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刘姥姥进大观园
考点一对一
小说细节描写的分析
典题示例
《刘姥姥进大观园》第七段细致描写了不同人物各具情态的笑,请说说作者通过这些人物的“笑”刻画出了他们怎样不同的性格特点。
【答案】①凤姐、鸳鸯的笑而不露,反映出了她们善于计谋,爱耍小手段、捉弄人的性格特点;②探春、史湘云、薛姨妈的笑自然流露,反映出她们率真、爽朗、不受约束的性格特点;③林黛玉的极力控制的笑,反映出她含蓄、有教养而又谨慎的性格特点;④宝玉笑时钻到贾母怀里,反映出他天真、顽皮的性格特点;⑤惜春的笑反映出了她娇气与孩子气的特点。
指点迷津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传读性。
细节描写的作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渲染气氛、创造典型环境、展现人物心理等。
答题模式:小说从……(细节概括)中,可以看出……(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
小试身手
本课第12题。
@基础夯实
1.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在贾府奢华的筵席上,鸳鸯促侠,事先属咐刘姥姥出洋相。刘姥姥拿起沉甸甸的碗著,高声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 众人先是发怔,随即哈哈大笑。林黛玉笑得差了气,伏在桌上直不起身。场面险些失控,多亏贾母笑着出来调停,让大家好好吃饭。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B )
A.筵(yàn) 甸(diàn) 怔(zhēnɡ) 调(diào)
B.筵(yán) 甸(diàn) 怔(zhènɡ) 调(tiáo)
C.筵(yàn) 甸(diān) 怔(zhènɡ) 调(diào)
D.筵(yán) 甸(diān) 怔(zhēnɡ) 调(tiáo)
(2)语段中有四处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① 侠 改为 狭 ② 属 改为 嘱
③ 著 改为 箸 ④ 差 改为 岔
2.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是历史的 和传承。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基因,它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也在 中影响着人们的心灵,塑造着他们的品格和气质。然而,有时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可能会走向极端,产生一种矫揉造作的倾向,这往往表现为过分追求形式和仪式,而 了文化内涵的真正意义。所以对于传统文化,不应只有形式上的复制和模仿,而且要注重内在精神的发扬和传承。只有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传统文化才能真正融入当代社会,为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真正的滋养和启迪,实现真正的传承。
(1)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积淀 不知不觉 忽视 B.沉积 潜移默化 忽视
C.积淀 潜移默化 忽略 D.沉积 不知不觉 忽略
【解析】“积淀”指积累沉淀。“沉淀”指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句中与“历史”搭配,第一空用“积淀”恰当。“不知不觉”指没有觉察到,没有意识到。“潜移默化”指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句中形容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第二空用“潜移默化”恰当。“忽视”指不注意,不重视。“忽略”指没有注意到,疏忽。句中形容有些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走极端,没有注意到文化内涵的真正意义,第三空用“忽略”恰当。故选C。
(2)对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改正,正确的一项( D )
A.不但要有形式上的复制和模仿,而且要注重内在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B.不但要有形式上的复制和模仿,而且要注重内在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C.不应只有形式上的模仿和复制,而且要注重内在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D.不应只有形式上的复制和模仿,而且要注重内在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解析】语序不当,应将“发扬和传承”改为“传承和发扬”。故选D。
3.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说早期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历史局限, 近十多年来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污染日益严重,就是人类唯利是图的贪婪所致了。这不是哪个国家能独自解决的, 国家间共同协调行动, 实现人类和自然的重新和谐。
A.如果 所以 只要 就 B.尽管 那么 只有 才能
C.尽管 所以 只要 就 D.如果 那么 只有 才能
【解析】“早期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历史局限”和“近十多年来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是假设关系,用“如果……那么……”连接。“国家间共同协调行动”和“实现人类和自然的重新和谐”是条件关系,在此语境中用“只有……才……”连接。故选D。
4.古诗文默写。
(1)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
(2)转朱阁, 低绮户 , 照无眠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4)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概括了山间四季的不同风光“ 野芳发而幽香 , 佳木秀而繁阴 , 风霜高洁 , 水落而石出者 ”,一季一幅画面,都紧紧抓住山林泉石的特点,给人不同的美学享受。
(5)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 。
(一)阅读《刘姥姥进大观园》第三至第七段,完成题目。
5.第三段中“如此这般商议”的内容是什么?与下文的哪些内容照应?
商议的内容:把刘姥姥作为取笑的对象。照应的内容:①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②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③独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6.结合上下文,推测一下第四段中鸳鸯嘱咐刘姥姥的内容是什么。文中刘姥姥表示回应的是哪句话?
①嘱咐刘姥姥的内容:鸳鸯吩咐刘姥姥按照她们设计的程序进行表演。②文中刘姥姥表示回应的一句话是:“姑娘放心。”
(二)阅读《湖心亭看雪》,完成题目。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消失 )
(2)拥毳衣炉火( 裹、围 )
(3)余拏一小舟( 撑(船) )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还 )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风烟俱净
B.上下一白 一箪食
C.见余大喜曰 见往事耳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赏赐百千强
【解析】A.都是副词,意为“全,都”。B.副词,全/数词,数目一。C.动词,看见/动词,了解。D.副词,尽力/形容词,有余。故选A。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文章以记叙写景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B.文章写两个金陵人对坐饮酒,“余”被邀尽力喝了三杯酒的情景,为文章开出另一境界,给人以一种欣逢知己的惊喜之感。
C.作者写雪景,着力去写堤、亭、舟、人,这样写不但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而且绘景写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为有了人的活动,而更具生气与魅力。
D.“天与云与山与水”一句连用三个“与”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表现出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
【解析】A.“记叙写景开头”说法错误。本文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能力拓展
刘姥姥初进荣国府
①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的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得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周瑞家的与平儿忙起身,命刘姥姥:“只管等着,是时候我们来请你。”说着,都迎出去了。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她。
②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一个小小的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了。板儿便躲在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③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些闲话时,就有家下许多媳妇管事的来回话。周瑞家的回来,向凤姐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
④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了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越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啥事来?只顾吃果子咧!”凤姐早已明白了,听她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忙命快传饭来。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饭来,摆在东边屋内,过来带了刘姥姥和板儿过去吃饭。
⑤刘姥姥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唇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知道这些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
⑥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她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么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在旁听她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她。凤姐听了,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到刘姥姥跟前。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这钱雇车坐罢……”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的,拿了银子钱,随了周瑞家的出来至外面,仍从后门去了。
(节选自《红楼梦》第六回,有删改)
11.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刘姥姥因家中生活艰难,到贾府攀亲,见到凤姐,凤姐从言谈中知道她的来意,先是假意为难,而后答应施舍她二十两银子,刘姥姥最终拿了银钱千恩万谢地回去了。
12.第①段写刘姥姥刚到贾府就见到一个“匣子”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①渲染环境氛围,为王熙凤的出场做铺垫,反衬了刘姥姥初入贾府的心情。②通过刘姥姥的视觉和听觉,表现了贾府当时的兴盛和富贵奢侈的生活。
13.文中刘姥姥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刘姥姥是一个贫穷质朴、未经世面、言语粗俗,但又有些自尊、难以启齿求人的农村老妇人。
14.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有人认为傲慢无礼,也有人认为比较得体。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示例一:傲慢无礼。①“不接茶”“不抬头”等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富贵和傲慢;②运用“忙欲起身犹未起身”等动作描写,显示了凤姐的虚情假意;③运用“嗔着周瑞家的”等语言描写表现了凤姐表里不一的性格特点。示例二:比较得体。①运用“满面春风”的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热情;②运用“忙欲起身”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凤姐对穷亲戚的尊重;③运用多处语言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周到和客气。
15.结合《水浒传》的阅读,完成下列两项任务。
(1)探究人物绰号
《水浒传》人物绰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A.以人物性格命名 B.以人物相貌体征命名 C.以古人或神怪命名 D.以动物名称命名 E.以人物使用兵器命名 F.以人物职业或技能命名
①“小李广”是花荣的绰号,应归为 C 类。
②“神行太保”是戴宗的绰号,应归为 F 类。
(2)体会构思技巧
《水浒传》构思巧妙,请从以下特点中选择一个,结合小说内容作简要分析。
A.链式结构 B.善用伏笔 C.设置巧合
示例一:我选A。采用链式结构,人物故事相互关联、环环相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鲁智深展示武艺引出林冲,再集中写林冲的故事。示例二:我选B。《水浒传》善用伏笔,如前有林冲结交鲁智深的情节,后有鲁智深野猪林救林冲的情节。示例三:我选C。《水浒传》在情节构思上经常设置巧合,如林冲因大雪压垮栖身之所才夜宿山神庙,恰好听到陆虞候等人密谈,便怒杀仇人,上了梁山。
16.你所在的班级将组织一个有关《红楼梦》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活动确定一个主题(可以从人物、思想、语言、叙事等角度来拟写),运用对偶修辞手法拟写。
示例:品读红楼语言,体会文化魅力。 (答案不唯一,符合主题和题目要求即可)
(2)请你为这场活动写一段简要的开场白,能体现作品特色,有一定的文采。(80字以内)
示例:“木石前盟”“金玉良缘”的爱情婚姻悲剧触动过你吗?悲剧的产生与宝黛钗不同性格密不可分,让我们一起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感悟故事给我们的启迪。(撰写时可从不同角度展示小说的主要内容,主题拟写要简洁,开场白要富有文采,语言表达要具体)
17.《刘姥姥进大观园》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尤其是刘姥姥这个人物,其语言极具特色,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写一段文字,运用富有个性的语言刻画人物,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别人。200字左右。25 刘姥姥进大观园
考点一对一
小说细节描写的分析
典题示例
《刘姥姥进大观园》第七段细致描写了不同人物各具情态的笑,请说说作者通过这些人物的“笑”刻画出了他们怎样不同的性格特点。
【答案】①凤姐、鸳鸯的笑而不露,反映出了她们善于计谋,爱耍小手段、捉弄人的性格特点;②探春、史湘云、薛姨妈的笑自然流露,反映出她们率真、爽朗、不受约束的性格特点;③林黛玉的极力控制的笑,反映出她含蓄、有教养而又谨慎的性格特点;④宝玉笑时钻到贾母怀里,反映出他天真、顽皮的性格特点;⑤惜春的笑反映出了她娇气与孩子气的特点。
指点迷津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传读性。
细节描写的作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渲染气氛、创造典型环境、展现人物心理等。
答题模式:小说从……(细节概括)中,可以看出……(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
小试身手
本课第12题。
@基础夯实
1.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在贾府奢华的筵席上,鸳鸯促侠,事先属咐刘姥姥出洋相。刘姥姥拿起沉甸甸的碗著,高声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 众人先是发怔,随即哈哈大笑。林黛玉笑得差了气,伏在桌上直不起身。场面险些失控,多亏贾母笑着出来调停,让大家好好吃饭。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筵(yàn) 甸(diàn) 怔(zhēnɡ) 调(diào)
B.筵(yán) 甸(diàn) 怔(zhènɡ) 调(tiáo)
C.筵(yàn) 甸(diān) 怔(zhènɡ) 调(diào)
D.筵(yán) 甸(diān) 怔(zhēnɡ) 调(tiáo)
(2)语段中有四处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① 改为 ② 改为
③ 改为 ④ 改为
2.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是历史的 和传承。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基因,它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也在 中影响着人们的心灵,塑造着他们的品格和气质。然而,有时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可能会走向极端,产生一种矫揉造作的倾向,这往往表现为过分追求形式和仪式,而 了文化内涵的真正意义。所以对于传统文化,不应只有形式上的复制和模仿,而且要注重内在精神的发扬和传承。只有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传统文化才能真正融入当代社会,为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真正的滋养和启迪,实现真正的传承。
(1)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积淀 不知不觉 忽视 B.沉积 潜移默化 忽视
C.积淀 潜移默化 忽略 D.沉积 不知不觉 忽略
(2)对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改正,正确的一项( )
A.不但要有形式上的复制和模仿,而且要注重内在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B.不但要有形式上的复制和模仿,而且要注重内在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C.不应只有形式上的模仿和复制,而且要注重内在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D.不应只有形式上的复制和模仿,而且要注重内在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3.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说早期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历史局限, 近十多年来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污染日益严重,就是人类唯利是图的贪婪所致了。这不是哪个国家能独自解决的, 国家间共同协调行动, 实现人类和自然的重新和谐。
A.如果 所以 只要 就 B.尽管 那么 只有 才能
C.尽管 所以 只要 就 D.如果 那么 只有 才能
4.古诗文默写。
(1)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湖心亭一点、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
(2)转朱阁,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 ,欲说还休。(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4)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概括了山间四季的不同风光“ , , , ”,一季一幅画面,都紧紧抓住山林泉石的特点,给人不同的美学享受。
(5)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 。
(一)阅读《刘姥姥进大观园》第三至第七段,完成题目。
5.第三段中“如此这般商议”的内容是什么?与下文的哪些内容照应?
6.结合上下文,推测一下第四段中鸳鸯嘱咐刘姥姥的内容是什么。文中刘姥姥表示回应的是哪句话?
(二)阅读《湖心亭看雪》,完成题目。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2)拥毳衣炉火( )
(3)余拏一小舟( )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风烟俱净
B.上下一白 一箪食
C.见余大喜曰 见往事耳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赏赐百千强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记叙写景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B.文章写两个金陵人对坐饮酒,“余”被邀尽力喝了三杯酒的情景,为文章开出另一境界,给人以一种欣逢知己的惊喜之感。
C.作者写雪景,着力去写堤、亭、舟、人,这样写不但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而且绘景写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为有了人的活动,而更具生气与魅力。
D.“天与云与山与水”一句连用三个“与”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表现出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能力拓展
刘姥姥初进荣国府
①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的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得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周瑞家的与平儿忙起身,命刘姥姥:“只管等着,是时候我们来请你。”说着,都迎出去了。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她。
②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一个小小的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了。板儿便躲在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③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些闲话时,就有家下许多媳妇管事的来回话。周瑞家的回来,向凤姐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
④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了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越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啥事来?只顾吃果子咧!”凤姐早已明白了,听她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忙命快传饭来。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饭来,摆在东边屋内,过来带了刘姥姥和板儿过去吃饭。
⑤刘姥姥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唇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知道这些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
⑥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她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么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在旁听她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她。凤姐听了,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到刘姥姥跟前。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这钱雇车坐罢……”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的,拿了银子钱,随了周瑞家的出来至外面,仍从后门去了。
(节选自《红楼梦》第六回,有删改)
11.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12.第①段写刘姥姥刚到贾府就见到一个“匣子”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3.文中刘姥姥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4.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有人认为傲慢无礼,也有人认为比较得体。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15.结合《水浒传》的阅读,完成下列两项任务。
(1)探究人物绰号
《水浒传》人物绰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A.以人物性格命名 B.以人物相貌体征命名 C.以古人或神怪命名 D.以动物名称命名 E.以人物使用兵器命名 F.以人物职业或技能命名
①“小李广”是花荣的绰号,应归为 类。
②“神行太保”是戴宗的绰号,应归为 类。
(2)体会构思技巧
《水浒传》构思巧妙,请从以下特点中选择一个,结合小说内容作简要分析。
A.链式结构 B.善用伏笔 C.设置巧合
16.你所在的班级将组织一个有关《红楼梦》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活动确定一个主题(可以从人物、思想、语言、叙事等角度来拟写),运用对偶修辞手法拟写。
(2)请你为这场活动写一段简要的开场白,能体现作品特色,有一定的文采。(80字以内)
17.《刘姥姥进大观园》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尤其是刘姥姥这个人物,其语言极具特色,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写一段文字,运用富有个性的语言刻画人物,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别人。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