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地理(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 期末综合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地理(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 期末综合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6-07 00:5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综合检测
第一至第五章
(40分钟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国渔民在南海某地(10°N,117°E)附近海域捕捞作业,受到了某邻国军舰的干扰。我国渔政船立即从海南某地(20°N,110°E)前往事发地点。渔政船应该选择的前进方向大致是(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正南方向 D.东南方向
【解析】选D。本题考查利用经纬网图进行方向的判定。根据两地的纬度,可判断事发地点位于出发地的南方;同理,根据两地的经度可判断事发地点位于出发地的东方;结合图中箭头可知,移动方向为由西北向东南。
2.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于当地时间2月7日20时14分举行开幕式,而此时北京时间却为2月8日0时14分,下列关于这种差异解释正确的是(  )
A.由于地球的公转,北京的时间比索契晚
B.由于地球的公转,北京的时间比索契早
C.由于地球的自转,北京的时间比索契晚
D.由于地球的自转,北京的时间比索契早
【解析】选D。本题考查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影响。由于地球自转造成了地球上处于不同经度出现地方时的差异,东部时间早,西部时间晚。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地球在图中①②③④的位置不同,地球上各地受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一样。据此回答3、4题。
3.当地球处于①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在(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北京
4.当北京黑夜最长时,地球运动至(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3选B,4选C。本题组综合考查地球公转的位置和现象方面的知识。当地球处于①位置时,正值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光线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京黑夜最长时,正值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光线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地球运动至③位置。
  阅读下面平面图,回答5、6题。
5.测量村庄两侧的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为(  )
A.1.2千米 B.12千米 C.120千米 D.120米
6.图中小河的流向为(  )
A.自西南向东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西向东 D.自南向北
【解析】5选A,6选A。本题组综合考查地图上方向的判断和距离的计算。第5题,由图上的比例尺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0米,所以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应为1 200米。第6题,结合图中的信息,根据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可判断图中河流的方向为自西南向东北。
7.下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全球海陆面积比例的是(  )
【解析】选C。本题考查全球海陆面积比例。全球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
  读四大洲图,完成8、9题。
8.上面四大洲中,与大西洋不相临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在上面四个大洲中,有的“手牵手”,有的隔海相望,但各自之间界线分明,下面是关于它们之间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两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B.②、④两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
C.③、④两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D.①、④两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解析】8选B,9选D。本题组考查大洲的分布与洲界方面的知识。第8题,图中①、②、③、④大洲分别是南美洲、亚洲、非洲和北美洲,只有亚洲不与大西洋相临。第9题,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10.(2013·安溪学业考)“汶川大地震”“智利大地震”“日本大地震”……“雅安大地震”,这些地震区均位于(  )
A.环太平洋地带
B.沿海地带
C.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D.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地带
【解析】选D。本题考查世界地震分布的知识。智利大地震、日本大地震属环太平洋地带,汶川大地震、雅安大地震属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都是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地带。
11.下列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中,最适合人们野外踏青的是(  )
【解析】选A。本题考查天气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A表示晴朗天气,适合人们外出踏青;B表示沙尘暴天气,不适合人们外出活动;C表示大雾天气,人们出行,能见度低,不安全;D表示台风天气,出行不安全。
12.下图表示的四大洲中,气候呈明显的带状分布,南北对称但是季节相反的大洲是(  )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不同大洲轮廓的判读,以及不同大洲的气候特征。图中A表示的是非洲,B表示的是北美洲,C表示的是亚洲,D表示的是南美洲。非洲因为赤道穿过中部,因此出现气候呈明显的带状分布,南北对称但是季节相反的特征。
13.下列四幅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中,表示地中海气候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①图所示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②图所示气候终年高温,一年分明显的旱雨两季,是热带季风气候。③图所示气候终年温和多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④图所示气候为冬雨型气候,是地中海气候。
14.下列诗句不是反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的是(  )
A.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莫恋南国春色好,燕地梅花胜桃红
D.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解析】选C。本题将文学古诗、地理术语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结合起来,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A选项,西岭有千年不化的积雪与山地海拔较高密切相关;B选项人间(平原地区)四月花已开尽,而山上寺庙中的桃花才开放与山地海拔较高,气温较平原低而物候较迟有关;D选项描述的是山地有不同的季节,也是地形影响的结果。C选项描述我国南方春天来临、春色正浓,而此时北方梅花盛开,正值冬季,这是由于北方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较小,获得太阳光热少,是纬度因素影响的结果。
15.下图是中纬度某地区1月份等温线分布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图所示地区为南半球
B.气温随纬度增加而递减
C.a、b两处气温相同
D.a处气温比b处气温低
【解析】选B。本题考查纬度因素对气温变化的影响。由等温线自北向南数值增加可知此地区为北半球,a处气温大于14℃,b处气温小于14℃。
16.下图中a点表示某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该国最有可能是下列四个国家中的(  )
A.法国 B.南非 C.印度 D.中国
【解析】选A。本题考查世界各国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差异。从图中可以看出,a地出生率低于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增长,一般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较慢,所以该国家可能是位于欧洲西部的法国。
17.下图是西亚的民居,该地民居的建筑特点墙厚、窗小是为了适应(  )
A.当地气候寒冷,墙厚、窗小可以抵御严寒
B.当地强盗较多,墙厚、窗小比较安全
C.当地气候炎热,墙厚、窗小可以减少阳光和热风的影响
D.当地土质疏松,墙厚、窗小可以使房屋更坚固
【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不同地区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西亚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燥,当地民居建筑墙厚、窗小是为了减少阳光和热风的影响。
18.下列搭配中,正确的是(  )
A.美国-白色人种-佛教-发达国家
B.英国-白色人种-英语-发展中国家
C.西亚-白色人种-伊斯兰教-发展中国家
D.日本-黄色人种-汉语-发展中国家
【解析】选C。本题综合考查了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种、语言、宗教信仰及经济发展的特点。美国、英国、日本均为发达国家,美国信仰的宗教是基督教,日本使用的语言是日语。西亚地区的人种为白色人种,主要信仰伊斯兰教,该地区的国家均为发展中国家。
  (2013·苏州学业考)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于2013年3月26日至27日在南非的德班(30°S,29°E)举行,下图为金砖国家分布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金砖国家”中大部分领土既跨东西两半球,又跨两大洲的国家是(  )
A.中国 B.俄罗斯 C.印度 D.巴西
20.“金砖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被称为(  )
A.南北对话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南南合作
【解析】19选B,20选D。本题组综合考查国家的分布、国际合作方面的知识。第19题,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等都穿过俄罗斯。第20题,“金砖国家”均属于发展中国家,它们之间的互助合作应属于“南南合作”。
二、综合题(共60分)
21.读图Ⅰ和图Ⅱ,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B点的地理坐标是         。(2分)
(2)图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C点属于       (高、中、低)纬度。(4分)
(3)B在A的      方向。(2分)
(4)图Ⅱ是四个昼夜长短比例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长),能表示天津在6月某日的昼夜长短的是      (填序号)。(2分)
【解析】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和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第(1)题,根据纬度的数值变化规律可知,B点附近的纬度数值向北变大,故该点纬度为80°N,而该点的经度可由图直接读出为10°E。第(2)题,首先要明确A、B、C三点的经度,然后判断在东西半球中的位置,由图可知点B、C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经度均为
10°E,都在东半球,而A点在20°W以西,所以位于西半球;由于C点的纬度在
60°至80°之间,所以属于高纬度。第(3)题,在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以B在A的正东方。第(4)题,由图Ⅱ四个昼夜长短比例情况来看,只有图④的昼夜情况为昼长夜短,与天津6月某日的昼夜变化情况相符。
答案:(1)(80°N,10°E)
(2)A 高
(3)正东
(4)④
22.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18分)
(1)图中的数字比例尺写成文字比例尺是        。(2分)
(2)图中字母A、F所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称分别是    、    。(2分)
(3)计算EC间的实地距离约为    千米。(若EC间图上相距4厘米)(2分)
(4)B点的海拔为    米,B点比C点高    米。(4分)
(5)C点在B点的    方向。(2分)
(6)如果在D坡和E坡开垦梯田,应选择在    坡。(2分)
(7)F、C处可能发育河流的是      ,河流流向是    。(4分)
【解析】本题通过等高线地形图综合考查比例尺转化、地形判断、海拔计算、方向判断及实际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第(1)题,该比例尺数字式为1∶100 000,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第(2)题,图中字母A位于山顶、F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弯曲,所以F为山脊。第(3)题,EC间的图上距离是4厘米,所以其实地距离为4千米。第(4)题,由图可知B点所在的等高线数值为400,所以该点海拔为400米;而C点所在的等高线的海拔为50米,故B点比C点高400-50=350米。第(5)题,根据图上的指向标所指示的方向可以判断出C点在B点的东北方向。第(6)题,D坡和E坡相比,E坡等高线更为稀疏,坡度更平缓,所以E坡适宜修建梯田。第(7)题,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情况判断,F、C地形分别是山脊和山谷,所以C处可能发育成河流;结合指向标所指示的方向可判断出河流的流向为由西南向东北。
答案:(1)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2)山顶 山脊
(3)4
(4)400 350
(5)东北
(6)E
(7)C 由西南向东北
2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A地的气候类型是          ,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    。(2分)
(2)B地的气候类型是          ,其气候特征与图①②③中的图
    相吻合,该地气候特征是       ,这种气候分布面积最大的洲是    洲。(4分)
(3)C地的气候类型是          ,这种气候类型在      (国家)分布最广,C地比F地降水多,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4分)
(4)图③代表的气候类型是          ,这种气候的特征是           ,分布面积最大的大陆是             ,即字母   所示的大陆。(4分)
【解析】本题结合世界气候的分布图,考查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影响气候分布的主要因素。第(1)题,从图中看出,A地分布在南美洲的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第(2)题,B地气候分布在非洲北部的北回归线附近,是热带沙漠气候,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终年炎热干燥,其气候特征与图①②③中的图②相吻合。第(3)题,从图中看出,C地为温带季风气候,该气候类型在中国分布最广。C地距海洋近,降水较多,F地距海洋远,降水较少,海陆因素是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第(4)题,图③代表的气候类型是寒带气候,该气候的特征是终年寒冷干燥,主要分布在D南极大陆。
答案:(1)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
(2)热带沙漠气候 ② 终年炎热干燥 非
(3)温带季风气候 中国 海陆因素
(4)寒带气候 终年寒冷干燥 南极大陆 D
24.读“世界人种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8分)
(1)图中A是    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B地是    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C地是    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6分)
(2)A地居民主要信仰    教,D地居民主要使用    语(语言),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教,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该地的民居特点是         。(8分)
(3)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三大人种既有         分布,又有
        分布。(4分)
【解析】本题结合世界人种分布图综合考查了世界不同的人种、语言、宗教信仰的分布及民居与环境的关系。第(1)题,结合图例看出,A、B、C三地的主要人种分别是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和黄色人种。第(2)题,A地位于欧洲,该地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D地是西亚地区,该地居民使用的语言主要是阿拉伯语,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当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为适应气候炎热干燥的特点,当地民居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第(3)题,分析世界人种分布图看出,世界三大人种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答案:(1)白色 黑色 黄色
(2)基督 阿拉伯 伊斯兰 墙厚、窗小
(3)大范围的集中 小范围的零星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