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件习作:游_____课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件习作:游_____课件+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1 17:18:29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习作:
游________
任务一:回顾课文,理清顺序
任务二:用过渡句,自然转换
任务三: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回顾课文,理清顺序
任务一:
大家好,我是小月。我游览过长城,那里的烽火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祖国大好河山,我想再游览一些好玩的地方,你们能介绍一些好玩的地方吗?
你们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最深呢?可以是旅游胜地,也可以是附近的某个地方,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分享给我。你们能帮我这个忙吗?
那么,我们怎么能把
一处景物介绍清楚呢?
语文要素:
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习作要求:
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物
那么,我们按照什么顺序把景物介绍清楚呢?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来后
作者站在大堤远望,
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①定点观察
《海上日出》
巴金坐在船上看日出,按太阳升起来的变化过程,抓住颜色、亮光、位置的变化,一步一步地把日出的景象写清楚了。
②景物变化
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物
那么,我们按照什么顺序把景物介绍清楚呢?
《记金华的双龙洞》
作者一路游,一路换景,游览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按“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游览顺序记录下沿途的所见所感,层次清晰,让人印象深刻。
③移步换景
在写一处景物时,我们还可以用什么顺序写呢?
从远到近
从高到低
从四周到中间
从整体到局部
……
写一处景物
①定点观察
②景物变化
③移步换景
写清顺序
方法总结
按一定顺序写景物,可以移步换景按游览的顺序写,也可以站在固定的点进行观察,按景物变化的顺序来写或是按东南西北、前后左右不同的方位顺序来写。
用过渡句,自然转换
任务二:
如何把顺序写得更加清楚、转换更加自然呢?
画出《颐和园》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动词加上地点,有时还用方位词辅助,这样写过渡句,景物之间的转换就自然了。
动词加地点
方位词辅助
方法总结
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上合适的过渡句,
让游览过程中景物的转换更巧妙、更自然。
用过渡句
动词加地点
方位词辅助
写一处
景物
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任务三:
习作时不仅要按游览顺序把游览过程写清楚,还需要把印象深刻的景物重点写,这样的习作才吸引人。
《颐和园》《七月的天山》分别抓住了哪些重点景物来写?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划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颐和园》
我在《颐和园》中印象深刻的景物是昆明湖,抓住了“湖静”这个特点,将看到的和联想到的结合在一起写。
①重点介绍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不断,像天边的霞光那么灿烂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丽夺目……
我发现《七月的天山》重点选择了“天山的野花”这一景物,运用排比和比喻的手法(野花像……像……像……),写出了野花多、美、色彩缤纷的特点。
《七月的天山》分别抓住了哪些重点景物来写?
②巧用修辞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不用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我发现《七月的天山》重点选择了“天山的野花”这一景物,将看到的、联想到的,和自己的感受结合,写出了人在花海中的感受。
《七月的天山》分别抓住了哪些重点景物来写?
③加入感受
写一处景物
①重点介绍
②巧用修辞
③加入感受
写出特点
方法总结
要把一处景物的特点介绍清楚,要抓住吸引人的景物重点写,可以抓住景物的不同方面,加入自己的感受,巧用修辞,丰富景物的特点。
写一处景物
①定点观察
写清顺序
动词加地点
方位词辅助
②景物变化
③移步换景
用过渡句
①重点介绍
写出特点
②巧用修辞
③加入感受
课堂小结
星级
评价维度
具体内容
写清楚
抓特点
巧过渡
能清楚地读到作者的游览过程
发现景点景物有特点,
而且令人印象深刻。
用上适当的过渡语句,
景点转换显得更自然。
尝试习作,写法迁移
请大家选择一处景物,写一篇习作,分享给小月吧!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习作五:游_________
[教学目标]
1.了解例文中写景物的顺序,并按游览顺序写一个地方。【语文要素】
2.能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特点。
3.能与同伴交换习作,交流评改,并提出修改意见。
[教学重难点]
能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特点。
[教学课时]
机动
[教学过程]
一、回忆游览的经历,激发习作兴趣
1.(课件出示祖国各地山河美景)祖国有雄浑壮丽的山河美景。那清奇俊秀的桂林山水,那浓妆淡抹的杭州西湖,那云雾飘渺的黄山,那美丽富饶的海南岛……还有家附近那充满童趣的公园,那四季变幻无穷的植物园,那令人大开眼界的博馆……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2.这节课,我们也来写一写自己的游览过的地方。
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习作:游________
二、审题指导,明确习作内容
1.明确习作题目。
(1)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在横线上填写这个地方的名称,把题目补充完整。按照游览的顺序写写这个地方,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
(2)出示例句:①上个周末,我去了我家附近的公园。这一次,我选择了一条与往常不同的游览路线;②每到秋天,我就会去果园玩。③我游览过长城,那里的烽火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明确习作重点:理清思路;详略得当;写好过渡句。
(1)如何理清习作思路:
预设:画出游览路线图;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来依次介绍游览的地方。
(2)详略安排得当:
预设:印象最深刻的一两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详写,注意把它的特点写出来,即写出其与其他景物的不同之处;其他景物则可以略写。
示例:课件出示详写、略写的片段,让学生自由读,感受详写与略写的区别。
(3)写好过渡句:介绍完一处景物后再介绍其他景物,中间要有恰当的过渡句,这样,景物间的转换才更自然。
出示过渡句示例:
①进了迷宫,首先看到了“花果山”。
②离开了“花果山”,我们朝着“奇怪洞”走去。
③我们一路往前走着,沿途还游览了“东海龙宫”“瑶池”“火焰山”等景点。
3.写法指导。
当你来到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时,最好先看看全景,对整体景观有个初步的印象,然后迈开你轻快的脚步,向前走去。这样,随着你脚步的移动,眼中的景物也会随之不断变换,把看到的印象深刻的景物或有特色的景物依次描写下来,这就是“移步换景”。
出示片段示例。
三、厘清写作思路,尝试写作
1.写作思路。
(1)开头:可以直接交代你游览了什么地方,概括这个地方的特点;可以引用相关诗句或俗语来引出你游览的地方;可以回忆你对游览过的地方的总体感受,引出下文。
示例:早就听说白水涧风光秀美,景色宜人,我对它向往已久。今年五月的一天,爸爸妈妈终于带我去游玩了一番。
(2)中间:要具体介绍你游览的地方,并选择其中印象深刻的景物详细描写,以突出它的特点;我们在介绍游览的地方时,可以根据自己游览的路线图,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来描写景物;为了突出景物的特点,把景物描写得生动,可以用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示例: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的两篇课文,说说作者是怎么把重要的景物写清楚的。
(3)结尾:可以总结游览之地的特点;可以抒发你对游览之地的留恋、喜爱或赞美之情;
可以推荐大家去这个地方游览或表明下次还会去游览的愿望。
示例:参天的劲松,逼真的石羊,沁人心脾的空气,秀丽的景色,这就是让我流连忘返的叱石山。
2.运用学到的方法自主尝试写作。
请选择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次游览,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写明白,表达出自己的心情,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提示:按游览的顺序写;印象深刻的景物重点写。(学生写游览过程,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四、范文赏析,互评修改
1.出示范文提纲,明确范文整体结构。
2.范文赏析。说说范文中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教师总结:顺序明确:用“首先”“接着”表明了游览的顺序,内容详略得当、层次清晰。特点鲜明:能够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景物描写得形象生动,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渗透了对武夷山的喜爱。
3.完善习作:根据范文修改自己的习作。
4.习作互评: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互相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得出总分,并写出评价。
5.总结习作小技巧:
(1)通常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
(2)要重点描写主要景点。
(3)描写景物时要突出景物特点。
(4)要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教学反思]
作文的材料从生活中来。教学时,我借助文本,挖掘文本资源,引导学生展开回忆,拓宽思维。然后从表达的内容、表达的方式等角度,给学生创造充分自我表达的空间。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进行针对性地引导,提供范例进行赏析点评,同桌互评,促进学生从会说到会写,从会写到写好的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