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怀疑与学问 同步练习(学生版+答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9 怀疑与学问 同步练习(学生版+答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1 21:26:36

文档简介

19 怀疑与学问
考点一对一
分论点的概括
典题示例
《敬业与乐业》中作者在文章前面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后,又提出了哪些分论点?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答案】①分论点一:论有业之必要;②分论点二:论敬业的重要性;③分论点三:要乐业。
指点迷津
如何准确概括文章的分论点?
一是从不同角度入手。分论点是从不同角度对中心论点进行补充与证明的,可以通过研读文本中相近或相反的论证,提炼分论点。
二是从段落关系入手。分论点之间往往是并列关系,与之相关的段落在层次上也是并列式的,各段落开头或结尾中句意相关、形式相近的中心句,常常就是分论点。
小试身手
本课第9题。
@基础夯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譬如(pì) 步骤(zhòu) 懒惰(duò) 脑筋(jīn)
B.私塾(shú) 大儒(rú) 停滞(zhì) 帝喾(kù)
C.虚妄(wànɡ) 国难(nán) 流俗(sú) 轻信(qīnɡ)
D.折扣(zhé) 盲从(mánɡ) 视察(chá) 承认(chénɡ)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做学问也是这样。
B.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功自破了。
C.学问家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和修正书中学说。
D.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一切学术便会停滞。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    气质。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之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    ,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    。捧起书来吧,你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
A.高雅 淡然 平静 B.高贵 淡泊 平静
C.高贵 淡然 平和 D.高雅 淡泊 平和
4.下列语段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同学们,少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②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的我们,要为实现中国梦而奋力拼搏!③在此向大家发出倡议,请大家努力做到:一,积极志愿活动,为学校、社区贡献;二,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学真学问,长真本领,为未来积蓄力量。④让我们行动起来!不负韶华,强国有我!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5.下面是某学者对他的学生说的一段话,最能准确概括学者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有人说: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A.没有图书馆和实验室不能做学问。
B.有了图书馆和实验室也不能做学问。
C.做学问不仅需要图书馆和实验室更重要的是要有决心。
D.做学问不需要图书馆和实验室。
6.古诗文默写。
(1) ,南极潇湘,迁客骚人,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2)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无题》)
(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醉翁亭记》中与它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5)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 , ”表达诗人期望得到明主赏识的愿望。
(6)秦观在《行香子》中用白描一笔勾勒村庄轮廓,平凡而美丽,并尽显春意之浓的句子是: , 。
(一)阅读《怀疑与学问》全文,完成题目。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引用北宋两位哲学家的名言,提出自己的观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语言精简有力,点明了怀疑与学问的关系。
B.“怀疑精神”指的是对于传说的话,都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这样就不会盲从和迷信,这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C.文章对“怀疑精神”的重要性论述从“消极”和“积极”两个层面展开,充分论证了“怀疑精神”的价值和意义,结构完整,论证严密。
D.文章第六段列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做论据,是为了证明“怀疑精神”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8.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C.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无疑是一个问号。——李四光
D.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9.请分析下面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二)阅读《湖心亭看雪》,完成题目。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余拏一小舟(   )
(2)拥毳衣炉火(   )
(3)雾凇沆砀(   )
(4)惟长堤一痕(   )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先从听觉上描写西湖“人鸟声俱绝”的景象,接着从视觉的角度描写夜晚乘船独往湖心亭所看到的湖中雪景,描绘出一幅水墨湖山夜雪图。
B.“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为下文做伏笔。
C.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D.作者写景之后,笔锋一转,继续写湖心亭的奇遇,“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写对方的惊讶实际就是写自己的惊讶。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13.原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都展现了文人的雅趣,请结合材料分别概括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
【链接材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
【注释】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即黄庭坚。
@能力拓展
逆向思维帮助你走向成功
①《庄子》里有一个故事说,有人有祖传的“不龟手之药”,也就是搽了手不裂的药,这家人靠了这个药方,每年冬天给人家浆纱赚钱。有聪明人花一百金买下这个秘方,献给国君,国君凭借这个药方选择冬天跟敌国打仗,结果大获全胜。这位聪明人被裂地封侯。同样的药方,不同的运用方法,会带来这么不同的结果,关键在于思维方式。这位聪明人运用的思维方式就是逆向思维。
②古希腊有所谓两面神思维,意思也是要看到对立着的两个方面。逆向思维与此有关,正面文章反面看,老子说“正言若反”“美言不信”,思维角度就很奇特,所以我们现在还觉得深刻。逆向思维极其重要,因为逆向思维可以帮助你走向成功。
③逆向思维要求我们摆脱一定的框框条条,换一个思路、换一个角度来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美国西部的一个山谷,发现了一个金矿,淘金者从四面八方闻风而至,最终发财的却是一个摆渡的,因为所有的淘金者都必须渡过一条大河。这位发财者所用的就是一种有别于常人的思维方式,当大多数人都在梦想一夜暴富的时候,他却在踏踏实实地一块钱一块钱地赚。
④对于同一件事情,从相反的方面去思考,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有一位汽车驾驶员开着一辆车要过一座有孔的桥,车上装的货物比较高,顶部再往下一点点就能通过。驾驶员一筹莫展,后面一长溜车也被堵住走不了。大家都很着急,这时候,一个小孩子说:“每只车胎放掉一点气就能通过了。”一句话提醒了大家,一会儿堵塞的车队就恢复了交通。给车胎放气,是顽童调皮的做法,小孩子用这个方法解决了大人解决不了的难题。
⑤逆向思维除了要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尤其要看到人们不太注意的一面外,还要敢于怀疑。古人说:小疑则小得,大疑则大得。苹果熟了往地下掉,不往天上飞,大家都认为很正常,牛顿却在思考为什么,所以,他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成了大科学家。正是因为具有敢于怀疑的精神,牛顿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⑥凡事多从两个方面看看,尤其是多从反面看看,容易看得深一点,看得远一点,从而使我们在生活中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同时,要敢于怀疑,勇于探索,从而使我们获得出人意料的发现。但愿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能运用逆向思维,让逆向思维帮助你走向成功。
14.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15.本文开头从故事写起,有何作用?
16.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7.结合文中的观点,举例谈谈你在生活中是如何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的。
18.《水浒传》第八十二回“梁山泊分金大买市,宋公明全伙受招安”中,作者极力渲染梁山泊招安的热闹欢快的场面,这样写有怎样的用意?
19.学习了《怀疑与学问》后,大家都知道了怀疑的精神是一种可贵的思维品质,也想培养怀疑精神。请你参与以下活动。
(1)【活动一】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做过的具有怀疑精神的一件事。
(2)【活动二】请举出一个古今中外某位名人在某个领域具有怀疑精神的事例。
20.阅读下列两则材料,提炼出论点,并运用材料,写一段议论性文字。200字左右。
材料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至理名言。但也有只读书,不用心思考,不在生活中实践运用,结果一事无成的人。如南朝宋的“硕学”陆澄,年轻时博览群书,写《宋书》时却一字写不出,人称“二脚书橱”。
材料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过去,这句话对我们的学习确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今天,随着快乐教学和成功赏识教育的开展与普及,这话就带有明显的片面性和局限性。“问”是一切做学问的人必经的途径,“学问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思”是读书做学问的基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9 怀疑与学问
考点一对一
分论点的概括
典题示例
《敬业与乐业》中作者在文章前面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后,又提出了哪些分论点?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答案】①分论点一:论有业之必要;②分论点二:论敬业的重要性;③分论点三:要乐业。
指点迷津
如何准确概括文章的分论点?
一是从不同角度入手。分论点是从不同角度对中心论点进行补充与证明的,可以通过研读文本中相近或相反的论证,提炼分论点。
二是从段落关系入手。分论点之间往往是并列关系,与之相关的段落在层次上也是并列式的,各段落开头或结尾中句意相关、形式相近的中心句,常常就是分论点。
小试身手
本课第9题。
@基础夯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C )
A.譬如(pì) 步骤(zhòu) 懒惰(duò) 脑筋(jīn)
B.私塾(shú) 大儒(rú) 停滞(zhì) 帝喾(kù)
C.虚妄(wànɡ) 国难(nán) 流俗(sú) 轻信(qīnɡ)
D.折扣(zhé) 盲从(mánɡ) 视察(chá) 承认(chénɡ)
【解析】C.“难”应读“nàn”。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A.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做学问也是这样。
B.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功自破了。
C.学问家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和修正书中学说。
D.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一切学术便会停滞。
【解析】B.“不功自破”应为“不攻自破”。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    气质。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之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    ,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    。捧起书来吧,你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
A.高雅 淡然 平静 B.高贵 淡泊 平静
C.高贵 淡然 平和 D.高雅 淡泊 平和
【解析】气质有雅俗之别而无贵贱之分,所以第一空填“高雅”恰当;后两空的选择则要注意语意的相对,“奢华”对“淡泊”,“偏激”对“平和”。故选D。
4.下列语段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①同学们,少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②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的我们,要为实现中国梦而奋力拼搏!③在此向大家发出倡议,请大家努力做到:一,积极志愿活动,为学校、社区贡献;二,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学真学问,长真本领,为未来积蓄力量。④让我们行动起来!不负韶华,强国有我!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解析】C. 成分残缺,应改为“积极参加志愿活动,为学校、社区贡献力量”。
5.下面是某学者对他的学生说的一段话,最能准确概括学者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C )
有人说: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A.没有图书馆和实验室不能做学问。
B.有了图书馆和实验室也不能做学问。
C.做学问不仅需要图书馆和实验室更重要的是要有决心。
D.做学问不需要图书馆和实验室。
【解析】可抓住话中要点“你有了决心要研究……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来理解,从中可以看出学者认为有决心才是做学问的关键。
6.古诗文默写。
(1) 然则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2)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醉翁亭记》中与它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 在乎山水之间也 。
(5)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 闲来垂钓碧溪上 ,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表达诗人期望得到明主赏识的愿望。
(6)秦观在《行香子》中用白描一笔勾勒村庄轮廓,平凡而美丽,并尽显春意之浓的句子是: 树绕村庄 , 水满陂塘 。
(一)阅读《怀疑与学问》全文,完成题目。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文章开头引用北宋两位哲学家的名言,提出自己的观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语言精简有力,点明了怀疑与学问的关系。
B.“怀疑精神”指的是对于传说的话,都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这样就不会盲从和迷信,这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C.文章对“怀疑精神”的重要性论述从“消极”和“积极”两个层面展开,充分论证了“怀疑精神”的价值和意义,结构完整,论证严密。
D.文章第六段列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做论据,是为了证明“怀疑精神”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解析】D.选项中“为了证明‘怀疑精神’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错误。文章第六段列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证明“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进一步证明“怀疑精神”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不是“为了证明‘怀疑精神’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8.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C.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无疑是一个问号。——李四光
D.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解析】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阐述的是学习和复习的关系,与“怀疑精神”无关,不能论证“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一观点。
9.请分析下面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内容上:①指出“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并用“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提出第六段的分论点,②层层深入地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二)阅读《湖心亭看雪》,完成题目。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余拏一小舟( 撑(船) )
(2)拥毳衣炉火( 裹、围 )
(3)雾凇沆砀( 白汽弥漫的样子 )
(4)惟长堤一痕( 痕迹 )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C )
A.本文先从听觉上描写西湖“人鸟声俱绝”的景象,接着从视觉的角度描写夜晚乘船独往湖心亭所看到的湖中雪景,描绘出一幅水墨湖山夜雪图。
B.“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为下文做伏笔。
C.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D.作者写景之后,笔锋一转,继续写湖心亭的奇遇,“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写对方的惊讶实际就是写自己的惊讶。
【解析】C.选项中“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错误。这是一种巧妙的侧面描写。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13.原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都展现了文人的雅趣,请结合材料分别概括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
【链接材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
【注释】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即黄庭坚。
 《湖心亭看雪》的雅趣体现在:大雪之夜,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链接材料的“雅趣”体现在:①雪夜聆听竹林里传来的清脆的敲击声,②雪夜坐在昏暗的小屋感受炉火的温暖,③大雪之夜悠闲自得地读书。 
【链接材料参考译文】
晚上下起了大雪,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下雪所阻挡。然而大雪敲击竹子,发出铮铮的声音。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随意看几本书,也是很有趣的。自己叹息每次有想去的地方,总是不行,然而顺流而行,遇阻而止。(正如)鲁直所说“没有一处不可以寄一梦”。
@能力拓展
逆向思维帮助你走向成功
①《庄子》里有一个故事说,有人有祖传的“不龟手之药”,也就是搽了手不裂的药,这家人靠了这个药方,每年冬天给人家浆纱赚钱。有聪明人花一百金买下这个秘方,献给国君,国君凭借这个药方选择冬天跟敌国打仗,结果大获全胜。这位聪明人被裂地封侯。同样的药方,不同的运用方法,会带来这么不同的结果,关键在于思维方式。这位聪明人运用的思维方式就是逆向思维。
②古希腊有所谓两面神思维,意思也是要看到对立着的两个方面。逆向思维与此有关,正面文章反面看,老子说“正言若反”“美言不信”,思维角度就很奇特,所以我们现在还觉得深刻。逆向思维极其重要,因为逆向思维可以帮助你走向成功。
③逆向思维要求我们摆脱一定的框框条条,换一个思路、换一个角度来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美国西部的一个山谷,发现了一个金矿,淘金者从四面八方闻风而至,最终发财的却是一个摆渡的,因为所有的淘金者都必须渡过一条大河。这位发财者所用的就是一种有别于常人的思维方式,当大多数人都在梦想一夜暴富的时候,他却在踏踏实实地一块钱一块钱地赚。
④对于同一件事情,从相反的方面去思考,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有一位汽车驾驶员开着一辆车要过一座有孔的桥,车上装的货物比较高,顶部再往下一点点就能通过。驾驶员一筹莫展,后面一长溜车也被堵住走不了。大家都很着急,这时候,一个小孩子说:“每只车胎放掉一点气就能通过了。”一句话提醒了大家,一会儿堵塞的车队就恢复了交通。给车胎放气,是顽童调皮的做法,小孩子用这个方法解决了大人解决不了的难题。
⑤逆向思维除了要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尤其要看到人们不太注意的一面外,还要敢于怀疑。古人说:小疑则小得,大疑则大得。苹果熟了往地下掉,不往天上飞,大家都认为很正常,牛顿却在思考为什么,所以,他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成了大科学家。正是因为具有敢于怀疑的精神,牛顿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⑥凡事多从两个方面看看,尤其是多从反面看看,容易看得深一点,看得远一点,从而使我们在生活中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同时,要敢于怀疑,勇于探索,从而使我们获得出人意料的发现。但愿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能运用逆向思维,让逆向思维帮助你走向成功。
14.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逆向思维帮助你走向成功。 
15.本文开头从故事写起,有何作用?
 ①引出本文的论述话题“逆向思维”,②作为事实论据论证“逆向思维帮助你走向成功”的中心论点,③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6.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举例论证。作用:①举了牛顿思考苹果为什么往地下掉,后来成为大科学家的例子,②具体有力地论证了“逆向思维要敢于怀疑”的分论点。 
17.结合文中的观点,举例谈谈你在生活中是如何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的。
 答案不唯一;理解“逆向思维”就是换一个角度解决问题,就是学会从事物相反的方面去思考、敢于怀疑,然后联系生活实际作答即可。 
18.《水浒传》第八十二回“梁山泊分金大买市,宋公明全伙受招安”中,作者极力渲染梁山泊招安的热闹欢快的场面,这样写有怎样的用意?
 ①作者极力铺陈渲染招安时的张灯结彩、分金买市,极写了宋江对于招安的“热”,以此反衬朝廷奸臣的“冷”。②极写近日朝见天子的风光体面,反衬日后遭受排斥的凄凉暗淡。 
19.学习了《怀疑与学问》后,大家都知道了怀疑的精神是一种可贵的思维品质,也想培养怀疑精神。请你参与以下活动。
(1)【活动一】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做过的具有怀疑精神的一件事。
 示例:在做一道数学题时,我解出来的答案跟课后所给答案不一致。我怀疑是所给答案错了,同学们都说是我解错了,但经过几遍演算以后,我确定自己没错,最后找到老师,老师进行几遍计算之后告诉我,我没有做错,是所给的答案错了。 
(2)【活动二】请举出一个古今中外某位名人在某个领域具有怀疑精神的事例。
 示例:在哥白尼40岁时,他提出了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改变了人类对自然、自身的看法。当时罗马天主教廷认为他的日心说违反《圣经》,哥白尼仍坚信日心说,并认为日心说与其并无矛盾,他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了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根据“怀疑精神”分析,可举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牛顿质疑毕达哥拉斯定理、李四光质疑大石头的来历等例子) 
20.阅读下列两则材料,提炼出论点,并运用材料,写一段议论性文字。200字左右。
材料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至理名言。但也有只读书,不用心思考,不在生活中实践运用,结果一事无成的人。如南朝宋的“硕学”陆澄,年轻时博览群书,写《宋书》时却一字写不出,人称“二脚书橱”。
材料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过去,这句话对我们的学习确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今天,随着快乐教学和成功赏识教育的开展与普及,这话就带有明显的片面性和局限性。“问”是一切做学问的人必经的途径,“学问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思”是读书做学问的基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