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凝神造像
——中国传统雕塑
事死如事生
—古代陵墓雕塑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美术教材“美术鉴赏”模块——中国传统古代雕塑
中国古人迷信灵魂不灭,在阴间仍然过着类似阳间的生活,对待死者应该“事死如事生”,意思是对待死去的人要像活着的人一样,因而陵墓的地上、地下建筑和随葬生活用品均应仿照世间。
特别是秦汉以来,帝王贵族们期望死后升天,仍然享有生前的地位和权力。还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制作了大量的陵墓雕刻作品随葬,其现模和成就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事死如事生——陵墓雕塑:
陵墓雕塑的两大部分:
地面
地上
地下
石刻造像
陪葬俑
代表
代表
西汉霍去病墓石刻群
秦始皇陵兵马俑
图像
识读
1、说一说秦始皇陵兵马俑有什么艺术特点?
2、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3、它的功能是什么?
问题情境: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照片:
世界第八大奇迹
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世界上最大型的雕塑群
世界上最大型的雕塑群
规模大,一号坑长230米,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体量大,其中俑人高达1.85米,陶马高约1.60米。
数量多,7000多件兵马俑阵容整齐,紧密排列,堪称世界雕塑群之最。
细入发丝的刻画
精
将军俑
跪射俑
立射俑
战袍武士俑
秦始皇兵马俑的种类
稚气未脱的少年 满脸沧桑的老兵
面带微笑 愁容满面
边疆壮汉 中原人士
图像
识读
长相不一、栩栩如生、生动写实的艺术手法
写实
刻画精致,逼真写实,注重刻画人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形象生动,已发现的兵马俑无一雷同,人物表情丰富,个性突出,完全是当年秦军将士的真实写照。
秦兵马俑艺术特色:
马匹的身躯比例准确,马头昂起,双目睁大,鼻孔翕张,很好的表现出了处于临阵状态的战马静中有动的神态。
(公元前140年-前117年),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著名将领,在祁连山一带,曾六次大败匈奴,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大司马骠骑大将军”。
霍去病简介
地上陵墓雕塑
汉代最杰出的石雕群
霍去病墓石雕塑群
思考探究
1、霍去病墓的主要特征和主要雕塑作品有哪些?
2、霍去病墓拥有如此宠大阵容和特殊建制,你有何感想和认识?
《马踏匈奴》
《伏虎》
《跃马》
高168厘米 长190厘米
长240厘米 高150米
长240厘米 宽84厘米
1.陵墓主要特征:模拟战功地祁连山造型象征霍去病在征伐匈奴过程中的漫漫征途。由此可见,中国传统难塑的布局与周围环境密不可分。
永
恒
的
纪
念
性
激
励
性
思考探究
3、有何艺术特征,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精神?
4、和秦陵兵马俑有何区别,你如何认识其艺术地位和艺术成就?
《伏虎》
3.艺术特征
巧妙利用石材的天然形貌,因势造型,以及其简略、古朴的手法,展现生动雄浑的气势。
3.汉霍去病马俑和秦陵兵马俑有何区别?
秦:写实
汉:写意
4.你如何认识其艺术地位和艺术成就?
霍去病石刻主要用整体写意的手法表现对象,巧妙利用石材的天然形貌,因势造型,是汉代艺术古拙、雄浑艺术风格的典范,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石刻群,在世界雕刻艺术中,也具有很高的价值。
宗教雕塑
宗雕教塑与陵墓雕塑不同,中国传统的宗教难塑以宗教教义、故事,人物为题材,反映了古人虔诚的宗教信仰,其中以佛教雕塑艺术成就最高。佛教雕塑大量保存于石窟寺中。石窟寺开凿于山崖上,在中国始于十六国时期,南北朝、隋唐、宋元各代陆续开凿,遍及南北各地。其中规模大、窟龛多、艺术成就高的有敦煌莫高肩、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窗、重庆大足石刻等。它们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云冈石窟是由北魏皇室开凿的第一座大型石窟
云冈石窟第20窟
盛唐时,中国佛教艺术世俗化的倾向愈加明显,工匠们开始淡化佛像的外来特征,使得造像更加接近中国人的形象。
龙门石窟奉先寺的卢舍那佛造型丰满,端庄典雅,面容神情恬静祥和,具有明显的女性特征,是唐代石窟造像的典型代表。
卢舍那大佛
甘肃敦煌莫高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第45窟
莫高窟阿难像 莫高窟迦叶像 莫高窟菩萨像
重庆大足石刻
小结
中国传统雕塑是中国古代风俗与宗教观念的反映,雕塑的布局、造型与色彩折射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因此欣赏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从功能、观念、环境、造型、色彩等多方面着手,进行多角度的观看与分析。
课后作业
选择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中国传统雕塑作品,并围绕功能与观念、风格特征、造型特点、色彩与材质、环境与场域等几个方面分析鉴赏。
中国传统雕塑承载了古代中国人怎样的文化观念
从中能看出中国传统雕塑有哪些特点
预习下节课新内容。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