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岳阳楼记
考点一对一
虚词“之”的用法
典题示例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鹏之徙于南冥也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行天下之大道
C.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已而之细柳军
D.久之,目似瞑 何陋之有
【答案】A
【解析】A.两句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B.代词,代指学问和事业/结构助词,的。C.指示代词,这样/动词,到,往。D.助词,补足音节/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指点迷津
“之”字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虚词,常见的用法有以下几种:
(1)代词。可以指代人、事、物。
(2)结构助词。常见的有三种用法:①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③宾语前置的标志。
(3)语气助词。补足音节,不译。
(4)动词。到,往。
小试身手
本课第4题。
@基础夯实
1.阅读下面的语段,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站在岳阳楼上,俯瞰洞庭湖。阴风怒号时,湖面浊(zhú)浪排空,浩浩汤(dànɡ)汤,如千军万马奔腾。天晴时则一碧万顷,波光潋滟。薄(báo)暮冥冥之际,不禁思绪万千。嗟夫(fú)!古之贤能多遭谗言所害,志不得伸,抱负成空。可这湖光山色始终未改,默默见证着历史的兴衰,令人叹息。
A.浊(zhú)浪 B.浩浩汤(dànɡ)汤
C.薄(báo)暮 D.嗟夫(f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增其旧制 制:规模
B.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托
C.前人之述备矣 备:详尽
D.沙鸥翔集 集:聚集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百废具兴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便要还家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或异二者之为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前人之述备矣
5.下列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A.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B.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C.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古诗文默写。
(1)因思杜陵梦, 。(温庭筠《商山早行》)
(2)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 , ”两句在“有”与“无”的对比中,抒发了深沉的思念之情,也蕴含着诗人无限的人生感慨。
(3)《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当任巴陵郡太守政绩显著的句子是: , 。
(4)挫折与磨难改变不了仁人志士的信念,《岳阳楼记》中“ , ”正是范仲淹的拳拳心语。
(5)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既有成功,也有失败。在成功与失败面前,我们应该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 , ”,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
(6)《岳阳楼记》中体现范仲淹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 。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题目。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予观夫巴陵胜状( )
(2)心旷神怡(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微斯人,吾谁与归?
9.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已成为封建时代士大夫的信条,贬官在外的范仲淹本可以独善其身,可他却仍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勉励自己和朋友。你是怎样看待范仲淹的政治情怀的?谈谈你的看法。
@能力拓展
【甲】
《岳阳楼记》(第二段略)
【乙】
又前,鲤鱼石;又前,白龙池。共十五里,一茅出涧边,为松谷庵旧基。再五里,循溪东西行,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山寒稽雪①,至是始芳。抵青龙潭,潭水深碧,更会两溪,比白龙潭势既雄壮,而大石磊落②,奔流乱注,远近群峰环拱,亦佳境也。
(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改)
【注释】①稽雪:这里指积雪。②磊落:众多而错杂的样子。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茅出涧边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B.为松谷庵旧基 不足为外人道也
C.循溪东西行 斗折蛇行
D.至是始芳 斯是陋室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
(2)抵青龙潭,潭水深碧,更会两溪。
1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再 循 溪 下 溪 边 香 气 袭 人 则 一 梅 亭 亭 正 发
13.请依据选文内容,完成填空。
【甲】文用“衔远山,吞长江”写尽洞庭湖的大观胜览,用“ , ”极写水波壮阔。【乙】文用“ ”和“ ”写出青龙潭的水势特点。(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14.下面各项中,哪一首诗在情感上与《我爱这土地》不同?请根据你对《艾青诗选》的阅读体验,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A.《北方》
B.《鱼化石》
C.《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15.某学校在岳阳楼前举行“弘扬岳阳精神”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一起完成下面小题。
(1)岳阳楼有一副名联,由“万家忧乐到心头”(A),“四面湖山归眼底”(B)构成。请根据对联的格律要求,判断上联和下联分别是哪一句(填字母),并说说理由。
上联:
下联:
理由:
(2)下面是学生会宣传部长邀请平江起义纪念馆负责人的通话记录,画线部分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李馆长,您好!A.我们学校准备举行弘扬“岳阳精神”的主题活动,B.平江革命先辈为国家为民族献身的革命精神光照千秋,C.想邀请您来现场为我们讲一讲平江起义中涌现的革命故事,D.请您珍惜机会,务必参加。
(3)学完《岳阳楼记》后,老师要求同学们对贬谪文学进行研究,并给出了一段有关贬谪文学的论述的开头,要求为其补充论据和结尾。某同学不知如何着手,请你帮帮他。(不少于150字)
贬谪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许多文人士大夫的贬谪文学作品,往往更能彰显出他们高洁的情操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知识小卡片
(1)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清朝灭亡之后,我国采用公元纪年,年号即行废止。《岳阳楼记》“庆历四年”中的“庆历(1041-1048)”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庆历四年”即公元1044年。
(2)古代官职变动术语,如“迁”是调动官职;“左迁”是降职远调,“擢”是提升、提拔,“谪”是贬官或流放,“罢”是罢免、停职,“免”是免除官职,“黜”指废黜、贬退,也用于指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
(3)迁客骚人,指降职远调的官员和失意的诗人。迁客,指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后泛指文人。
1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庆历四年”是年号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开始于汉武帝,终于清朝。
B.谪,指封建王朝官吏被贬官或远调,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即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做知州。
C.骚人,指诗人。因战国时屈原被放逐作《离骚》,后世称诗人为“骚人”。
D.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存世,“文正”是作者范仲淹的号。11 岳阳楼记
考点一对一
虚词“之”的用法
典题示例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鹏之徙于南冥也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行天下之大道
C.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已而之细柳军
D.久之,目似瞑 何陋之有
【答案】A
【解析】A.两句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B.代词,代指学问和事业/结构助词,的。C.指示代词,这样/动词,到,往。D.助词,补足音节/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指点迷津
“之”字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虚词,常见的用法有以下几种:
(1)代词。可以指代人、事、物。
(2)结构助词。常见的有三种用法:①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③宾语前置的标志。
(3)语气助词。补足音节,不译。
(4)动词。到,往。
小试身手
本课第4题。
@基础夯实
1.阅读下面的语段,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D )
站在岳阳楼上,俯瞰洞庭湖。阴风怒号时,湖面浊(zhú)浪排空,浩浩汤(dànɡ)汤,如千军万马奔腾。天晴时则一碧万顷,波光潋滟。薄(báo)暮冥冥之际,不禁思绪万千。嗟夫(fú)!古之贤能多遭谗言所害,志不得伸,抱负成空。可这湖光山色始终未改,默默见证着历史的兴衰,令人叹息。
A.浊(zhú)浪 B.浩浩汤(dànɡ)汤
C.薄(báo)暮 D.嗟夫(fú)
【解析】A.“浊”应读“zhuó”。B.“汤”应读“shānɡ”。C.“薄”应读“bó”。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增其旧制 制:规模
B.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托
C.前人之述备矣 备:详尽
D.沙鸥翔集 集:聚集
【解析】D.集:停息。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C )
A.百废具兴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便要还家
【解析】A.具,同“俱”,都。B.属,同“嘱”,嘱托。D.要,同“邀”,邀请。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例句:或异二者之为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前人之述备矣
【解析】例句与D项中的“之”均为助词,可译为“的”。A.代词,指重修岳阳楼一事。B.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C.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5.下列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C )
A.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B.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C.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解析】“朝晖夕阴”是并列结构,“气象万千”是主谓结构,上下句结构不同,所以不是对偶。故选C。
6.古诗文默写。
(1)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
(2)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 有弟皆分散 , 无家问死生 ”两句在“有”与“无”的对比中,抒发了深沉的思念之情,也蕴含着诗人无限的人生感慨。
(3)《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当任巴陵郡太守政绩显著的句子是: 政通人和 , 百废具兴 。
(4)挫折与磨难改变不了仁人志士的信念,《岳阳楼记》中“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正是范仲淹的拳拳心语。
(5)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既有成功,也有失败。在成功与失败面前,我们应该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 不以物喜 , 不以己悲 ”,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
(6)《岳阳楼记》中体现范仲淹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题目。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予观夫巴陵胜状( 美好 )
(2)心旷神怡( 开阔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君主担忧。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9.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已成为封建时代士大夫的信条,贬官在外的范仲淹本可以独善其身,可他却仍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勉励自己和朋友。你是怎样看待范仲淹的政治情怀的?谈谈你的看法。
①我认为范仲淹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②这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言之有理即可)
@能力拓展
【甲】
《岳阳楼记》(第二段略)
【乙】
又前,鲤鱼石;又前,白龙池。共十五里,一茅出涧边,为松谷庵旧基。再五里,循溪东西行,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山寒稽雪①,至是始芳。抵青龙潭,潭水深碧,更会两溪,比白龙潭势既雄壮,而大石磊落②,奔流乱注,远近群峰环拱,亦佳境也。
(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改)
【注释】①稽雪:这里指积雪。②磊落:众多而错杂的样子。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一茅出涧边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B.为松谷庵旧基 不足为外人道也
C.循溪东西行 斗折蛇行
D.至是始芳 斯是陋室
【解析】A.动词,出现/动词作状语,在国外。B.动词,是/介词,对。C.都是动词,走。D.代词,这/动词,表示判断。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
又渡过五条溪水,就到达松谷庵了。
(2)抵青龙潭,潭水深碧,更会两溪。
抵达青龙潭,潭水深得碧绿,又汇合了两条溪水。
1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再 循 溪 下 / 溪 边 香 气 袭 人 / 则 一 梅 亭 亭 正 发
【解析】句子大意:再顺着溪水往下走,溪边香气袭人,有一棵亭亭玉立的梅树正在开花。据此断句即可。
13.请依据选文内容,完成填空。
【甲】文用“衔远山,吞长江”写尽洞庭湖的大观胜览,用“ 浩浩汤汤 , 横无际涯 ”极写水波壮阔。【乙】文用“ 比白龙潭势既雄壮 ”和“ 奔流乱注 ”写出青龙潭的水势特点。(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乙文参考译文】
又前行,到鲤鱼石;再往前行,是白龙池。总计十五里路,一座茅庐出现在涧水边,这是松谷庵的旧址。再走五里路,顺着溪水边向东西方向走,又渡过五条溪水,就到达松谷庵了。再顺着溪水往下走,溪边香气袭人,有一棵亭亭玉立的梅树正在开花,山谷严寒积雪,到了这里才闻见花香。抵达青龙潭,潭水深得碧绿,又汇合了两条溪水,比之白龙潭,气势既雄壮,又有众多错杂的大石,奔流的溪水(向潭中)乱注,远处近处的群峰环围着,也是一处优美的景观。
14.下面各项中,哪一首诗在情感上与《我爱这土地》不同?请根据你对《艾青诗选》的阅读体验,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A.《北方》
B.《鱼化石》
C.《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选B。理由:因为《北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和《我爱这土地》都是抒发深沉的爱国情,《鱼化石》是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15.某学校在岳阳楼前举行“弘扬岳阳精神”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一起完成下面小题。
(1)岳阳楼有一副名联,由“万家忧乐到心头”(A),“四面湖山归眼底”(B)构成。请根据对联的格律要求,判断上联和下联分别是哪一句(填字母),并说说理由。
上联: B
下联: A
理由: “四面湖山归眼底”的尾字为仄声,是上联;“万家忧乐到心头”的尾字为平声,是下联。
(2)下面是学生会宣传部长邀请平江起义纪念馆负责人的通话记录,画线部分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D )
李馆长,您好!A.我们学校准备举行弘扬“岳阳精神”的主题活动,B.平江革命先辈为国家为民族献身的革命精神光照千秋,C.想邀请您来现场为我们讲一讲平江起义中涌现的革命故事,D.请您珍惜机会,务必参加。
【解析】邀请别人参加活动,表达要客气,不能用“珍惜”“务必”。
(3)学完《岳阳楼记》后,老师要求同学们对贬谪文学进行研究,并给出了一段有关贬谪文学的论述的开头,要求为其补充论据和结尾。某同学不知如何着手,请你帮帮他。(不少于150字)
贬谪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许多文人士大夫的贬谪文学作品,往往更能彰显出他们高洁的情操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示例:刘禹锡仕途坎坷,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哲思;欧阳修一再被贬,却有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苏东坡被贬,则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知识小卡片
(1)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清朝灭亡之后,我国采用公元纪年,年号即行废止。《岳阳楼记》“庆历四年”中的“庆历(1041-1048)”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庆历四年”即公元1044年。
(2)古代官职变动术语,如“迁”是调动官职;“左迁”是降职远调,“擢”是提升、提拔,“谪”是贬官或流放,“罢”是罢免、停职,“免”是免除官职,“黜”指废黜、贬退,也用于指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
(3)迁客骚人,指降职远调的官员和失意的诗人。迁客,指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后泛指文人。
1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
A.“庆历四年”是年号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开始于汉武帝,终于清朝。
B.谪,指封建王朝官吏被贬官或远调,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即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做知州。
C.骚人,指诗人。因战国时屈原被放逐作《离骚》,后世称诗人为“骚人”。
D.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存世,“文正”是作者范仲淹的号。
【解析】D.“文正”是范仲淹的谥号。谥号指去世之后的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