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诗词三首 同步练习(学生版+答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4 诗词三首 同步练习(学生版+答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1 16:32:29

文档简介

14 诗词三首
考点一对一
古代诗歌中的用典
典题示例
《行路难》(其一)中诗人借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表达了渴望自己能像姜尚和伊尹一样被任用,实现“济苍生”愿望的情感。②写出了诗人内心的不甘,仍对从政有所期待。③表现了诗人既愤懑于现实,又寄希望于未来的复杂心情。
指点迷津
用典,即在诗词中引用历史事件、经史或诗词中的语句及神话传说,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意见。它是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说明事理、抒发感情的修辞手法。
例如,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就是引用了《玉树后庭花》之典。《玉树后庭花》是陈后主所作的靡靡之音。这两句诗表面看是批评商女,实际上是讽刺晚唐官僚贵族沉湎于声色歌舞,成为千古名句。
解答这一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典故的意思,再分析诗人借用典故的用意。
小试身手
本课第3题、第8(1)题。
@基础夯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樽(zūn) 侧畔(bàn) 烂柯人(kē) 朱阁(ɡé)
B.投箸(zhù) 暂凭(zhàn) 宫阙(què) 婵娟(chán)
C.玉宇(yǔ) 歧路(qí) 沧海(cānɡ) 琼楼(qiónɡ)
D.凄凉(qī) 茫然(mánɡ) 绮户(yǐ) 长精神(zhǎn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樽清酒斗十千 樽:盛酒的器具
长风破浪会有时 会:一定、必然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答谢
暂凭杯酒长精神 长:增长、振作
C.把酒问青天 把:执、持
何事长向别时圆 长:常常
D.高处不胜寒 胜:忍受、禁受
直挂云帆济沧海 济:救济、周济
3.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怀旧空吟闻笛赋 B.到乡翻似烂柯人
C.沉舟侧畔千帆过 D.忽复乘舟梦日边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B.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一门父子三词客”指的是苏东坡、苏轼、苏辙。
C.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
D.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行路难》《将进酒》等。
6.古诗文默写。
(1) ,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2)中华诗文里,说不完的家国初心,写不尽的使命担当。观洞庭晚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 , ”一语道破为官真谛;朝奏夕贬的韩愈,面对困顿前路,仍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 , ”两句表赤胆忠心。
(3)《湖心亭看雪》中“ , , ”三句,写出了冰花皎洁、白汽弥漫,天空、云层、远山、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雪景。
(4)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所发表的演讲中引用“ , ”[李白《行路难》(其一)],寄寓中俄关系将继续破浪前行。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作者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发出了“ , ”的感慨,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6)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既富有哲理又能体现作者豁达胸襟的句子是: , , 。
7.阅读李白《行路难》(其一),完成题目。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
(2)请从体裁、题材、语言风格、表现手法、思想情感、人生态度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具体谈谈本诗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异同。
8.阅读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题目。
(1)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回应白居易所赠之诗,着重抒写在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
B.颔联运用典故,既表现了世态的变迁,又表达出生疏怅惘之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D.全诗情感起伏跌宕,整体基调是悲凉的,是一首优秀的酬赠诗。
(2)请说说尾联的意思并简析其作用。
9.阅读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题目。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是咏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词前小序起交代写作时间、缘由等的作用。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达了忧伤难过的感情、消极避世的思想。
C.全词紧扣“月”字来写,情感多次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
D.词作表达了作者苏轼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也表达出了普天之下所有人的心愿。
(2)李玉同学准备将词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作为毕业赠言送给同桌的刘梅,你觉得是否合适?请说说理由。
@能力拓展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1)这两首诗都提到的“乐天”是谁?【乙】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可用甲诗中的哪个词语来概括?
(2)元稹、刘禹锡与“乐天”友情极深,他们都曾受到权贵打击,被迫离京。结合【甲】【乙】两诗,分析元稹与刘禹锡在面对挫折时有什么不同的人生态度。
11.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菩萨蛮·登云中①清朔楼
[清]朱彝尊
夕阳一半樽前落,月明又上阑干②角。边马尽归心,乡思深不深?
小楼家万里,也有愁人倚。望断尺书传,雁飞秋满天。
【注释】①云中:今山西省大同市。②阑干:栏杆。
(1)阅读诗词要注意积累意象,下列诗句借“月”抒发的情感与本词不同的一项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B.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D.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2)赏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2.徐志摩“完全诗意的信仰”,让他最终等到了彩虹;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信仰,使他成了文化斗士。信仰,是人永恒的精神支柱。请结合名著《艾青诗选》相关内容,具体说说你从作品中读出了作家或人物怎样的信仰。
13.为了让同学们感受诗歌魅力,班上将要编辑一本诗集,请你参与以下活动。
(1)为了激发同学们收集诗歌的热情,老师请班长为诗集写了一则小序。序号①至⑥的内容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
①古典诗词朗朗上口,字字珠玑,意境优美,思想深刻。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③一千两百多年前的诗句,今天读来,依然让人血脉偾张。④诗人如椽巨笔下喷涌而出的跌宕起伏的情感,让我们体会震古烁今的气势与力量,接受传统诗歌的熏陶与润泽。⑤这就是中国古诗词的魄力。⑥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展开一场诗词之旅,重温那些历久弥新的经典诗句。
(2)班上几位同学想合作编辑一本诗集,初步拟定了目录,邀请你为诗集取名。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诗集名称的一项是(   )
目 录
《送元二使安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芙蓉楼送辛渐》
……
A.杨柳依依 B.鸿雁传书 C.畅叙离情 D.弦思华年
知识小卡片
  (1)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又称团圆节,与此节日相关的传说有“嫦娥奔月”。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2)婵娟。原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后来因为人们把美女比作月亮,所以月亮就有了“婵娟”这个别称。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有词句为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里的“婵娟”便指月亮。
(3)古人的字、号。古代同一个人在他的姓名之外,往往又有字、号,有时还不止一个号,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称呼。如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字,只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就是说男子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名、字是由尊长代取,而号则不同,号初为自取,称自号;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
14.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千里共婵娟”里的“婵娟”指月亮。月亮的别称还有玉兔、嫦娥、金乌和曦和等。
B.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中秋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一般认为该节日与纪念屈原有关。
C.古代文人在名之外,一般都有字、号,如刘禹锡字乐天,号易安居士;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等等。
D.“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此中的“竹”增加了景物层次,清新雅致、安闲淡泊。竹还有正直、奋进、虚怀等象征意义,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14 诗词三首
考点一对一
古代诗歌中的用典
典题示例
《行路难》(其一)中诗人借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表达了渴望自己能像姜尚和伊尹一样被任用,实现“济苍生”愿望的情感。②写出了诗人内心的不甘,仍对从政有所期待。③表现了诗人既愤懑于现实,又寄希望于未来的复杂心情。
指点迷津
用典,即在诗词中引用历史事件、经史或诗词中的语句及神话传说,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意见。它是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说明事理、抒发感情的修辞手法。
例如,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就是引用了《玉树后庭花》之典。《玉树后庭花》是陈后主所作的靡靡之音。这两句诗表面看是批评商女,实际上是讽刺晚唐官僚贵族沉湎于声色歌舞,成为千古名句。
解答这一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典故的意思,再分析诗人借用典故的用意。
小试身手
本课第3题、第8(1)题。
@基础夯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金樽(zūn) 侧畔(bàn) 烂柯人(kē) 朱阁(ɡé)
B.投箸(zhù) 暂凭(zhàn) 宫阙(què) 婵娟(chán)
C.玉宇(yǔ) 歧路(qí) 沧海(cānɡ) 琼楼(qiónɡ)
D.凄凉(qī) 茫然(mánɡ) 绮户(yǐ) 长精神(zhǎnɡ)
【解析】A.“畔”应读“pàn”。B.“暂”应读“zàn”。D.“绮”应读“qǐ”。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金樽清酒斗十千 樽:盛酒的器具
长风破浪会有时 会:一定、必然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答谢
暂凭杯酒长精神 长:增长、振作
C.把酒问青天 把:执、持
何事长向别时圆 长:常常
D.高处不胜寒 胜:忍受、禁受
直挂云帆济沧海 济:救济、周济
【解析】D.济:渡。
3.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C )
A.怀旧空吟闻笛赋 B.到乡翻似烂柯人
C.沉舟侧畔千帆过 D.忽复乘舟梦日边
【解析】A.引用晋人向秀《思旧赋》的典故。B.引用王质观棋,局终发现手柄已烂的典故。C.无典故。D.引用伊尹梦见自己经过日月之旁的典故。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C )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B.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解析】C.正确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一门父子三词客”指的是苏东坡、苏轼、苏辙。
C.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
D.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行路难》《将进酒》等。
【解析】B.“一门父子三词客”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
6.古诗文默写。
(1)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2)中华诗文里,说不完的家国初心,写不尽的使命担当。观洞庭晚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一语道破为官真谛;朝奏夕贬的韩愈,面对困顿前路,仍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 欲为圣明除弊事 , 肯将衰朽惜残年 ”两句表赤胆忠心。
(3)《湖心亭看雪》中“ 雾凇沆砀 , 天与云与山与水 , 上下一白 ”三句,写出了冰花皎洁、白汽弥漫,天空、云层、远山、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雪景。
(4)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所发表的演讲中引用“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寄寓中俄关系将继续破浪前行。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作者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发出了“ 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 ”的感慨,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6)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既富有哲理又能体现作者豁达胸襟的句子是: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
7.阅读李白《行路难》(其一),完成题目。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
 表达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2)请从体裁、题材、语言风格、表现手法、思想情感、人生态度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具体谈谈本诗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异同。
 相同点:①体裁相同,都是古体诗,诗句字数不一;语言风格相同,都慷慨悲凉,大气磅礴。②思想情感相同,都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命途艰难、怀才不遇的愤慨和郁闷。不同点:①人生态度不同,李诗洒脱、积极;而陈诗沉郁、悲观。②表现手法不同,李诗主要运用了典故和比喻手法;而陈诗主要运用借景抒情手法。③题材不同,李诗注重个人悲欢,侧重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而陈诗跳出个人的局限,包含了人类对时空的哲学感悟。(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异同即可) 
8.阅读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题目。
(1)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首联回应白居易所赠之诗,着重抒写在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
B.颔联运用典故,既表现了世态的变迁,又表达出生疏怅惘之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D.全诗情感起伏跌宕,整体基调是悲凉的,是一首优秀的酬赠诗。
【解析】诗人首先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恍若隔世。接着,千帆竞发,万木争春尽显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所以“整体基调是悲凉的”理解有误。故选D。
(2)请说说尾联的意思并简析其作用。
 意思: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作用:①此句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扣住诗题;②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意,也表达了共勉之意;③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9.阅读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题目。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本词是咏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词前小序起交代写作时间、缘由等的作用。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达了忧伤难过的感情、消极避世的思想。
C.全词紧扣“月”字来写,情感多次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
D.词作表达了作者苏轼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也表达出了普天之下所有人的心愿。
【解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是人生本就有悲欢离合,月儿常有阴晴圆缺,(想要人团圆时月亮正好也圆满)这样的好事自古就难以两全。诗人由月有阴晴圆缺的自然现象领悟到人生不可能十全十美、事事顺意的道理,启示我们要豁达乐观地面对人生的苦难,带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励。故选B。
(2)李玉同学准备将词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作为毕业赠言送给同桌的刘梅,你觉得是否合适?请说说理由。
 ①合适。②词句的寓意是“希望你我二人平安健康,即使远隔千里,也能年年一起欣赏明月”,同时也表达了思念和祝愿。 
@能力拓展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1)这两首诗都提到的“乐天”是谁?【乙】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可用甲诗中的哪个词语来概括?
 ①白居易。②凄凉。 
(2)元稹、刘禹锡与“乐天”友情极深,他们都曾受到权贵打击,被迫离京。结合【甲】【乙】两诗,分析元稹与刘禹锡在面对挫折时有什么不同的人生态度。
 ①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规律,表明自己对前途的信心。②元稹:用简练生动的语言,通过对“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等一系列凄凉景象的描写和气氛的烘托,表明自己感到前途凄凉的心境。 
11.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菩萨蛮·登云中①清朔楼
[清]朱彝尊
夕阳一半樽前落,月明又上阑干②角。边马尽归心,乡思深不深?
小楼家万里,也有愁人倚。望断尺书传,雁飞秋满天。
【注释】①云中:今山西省大同市。②阑干:栏杆。
(1)阅读诗词要注意积累意象,下列诗句借“月”抒发的情感与本词不同的一项是( D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B.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D.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解析】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与本词一样,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借“月”来寄托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与本词相同。B.“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主要描绘了早行的凄清景象,通过“月”来抒发思乡之情,与本词相同。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同样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渴望明月能照亮自己归家的路途,与本词相同。D.“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蕴含了诗人对家乡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怀念之情,并非直接抒发思乡之情,与本词不相同。故选D。
(2)赏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望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描绘了词人盼望家书的急切与无奈。②“雁飞秋满天”一句营造出凄凉而辽远的氛围,衬托了词人的孤独之感。③整句情景交融,深切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2.徐志摩“完全诗意的信仰”,让他最终等到了彩虹;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信仰,使他成了文化斗士。信仰,是人永恒的精神支柱。请结合名著《艾青诗选》相关内容,具体说说你从作品中读出了作家或人物怎样的信仰。
 示例:我读出艾青的信仰是对祖国的热爱。例如,在《我爱这土地》中,用“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隐喻“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用“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隐喻“人民的悲愤、激怒”;用“温柔的黎明”隐喻“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将自 
 己拟想成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写出了国难当头,诗人甘愿献身,表达出对祖国的深沉的爱。 
13.为了让同学们感受诗歌魅力,班上将要编辑一本诗集,请你参与以下活动。
(1)为了激发同学们收集诗歌的热情,老师请班长为诗集写了一则小序。序号①至⑥的内容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
①古典诗词朗朗上口,字字珠玑,意境优美,思想深刻。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③一千两百多年前的诗句,今天读来,依然让人血脉偾张。④诗人如椽巨笔下喷涌而出的跌宕起伏的情感,让我们体会震古烁今的气势与力量,接受传统诗歌的熏陶与润泽。⑤这就是中国古诗词的魄力。⑥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展开一场诗词之旅,重温那些历久弥新的经典诗句。
 第②句,句号应放在引号内,改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第⑤句,用词不当,把“魄力”改为“魅力”。 
(2)班上几位同学想合作编辑一本诗集,初步拟定了目录,邀请你为诗集取名。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诗集名称的一项是( D )
目 录
《送元二使安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芙蓉楼送辛渐》
……
A.杨柳依依 B.鸿雁传书 C.畅叙离情 D.弦思华年
【解析】《送元二使安西》等几首诗歌共同的主题是“送”,都是送别诗。A.“杨柳依依”,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的深情,反衬了诗人的离情别绪。适合作为诗集的名称。B.“鸿雁传书”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适合作为诗集的名称。C.“畅叙离情”直接表达了离情别意。适合作为诗集的名称。D.“弦思华年”出自李商隐的诗句“一弦一柱思华年”,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表达了对易逝年华的追忆。不适合作为诗集的名称。故选D。
知识小卡片
  (1)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又称团圆节,与此节日相关的传说有“嫦娥奔月”。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2)婵娟。原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后来因为人们把美女比作月亮,所以月亮就有了“婵娟”这个别称。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有词句为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里的“婵娟”便指月亮。
(3)古人的字、号。古代同一个人在他的姓名之外,往往又有字、号,有时还不止一个号,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称呼。如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字,只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就是说男子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名、字是由尊长代取,而号则不同,号初为自取,称自号;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
14.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D )
A.“千里共婵娟”里的“婵娟”指月亮。月亮的别称还有玉兔、嫦娥、金乌和曦和等。
B.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中秋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一般认为该节日与纪念屈原有关。
C.古代文人在名之外,一般都有字、号,如刘禹锡字乐天,号易安居士;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等等。
D.“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此中的“竹”增加了景物层次,清新雅致、安闲淡泊。竹还有正直、奋进、虚怀等象征意义,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
【解析】A.“金乌”“曦和”均是太阳的别称。B.与纪念屈原有关的节日是端午节。C.刘禹锡字梦得,“乐天”是白居易的字,“易安居士”是李清照的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