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素养评估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某校组织开展以“以和为贵,和谐共情”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品“和”文化】
(2024·永州期末改编)开放包容,交流融通。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
中国文化chónɡ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意涵丰富。在文化的冲击 (①碰撞 ②碰触)中,只有”和”才能使其相互协调、生生不息。“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 (①准备 ②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
在浩繁的汉字中,“和”字结构简单,人人识得,但它却意境深远、包罗万象。心胸豁达、互相谦让,个人才能和乐,邻里才能和睦;开放包容、交流融通,社会才能和谐,世界才能和平。“和”不仅体现出我国古人处理邦国关系的智慧,但表现出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愿望。
“和”是和谐,人类文明因丰富多彩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和”是平等,傲慢与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 (①障碍 ②阻挡);“和”是包容,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chónɡ( )尚 心胸豁( )达
2.从语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将“处理邦国关系”前加“在”
B.删除“不仅”
C.将“但”改为“而且”
D.将“维护和平”调至“爱好和平”的前面
【悟“和”内涵】
(2024·株洲期末改编)和谐社会,幸福生活。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5题。
材料一 “和”在今天仍是一条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标准。社会生活的变化、复杂化使得人与人之间发生各种不和,不和就会产生分歧,有了分歧就会引发摩擦,摩擦导致矛盾,矛盾激化就会导致争斗。
材料二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准和生活质量,可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反面影响和危害。空气污染、资源枯竭,人与自然的矛盾愈加突出,因此要用“和”的理念来整合人们的思想意识,指引人们改掉错误行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材料三 现代社会是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教育……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存在竞争。人与人之间、企业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现代社会鼓励正当竞争,鼓励通过正当竞争调动人的潜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材料四 做人应力求“和”,而不力求“同”,要和却又不同。主张“和”,不是要求人们都抱成一团,讲求一团和气,无原则立场地退让和自谦,而是为了追求一种进取的、和谐的人际关系,追求工作上的互帮互助的气氛和对人对己宽宏大度的心态。
4.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社会生活的变化、复杂化使得人与人之间发生各种分歧,不和会引发摩擦,产生矛盾。
B.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必定造成空气污染、资源枯竭,人与自然会产生不可协调的矛盾。
C.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与人之间、企业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应当正当竞争。
D.做人应力求和而不同,追求进取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人对己宽宏大度。
5.根据上面相关材料,概括“以和为贵”可以运用在哪些方面。(4分)
答:
【诵“和”诗文】
6.吟咏诗文,品味人生。请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吏呼一何怒! !”《石壕吏》中官吏与百姓失和,社会动荡,人民苦不堪言。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描写出家庭的贫困与孩子不好的睡相,使一家人的生活雪上加霜。
(3)《卖炭翁》中“ , ”写出卖炭老翁自身面临的情况与心愿失和,更加体现出老人的可怜。
二、阅读(50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吃自热食品,请保持正确“姿势”
近来,自热食品在网络走红,从咖啡、牛奶到火锅、米饭,各类食品皆可自热。不过,与之相关的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让人吃得战战兢兢。那么,食用自热食品的正确“姿势”是什么呢
第一,莫在狭小环境中食用,并严格按说明操作。
自热食品自带发热包,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钠、铁粉、铝粉、焦炭粉、生石灰等,只要往发热包浇冷水,食盒就可依靠化学反应迅速加热至150°C,这时水面会冒出大量气泡,继而飘起滚滚水雾。自热小火锅的锅盖上有一个通风口,如果通风口被堵塞,里面的气体加热后膨胀,就有可能发生爆炸。自上市以来,因操作不当导致自热食品发生爆炸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有些人把自热食品视作“定时炸弹”,唯恐避之不及。
所以,在食用自热食品前,须严格按照产品提示操作,特别是不要在汽车、火车车厢等密闭狭小的环境中食用。如果家里用的是玻璃餐桌,最好在自热食品下面加隔热垫,以避免玻璃炸裂。同时,食用后,应避免自热食品垃圾大量堆积或与水直接接触;使用后的发热包,也应将其按有害垃圾进行分类处置。
第二,营养单一、钠含量超标,不宜长期食用。
由于自热食品食用方便,因此很多人会经常食用。然而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在加热自热食品时,热源与食品直接接触,其中的有害物质会渗入食品,长期食用将会对人体的消化系统等造成损害,严重的会引发肠癌。
其实,自热食品的这种加热方式,与放在锅里、微波炉里加热是一样的。对于这种食品是否会引发肠癌,专家认为,肠癌的发病原因很复杂,学界尚不十分清楚其发病机理,目前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吃自热食品会致癌。
虽然食用自热食品不一定会引发肠癌,但是作为方便食品的一员,自热食品依然存在营养搭配单一和钠含量超标的问题,不宜长期食用。以自热火锅为例,菜品种类多以午餐肉、粉条、藕等食材为主,营养搭配不均衡,脂肪、盐等成分含量严重超标。某知名品牌自热火锅的营养成分表上显示,该产品每100克中脂肪含量为86.3克,营养素参考值为144%;钠含量为5.9克,营养素参考值为295%。二者含量均超过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摄入量。其他品牌的自热火锅营养成分表,也大多如此。
自热食品的确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但安全和健康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因此掌握食用自热食品的正确“姿势”十分必要!
7.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3分) ( )
A.自热食品自带发热包,发热包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铁粉、铝粉、焦炭粉、生石灰等。
B.近年来,因操作不当导致自热食品发生爆炸的事件屡有发生,因此大家都把自热食品视作“定时炸弹”。
C.食用自热食品时,须严格按照产品提示操作,特别是不要在密闭、狭小的环境中食用。
D.自热食品食用方便,但它仍存在营养单一、钠含量超标的问题,不宜长期食用。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本文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自热食品的自热原理,食用自热食品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引发的健康危害。
B.文题中“姿势”一词是指对待自热食品的方式,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C.第7段中的“目前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吃自热食品会致癌”中的“目前”一词,删去不会影响句意。
D.第8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自热食品存在营养搭配单一和钠含量超标的问题,不宜长期食用,更有说服力。
9.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说一说下面链接材料中的小林同学行为的不当之处及理由。(4分)
[链接材料]
八年级30班身材瘦小的小林同学,酷爱自热食品,他说:“自热米饭、自热火锅味道好,食用很方便,而且还免去了食堂排队打餐的时间。”因此,他每周都会从校外购买五花八门的自热食品偷偷带来学校食用,很少去食堂吃饭。为了不被老师发现;吃自热食品时,他经常邀上两三个同学到寝室,紧闭门窗;大家围躲在墙角,手忙脚乱地冲泡、食用完毕后才离开寝室。
(二)现代文阅读Ⅱ(14分)
(2024·益阳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桂花飘香
刘心武
天刚麻麻亮,曹大爷就起身了。校园里弥漫着乳白色的晨雾。绿色的矮松墙,红色的美人蕉,灰色的小楼房,在雾里显得朦朦胧胧的,像是还没睡醒。曹大爷操起笤帚,扫起校园里的石子甬道①来。其实,昨天晚上他就扫过了,可是,夜里刮了阵风,他担心落叶把甬道弄脏了,于是再扫一遍。不让孩子们生活的环境里有一丁点不干净、不整洁的地方,已经成了他的习惯了,何况今天又是开学的日子呢!
他沿着甬道慢慢扫去,心里嘱咐自己:轻一点,老师们还没睡醒呢,今天他们又要走上课堂,可不能把他们吵醒啊!可是,当他扫到教学楼后柳树林边时,不禁怔住了。是谁在柳树林里轻声地朗读 他眯起眼睛一瞅,原来是新来的王老师,正在准备讲课呢!今天就要讲第一课了,心里怎么能平静 曹大爷想到这里,提起笤帚,蹑手蹑脚地走了开去。来到大门口,猛然嗅到一股甜香,啊,原来是放在那里的两盆桂花长骨朵了,米黄色的小花缀满酱紫色的枝丫。他停下脚步,猛吸着这醉人的香气,心里甜滋滋的。是啊,又有一批孩子走进这个大门了。
忽然大门外有人叫“曹大爷开门”。门一开,孩子们就蹦到了他跟前,这个送他一张假期里画的画,那个递给他一架飞机模型……二年级的王纪明牵着弟弟,指着弟弟身上背的新书包,告诉曹大爷说:“这是我给弟弟缝的,从今天起,他是一年级小学生啦!”曹大爷乐得合不拢嘴巴。不一会儿,孩子们的欢笑声、招呼声就把晨雾冲散了,初升的阳光给楼房和美人蕉镀上了金边,学校又恢复了暑假前的热闹……
一年级的新生大都是爸爸、妈妈送来的,他们有的活活泼泼,一点不认生,见了曹大爷就叫“大爷”;有的却很腼腆,牵着妈妈的手不放,两只眼睛不住地眨巴。碰见这样的孩子,曹大爷就走过去,弯下腰,和气地说:“不怕,这就是你的家啦,瞧,你自己长大了,这里的东西比起托儿所的来,也长大啦,对吗 ”孩子睁大眼睛望望四周,可不,操场大了,滑梯高了,秋千也长了。于是,他们感到自己确实长大了,就放开妈妈或爸爸,大方地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起来。
一个年轻的阿姨走进校门,手里没牵孩子。大爷问她:“找孩子吗 ”阿姨脸上泛红,不好意思地说:“我是托儿所的阿姨,上班路过这儿,顺便来看看,今天新来的孩子,有好多是我带过的……”曹大爷点点头说:“不放心 是吗 也难免,我们不会亏待孩子们的,瞧,他们玩得多欢畅啊!”阿姨顺着曹大爷指着的方向望过去,可不,到处是欢乐的人群,高年级的同学带着低年级的小朋友,老师、辅导员在孩子们中间讲着什么。她深深地吸了一口花香,两只眼睛闪闪地望了曹大爷一眼,喊了声:“再见!”就走了。她心里感到像接力赛跑跑完了那样轻松。
曹大爷听着小学校里特有的孩子们的喧腾声,感到特别亲切。也许有人嫌这声音太吵人,但是,在这所小学校里工作了二十年的曹大爷,却觉得没有这样的声音就会寂寞。
上课了,校园又恢复了平静。曹大爷从传达室出来,操起笤帚,又扫起甬道来。那黄米一般的桂花,飘起更加浓郁的香气。
(有删改)
【注】①甬道:指楼房之间有棚顶的通道或院落中用砖石砌成的路。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从“天刚麻麻亮”到“初升的阳光”再到“上课了”,暗示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B.文中两次写到曹大爷扫校园里的石子甬道,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曹大爷对学校的热爱。
C.年轻的阿姨看到孩子们后感到轻松,是因为这些孩子已从她那里毕业,她不用再操心了。
D.本文借一位普通岗位上的平凡人物,赞美了像曹大爷这样一类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人。
11.文中三处提到“桂花香”,请你简要分析每一处所蕴含的意义。(3分)
12.阅读要有思考。请阅读下列句子,按要求完成读书批注。(4分)
(1)绿色的矮松墙,红色的美人蕉,灰色的小楼房,在雾里显得朦朦胧胧的,像是还没睡醒。(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2)孩子们的欢笑声、招呼声就把晨雾冲散了。(赏析加点词语)
13.本文语言富有特色,请你从语言风格的角度为本文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不少于100字。(4分)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4题。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①斜日塞天昏②,一半山川带雨痕③。
新水④乱侵⑤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注】①晚虹:傍晚雨停后出现的彩虹。②昏:水汽上升而形成的略带迷蒙的景象。③雨痕:雨水冲洗后留下的痕迹。④新水:雨水。⑤乱侵:到处流淌。
14.本诗描绘景物时,使用的色彩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4分)
阅读下面三则文言短文,完成15~18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泉莽莽①行,至是落为小潭,白石卷而出,底皆金沙,纤鱼数头,尾鬣②可数,落花漾而过,影彻底,忽与之乱。游者乐,释衣,稍以足沁水,忽大呼曰“奇快”,则皆跃入,没胸,稍溯而上,逾三四石,水益哗,语不得达。
(节选自袁宏道《游盘山记》)
【注】①莽莽:这里指泉水源源不绝。②鬣(liè):指鱼嘴旁的鳍。
【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①。水抵②两岸,悉皆怪石,欹嵌③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节选自元结《右溪记》)
【注】①营溪:河流名。②抵:击拍。③欹嵌: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欹,倾斜。
1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卷石底以出”中的“卷”与“白石卷而出”中的“卷”意思一致,都解释为“翻卷”的意思,都描绘了石潭中石的样貌。
B.“南流数十步”中的“南”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中的“西”,都是名词作状语,解释为向南和向西的意思。
C.“如鸣珮环”的“环”与“燕肥环瘦”的“环”意思相同。
D.“皆若空游无所依”中的“皆”与“悉皆怪石”“皆”的意思是一致的,解释为“全、都”的意思。
16.借助下面的知识卡片,将【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触:①接触,碰,撞;②感动,触动。
洄:①水流回旋;②逆流。
注:①倾注,灌入;②(精神、力量)集中;③用文字解释字句;④用来解释字句的文字;⑤记载,登记;⑥旧时赌博所下的钱。
17.【甲】【乙】两段文字是怎样从侧面写出小潭水“清”的特点的 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
18.【甲】【丙】两段文字作者看到眼前优美的景色之后,各自产生的情感,有何异同 (4分)
(四)名著阅读(8分)
19.小明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没能记住名著中人物的信息,请你帮他一起完成相关题目。(3分)
保尔的一生中有三位非常重要的女性,他的初恋情人 冬妮亚 ,在铁路总工厂任共青团书记时认识的 丽达 ,以及他的妻子 达雅 。(3分)
20.有位著名的教育家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都应该读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什么这部小说值得一读呢 请任选角度,联系原著谈谈你的看法。(50字左右)(5分)
三、写作(50分)
21.(2024·天津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50分)
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种尊重他人的态度。尊重,意味着接纳彼此的差异,意味着换位思考、关注他人感受,意味着珍视他人的努力和成果,意味着平等对待每一个人……尊重能建立信任,收获友谊,提高个人修养。有了尊重,人与人之间会更加包容,社会会更加和谐与进步。同学们,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期末素养评估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某校组织开展以“以和为贵,和谐共情”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品“和”文化】
(2024·永州期末改编)开放包容,交流融通。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
中国文化chónɡ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意涵丰富。在文化的冲击 ① (①碰撞 ②碰触)中,只有”和”才能使其相互协调、生生不息。“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 ② (①准备 ②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
在浩繁的汉字中,“和”字结构简单,人人识得,但它却意境深远、包罗万象。心胸豁达、互相谦让,个人才能和乐,邻里才能和睦;开放包容、交流融通,社会才能和谐,世界才能和平。“和”不仅体现出我国古人处理邦国关系的智慧,但表现出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愿望。
“和”是和谐,人类文明因丰富多彩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和”是平等,傲慢与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 ① (①障碍 ②阻挡);“和”是包容,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chónɡ(崇)尚 心胸豁(huò)达
2.从语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将“处理邦国关系”前加“在”
B.删除“不仅”
C.将“但”改为“而且”
D.将“维护和平”调至“爱好和平”的前面
【悟“和”内涵】
(2024·株洲期末改编)和谐社会,幸福生活。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5题。
材料一 “和”在今天仍是一条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标准。社会生活的变化、复杂化使得人与人之间发生各种不和,不和就会产生分歧,有了分歧就会引发摩擦,摩擦导致矛盾,矛盾激化就会导致争斗。
材料二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准和生活质量,可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反面影响和危害。空气污染、资源枯竭,人与自然的矛盾愈加突出,因此要用“和”的理念来整合人们的思想意识,指引人们改掉错误行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材料三 现代社会是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教育……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存在竞争。人与人之间、企业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现代社会鼓励正当竞争,鼓励通过正当竞争调动人的潜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材料四 做人应力求“和”,而不力求“同”,要和却又不同。主张“和”,不是要求人们都抱成一团,讲求一团和气,无原则立场地退让和自谦,而是为了追求一种进取的、和谐的人际关系,追求工作上的互帮互助的气氛和对人对己宽宏大度的心态。
4.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社会生活的变化、复杂化使得人与人之间发生各种分歧,不和会引发摩擦,产生矛盾。
B.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必定造成空气污染、资源枯竭,人与自然会产生不可协调的矛盾。
C.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与人之间、企业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应当正当竞争。
D.做人应力求和而不同,追求进取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人对己宽宏大度。
5.根据上面相关材料,概括“以和为贵”可以运用在哪些方面。(4分)
答: ①用于调节人际关系;②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③用于自身修养。
【诵“和”诗文】
6.吟咏诗文,品味人生。请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石壕吏》中官吏与百姓失和,社会动荡,人民苦不堪言。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布衾多年冷似铁 , 娇儿恶卧踏里裂 。”描写出家庭的贫困与孩子不好的睡相,使一家人的生活雪上加霜。
(3)《卖炭翁》中“ 可怜身上衣正单 , 心忧炭贱愿天寒 ”写出卖炭老翁自身面临的情况与心愿失和,更加体现出老人的可怜。
二、阅读(50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吃自热食品,请保持正确“姿势”
近来,自热食品在网络走红,从咖啡、牛奶到火锅、米饭,各类食品皆可自热。不过,与之相关的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让人吃得战战兢兢。那么,食用自热食品的正确“姿势”是什么呢
第一,莫在狭小环境中食用,并严格按说明操作。
自热食品自带发热包,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钠、铁粉、铝粉、焦炭粉、生石灰等,只要往发热包浇冷水,食盒就可依靠化学反应迅速加热至150°C,这时水面会冒出大量气泡,继而飘起滚滚水雾。自热小火锅的锅盖上有一个通风口,如果通风口被堵塞,里面的气体加热后膨胀,就有可能发生爆炸。自上市以来,因操作不当导致自热食品发生爆炸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有些人把自热食品视作“定时炸弹”,唯恐避之不及。
所以,在食用自热食品前,须严格按照产品提示操作,特别是不要在汽车、火车车厢等密闭狭小的环境中食用。如果家里用的是玻璃餐桌,最好在自热食品下面加隔热垫,以避免玻璃炸裂。同时,食用后,应避免自热食品垃圾大量堆积或与水直接接触;使用后的发热包,也应将其按有害垃圾进行分类处置。
第二,营养单一、钠含量超标,不宜长期食用。
由于自热食品食用方便,因此很多人会经常食用。然而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在加热自热食品时,热源与食品直接接触,其中的有害物质会渗入食品,长期食用将会对人体的消化系统等造成损害,严重的会引发肠癌。
其实,自热食品的这种加热方式,与放在锅里、微波炉里加热是一样的。对于这种食品是否会引发肠癌,专家认为,肠癌的发病原因很复杂,学界尚不十分清楚其发病机理,目前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吃自热食品会致癌。
虽然食用自热食品不一定会引发肠癌,但是作为方便食品的一员,自热食品依然存在营养搭配单一和钠含量超标的问题,不宜长期食用。以自热火锅为例,菜品种类多以午餐肉、粉条、藕等食材为主,营养搭配不均衡,脂肪、盐等成分含量严重超标。某知名品牌自热火锅的营养成分表上显示,该产品每100克中脂肪含量为86.3克,营养素参考值为144%;钠含量为5.9克,营养素参考值为295%。二者含量均超过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摄入量。其他品牌的自热火锅营养成分表,也大多如此。
自热食品的确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但安全和健康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因此掌握食用自热食品的正确“姿势”十分必要!
7.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3分) (B)
A.自热食品自带发热包,发热包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铁粉、铝粉、焦炭粉、生石灰等。
B.近年来,因操作不当导致自热食品发生爆炸的事件屡有发生,因此大家都把自热食品视作“定时炸弹”。
C.食用自热食品时,须严格按照产品提示操作,特别是不要在密闭、狭小的环境中食用。
D.自热食品食用方便,但它仍存在营养单一、钠含量超标的问题,不宜长期食用。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本文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自热食品的自热原理,食用自热食品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引发的健康危害。
B.文题中“姿势”一词是指对待自热食品的方式,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C.第7段中的“目前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吃自热食品会致癌”中的“目前”一词,删去不会影响句意。
D.第8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自热食品存在营养搭配单一和钠含量超标的问题,不宜长期食用,更有说服力。
9.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说一说下面链接材料中的小林同学行为的不当之处及理由。(4分)
[链接材料]
八年级30班身材瘦小的小林同学,酷爱自热食品,他说:“自热米饭、自热火锅味道好,食用很方便,而且还免去了食堂排队打餐的时间。”因此,他每周都会从校外购买五花八门的自热食品偷偷带来学校食用,很少去食堂吃饭。为了不被老师发现;吃自热食品时,他经常邀上两三个同学到寝室,紧闭门窗;大家围躲在墙角,手忙脚乱地冲泡、食用完毕后才离开寝室。
答: ①自热食品营养单一、钠含量超标,不宜长期食用;②不要在寝室这样密闭狭小的环境中食用,自热装置里面的气体加热后膨胀,就有可能发生爆炸;③使用后的发热包,也应将其按有害垃圾进行分类处置。
(二)现代文阅读Ⅱ(14分)
(2024·益阳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桂花飘香
刘心武
天刚麻麻亮,曹大爷就起身了。校园里弥漫着乳白色的晨雾。绿色的矮松墙,红色的美人蕉,灰色的小楼房,在雾里显得朦朦胧胧的,像是还没睡醒。曹大爷操起笤帚,扫起校园里的石子甬道①来。其实,昨天晚上他就扫过了,可是,夜里刮了阵风,他担心落叶把甬道弄脏了,于是再扫一遍。不让孩子们生活的环境里有一丁点不干净、不整洁的地方,已经成了他的习惯了,何况今天又是开学的日子呢!
他沿着甬道慢慢扫去,心里嘱咐自己:轻一点,老师们还没睡醒呢,今天他们又要走上课堂,可不能把他们吵醒啊!可是,当他扫到教学楼后柳树林边时,不禁怔住了。是谁在柳树林里轻声地朗读 他眯起眼睛一瞅,原来是新来的王老师,正在准备讲课呢!今天就要讲第一课了,心里怎么能平静 曹大爷想到这里,提起笤帚,蹑手蹑脚地走了开去。来到大门口,猛然嗅到一股甜香,啊,原来是放在那里的两盆桂花长骨朵了,米黄色的小花缀满酱紫色的枝丫。他停下脚步,猛吸着这醉人的香气,心里甜滋滋的。是啊,又有一批孩子走进这个大门了。
忽然大门外有人叫“曹大爷开门”。门一开,孩子们就蹦到了他跟前,这个送他一张假期里画的画,那个递给他一架飞机模型……二年级的王纪明牵着弟弟,指着弟弟身上背的新书包,告诉曹大爷说:“这是我给弟弟缝的,从今天起,他是一年级小学生啦!”曹大爷乐得合不拢嘴巴。不一会儿,孩子们的欢笑声、招呼声就把晨雾冲散了,初升的阳光给楼房和美人蕉镀上了金边,学校又恢复了暑假前的热闹……
一年级的新生大都是爸爸、妈妈送来的,他们有的活活泼泼,一点不认生,见了曹大爷就叫“大爷”;有的却很腼腆,牵着妈妈的手不放,两只眼睛不住地眨巴。碰见这样的孩子,曹大爷就走过去,弯下腰,和气地说:“不怕,这就是你的家啦,瞧,你自己长大了,这里的东西比起托儿所的来,也长大啦,对吗 ”孩子睁大眼睛望望四周,可不,操场大了,滑梯高了,秋千也长了。于是,他们感到自己确实长大了,就放开妈妈或爸爸,大方地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起来。
一个年轻的阿姨走进校门,手里没牵孩子。大爷问她:“找孩子吗 ”阿姨脸上泛红,不好意思地说:“我是托儿所的阿姨,上班路过这儿,顺便来看看,今天新来的孩子,有好多是我带过的……”曹大爷点点头说:“不放心 是吗 也难免,我们不会亏待孩子们的,瞧,他们玩得多欢畅啊!”阿姨顺着曹大爷指着的方向望过去,可不,到处是欢乐的人群,高年级的同学带着低年级的小朋友,老师、辅导员在孩子们中间讲着什么。她深深地吸了一口花香,两只眼睛闪闪地望了曹大爷一眼,喊了声:“再见!”就走了。她心里感到像接力赛跑跑完了那样轻松。
曹大爷听着小学校里特有的孩子们的喧腾声,感到特别亲切。也许有人嫌这声音太吵人,但是,在这所小学校里工作了二十年的曹大爷,却觉得没有这样的声音就会寂寞。
上课了,校园又恢复了平静。曹大爷从传达室出来,操起笤帚,又扫起甬道来。那黄米一般的桂花,飘起更加浓郁的香气。
(有删改)
【注】①甬道:指楼房之间有棚顶的通道或院落中用砖石砌成的路。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从“天刚麻麻亮”到“初升的阳光”再到“上课了”,暗示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B.文中两次写到曹大爷扫校园里的石子甬道,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曹大爷对学校的热爱。
C.年轻的阿姨看到孩子们后感到轻松,是因为这些孩子已从她那里毕业,她不用再操心了。
D.本文借一位普通岗位上的平凡人物,赞美了像曹大爷这样一类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人。
11.文中三处提到“桂花香”,请你简要分析每一处所蕴含的意义。(3分)
答: 第一处:表达了曹大爷对孩子们入学的期盼;第二处:体现了托儿所阿姨对孩子们的不舍和为孩子们的快乐成长感到喜悦的心情;第三处:营造了校园美好、安逸的氛围,暗含了曹大爷对校园工作及生活的热爱。
12.阅读要有思考。请阅读下列句子,按要求完成读书批注。(4分)
(1)绿色的矮松墙,红色的美人蕉,灰色的小楼房,在雾里显得朦朦胧胧的,像是还没睡醒。(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答: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校园里的景物当作人来写,绿、红、灰的色彩搭配营造了温馨静谧的校园氛围,暗含着孩子们的到来将是新的生机的到来。
(2)孩子们的欢笑声、招呼声就把晨雾冲散了。(赏析加点词语)
答: “冲散”一词使孩子的欢笑声和招呼声具有了动感,形象地表现出了孩子们的活力与朝气,从侧面表现出孩子们带给校园的生机、带给曹大爷的欢乐。
13.本文语言富有特色,请你从语言风格的角度为本文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不少于100字。(4分)
答: 示例:本文语言平实却不失诗意,淡雅的文风让人回味无穷。曹大爷和孩子们朴实自然的对话,表现出曹大爷的和蔼与孩子们的活泼;对校园自然环境的描写,充满了诗意;托儿所阿姨与曹大爷的对话,让这充满生机的开学清晨多了一丝温情。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着真情,余韵悠长,让人读来沉浸其中。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4题。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①斜日塞天昏②,一半山川带雨痕③。
新水④乱侵⑤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注】①晚虹:傍晚雨停后出现的彩虹。②昏:水汽上升而形成的略带迷蒙的景象。③雨痕:雨水冲洗后留下的痕迹。④新水:雨水。⑤乱侵:到处流淌。
14.本诗描绘景物时,使用的色彩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4分)
答: 色彩明丽,“晚虹”描绘了傍晚的绚烂彩虹,“新水”写出了雨水还在滴落,“青草路”使人感受到青草的丰茂与生机,“绿杨村”使人仿佛看到被绿色的杨树环绕包围的村庄。
阅读下面三则文言短文,完成15~18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泉莽莽①行,至是落为小潭,白石卷而出,底皆金沙,纤鱼数头,尾鬣②可数,落花漾而过,影彻底,忽与之乱。游者乐,释衣,稍以足沁水,忽大呼曰“奇快”,则皆跃入,没胸,稍溯而上,逾三四石,水益哗,语不得达。
(节选自袁宏道《游盘山记》)
【注】①莽莽:这里指泉水源源不绝。②鬣(liè):指鱼嘴旁的鳍。
【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①。水抵②两岸,悉皆怪石,欹嵌③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节选自元结《右溪记》)
【注】①营溪:河流名。②抵:击拍。③欹嵌: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欹,倾斜。
1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卷石底以出”中的“卷”与“白石卷而出”中的“卷”意思一致,都解释为“翻卷”的意思,都描绘了石潭中石的样貌。
B.“南流数十步”中的“南”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中的“西”,都是名词作状语,解释为向南和向西的意思。
C.“如鸣珮环”的“环”与“燕肥环瘦”的“环”意思相同。
D.“皆若空游无所依”中的“皆”与“悉皆怪石”“皆”的意思是一致的,解释为“全、都”的意思。
16.借助下面的知识卡片,将【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触:①接触,碰,撞;②感动,触动。
洄:①水流回旋;②逆流。
注:①倾注,灌入;②(精神、力量)集中;③用文字解释字句;④用来解释字句的文字;⑤记载,登记;⑥旧时赌博所下的钱。
答: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
17.【甲】【乙】两段文字是怎样从侧面写出小潭水“清”的特点的 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 【甲】文中表面上“皆若空游无所依”写鱼好像在空中无所依傍,“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写日光直射入水底,实际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乙】文中“底皆金沙,纤鱼数头,尾鬣可数,落花漾而过,影彻底,忽与之乱”,看似写水底的沙子、水中的游鱼,尤其鱼鳍鱼尾都清晰可见,鱼的影子会直达潭底,实际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
18.【甲】【丙】两段文字作者看到眼前优美的景色之后,各自产生的情感,有何异同 (4分)
答: ①共同点:看到眼前景象感到优美,心情高兴、快乐。
②不同点:【甲】文,作者后来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赶紧离开。【丙】文作者觉得这里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游玩居住,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市城镇的胜地。
(四)名著阅读(8分)
19.小明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没能记住名著中人物的信息,请你帮他一起完成相关题目。(3分)
保尔的一生中有三位非常重要的女性,他的初恋情人 冬妮亚 ,在铁路总工厂任共青团书记时认识的 丽达 ,以及他的妻子 达雅 。(3分)
20.有位著名的教育家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都应该读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什么这部小说值得一读呢 请任选角度,联系原著谈谈你的看法。(50字左右)(5分)
答: 示例一:此书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方式,这种写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饱满。譬如,小说将保尔在疾病缠身、丧失了战斗能力的严峻时刻,内心绝望、动摇以及最终战胜自我的全过程刻画得非常细腻感人。
示例二:这本书的名言警句很多,能激励我们成长。例如:“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三、写作(50分)
21.(2024·天津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50分)
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种尊重他人的态度。尊重,意味着接纳彼此的差异,意味着换位思考、关注他人感受,意味着珍视他人的努力和成果,意味着平等对待每一个人……尊重能建立信任,收获友谊,提高个人修养。有了尊重,人与人之间会更加包容,社会会更加和谐与进步。同学们,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首先认真审读材料,材料开篇引用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名言,引出“尊重”这一主题,并对“尊重”的内涵进行了多方面的阐释,由此可见,作文的核心主题是“尊重”。基于对材料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1.从个人成长角度:论述尊重他人如何帮助我们自身提升修养,塑造良好的品德和性格,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加成熟和自信。比如可以写“尊重他人,成就自我”,通过讲述自己在与他人相处中,因为学会尊重而不断完善自我、获得成长的经历,强调尊重对个人品质培养的积极作用。2.从人际关系角度:探讨尊重在建立和维护友谊、信任等方面的关键作用。例如立意“尊重——友谊的基石”,讲述因为尊重朋友的选择和想法,使得友谊更加深厚牢固的故事,展现尊重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3.从社会层面角度:思考尊重如何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像“尊重,让社会充满阳光”这样的立意,通过列举社会中因为缺乏尊重而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以及因为尊重而带来的积极变化,阐述尊重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可或缺性。总之,在立意时要紧密围绕材料中“尊重”的主题,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思考,选择一个独特而有深度的角度进行阐述。第二,选材构思。如写成记叙文:可以讲述自己在学校中,因为尊重同学的不同兴趣爱好,而收获真挚友谊的故事。比如同学喜欢绘画,而自己起初并不理解,但通过尝试去了解和尊重对方的爱好,最终两人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或者描述一次家庭聚会中,长辈们因为尊重自己的想法和选择,让自己感受到被重视和关爱,从而更加自信和努力的经历。还可以写在社区活动中,自己看到志愿者们尊重每一位老人和孩子的需求,耐心地提供帮助,使得活动圆满成功,整个社区氛围更加融洽。如写成议论文:开篇可提出论点“尊重是社会和谐的基石”,然后列举历史上一些因尊重而成就大业的例子,如刘备三顾茅庐,尊重诸葛亮,最终建立蜀汉政权等等。接着通过对比论证,分析不尊重他人带来的不良后果,比如某些领导者独断专行,不尊重下属的意见,导致团队分崩离析。再引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如某些企业尊重员工的创新想法,从而获得巨大成功,进一步论证尊重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强调尊重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可或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