诗意。用“天瓢倒泻”来形容瀑布的水势之大,气势磅礴。而“吼雷霆”则进一步突出了瀑布的声势,让人感受到瀑布的震撼和力量。
一课一赏·雷霆瀑布
夯基厚积致远
1.正字音
告诫( ) 推搡( ) 漩涡( ) 助记
寒噤( ) 出轧( ) 汩汩( )
怒不可遏( )
2.明字形
shà( )时 驰chěnɡ( ) 辨析 yū( )回
zhèn( )耳欲聋 警示 湿lù lù( )( ) 深不可cè( )
3.晓词义
(1) :纵马疾驰;奔驰。
(2) :深得无法测量,形容很深。
(3) :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
(4) :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文中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4.记常识
本文是梁衡写的一篇 (体裁),属于散文的一种,以记叙旅途见闻为主,并适时表达作者的情感。
助记
“xuan”音字不同
解放军战士迎着旋(xuàn)风跳进波涛汹涌的大河,河水打着漩(xuán)儿,一次次扑向他们。
辨析
“甹”字有别
聘:聘请、定亲。常用词“招聘、聘礼”。
骋:纵马向前奔驰。常用词“驰骋”。
警示
“震”“振”不同
震 振
震动,受到外力影响而颤动 摇动、挥动
侧重于描述植物或其他无生命、没知觉的物体或现象 侧重于描述人或动物
多为被动 多为主动
聚焦探本究源
【文脉梳理】
【重点探究】
1.[修辞手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巧】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枯水季的黄河水奔涌而来的壮阔气势,有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2.[词语妙用]下面句中加点字如果换成“落”和“响”好不好 试分析表达效果的差异。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不好。“跌”突出了河水落下去的迅疾气势,富有动感,“落”不能鲜明地体现速度之快。“闹”将河水人格化,既能传递出声响,也更张扬着活力,语言生动活泼,“响”仅仅表声音,没画面感。
【难点突破】
[观察角度]作者在枯水期来到壶口瀑布,采用了独到的观察角度,写出了独特的景物特征。试结合课文内容做具体分析。【清】
作者采用定点观察的写法,立足点是“河心”,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作者先俯视“河中有河”的龙槽,写“壶口”得名的原因,景物特点是“奇”;再仰观河面,看滚滚而来的黄河水,景物特点是“雄”。然后视线随河水由上而下,“跌”入龙槽,碎为水雾,景物特点是“险”。接下来平视龙槽两边,细写千姿百态的河水,以及水雾和彩虹,景物特点是“多姿多彩”。最后,视线转换到作者自己的立足点,描写长年被黄河冲刷侵蚀的河底巨石,巨石“静”的形态蕴含着河水“动”的力量,景物特点是“震撼人心”。
【读写联动】
《壶口瀑布》描述了壶口瀑布雨季和枯水季节的特点,从不同角度细腻描写,融入感情和思考。试用本课学到的写法,选择一处美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至少用两种修辞。【妙】
示例一:春天来了,壶口瀑布上游冰雪开始消融,冰凌不时漂浮而下,汇聚在壶口瀑布上游宽阔的河道里,继而倾泻跌下,声似炮轰雷鸣,如山崩地裂,激起玉屑冰晶,四处抛洒。到了秋天,秋高气爽,登高远望,日出之时,瀑下烟雾折射成道道彩虹,环跨天穹,色彩缤纷,被人们称作“壶口秋风”。而当大雨滂沱,或阵阵秋雨之后,壶口瀑布若黄龙腾云驾雾而来,只见风雨烟雾,弥漫天空,天地水三体一色。不同的季节,壶口瀑布呈现的景象也各不相同,但同样震撼。
示例二:西湖是柔美的,是妖娆的,有些不出格的狂野,时而也是宁静的。没有起风的时候,无声的西湖“静如处子”,淡雅,柔情似水,朦胧中,平静的湖面,更像一面不曾打磨的镜子,显得那么和谐。碧蓝的湖水与天空浑然一体,使我似乎感觉不出谁是天,谁是湖。在阳光照耀下,湖面有些金光闪闪,像是粘上了白娘子飘扬的裙子上的金粉,是那么细滑,那么闪烁,释放出耀眼的光芒。
答题【巧】一点
美不美 看修辞
1.比喻:运用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感情。
2.拟人:运用拟人,把××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特点或情态。
3.夸张:运用了夸张,突出了××怎么样,启发联想,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思路【清】一点
游记观察角度
①定点观察法:是以作者的立足点来观察事物,或仰视,或俯视,或远眺,或近观,按照远近高低的空间顺序写出某一景物的特点。
②移步换景法:是按照作者空间位置的转移去写所见景物。由于作者的观察点是不固定的,因而所见的景物便不同,这种方法又叫步移法。注意应该把观测点的转移交代清楚。
写法【妙】一点
写景锦囊
①定点换景,自然转换视角,俯视、仰视、平视等相机而变。
②描写景物动静结合,层次分明。
③游记三要素:“所至”是线索;“所见”景物为主体;“所感”是灵魂。
精练旗开得胜 建议用时30分钟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积累与运用
1.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7分)
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大峡谷,河床至此非常 (①狭隘 ②狭窄),形如“壶口”。黄河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推推sǎnɡ sǎnɡ,前呼后拥,在河道上驰骋着,至此,河水急跌而下,汹涌 (①奔驰 ②奔腾),声震天地。在这里,黄河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各种人的感情。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①推推sǎnɡ sǎnɡ( )( ) ②驰骋( )
(2)从语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2分)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视频监控、智慧党建、云广播……走进柏树村,一股股数字乡村气息扑面而来。
B.黄河在暴雨之后,河水暴涨,水流湍急,犹如怒不可遏的巨龙,展示出无尽的威力。
C.走进展厅,仿佛来到考古现场,一个个方坑里,整齐排列的车马历历可见,让人感受到楚王指挥千军万马的豪迈气势。
D.在那些深不可测的日子里,黄河静静地流淌着,它见证了无数岁月的变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阅读与鉴赏
梁衡让我们领略了形神具备的壶口瀑布,下面让我们走近这篇同样是写黄河的散文,体会作者独特的感悟和热爱。(14分)
(2024·青海中考改编)
黄河入海流(节选)
阿成
①驱车三个多小时,从山东的高唐往东营赶。我是去那里看黄河入海的。这一路车极少,人亦寥寥。公路两边的平原宁静如画,让人沉醉。忽然有淡腥的海风袭来,知道这是快要到了,心也无端地悬了起来。车抵东营,恰好华灯初上。晚餐做东的是当地一位朋友,人很豪爽、风趣。敬酒时,他用浓浓的山东话说:“兄弟们千里追蚂蚱,图的不是这口肉,是为了争这个气。你们千里追黄河,图的也不是这个景,而是为了这个情啊。”他说得真好,练达而真挚。看来智慧在民间哪。
②翌日,于薄云丝雨中,驱车去黄河入海口。路面已被雨打得湿湿的,陌上的芦苇野蒿似乎更加翠绿,浓浓淡淡地一直漫至天边。朋友指点迷津说,咱们应当顺路先去鸟岛看看。车子至鸟岛,方知此地是一黄河滩涂。这一带野树繁花,碧草黑枝,勾连交错,直接苍穹。朋友说,由于黄河的泥沙沉积,咱们这里,每年都要增加一两万亩土地呢。
③步入鸟岛,但见处处野林,条条清水,荡漾的芦苇,初发的蒲棒,紫蕊的红柳,冶艳的奇花,簇簇拥拥,勾连而不绝。朋友说,你看,这芦苇的根茎是可以吃的呀。我问,炒菜吗 朋友笑了,说,小孩子就那么掰下来吃,甜丝丝的。或是身临其境之故,勾起了他儿时的回忆。他指着一株溪边开花的河柳说,小时候放羊时不小心手划破了,敷上它就好了。随即又感慨地说,这个地方放羊最好啦——说罢,人已在儿时的情境中沉默不语了。
④现如今,这百鸟聚居的天堂已是国家的自然保护区了。在鸟的王国里,到处是叫不上名字的鸟儿,或从你的头上飞过,或栖息在荒草之中,或啾唧于秀枝之上。常有黑天鹅游到你的跟前,等你投食。仰头观赏时,则见白鹭筑巢在输电线路的高塔上,一杆一只,依次排开,如河滩的哨兵,延至远方。
⑤走在木质的栈道上,风拂草熏,气朗而心净,有脱胎换骨似的大轻松,羽化成仙的自在了。因今日小雨,到这里观看黄河入海的人少了许多,这反而更凸显黄河的无限苍茫。李白诗云,“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想着想着,忽见渺渺海面之上似有千帆隐约而来,这就更增加了观看黄河入海的期待。黄河,从万里之遥始,过险滩,闯激流,汇百川,滔滔滚滚,百折千回汇集到这儿,已是纯粹的大海模样了。
⑥上船喽。只是于这阴霾里,迷蒙中,更是让舟上之人不知黄河与大海的边际在何处了。船家告诉我们,你们现在还是在黄河上,只是这里是黄河最宽的地方。“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船速越来越快了,小小舟楫似乎在与入海的黄河进行着天真的比赛。江风、海风汇成一股后,似更加彪悍,如高压水枪一般扑来。刹那间,小小凡人竟也有了一种英雄之感。眼前的黄河如同一支虎狼之师,汹涌急溅,呐喊奔驰。曾几次误以为到了黄河的入海口,而那个留着小胡子的船家解释说,还没有到呢,这里还是黄河。甚至让我觉得,“黄河入海流”也许该有另一番解释了。
⑦大约行驶了十几分钟,船速突然慢了下来,水势也骤然温和了许多。这时船家指给我们看,那就是黄河入海的地方。顺着船家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前面的黄河之水与渤海之涛,相衔一处,竟筑了一条陡然凸起的海上长城。长城的这一边便是黄河,那一边便是大海了。更远处,影影绰绰,有海船若停若动,似真似幻,宛若海市蜃楼。“黄河东面海西头”,果然不错。
⑧黄河哟,你是养育炎黄子孙的母亲河。在这黄河的入海口,我方看到,一位伟大的母亲把自己的乳汁奉献给全人类的无私慷慨之举!作为黄河的子孙,此时此刻,不仅感慨万端,亦泪流满面了。
(有删改)
3.梁衡《壶口瀑布》用了“定点换景”的方法,而本文使用了① 的方法,描写了黄河入海的景色。作者的游踪是从高唐到东营,翌日至② ,走栈道,上船观黄河最宽的地方,然后大约行驶十几分钟,观③ 的景色。(3分)
4.作者从山东的高唐赶往东营看黄河入海,但在写黄河入海口景观之前,为什么先写鸟岛的景色 (4分)
答:
5.如果配乐朗读下面这个句子,你觉得应该选用哪种感情基调更合适,并阐述这样朗读的理由。(3分)
黄河,从万里之遥始,过险滩,闯激流,汇百川,滔滔滚滚,百折千回汇集到这儿,已是纯粹的大海模样了。
①热烈激昂 ②愉悦明快 ③深情舒缓
我选择 ,理由是
6.文章⑦⑧两段分别刻画了黄河怎样的形象 请结合相关语句进行分析。(4分)
答: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实践与探究
7.某校八年级(1)班要开展一次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与。(5分)
(1)请你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2分)
答:
(2)如果你是该班的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则开场白,要求文明、得体,富有启发性。(3分)
答:第五单元 自然之旅
17 壶口瀑布
【经典永流传】
壶口(节选)
清·崔光笏
禹功疏凿最先经,
一线奔流若建瓴。
石堑横分薄烟雾,
天瓢倒泻吼雷霆。
【锦书】
【微赏】“薄烟雾”增添了瀑布的神秘感和朦胧美,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富有诗意。用“天瓢倒泻”来形容瀑布的水势之大,气势磅礴。而“吼雷霆”则进一步突出了瀑布的声势,让人感受到瀑布的震撼和力量。
一课一赏·雷霆瀑布
夯基厚积致远
1.正字音
告诫(jiè) 推搡(sǎnɡ) 漩涡(xuán) 助记
寒噤(jìn) 出轧(zhá) 汩汩(ɡǔ)
怒不可遏(è)
2.明字形
shà(霎)时 驰chěnɡ(骋) 辨析 yū(迂)回
zhèn(震)耳欲聋 警示 湿lù lù(漉)(漉) 深不可cè(测)
3.晓词义
(1) 驰骋 :纵马疾驰;奔驰。
(2) 深不可测 :深得无法测量,形容很深。
(3) 前呼后拥 :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
(4) 怒不可遏 :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文中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4.记常识
本文是梁衡写的一篇 游记 (体裁),属于散文的一种,以记叙旅途见闻为主,并适时表达作者的情感。
助记
“xuan”音字不同
解放军战士迎着旋(xuàn)风跳进波涛汹涌的大河,河水打着漩(xuán)儿,一次次扑向他们。
辨析
“甹”字有别
聘:聘请、定亲。常用词“招聘、聘礼”。
骋:纵马向前奔驰。常用词“驰骋”。
警示
“震”“振”不同
震 振
震动,受到外力影响而颤动 摇动、挥动
侧重于描述植物或其他无生命、没知觉的物体或现象 侧重于描述人或动物
多为被动 多为主动
聚焦探本究源
【文脉梳理】
【重点探究】
1.[修辞手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巧】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枯水季的黄河水奔涌而来的壮阔气势,有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2.[词语妙用]下面句中加点字如果换成“落”和“响”好不好 试分析表达效果的差异。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不好。“跌”突出了河水落下去的迅疾气势,富有动感,“落”不能鲜明地体现速度之快。“闹”将河水人格化,既能传递出声响,也更张扬着活力,语言生动活泼,“响”仅仅表声音,没画面感。
【难点突破】
[观察角度]作者在枯水期来到壶口瀑布,采用了独到的观察角度,写出了独特的景物特征。试结合课文内容做具体分析。【清】
作者采用定点观察的写法,立足点是“河心”,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作者先俯视“河中有河”的龙槽,写“壶口”得名的原因,景物特点是“奇”;再仰观河面,看滚滚而来的黄河水,景物特点是“雄”。然后视线随河水由上而下,“跌”入龙槽,碎为水雾,景物特点是“险”。接下来平视龙槽两边,细写千姿百态的河水,以及水雾和彩虹,景物特点是“多姿多彩”。最后,视线转换到作者自己的立足点,描写长年被黄河冲刷侵蚀的河底巨石,巨石“静”的形态蕴含着河水“动”的力量,景物特点是“震撼人心”。
【读写联动】
《壶口瀑布》描述了壶口瀑布雨季和枯水季节的特点,从不同角度细腻描写,融入感情和思考。试用本课学到的写法,选择一处美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至少用两种修辞。【妙】
示例一:春天来了,壶口瀑布上游冰雪开始消融,冰凌不时漂浮而下,汇聚在壶口瀑布上游宽阔的河道里,继而倾泻跌下,声似炮轰雷鸣,如山崩地裂,激起玉屑冰晶,四处抛洒。到了秋天,秋高气爽,登高远望,日出之时,瀑下烟雾折射成道道彩虹,环跨天穹,色彩缤纷,被人们称作“壶口秋风”。而当大雨滂沱,或阵阵秋雨之后,壶口瀑布若黄龙腾云驾雾而来,只见风雨烟雾,弥漫天空,天地水三体一色。不同的季节,壶口瀑布呈现的景象也各不相同,但同样震撼。
示例二:西湖是柔美的,是妖娆的,有些不出格的狂野,时而也是宁静的。没有起风的时候,无声的西湖“静如处子”,淡雅,柔情似水,朦胧中,平静的湖面,更像一面不曾打磨的镜子,显得那么和谐。碧蓝的湖水与天空浑然一体,使我似乎感觉不出谁是天,谁是湖。在阳光照耀下,湖面有些金光闪闪,像是粘上了白娘子飘扬的裙子上的金粉,是那么细滑,那么闪烁,释放出耀眼的光芒。
答题【巧】一点
美不美 看修辞
1.比喻:运用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感情。
2.拟人:运用拟人,把××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特点或情态。
3.夸张:运用了夸张,突出了××怎么样,启发联想,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思路【清】一点
游记观察角度
①定点观察法:是以作者的立足点来观察事物,或仰视,或俯视,或远眺,或近观,按照远近高低的空间顺序写出某一景物的特点。
②移步换景法:是按照作者空间位置的转移去写所见景物。由于作者的观察点是不固定的,因而所见的景物便不同,这种方法又叫步移法。注意应该把观测点的转移交代清楚。
写法【妙】一点
写景锦囊
①定点换景,自然转换视角,俯视、仰视、平视等相机而变。
②描写景物动静结合,层次分明。
③游记三要素:“所至”是线索;“所见”景物为主体;“所感”是灵魂。
精练旗开得胜 建议用时30分钟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积累与运用
1.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7分)
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大峡谷,河床至此非常 ② (①狭隘 ②狭窄),形如“壶口”。黄河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推推sǎnɡ sǎnɡ,前呼后拥,在河道上驰骋着,至此,河水急跌而下,汹涌 ② (①奔驰 ②奔腾),声震天地。在这里,黄河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各种人的感情。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①推推sǎnɡ sǎnɡ(搡)(搡) ②驰骋(chěnɡ)
(2)从语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2分)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答: 在这里,黄河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D)
A.视频监控、智慧党建、云广播……走进柏树村,一股股数字乡村气息扑面而来。
B.黄河在暴雨之后,河水暴涨,水流湍急,犹如怒不可遏的巨龙,展示出无尽的威力。
C.走进展厅,仿佛来到考古现场,一个个方坑里,整齐排列的车马历历可见,让人感受到楚王指挥千军万马的豪迈气势。
D.在那些深不可测的日子里,黄河静静地流淌着,它见证了无数岁月的变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阅读与鉴赏
梁衡让我们领略了形神具备的壶口瀑布,下面让我们走近这篇同样是写黄河的散文,体会作者独特的感悟和热爱。(14分)
(2024·青海中考改编)
黄河入海流(节选)
阿成
①驱车三个多小时,从山东的高唐往东营赶。我是去那里看黄河入海的。这一路车极少,人亦寥寥。公路两边的平原宁静如画,让人沉醉。忽然有淡腥的海风袭来,知道这是快要到了,心也无端地悬了起来。车抵东营,恰好华灯初上。晚餐做东的是当地一位朋友,人很豪爽、风趣。敬酒时,他用浓浓的山东话说:“兄弟们千里追蚂蚱,图的不是这口肉,是为了争这个气。你们千里追黄河,图的也不是这个景,而是为了这个情啊。”他说得真好,练达而真挚。看来智慧在民间哪。
②翌日,于薄云丝雨中,驱车去黄河入海口。路面已被雨打得湿湿的,陌上的芦苇野蒿似乎更加翠绿,浓浓淡淡地一直漫至天边。朋友指点迷津说,咱们应当顺路先去鸟岛看看。车子至鸟岛,方知此地是一黄河滩涂。这一带野树繁花,碧草黑枝,勾连交错,直接苍穹。朋友说,由于黄河的泥沙沉积,咱们这里,每年都要增加一两万亩土地呢。
③步入鸟岛,但见处处野林,条条清水,荡漾的芦苇,初发的蒲棒,紫蕊的红柳,冶艳的奇花,簇簇拥拥,勾连而不绝。朋友说,你看,这芦苇的根茎是可以吃的呀。我问,炒菜吗 朋友笑了,说,小孩子就那么掰下来吃,甜丝丝的。或是身临其境之故,勾起了他儿时的回忆。他指着一株溪边开花的河柳说,小时候放羊时不小心手划破了,敷上它就好了。随即又感慨地说,这个地方放羊最好啦——说罢,人已在儿时的情境中沉默不语了。
④现如今,这百鸟聚居的天堂已是国家的自然保护区了。在鸟的王国里,到处是叫不上名字的鸟儿,或从你的头上飞过,或栖息在荒草之中,或啾唧于秀枝之上。常有黑天鹅游到你的跟前,等你投食。仰头观赏时,则见白鹭筑巢在输电线路的高塔上,一杆一只,依次排开,如河滩的哨兵,延至远方。
⑤走在木质的栈道上,风拂草熏,气朗而心净,有脱胎换骨似的大轻松,羽化成仙的自在了。因今日小雨,到这里观看黄河入海的人少了许多,这反而更凸显黄河的无限苍茫。李白诗云,“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想着想着,忽见渺渺海面之上似有千帆隐约而来,这就更增加了观看黄河入海的期待。黄河,从万里之遥始,过险滩,闯激流,汇百川,滔滔滚滚,百折千回汇集到这儿,已是纯粹的大海模样了。
⑥上船喽。只是于这阴霾里,迷蒙中,更是让舟上之人不知黄河与大海的边际在何处了。船家告诉我们,你们现在还是在黄河上,只是这里是黄河最宽的地方。“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船速越来越快了,小小舟楫似乎在与入海的黄河进行着天真的比赛。江风、海风汇成一股后,似更加彪悍,如高压水枪一般扑来。刹那间,小小凡人竟也有了一种英雄之感。眼前的黄河如同一支虎狼之师,汹涌急溅,呐喊奔驰。曾几次误以为到了黄河的入海口,而那个留着小胡子的船家解释说,还没有到呢,这里还是黄河。甚至让我觉得,“黄河入海流”也许该有另一番解释了。
⑦大约行驶了十几分钟,船速突然慢了下来,水势也骤然温和了许多。这时船家指给我们看,那就是黄河入海的地方。顺着船家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前面的黄河之水与渤海之涛,相衔一处,竟筑了一条陡然凸起的海上长城。长城的这一边便是黄河,那一边便是大海了。更远处,影影绰绰,有海船若停若动,似真似幻,宛若海市蜃楼。“黄河东面海西头”,果然不错。
⑧黄河哟,你是养育炎黄子孙的母亲河。在这黄河的入海口,我方看到,一位伟大的母亲把自己的乳汁奉献给全人类的无私慷慨之举!作为黄河的子孙,此时此刻,不仅感慨万端,亦泪流满面了。
(有删改)
3.梁衡《壶口瀑布》用了“定点换景”的方法,而本文使用了① 移步换景 的方法,描写了黄河入海的景色。作者的游踪是从高唐到东营,翌日至② 鸟岛 ,走栈道,上船观黄河最宽的地方,然后大约行驶十几分钟,观③ 黄河入海 的景色。(3分)
4.作者从山东的高唐赶往东营看黄河入海,但在写黄河入海口景观之前,为什么先写鸟岛的景色 (4分)
答: 示例:内容上,描写了黄河岸边的丰饶与美丽,丰富了文章内容,凸显了黄河滋养沿岸人民的博爱形象;结构上,为下文描写黄河壮阔与雄浑的景色做铺垫。
5.如果配乐朗读下面这个句子,你觉得应该选用哪种感情基调更合适,并阐述这样朗读的理由。(3分)
黄河,从万里之遥始,过险滩,闯激流,汇百川,滔滔滚滚,百折千回汇集到这儿,已是纯粹的大海模样了。
①热烈激昂 ②愉悦明快 ③深情舒缓
我选择 ① ,理由是 从语言方面看,动词有力,短句铿锵,表现热烈;内容上,描写黄河的雄浑壮美,需要用激越的语气朗读;情感上,表现出作者见到黄河时的激动、喜悦。因此选用“热烈激昂”的基调比较符合。
6.文章⑦⑧两段分别刻画了黄河怎样的形象 请结合相关语句进行分析。(4分)
答: 第⑦段:“只见前面的黄河之水与渤海之涛,相衔一处,竟筑了一条陡然凸起的海上长城。”这一句刻画了黄河像长城一样保卫中华民族的伟大形象。
第⑧段:“黄河哟,你是养育炎黄子孙的母亲河,在这黄河的入海口,我方看到,一位伟大的母亲把自己的乳汁奉献给全人类的无私慷慨之举!”这一句刻画了黄河母亲慷慨无私的形象。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实践与探究
7.某校八年级(1)班要开展一次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与。(5分)
(1)请你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2分)
答: 示例:不让母亲河流泪。拯救黄河,从我做起。
(2)如果你是该班的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则开场白,要求文明、得体,富有启发性。(3分)
答: 示例:同学们,黄河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中华文明。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河,去捡拾那些沉淀着文明印记的文化珍宝,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