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 课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 课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1 16:54:4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能交流、总结本单元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懂得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2.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相对应的语言现象。
3.能仿照例句,写出自己关于时间很慢或时间很快的内心体验。
4.能说出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
5.初步了解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别称。
[教学重难点]
1.能交流、总结本单元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懂得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2.能说出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
3.初步了解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别称。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交流、总结本单元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懂得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2.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相对应的语言现象。
3.能仿照例句,写出自己关于时间很慢或时间很快的内心体验。
一、复习旧知,领悟智慧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思考孙膑和船长面临着什么情况?他们作出了什么样的决定?
人物 面临的情况 解决方法
《田忌赛马》 孙膑 马的脚力相差不多,都能分为上、中、下三等。 让田忌调换马的出场顺序。
《跳水》 船长 孩子站在横木上,命悬一线。 用枪逼孩子跳水。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别说一说孙膑和船长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决定?
预设1:孙膑通过观看比赛发现:田忌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用上中下三个等级的马一一对阵的话,田忌必输。只有用“下等马对上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的方法,才有可能三局两胜。
预设2:船长发现孩子在横木上,如果摔到甲板上,必死无疑;现在风平浪静水手们又都在甲板上,只有让孩子跳进水里,才会有一线生机,于是果断用枪逼孩子跳水,使孩子脱离了险境。
3.结合“交流平台”,探讨收获。
(1)让学生读一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说一说收获。
(2)小结:当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要先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恰当的方法去解决。
4.设定情境,延伸思考。
(1)周末,你和朋友一起到公园踢球,大家不小心把足球踢进了树洞里,树洞很深,你们的手够不着,你准备如何拿出来呢?
(2)组织学生交流。
预设:将小池子里的水灌进树洞,让球自己浮上来;可以在附近找树枝去掏出足球;请大人们帮忙……
二、理解字词,发现规律
1.引导学生理解第一题中加点的字,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1)课件出示第一行词语,让学生说一说“坚”和“应”的意思。
预设:“坚”是“坚固”;“应”是“应答”。
(2)课件出示第二行词语,让学生说一说“道”和“返”的意思。
预设:“道”是“道路”;“返”是“返回”。
(3)课件出示第三行词语,让学生说一说“复”和“守”的意思。
预设:“复”是“重复”;“守”是“守候”。
(4)让学生读一读每一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相机点拨:词语释义都包含了加点的字;文言文中用一个字表达的意思,有的对应现代汉语中的双字词语。
2.小结:文言文中一些单音节词可以与现代汉语中一些双音节词相对应。我们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可以根据这个字的现代文意思,来推测出它的文言意思。
3.拓展练习,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学过的文言文中的语句。
群儿戏于庭( ) 足跌没水中( ) 诲人不倦( ) 有恒者( )
(2)组织学生交流加点字的意思,教师相机点拨。
三、结合事例,仿写句子
1.引导学生揣摩句子意思。
(1)让学生自读两组例句,思考为什么只有“四十秒钟”却说“时间太长了”,而“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的时间那么长,却说“一转眼就过去了”?
预设1:四十秒钟在平时看来的确不算长,可是当孩子落入大海之后,他的生命随时都会有危险,每一秒对于大家都是煎熬的,所以大家觉得时间太长。
相机点拨:突出了孩子处境的危险,也表现了人们对孩子的担心。
预设2: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虽然对我们而言很漫长,但对整个历史长河来说,则是短暂的。
相机点拨:以一种夸张、递进的手法突显出时间过得非常快。
(2)小结:两个句子都写出了关于时间快慢的内心体验,说明了时间的长短、快慢是相对而言的,不同的情形下,相同的时间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2.结合实际,仿写句子。
(1)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是否有过同样的体验。
预设:完成比赛等待结果时;考试结束等待成绩时;和朋友玩耍时;回顾快乐的暑假生活时……
(2)课件出示示例。
示例1:肚子真饿啊!等妈妈回来,我就可以吃到美味的烤鸭了。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还不见妈妈回来。才过了半个小时,我却感觉像过了一个世纪。
示例2:一天,十天,一个月,时间转眼间就溜走了,这个暑假飞一般地过去了。
(3)指导学生仿照例句,结合具体事例,把自己感觉时间很慢或时间很快的内心体验写下来。(4)学生写完后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说出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
2.初步了解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别称。
一、品读文章,体会方法
1.导入:材料《一张画像》节选自叶圣陶先生为一位中学生修改的作文,读一读,想一想叶圣陶先生在哪些方面作了修改,边读边作批注。
2.组织全班交流。结合具体例子,说一说叶圣先生在哪些方面作了修改。
(1)教师点拨: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引导学生交流具体的句子。
预设1:把“一张画像”改为“一幅画像”。
预设2:“书皮”改成“课本的包书纸”更确切,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
预设3:作文中写“我递给同桌小强看,还不停地给他讲着”,将“不停”改为“悄悄”,更符合当时正在上课的实际情况。
预设4:作文中写“原来拿画的正是王老师”,将“画”改为“几何课本”,因为王老师拿的是带有图画的课本,并不是一幅画。
(2)教师点拨: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引导学生交流具体的句子。
预设1:作文中写“口里还不住地呐喊:‘冲啊,向几何进军!’”这个句子用词不准确,因为呐喊是大声喊叫、助威的意思,而画面是不可能出声的,改为“从口里还吐出来几个字……”这样就既符合画面的意思,又表达确切。
预设2:作文中还写道:“我看见他的粗眉紧皱着,像拧成了一股黑绳。”“拧成了一股黑绳”比喻不当,言过其实,改成“我看见他紧皱着眉头”,不仅文字简洁,也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3)教师点拨:把长句断成短句。引导学生交流具体的句子。
预设:把“他挺直了腰板望了望大家,然后鞠躬让大家坐下”改为“他走进教室,挺直腰板望了望大家,然后鞠躬,让大家坐下”,这样把长句断成短句,不但表达得清楚明白,而且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4)教师点拨:删去重复啰唆的词句。引导学生交流具体的句子。
预设1:如,“我越看他倒越像《新儿女英雄传》里的‘黑老蔡’”,这句话显得啰唆,删去多余的部分,改为“倒像《新儿女英雄传》里的‘黑老蔡’”。
预设2:“谁知,看得正带劲,忽然背后伸出一只手把几何课本给拿走了”改为“忽然背后伸出一只手把几何课本给拿走了”。删去重复啰唆的词语,句子就干净简洁多了。
(5)教师点拨: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引导学生交流具体的句子。
预设1:把“上课了”改为“上课铃一响”。因为“上课了”可以理解成刚上课或已经上课一段时间了,改为“上课铃一响”,意思就清楚明白了。
预设2:作文中写“说完走回讲台前就又泰然自若地讲起课来”这里与上文衔接得不好,改为“说完就走上讲台又讲起课来”,这样,与上文的衔接就比较紧密,意思表达得也比较准确完整了。
(6)教师点拨: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引导学生交流具体的句子。
预设1:作文中有好几处将“像”写成“象”。
预设2:如,“说不定真是个复原军人呢!”这句话末尾不能用感叹号,改为句号。“然后鞠躬让大家坐下”中间要用逗号断开。“我的手早痒痒了”一句话未完不能用句号,改为逗号。
(7)教师点拨:合理划分了段落(相同的内容合并)。引导学生交流具体的句子。
预设:把最后两段内容合为一段内容,因为这两个自然段都讲了同一件事:我的画被王老师发现了,我很紧张,但王老师没有批评我。这样合并文章的层次就更加清晰了。
3.指导学生对比修改前和修改后的文章。
(1)指名朗读修改后的文章,引导学生将两篇文章进行对比,说一说修改后的文章有哪些提升之处?
(2)小结:叶圣陶先生运用修改符号,对文中的错别字、用词不当、标点遗漏、内容缺失等方面进行了修改,还对语句的表达、文章的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调整。使修改后的文章语言更准确,意义更连贯,条理也更清晰。
二、识古别称,厚积文识
1.让学生读一读教材中提供的几组别称及其释义。
2.相机点拨并指导读音:
(1)豆蔻: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
(2)及笄(jī):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时,就将头发挽起来,并插上簪(zān) 子。
(3)弱冠(guàn):行冠礼,是古代最隆重的仪式之一,年满二十岁的男子在宗庙里加冠,以示成年。
(4)而立:指人至三十,学有所成。
(5)不惑:是“不迷惑,不糊涂”之意。人到中年,对世间百态和周遭是非能洞悉明察。
(6)花甲:古代用干支纪年,六十年周而复始,称“花甲”。后用以形容年纪。
(7)古稀:“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源自唐代杜甫的《曲江》。
(8)期颐(yí):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别人照料,故以“期颐”称之。
3.创设情境,组织学生交流。
(1)形容一位男性很年轻,只有二十岁。
相机点拨:“年方弱冠”。
(2)形容人已经快四十岁了。
相机点拨:“已近不惑之年”。
(3)形容一位老人已经快六十多岁。
相机点拨:“年逾花甲”。
三、布置作业
1.尝试用叶圣陶先生的办法修改自己本单元的习作。
2.课后搜集资料,查一查还有哪些关于年龄的别称。
[教学板书]
交流平台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词句段运用
(2)不同情境下,相同的时间会给人不同感受
(3)修改符号的用法
(1)古今义的联系
日积月累
不同阶段年龄的称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
语文园地
部编版语文课件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
01
交流平台
回顾本单元的课文《田忌赛马》《跳水》的两位主要人物——孙膑、船长,说说他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课文主人翁 面对的情况 解决办法
《田忌赛马》孙膑
《跳水》船长
交流平台
学习《田忌赛马》时,
可以推测孙膑当时的思维
过程。他先分析了赛马双
方的具体情况:田忌同齐
威王及贵族们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于是,他想到可以通过合理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取得三局两胜的结果。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就能理解孙膑为什么想出了这样的妙计。
交流平台
学习《跳水》时,也可以推测船长是怎么想的。他知道孩子在高高的横木上,无论是继续往前还是往回走,随时都有可能摔在硬邦邦的甲板上。
交流平台
结合船上的各种情况,他立即决定用枪逼孩子跳水,这也是当时唯一可行的办法。这样分析后,就能知道他的办法好在哪里。
了解人物当时的想法,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课文。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遇到问题不慌张。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也应该先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合适的办法去解决。
交流平台
语文园地
02
词句段运用
词句段运用——古今联系,解一解
勾连所学课文,说一说句子的出处。
吾盾之坚 弗能应
《自相矛盾》
词句段运用——古今联系,解一解
勾连所学课文,说一说句子的出处。
道旁李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词句段运用——古今联系,解一解
勾连所学课文,说一说句子的出处。
溺而不返
《精卫填海》
词句段运用——古今联系,解一解
勾连所学课文,说一说句子的出处。
冀复得兔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
词句段运用——古今联系,解一解
观察词语,加点的字与旁边的词语有什么关系?
你有什么发现?
善盾之坚 坚固 弗能应 应答
发现1:加点字的意思与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一致。
发现2:文言文中用一个字表达的意思,有的对应现代汉语中的双字词语。
.
冀复得兔 重复 守株待兔 守候
道旁李 道路 溺而不返 返回
.
.
.
.
.
.
.
.
.
.
.
组词法
词句段运用——古今联系,解一解
初试牛刀。你能尝试用“组词法”准确说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吗?
溺而不返
家贫不常得油
足跌没水中
.
.
.
溺(溺水)
跌(跌落)
贫(贫寒)
词句段运用——相对时间,悟一悟
读一读,找异同。请读读这两个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表述时间的词跟人的感觉相对立。
词句段运用——相对时间,悟一悟
议一议,明作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呢?
说说你的体会。
时间
感受
四十秒钟
时间太长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
一眨眼



思考:四十秒可能会发生什么?
40秒钟的确不长。可是,当孩子落入大海之后,他的生命随时都会有危险。所以,每一秒钟都是煎熬,大家便觉得时间太长。这种对比,突出了孩子处境的危险,也表现了人们对孩子的担心。
词句段运用——相对时间,悟一悟
四十秒钟

担心
思考:人的一生能活多少年?
对于人类来说,100是长久的年岁。所以,“几百年”、“几千年”是非常漫长的。而琥珀的形成需要长达几千万年,这就只是很短的一段时间了。“一转眼”体现了在历史长河中时光流逝的速度之快。
词句段运用——相对时间,悟一悟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

感叹
词句段运用——相对时间,悟一悟
回忆生活,交流自己生活中类似的体验,你是否有下图这样的体验?
选择其中一种体验写一段话,注意在时间的对比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写完后,同桌合作,交流修改。
词句段运用——巧借符号,改一改
在修改了自己的段落之后,我们再来细看肖复兴修改作文的体验,相信你一定会收获更多。请浏览这篇作文,说说你的发现和感受。
结合资料,思考讨论:
叶圣陶修改的《一幅画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修改有什么不同。
合作学习
词句段运用——巧借符号,改一改
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理解“嵌套式运用”的含义。
在修改文章时,我们可以在一个句子里同时运用多种修改符号,学习叶圣陶显示的修改方法,像俄罗斯套娃一样,进行“嵌套式运用”。
词句段运用——巧借符号,改一改
结合叶圣陶先生对肖复兴同学的作文修改说一说:修改作文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小组合作,思考讨论:
读一读,思考叶先生从哪些方面做了修改,在书上做批注。
合作学习
词句段运用——巧借符号,改一改
阅读资料,体会肖复兴作文修改后的感受,初步尝试对修改符号进行整理归类。
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句”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且“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我们发现修改个别字词,如“张”改成“幅”,“书皮”改成“包皮纸”可以使表达更为准确——我们便可以将这样的修改符号和效果归为一类。
词句段运用——巧借符号,改一改
小组合作,完成修改符号整理归类表。叶先生还从哪些方面做了修改并有了怎样的效果?四人一组一起讨论归类。
修改符号 好处 文中例子
更准确 一张画像→一幅画像
书皮→包书纸
句子干净、规范
合并意思相近的段落,文章更有条理。
嵌套运用
词句段运用——巧借符号,改一改
常用校对符号及其用法。
当我们学习叶先生对待语文认真细致的态度,在习作练习中正确使用修改符号,就能逐步实现“用词准确”、“语句通顺”、“重点突出”这样的修改效果。
词句段运用——巧借符号,改一改
运用修改符号,自主修改刚才所写的片段,并进行自评。
评价标准 自我评价
(★★★)
①能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②修改后句子通顺、表达准确
语文园地
03
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不同年龄段的简称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而立:指人三十岁。
读一读,记一记。
不惑:指人四十岁。
花甲:指人六十岁。
古稀:指人七十岁。
期颐:指人一百岁。
日积月累——不同年龄段的简称
出处:《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女孩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
出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唐·杜牧《赠别》
及笄
豆蔻年华
日积月累——不同年龄段的简称
出处:《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出处:《礼记·曲礼上》载有“二十曰弱,冠” 。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
而立
弱冠
不惑
日积月累——不同年龄段的简称
出处: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花甲
日积月累——不同年龄段的简称
出处:《礼记·曲礼上》。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
出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唐·杜甫《曲江》
期颐
古稀
日积月累——不同年龄段的简称
束发: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知命:五十岁。《论语·为政》中“五十而知天命。”意谓到五十岁才懂得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耄耋:八十至九十岁。
其他年龄段简称
日积月累——不同年龄段的简称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