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论教养
考点一对一
论证方法的作用
典题示例
《论教养》的第五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怎样的作用?
【答案】①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②列举一个男人在外面和家中的不同表现,通过对比,具体写出了这个男人在教养上的缺陷,论证了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的观点。
指点迷津
1.不同的论证方法在文中有不同的作用。
(1)举例论证:举出具体的事例,使论证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通过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使论证更具有高度,也更加深入。
(3)比喻论证:用一个形象的事例来证明抽象的道理,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通过围绕观点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使论证更加全面,观点更加突出。
2.答题模式:①指出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②举出具体的例子;③分析例子证明的观点。
小试身手
本课第7题、第15题。
@基础夯实
1.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与人交往,莫要矫揉造作、忸怩作态,应恪守真诚的原则,彬彬有礼对待他人。对于身边之事,切不可mò不关心,要将善意fù诸实践。否则,你会因冷漠而陷入自我尴尬,最终只会让自己在虚假中疲bèi不堪。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D )
A.矫(jiǎo) 怩(niē) 恪(kè) 彬(bīnɡ)
B.矫(jiāo) 怩(niē) 恪(ɡè) 彬(bīnɡ)
C.矫(jiāo) 怩(ní) 恪(ɡè) 彬(bīn)
D.矫(jiǎo) 怩(ní) 恪(kè) 彬(bīn)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①mò 漠 不关心 ②fù 付 诸实践 ③疲bèi 惫 不堪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D )
A.古人讲究称呼的使用,对自己用谦称,对别人用尊称,两种称呼不能随心所欲。
B.几代“治沙人”面对重重困难,团结一致,随机应变,把千年沙漠变成了绿洲。
C.自媒体时代,一些人通过博眼球的标题自吹自擂,我们要抵制这种现象。
D.自古以来,墨客骚人大多与竹结缘。时至今日,也有不少附庸风雅之辈,喜欢往竹林品茗小聚,唯恐他人看低自己的品味。
【解析】A.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混为一谈”。B.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因地制宜”。C.自吹自擂:比喻自我吹嘘。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哗众取宠”。D.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多含贬义)。此处使用正确。
3.下列语段的画线句中,有语病的一处是( C )
①教养的本质是对人的关怀。因为关怀,②我们才能注意并准确地把握交往尺度,给别人留下必要的私人空间;③我们才会克服种种不便,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公德;④我们才会注意处处使用礼貌用语,努力营造文雅平和的氛围。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C.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社会公德”后加上“的要求”。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A.凡事感激,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意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提升了你的智慧。
B.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温暖的问候,就像往别人身上洒香水,自己也会沾到两三滴。
C.《颜氏家训》在中国广为人知,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
D.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
【解析】A.“凡事感激”是后面两个分句的总起,“凡事感激”后面的分号应改为冒号。
5.古诗文默写。
(1)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3)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温庭筠《商山早行》)
(4)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借“ 欲为圣明除弊事 , 肯将衰朽惜残年 ” 坦陈心志,表示自己不辞衰老,不惜残年,也要坚贞为国的心志。
(5)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运用有特征性的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诗句是: 鸡声茅店月 , 人迹板桥霜 。
(6)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描绘诗人刚上路所见的景物的诗句是: 槲叶落山路 , 枳花明驿墙 。
(一)阅读《论教养》第十五段至第十八段,完成题目。
6.请简要梳理本部分作者的论证思路。
①首先提出问题,“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②接着否定了搜集“道德箴言”的错误方式;③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列举了生活中的多个场合中一个人应有的行为举止;④最后得出结论。
7.第十七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怎样的作用?
①第十七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②作者列举了生活中多个场合中一个人该有的和不该有的行为举止并进行对比,论证了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的观点。
8.列举生活中有失教养的事例,结合文章内容,提出改正建议。
示例:生活中有很多青少年学生,在学校表现很好,但在家里,认为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理所当然,但又不想受父母的约束,经常顶撞父母,甚至言辞激烈。本文告诉我们: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对照顾我们的亲人,更应该充分了解,了解他们的习惯,关心他们的生活,争取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二)阅读《虽有嘉肴》,完成题目。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知其旨也( 味美 )
(2)教然后知困( 困惑 )
(3)然后能自强也( 勉励 )
(4)其此之谓乎( 表揣测 )
10.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分一处)
(1)是 故 /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2)其 / 此 之 谓 乎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12.读了这篇短文,结合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示例一: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示例二: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或在学习中要有互动与交流)。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的地方,从而提升自我。(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能力拓展
教养真的不是你读过多少书
毕淑敏
①什么叫教养呢?辞典上说是“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但我更愿意理解为“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
②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依然是没有教养的。就像一个人可以不停地吃东西,但他的肠胃不吸收,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骨瘦如柴,不过这话似乎不能反过来说——一个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他却能够很有教养。
③教养不是天生的。一个小孩子如果没有人教给他良好的习惯和有关的知识,他必定是愚昧和粗浅的。当然,这个“教”是广义的,除了指学校教育,也包括家长的言传身教和环境的耳濡目染。
④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你说你有钱不成,得拿出一个资产证明。教养的证据不是你读过多少书,家庭背景如何显赫,也不是你通晓多少礼节规范,能够熟练使用刀叉,会穿晚礼服……
⑤这些仅仅是一些表面的气泡,最关键的证据可能有如下若干。
⑥热爱大自然。把它列为有教养的证据之首,是因为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这也许怪不得他,因为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是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微薄的。没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人除了显得蒙昧和狭隘以外,注定也是盲目傲慢的。之所以从小就教育孩子要爱护花草,正是这种伟大感悟的最基本的训练。若是看到一个成人野蛮地攀折林木,通常人们就会毫不迟疑地评判道:这个人太没有教养了。可见教养和绿色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懂得与自然协调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推而广之,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
⑦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能够自如地运用公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和同他人交流,并能妥帖地付诸文字。我所说的公共语言,是指大家——从普通民众到知识分子都能理解的清洁和明亮的语言,而不是某种狭窄的土语、俚语或者某特定情境下的专业语言。这个要求并非画蛇添足,在这个千帆竞发的时代,太多的人,只会说他那个行业的内部语言,只会说机器仪器能听懂的语言,却不懂得和人亲密地交流。那些虽然拥有一技之长,但无法精彩地运用公共语言这种神圣的媒介,来沟通和解读自我心灵的人,难以算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⑧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我们作为人类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当然,教养并不能使每个人都像历史学家那样博古通今,但是教养却能使一个有思考爱好的人,知晓我们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教养通过历史,使我们不单活在此时此刻,也活在从前和以后,如同生活在一条奔腾的大河里,知道泉眼和海洋的方向。
⑨一个有教养的人,除了眼前的事物和得失以外,他还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远大的目标。教养把人的注意力拓展了,变得宏大和光明。每一个个体都有沉没在黑暗峡谷的时刻,当你在跋涉和攀缘中伤痕累累,但因为你具有教养,确知时间是流动的,明了暂时与永久。相信在遥远的地方,定有峡谷的出口,那里有瀑布在轰鸣。
⑩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够身体力行,但他们懂得爱戴和歌颂。人不是不可以怯懦和懒惰,但他不能把这些陋习伪装成高风亮节,不能出于自己做不到高尚,就诋毁所有做到了这些的人是伪善。你可以跪在泥里,但你不可以把污泥抹上整个世界的胸膛,并因此煞有介事地说到处都是污垢。
教养是不可一蹴而就的,教养是细水长流的,教养是可以遗失也可以捡拾起来的。教养也具有某种坚定的流传和既定的轨道性。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在某种程度上。教养不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教养必须要有酵母,在潜移默化和条件反射的共同烘烤下,假以足够的时日,才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光片子。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在的健硕,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我们必须通过后天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14.请简析第⑦段的论证思路。
①首先提出本段论点“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能够自如地运用公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和同他人交流,并能妥帖地付诸文字”,②接着解释公共语言的内涵及用公共语言交流的意义,③最后从反面论证不会用公共语言交流的人难以算是有教养的人。
15.结合语境,简析第 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论证作用。
①本句使用了比喻论证,②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后天教育在培养人的教养上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证明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16.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懂得与自然协调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推而广之,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
①“多半”在这里是“大概”的意思,表推测。②指的是一个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懂得爱护植物的人,也可能会爱护动物、爱护同类。③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准确,避免了表达的绝对化。
17.1978年以后,艾青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结合《艾青诗选》,说说他这一时期诗歌有怎样的特点。请从表现形式、情感和风格等方面简要概括。
①诗句由原先的长短错落、不求整齐划一变得比较整齐。②诗情由原先的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变得比较深沉。③诗意由原先的凝重、深厚变得比较警策,充满哲思。
18.班级举行“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主题班会,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1)【观点论辩】老师给同学们播放了网上的一个视频:地铁上一个男乘客不顾劝告,在车厢内肆意剥起大蒜来,蒜皮洒了一地。一名穿校服的小女孩看到后,蹲下,把蒜皮都收在手里,拿出车厢。
同学们观看视频后,展开了“做一个有教养的人”的热烈讨论。请围绕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写出观点、理由和结论。(80字以内)
示例一:有教养的人是严以律己、尊重他人的人。有教养的人常反思自身,不断地修正不足之处;会考虑自己行为是否影响他人,考虑他人的感受。所以,我们要多反思自我,提高修养。示例二:做有教养的人要学会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的行为以不影响他人为底线: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是自私粗鲁的,得不到别人的尊重。所以,我们要从小事做起,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观点要明确,理由合理,结论要呼应观点但避免与观点重复)
(2)【对联续写】下面是这次活动的对联,请选一则补充完整。
①上联:道德秤称出人心轻重
下联:文明尺量得 修养短长
②上联: 知书达礼 和为贵
下联:为人处世谦受尊
【解析】①根据上联“人心轻重”是个偏正结构,下联可拟写“修养短长”,从内容看,与上联构成“正对”。②根据下联“为人处世”是个并列结构,上联可拟写“知书达礼”,从内容看,也与下联构成“正对”。对联要注意: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仄起平落。第四,切忌合掌。
19.班级拟开展“说教养”主题演讲活动,请参考下列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写一篇演讲稿。200字左右。
材料一:教养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有教养的人必具有良好的外在行为和美好的道德品质。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
材料二:待人要谦虚,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傅雷)
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俄罗斯)利哈乔夫]
材料三:周总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与身边服务人员一一握手道谢。
李鸿章出使俄国,在公开场合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颜面尽失。9 论教养
考点一对一
论证方法的作用
典题示例
《论教养》的第五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怎样的作用?
【答案】①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②列举一个男人在外面和家中的不同表现,通过对比,具体写出了这个男人在教养上的缺陷,论证了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的观点。
指点迷津
1.不同的论证方法在文中有不同的作用。
(1)举例论证:举出具体的事例,使论证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通过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使论证更具有高度,也更加深入。
(3)比喻论证:用一个形象的事例来证明抽象的道理,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通过围绕观点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使论证更加全面,观点更加突出。
2.答题模式:①指出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②举出具体的例子;③分析例子证明的观点。
小试身手
本课第7题、第15题。
@基础夯实
1.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与人交往,莫要矫揉造作、忸怩作态,应恪守真诚的原则,彬彬有礼对待他人。对于身边之事,切不可mò不关心,要将善意fù诸实践。否则,你会因冷漠而陷入自我尴尬,最终只会让自己在虚假中疲bèi不堪。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矫(jiǎo) 怩(niē) 恪(kè) 彬(bīnɡ)
B.矫(jiāo) 怩(niē) 恪(ɡè) 彬(bīnɡ)
C.矫(jiāo) 怩(ní) 恪(ɡè) 彬(bīn)
D.矫(jiǎo) 怩(ní) 恪(kè) 彬(bīn)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①mò 不关心 ②fù 诸实践 ③疲bèi 不堪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古人讲究称呼的使用,对自己用谦称,对别人用尊称,两种称呼不能随心所欲。
B.几代“治沙人”面对重重困难,团结一致,随机应变,把千年沙漠变成了绿洲。
C.自媒体时代,一些人通过博眼球的标题自吹自擂,我们要抵制这种现象。
D.自古以来,墨客骚人大多与竹结缘。时至今日,也有不少附庸风雅之辈,喜欢往竹林品茗小聚,唯恐他人看低自己的品味。
3.下列语段的画线句中,有语病的一处是( )
①教养的本质是对人的关怀。因为关怀,②我们才能注意并准确地把握交往尺度,给别人留下必要的私人空间;③我们才会克服种种不便,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公德;④我们才会注意处处使用礼貌用语,努力营造文雅平和的氛围。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凡事感激,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意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提升了你的智慧。
B.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温暖的问候,就像往别人身上洒香水,自己也会沾到两三滴。
C.《颜氏家训》在中国广为人知,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
D.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
5.古诗文默写。
(1)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 ,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3)晨起动征铎, 。(温庭筠《商山早行》)
(4)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借“ , ” 坦陈心志,表示自己不辞衰老,不惜残年,也要坚贞为国的心志。
(5)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运用有特征性的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诗句是: , 。
(6)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描绘诗人刚上路所见的景物的诗句是: , 。
(一)阅读《论教养》第十五段至第十八段,完成题目。
6.请简要梳理本部分作者的论证思路。
7.第十七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怎样的作用?
8.列举生活中有失教养的事例,结合文章内容,提出改正建议。
(二)阅读《虽有嘉肴》,完成题目。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知其旨也( )
(2)教然后知困( )
(3)然后能自强也( )
(4)其此之谓乎( )
10.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分一处)
(1)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2)其 此 之 谓 乎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12.读了这篇短文,结合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能力拓展
教养真的不是你读过多少书
毕淑敏
①什么叫教养呢?辞典上说是“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但我更愿意理解为“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
②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依然是没有教养的。就像一个人可以不停地吃东西,但他的肠胃不吸收,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骨瘦如柴,不过这话似乎不能反过来说——一个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他却能够很有教养。
③教养不是天生的。一个小孩子如果没有人教给他良好的习惯和有关的知识,他必定是愚昧和粗浅的。当然,这个“教”是广义的,除了指学校教育,也包括家长的言传身教和环境的耳濡目染。
④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你说你有钱不成,得拿出一个资产证明。教养的证据不是你读过多少书,家庭背景如何显赫,也不是你通晓多少礼节规范,能够熟练使用刀叉,会穿晚礼服……
⑤这些仅仅是一些表面的气泡,最关键的证据可能有如下若干。
⑥热爱大自然。把它列为有教养的证据之首,是因为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这也许怪不得他,因为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是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微薄的。没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人除了显得蒙昧和狭隘以外,注定也是盲目傲慢的。之所以从小就教育孩子要爱护花草,正是这种伟大感悟的最基本的训练。若是看到一个成人野蛮地攀折林木,通常人们就会毫不迟疑地评判道:这个人太没有教养了。可见教养和绿色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懂得与自然协调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推而广之,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
⑦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能够自如地运用公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和同他人交流,并能妥帖地付诸文字。我所说的公共语言,是指大家——从普通民众到知识分子都能理解的清洁和明亮的语言,而不是某种狭窄的土语、俚语或者某特定情境下的专业语言。这个要求并非画蛇添足,在这个千帆竞发的时代,太多的人,只会说他那个行业的内部语言,只会说机器仪器能听懂的语言,却不懂得和人亲密地交流。那些虽然拥有一技之长,但无法精彩地运用公共语言这种神圣的媒介,来沟通和解读自我心灵的人,难以算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⑧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我们作为人类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当然,教养并不能使每个人都像历史学家那样博古通今,但是教养却能使一个有思考爱好的人,知晓我们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教养通过历史,使我们不单活在此时此刻,也活在从前和以后,如同生活在一条奔腾的大河里,知道泉眼和海洋的方向。
⑨一个有教养的人,除了眼前的事物和得失以外,他还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远大的目标。教养把人的注意力拓展了,变得宏大和光明。每一个个体都有沉没在黑暗峡谷的时刻,当你在跋涉和攀缘中伤痕累累,但因为你具有教养,确知时间是流动的,明了暂时与永久。相信在遥远的地方,定有峡谷的出口,那里有瀑布在轰鸣。
⑩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够身体力行,但他们懂得爱戴和歌颂。人不是不可以怯懦和懒惰,但他不能把这些陋习伪装成高风亮节,不能出于自己做不到高尚,就诋毁所有做到了这些的人是伪善。你可以跪在泥里,但你不可以把污泥抹上整个世界的胸膛,并因此煞有介事地说到处都是污垢。
教养是不可一蹴而就的,教养是细水长流的,教养是可以遗失也可以捡拾起来的。教养也具有某种坚定的流传和既定的轨道性。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在某种程度上。教养不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教养必须要有酵母,在潜移默化和条件反射的共同烘烤下,假以足够的时日,才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光片子。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在的健硕,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4.请简析第⑦段的论证思路。
15.结合语境,简析第 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论证作用。
16.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懂得与自然协调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推而广之,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
17.1978年以后,艾青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结合《艾青诗选》,说说他这一时期诗歌有怎样的特点。请从表现形式、情感和风格等方面简要概括。
18.班级举行“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主题班会,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1)【观点论辩】老师给同学们播放了网上的一个视频:地铁上一个男乘客不顾劝告,在车厢内肆意剥起大蒜来,蒜皮洒了一地。一名穿校服的小女孩看到后,蹲下,把蒜皮都收在手里,拿出车厢。
同学们观看视频后,展开了“做一个有教养的人”的热烈讨论。请围绕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写出观点、理由和结论。(80字以内)
(2)【对联续写】下面是这次活动的对联,请选一则补充完整。
①上联:道德秤称出人心轻重
下联:文明尺量得
②上联: 和为贵
下联:为人处世谦受尊
19.班级拟开展“说教养”主题演讲活动,请参考下列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写一篇演讲稿。200字左右。
材料一:教养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有教养的人必具有良好的外在行为和美好的道德品质。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
材料二:待人要谦虚,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傅雷)
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俄罗斯)利哈乔夫]
材料三:周总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与身边服务人员一一握手道谢。
李鸿章出使俄国,在公开场合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颜面尽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